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小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朱棣文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朱棣文小学

朱棣文小学范文1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师生之间关系民主和谐,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诚的心态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宽松民主、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愉快、轻松。在这种舒畅的心境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会更高,感受性会更灵敏,反应力会更迅速,思维会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快,因而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现他们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实施因材施教,正视学生个体差异

当前全新的教育观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个性特长上,都能获得他可能得到的最良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他们的智力能力有高下强弱之分,学习态度有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之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也必然有相当的差异,几乎每个学生都不尽相同。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使教学能为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所接受,也就必须真正从每一个或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学习起点上都有进步,都有发展。如备课前,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要依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让不同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应针对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体会到“思”之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视像,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师生分别进入角色,然后设计,优化情境,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情境教学的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如能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错的。如教《夏夜多美》一文时,在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学生将蚂蚁、睡莲、小蜻蜓、萤火虫等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立刻热烈起来。扮演角色的,当观众的,个个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表演开始,“蚂蚁”、“小睡莲”、“小蜻蜓”、“萤火虫”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很快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情感很自然移入所扮演的角色中,加上语言描绘,从而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心灵美。

四、自评互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朱棣文小学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尊重学生 学习效果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以达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对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导语情境。语文课导入得好有诱发学生开启思维、唤起记忆、调动情绪、引起学习兴趣等作用。如我在指导学习九年级《画山绣水》时是这样导入的: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怎么会是画出来、绣出来的?我们学习课文之后就明白了。这样,学生都想进一步了解桂林“画出”和“绣出”的山水美景,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创设表演情境。利用课文内容适当地创设表演情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很好地引发自主探究。如分析《故乡》中闰土、杨二嫂的形象,让学生熟读相关的文段,四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年龄的闰土和杨二嫂,这样,人的言行的变化及性格特征就不言而喻了。

3、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怎样将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呢?我在七年级小说《安恩和奶牛》的教学中是这样提问的:贫困的安恩牵着奶牛到奶牛市场去,在很多人愿意出很高的价钱时,安恩就一句话:这奶牛不卖。既然把牛牵到了市场,甚至可以卖到高价,安恩为什么不卖?学生会凭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探究问题,慢慢地知道安恩把奶牛带到市场是为了让奶牛散心,找到自己的伙伴,是把奶牛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从而引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独立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愿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在“我能学”的基础上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更是让学生在独立过程中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品尝合作交流的愉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将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人人得到锻炼发展。我在教学《松鼠》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准确形象的松鼠描写,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为了小组获胜,人人都积极参与。一方面从活动中可以准确地找出拟人句,进一步了解这种修辞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人人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得到各自的发展,品尝合作交流的愉悦。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闪耀创新的火花。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极好的措施。为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设计的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自己提问,自己去探究文章的内涵。如《画山绣水》,学生在探究美文中发现了写景的技巧:认真观察,抓住特征,写出变化。由此生发出以文中的一个传说故事为例写一个片段的解说词的想法。这样,拓宽了思维,激发了思维的火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把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张扬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

三、欣赏学生,用爱作为连接师生彼此之间心灵的桥梁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用一颗爱心去赏识我们的学生,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育。

1、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用海洋一样的心胸容纳学生的短处并助其发展,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2、欣赏学生身上的亮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用欣赏的赞美的宽容的微笑的态度去看学生的优点,我想他们会因此而更自信、更坚定并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踏实、更遥远。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渴求便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我们不一定喜欢自己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欣赏我们的人。”做一个永远的欣赏者,在教学中及时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诚意的鼓励,学生或许会创造出奇迹。

朱棣文小学范文3

一、结合课堂阅读分析,给予学生自主领悟的空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范文是学生最好的习作示范,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特色、写作技巧等,将阅读学习中掌握的技巧运用到自身的作文写作中。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教材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着重分析文章是怎样布局谋篇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及怎样表现中心主题等,如七年级教材《紫藤萝瀑布》一文,使用的是借景抒情,文章是怎样写景的,怎样过渡到抒发感悟的,文章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来写。在这样的分析之中,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结构与特点逐步明晰,以此来学习借鉴教材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笔者还要求学生通过仿写课文、续写课文等形式,及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例如,在描写景物、人物类型的课文之后,笔者分别要求学生选取自己身边熟悉的景观以及熟悉的人员作为描写对象,借鉴文章所采取的布局结构、写作手法等,有助于学生在仿写训练中进一步提高写作技巧。

二、实施读写专题活动,提高学生读写基础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必须要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提高学生文学积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影响了学生文学底蕴的积淀。针对这样的实际,笔者结合教学课程改革,专门设置了读写专题活动,开展读写专项训练,每天一个题目,每周一个专题,有描写场景的,有描写人物的,有描写神态的等等。通过这样的基础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三到五篇摘记,将自己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搜集到的优美语段,以及好文章的结构提纲摘记下来,通过长期积累达到提高学生文学底蕴的目标。

三、借助教师范文,自主获取作文写作技巧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在作文指导环节只是简单地对学生提出要求,指导成效较差。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写作下水文、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在每一种类型的习作教学之前,笔者都专门撰写高质量的下水作文,在课堂上进行投影,指导学生针对笔者文章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文章拟题新颖程度、选材详略安排、写作特点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分析。通过这样的交流分析活动,学生对于这一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具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借助于教师范文这一载体,实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而且对于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提高作文写作的技巧。

四、实施合作批改,提升学生学习借鉴水平

作文批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教师对于这一环节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导致在作文批改中消耗过多时间精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传统作文批改方式进行转变,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挥出来,以相互合作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之中,发现、感悟和提高。每学期,笔者都选择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的文章,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批改。在自主批改之前,笔者分别给予了程序、技巧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习作,每一名学生进行作文批改都在学习小组之中进行,按照“错别字--病句--结构”的顺序,先逐步分析习作的存在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整体性评价,并给出评语和等第。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阅读他人习作以及小组开展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对于其他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够做到深入感知,并能够吸收为己所用。在学生完成批改环节之后,笔者还要求批改者与作者进行当面交流,指出相应的问题,并会抽取一定比例文章进行分析,并作适当点评,以这种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作文参与积极性。

五、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作文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素材匮乏是导致作文写作枯涩乏味的重要原因。为了摆脱这样的状况,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开始,做有心人,提高敏锐性,及时搜集各种素材,并从中进行筛选、发掘和提炼。另一方面,笔者结合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进入社会,获取相关信息,如组织学生参与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开展小康知识宣传活动等,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直接面对各类人群,深入到村居社区,亲身感受生活的变化,并从中搜集各种丰富的素材。这些渠道获得的反馈信息,能够增加学生作文写作中的生动鲜活的事例,进一步提升了习作的真情实感。

朱棣文小学范文4

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支撑产业的组成部分,建筑人才市场需求量增加,各高校相继增办建筑学专业。据有关统计报道,到2010年底,全国有286所本科高校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类专业,每年毕业生达9000多人,除部分进入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外,不少毕业生从事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建筑业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需求量毕竟是少数,社会市场及用人单位需求的是大量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建筑学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仅仅强调设计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导致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地方高校建筑专业教学由于受到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缺少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专业技能无法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与建筑专业“老八校”及一些“211工程”名牌高校相比,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差距,当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时,有的甚至无法胜任岗位考核,严重滞后于目前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表明了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所以地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怎样使建筑教育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建筑人才,是地方高校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二、培养高等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时代需要

1、经济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

建筑行业的功能是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大发展,社会对建筑的性能、感官和舒适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业的要求,必须由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大量应用型人才去完成。

2、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未来20-30年内,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化推进速度加快。虽然研究型人才对国家非常重要,但是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是应用技术类人才参与,尤其是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也增大,应用型人才更为缺乏,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型楼堂馆所的建设毕竟是少数,而住宅、小区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建筑才是主要内容,这些建筑的完成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意,更多的是能解决实际客观问题的务实性人才。

3、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另外,我国目前高校建筑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模式单一,过分强调强化专业教学,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大多仅在教学课时和课目作一些调整。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区域和城市都有较大的差别,从而决定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作为地方高校为所在区域培养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地方高校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由于高校属性、类型、层次、特色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三类:研究型和教学研究性高校目标是培养理论型科学家和工程师,注重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能系统地掌握尖端的理论和设计方法;高职类院校注重技能性,以培养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教学型地方本科高校,其培养的人才是介于前两类院校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人才,是能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技能,从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过程指导,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纵观先进国家的教育模式可以看到,重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放在重要的地位,美国排列前50名的高校,也并不都是研究型大学。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明确学校的定位,明确学生毕业后择业定向,在教学上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办学性质,地方高校教育要为区域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建筑学专业定位是:培养出应具备国家注册建筑师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面向区域城市、以设计地方适应性建筑工程项目的职业建筑人才。教学培养目标应确定为:掌握以建筑学专业中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相关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快速设计能力,毕业后能迅速熟悉工作环境,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在地方性建筑项目工程中以设计技能为核心,掌握各种设计规范,熟练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方案设计,顺利参与完成设计全过程,同时还了解项目策划、开发管理以及组织多专业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建筑市场目前建筑、规划、装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四、地方高校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采用以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学系统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体系和运行组织方式,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他不是单纯的操作工,不仅要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其知识结构必须比较全面,是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人才。因此其培养模式的制定必须考虑高校所在区域和学生毕业后工作去向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目的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合理安排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在“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实践运用”的循环往复中促进理论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优化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建立创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建设要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遵循“应用”的原则,在原有的“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基础”教学模块上,合理适当地调整好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明确实践教学课所占的比例。在常见的课程组织按时间递进的教学方式基础之上,强化融贯机制,按课程相关联的知识点来划分课程系列,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衔接和融合,让学生及早融入实践教学,真正将应用型落实到建筑学教育的实处。

2、强化主干课程,加强学生快速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

建筑学专业特点决定了设计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和主线,方案设计能力是建筑系学生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快速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迅速上手实际工程,做出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设计院和企业创造实际价值的人才。学生方案设计能力的强弱以及可操作性,决定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也决定了学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因此要强化学生快速设计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以便适应今后工作需要。在课程教学上要采用设计入门、深入提高、综合扩展三阶段分学期进行,即从建筑语言开始,学习建筑设计的表现方法及设计过程,培养学生建立整体的环境设计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掌握建筑设计立项到完成的整个流程。结合注册建筑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强调建筑师的职业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建筑设计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有目的地选修比如房地产开发、建筑环境行为学、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等相关课程,为培养、提高今后工作的综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建筑学专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很多专业教育的主要标志就是强调实践能力。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培养,而加强建筑空间认识和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功训练是其主要途径。实践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这一主题,应由认识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建筑绘画实习、计算机建筑表现、建筑模型制作、毕业设计实习等诸多环节组成,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对建筑功能、形式及空间的理解。传统教学强调类型设计训练,以“假而全”为目的,脱离实际搞“假题假做”,学生对此无兴趣,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毕业设计要提倡“真题真做”,选择真实场地制定设计方案,让学生全身心深入进去,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实战演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利用高校的理论资源优势与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设计院及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将项目工程变为实习生和建筑师培训基地。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的培养,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后即可迅速胜任自身岗位。

4、培养执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朱棣文小学范文5

在同行们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实践摸索中,现将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激励教育,焕发自信

开学一段时间后,我明显发现,三年级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过去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哄骗、“恐吓”等方法,在他们身上已很难奏效。但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离不开鼓励。因为我深知,长期的批评与指责只能让学生失去自信心,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因此,本学期班主任工作中,激励教育依然成为我管理班级的一大方法。比如,班中的小州平时写字一向马马乎乎,每次批到他的作业,总令我眉头紧皱,批评了好多次,他依旧如此。我想,这孩子的字估计是无法挽救了。突然有一天,小州的作业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只见他那干净整洁的作业本上,一个个端正工整的字迹欣喜地呈现在我眼前。我马上给了他一个“优秀”,并刻上了孩子们最爱的“多多”奖章。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抓住一些时机,适当对其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他的进步表现,同学们都看在眼里,并一致推荐他为护旗手。如今的小州已信心十足,每次都能给老师交上满意的作业。我想,小州现在的进步,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二、常规教育,培养习惯

朱棣文小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专注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59-01

随着科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

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现实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成果明显、见效快的习惯培养,而忽略了专注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写字、读书的习惯。

作为一个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过程规律,在学习早期阶段,通过一定途径让学生的专注学习习惯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这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在日后社会结构位置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培养语文专注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专注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自控力差,但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较强,笔者深刻感受到加强小学生专注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专注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的意识将会专注于学习,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其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源自于内心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专注于对语文的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实现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还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再次,根据语文学习内容可以把语文学习分为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习惯学习四大类。由于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的学习包括读书、写字、记忆等信息量稍大的内容,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仅为10-15分钟,因此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效的专注于对语文的学习,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挖掘低年级学生的潜能,吸引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学习习惯的创新性方法

1、要依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向优秀教师汲取有效的授课经验,在课堂中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智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并培养学生养成预习、阅读、习作等几大块习惯。这就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专注能力的培养。

2、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具备敏锐观察的能力,及时捕捉反馈有效的学生信息,根据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巧妙构思并创设授课情境,完善我们的授课思路和授课方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专注习惯培养的目的。

3、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良好习惯。与人交流是必备的一种学习素质,这首先要求学会倾听。新课标中对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是一种艺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这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专注的学习能力。

4、以学生为本,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精心设计课堂授课思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专注于课堂。例如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上一篇单边桥技巧

下一篇承诺无悔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