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区支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区支教范文1
心得感悟一
今天是第二次去北郊乡支教,教的是同一个班级:初一一班。第一次去的时候觉得孩子们真的是淘气的没法管束,在这次去支教之前我还在想怎么让这些学生安心的听课,利用好仅有的三十分钟,让他们尽快的融入课堂状态。在出发前我们同行的三个都买了糖果,觉得孩子们毕竟还是需要鼓励的,有时候除了口头的表扬,还可以有些物质上的奖励,用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到了学校后,我发现现在的一班要安稳了好多,课前打打闹闹的孩子仍然有,但是一半以上学生都在做作业,这让我感到欣慰的同时觉得松了一口气——还好他们状态不错,我可以把精力更多的花在安排课堂而不是整顿纪律上面。一点四十五分,我让他们打开课本回顾一下以前的知识,两分钟后提问,提问的效果被证明并不好,而且我了解到他们对第七单元刚刚了解也没有时间背记新单词,所以我利用五分钟左右进行了领读和检验,随后进入了正规的课堂。
课堂中我用小问题开始了我的讲课,几个同学积极参与让我由问题自然的过渡到了课文,随后通过对单词的基本含义认识,还有小组简单的对话,让他们脱离课本的对话,构思自己的对话,最后由他们自愿表演对话,偶尔中途无人响应,我就会点一个“上课不积极”的学生。课堂中,有的男孩子坐姿不正,经常东倒西歪,一副瞌睡样子,还有的上课不喜欢说话,和老师眼神交流很少,回答问题没有勇气,我对几个学生做出了纠正,并希望他们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不好的听课习惯。
课后,我对上课表现好的几位同学优先发放了糖果,剩余的糖果我交给了班长,让班长给其他班级成员发放。
这天支教结束了,给我的感觉是自己慢慢的hold住学生了,自己心里多了一份底气。我觉得上课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有待提高,这点需要我们支教的人慢慢努力,想出新的办法去丰富课堂,提起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大的兴趣。这一点还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体会,慢慢总结出方法。
心得感悟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短短十三天的时间转眼稍纵即逝,不想道别离,却无奈要别离。一直都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神圣、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情,没想到今年暑假的支教活动,却园了我的支教梦。
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激动,那一声亲切的“梦璐老师”,那一张张执着的面容,而今回首内心的那份悸动仍记忆犹新。很舍不得这些善良朴实的孩子。时间虽短,这却是我度过的最有价值的一个暑期。我从这些孩子身上学到的远比我授予他们的还要多。
2010年7月13号,在短暂的出征仪式之后,我们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便正式踏上了支教之行。我们来到的是位于衢州江山市境内的峡口镇,而我们所支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校园的操场还是风吹一身土,雨落一脚泥的土路。
我曾一度认为,如果说80后出生的人都是一群忧伤的孩子,那么在我看来,90甚至00后出生的就都是些爱玩的孩子。他们包里装着手机,学习机,游戏机,MP4。他们拉帮结派称社会。他们崇拜非主流,在耳朵鼻子嘴唇肚脐上打很多个洞然后戴上漂亮的饰品。他们疯狂的恋爱,失恋后自残。和这些孩子呆在一起我甚至会感到害怕。
可是在峡口这个小山村里,让我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我又重新认识到原来90后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家庭贫穷,所以他们要不懈努力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家庭的境遇。他们的家离学校很远,所以他们得起得很早走很长一段路程到校上课然后一直到下午放学回家。有的在学校附近租房,小小年纪就得生活自理。他们尊敬师长,他们吃苦耐劳。
家访在支教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来支教之前我幻想过无数次这个学校的环境,我以为支教的地方都是相当贫穷相当落后的地方。破旧的教室,破旧的课桌椅。来了之后不免有些失望。峡口虽是江山市内的一个小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却已是焕然一新。人们生活也算得上小康,交通也很方便。学校就坐落在公路边。起初我也纳闷,为什么会来这里支教。第一期的家访就让我找到了所有的答案。我记忆最深刻是去一个小学六年级的詹鹦鹏同学家。那是一间低矮的土墙房,略显疲惫的妈妈站在门边接我们。一张木桌,几张木板凳子,一台小电风扇,一张木床,这些就是屋内的家具。来詹同学家家访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我们13位支教老师都比较喜欢的学生,平时总是很热情地喊我们哥哥姐姐。妈妈很客气的招呼我们进屋坐,这时候是晚上6点半左右,他们竟然没有像一般的农村人家早早吃过饭,而是饭还在锅里烧着。坐下后,我们便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即一本科普知识书和一个篮球送给詹鹦鹏。拿到书他便很开心的开始翻阅,并与当天的地理课内容相结合问了许多问题,这也更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位好学的学生。其间我们从他妈妈的口中得知,原来在詹同学的爸爸常年在天津工作,一年几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一趟,平时和爸爸的联系也大多是通过电话,平时就只有在羽毛球厂工作的妈妈照顾着他。妈妈的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并不是十分拔尖,在家也没人辅导,以妈妈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希望孩子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在我们看来,詹鹦鹏平时还是比较活泼的,而且学习态度端正,相比其它调皮的男生而言,他真的是优秀太多了。
其间,我担任的是仙人掌班的班主任,平时主要是负责三个班的趣味数学课。由于自主招生的特殊原因,我们分班的时候每个班的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导致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平时上课总是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题目对高年级的同学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低年级的同学就无法正常思考和理解,这对于没有一点教学经验的我来说更是一大考验。不知道教案该怎么写,也不知道是怎么个上法。但也没办法,最后还是回忆了一下以前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然后基本上就按照老师的方法教。幸好同学们都很配合,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时的提出来。而且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竞赛心理,每次我都是让他们进行小组比赛,因此大家都是比较团结的进行思考和抢答,整堂课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气氛也比较活跃。
支教的日子里虽然很辛苦,但也是快乐的。毕竟和这些孩子年龄本来相差不大,我们就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一样。他们会在课余时间来寝室和我们聊天,会和我们说他们的心里话。
山区支教范文2
当我们被选定为下乡志愿者之日起,就开始做准备,等到我们坐上去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地——镇原县方山乡张大湾的车时,我的心里异常兴奋,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从这座大山的深处走出来的,经过两年的大学文化生活的洗礼之后,重新回到这个村子,所有的见闻、感受和看法,与之前有所不同。
一、对自己本次活动内容的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与其他下乡队伍基本相同,以支教、支农为重点,不同之处,我们是以建立社区学习服务中心项目为背景的,由甘肃省教科所主办,香港了施会自助的,所以,我们的活动不仅仅是代表着志愿者本身,更重要的是与项目的宣传融为一体,调研活动以面对面交谈和完成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个人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1.支教方面:本次支教活动中,我以中班(三、四年级)和大班(五、六年级)的语文课为主,总共进行了11节课,讲授了对诗词的鉴赏、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语言的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出版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开展了两节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以日常的礼貌待人为起点,深入到餐桌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升旗礼仪、集会礼仪等设计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礼仪教育。另外,我们根据需要,每天有一小时多的素质拓展课程,我主要组织武术班的学生,通过十二天的努力,给他们教会了一些散打、擒拿的基本动作,提高他们对武术的热情,最后因文艺汇演的需要,加班加点,给他们教会了一整套的太极拳。不敢保证他们打的多好,能记忆多长时间,但至少当时表演的及其成功。还有其它课程,如小班的寓言故事课2节,奥运知识辅导1节,体育课(协助)2节。尽管我们的时间和开课的节数有限,但就小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不错的效果。
2.支农方面:在本次活动中,我作为支农的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但是由于正处于农忙季节,加之天气变化的影响,支农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很有限。本来准备以讲座、座谈等方式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到场的村民并不多,我们只有把所有的内容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共进行了两次村民座谈,又遇到会的时间不是很统一,我们就分批次进行。另外,利用集市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大量的广播宣传。内容如下:国家三农政策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介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妇女医疗健康问题、社区学习服务中心理念的交流等内容,我主要负责介绍农村专业合作社这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时间有限,但觉得渗透的很好。
3.调研方面:调研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的人员有限,每题只能派两名队员出去调研,大家轮流走访,我也就仅仅轮到一次,走访了六户人家,进行面谈,也有的是直接完成问卷,完成了3种问卷共10份。
历时12天,我个人的工作任务基本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同时,我们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分工协作,到活动结束的时候都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二、我眼中的社区学习服务中心
社区学习服务中心既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有优十年之久的年龄,自从1997年起省教科所就开始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目前已经建成了十几个社区学习中心。社区学习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以提高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促进扫除文盲、提高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人均经济收入水平和提高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为主有目标,而且,经过十年的发展,社区学习中心今天已经在新农村建设、扫除文盲、丰富社区文化、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和谐社区的建立‘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培训、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龄前儿童的养护和教育等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新时期,社区学习中心已发挥心的作用:开展群众的学习、培训和健康文化、推动生产力和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等。
诚然,社区学习中心已经诞生并在成长,他自身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农村的发展中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取得很大的成绩。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农民的参与性,无论在经济发展上、文化娱乐上还是在政治参与中,越来越多的村民都能够积极踊跃参与。还比如说在农民接受认同外来事物的观念上,也有三提高近,较以前能够更为理性的对待外来事物获新生事物。
但是,在受两千多年封建思想的中华大地上,传统观念难以改变,保守、守旧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虽然人们经过静静地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以较大提哦高,但对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来讲,差距甚远。作为新生事物的社区学习中心,要在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投不发达、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壮大,却是我感到步履蹒跚。
首先,对于广大村民来说,对社区学习服务中心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有关它的情况,那么从思想上与社区学习服务中心肯定是有距离的,从而参与不是很多。而社区学习服务中心的成功则是以社区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最为关键,这就出现了矛盾。所以,要取得成功,更为广泛的加强社区学习中心理念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其更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大力支持和参与进来。
其次,在落后偏远的农村里对社区学习中心的定性不是很明显。我认为它应该属于ngo组织,并非政府组织,应该是一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自发的组成的民间力量。然而,由于早期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从而强大的政府力量的接入,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占主导地位,农民始终难以有主体地位。失去了社区学习服务中心的运行意义。有些地方则以农头企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农民确实很大程度的参与了,有的出资入股,有的出力,但这很难改变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出发点,不会更多的去为农民的利益去考虑。然而农民自发组织的力量薄弱,并且很少出现。因此,我们更应当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培养主人翁意识。
第三,社区学习服务中心成员的选区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社区干部应具备较高的素质:身体健康、有文化有知识、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作风正派、“一碗水能端平”、群众基础好、有威信、道德水平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等等。但在农村,具有这种高素质的人很难发现。妇女代表要能够确实代表妇女的权益和心声,为妇女权益着想,而且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教师代表的选取问题到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愿意参加。群众代表也很难选出。总之,现有村民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社区学习中心成员的选区带来很大困难。
第四,由于思想落后,文化水平低,生产条件差等固有因素,造成了农民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都是非常被动,只是把改变自己地位的希望寄托在了慈善机构的捐助、政府的救助或富人的施舍上,并没有思考自己如何改变自身的命运和地位,一味的等待。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社区学习中心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社区学习中心发展存在着诸如以上重重困难,举步维艰,暂时很难取得理想的、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他还尚未长大、不够成熟,但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特别在农村地区会不断的成长,发展壮大。我相信,经过各界人员的努力,社区学习中心的大旗会在广大农村迎风招展,顺利运作,前途一片光明。
三.问题让人担忧
山区支教范文3
关键词: 山区 职业教育 发展研究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一个国家劳动力的绝大多数,对一个国家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的培训。所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理所当然地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笔者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探讨我国山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
一、恩施州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恩施州位于鄂西南边陲、武陵山区之中,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受恩施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条件先天不足仍然困扰着恩施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涌现出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我国也不例外,但这些新的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师资方面要提高,投入方面也要提高。尽管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但由于受财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实施优先发展教育中,重大项目投入倾斜偏重普通高中建设。同时职业教育成本偏高,财政投入经费仅供维持基本运转,建设实训实习基地、配置现代教学设施等所需经费不足,尤其是部分教学设施不完备,设备相对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均值不足,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难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吸引力不够强大,发展壮大面临挑战。
近年来,恩施州职业教育得到了发展,但与普高相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比较差,职业教育吸引力仍然不够强大,进一步发展壮大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我国职业教育学生生源较差,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的录取标准均大大低于同级学校的录取标准,或者可以说基本无标准,导致到校学生普遍素质较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难以使绝大多数毕业生达到职业教育的理想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还需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对大部分新上岗的员工进行培训,企业不满意,只能付给刚进入社会的职校毕业生较低的工资,从而使得学生及家长不满意,大大降低职业教育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二是部分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从上个世纪恢复高考以来,无数有志青年通过参加高考走进了高等学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改变了个人乃至家庭的命运,普通高考的魅力吸引了全中国人。今天,已是多元化经济时代,但部分群众还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注意到服务型经济、工业经济、科技农业等需要大批有职业技能的实用人才,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更有甚者,总以读普通高中为光荣,而读职校似乎低人一等,就算自己的文化基础课成绩很差,还是硬着头皮往普通高中挤,结果可想而知。三是我国目前就业状况不佳,职校学生难以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同时读不读职校都可以进同样企业的现象比较严重,进一步降低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三)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现有职教教师总量不足,加之进人招聘政策强调学历、轻视职业操作技能,从很大程度上造成能进的不能用、能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进不来的现象,不利于补充职教师资。同时,教师中普教系列所占比例大,技能型师资所占比例小,“双师型”教师紧缺。同时教师工资待遇较普高相对低下,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能全面、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任务。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大力提升职教地位,转变观念,以学技为荣。
在人们的头脑里,“体力劳动低贱”思想比较严重,一般人都不愿接受职业教育。为了改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而群众观念的转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强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比如:招生政策、财政经费支持等;其次相关部门应更积极主动地支持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从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到学生填报入学志愿,需要大家为职业教育鼓气加油,使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始终朝政府设计的方向发展。
(二)增大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既然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必需的实践知识与基本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校除了教给学生够用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实践操作技能。试想,以已经被企业淘汰的设备如何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学生?职业教育只有拥有与社会接轨甚至优于企业的培训设施,学校才可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技能人才。以奥地利为例,职业教育在奥地利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大力支持,不少大公司大企业都将自己先进的设备无偿捐献给学校使用,使许多职业学校的设备优于一般企业,因此有不少职业学校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龙头,不仅承担着为本行业进行产品质量鉴定的任务,而且学校出具的鉴定报告就成为产品的质量认证书,而且这个认证书得到社会各界及国民的认同。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出的学生还愁得不到企业的青睐吗?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可以从业界精英中选聘一支专业教师队伍,保证专业技能教学的高水平;其次由于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再次改革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把全社会优秀人才吸引到职业教育教学一线中,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四)以州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和深化教学改革。
企业人力资本实力的增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应从我州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出发,根据市场的供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量身定制本地区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和劳动者。这样不仅解决了本地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职业教育为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提高了职业教育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近就业问题。同时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现状的一个重要举措。现在的职校学生“基础差、习惯差”,职业教育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五)加大对用工市场的管理,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目前社会上存在劳动力准入门槛低的现象,有的企业对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等级基本没有什么要求,小学初中没毕业,只要肯出力,照样能找到工作。这就使不少中职学生认为:学与不学照样找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因此,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必须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监督与检查。在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时,凡属于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和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学校学历证书或职业教育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只有这样这一现状才能有所改观。
总之,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改变职业教育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所有职教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将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山区支教范文4
关键词:美术;中职;幼教;策略
在中职幼教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去确定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放”,让学生在快乐的“放”中学习理论,接受知识,掌握技法,获得能力。那么,怎样的“放”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本文就我在美术教学中“放”的度与“放”的量把握进行简单论述。
一、寻找材料,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我在教中等职业教材《美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单元第四课《图案的构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两、三个小时内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多种排列形式和五种材料表现方法,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的三步走:
第一课时:在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特征和使用的范围前,先把单独纹样的理论知识、技能技法教会学生,接着让学生认识生活的图案。
在认识中学生很快就理解明白,单独纹样沿着上下左右或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而形成的无限反复的纹样这就成了连续纹样。此时重点强调“单独纹样”与“连续纹样”是有着数量不同。“单独处理、自由运用”“与重复排列、有规律形成”它们则是纹样排列的方式不同。这些概念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在图案上观察清楚、概念准确、理解明白。
第二课时,将作业设计排列形式上“放”大。其作法是要求同学在路旁或山坡上,采集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大小基本一样,但是数量要多)在一定形式的格子里进行排列组合,每一片树叶就像一个单独的纹样图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就排列出多种构成形式;如散点式、倾斜式、上下式、波浪式,折叠式,等形式的纹样。
第三课时,就将二方连续纹样的制作方式“放” 大。可以是白描形式,也可以是水彩画的,可以是蜡笔的也可以的喷绘的;也可以是拓印的,也可以是剪纸粘贴的。按要求不同的小组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画种来完成二方连续纹样的图案作业来。这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高涨了。制作的劲头可大了,仿佛是在参加一次激烈的运动比赛……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传受知识中一定不要忽略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切忌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的思维匡架之内,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自由飞翔,奇思妙想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吸收——储存——再现;转向为探索——创新——再现。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兴趣和创作激情,在良好的心境下产生举一反三的内动力,呈现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我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1)引导开发让学生的手掌的变化,先随着教师的手掌变化而变化;(2)看准变化后的形态,说明其变化后新形状的名称;(3)叙说(假设)其功能和情感。如:伸直的手掌;像平坦的公路,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在这条公路上;竖直的手掌像陡峭的山峰攀山者不畏艰险正努力攀越在这条陡峭的山壁上;倒竖的手掌像倾泻的瀑布一泻千里流像远方,散开的手掌,像腾云驾雾飞越的龙爪;像随风飘动的枫叶;翩翩起舞的蝴蝶。
画出了一群群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有张开尾部的,有尾部并拢的,有的上飞,有的下降,有的左顾有的右盼,鸟的形态各异,漂亮极了;有的画出了一条条鱼儿水中川行,有的像鼓鱼,有的像鲤鱼,有的像鲍鱼,还有的学生还创作出花篮、水壶、手枪……学生的思维在快乐中释放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色彩,此时学生的想象,创作,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当作品在课堂展出时,同学们又激清四射,赞美的、欣赏的、讲头论足把每个学生的画都一一作了欣赏。同学们这举一反三的创作能力,在老师精心策划中得到快速的提升,他们自学求知欲的也就此得到更大的激励。这种教学形式具有内容的完整性、理论的指导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
三、动手制作,培养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在学生作业制作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的训练,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意志培养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深刻意义,还可以深化对知识的题解、掌握。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这样一个双边活动的互动过程,还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的克服,对失败的无畏,对成功的追求,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在学豆子粘贴《民居》,《椰风》;笋壳粘画《翠竹》;餐巾纸贴画《乘风破浪》等课程时,要用的材料不一,构图造型不一,完成作品的时间不一,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一般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幅作品。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恒心、耐心和细心。制作中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案,有的需要粘贴,有的剪下撕开,有的需要调色作背景。
这就更需要学生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冷静沉着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在制作中有可能失败,这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严肃的态度,细心操作的精神,工作认真的作风,大胆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美术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
山区支教范文5
[关键词]物权行为,善意取得,物权行为无因性
一、物权行为理论简说
拉伦茨认为,“物权行为是指设定、变更、移转或废止具有绝对效力、得对抗任何人的物权的行为。”
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可以肯定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1)学说汇纂体系关于民事权利制度的。在这一学说体系中,各种民事权利,尤其是债权和物权已经有了清晰的区分。物权这一概念的出现,导致物权变动与债权变动的不同制度建设。一个物权的变动,首先应该有一个物权变动的名义 (titulus),又要有一个物权变动的形式(modus)。而债权变动则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发生效力。这一点,已经与罗马法体系不区分。债权与物权以及债权变动与物权变动的做法有巨大的差别。(2)格劳秀斯等人提出并了意思表示理论。意思表示理论把私法上效果的根源确定为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这一点为民事权利的变动找到了的根据。[1]
19世纪初,萨维尼在讲学时发表了其关于物权行为最初理论。萨维尼在1840年出版的原著《罗马法体系》一书中提出。“私法上的契约存在于一切制度中,无论在何种法律制度里它们都是最重要的法的形式。首先是在债法中,它们是债产生最基本的源泉。这些契约人们称之为债务契约。此外在物权法中同样存在着,并且其运用有如债权法中那般广泛。例如,交付具有契约概念的全部特征,是一个真正的契约。它包括双方当事人现实地移转占有与所有权的意思表示……,纵使仅仅该意思表示本身尚不足完全地移转所有权,在此之外还必须加上占有的现实取得这一外在行为,但这些均不足以否认其本质是契约……。而且是一个与买卖契约全然不同的契约。由于这一契约与买卖契约不当的混同,又由于不存在债权契约而迳行交付的情形甚为稀少,故而人们对之未能仔细地理解与很好地探究”。[2]
现代德国法学家一般把物权行为理论概括为三个原则。:(1)分离原则,也称区分原则、独立性原则。即在发生物权变动时,权利主体移转标的物的交付义务的法律行为与其完成物权的各种变动的行为是两个法律行为。前者是原因行为,后者是物权行为。因此他们是分离的两个不同的法律事实。即物权行为是独立于原因行为之外的。(2)无因性原则。无因性原则的意义,指物权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被撤销。因此德国民法学中称此原则为“抽象原则”。这也是物权行为理论的核心部分。(3)物权变更的形式主义原则,即公示要件主义原则。该理论的基本要求是按照当事人的私法意思确定物上支配权的归属,使物权支配秩序最终建立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之上;同时,物权的意思表示必须按照一定的形式加以确定。这种做法把物权的优先性与当事人物权意思表示相结合,然后又将他们与可以从客观上认定的法律事实相结合,从而实现意思自治的私法原则与物权特性的结合。[3]
二、善意取得制度简说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依学界通说,该制度系指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其实,善意取得也就是把原所有权追及效力的锁链切断,使得善意第三人从无权处分人处取得财产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是所有权观念变动的结果,是一种以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为代价而保护财产“动的安全”的制度架构。适应于社会发展对交易秩序的稳定和财产流转快捷的价值趋向。因而该制度业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
罗马法上,尚不承认善意取得制度,而是奉行“任何人不得将大于其所有的权利让与他人”的原则,侧重对所有权人的保护,即使受让人为善意,所有人也得对其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日耳曼法与罗马法有所不同,它基于“以手护手”观念,采纳“所有人任意让他人占有其物的,只能请求该他人返还”的原则,侧重对受让人利益的保护。一旦权利人将自己的财产让与给他人占有的,只能向占有人请求返还占有物,如占有人将财产移转给第三人时,权利人不得向第三人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而只能向转让人请求赔偿损失。[4]一般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就是近代以来以日耳曼法的这一制度设计为基础,又吸纳了罗马法上取得时效制度中的善意要件,从而得以产生发展起来的。[5]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从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大体而言,理论界存在即时时效说、权利外像说、法律赋权说、占有效力说和占有公信力说等几种学说。,学界通说认为占有是一种事实,但法律赋予其公信力,使占有在本权之外披上能与之对抗的公示公信外衣,占有因之而常被世界许多国家的立法赋予其推定权利的效力。因此,即使占有人并非真实权利人,与占有人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并不受其权利瑕疵的,仍能够取得财产所有权。也即是善意第三人对占有公信所表征的权利的善意信赖斩断了原权利人的追及效力,此即为善意取得制度建立之原理。
善意取得制度的实践依据是什么?保护交易安全,即是回答。交易安全又称动的安全,它与静的安全相对应。静的安全以保护原权利的人的利益为宗旨,力图保持社会秩序的平和稳定;动的安全则以保护善意无过失的交易者的利益为使命,意在圆滑财产流通,谋求社会的整体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动的安全,从而承认善意取得制度,有其必要……
善意取得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具体如下:
第一,受让人从实际占有动产之日起,即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权利,此为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法律后果。并且其取得性质为原始取得……因而,原存于该动产上的其他负担,即归于消灭。因该负担消灭而受有损失之人,只能向让与人请求损害赔偿。
第二,原所有人丧失所有权,并同时取得其他权利。在原所有人和受让人之间,受让人取得权利系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具有法律上原因,不构成不当得利,亦非侵权行为,原所有人虽然丧失了所有权,但是不得对受让人行使所有权返还请求权,亦不得依不当得利或侵权之规定请求返还或请求损害赔偿。在原所有人与非法让与人之间,关系较复杂。原所有人可对让与人选择行使下列权利:其一,若原所有人与让与人之间有债权关系,原所有人可依债务不履行制度,主张让与人承担违约责任,向让与人请求损害赔偿。其二,让与人处分原所有人之动产,属无权处分,构成侵权行为,原所有人可依侵权行为制度向让与人请求损害赔偿。其三,让与人处分原所有人动产所取得的对价,构成不当得利,原所有人可依不当得利制度向让与人请求返还。[6] .
三、善意取得制度物权行为理论比较
民法是“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的法律规则”。事实上,商品交换关系内在地包含着物权变动的过程,因此作为物权法重要范畴的物权变动理论也势必要围绕着市场交易的安全、效率和公平的价值目标来构建。物权变动,种类繁多,法律行为、时效、混同、先占、征收、强制执行、法院判决等均可引起物权变动。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交易更为频繁,物权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物权变动,不仅对物权变动当事人的利益影响甚巨,而且与物权变动第三人的利益同样息息相关。“第三人的利益实际上正是市场经济交易秩序的化身,社会整体的正常经济秩序就是由一个个第三人连接起来的。”〔7〕因此,如何平衡物权变动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利益冲突,并确保物权变动能够安全快捷地完成,便是摆在物权法面前的现实问题。
物权行为以其精致的法律概念博得了法学家们的青睐,与其相对应,物权法体系与债权法体系一分为二使得民法在逻辑上更加周延。更因为其是民法私法自治理念的重要体现使得其作为一项制度毋庸置疑,其有利于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的保护。但是,有学者提出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物权法中的公示公信原则可以取代物权行为理论,进而论证物权行为存在没有必要。
山区支教范文6
一、课堂用语的运用
1. 采用全英教学,指令语简洁明了
我市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到了初中才真正接触英语,如果指令语不够简单明了,学生可能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更无法按教师的指令做事。这次的7位教师指令语运用恰当,控制在几句话之内,并且都用简单句。例如,在一节八年级的课例中,教师让学生去采访同学和现场观摩的教师:“Now, boys and girls, let’s do a survey. Go around the classroom. Interview the teachers here and your classmates. Then fill in the forms like this.”该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表格,并示范填表方式。
2. 话语富激情,鼓动性强
不少教师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去参与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时,学生却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这时,如果教师爱理不理、听之任之,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请求学生配合活动,真正行动起来的学生也寥寥无几。有位教师用了较有激情的语言鼓动学生:“Stand up, boys and girls. Go around...”“Come on.”“Don’t be shy.”“Try your best.”学生纷纷起立,四处走动,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1. 科学设计与开展活动
部分教师对活动的设计与把握做得比较到位。如在“Hobbies are fun!”课例中,教师先展示表格,讲解如何开展这个活动,接着教授并让学生掌握在活动中即将运用到的句型。有了这些铺垫,之后的Survey环节进展得非常顺利,Report环节也相当成功。又如,在一节“How tall are you?”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字的表达,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然后,教师与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询问高度的对话式学习与操练女同学与男同学之间的竞赛做练习题做有关高度的Survey。这些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2. 盲目设计与开展活动
在一些课例中,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欠妥。如“Let’s go to the zoo” 中,教师教授了新知识,与学生进行了简单操练后,安排学生进行“Debate”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正方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happy in the zoo.”另一组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not happy in the zoo.”活动开始后,因两个大组内没有组织管理,又没有明确分工,学生不知道谁该充当组织者,谁该充当发言代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言,而且这个活动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难度实在太大,整个课堂静悄悄的。而在“Let’s go shopping”中,教师设计了多个任务和活动,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活动。但这些任务和活动目的性不强,没有紧扣教学目标,过渡不自然,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活动,没有自主学习与思维的时间。该教师设计的其中两个猜商店名的活动,花了不少精力,但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作用不大,甚至有点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