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审计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创新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内部审计创新

引言

纵观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自2018年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以来,内部审计在国家治理结构中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党和国家自上而下的内部审计体系不断完善、拓展、强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运行风险防控常态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大数据背景之下,大数据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发展资源,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并且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之后,可以实现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从这一方面上来说,大数据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一、大数据背景之下企业内部审计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大数据,作为海量、高增长且多元化的信息资产,具有数据体量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数据和信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开始不断普及,业务被大量数据化,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类型和数量的激增,使得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理念、方式方法等难以应对内外环境的转变,无法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要求[1]。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随着内外环境的改变进行改革创新,并且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理念认知和计算机、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顺应时代的发展。再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数据也是内部审计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需要审计人员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这一本质属性非常契合大数据环境。因此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遇到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环境下,使得数据的种类更加丰富,数据的采集、使用更加便利,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拓宽审计思路、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能够根据大数据计算分析的结果,清晰看出企业的发展状态,为企业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这一点上来看,大数据技术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及企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其次,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采用的是数据抽样分析法,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判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检查进而发现问题,这一工作方式主观性较强,而且最终得到的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也不是很高。而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内部审计更加充分,使得审计分析程序更加简单,审计内容更加全面,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审计证据,并且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也是相对比较高,大数据审计分析的洞察力、决策力都能充分有效地实现,并且可以进行良好的数据预测,这些都是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分析工作无法实现的。

(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挑战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企业内部系统多样化,如ERP系统、CRM系统、OA系统等,在大数据环境之下,各个系统之间不能再是竖井式的架构,需要各系统间呈网状结构,通过大量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但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各个管理系统之间并未打通接口,难以实现企业管理系统数据的全面整合,对于实际审计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的影响都是比较严重的[3]。其次,大数据环境下给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综合判断能力以及专业处理能力,还需要具备计算机、法律、大数据挖掘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计算机、经营管理和大数据处理等其他专业能力。再次,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需建立在审计系统以及审计模型等平台工具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发挥价值,但目前内部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多数企业在财务、业务方面使用信息系统管理较普遍,但使用审计系统的企业却很少,多数审计人员仍采用财务、业务系统取数后借助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等。最后,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具有了新的风险,其中包括比较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和数据透明度风险等,轻则影响企业的发展,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有效路径

(一)推进审计理念的创新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业务中,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而审计理念的创新是审计工作创新的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审计理念,打破原有的审计思维,将创新融入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探索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丰富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创新是审计工作创新的保障。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审计工作的难度也增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断调整审计工作标准,使得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指导,工作目标清晰。例如,在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来进行,可以对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另外,在原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之上进行完善和优化,促使审计工作得到有效的规范,审计工作也能够高效开展[4]。

(三)促进审计工作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侧重财务和内控制度方面的审计,且主要为事后审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原本无法实现的各层面数据资源已逐步被获取,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已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拓展审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有重点、有深度、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促进审计工作内容的创新,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另外,借助大数据审计平台及审计模型,内部审计工作要从财务层面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并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逐步转型,进而及时发现企业针对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

(四)强化审计工具和管理平台的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工作来说也是一样,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具及方法是难以进行“大数据”的整合处理,审计工具的创新和审计信息化建设变得十分紧迫,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审计工作也将成为新常态。首先,在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实施审计信息化系统管理,并打通与业务、财务等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流通共享[5],为审计工作获取内部数据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可以对企业的业务环节实施实时监控,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示,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到问题的根源,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其次,构建审计管理平台,集中存储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数据库,内审人员可以及时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有用数据信息,进行全量数据分析,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高效性。最后,传统的审计程序已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创新审计程序和方式,搭建不同的审计模型,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以达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五)强化审计团结的建设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为了适应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需求,着力打造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企业内部审计团队,这样才能使得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保障。首先,需要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多种渠道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业务、数据分析等方方面面的专题培训,使其深入掌握计算机及精炼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分析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从中发现审计疑点,不仅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时间,更加保障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还需要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经验审计,逐步向经验+数据审计转型,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时代也在不停进步,在大数据环境下创新是审计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审计人要理性认识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从审计理念创新开始拓展审计思路,强化审计工具和管理平台的创新,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也是内部审计履职增效与发展所需。在对大数据技术和理念进行应用的同时,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财

参考文献

[1]王桂兰.浅谈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创新[J].知识经济,2018(08):94–95.

[2]郑敏.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探讨[J].经营与管理,2020(04):45–47.

[3]程石.新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探析[J].中国市场,2020(03):177–178.

[4]汤进锋.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222+130.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2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理念;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一、引言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对高校的日常或特殊的财务以及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合法性、有效性、合规性的审查,并给予评价与反馈的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功能发挥,因此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成为我国当前需要的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高校内部审计优化与创新应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高校内部审计观念的优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与创新,首先是观念的改变。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始终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个形式上的工作,对于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定位认识不清,既不注重内部审计经济监督职能的发挥,也没有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凸显,高校领导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项对于促进高校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积极的通过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提高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流程的合规性、科学性以及效率。总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价值,确立向内部审计要效益、通过内部审计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的观念。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创新与优化

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与价值,首先要在高校内部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注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发挥。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在高校内部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无法发挥其独立性,那么高校内部审计必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如何解决独立性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问题。从理论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在高校负责人领导下才能现实出崇高的地位,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虽然多样化,但是基本上是将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会计部门合并、或者与纪委联合办公,独立性很差。本人建议,规模比较大的院校应考虑设置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建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的人员可以由各个院系的领导以及外部的专家构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其他部门分开,单独办公,对于重大的审计项目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应该进行内部讨论和表决,然后再制定相关计划开展审计算工作,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四、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创新

审计人员是审计队伍的细胞,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基本元素。目前,高校审计人员多数为财会人员出身,起步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人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而言,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为高校最“精简”部门,处于全局工作的“边缘地带”。而内部审计在交流、沟通和宣传教育力度上都很有限,内部审计师协会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不是缺位,就是实力不足,使内部审计既缺乏横向交流,又缺乏纵向沟通。

内部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随着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比较广泛的财务会计知识、审计技术以及方法,还要对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比较精通。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会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信息处理系统来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还要学会利用各种软件,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应推广和完善统计抽样、内控测试、风险评估,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应该具有一丝不苟、大公无畏的精神和气魄。因此培养出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将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高校应该积极的进行内部工作人员招聘体制的改革,加大力度引进有能力、有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此外应该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积极提高他们现场审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应专门的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注重建立一支具有学习精神的内部审计工作团队,要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本领和技能。

五、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与范围的拓展与创新

内部审计具有多种职能,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比较注重事后监督与评价职能,而忽略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职能。在内部审计的范围上,高校内部审计一般只对相关预算的审计,对一般性财务活动的审计,很少将内部审计的触角涉及到高校的重大经济活动中。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够,忽略了管理效益审计。在信息化时代,现在内部审计早已不是查错防弊那么简单,高校内部审计应该积极实施参与式审计,确立对内对外服务的观念。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加大对相关财务活动事前控制以及事中监督,要积极的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审计范围,突出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要通过参与式审计,积极的向管理要效益。面对世界经济多元化、全球化,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增强审计监督前瞻性,审计关口前移,改进审计方法,采用跟踪审计,在预防和增值上下功夫,以改变目前的审计现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和效果。要通过开展多个范围,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工作,确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中的地位、强化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这对于健全高校内部的运行机制,保护高校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高校健康良性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积极的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创新力度,是高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该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的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优化与创新体制改革,只有如此才能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促进高校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3

一、“五个创新”夯实内审转型新平台

结合公司转型升级、变革创新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公司内审在省政府、省审计厅对内审工作要求指引下,积极谋求内审转型升级,通过“五个创新”基础建设,夯实了内部审计工作新平台。

1.积极推行内审程序“三公开”,提升内审权威性和公正性

按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要求积极稳步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三公开”程序的执行,通过内部审计项目“进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实施,确保审计项目独立完整地开展,强化了集团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客观公正性。

2.强化管理制度和风控流程梳理,完善重要环节风控机制

面对新阶段、新体制、新机制,为推进公司战略有效落地,内部审计加强了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梳理,一是按照“废、改、立”程序推动公司职能部门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及时进行废止、修订;二是从规范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着于,推动被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三是开展效能监察项目,堵塞被审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大型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重要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

3.探索内部审计项目经理负责制,促进内审工作规范化

在审计工作方式上探索了内部项目经理负责制,一是组建以审计骨干人员为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的审计小组,有效地凋动和利用各方力量来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加强了过程控制,切实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4.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推进内审持续转型

为确保公司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紧跟公司战略明确定位,强化内审职能转变,突出了内审:一是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二是要从财务稽核向管理审计转变,三是要从监督控制向评价服务转变.四是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事中参与转变,通过这几点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内审转型升级。

5.明确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内审“治未病”功能

以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接公司新形势下新的工作要求,围绕公司战略转型,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年度经济责任结果考核审计”转变为以“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的价值管理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热点项目审计,着重关注经营管理程序的合规性和经营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重大建设项目过程跟踪控制等。

二、“五位一体”构建大监督格局

作为省属国有企业中第一家向所有下属企业下派专职监事的集团公司,巨化白2012年9月成立了五个下派监事组以来,建立了纪检、监察、审计、法务、下派监事“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公司纪委、监察审计法务部和下派监事组合署办公,开启了新型内部监督机制的探索实践。公司内部审计利用大监督平台,构建了监督检查计划互相协凋、监督检查项目互相协助、监督检查信息互相通报、监督检查成果共同分享和监督检查问题协同促改的大监督运行机制,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和内外协同,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大监督体系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战斗堡垒作用。

1.基于内审职能组织实施专项审计项目

公司内部审计立足工审计职责,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审计项目及重点项目审计凋查等,鉴定了经营者履职情况,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的平提升,强化了项目建设阳光化管理。

2.充分发挥纪委审计“排头兵”的作用

公司内部审计除实施好年度计划审计项目外,充分发挥审计“排头兵”的作用,与纪检条线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一是配合纪检检查计划做好项目凋研审查,二是针对审计项目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提交纪委,南纪委负责督办整改。

3.围绕公司重点项目,融合监察做好工:程效能监察工作

针对公司关注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监察合作开展工程效能监察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专业审计分析方法,按有序的审计流程进行审查,逐步促进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了流程完善、操作规范的管理体系。

4.与法务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互动支撑开展项目审计

公司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专门抽调法务人员补充到审计项目组,充分运用了法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协助公司内部审计实施项目,提升了审计项目组的法务审计能力。

5.审计结果通报下派监事,形成齐抓共改督办机制

除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收公司下派监事参与审计,并利用下派监事常驻被审单位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成果外。另外,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建立与下派监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合力督促,提升问题整改力度。

三、“五个抓手”开展内审重点工作

公司内审以“五个抓手”精准定位,提出了内审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战略,注重企业治理,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才能在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1.以集团战略为抓于开展管理审计项目

为配合公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目标顺利推进,针对公司关注的低效资产,从资源占用及有效回报角度出发,由监审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集团内部有日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困难企业审计诊断和管理调研,共同查找亏损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了改进要求和下一步发展定位的建议。

2.以风险控制为抓于实施风控专项审计

一是抓好管理流程审计,重点检查各单位关键管理流程健全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防范控制风险的发生;二是关注高风险投资决策审计,不仅要检查各项重大项目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更注重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使公司投资管理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共享的无形资产。

3.以公司重点工作为抓于开展重点项目审计

针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站在集团层面更高层次对公司整体运行决策和庞大的分子公司细枝末节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整体化、系统化地审核,实时运用内部审计体检治病、无病健身的职能,发挥了健康体检在预防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4.以经济责任履职为抓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一是根据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离任必审”的精神要求,对公司内部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核实经营者任期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更注重企业项目建设、资产管理、投资行为等各个方面,对部分涉及经济损失、违规操作等追责事项进行反复、认真地调查核实,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开展任中经济责任项目,与经营者面对面交流,直接将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反馈给任期经营者,帮助在职经营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5.以服务协助为抓于开展计划外审计专项调查

内部审计注重自身转型升级,在职能上更重视从审查、监督向评价、咨询、服务等方面拓展,坚持“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理念积极开展工作,对年度计划外项目,建立了内部审计例外项目绿色审计通道,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子公司委托的特殊项目,在办理例外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后予以专事专办,及时跟进协助予以配合,提高了审计服务基层的效果。

四、“五个步骤”综合利用审计成果

公司内审通过“五个步骤”理顺并强化了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机制,实现了内部审计闭环管理,有效破解审计质量“最后一公里”问题。

1.及时传递,建立定期报告机制

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管理流程薄弱环节、基层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困难等进行及时系统上报,便工公司及时根据内部审计结果进行研究决策,畅通了综合利用审计成果的渠道。

2.惩防整治,建立问责问效机制

将审计成果运用与经营者的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较多、性质较为严重的领导干部,区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促进了内审权威性的提升,增强了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3.动态跟踪,建立检查督办机制

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项目、主要问题特事特办,一是下发审计整改通知书;二是成立督办工作组进驻被审计单位;三是与下派监事联动,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被审单位下派监事组,该系列整改方式为挽回公司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优化内控管理打下了基础。

4.重视整改,建立整改汇报机制

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汇报监审部,详细说明整改情况,同时对重大审计项目开展审计回访,实地查验整改效果。

5.提升层次,畅通成果运用机制

认真抓好审计成果应用与转化工作,按照闭环管理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内部单位的共性问题,经过认真梳理,督促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并在集团层面督促各单位进行系统化地整改,对个性问题,及时督促被审单位进行整改。

五、“五个加强”实现审计管理地位提升

1.加强审计环境优化,夯实审计基础

首先,公司领导重视并大力支持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董事会垂直领导,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拥有审计事项决策权;其次,机构独立,审计部门由原先在财务部下设审计室调整为设立监察审计法务部,与公司纪委合署办公;再次,公司在审计人员配备、设备添置、经费开支等方面全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审计方法创新,提高审计质量

公司内审首创“中医诊疗六步”法、“物理共振”法、“螺旋式提升”法,通过“中医诊疗六步”法运用工项目实施过程,提升了项目质量;通过“物理共振”法运用,达到内审与被审单位目标协调一致,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认知,促使被审单位由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要求审计;通过“螺旋式提升”法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审计成效,实现了审计成果闭环管理。

3.加强审计流程改进,做实审计工作

公司内审理顺审计步骤,重新修订审计室职责、审计人员职责及岗位说明书,以业务流程图同化审计项目实施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各细节进行推敲,更加注重审计底稿的规范性、重要环节审计程序的执行,使得审计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4.加强审计理念升级,提升审计层次

通过实践锻炼,公司审计的三种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宏观思维一审计工作方向和趋势,二是战略意识一战略决定高度,审计关注企业发展战略,三是沟通协调一沟通被审计对象、促使审计成果被使用者理解,提升了审计价值。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4

关键词:交通行业 内部审计工作 创新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交通行业内部审计是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施内部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在实践中,交通行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内审工作相对滞后,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是目前交通行业内审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交通行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交通行业各单位大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了审计人员,开展了内审工作,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内审工作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现阶段,我国交通行业内审部门是单位的内部管理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内部管理服务。有些内审部门与纪检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内审部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业务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利益限制,很难客观、公正地对所进行的审计事项发表准确、公正的审计意见,无权威性和自主性,独立性不强。

(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专职内审人员大部分是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该行而来,专业较单一,且数量少,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过硬的内审人员更少,总之,内审力量薄弱。这与目前繁重、复杂的工作需要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内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

目前,交通行业内审仍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即账户基础审计,关注的重点是差错风险,重视财务审计,轻视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审计中广泛运用的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技术在交通行业内审中应用很少,导致审计工作重复财务稽查工作内容,未向内部管理方面延伸。

(四)、审计工作质量低

    内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加上审计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处理意见,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难以服务于经营管理,难以树立内审的威望,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

二、交通行业内部审计聘请外部审计的利弊分析

针对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内审工作,能否尝试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执行内审工作,履行内审职能,需要具体分析其中的利和弊。

(一)、内审聘请外部审计的优点

1、提高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在了解和熟悉交通行业单位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其在审计过程中要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管和法律约束,还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样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确保审计效果。

2、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外部审计工作一般在注册会计师领导下开展,注册会计师与交通行业各管理单位无隶属关系,也无利益冲突,不受交通行业内部行政干预,工作只对委托人负责,可以站在独立、客观的立场审计,提供的评价结果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3、降低审计成本。交通行业蓬勃发展,其内审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不但要进行事后审计,还要逐步开展事前审计,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变化,客观上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了会计、审计、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交通行业往往缺少此类复合型人才。外部审计机构大多拥有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专门人才。聘请外部审计则可减少内审人员招聘、培训等费用,既可保证目前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又降低审计成本。

(二)、聘请外部审计的缺点

1、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外部审计人员不像内审人员那样熟悉本单位的管理政策、业务流程等,不了解单位的工作特点和演变发展过程,这些可能影响到审计计划的深度和审计程序的执行,也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影响内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聘请外部审计会对内部审计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其产生依赖性和工作上的懒惰性,使内审工作缺乏主动性,长期来看,会降低内审工作质量。

三、交通行业开展内审工作的新方式

权衡聘请外部审计开展内审工作利弊,解决交通行业内审存在问题,更好地发挥内审的职能和作用,笔者认为目前宜采用内、外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审,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联合起来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式。

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外部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内、外部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程序等有很多共性,有利于内、外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内审人员熟悉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能获取广泛的风险信息,在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时能更好地结合实际。外部审计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先进的审计方法,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内外部合作审计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提出的审计评价与建议能更切合实际,能满足内部管理需要。

为解决联合开展审计工作时内、外审不“接轨”的难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内部审计人员要详细的了解拟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做好联合审计的实施方案,表明审计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使用外部审计人员前,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在达成共识后再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二,在内审过程中,内审人员要帮助所聘注册会计师熟悉单位情况,与他们就审计方式、目标等进行沟通,关注审计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

第三,内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评价,为下次审计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积累经验。

笔者认为,合作内审是交通行业开展内审工作的新方式,可先在小范围内试点,根据执行结果,逐步总结经验,再进行推广,必定能在实践中培养内审人才,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促进交通行业内审工作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5

Abstract: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ter serve the refor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i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ternal audit workers, but also the question must be solv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al audi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four aspect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l audit in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内部审计;改进;创新

Key words: new situation;universities;internal audit;improvement;innovation

中D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2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正在迈向新的台阶,实现新的发展。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与时俱进,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深入探索高校内部审计的规律与特点,理解把握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致力于高校化解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大学建设。

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试运用系统论观点,提出新形势下“1234”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一个中心),强化两个目标(强化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两个主导性目标),坚持三种标准(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审计效果),抓好四项建设(制度规范建设、队伍素质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审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围绕一个中心,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众所周知,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实现一流的教学、科研,还要有一流的学校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肩负着规范财经秩序、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紧密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管理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责,按照“依法审计、围绕中心、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思、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工作作风,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党委行政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做好内部审计,发现学校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才能不断推进高校综合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 强化两个目标,实现内审工作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了一些新形势,比如经费支出繁杂化、教育资源配置广泛化、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等,这些都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才能适应高校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历史趋势,更好地为高校改革发展服务。

高校内部审计要实现由传统的“把关型审计”向现代的“管理型审计”工作转型,就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审计职能,强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两大主导性目标,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绩效,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具体体现在: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着力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由单纯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注重治标向注重治本转变;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实现边审计、边帮助、边促整改落实;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拓宽审计业务范围,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并把法治思维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思维,以强化法治为抓手,着力防范化解审计风险。

“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既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目标,又是具体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自觉把学校财经活动中重大的、带倾向性、风险点高、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作为内部审计或审计调查的重点;把正常财务审计、基建工程与项目修缮审计、校办产业审计作为三大审计重点领域;不断强化经济效益审计、大额货物采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要突出对影响学校全局和全校师生利益的问题审计;并将静态审计向以日常监控为特色的动态审计转变,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起到预警、避免和化解降低风险的作用。

3 坚持三种标准,强化内审工作绩效

3.1 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高校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可运用“PDCA”现代管理理论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循环机制,力求做到“查得出问题、抓得出效益、经得起检验”。通过“控制审计流程、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文书”来提高质量,尤其要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通过建立由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实施“主审责任制、三级复核制”来提高质量;通过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审计质量;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来提高质量。要加强审前、审中、审后控制,实现审计关口前移;要突出对重大经济投资的论证程序,合理编制资金预算,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尽可能做到全面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预防、引导、监督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3.2 审计效率

审计部门要紧密围绕高校中心任务、校领导关心的重点、管理的难点和教职工关注的热点开展工作,通过"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做快"来提高审计效率;对力所不能及的大型基建工程造价审计业务,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实施监督,做好内审与外审相结合,既可以开阔内部审计视野,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切实落实工程项目“三审”制度(结算预审、复审、主审制度),严格审计工作流程,来提高工程预(结)算审计质量和效率;通过合理编制审计计划方案,改革业务组织方式来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审计理论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增与被审计单位、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来提高审计效率。

3.3 审计效果

审计效果是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工作质量、审计结果沟通、审计结果落实的综合反映。除了上述的制度措施外,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审计报告双向征求意见制度来实现审计结果的良好沟通;通过审计意见回复制度、审计整改情况检查制度来实现审计结果的落实;逐步推行内部审计公示制,这些举措不但会使审计结论更加扎实,审计意见执行更加顺利,而且将有效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4 抓好四项建设,促进内审质量提升

4.1 建立健全内审规章制度

要切实建立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实行项目审批和复核制度,建立审计质量日常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与审计规范,建立完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完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促进学校内审工作决策科学化、流程规范化、工作程序化、结果公开化,为长期有效发挥内审职能提供制度保障。

4.2 优化提升队伍结构素质

首先要进一步理顺内部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多渠道引进工程技术、物资管理、基建施工、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审计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强化综合分析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考试,取得专业资格,实现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最后,审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法,掌握信息化审计的程序和能力,学会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争取做到“一专多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懂财务、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3 调整理顺内审体制机制

建立一流的内部审计机制是实现审计职能的重要基础。在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主体的基础上,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基建后勤等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审计力量的协调与配合,搭建起监督与管理的合作服务平台,完善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晰各自监管职责,协调各方关系,加强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流程,硬化权力约束,合力监督实施,提高项目监管成效,共同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威慑力,更好地促进学校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4 营造优化内部审计环境

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观念,注重加强与校领导的沟通交流,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提出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建议,用不断努力所得到的显著工作成绩提升审计工作地位,保障内部审计有效开展,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和谐审计环境。

5 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立足高校改革发展实际、围绕高校教育发展主题,树立前瞻性审计工作理念,循序渐进地推进审计工作创新,适时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役系统”功能,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真正起到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才能真正为促进高校综合改革保驾护航,为建设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崔英波,胡治寰.浅谈当今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

一、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要义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发现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违规行为和经营信息中存在虚假信息,从而导致自身承担责任、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

固有风险实质上就是商业银行的内在风险,银行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因此其有着较高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风险,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或人为因素等原因,控制存在失效和薄弱点是难以避免的,必然存在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是内部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审计方法和程序未能发现已经存在的差错或审计结果不客观公正,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意见,影响了管理层决策的可能性。

二、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管理的不规范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尚缺少规范、系统的工作制度和程序,表现为:审计工作计划安排不合理;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缺少科学性、可操作性;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在项目实施中操作不规范,取证不谨慎;审计部门缺少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遗漏”和“过失”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内部审计方法手段不先进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大多是以账表为基础,以手工检查为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核对数据、翻阅传票上,虽然开展了计算机审计,但金融审计软件技术开发的步子迟缓,对后台数据的采集困难、下载速度慢,影响了IT审计的效率。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上看,尚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一是审计人员来源渠道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二是流通渠道不畅,制约了一些学历层次高、业务知识新、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三是由于审计人员独立于各银行业务部门环节,业务培训不及时,造成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慢;不适应新的审计工作要求。

三、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坚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应实行相对独立、垂直管理的条线体制,要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向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汇报工作,并接受其工作安排与指导,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接受经营层的审计委托。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突出条线管理,强调审计部门“整体性”这一特点,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和业务规范,强调审计条线及时、全面、准确地上报各类审计信息。同时,审计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意识尤其是负责人,要各尽所能得完成各项工作。

(二)实行银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风险的内部控制,通过对潜在审计对象充分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审计的对象,将审计资源的分配向风险评估程度高的对象倾斜。银行内部风险导向系统的建立是银行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一大重点,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可以判断银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可能性。实行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银行内部审计通过建立数据及分析系统,来实时动态的跟踪与监管各分行、支行和网上营业厅的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协调帮助,各银行间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适用于各银行间的审计监管系统,以此实现各银行间的业务数据自动对接,规避风险的发生。

(三)以先进审计技术为手段,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在降低内部审计风险方面必须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采用科学的控制手段。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引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状况评价、业务数据分析等专门的审计软件,并与现行的业务操作系统对口衔接,使各项业务数据直接为内部审计所利用;重视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使审计能够覆盖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对业务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四、加强审计风险管理,建立审计风险责任约束机制

(一)要明确审计责任约束的内容和要求

审计责任约束应包括审计行为约束、审计质量约束、审计人员约束、审计风险约束等。审计行为约束是指内审部门应对履行审计职责的有效性负责,审计质量约束是指内审部门应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性负责,审计人员约束是指审计人员应对其自身的执业行为负责,审计风险约束是指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对审计承担的检查风险负责。

(二)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

内审部门要建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责任制,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建立审计证据复核责任制、确保审计证据客观、充分、有力;建立审计追踪责任制,督促被审计对象整改及时、到位;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制,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实行风险预警责任制,有效发挥管理咨询的预警作用。

(三)加强审计人员管理,强化审计责任追究

内审部门要强化审计人员管理,严格实行审计人员准入制,对不能适应审计工作要求的审计人员,要予以淘汰;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审计发现不反映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不足之处和面临着新的挑战,但通过文中所述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作用,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