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咏李诗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唐诗咏李诗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唐诗咏李诗韵范文1

关键词:历史教育智慧 历史新课程 历史课堂

历史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的。其具体表现有:历史分析深刻;独具慧眼的历史的真知灼见;广博的知识;内在的启发性;在历史课堂中要随机应变。充分运用历史教育智慧便能激活历史课堂。那么,在历史新课程中如何运用历史教育智慧激活历史课堂。笔者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更新历史专业知识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几种新史观,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生态史观等。新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且作为课程资源,不再是“圣经”,而是“学材”。那么,究竟有多少教师对上述几种新史观有所了解呢?新课标历史教材涉及的考古学、经济学知识,我们又懂得多少呢?因此,教师要更新专业知识。

怎样才能做到?

通过经常的历史专业阅读使你在专业领域里保持历史信息流通。及时汲取史学新成果,从不同的领域中得到不同的想法,把它们融入到你的课程中去,从而达到对历史更多的理解。更新了专业知识,教师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更宽广的视野来阐释历史,更好地适应和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

二、改变历史教学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高中生了。因此,要改变历史教学的呈现方式。关键在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讲课要讲得津津有味。与教材毫无联系的、与学生生活毫无关联的教学计划讲起来最令人索然无味。电视能在10秒钟或更短的时间里就把观众吸引住,这是历史教师可以借鉴的。仿效电视吸引观众的方式,你的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地注视并聆听你所授的课程,让学生喜欢历史,更喜欢历史课。

如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呢?

教学计划应该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使学生学得下去,而且觉得既有趣又令人兴奋。关键在于使用的方法让学生不觉得是在上课。例如把上课编排得像是做游戏。这样学生们就不觉得是在做一件严肃的事,而是在争取赢得某种东西或是进行一场比赛。又如运用史料讲故事,学生听起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会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木桶效应”理论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必须关注水平最低的学生。在教学计划中,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能够跟得上。在这方面,教师必须考虑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水平不及其他同学。因此,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始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尊重他们。这是增进师生感情的关键,而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学以致用

帮助你的学生学以致用,立竿见影。历史教师往往是用历史解释历史。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不会运用历史思维解决现实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把课堂所学和现实生活联系上。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教给他人。要向他们表明学校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地方。例如,讲授百家争鸣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穿着”的角度来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以下几种“穿着”观点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五、关注历史课堂细节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程改革最终要走进课堂,课堂特别是课堂教学细节,可以集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课堂教学细节的透视,我们可以从微观、从小处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从中所体现出来的新课程理念。

1.细节一:平等――“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学生”

师(微笑着):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学生,我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生,而同学们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云霄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今天我非常幸运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平等是师生之间开展有效对话、加深感情的前提。老师用亲切的语言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和同学们一样的“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这样的谈话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没有了隔阂和身份的悬殊。短短的几句话,冲淡了一上课时的紧张、拘束,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2.细节二:学习方法指导――多角度分析问题

如对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认识问题:

从革命史观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从社会史观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新课程目标中所提到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在细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每一个角度会给我们分析问题展开一个新的视野,会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或途径。掌握了这种认识历史、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就不再是单一的,而逐渐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会逐步从狭隘走向广阔,从闭塞走向开放,思考问题会更加全面、深刻。

高中历史新课程需要教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教学情景千变万化,教师要“不断地面临着挑战,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情景中,因时而变,因情而作,表现出种种积极状态,抓住课堂中的普通事件和偶发事件,捕捉教育契机,才能和学生一道共同构建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而这种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即教育智慧的形成和成长,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经验最终形成的。很难想象,一个只知道照搬教案,不能因课程而变,因学情而变的教师能较好把握课历史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

唐诗咏李诗韵范文2

关键词:物理课堂;演示实验;设计

【中国分类法】:G633.7

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一种深受学员欢迎的教学形式.其显著特点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由教员操作的实验;它能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生动形象的为学员所接受;还能将教员的情感态度、思维方法、操作技能及科学作风等形象的展示给学员,使其受到深刻的感染,学到更多知识。因此,演示实验的设计的研究,是当今物理教学改革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如何巧妙设计演示实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笔者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类型

1.1引入课题类型的演示实验

这类演示实验在讲授新课之前,其目的在于引起学员对即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兴趣,以激发学员求知的欲望。其特点是能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特别设计了“铁球碰鼻”的演示实验,将一小铁球悬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让铁球刚好碰到教员的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在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员打来时,教室里发出了惊叫声,学员为教员捏了一把汗,但教员安详的神态又能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在活跃的气氛中引入了课题,打开了思路.

1.2建立概念和规律类型的演示实验

这类演示实验在讲授新课之中,其目的在于提供感性的资料,借以形成物理概念,建立规律。其特点是实验条件非常明确,观察对象十分突出,演示层次相当分明。例如,为了使学员认识“物体沉浮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具体步骤为:(1)用半支牙膏壳,捏扁了放入水中其将沉入水底;若把它撑成船的形状,则浮在水面之上.在这种情况下,牙膏壳的重力未变,所不同的是第二次排开的水的体积比第一次的更大,第二次受到的浮力也比第一次大,这说明了物体的沉浮与其受到的浮力大小有关。(2)一个装满砂子的小药瓶会沉入水底,若将其中的砂粒倒出后再将其轻轻放入水中,瓶子将浮在水面上。在这两次实验中,玻璃瓶的体积及水的密度均未改变,所不同的是玻璃瓶的重力改变了。这说明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由上述实验可以帮助学员认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和其受到的浮力两个因素均有关系。

1.3深化与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类型的演示实验

这类演示实验一般是在讲授新课之后进行。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其特点是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变换一些条件,以利于对知识的扩展和推广。例如,为了把阿基米德定律推广到气体中,可以观察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的现象.

1.4应用物理知识类型的演示实验

这类演示实验可以安排在讲授新课之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复习课中演示。其目的在于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用光导纤维进行光通讯演示,可使学员了解全反射等原理的具体应用。

2设计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2.1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

演示实验是为了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进行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如果能紧扣教学环节,通过简短精彩的演示就能为讲授开路,起到突出重难点、巩固或应用知识的作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启发思维,使学员更好的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因此,在设计或编制演示实验程序时,一定要在启发上下功夫.

(1)引起兴趣,发掘问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应以“趣”、“疑”、“难”为诱因,趣中涉疑,发掘物理问题;疑中涉难,引导学员定向思维,造成一个向未知境界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

(2)设计演示程序,推进思维的发展。发掘了问题,只是思维的起点,而思维的进程,还需依靠演示程序加以进一步引导。

(3)训练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能力。仅有学员思维的积极性,而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也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设计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思维方法的训练,把思维和观察巧妙结合起来,以观察推动思维,以思维指导观察。

2.3力求明显、直观

演示实验应该使全体学员都能看清相应的物理现象和演示过程,从而便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在设计演示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物理过程中的变化要非常显著,现象要非常明显,演示要确保成功;

(2)仪器尺寸要足够大,需要观察的部分必须要突出,必要时可以通过投影进行放大,或通过摄像头、放大电路等方式来提高观察的效果;

(3)要使被观察主体对比强烈,以利于学员看准目标,易于分辨,通常可采用染色、生烟、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加对比效果。

2.4力求简单、安全、可靠

唐诗咏李诗韵范文3

关键词:农村高中;开放武;历史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变原来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思维、教学形式、教学时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本文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尝试。谈几点本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体会。

传统的教学观不利于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而目前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材料说”;一种是“框架说”。而开赦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也就是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度拓宽,教材只是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而存在。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拓宽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突破教材限制,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历史细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媒体网络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供信息、设置情境,并以此来呈现生动又直观、真实而绚丽多姿的画卷,运用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与突飞猛进,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的效果。

二、拓宽信息

高中生已经开始趋于成熟,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能够从全方位来分析问题,可以比较全面地看待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应注重突破教材的限制。另外,信息时代的媒体为当今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地接触某些新观点和新视角。同时,教师应多方面搜集资料,适时引人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史学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史学动态。

三、学科闻拓宽

在当今高考学科大综合时代,各个学科都应该加强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历史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政治、科技等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历史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1.历史与政治的结合

历史与政治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与时事热点的结合上。学生往往对时事热点和国际时政比较关心,也比较有兴趣,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爱好,针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时政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用现实的观点去客观地评价历史。这样做,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历史与地理的结合

历史是空间性和时间性较强的学科,说明历史教学必须加强时间、空间概念教学。史地结合题在平时测验和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史地结合,充分利用地图教学,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3.文史结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选取语文中相关课文与历史教学同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开放式教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读本,以扩大学生的阕读面和知识面,从而突破教材的限制,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应用得当,是行之有效的。首先,它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主体性的体现。第二,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趣激发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这种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终身学习是有帮助的。

唐诗咏李诗韵范文4

关键词:历史影视材料;高中历史;分类运用

历史题材的影视材料非常丰富,有文献性质的纪录片,历史相关的教育片、专题片,有注重再现历史的历史剧,同时也有充斥着大量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的戏说剧。虽说都与历史相关,但是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高中生受热播的历史影视材料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影视材料都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他们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生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接触到的剧目属于什么类型,从而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利用。关于历史影视材料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结合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笔者将其做如下划分:

一、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

1.纪录片。纪录片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形象和音响素材,直接地表现客观事物及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的纪实性电视片。从本源上讲,是指形象化的文献,是历史叙述的影响参与,创作者希望对历史进行最形象、最贴近的重建。广而言之,凡影像记录都具有文献性。把现在的事实记录下来,就是明天的历史资料。因此,非虚构性是纪录片的本质,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则是纪录片最基本的价值。现有的纪录片都是近现代史的内容,这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许多纪录片都可以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比如:近期热播的纪录片《》,受历史教师钟爱的《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等。

2.科教片和专题片。电视上播出的历史科教片和专题片非常多,这些片子制作严谨,针对某一段历史、某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配合着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讲解,无论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还是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历史之谜,考古新发现,历史学家的新观点都会出现在这些科教片和专题片中,如《历史长河》《洛阳唐三彩》《考古中国》等。高中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科教片、专题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集播放也未尝不可。如果时间有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想要运用纪录片教学,可选取片段运用于新课导入环节,或者在讲解重难点问题时作为材料出现,要求学生通过观看片段回答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看,让其回到学校交流探讨。

二、历史剧

历史剧最基本的规定性就是历史与戏剧的结合,凡具备历史与戏剧相结合的戏剧总称为历史剧。根据一部历史剧忠于历史的程度,首先可以区分出“狭义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两种极端类型。狭义历史剧尽可能地忠于历史,而戏说历史剧只具有真实历史的少量影子。界于狭义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之间且实大于虚的过度类型称之为“演义历史剧”。

1.狭义历史剧。相较纪录片来说,狭义历史剧加入了故事的成分,但对历史实际的基本情况十分注意,力求其比较符合于历史真实,不许有歪曲、臆造。先生说:“写历史剧,我的看法,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包括人物性格,应该符合历史真实,而次要人物、次要事件,个别是可以改动的,而且某些场合,还有必要进行改动,这是艺术的要求。”此类作品有《》《林则徐》等。这类历史影视材料相比于纪录片、科教片和专题片而言,更具吸引力,但一般篇幅较长,不适合完整地在课堂上播放。选取片段作为新课或者是某个问题的导入是很好的选择,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又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

2.戏说历史剧。1992年《戏说乾隆》在大陆热播,“戏说”一词开始为人们所熟悉,随后一系列充满“戏说”意味的电视剧,诸如《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市场,并取得成功。于是,学术界便将《戏说乾隆》一类背离历史甚远,充满娱乐意识的历史剧作品归入戏说历史剧的范畴。戏说历史剧制作存在很不严谨的情况,会出现很多与历史不符的情节和穿帮镜头。由于其娱乐性强又常有当红明星参演,所以无论历史教师如何批判,如何百般阻挠,学生也抵不住俊男美女的颜值诱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戏说历史剧中找错误。

3.演义历史剧。还有一种是处于狭义历史剧与戏说历史剧的中间过渡地带,诸如电视剧《三国演义》那样具有历史(真实)大于戏剧(虚构)特征,但在不少方面又存在虚构的历史剧被称之为演绎历史剧。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学与历史结合比较严密、有虚构但又不脱离历史大面目,而且数量较大、社会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演义历史剧中,如《贞观长歌》和《汉武大帝》这一类电视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截取一个片段,从中引出相关历史事件或者典故给学生讲解。

参考文献:

唐诗咏李诗韵范文5

[关键词]时事新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8801

时事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外课程资源,呈现了时代性和信息化的教育特征,这正是地理教学所需要的,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教师应关注时事新闻,收集并运用时事新闻引出和阐释教学内容。那么,怎样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时事新闻呢?

一、用时事新闻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用时事新闻导入新课,能使得学生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主动配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方向,在自觉参与中喜欢上地理。比较常用的形式是上课前用3~5分钟展示教师或是学生精心准备好的时事新闻视频或图片、文字材料并展开讨论,引入新课教学。当相关新闻画面经过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例如,在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导入环节,播放一段2015年11月6日中央台天气预报的视频,接着介绍不久前刚发生的事情:2015年11月6日,北京迎来了初雪,南京却“任性”地又过了一次夏天。“你在北京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京的艳阳里四季如春。”通过这样导入,学生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我国南北方的天气差异,进而为后面教学“冷锋是由我国北方向南方不断推进的”埋下伏笔。这样导入新课,能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将时事新闻穿插在课堂知识讲解中

地理课本的很多内容往往采用抽象且高度概括的语言,非常精炼简短。学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咀嚼,才能够细化知识,理解要点。而地理理论讲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致不高。教师如果能够适时引入一些相应的时事新闻,以这些生动直观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探究,就能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相关地理知识。

例如,教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台风”这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P弃课本的例子――2007年台风“罗莎”,直接用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的新闻报道,再配以视频、台风登陆厦门路径图和受灾后的厦门等震撼图片,这样既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时事新闻学习中完成了教学内容(台风的形成、移动方向和主要危害)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根据时事新闻设计课堂练习

新闻事件中牵涉到一定的地理知识,可以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去观察、分析、解释当今世界的重大自然、社会问题。因此在设计练习题目时,可利用新闻事件作背景,根据真实的地理事件编制题目,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可考查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用时事新闻进行课堂总结

在课堂总结中也可充分利用时事热点材料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联想拓展,这样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可以用这则时事新闻作总结:“最热年”不断刷新,地球要如何承受?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多地的平均气温打破了历史最高纪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地球上最热的一年,世界平均地面气温比1961年―1990年的平均气温要高出0.76℃以上,上述极端现象目前并没有减弱的迹象。2016年头两个月,全球气温已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这些具体数字,引起学生对地球母亲的关切之情,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五、用时事新闻进行课外延伸

用时事新闻进行课外延伸,有利于巩固课堂上所教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能使学生的视野逐步开阔,能力逐渐加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

唐诗咏李诗韵范文6

一、预设教学过程,准备课堂生成

课前,教师要预设好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好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促成学生课堂生成的有利因素。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掌握学生的学龄特点,吃透教材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和关键因素,挖掘教材中可生成性内容的亮点,设计好学生生成的各种条件,预设好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激活和用活教材,为课堂生成铺设通道。如:讲授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当学生的目光被《蒙娜丽莎》《西斯廷圣母》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吸引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读图并向学生展示中世纪的圣母像,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与中世纪的“神性”所完全不同的“人性”,归纳、生成了人文主义的定义。然后,笔者把古希腊的《掷铁饼者》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一起展示,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又生成了一个新的概念——文艺复兴。这时笔者才引导学生去了解、生成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意义。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成绝不仅仅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对中世纪精神禁锢的了解,对于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等等,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生成

情境设置,是教师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图片,并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或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设置问题环境,激起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生成。情景教学对学生培养情感、启迪思维、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开发智力等方面,能起到传统的历史教学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如笔者把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展示在学生面前,创设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邮票中的一员,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去讨论、分析、归纳这套邮票的内涵,引导学生生成一系列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认识,并从中生成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些知识的获取,不是从教师的讲授中得来的,而是学生以自身为主体,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三、制造教学冲突,提高生成层次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学生常常会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也就是产生了教学 “冲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冲突,引导学生进一步生成。这时学生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千方百计想弄个明白……所以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的生成因此而精彩纷呈,学生生成的层次因此而不断提高。

例如在学习古代希腊的内容时,笔者把希腊雕塑艺术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往往有学生嘀咕:这些人都不穿衣服的?这和学生原有的道德观念产生冲突。这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结合古代希腊(雅典)人的社会状况,来分析其中的原因。课堂再次活跃起来,在讨论中,学生考虑到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考虑到希腊艺术为广大公民阶级服务的特点……在这一冲突下的生成,提高了学生的生成层次,师生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总结课堂生成,延伸课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