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1

[关键词] 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39-03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生危险性的概率取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程度[1]。目前认为,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脂质代谢紊乱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有关研究表明,血LDL-C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呈负相关,众多其他研究发现,心脑血管事件与LDL-C/HDL-C比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能比单项血脂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意义,更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价[2]。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其中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为10%~15%,极易复发,复发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大大增加[3]。脑梗死多发人群为50~60岁,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4]。本文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LDL-C/HDL-C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旨在研究LDL-C/HDL-C是否对脑梗死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的136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74例,女性62例,年龄36~78岁,平均(58.7±1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5]。对照组为110例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均未有肝、胆、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其中,男性64例,女性46例,年龄34~75岁,平均(56.2±10.9)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无精神病史或意识不清者。

1.2 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两组LDL-C、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水平,并比较两组各参数间的差异,同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

1.3 检测方法

试验组入院3 d内进行采血,对照组于体检当天进行采血,每例研究者空腹12 h后抽血检测。血脂中各项检查均在基础状态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3 ml,分离血清后用,采用酶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LDL-C、HDL-C、TC、TG的含量,并计算LDL-C/HD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试验组的LDL-C、TC及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x±s)

2.2 多元回归分析

脑梗死与LDL-C、TC及LDL-C/HDL-C呈正相关(r=0.148、0.106、0.162,P

3 讨论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在近期发生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基线值与再发脑卒中或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引起的,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病;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异物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量骤减或血流阻断而引起的相应脑组织软化坏死[6]。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脑梗死的15%~20%[7]。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约占75%,病死率平均为10%~14%,致残率极高,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步态不稳、四肢无力,少数伴有吞咽困难,部分患者未表现出定位体征[7]。血脂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等常常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研究血脂异常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控制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体内血脂水平普遍偏高,如LDL-C、TC及LDL-C/HDL-C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而HDL-C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报道表明,将LDL-C/HDL-C作为参考指标,比单独使用LDL-C或HDL-C更加敏感、有效。上述结果表明,LDL-C/HDL-C是健康体检人群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其他因素而言,具有较高的回归系数,充分证明了LDL-C/HDL-C与脑梗死呈正相关,比值大小直接影响脑梗死的发病率,将其作为临床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可以通过高密度脂蛋白转运到肝脏内进行代谢,使衰老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以胆汁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将其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9]。目前认为,HDL-C水平下降是脑梗死的危险指标,同时HDL-C水平下降还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故HDL-C水平的下降与脑梗死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LDL-C/HDL-C与脑梗死发病具有最高的相关性,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一般人群的LDL-C/HDL-C在预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价值高于单纯使用LDL-C或HDL-C。

综上所述,LDL-C/HDL-C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相对于单项指标而言,是一项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兆阳,丁琪.老年人血脂紊乱、氧化应激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2):138-140.

[2] 尹占霞,赵丹阳.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军事医学,2011, 35(6):461-463.

[3] 黄景超,骆泉,邹德惠,等.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与LDL-C、FIB、CRP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8):73-74.

[4] 戚观树,秋超,金鑫,等.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52-54.

[5] 卢志刚,刘芸,李晓莉,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规律[J].广东医学,2013,34(19):3010-3012.

[6] 石蕾.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65-166.

[7] 边红霞,高伟,朵振顺,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342-343.

[8] 孟淑艳,田鹏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23-2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2

【关键词】血脂康;洛伐他汀;HDL-C

【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52-01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年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III)认为,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旨在评价血脂康在治疗低HDL-C血症的疗效及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选择门诊未经治疗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31~76岁)。符合入选标准(ATPⅢ对血脂水平的分类:HDL

1.2 方法:入选血脂康组患者接受血脂康(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200mg/d;入选洛伐他汀组患者接受20mg/d。初试治疗1周,不能耐受初试剂量者退出试验。然后进入为期12周的持续期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和(或)治疗中出现肝、肾功能障碍者剔出治疗组。达标后(ATPⅢ对血脂水平的分类,HDL>1.04mmol/L或>40mg/dl)长期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只接受ACEI或ARB降压治疗(拒绝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排除对血脂的影响)。

1.3 疗效判断标准:有效:经为期12周的持续期治疗达标者(HDL≥1.04mmol/L或≥40mg/dl)。无效:经为期12周的持续期治疗未达标者(HDL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参数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血脂康组有效18例,有效率为52.9%,洛伐他汀组有效20例,有效率为58.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治疗后血脂变化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前HDL-C0.92±0.05(0.97~0.87)mmol/L,治疗后HDL-C1.64±0.45(2.09~1.19)mmol/L;洛伐他汀组治疗前HDL-C0.91±0.03(0.96~0.88)mmol/L,治疗后HDL-C1.71±0.44(2.15~1.27)mmol/L。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不良反应:血脂康组腹泻2例、皮肤瘙痒1例。洛伐他汀组发现肝功能损害1例,ALT轻度增高,其数值低于正常高限3倍。

3 讨论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会议(ATPⅢ)把低HDL-C血症分层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外的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包括其他主要危险因子在内(吸烟、高血压:BP≥140/90mmHg、早发性CHD家族史-男性直系亲属55岁)的高危人群,10年内患冠心病的危险>20%,即使尚未患有明确的冠心病,他们是冠心病危险性最高的人群(冠心病等危症)[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反应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除了富含甘油三酯蛋白对血管内皮功能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外,高脂餐后HDL的保护作用的减弱,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全过程[2]。文献报道显示,服用血脂康平均4年,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RR)降低60.8%[3]。

本研究表明,血脂康除了降低LDL-C还能有效升高HDL-C,明显降低冠心病高危人群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率,这与血脂康富含洛伐他汀等多种羟甲戌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麦角甾醇、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其他协同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关。在整个对照研究中,血脂康没有出现消化道肿瘤及肌痛、CK及ALT升高等毒、副反应。作为天然调脂药,与化学他汀药物一样,血脂康常规调脂也可明显获益。鉴于血脂康的良好性价比,用于社区老年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立红.血脂康治疗80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信息报,2000,15(21):22

[2] 沈志卫,于善林,孙美珍,等.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6,76(2):156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3

1997年美国在对6859名40岁以上的男女调查后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17毫摩尔/升以上的,只有8%的人患冠心病;低于0.65毫摩尔/升的,有15%的人患冠心病;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64毫摩尔/升以上时,无冠心病发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9毫摩尔/升以上时,冠心病患者约占75%。用药物将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后,能使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心血管梗阻的发病率降低。

那么怎样才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呢专家推荐了采用运动、减肥、戒烟、低脂膳食、服降血脂药物等措施。

1.运动 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例如在41名35~59岁男性长跑运动员中,平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比同样年龄不活动的男性高0.5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0.36毫摩尔/升。很多试验证明,每周进行4次运动,如长跑、骑自行车、游泳,每次半小时,可降低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0岁以下的人,运动量应掌握在使脉搏达到130次/分;50岁以上的人,脉搏应达到160次/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生化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估计与运动后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脂酶水平升高有关。

2.减肥 超重和肥胖的人,其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0.9毫摩尔/升的占37.7%,体重正常者占15.1%,两者相差显著。若肥胖者在16周内减肥10.6公斤,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戒烟 研究发现,吸烟者香烟的消耗量与其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研究人员对3096名工人的观察发现,吸烟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0.9毫摩尔/升的人数比不吸烟的人明显要多。检查者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1.69毫摩尔/升的,没有一个是吸烟者。

4.膳食 在严格的双盲法试验中,40~49岁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吃4年与对照组等热量但低脂肪、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2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4

1 化验单上的英文符号代表什么?

医院的化验单常常以英文符号代替具体指标,普通患者很难明白。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目前,无论是国际指南还是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血脂检查基本指标都包括下列四项:

TC:血清总胆固醇

L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G:血清甘油三酯

2 血脂指标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指标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胆固醇是一种柔软的,像腊一样的物质,存在于血液和身体所有的细胞中,是构成细胞膜和一些激素的重要成分。机体组织的许多重要功能都离不开胆固醇。但是,如果血液中胆固醇过多的话,就会明显增加得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危险。

不过,对于胆固醇,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说的,主要是指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实际上,胆固醇可以分为5种:乳糜颗粒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前4种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这是因为,如果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就可以缓慢地“沉积”在心脏动脉的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得心血管病的危险。“坏”胆固醇的含量越高,得心血管病的危险就越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因为它可以将胆固醇从动脉带回肝脏,减轻脂质在动脉壁的沉积。还能将过多的胆固醇从动脉粥样斑块中移走。“好”胆固醇的含量越高,得心血管病的危险就越低。一般认为,“好”胆固醇的含量大于60毫克/分升时,有抵御心血管病发生的作用。

因此,在血脂检查中,除了血清总胆固醇以外,往往还要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是身体中最常见的脂肪形式,也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研究发现,如果甘油三酯水平增高,会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

3 您的血脂水平正常吗?

现在,四项血脂指标与健康的关系已经清楚了。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得心血管病的危险是高是低?中国最新的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给出这样的标准:

血清总胆固醇(TC):

正常范围:

小于5.18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风险较高:

5.18~6.19毫摩尔/升(200~239毫克/分升)

风险很高:

大于或者等于6.22毫摩尔/升(240毫克/分升)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范围:

小于3.37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

风险较高:

3.37~4.12毫摩尔/升(130~159毫克/分升)

风险很高:

大于或者等于4.14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范围:

1.04~1.55毫摩尔/升(40~59毫克/分升)

安全范围:

大于或者等于1.55毫摩尔/升(60毫克/分升)

危险范围:

小于1.04毫摩尔/升(40毫克/分升)

血清甘油三酯(TG):

正常范围:

小于1.70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

风险较高:

1.70~2.25毫摩尔/升(150~199毫克/分升)

风险很高:

大于或者等于2.26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请注意:上述指标是针对普通健康人群制定的。对于高血脂患者,比如有冠心病的人,应该由医生为他们确定合适的胆固醇水平。不能仅仅根据化验单上列出的参考值范围来判断自己的血脂是否正常。

我们来看看图1这个血脂化验单。

TC为4.74,表示总胆固醇值处于正常范围内。

LDL-C为2.66,表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在正常范围内。

HDL-C为0.8g,表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处于危险范围。

TG为1.84,表示甘油三酯有点高。还好,没有高很多。

本文精要:

如果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过多的话,得心血管病的危险就会增加。

如果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60毫克/分升,得心血管病的危险就会明显降低。

跟血脂有关的2个小问题

1 什么人需要检查血脂?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组提出,20岁以上的人群每5年就应该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中国建议以下人群定期检查血脂:

1)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

2)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以下5类人为重点检查对象:

1)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或肥胖、吸烟的人。

2)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人。

3)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的人。

4)有黄色瘤或黄疣的人。

5)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女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5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膳食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 年10 月-2014 年12 月期间收诊的108 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膳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选择治疗总有效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作为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膳食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药膳食

我院对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中药膳食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方案,以期为其今后更好的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 年10 月-2014 年12月期间收诊的108 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 例,女性患者43 例,年龄在39-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1±10.02)岁;病程在0.6-2.5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3±0.20)年;合并糖尿病者12 例,合并高血压者21 例;其中轻度脂肪肝58 例,中度31 例,重度19 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以及肝脏、肾脏等重大疾病。

1.2 研究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54 例,男性患者32 例, 女性患者21 例, 年龄在40-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2±10.01)岁;病程在0.6-2.4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2±0.19) 年。对组患者54 例, 男性患者33 例, 女性患者22 例, 年龄在39-7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0±10.03)岁;病程在0.7-2.5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4±0.2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统计学方法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两组两两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基准a=0.05,检验标准ɑ=0.05,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膳食治疗,膳食药物组成包括:首乌30g,泽泻20g,桑寄生20g, 白术20g, 茯苓20g, 决明子20g,山楂15g,陈皮10g,茯苓15g,山药15g,鲢鱼头250g 煲汤,每天1 次。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口服治疗:辛伐他丁胶囊,10mg / d 。

治疗期间停用所有影响血脂的药物。

患者每2 个月检查一次肝肾功能。治疗时间为1 年。

选择治疗总有效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作为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及血脂指标、肝脏形态等恢复正常;

明显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血脂指标明显改善;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程度消失,肝功能、血脂指标轻度下降;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不明显,肝功能、血脂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 痊愈率(%)+ 明显显效率(%)+ 有效率(%)

3.2 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4 讨论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症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降低和控制血脂对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的事件发生。我院采用中药膳食治疗高脂血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膳食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6

一、基本治疗

血脂异常的基本治疗主要是指该病患者要通过合理地安排膳食、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合理地安排膳食是指要保持饮食的清淡,每天所摄入脂肪的含热量不应超过摄入总热量的10%,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量应低于所摄入总脂肪量的30%,而且每天摄入的胆固醇量应低于300毫克。要做到以上这几点,血脂异常患者就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鱼(带鱼除外)、鸡、鸭、鹅和豆制品等,要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的食品,如肥肉、蛋黄、奶制品和动物内脏等。改善生活方式是指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注意控制体重,并要戒烟、戒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等。

一般来说,轻度的血脂异常患者通过合理地安排膳食、改善生活方式等基本治疗,是可以控制病情的。但若通过基本治疗不能达到治疗的目标,则必须进行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坚持进行基本治疗,绝不能因为使用了调脂药就不注意饮食的调节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否则是很难控制好血脂的。

二、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主要有以下4类:

1.他汀类药物(又叫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最有效的调脂药。该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分泌来降低胆固醇,并能促进肝脏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合成,具有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以及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另外,血脂异常患者使用该药,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舒降之、辛可)、氟伐他汀(来适可)、普伐他汀(普拉固、美百乐镇)、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和血脂康(含洛伐他汀成分)等。

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害和肌病等不良反应,因此人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类药物。若在服药期间出现了转氨酶升高、肌肉酸痛、肌无力及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等现象,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多在夜间合成,因此血脂异常患者最好在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另外,他汀类药物最好不要与贝特类药物合用,否则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2.贝特类药物(又叫苯氧酸类药物):贝特类药物能通过增强人体脂蛋白酶的作用来加速血液中甘油三酯的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解,具有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也有轻度降低的作用)。常用的贝特类药有:非诺贝特(力平脂)、吉非贝特(吉非罗齐、诺衡)和苯扎贝特(必利脂)等。由于贝特类药物可引起腹痛、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和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并可影响肝肾的功能,因此,人们在服用该类药物期间应定期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另外,该类药物不宜与他汀类药物合用。

3.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可阻止肠道对胆酸和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从肠道排除,并能加强人体对胆固醇的降解能力。常用的胆酸螯合剂主要有考来烯胺(消胆胺)等。由于该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较大,而且口味欠佳,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也不明显,因此临床上已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