色彩视错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色彩视错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色彩视错觉

色彩视错觉范文1

关键词:色彩视错觉;平面设计;方法概念

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平面设计工作成为了人类身边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离不开色彩的引用和配合。近年我国的平面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展现出良好的趋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现代化的平面设计需求越来越注重色彩视错觉的引用效果,设计工作人员在实际过程中发挥自身分析解决能力,灵活地运用色彩视错觉提升设计效果,满足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需求。

一色彩视错觉概念及特性

1色彩视错觉概念

色彩视错觉具体内容是在相关联的条件因素影响下,某些指定的形态、特定的颜色和环境等引发视觉上发生错误甚至是歪曲的现象,总体概括而言是人类对于色彩引起的具体视错觉。能够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基于人类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的共同作用。这种现象基本规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心理错觉,第二类是生理错觉,生理错觉具体指由于人类处在外界当中,受到不同条件因素的刺激影响后,人们的生理状态首先会发生变化,带动视觉对色彩产生变化,例如对比错觉、疲劳错觉等等;心理错觉是指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引起的视错觉现象,例如距离错觉、温度错觉等;二者都有自身的特点。

2色彩视错觉表现形式特点

色彩视错觉表现形式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是色彩效果间的作用。具体是指应用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达到表达效果,平时的平面设计工作中,科学合理地搭配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效果,色彩的选用要满足实际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作品的感官冲击效果,如果设计的时候色彩搭配不协调,当作品设计展现给观众的时候,会因为色调问题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视觉强度不清晰,不能够准确及时表达原有的设计理念,突出作品内涵和意义。色彩种类非常繁多,设计工作中不能过度应用不协调的色系种类,会导致作品失衡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效果,合理安排色彩效果会引起视觉的兴奋和愉悦;第二是使用无色彩对比表达应有的效果。色彩具体指有彩的体系,也是带有具体特定某种标准色的色,设计行业的无色彩具体指的是银色、灰色、白色、黑色,其本身不具有任何纯度差别,没有色彩倾向,差别体现在不同的明度上。无彩色是中性色以及调和色,可以通过调和来加深或者是削弱色彩视错觉,将其作为背景的时候其他色彩受到的干扰相对比较小,可以提升映衬效果,假如两种并置彩色中出现了无彩色,两种色彩被恰当地分离,就控制了表达效果,合理搭配这几种体现出不同的明暗作用,超越原有的客观属性,也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色彩视错觉的效果。

二色彩视错觉产生的原因

视觉系统得到信息后在人类大脑中进行全面的处理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判断,可是如果信息得到的不全面或有偏差的条件下就会产生相应的错觉,造成视错觉的原因有很多,脑、眼、物、光共同作用形成了视觉,其中物和光是外界的因素对象,从根本上分析视错觉产生分为物理性的错视以及外部的刺激;源于感官器官的错视;来自知觉中枢内的心理错视;这几种因素共同影响作用下造成了视错觉。色彩视错觉存在于光色和颜色中。

1光色

光源本身的色彩称之为光色,光源不同势必产生不同的色彩,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原色,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所有的光色,这种混合的方法叫作色光混合,实现了不同光源的辐射光投射到一起,其特点是混合的内容越多,对应的色相就变得越弱,如今的显示屏中表达出来的颜色基本都是色光混合体现出来的效果。如果不同色相的两种色光混合后变成了白色光,这两种就成为对方的互补色光,有彩的色光能使用无彩色光将其冲淡调亮。

2颜色

颜料等具体的染色剂可以调整各样的色彩,颜料产生的色彩与光色产生效果从本质上区分差别非常大,颜料可以吸收不同的光色,肉眼看见的色彩无法吸收且反射的色光。绿色的颜料可以吸收绿色之外的光色,眼睛接受到绿色的光色。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将三者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更多的色彩,这种方式叫减色混合,减色混合也是物资吸收性色彩的混合。混合后的色彩明度、纯度比其中单一的一种低,混合越多混色变得更加浑浊。

三色彩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包装设计的基本特点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产品被研发出来为人们生存发展服务,尤其是物品的外包装行业现今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物品的包装设计工作有自身的行业特点,这也是平面设计工作应用比较广泛的行业。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必须能够满足商业化的推广和宣传应用需求,市场经济的不断实施,快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包装是重要的方式。比如现今的月饼销售,单纯的食物本身价值很低,人们通过具体的包装,利用铁盒、木盒、或者是纸盒经过设计包装后,其售价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是食物本身售价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这也是设计工作达到的效果。此外包装设计还要保证货架展示的要求,如今大型超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更多的外包装设计要满足开架展示工作的摆设需要。相同的产品中良好的设计包装可以更快更好地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留下更好的印象。此外包装设计工作还要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符合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的需求,色彩设计工作能够提升经济,加大美观性。

2综合各类因素,争强包装吸引力

首先设计工作中必须合理利用色彩的对比错觉或者是特定的心理错觉,准确地处理表达文字、形状与底色之间的安排,加深产品包装的视觉效果,将产品的营销价值和推广效果上升到新的高度。设计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能够熟练控制掌握色彩视错觉的基本性质,在最大化避免作品中色彩效果误差的基础上实现色彩视错觉效果,运用相同的色彩造成外部因素不同条件下同样醒目的效果,吸引顾客的视线。其次适当的条件下运用色彩操作残像错觉和疲劳错觉,把握不同色彩在视觉中形成的混合效果特点。比如在印刷过程中将蓝色和红色叠加想成紫色,在配合绿色形成褐色等。第三,体现出多面的色彩视错觉,用新的手段取代以往浪费且复杂的包装过程。第四,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无彩色控制以及优化色彩特性,根据不同颜色带来的心理错觉,总体协调设计作品,引起大众的共鸣。比如在进行易拉罐汽水设计工作过程中,如果是苹果口味的汽水可以采用红色的基本色调,这样会让顾客直接联想到苹果的外貌和口感,橙子味的易拉罐可以采用橘黄的总体色调,这样增加了第一感官效果,最大化地发挥了色彩视觉的作用。

(二)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广告设计的基本特点

广告设计工作首先必须符合公司具体的商业化宣传目的,广告是现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手段,其主要面向群体是人类,广告设计工作要依据人作为主体来满足深入的需求和条件。其次,设计工作应该符合不同传播途径的详细要求,广告的转播方式很多,可以通过互联网播放、电视广播广告、平面广告、树立广告牌横幅等。调查研究显示出视屏动画类型的传播方式效果更佳好,电视网络的视觉效果优势比较大。广告设计的最主要目的是调节主体的差异性诉求、观念性诉求、情绪性诉求、认知性诉求等,通过设计表达来吸引和引导受众的购物欲望,让消费者对该产品认可且乐意享受产品服务,达到宣传推销的目的。

2合理把握载体特点,加大宣传力

设计者开展工作前要充分了解委托者的目的和要求,考虑产品自身的特性,设计工作中首先要分析不同色彩能够带来的错觉效果,选用合理颜色来加深广告的可辨认度和视觉特性提升推广度。其次,合理利用色彩的各种心理错觉,提升广告表达主题的深度,加大对消费者的感染效果和亲和力。然后安排色彩的生理错觉特性,有目的安排不同的功能环境,将各种因素合理结合到一起,更好地提升广告带来的印象,考虑数字平台成像的特点和其他印刷方式的工作特点。例如在白色的整体背景下引用灰色,这样可以提升色彩多绝带来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效应,增加艺术感染效果。例如某个品牌的鸡尾酒广告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系列广告中运用的色彩视觉效果就非常好,一款柠檬味的海报广告用柠檬黄为基本主体,配合具体的水果图案,消费者可以直接产生刺激,自发形成生理错觉,感觉到柠檬的味道起到良好效果。这是通过色彩运用产生生理错觉的良好体现。

(三)网站设计中的应用

1网站设计的特殊性

如今高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网站设计工作已经演变成为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网站设计工作和传统的设计要素中有一定的差别,网络中信息存储量巨大,用户通过使用互联网、网页浏览或者是访问网站来得到自己想要的内容,网站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网页的导航系统,具体包括内部的下拉菜单、索引、导航条等。第二是页面的总体格局和大小。优秀的网页内容包含十分丰富,布局和大小等非常合理。有限的页面限制下,设计必须完整的表达出全部内容,控制设计的整体方向,合理规划框架大小以及网页构架。显示屏的显色和传统的表达色不同,必须将色彩控制更加透彻明亮,运用多元化的色彩表达。

2侧重色彩应用,构建特色网站

具体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分析整体的色彩文字信息,处理图片的布局和排版。设计者明白显示屏幕的色彩表达特点,灵活的开展工作。因为网站的传播方式很多,所以色彩效果在纯屏显示时和液晶显示时会产生区别,这些微小的差别会影响其所带来的视错觉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细微的色彩控制调整。设计者利用色彩带来的生理错觉,提升网站表达的趣味和动感,这样可以吸引群众。如今很多的网站设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分的表达方式,光色过分的鲜亮,加大了观众的视觉错觉,反而带来了不理想的效果,所以设计者尽可能控制动态画面的使用,使用色彩视觉来提升动态视觉,坚持科学的原则,深入研究并且不断的开发创新,提升实际水平培养客户的认可度。

3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中的运用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独特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这是一种企业文化标志,也可以实现和其他企业的区分。企业、设计标志、和色彩控制相互关联,联系紧密。消费者如果看到其中任意一点应可以自发想到另外两点。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色彩运用要考虑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将色彩本身的作用与产品有机调和到一起,设计出符合不同主体的色彩视错觉应用方案。加大色彩对于受众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提升印象。

4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书籍装帧的设计过程和包装设计有通用之处,色彩设计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书籍的独特辨认性,还要配合书籍内容加深其艺术文化性,最终起到宣传的目的。书籍设计工作中必须加深色彩控制应用的重视程度,充分运用色彩造成的心理错觉效果,让书籍包装更加符合其表达主题和内容。比如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家》,封面设计的时候应用了驼色和淡紫色,整体的透明度和纯度处于较低层次,然而书名文字却选用了红色,不仅提升了书本的基调,还带来了视觉冲击的良好效果。总而言之,色彩视错觉在平面设计行业中的应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未来其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传统的设计理念必将被更改,面对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必须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定位,结合人类多种感官实际体验,科学合理地利用生理错觉,疲劳错觉等,考虑色彩的应用环境,颜色选择中充分体现意识的多元性,通过色彩视错觉设计为人类营造更好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帆.视错觉图像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张李波.浅谈平面设计中错觉的传达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3

[3]张红英.色彩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3

[4]赵兰晓.浅析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4

色彩视错觉范文2

1.视错觉的基本定义

现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视错觉的定义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概括,很多研究者都依据自己所知晓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视错觉构造出不同的定义,而在这当中,较为全满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错觉心理学的相关定义则是指:“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视”则是指“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视知觉”。(2)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同,光度、形体以及色彩对其形成不同的干扰,加上生理上产生的不同原因,人对于物体所产生的知觉往往形成一种错误的感觉,即:错觉,人们通常将物体的形状、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之为视错觉。(3)“视错觉”是指在特定的情况的刺激之下,形成的一种与事物表现出来的真是物理情况不相符的知觉效应,这种歪曲的知觉偏差和倾向,从人们的主观努力上很难对其进行纠正,随着条件的确定和成立,这种歪曲的知觉便会经常性的产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视错觉”就是人们的一种错误的“视知觉”,其产生的条件则是通过外界的刺激、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使人们在主观上昌盛一种心理偏差,并很难去进行客服的一种直觉偏差。如归要更好的对视错觉进行研究的话,接下来就要对其产生的因素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

2.视错觉形成的因素

贡布里希曾经说过:“观看从一开始就有了一定的选择,研究对事物所反映出来的现象,与生理和心理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错觉的产生同样如此。(1)视错觉形成的外部因素首先,对于每个人的本身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对这一整体提供出多种不同层次的含义,这种不同的含义为观察者所观察的事物映射出了不同的错觉。当其中的一种直觉兴城市,则另外其他的知觉线索则被无意间的忽视,从而进行相互的转换,导致原油的知觉线索被隐藏起来,使得之前的知觉线索占据了统治地位。其次,图形的复杂情况则会对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炫目效果,稍微复杂的图形穿插就会使人的眼睛在欣慰的运动和重复中产生不同的视错觉,很难对图形的基本构造、倾向及调理进行准确的把握,于是出现一种游离不定的闪烁感,长时间就会使人产生晕眩的效果。再次,在强烈的刺激之下所产生的色彩视错觉。在视觉反应过程当中,认得肉眼在强烈刺激之下难免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这种刺激过后所留下的痕迹则被称之为“后象”。它的形成则是由于人类神经系统在兴奋之后所留下的痕迹作用。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互补色之间的对比刺激,视觉主动寻求的缓冲色调和调和等等。”强烈的刺激是这种倾向性错觉产生的必要前提。(2)视错觉产生的内部因素视错觉所产生的因素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生理因素,一种是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从生理的角度来说,视错觉则通常可以理解为由人的眼睛对事物所起到的反射效果,通过大脑和视觉神经的作用从而引起的。视觉上的长短、大小以及高递等不同的错觉感受都是由于人类生理方面的功能和需求。观察事物只要表现在两个阶段:首先光通过照射到物体上进行反射从而发射到人的眼睛,形成“成像”;其次视神经在将其传入人的大脑,随后进行判断和解读。心理因素许多的错觉通常是从人类的心理原因所产生的,当人们对物体进行观察的时候,一方面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另一方面则是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有时候自己的眼睛还没有真正看清楚的时候,自己的大脑就提前做出了一定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则往往是不正确的,这种错误的判断则会使人走上迷途,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则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3.几何视错觉和色彩错觉在平面中的运用

色彩视错觉范文3

1平面设计中的视错觉

视错觉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它是在环境及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视觉影像。这种特定的环境及条件包括内部因素,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即光、形、色等因素等。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采用视错觉技法所设计得作品具有多变的层次和不定的空间关系,将会形成很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观性。

2视错觉的基本类型

视错觉现象由于其构成要素的不同,种类也是纷繁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2.1几何图形视错觉

几何图形错视觉是几何形和线形的组合产生了特殊的环境,致使视觉发生错误。简单的几何图形错觉是指单纯的点、线、面或者其组合发生的错觉现象,包括线段的长短错觉、面积错觉、分割错觉、形态扭曲错觉,复杂一些的几何图形视错觉则还应该包括位移错觉,角度错觉,等等。另外,几何图形视错觉中的矛盾空间和反转错觉是平面设计中运用最多的错觉形式之一。

2.2光渗视错觉

光渗视错觉一般出现在强烈的对比中,具体是指观者在强对比的黑白色彩的交界处,凝视稍久,便产生白圈的边缘比中部更光亮些、光好像是从像中渗透出来似的错觉。光渗视错觉随着明度对比的不同而变化,对比越强烈越明显,反之越不明显。而强对比的颜色或者线条经过规律的排列,往往造成炫目效应和律动感,给视觉以强烈的冲击。光渗视错觉艺术的光感、动感源自于画面本身所拥有的特殊动力特质,例如画面的线条,如垂直线、水平线、曲线的规律性排列;画面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期性组合,以及色彩的并置、重叠、围绕、渐变等,这些元素给视网膜带来了特殊的刺激。光渗艺术很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它被广泛运用于装饰、广告等方面,成为流行的一种标签。

2.3色彩视错觉

色彩视错觉主要是由不同的色调、明度的色彩对比和色彩的空间混合而产生。同一色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也就产生了色彩视错觉。例如把一块灰色先放在白色背景上,再放到黑色背景上,便能给人以不同色度的错觉。同样,放在黄色背景上的红色显得暗,而放在蓝色背景上的红色看上去就明亮些。因为这种对比,产生了色彩的前进和后退错觉,利用色彩的前进与后退错觉可以很好的控制色彩纵深度。同时,借助色彩视错觉原理,还可以突出某种颜色,使观者产生亲近感,也可以隐藏某种颜色,使观者忽略它。

2.4知觉恒常性错觉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些熟悉、常见的事物,有一种持久、稳定的知觉,往往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白纸在红色的灯光下变成了红色,而知觉恒常性告诉它依然是白色的,知觉恒常性存在的意义,就是可以根据经验来纠正因各种条件变化所导致的偏差,回复本来的正常状态,这本来是人适应变化的一种能力,但有时也会给人造成错觉。知觉恒常性错觉在平面设计中对于增强广告画面的可读性作用非常大。平面设计中由于美的需要,常对字体进行各种的夸张、变形,单看一个字容易误读,但上下文相连看时,利用知觉恒常性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3视错觉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视错觉技法的巧妙利用,不仅可以为平面设计作品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还能产生多变的空间层次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观性。

3.1利用视觉错进行同构

所谓同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突变,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予观者丰富的心理感受。例如我国传统平面设计中的“四喜图”(图1),即是属于典型利用同构视错觉设计的艺术精品。四喜图表现了四个小孩子在快乐玩耍的样子。这四个小孩子有两个是背靠背成横向构图的状态,另有二个小孩子是呈面对面、一个头朝上、一个头朝下正在游戏的状态。孩子的样子憨态可掬、十分可爱。但是观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构图中真正描绘的只有两个完整的小孩子形象,设计者在上下两个小孩子的中间追加了两个肚兜处的衔接点,使之产生了另外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觉回路,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看,都能够感知到四个小孩子的形象。

3.2利用视错觉对图形进行异构

图形的异构是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进行巧妙的但是又合乎情理的变形和重组,使图形产生既熟悉又生疏的视觉效果,为原本平淡无奇的设计作品产生了新奇的视觉效果。例如图2的百家姓,设计者匠心独运,将汉字笔画进行变形,再为其添加上蝴蝶的触角,使每个汉字看起来像是一只只展翅的蝴蝶,摆脱原有的呆板之气而变得灵动可爱起来。

3.3利用视错觉对图形进行反构

反构是视错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图形运用到设计作品中时,观者会随着视角的改变,产生心理上的不同感受。经典的反构作品有鲁宾之杯(图3)。鲁宾之杯是设计史上著名的设计图形,这个花瓶是以丹麦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的“鲁宾之杯”为基础的,是送给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和她的丈夫菲力普王子的银婚纪念日礼物。设计师利用图型和背景互换的原理,观者首先看到的是画面中白色的杯子,但如果观者的视线集中在黑色的负形上,就会看到两个浮现出来的脸型,图形的设计丰富完美而内蕴丰富,有着极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色彩视错觉范文4

1.速度错觉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对于速度的判断并不是依据车速表,更多的是以观察到的景物变化作为参考条件。随着车速的提高,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的景物变得模糊。当速度达到105km/h时,视野范围仅有40°,这种现象叫隧洞视。驾驶员视野范围与行车速度的对应关系行车速度/(km•h-1)注视点在汽车前方/m视野/(°)4018390~1007236660~8010561040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驾驶员视野变小,外界景物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加,导致物体在驾驶员视野内的作用时间变短。如果物体在驾驶员视野内的作用时间小于0.4s,驾驶员就无法发现目标,达不到1s,就无法分辨目标的细节。速度很高时,驾驶员的视点就会前移,驾驶员对速度的敏感程度就会降低。如果长时间处于高速行驶中,驾驶员就会对速度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再加上敏感性降低,就会产生高速不高的错觉。

2.空间错觉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空间的判断也会产生误差。同样的距离,如果光线条件不同,白天看起来就要比昏暗的情况下近。同向/相向行驶时,当前面来车为大车时感觉要比小车距离近,这是因为尺寸误差所形成的视觉误差;两车同向/相向行驶时,驾驶员往往把两车相遇的距离认为是两车距离的中点,车速相差越大,判断的误差也越大。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路上的树木、行人等参照物多时感觉车辆之间的距离就要比参照物少时近。夜间在林荫树夹道的公路上行驶,两旁树木的反光会使驾驶员产生一种车辆在狭窄的通道里行驶的感觉,当路两旁树木变矮或消失后,驾驶员又会误以为驶出窄道而加速。这些都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空间所产生的错觉。空间错觉容易使驾驶员产生距离误判,针对不同熟练程度的驾驶员所做的2700驾驶试验中,有38.67%驾驶员认为两车之间的距离远于实际距离,56.7%驾驶员认为两车之间的距离近于实际距离,而只有4.63%驾驶员认为与实际距离大致相当。空间错觉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英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一项实验结果显示:在交通事故中,由于汽车司机的视力错觉,导致儿童的伤亡事故率要略高一些。人类判断时间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影响他们判断的物体体积的变化,即迎面而来的物体体积增大的速率(被称为“视觉流”)。显然,物体离自己越近,其体积增大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当物体距离遥远时,大脑便要寻找其他能够提供帮助判断距离的线索。那么当光线不好,并且没有明显的参照目标时,驾驶员会将儿童错误地看成是远处的大人,而不是近处的儿童。当做出正确判断时,已没有时间采取措施。

3.线形错觉

在道路几何设计中,在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同向圆曲线之间如果直线长度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当直线过短甚至会把两条曲线当成一条曲线,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时,会使驾驶员产生道路继续直行没有转折的错觉,不能引导视线,必须接近坡顶才能发现平曲线,并且急转弯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当凸形竖曲线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时,驾驶员会产生道路向相反方向转折的错觉,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而导致交通事故。另外,驾驶员在长度较短的曲线上行驶,会感觉到曲线的曲率半径比实际小,造成急转弯的错觉。当道路处于比较开阔的区域时,道路的线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由于道路两侧景色单调,驾驶员会误以为在平道上行驶从而不知不觉间加速。对于较长的大下坡,更易因此导致高速。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显著增多,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刺激物越多,驾驶员就越容易出错,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色彩错觉

色彩错觉是指人眼感知到的色彩同客观存在的色彩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色彩错觉是由人类自身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体验,令色彩也具有了冷暖的温度错觉。当看到红、橙、黄等颜色时会产生温暖热烈的感受;看到蓝、蓝绿、蓝紫这些颜色就会感到静谧、凉爽。暖色中的红、橙、黄会给人兴奋的错觉,冷色如蓝色会给人沉静的错觉,而黑色或暗色又让人感到忧郁、压抑。同时,色彩还会给人带来进退和胀缩的感觉。暖色如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的错觉;冷色如蓝、蓝绿、蓝紫给人以后退、收缩的错觉。所以同样面积的物体,因颜色不同会给人以面积大小不一的错觉。此外,色彩还会产生对比视错觉。亮度不同的色彩相互对比时,明亮的色彩会显得更加明亮,暗淡的色彩会显得更加暗淡。深色背景上的亮色有前进感,深色有后退感。浅色背景上的深色有前进感,浅色有后退感。城市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道路周围的景观和广告牌五颜六色、多姿多彩、颜色错综复杂,与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混杂在一起,会对驾驶员正常的视觉判断造成干扰,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觉,把交通信号灯旁的霓虹灯当成信号灯,或受到广告牌上信息的吸引,忙于辨认而严重干扰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5.光线错觉

人眼具有视觉残留的特征,由物体射来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后,该像并不立刻消失,而要保留0.04s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残像,又称为连续对比。例如,当长时间注视一种颜色时,即使眼睛已经移开,眼前还会有这种颜色浮现。当视觉受到刺激而感觉疲劳时,还可能会产生与所看颜色相反的颜色。强烈的阳光以及夜间行车所使用的灯光都会使驾驶员的视觉受到刺激,在未适应之前会出现光线错觉。白天光线较强时,驾驶员的眼睛一方面要聚精会神地注视前方,另一方面还要经常观察后视镜及车内仪表,视觉疲劳在所难免。同时,路两侧的建筑和其他车辆反射过来的光也会对驾驶员的视觉造成刺激,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光线错觉,视力也开始衰退。晚上,后视镜里反射的车辆灯光和迎面来车的灯光都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一时难以适应,无法估计车间距离,甚至会造成视觉盲区,发生交通事故。汽车运行在明暗急剧变化的道路上时,由于视觉感受不能立刻适应,容易发生视觉障碍危及行车安全。另外,在北方冬天雪后天气晴朗时,由于长时间白色背景下阳光的照射,不但会使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还会产生视觉残像,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二、视错觉现象的预防和应用

1.路线设计

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汽车行驶理论,但也考虑了人的视觉心理特性。在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公路线形是三维立体线形。线形设计应做好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间的组合,并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线形设计除应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应考虑驾驶员的视觉、心理与生理方面的要求,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经济性。为了避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产生错觉而发生交通事故,在考虑工程造价的基础上,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应尽量长些;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避免竖曲线前后的坡差过大;平曲线和竖曲线除了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各种指标以外,还要相互均衡,并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同时,应避免长直线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避免长的平曲线内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或长的竖曲线内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避免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等。路线设计完成后,还应用透视图法对路线的设计效果进行评价。这些路线设计的要求和方法都可以降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产生错觉的概率。

2.景观设计

合理而美观的公路景观不仅可以使驾驶员产生美的视觉感受和愉悦心情,还可以正确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减少事故的发生。例如可以在需要降低速度的道路上种植密集、高大的树木,使得驾驶员产生前方变窄的错觉,提前降低车速,当然这种方法在应用时还要考虑道路的视距条件。在隧道口等处可以进行过渡性种植。公路景观界面的围合度逐渐过渡,可以使驾驶员尽快适应明暗效应,又可以起到美化作用。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设置植物屏障起到防眩作用;在已经采用长直线的路段远处设置建筑或树木,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控制行车速度,或者在道路两侧采用起伏式的景观空间形式,即通过反复栽植不同高度的树木,使得道路空间的围合度以一定的规律变化,引导驾驶员将其在开敞空间提高的车速在围合空间降下来。当一条道路设置在主线的弯道处,比较容易引起视错觉,驾驶员会认为该道路为主线而错误驶入,此时,可以采用种植树木的方式正确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为了正确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可以沿S形曲线道路的凸向种植树木。

3.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预防和利用视错觉的交通安全设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道路交通控制装置信号灯之所以设置成红黄绿的颜色,就是利用了人们对色彩所产生的错觉(如红色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告,绿色和蓝色代表安全),以及色彩的对比和错视规律。另外,在容易发生视错觉的路段设置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前方道路情况,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其中,视错觉标线在交通工程中应用广泛。视错觉标线是利用视错觉原理来设置的一种标线,即通过人的视觉及心理上的自然反应提示驾驶员在道路危险地点采取措施,以保障行车安全。与其他控速设施相比,视错觉减速标线具有不会破坏路面结构,施工时间短,成本低,让驾驶员主动减速等优点。常见的视错觉减速标线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立体视错觉减速标线。这种标线结合三维立体图形和人的视觉机理制作而成,标线能够产生立体效果。驾驶员看到这种图形时,会认为有障碍物放置在路面上,从而自觉减速。这种减速标线在杭州、乌鲁木齐等地都有实施,效果良好。另外还有一种立体减速标线是在路面上贴上一层道路被破坏的贴纸,驾驶员发现前方路面有破损而自觉减速通过。这种标线颜色鲜艳,即使下雨天视觉效果也良好,而且行车过程中没有颠簸、震荡。但是这种标线应该设置在易于被驾驶员发现的路段,能够提前踩刹车,以防止驾驶员突然刹车引起后车追尾碰撞。

(2)宽度视错觉减速标线。这种标线在车道边缘画上白色虚线块,压缩车道宽度,使得驾驶员产生前方道路变窄和车速偏高的错觉,从而提高注意力,自觉降低车速。

(3)行车道横向视错觉减速标线。这种减速标线垂直于道路中线设置,距离事故多发危险点近的两条横线距离最近,后面的横线逐渐加大距离。当相邻横线的间距沿车辆运行方向不断靠近时,驾驶员会觉得自己的车速在不断变快,从而使驾驶员自觉降低车速。鱼刺形减速标线的原理也是通过两条鱼刺形标线的距离来判断行车的速度,当车辆驶入画有标线的路段时,由于每两条鱼刺形标线之间的排列距离依次缩减,驾驶员视线中出现的鱼刺形标线频率不断增加,产生了速度变快的错觉,从而自觉降低车速。

(4)交叉口视错觉减速标线。在干线与支线相交的交叉口,因为干线上车辆速度较快,转向支线的车辆如果不提前降低车速,易发生交通事故。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交叉口右转的区域使用与路缘石一样的颜色。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因为视错觉以为道路右转的转弯半径变小,从而引起驾驶员的注意而降低车速。

三、结语

色彩视错觉范文5

“在下楼!”

“在上楼!”

“在下楼!”

小诺和小璐看着这张照片争执不下。一个觉得照片上的家猫在上楼梯,另一个人觉得猫咪在下楼梯。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着各自的理由。

小诺说:“你看,猫身后面的光亮,一定是从楼梯的底层照上来的,说明这只猫是在上楼。”

然而小璐却说:“你看,猫咪的尾巴竖得老高,猫咪只有在下楼时才会这样竖起尾巴保持平衡。”

让我来为你揭秘吧!这只猫其实是在下楼。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是说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但是事实一定是这样吗?

网格幻觉

当你的眼睛环顾左边的这幅图像时,是不是发现,连接处的圆点会一闪一闪的?当你想找出那个闪亮的圆点时,又发现它们变化得比你的眼睛更快!这是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威斯特于1997年发现的闪烁的网格幻觉。

黑林图形

两条原本平行的直线,被一组图形分割后看上去似乎不再那么平行,好像在向外弯曲呀!这是由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黑林首先提出的。

看了以上两个案例,你是不是情不自禁地揉了揉眼睛,不禁对自己的“亲眼所见”产生了怀疑?让我来告诉你,这全是“视觉错觉”(简称“视错觉”)捣的鬼,有时候眼见不一定就为“实”哦!

为什么会产生“视错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与外部世界沟通时,视觉是最为重要的感觉之一。然而,我们却常常会受到自己眼睛的“欺骗”,看到的图文影像与事物的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反差,这就是视觉错觉。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视错觉”呢?让我来为大家解释一番吧。

“视觉”是怎么形成的

在形成视觉的过程中,涉及人体的两个重要器官,这就是眼睛和大脑。眼睛用来接收影像,而大脑用来处理接收到的影像,最终形成视觉。这就好比我们用相机拍下一个场景,再利用计算机处理后,将它洗成照片。相机就像我们的“眼睛”,而计算机就好比我们的“大脑”。再回到视觉这个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事物的影像经过眼睛的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并传给大脑。(本刊杂志2015年第6期的“特别关注”栏目,对眼睛的功能进行了十分详细地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行翻阅。)

“视错觉”的产生

通常,当我们产生“视错觉”时,会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和我们人类本身的生理构造有关。比如,电影、电视画面实际上是由许多连续拍摄的影像连接而成(每秒钟可以变换24个影像),而眼睛有一个奇妙的功能,就是能够使接收到的“光刺激”暂留一定的时间,所以人们看不到影像之间的间隙,我们看到的电影也才会这么连续、流畅。其实,电影就是利用眼睛的特殊生理构造,而使人们产生的视觉错觉。只不过这个“错觉”用得恰到好处。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来自人们的心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经历:乘坐火车时透过列车的车窗看到临近轨道的火车开动时,总有种错觉是自己所在的列车在开动,可当那辆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也离开你的视线时,你顿时明白,其实自己所在列车并没有发动。这完全是“视错觉”在影响你的判断。还有诸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也都是由于人们心理的作用导致的视觉错觉。

谁更“迷惑”你的眼

研究视觉错觉的专家发现,有关几何图形和色彩的图像最容易迷惑人的眼睛,使其产生“视错觉”。

几何形状和线形的组合产生的特殊环境,导致视觉上发生错误的情况时常会有。比如由于同周围事物对比造成的相对大小,使你看到事物的大小与它的实际大小不相符,还有由于其他图案的干扰使得正常的直线发生了不真实的弯曲感,等等。

色彩也是使你产生“错觉”的罪魁祸首之一。通常是由于色彩的对比或者色彩的空间混合而产生的。比如我们常说穿黑色的衣服“显瘦”,这是因为较深的颜色会在视觉上给人以收缩的感觉,而明亮的颜色会有扩张的视觉效果;还有一些视觉错觉是由于将色彩置于不同的背景所致。

妙用“视错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古诗形容的是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庐山,游客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山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却也正是这些不同,让游客饱览了庐山千姿百态的壮丽风景。其实这就是“视错觉”的妙处。

巧妙地运用视觉错觉,可以让我们对空间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官。比如可以通过视觉错觉原理改变“眼中”的方位、大小,来呈现美好的精致画面。很多艺术家、设计师就充分利用着这一点,创作出惊人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一饱眼福吧!

在室内装修时,设计师们利用镜子,使你在视觉上产生房子变“大了”的错觉。

色彩视错觉范文6

关键词:标志 视错觉 形式

检 索:.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logs and optical illusio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phenomena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illusion from the point view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It also further illuminates the effects of optical illusion 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orms of log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cognitio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logo design and optical illusion can improve our methods of designing, as well as transform our modes of thinking.

Keywords :Logo, Optical Illusion, Form

Internet :.cn

标志(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1]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性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视错觉也常常被称为错视。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视觉感知。[2]是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

现代标志设计的手法有很多,其中有大量的视错觉手法,这些视错觉引起的兴趣点共同吸引着设计师与公众,公众在追求解开视错觉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标志的认识与记忆,使标志起到更好的识别与传达信息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形的视错觉、空间视错觉、光及色彩视错觉在当代标志形式中的应用:

一、形的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一)共生的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共生是指几个物形通过共用一些部分或轮廓线,相互借用相互衬托,以一种独特的紧密关系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生的图形整体感强,其紧密关系常常用来象征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含义。这种表现方式在视觉上具有趣味性和动感,起到以一当十的画面效果。[3]

共生的图形不仅能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而且部分共生图形能让观赏者的视觉中心点来回移动,产生物体在运动着的视错觉感受。三兔共耳敦煌藻井(图1),明代铸铜四喜娃,都采用了同构共生的原理。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公司的标志则巧妙的利用了这种图形,来作为了自己公司的标志。(图2)

(二)正负形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所谓正负形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的。在平面空间中,正形与负形是靠彼此界定的,同时又相互作用。形成正负形的因素有很多,它依赖于对图形的具体表现与欣赏心理习惯。图形与背景能够相互翻转的图像,是由两者之间的线所决定的。[4]在创作中,很多人往往把精力花在正形的刻画上,而忽略了负形。事实上,一幅好的作品,负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经营”好负形的作用,须审视和处理好正负形的关系。

关于正负形的研究始于1915年前后,开始于丹麦的心理学家E・鲁宾先生。在鲁宾的错觉艺术图像――鲁宾之杯中,两个人头之间显现出古希腊的杯子,这是能够阐释其学说的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图3)

SEA SENTINEL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公益组织,主旨于反对非法捕捞、无节制、未经批准的海上渔猎等非法活动。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该组织的标志(图4)的手和鱼的形象巧妙形成正负形,点明了标志主题。

二、空间的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虽然图形通常是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但空间始终是图形考虑与表现的范畴。空间转换为在二维平面中实现视错觉现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过改变空间关系,从时空转换中寻找灵感,营造新鲜有趣的视觉形式,是创造性想象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标志设计中与空间关系密切的形式主要有混维视错觉、矛盾空间视错觉等多种形式。

(一)混维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所谓混维视错觉就是将不同的维度空间的形态进行错位混合,形成的一种视错觉形式,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跨越,或者不同空间层次的移位同构都是产生混维视错觉的重要方式。

在德国设计大师冈特兰堡为Fisher出版公司创作的招贴中,书籍封面上印刷的手伸入了现实空间,将书籍与生活的关系以独特的形式传达出来,画面中同一形态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维度世界,使海报充满了迷人的魅力。许多标志也都对这种形式情有独钟。(图5,图6)

(二)矛盾空间与标志形式

矛盾空间视错觉是一种纯理论。其形成通常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了三维的立体形态,但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造成空间的混乱,形成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间。

矛盾空间视错觉现象建立在一些基本的矛盾结构上,如彭罗塞三角棍架(图7)、魔鬼音叉、彭罗塞台阶等,这些矛盾结构利看似合理、实则充满矛盾的画面空间关系。在这类图形里,画面的空间结构往往在二维平面中可以表现,但在三维世界中却无法实现。(图8)

三、光与色彩的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一)选择性聚焦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通常而言,有虚实对比的画面会使人感觉有远近关系,景深浅,立体空间感强烈。在图形图像软件中,我们可以随意地进行选择性聚焦,即使是同一焦平面,也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虚实关系,通过悖离现实的光影关系产生错误的视觉空间感受。这种视错觉现象应用到标志形式中,也可以增加标志的关注度,人们在解读标志的时候,无形中已经加深了对标志的认识和记忆。(图9)

(二)红蓝透叠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色差式3D技术最早是在1850年由法国人发现的。观看这种画面时需要配戴专门的红蓝或者红绿(青)眼镜,但在标志中运用算是一种新的形式(图10),两种颜色的图形错位套叠在一起,人们能看到哪种图形取决于观看时所用透镜的颜色。但显然,人们在看这些标志的时候不会专门去使用透镜来看,所以标志真正的意图是要观众进行选择性读图。另外,这类标志也对数字媒体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选择互技术也可以出现在静止的二维平面媒体上。

(三)空间混合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色盲测试的做法来自于上个世纪的新印象主义绘画。这个绘画流派主张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与明度。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依据这个原理,他们将色调分割成七种原色――即太阳光的七色,作画时即纯用原色小点排列,利用人们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调色的工作直接诉诸视觉作用。事实上,对观看者而言,这是一种视错觉现象。因为观看者必须与画作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才能识别出画面的内容,所以这种手法在色彩构成中也被称为是“空间混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标志开始采用这种形式。(图11)

色点是这些标志的关键所在。当受众看明白标志的图案后,他们会感觉自己通过了某种测试,这种感觉有助于标志产生亲和感。而对于那些没看明白标志的图案的受众而言,这又无疑增加的标志的神秘感。不管怎样,标志本身是最大的赢家。

(四)套印偏移视错觉与标志形式

在印刷工艺技术还不太发达的时候,套印不准一度被认为是多色印刷最难克服的问题之一。当然现在印刷上这种问题已经很少了,设计师却把这种手法搬到了标志设计中来(图12)。当人们看到这些好像套印不准的图像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摘下眼镜,擦掉镜片上的指纹和其他脏东西。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基于印刷套印不准的经验上的视错觉。为了看清楚图像的内容,观看者往往会被好奇心驱使,持续观看几秒钟。这时受众在解读标志的同时加深了对标志的认识和记忆,有效地进行了视觉的传播。也增加了标志的趣味性。看明白之后,你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但是这种标志有一个致命弱点,设计师必须把握好这个套印不准的“度”,否则容易使受众误以为是印刷的失误。

四、视错觉与标志形式的艺术基础

首先,视觉形态的感受方式一致,二者都是在二维的空间内展示多维的生动形象;其次,二者的表现形式相似,在表现手法上,二者都强装饰意味,而且二者的造型思维、形式美法则都是一致的;另外,二者都包含着很强的抽象因素,不管是在造型形态上,还是在视觉的表达上,都是抽象和充满趣味性的。[5]

五、结论

合理利用视错觉的表现手法可以使标志形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凭借视错觉图形的神秘和特别,能使设计师和观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恰当的利用视错觉的形式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设计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观者在领悟作品本身的主旨外,将标志内涵引向纵深。

值得注意的是:视错觉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我们应该恰到好处的利用它来创造标志形式的视觉空间感。在对视错觉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度”的把握。积极地把视错觉应用到标志形式中,关注和研究标志形式中的错视美,能够发现和选择不同的视觉元素,并通过合理、恰当,有度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注释

[1] 陈楠.标志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

[2] 周景秋.错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5.

[3] 江明.图形创意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