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徐渭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徐渭诗词

徐渭诗词范文1

操作方法 01 铁人三项竞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法国,源于其时的一名法国记者突发奇想——“谁是这个国家最强的运动员”。所以他组织了这一场包含跑步、自行车以及水上的竞赛,这便是铁人三项的雏形。 需求阐明的是其时的竞赛并没有游水,而是以划船代替。间隔并不长——500米跑步、10公里自行车以及1200米的划船,其时排序按照运动强度的凹凸来排列。

时刻来到1920年,这项名为“Les trois sports”的竞赛在法国盛行开,竞赛项目更改为3公里跑步、12公里自行车以及在马恩河上游水。这也被认为是最早的铁人三项竞赛,如今该竞赛依然在法国举办。 间隔尽管增加了,但是竞赛次序依然参照此前为跑步、自行从1920年法国的“Les trois sports”竞赛开端,铁人三项的竞赛间隔就变得越来越长。 我们较为熟知的铁人三项殿堂级竞赛 Ironman KONA 的间隔达到了——3.862公里游水、180.246公里自行车以及42.195公里跑步,哪怕是精英男子选手都需求8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刻。 随着竞赛的进行,身领会变得越来越疲惫。

设想下假如将游水调整至第二或许第三次序,在骑完180公里或许跑完42公里之后,此时在水中溺水(亡)的概率或许会呈几何倍数的上升。 而且需求注意的是,大多数的铁人三项竞赛的游水项目是在公开水域进行,这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危险性—— 《美国医学杂志》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在美国举办的2971场铁人三项竞赛中,有14名参赛者在游水时溺亡。 相较于巨大的参赛人数,死亡率看起来很低,不过这是在参赛人员做好一切预备以及游水时第一项目的前提下。

或许会有人问那么将自行车与跑步的次序对调不可以吗?同样是出于安全原因的考虑。 运动员在自行车赛段时的速度在30-40公里/小时,此时假如呈现摔车的情况,或许就会导致骨折甚至死亡。 假如将自行车与跑步的次序对调后,运动员在跑完42或许21公里之后,在自行车上腿部呈现情况的概率会大很多,一旦在高速跋涉中摔车后果不堪设想。

(来源:文章屋网 )

徐渭诗词范文2

想当初你英俊年少,我芳华正好,本欲与君相守,莫作昙花一现。却不料韶华极盛,百花开残,你转身无情去,等闲将我抛,人间缘何聚散,今生有何悲欢。不过是,拼却一生休,尽君一日欢。

谈笑之间可以将一切轻松解决的少女,总是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古井般幽深的眼睛,琥珀色的眸子。

宁可在孤独里为王,也不在繁华里为奴。

世事沧桑如梦,人生几度秋凉,花落花开风满天,却道谁家庭院,无处话凄凉。

千方百计守着,就能守得住吗?

这高尚两个字,对你我而言,不过是绿水鱼痕、碧空虹影,我不过是个寻常人,既然狠,就要狠到底,何必假惺惺地手下留情呢?

当你执着去爱的时候,总想要豁出一切,只想给对方最好的,可是却没有想到别人需要不需要。

真正强大的人是不会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的。

人心尔虞我诈,唯有心如铁石才能拥有永立不败之地。

哪怕再冷酷淡漠的女子,被人喜爱的时候也是美丽的。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若你不想做鱼肉,你只能做刀俎。

爱,无从选择;恨,无法逃避。

太阳终于完全隐没,一弯明月夹带着满天星斗,骄傲地向大地散出属于它们独特的光芒。逼人的热风,被月光温柔地轻抚,也变得清凉,拂在身上,非常舒爽宜人。

她有着世上最美丽的一双眼睛:如墨一般的漆黑,如月光一般的温柔,以及……寒星般的寂寥。

一个女人在受到了背叛之后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要破坏一个人的天真和善良的确很遗憾。但是……人生从来就不是完美的,不是吗?只有让自己变得敏锐,变得强大,才能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

孩子都会长大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之中会经历很多的故事,但如果你不留心,就会错过这样的故事。

人们常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事实上,这世上的爱和恨,总是这样无缘无故的,毫无理由的。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她站在我的身边,哪怕与全天下为敌又如何?

徐渭诗词范文3

1、单位有关行政领导提出书面意见,说明辞退理由和事实依据;

2、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3、报主管部门批准;

4、办理辞退手续,发给本人《辞退证明书》;

5、所在单位持单位书面研究意见和《辞退证明书》报人事局备案;

6、所在单位将单位书面研究意见和《辞退证明书》存入被辞退人员的档案,并于三十日内转至人才服务中心;

7、被辞退人在接到《辞退证明书》三十日内,持通知书和有关证件,到人才服务中心办理登记或人事手续。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干部辞职程序

1、本人填写《辞职审批表》一式五份,经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批准后报人事局;

2、审核后提交领导审批;

3、出具《辞职证明》;

徐渭诗词范文4

李月霞: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课间,一个高个子男生来到办公室,在门口和徐老师低声说了些什么。他离开后,徐老师走进来,笑着说:“这个男生问我,刚才那节课到底讲了什么,他一点也不明白!”

我很诧异。徐老师说:“这可是我班上历史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次月考91分呢。”

从窗子望出去,那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正消失在走廊的尽头。我转身对他说:“我感觉自己在‘祸害人间’!”

六天前:要交作业了

今天终于找到了组织——“微课研修班”QQ群。

上学期末,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微课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得知,课程都安排在周末,专家将面授高招。高三这个时段很多事情,我能去听课的机会也就很少。在QQ群看到同学们议论交作业的事情,这才跟上节奏。对呀,要交作业了。

其实两年前,我就知道“微课”一词,并看过一些微课,甚至还与人讨论过它的价值及应用前景。不过,我终究没有付诸实践。现在,为了研修班的结业证书,我需要提交三个微课,并用于课堂教学。

五天前:我的团队

我对汪晓东说,我要做三个微课。这是作业,组织要求的。他问我:“要不先在你任教的四个班中做一个实验研究?”

这个提议我很感兴趣,因为感觉这不是难事,而且做好一个微课后,在两个班上放一下,这样上课多省事啊,我对可以偷懒又高效的事情向来是不拒绝的。

这个学期,刚好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亮亮在高二跟岗实习。我又试着询问高二备课组的徐老师,他表示愿意参加实验,我们的团队就组建起来了。

根据实验计划,我现在需要去找电脑机房。学校有三处电脑机房可以上课:一是离教室稍远的两个信息技术科组专用机房;二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三是离教室最近的语音室。我先咨询信息技术科组的蔡老师,他说,那两个教室都排了课。

四天前:热身运动

偷得浮生半日闲。上午无课,我在研修班上传的作品中翻来翻去,惊讶于他们制作技巧的高超。这些有难度的画面是信息技术老师所为,还是找到了好使的软件呢?几年前,我用过“屏幕录像专家”,对于我这个技术盲来说,越简单越好,它正符合我的要求。

在百度的帮助下,我还锁定了几个软件,陆续在电脑上安装上了“格式工厂”“视频转换”“视频合并”等软件。剪辑视频,学习各种技巧,然后心满意足地欣赏着自己在各种工具的帮助下获得的成功。我打算用上课时用过的PPT,使用“屏幕录像专家”,录制两个微课:《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

汪晓东问:“电脑机房安排好了吗?”我说:“信息技术课室无望,学生电子阅览室有30台电脑显示器坏了,只有语音室可以借用,但据说有几十台学生机接收不到教师机发出的文件。”

三天前:魔镜,魔镜,最好的微课在哪里

关上门窗,深夜时分,万籁俱寂。第一个微课《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录制下来,用时11分23秒!会不会时间太长?

录第二次,说错话了,再一次,忘记词了……第六次,正在准备完美收官时,楼下疾驰而过一辆汽车,让即将到来的成功化为乌有,我瞬间崩溃。

关上电脑,对着漆黑的屏幕,脑袋里翻滚着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翻滚着不断按下的F2录制健,忽然想到培训班讲台上的那些微课专家们,他们的各种理论像电影画面般快进。假如让他们来制作一节微课,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体会呢?

可能是我想多了。

两天前:“产前”的阵痛

中午,我宣称:“一定要做微课,而且不止这三节,要把高中历史的内容全部做成微课。”

但在早上上班之前,我还对汪晓东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老师不愿意自己制作微课,太麻烦了!微课不是对着PPT讲就行了,而是要在设计、录制、语言表达、选材等方面下很多功夫,最后才磨出来的。哪里有拿支粉笔或做个PPT去上课方便啊!我不想再做了,这个东西很烦!”

对于我的风云变幻,汪晓东表现淡定。他说:“你受了什么刺激?”

的确,上午办公室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思维交锋——对专业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对教法、学法也是意见不一。这场探讨在备课组内最终没有达成共识,出现了路径分歧。

我对汪晓东说:“你是对的,若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去实现专业发展,其过程是漫长的。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是教学设计:由各方面专业人士组建的团队,为短时期或者根本无法提升学习能力的教师提供一个合格的课堂教学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从哪里来?也许,各路优秀的专业人士组建的团队,集结集体智慧,历经反复试错,最终形成的微课就是优质的产品?

下午,在办公室见到亮亮。她问:“李老师,微课做出来了吗?”

“生产中,待产。”

“李老师,快点生啊,来不及了!”

一天前:任何一个微课制成品都是“优秀”的“任何一个微课制成品都是‘优秀’的,只要能做出来。”我说。

“又受刺激了?”汪晓东问。

“此优秀并非质的界定。自己操作下来,感觉每一个作品都是作者付出心血和智慧的结果,实属不易啊。”我敲击键盘,望向他,“专家非鱼,焉知鱼之难?”

今天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精简PPT,缩减时间;二是写一个脚本,便于明确“台词”。

上课用的PPT,材料很多,每个环节并未经过精细的思考,语言表述随意性很强,问题的过渡、幻灯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那么考究,用时多少老师是可以自我掌控的。这些“模糊”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11分钟的自说自问。

虽然自己之前也知道“在微课中,设计是核心”,但若没有亲身经历实践,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剔除了繁杂,抓住主干知识,简化问题,直指核心,注意问题的过渡和逻辑之后,我的体会愈加深刻。现在,打印出来的脚本,字字珠玑。再录,“朗诵体”出来了,对着电脑,如何失去了平常的自己呢?

再一次录制微课。这一次,8分31秒。

实验日

有学生睡着了

10月22日,下午2点20分,高二(5)班,徐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我们的实验正式开始。

有学生睡着了,亮亮发现。徐老师在播放的过程中,走过来问我:“播放之后怎么办?还要做什么呢。”按照计划,我们的程序是:课前预习产生疑问微课学习解疑疑问并未消除老师解疑学生做测试题检验学习成果。

我们三个在教室门口紧张部署,有看得走神的学生揭开了靠近走廊的窗帘,观察我们。微课终于播放完毕,徐老师问:“有看不懂的地方吗?”茫然的学生居多,“音箱的声音太小,听不清楚”“不知道视频在说什么”,零零星星地有学生反馈。徐老师于是把内容重新讲解了一次。

傍晚,亮亮打来电话:“李老师,我们的实验又失败了!”她告诉我,因为六班的音箱出了问题,微课无法播放,改为常规上课。

你真来劲

10月23日一早起来,我重录了一次微课,这次时间是5分44秒。我让汪晓东看,他说,算是及格。但是在我心中,我的这个“孩子”眉清目秀、气质出众,怎能只是及格呢?

上午,徐老师带班级来到电脑机房,我们要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内翻转。很不幸的是,通过教师机发送至学生机的微课,有22台电脑是播放不出来的。学生已经陆续来了,宣称没有带耳机来的学生有一半以上。

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电脑室的专管老师,我把隔壁办公室的邹老师请来,他帮忙将微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让学生进入服务器去看微课。很快,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翻阅服务器里的众多资料。局面很难控制,只有带了耳机来的少部分学生在学习,整节课算是报废了。

下午还有两个班,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不能收到微课的学生机,我们打算用U盘一个个地复制粘贴。考虑到工程量“浩大”,我们放弃休息,去学校饭堂解决午餐,然后迅速回到机房“奋斗”。

在饭堂遇见崔老师,听完我的“曲折”过程,她说:“你真来劲!你是上公开课吗?”我说:“只是做个微课实验。”她说:“这些事情做起来太麻烦,没有学校的行政支持,没人愿意折腾。”

回到语音室已是中午一点。我们将微课一个个复制到那些“不听话”的电脑上,直到所有的机器都可以播放。

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

下午3点,八班学生来到语音室。由于科代表再三叮嘱,学生几乎都带了耳机来。亮亮建议我先给学生进行微课学习上的指引,如带着问题去看微课。她提醒我的时候,学生已经都戴上耳机开始学习了,我决定不打扰他们。

15分钟后,他们很安静地看完了微课。“看懂了吗?有无解决课前预习时产生的疑难问题?”回答出乎意料,他们大多数说课前没有预习。“那现在呢,看完微课之后,有没有问题产生?”按照我预想,他们看完之后,微课可以解决他们预习课文时不懂的难点,然后又有新的思维方向和存疑。但是,显然他们并没有朝我设计的方向走。在我提问之下,全场一片死寂,这些平时上课很活跃的孩子,像被施了魔法,一言不发。

接下的九班,由亮亮老师上课。几个学生表示,看了微课也不明白,问哪里不明白,说不出来。亮亮老师于是把部分内容再讲了一次,学生有些沉默。亮亮老师问:“都明白了吗?”没有回应之下,亮亮老师说:“请大家拿出练习册,做1-6选择题,检测一下学习的成果。”

我站起来,发现有学生打开了纸牌游戏。我在她身后问:“带练习册了吗?”她摸出练习册,问我是哪一课。看来,神游已经很久了。

下午5点,课程结束,王同学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并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急切地出去放风。我忙着收拾东西关电脑。她看着我,反复翻书本。“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这样不好,没有互动,无聊,我都没有学到什么。”我抬起头来,教室厚重的遮光窗帘全部都拉上了,亮亮老师正在逐次关灯,一盏一盏灯灭,室内暗黑。

“以后你都这样上课吗?”

“只是尝试一下,不会总是这样的!”

王同学欢快地笑了,“那好!我还是喜欢老师您正常上课。”

“砰”地一声,亮亮老师用力地把教室后门关上。黑暗中,她说:“李老师,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啊!”

汪晓东:微课的“汉赋体”

两年前,我就开始“忽悠”李月霞做微课,但她只试做过一节就放弃了。今年她在高二任教,比她在高三时空余时间多了一些,加上又被指派参加市里组织的微课培训,要提交作业,所以终于肯做几节微课并在课堂中试用。

我帮她策划了微课教学实验的安排以及效果检测和分析反思的框架。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基本的实验框架:三位教师(她自己以及另两位教师)、七个班,三种应用方式——不用微课、课上放微课和机房翻转课堂,主题选定当周教学内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首先得解决资源的问题。为此,她用了几天来设计PPT和录制微课。显然,资深教师遇到了新问题——她大大低估了微课制作的难度。几易其稿,总算在上课前一刻完成了两节微课并传给同事。她说:“以前我看别人的微课,总觉得很烂。现在才知道,能做成那样也是不容易的。”

第一天的实验没有得到激动人心的结果。她告诉我:“今天课堂播放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都开小差了。”“那你还继续试吗?”我问。“试,不过我在考虑要不要重录一遍。”尽管我建议她不必重做微课,但第二天一早,她还是重录了一个。

第二天效果依然不好。虽然经过上午失败的教训和中午的努力,下午上课的两个班基本解决了学生无法观看微课的问题,但课堂观察到的现象依然表明,学生并没有被微课吸引,也未能按预设的进程开展学习。

第三天我出差了。晚上我在宾馆收到她发来的课后测试的结果统计以及对学生调查的结果。不出意料,表现不佳。

“学生对我做的微课不感兴趣。觉得声音小、语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画面单调,没有变化,知识讲解少。”她说,“可是,我选取的都是主干知识,抓住核心问题去分析了,我自己觉得挺好的,对思维的锻炼也很有帮助。”她有些困惑。

她向来在自己的课堂上都是自信满满的。这一场滑铁卢,我以为她会说暂停和告别微课之类的话。这次,在我预料之外,她说:“下周让亮亮老师做一个微课,我们再实验一次!”

我建议她写写这次实验的经过。她说:“不如,我们来个多重叙事吧。”她把历史研究的视角搬到了微课实验观察中。我们于是商讨要写一组文章,包括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各角色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去叙述。

中午,李月霞拿回学生写的文章笑逐颜开地说:“我的课代表了当今教育的方向,正在朝着未来大步前进!”五位学生的文章,竟然有四位在大唱赞歌,只有一位稍微写了几句建议,但这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我们做的调查完全不符。

“有必要访谈一下学生”我说。“好,晚自习我找他们谈谈!”李月霞很是积极。晚上回来之后,她和我描述了谈话的过程——

我把五位给我写稿子的孩子叫出来,最后出来的同学笑嘻嘻地说:“老师,是不是我写的文章很棒啊!”我说:“是的,文章结构合理,语言表述流畅。”受到了表扬,小伙伴们都很高兴!我问他们,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是怎么分析汉赋没有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而且喜欢它的人又那么少的原因吗?他们说知道,文学价值不高!为什么不高?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我:“文采华丽,大量采用排比句式,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你们给我的文章和汉赋差不多,老师那节课真的有那么好吗?还认定我代表了中国教育的方向!”他们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说:“老师觉得那节课有很多问题呢,看到有的学生都无聊得睡觉了,还有玩扫雷游戏的,看英语听力材料的,我有挫败感。”

听我这么“表白”,他们似乎放下了“枷锁”,开始控诉这节课的“罪恶”了。

我说:“好,刚才就讲得很好,把它写下来,老师要的是最真实的感受。”

学生:扫雷游戏及其他

润娟

一开始,看得很入迷,也感觉很新颖。过了几个页面后,发现老师已经讲完了。“啊,这就讲完了?”内心很奇怪,怎么平常老师用40分钟讲完一节课,现在用十几分钟就讲完了。然后我重放了一遍,这一次我睁大眼睛,更仔细听,但是一会儿又播完了!再放一次,我不时用鼠标按停,做笔记,一边听一边飞快记录。因为经过多次重播,没有先前的那种激动,我看了看旁边的同学,震惊了——有的在玩扫雷,有的在玩蜘蛛牌,有一个同学竟然还在睡觉。老师说拿出练习册做题,6道选择题我错了3道!

嘉雯

点开第一个视频,是讲希腊的地理位置。一开始有点不知所云,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看的过程中,我把视频上的要点都写在本子上。不过,我写了也不懂,又不能问老师,就先记着以后慢慢看。两个视频很快看完了,之后要干什么呢?无聊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看到周围有同学点开了电脑上的英语口语听力,我也禁不住诱惑,玩了一下扫雷游戏。

晓蕾

在平常的课堂上,老师和我们会有很多互动,会用不同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思考。不懂的时候,老师会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及时帮助我们解答疑惑。但是这次的微课,我只是麻木地抄笔记或者呆呆地听老师在电脑里的声音。

逸轩

视频的内容似乎很丰富,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我,我突然萌生了无与伦比的学习兴趣。打开视频,一秒、两秒、三秒……我大失所望,这根本就和平时上课没有什么区别嘛!我带着困意,还是坚持把两个视频看完了,但是似乎效率不高,我只能记住少部分内容和一些

关键词 。可能是视频声音太平淡,吸引不了我的兴趣吧!我想,如果它像我们平时玩的一些电子小说那样,到了某个情节,还可以让我们选择接下来发生的内容该多好,或者弄得像个剧集一样,再传上网让我们平时阅览,用略带幽默的形式就更不错了。

嘉豪

刚听说历史课在电脑室上,我第一反应是可以玩电脑。上课后发现无法上网,就开始看视频了,我才发现五分钟是如此漫长。一个短短的视频使我的态度发生了如下转变:饶有兴趣——兴趣——无语——无奈——不耐烦。老师像机器人一样在喃喃细语,而且语速实在慢,语调平淡,所以在我看来就像是和尚在念经。等我看完第一个视频之后,四处张望了一下,只见旁边的几个同学兴致勃勃地盯着屏幕,时不时傻笑两声,原来他们正在玩四维弹珠!我受到了惊吓,随即陷入了沉思,然后也忍不住玩了几把。不一会儿,老师喊停。开始提问了,只见全场万籁俱寂,老师为了hold住全场,毅然把身为科代表的我点了起来。问题比较简单,我两三下就解决了。

晓洋

刚到电脑室,我们兴奋地冲到电脑前,插上耳机,在老师的指引下,打开视频,一幅地图便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满心期待地凝神听,可没过几秒,兴致全无。声音好平淡,语速好慢!不得不说,我在看那两个视频的时候,按了无数次快进键,无奈这项功能好像失灵了,我只能乖乖把视频看完,但看完之后便无所事事了。老师终于叫我们停下来,我以为要正式开讲了,但是老师只是问了我们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觉得这节课怎么样。同学们都没有举手提出问题,但是我想他们一定有很多问题,因为我也有很多不懂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述出来。课堂的小测我做得不错,不过我认为大部分都是好运撞对。

结语:一朵带刺的玫瑰

作为一名“号称”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的高校教师,我当然希望李月霞做微课、搞翻转课堂,但作为一名教师家属,我并不会特别鼓动她去开展这些实验。因为我知道,那样首先倒霉的可能就是我——当她关起门来录微课的时候,我就得放下手头的工作去照顾小孩,当她一早爬起来修改微课的时候,我就要面临早餐怎么解决的困境——在奉献青春和舒适生活之间,我无耻地选择了后者。

更麻烦的是,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美,也确实很美,但要获得这种美,却需要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也需要较为完整、可操作的方案——这些烦琐的技术性工作远比欣赏美丽要复杂、困难得多。微课也好、翻转课堂也罢,都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现实,需要一节课一节课地去设计、需要一次课一次课地去操作,只有不断尝试、总结,才有可能发挥它们的效果。

还有更麻烦的,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收获美好。无论是设备的状况还是学生的状态,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的细小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特别是头几次尝试的时候。李月霞的这次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如果把付出、风险和收益放在一起评判,又会有多少教师在微课和翻转课堂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呢?我不知道。

所以,我并不太愿意“忽悠”其他教师去做微课和翻转课堂,因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教师自己投入,还需要找到恰当的方法,甚至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会产生影响。我能做的就是动手去做些微课,然后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试用,再把我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其他人。有可能的话,和感兴趣的教师一起在他们的课堂中去尝试,再把更多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分享。这正是“中小学微课应用”这个系列文章的目的——只有帮助教师们不断改进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微课或翻转课堂的作用,在成功中获得高峰体验,微课和翻转课堂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最终达到变革教学的目标。

徐渭诗词范文5

关键词: 动词非谓语形式 语序 功能差异

1.语言对比与翻译

比较语言学在研究两种语言时,首先切入的是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序等方面的比较。汉语和英语从词类角度上看,汉语中无冠词,而英语中则不存在量词和助词。

从语法角度比较,汉语中没有时态变化,但英语存在16种不同时态。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主干成分的语序和汉语语序是基本一致的。看下表:

此外,一个英语句子,不管是由一个词组成的短句还是由多个词组成的长句;不论是简单句、复合句还是多重复杂句,都是五种基本句型的延展。

从语言学角度看,英语句子属语法型,而汉语句子为语意型。可以说,衡量英语句子的根据是语法,而衡量汉语句子的根据是语意。在汉语中判断一串词是否是句子,要看这些词语能否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思。英语中语法型的句子必须包含具有一致关系的主谓结构,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具有这种主谓结构的句子,才给人一种语法上的完整感。

2.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在句中功能意义较多,引起的语序变化较大。汉译英翻译过程中,选择使用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时,注意它们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会使其功能发生变化。反过来讲,在句子中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的功能差异会带来语序变化。

2.1英语动词不定式从形式上分为现在时、完成时,进行时和被动形式;从功能上来讲,英语动词不定式各形式在句子不同位置具有各不相同的语法功能。因英语动词不定式或者不定式短语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所以可在句中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和状语、结果会造成其在句中位置产生变化,即语序变化。

(1)英语动词不定式及不定式短语用作主语放在句首。

掌握一门外语很重要。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is very important.

不吸烟对你好处很多。

Not to smoke will do you much good.

进行汉译英翻译时需注意,英语动词不定式及不定式短语用作主语时,常用先行词it 作形式主语放在句首,而将不定式或者不定式短语移到谓语(be)之后作实际主语。

用英语回答如此复杂的问题很难。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nswer such a complicated question in English.

(2)英语动词不定式及不定式短语用作表语放在系动词后面。

我的工作就是照看孩子们。

My job is to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你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材料运到工地。

Your main task is to carry these building materials to the work site.

(3)英语动词不定式及不定式短语可用作宾语放在及物动词后面。

你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的?

When did you begin to learn English?

他承诺为我保守秘密。

He promised to keep the secret for me.

当动词不定式或者不定式短语用作直接宾语,后面还跟宾语补足语时,用it作形式宾语代替不定式或者不定式短语,而把不定式或者不定式短语放在补足语后面。

我发现识别错误很难。

I found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mistakes.

你以为不理她明智吗?

Do you think it wise to ignore her?

动词不定式或短语用作宾语补足语,放在宾语后面。

她允许孩子自己玩。

She allowed her child to play himself.

(4)英语动词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用作主语补足语放在谓语后面。

应允许孩子们自己作决定。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水利可用来发电。

Water power can be used to produce electricity.

(5)英语动词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用作定语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后面。

还有没有要问的问题?

Have you any other question to ask?

给我点吃的。

Please give me something to eat.

(6)英语动词不定式或者不定式短语,可在句中用作状语,表示目的、结果、原因等,位置变化比较多,可置于句子前、句子中间或者句子最后位置。

为了满足工业需求,我们必须生产更多的煤。

To meet the needs of our industry,we must produce more coal.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们很激动。

We are very excited to hear the good news.

我们到了那儿结果发现他们已离开。

We arrived there,only to find that they had left.

(7)英语独立动词不定式具有插入语的性质,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者看法,通常放在句子前面。

说实话,我不喜欢你的衬衣的颜色。

To tell the truth,I don’t like the color of your shirt.

首先,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To begin with,we have to be well-prepared.

2.2分词是另一种动词非谓语形式,有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两种。因具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分词可作定语、表语、状语或者补足语,位置变化较多。

(1)分词用作定语(attribute):单个分词,无论是现在分词还是过去分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也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后面;而分词短语作定语则必须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后面。但是,由副词+分词构成的短语作定语则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面。

起火的房屋快要倒了。

The burning house is about to collapse.

讨论的问题已引起大众的关注。

The question discussed has received public concern.

给我们上口语课的女教师是美国人。

The woman teacher giving us oral lessons is from America.

装饰一新的房子是为这对新婚夫妇准备的。

The newly-decorated house is for the newly-married couple.

(2)分词用作宾语补足语,一般放在宾语后面。

我发现路上覆盖着雪。

I found the road covered with snow.

你闻到有东西烧着的味道吗?

Can you smell something burning?

(3)分词亦可用作主语补足语,放在谓语后面。

有人发现他在房间里站着哭呢。

He was found standing in the room crying.

发现窗户已成了碎片。

The windows were found broken into pieces.

(4)分词及分词短语可在句中用作状语,表示时间、原因、条件、结果、让步、方式或者伴随情况,在句中位置也有变化。

在公园散步时,我们发现了这个包。

Walking in the park,we found the bag.

他坐在办公桌边,读一本厚厚的小说。

He was sitting at his desk,reading a thick book.

(5)分词用作表语:现在分词用作表语表示主语所具有的特征,而过去分词用作表语则表示主语的状态,放在系动词后面。

故事很有意思。

The story sounds interesting.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激动不一。

People became excited at the news.

(6)独立分词短语仅用作插入语,一般放在句首。

总的说来,工作做得不错。

Generally speaking,the job is well done.

2.3动名词因具有名词的性质,通常可用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等,其位置按英语基本句型要求(或者说词汇句法功能要求)而变化。

眼见为实。

Seeing is believing.

我喜欢夏天到河里游泳。

I enjoy swimming in the river in summer.

那一定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经历。

That must be an exciting experience.

3.结语

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具有不同的语义和语法功能,这其实也是英语句子对各成分的一种要求。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的各种不同功能决定了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对其位置的取舍,即所谓功能决定语序,这也是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确保正确翻译的前提。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在句子中的功能差异造成的语序变化还有待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治奎,主编.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2]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范仲英,编.实用翻译教程[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6.

徐渭诗词范文6

    申诉人林某原是广州某肉菜市场的固定职工,双方在1995年8月1日转制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1996年12月1日,被诉人与广州某超级市场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经营,需对申诉人的工作进行调整,并提出了8项安排意向供申诉人选择。经申诉人同意,被诉人将其安排到冰鲜零售岗位工作。1996年12月24日,申诉人以书面形式向被诉人提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被诉人为其办理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给予申诉人相当于12个月工资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6468元。但申诉人认为是因为被诉人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而导致其解除劳动合同,故要求按其连续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被诉人不同意。故申诉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审理认为:

    被诉人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调整申诉人的工作岗位是合理的,没有违反《劳动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在申诉人自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已支付了申诉人6468元经济补偿金。因此,申诉人要求按其连续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申诉请求无理,仲裁委员会对此不予支持。据此,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驳回申诉人的仲裁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