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一百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干一百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干一百天范文1

首先要在思想上抓落实。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媒体、广播宣传、宣传标语、例会学习等方式,搞好舆论宣传,同时通过开展类似于“大干一百天”之类的活动,有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节点、活动措施,从而营造“狠抓落实”浓厚氛围,从而使“真抓实干”深入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之中。

其次要在细节上抓落实。明确各项重点工作,按照制度严格划清各部门的责任范围,坚决杜绝“踢皮球”、“打球”等现象。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压力传递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做到事事有人抓、有人管。抓落实最忌浮在面上,停在嘴上,目标不明确,工作没细化,在部门之间就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只有从细处入手,落实才会有成效。

其三要在监督检查上抓落实。监督检查一定认真负责,不能摆形式,走过场,问题不解决,光打雷不下雨,检查等于没有搞。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处理要及时果断,做到检查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同时要完善督查通报制度,及时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结果,并要严格工作责任考核,严明奖惩。另外要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开通多种形式的群众监督平台,广纳谏言,才能真正使抓落实落到实处。

大干一百天范文2

其实,这可以从为什么怕冷上得到有效的启示。

人怕冷,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天气太冷,二是身体差,三是衣服穿少了。虽然有一大客观原因,两大主观原因,但本质上则是主观在起根本作用。

人如此,企业亦然!

那么,企业怕不怕冷,有没有一些症状体现出来?就像一个人怕冷,他还会打啰嗦一样!

从众多大中小企业的怕冷实践和经验来看,我总结了六大症状,可以有效的检阅企业是不是怕冷及怕到了何种程度??

燥领导

佛教劝人力戒来自“身、语、意”的几大魔障,以达智慧的悟境。而今企业界首当其冲的就是燥领导。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的显性和陷性现状,另一方面它也在反过来加强与恶化着这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燥领导表现为急燥焦燥暴燥。

患有躁症的企业领导,遇到不顺就立即陷入烦躁不安。或者采取极端手段,或者采取次优做法,或者直至把事情搞糟。他的思维没有集中在把困局解开,而是急于摆脱。然而稍有顺利就变得急功近利,试图投机速成大业。好端端局面给弄坏。

患有躁症者内心长草无法沉静,总是以行动代替思考,反应太急事与愿违,耐心严重缺乏,表现在企业上则是急于求成,火速扩张,违背自然规律去把企业超速成长和发展。典型者如标王型的企业家。

此症患者定力不足,没有恒见。他的观点、策略不断随外部情势而改变。他还不断更改自己的事业,有类“小猫钓鱼”。虽然他总是企图通过对捷径的寻找达成奇迹,但到头来无一例外一事无成。

躁者,他的内心一方面经常被不现实的幻想驱使,一方面他的事业战略被另一个狭隘的思维替代:对某位成功者的业绩的结果攀比。所以躁者即肤浅又容易嫉妒。事实上很多躁领导的事业目标不是做成什么事情,而是被描绘成“要像某某”那样。在创业初期这是一个激励,到了一定阶段就是“三躁症”,因为每个人都不同,必须有自己的战略。一味地攀比和竞争导致虚名误人。

大干快上

在现阶段,中国的很多企业是没有价值观的。

要勉强说有,也只是企业家或老板的价值观。因此,当一个企业的领导患上了三燥症之后,企业必然会大干快上,甚至猛干蛮上。

一个基本的逻辑是,以速度对抗规模,以效率应对效益,机会意味着一切。

但是往往患上这种怕冷症的企业往往不愿意承认企业患了怕冷症,他们会认为,这是企业正在强身健体应对寒冬的需要。

其实不然,大干快上的背后,是违背了身体的本质特性和自然特性,就像一个从来没有洗过冷水浴的人突然为了应对寒冬到来让他来洗冷水浴,结果可想而知。大干快上的企业的结果往往如此。

中国的乳业可谓是集体患上大干快上症,三鹿如此,蒙牛亦然。相反,前几年应大干快上症受了重创的光明,反倒清醒了过来,在乳业的多事之秋,反而是最安全的一个。

老子天下第一

由于天凉受寒人类感染细菌、病毒,就会表现出拉稀、咳嗽、发烧、溃疡、尿频尿急等症状;由于地位的改变、发点小财、事情进展顺利、受到一些媒体追捧,部分人也会感染某些错误的观念,出现精神病状。傲慢是这些成功刺激诱发的最常见浅表性精神病。 中文病名为老子天下第一。

身陷傲慢的病患虽临床症状各异,但其病灶却只有一个:认知障碍。俗语说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老子天下第一”,专业讲法就是:自我认知的问题。其实,傲慢涉及的认知障碍遍及病患的所有认知范围。

这种认知障碍,可能是对自我的,也可能是对客、我相互关系的,也可能是对时局的。比如袁绍对曹操的判断,曹操对张松的态度,布什对伊拉克战争,芙蓉姐姐对自己,以及最近的大量的企业家对自己的判断。

这种病症极其危险,直接危害就在于思维远离了现实,让企业远离了市场,直接后果就是开始怕冷了。

多子多福

多子多福的企业往往表现如下:

第一,在区域上要以在国内到处跑马圈地,“此地我来耕”,要么跑到国外开始设办事处设厂甚至兼并老外企业;

在产品上则是全面开花,所有市场上的产品都开始投入生产,大小通吃,高中低价一个也不能放过,产品线产品群一批跟着一批投放市场,动辄上百甚至上千个SKU;

在品牌上,则是多品牌、主副品牌、母子品牌全军出战,甚至还跑到国外去注册一个的洋品牌以开点洋晕壮点洋胆,来忽悠中国老百姓;

在管理上,则是人海战术和车轮战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百。

在这种多子多福的症状影响下,部分区域开始出现地荒,产品开始流产,品牌开始出现互相打架,管理上则是官派林立……好不热闹!

一夜成名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而今这社会,名利双收则成为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甚至普通人的终身追求。

可以这么说,企业家个人名气是企业成功的副产品,绝不是真正的目标。企业的根基还是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并能带来利润的产品和品牌。

但是现实中患上此病的企业家往往会过度依赖宣传,务虚重于务实,常常热衷于炒作、策划、玩空手道、评奖等,疏于以产品和品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实业发展、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水行舟止,物极必反,过度的炒作和夸张的亮相,可能使所有努力功亏一旦。

病急乱投医

病急需投医,但病急不能乱投医,更不能找庸医!

国人往往也是没有病的时候从来想不到医生,而一有病时,往往哪怕是不严重的小病也是急吼吼地开始到处求医问药。 中国的企业莫不如此。

大干一百天范文3

闭目沉思,面若微笑,长15余米的涅佛赫然横陈在眼前,一览无遗,让人为之震叹。左侧面是一身立像,为过去世迦叶佛,其右侧是一身倚坐佛像,为未来世弥勒佛,它们与主尊涅像共同组成三世佛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屋顶和四面墙壁则是以棕灰色为主的壁画。绘着十方净土、佛和赴会菩萨,左披画普贤变,右披画文殊变、菩萨、罗汉、梵释天人、天龙八部、佛弟子及散花飞天等画面――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千里迢迢被搬了中国美术馆,虽然是4/5比例的临摹品,但让人有身临敦煌之感。

身临敦煌

“这尊‘涅佛’,拆成四部分运送,光佛头就差不多有两吨重,这尊佛整个占了近1/3个火车车皮。”负责此次展品运输的盛龚海说。从去年10月开始,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就着手拆装展品,10个人用了一个月时间才完成包装。他们细致地在箱子里和箱子之间的空隙填充着敦煌出产的天然棉花,以保护展品。

“敦煌研究院的人从40年代起就开始复制洞窟,用了60多年的时间才复制了12个洞窟,这次搬来了10个。”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说,“敦煌研究院的临摹是一种传播敦煌文化的方式。”此次展览的陈列品多为临摹之作,部分临摹于上世纪40年代,本身也成了文物。

2007年12月28日,敦煌下着大雪,盛龚海和同事们把这批珍贵的展品运往火车站。120多个包装箱,足足装了5个车皮。2008年第一天,一路向东的火车到达北京。

从年初开始的这场“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掀起了场跨年的“敦煌热”,甚至因观众太多而不得不限制每日参观人数。美术馆的g个展览空间按照敦煌石窟的模式,被分隔成了多个小空间。西魏、北魏、隋朝、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西夏、元代等不同时代的临摹作品都呈现眼前。其中,莫高窟第220窟、榆林窟第29窟更是第一次离开敦煌展出。敦煌特有的棕灰色成为展厅的主打色,某些洞窟的飞天莲花藻井也悬挂在头上,而特意从敦煌提取的沙子、石材也成为设计元素。整个展览空间充分营造出敦煌氛围。

1937年10月,时任西安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西北文物委员会委员的李丁陇,独自一人前往敦煌探险,用8个月时间临摹了一百多幅壁画。1939年在兰州、西安、重庆等地举办了“李丁陇敦煌壁画临摹展”。这是敦煌临摹艺术的开始。1941年春,留法归国的画家王子云,率民国政府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赴西北,对敦煌莫高窟各时期的壁画作了初步的考察,并对部分代表作品进行了记录性的临摹。并在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等地举办了“敦煌艺术展”。

1941年3月,张大千率领弟子家人离开成都,远赴兰州。他已下了决心“去敦煌,要安营扎寨住下来。搞不出名堂,不看回头路。”一呆就是两年零七个月,1943年11月才重返成都。期间,他整理文物,为洞窟编号,并临摹壁画300多幅。敦煌之行,对张大干的画艺帮助巨大,其画风的第一次变化,自敦煌之后开始。

张大干离开敦煌后,在成都举办了“张大干临摹敦煌壁画展”,同时还出版了《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第一集》。此次展览影响了很多画家和文艺青年,促使更多的青年画家前往敦煌。

敦煌研究院的第二任院长段文兴,在看过张大干的展览后,决定前往敦煌学习人物画。“1945年7月国立艺专毕业考试结束后,便和三个同学奔赴大西北,目的是沙漠中的艺术天堂――敦煌莫高窟。……我抱着不到黄河心不甘的决心,等待,整整等了一年,终于等到我的老师陈之佛教授传来的喜讯――常书鸿所长重返敦煌。7月中我搭上了从重庆开出来的美国十轮大卡车斯提倍克,迎着瀚海的烈日和风沙,向敦煌进发。”段文兴在《临摹是一门学问》的文章中讲述了那段干辛万苦的敦煌行记。

当时,从法国归来的常书鸿负责筹备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刚刚成立,他带着妻子儿女迁往敦煌,并招募了一批自愿前往敦煌临摹研究的美术工作者。几年前,他还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一次,在一个旧书摊前,他好奇地打开一个古老的线装书盒,眼前突然一亮《敦煌石窟图录》。从此,他的艺术之路和人生之路发生了转弯。当常书鸿来到敦煌时,张大千正要离开。

伟大的临摹匠

展览中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当年临摹工作的艰难情景。“上洞窟要全幅‘武装’,背着纸墨笔砚、颜色和水瓶水缸,提着画板、凳子,没有凳子抱几个土块一堆就成,有的洞窟光线不好,最先进的办法是用镜子把日光反入洞内的白纸板上,这样整窟都亮起来了,麻烦的是要随着太阳的脚步移动镜子,以适应日光的折射角度。在无法反光的洞窟里,只有秉烛(或煤油)作画,高处看不清,则架起人字梯,爬上去看看,再下来画画。临摹不仅用脑力,还要用体力。有人说洞窟里冬暖夏凉,但它是潮寒阴冷,夏天要穿棉袄,冬暖是与洞外冰天雪地相对而言,大窟小洞都是滴水成冰,三九寒天洞窟里无法临摹,只好在画室里锻炼临摹基本功――描线,突破线描关。”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段文兴临摹了《维摩诘经变》、《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天宫伎乐》等大型壁画临本。

“解放前,敦煌生活之艰苦是难以想象的。这些美术工作者,从鱼米之乡的江南来到荒凉的塞外,住在清代的破庙里,吃着不合习惯和口味的简单粗糙的饭食,既要忍受‘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荒凉寂寞,又要抵御。风头如刀面如割’的三九严寒。由于交通极不方便,差不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没有台用的画板画架、笔墨纸张,甚至最普通的马利牌广告色都不易买到。全靠个人从内地弄来一点连史纸,自己动手加矾、裱背,自己动手改造画笔,工余时间还得自己动手磨制颜料。上洞临画没有灯光,只好在洞口放一面小镜子把日光反射进来,还得随着日光的移动而移动镜子 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坚持不懈的工作,把一些通史性的代表作和专题资料临摹下来。”1952年来到敦煌的李其琼,描述了第一批敦煌临摹美术工作者的艰难。她自己也同样经历过艰难岁月。她和丈夫孙儒间在敦煌工作了一辈子。

“我就觉得到洞窟里面,我什么都忘记了,那是最好的,所以说临摹我不怕。”在敦煌的几十年里,她临摹了百余幅作品。在临摹《吐蕃赞普礼佛图》时,李其琼对吐蕃赞普的女王身份提出了质疑,细心的她发现,壁画上的吐蕃赞普其实有两撇胡子,澄清了一个历史事实。这幅中唐壁画的临摹品也出现在此次展览上。

在长期的自然变化中,风雨沙蚀对5万平方米的敦煌壁画皆构成侵害。所以,自敦煌保护机构成立伊始,专家们就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壁画。而壁画复制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一个洞窟的整窟临摹复制一般需要4年左右。1954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整窟临摹复制完成,这是我国首个完成的敦煌石窟整窟临摹复制。如今,临摹的颜料也发生了改变,近年刚完成的榆林窟第29窟是首个全部用矿物质新颜料临摹复制的敦煌石窟。60多年过去了,几代敦煌美术工作者总结出了起稿、线稿、上色、画面整体调整、完稿等一整套临摹技法和一套敦煌壁画临摹体系。

大干一百天范文4

每天下午,大连市金州区向应镇种猪养猪场的工作人员都会从猪圈中牵出种公猪,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为猪配种。这家养猪场像这样的种公猪有一百多头,每头种公猪每次提取可以使7头母猪受孕,成功率可以达到98%。用这种自取自用的方式来繁殖,使这家种猪养殖场猪的数量在一年内,由起初的500头增加到上万头。这家种猪场的主人名叫范希庄,他养猪虽然不到2年,但靠卖种猪和商品猪,赚到了上百万元。

范希庄以前是大连开发区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经理,有着多年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2001年退休后,他在金州区向应镇花45万元承包了1600亩土地,开始转行做农业。起初,因为他不懂种植和养殖技术,不了解农产品市场状况就盲目进行投资。4年过去了,一算账不但没有赚钱,反倒搭进去了几十万。这看似划算的1600亩土地,成了一个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无底洞。可土地已经承包下来了,也不能就这么荒废着。2004年,范希庄看到别人家的猪养得不错,就想弄几头猪到自己的农场养一养试试。范希庄粗略地考察了当地一家养猪场后,就卖掉了以前饲养的一百多头奶牛,买回来20头母猪,把牛棚改成了猪圈,开始养起猪来。

一年后,范希庄精心饲养的这20头母猪,终于产仔了。这本是件高兴事儿,但因为这些母猪产仔量太低了,范希庄一点也乐不起来。别人养猪一胎最起码可以产10个仔以上,他养的猪最多产2个仔,还有产1个仔的,差距之大,让范希庄满头雾水。

种树、养奶牛都赔钱,养上了种猪产仔又少,这让范希庄很挠头。正巧这时,距离范希庄养猪场50公里的大连普兰店市召开了一个推广种猪繁殖技术的会议。原想借这个机会问问专家种猪产仔少的原因,但是这次会议却让他有了一个新发现。

在会上,范希庄找到了这次种猪推广会议的组织者李来君,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并请他到自己承包的这1600亩土地进行考察,请他看一下自己的养猪场是否适合养猪。李来君来到养猪场后发现,范希庄的养殖场从各个方面都很适合养猪,环境好,空气流通。但当他看了范希庄养的那20头母猪后,发现了问题。原来,这些母猪只是普通的商品猪,并不是产仔用的种猪。听了李来君的一番话,范希庄才恍然大悟,他这才明白母猪产仔少的原因。

通过这件事,范希庄还看到了一个大连市种猪市场的新商机。他发现大连种猪市场状况混乱,缺少规模化、规范化的管理,于是他想自己建一个规模化的种猪养殖场,规范种猪销售,以带动大连市种猪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但是,范希庄想建猪场时,正值2005年大连市猪肉市场价格低迷,很多养殖户不但养猪赚不到钱,反而赔进去很多。于是很多养殖户大量抛售、宰杀母猪,使母猪数量减少了40%。这件事在其他养殖户看来是场灾难,可在范希庄眼里却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他想:“市场供求都是有周期性的,猪肉市场不可能再滑坡了。因为很多农户都不养猪了,供求必然会紧张,市场需求那么大,猪肉的行情肯定要好转。”

于是范希庄更加坚定了筹建规模化种猪场的决心,准备大干一番。他吸取了以前不懂养殖技术和农产品市场的教训,首先要聘请一名懂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的人才来管理。于是,他把目光瞄向了李来君。李来君曾经在辽南地区种猪市场做了好几年,又在北京的育种中心做了几年售后服务,他不但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而且他有很多客户资源。为了抓住人才,范希庄开出了一个非常优厚的条件,就是将每年销售净利润的10%作为回报。李来君是大连人,也想结束常年漂泊在北京推销种猪的生活。于是两人决定合作办场。范希庄拿出以前做生意赚的400万,加上银行贷款共1400万,从承包的1600亩土地中规划出110亩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的种猪养殖场。经过专业人员的精心管理,一年后,范希庄不但将种猪养殖场的种猪数量扩大到上万头,他还跟技术工人学会了如何分辨种猪和商品猪,如今他也成了地地道道的种猪养殖专家。

大干一百天范文5

大千先生一生勤奋,其绘画作品难以计数,分别收藏于世界各地,晚年精美之作以台湾收藏最多,早年作品多被大陆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吉林省博物院有幸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收藏了大干先生从25岁(1923年)至50岁(1948年)期间的绘画作品一百一十余件,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手法多变,清晰地反映了大千先生早年的画学历程和画风不断精进的过程。今年恰逢大千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在此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撷取大千先生的部分绘画作品略作赏析,从中了解大千先生早年艺术流变的脉搏,体味先生的笔墨寄意。

大千先生的画风,在其早年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他曾锐意仿古,血战古人,竭力与古人争一席之地。他的画作远追六朝隋唐,遍师宋元明清,穷极各家各派,从临摹到仿作,逐一研究古人的作品。他也曾走访祖国名山大川,体会良多。他师古而不泥古,在学习古人高超画技的同时,他还注意观察生活,通会物理,临仿与写生结合,用古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山川景色,人物风情,草木生灵,在仿古中绽放自我的心灵之花,正所谓“法先人而为我用,师造化以抒己情”(张伯驹语)。正因如此,大干先生笔下的风物鲜活生动,充满着活泼的盛名情调和宇宙意识。大千先生还重读书养性,石涛的“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深入其骨髓,致使他的画脱尽尘俗,高雅清芬,这从我院的藏品中即可得到充分体现。

张大干先生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其人物画。他笔下的仕女、人物画,多以传统的人物画为根基,同时吸收现代美学思想,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风趣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他早年的画风,在1929年30岁赴敦煌临摹以前,他所作仕女,造型削肩清瘦,设色柔丽妍美,弱不禁风,人们称之为“病态美”,画风学清代的改琦而又有自家的特色。1941年约42岁及以后,他曾三次赴甘肃敦煌,临摹壁画两年七个月之久。此时他所画的题材大多为佛像、仕女和风景画,数量多达276幅,其画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大量吸取了唐人的笔意、造型和赋色的长处,并融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如果说1940年以前,大千先生的画格是清新、爽利、秀逸的话,此时则变为瑰丽雄奇。所绘仕女,画相圆润俊美,体态丰腴,设色浓丽,笔法严谨,衣裙图案精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健康的美感。所画历史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细劲圆润,设色浓艳而和谐,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他还擅画佛像和白描人物,取法李公麟,游丝细线,然柔而不弱,灵动传神。

《童筝图》(图1)是大千先生1935年春,过萃锦园时与溥心畲先生合作的一件精品佳作。作者以对角线式的构图方式,在画面绘一儿童放风筝的景象。风筝以一线斜贯画面,细劲飞舞,气韵十足,充分体现出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画面大块留白寓天空高远之意,颇得“计白当黑”之绘画技巧。溥心畲先生面对大千先生的神来之笔,补景之余,竟题袁枚《春光》诗十一首,足见其相惜之情。张大千和溥心畲被誉为“南张北溥”,此图不仅证实了二人的深厚友谊,而且展示了二人的书法和绘画技巧。画中自题“乙亥春日与萃锦园主人合作为戏,大千居士张爰画后志之。”溥儒题“乙亥春暮,大千居士过翠锦园,大千作人物,心畲补景,题袁子才春意诗十一首,西山逸士心畲并题。”钤朱文“大千”、“心畲”、“成阳布衣”、“爱画入骨髓”和白文“张爰私印”、“溥儒”、“一日思君十二时”诸印。

《仿宋人鉴古图》(图2)为大千先生1942年所作。此幅墨笔白描绘梧桐、雅士、侍者、书童等多人,画前有大山水屏风一座,屏前有三位雅士围坐在几案前鉴赏古物,四位书童和两位仕女前后侍奉,屏后梧桐树下一童子烧火煮茶。画面人物较多,情节细致,生动传神,深显大千先生的绘画技巧和人物造型的功力。画左上方题有“青铜错干闲庭秋,画屏复叠梦沧州。江山烟飞丘壑美,钓竿欲拂回扁舟。呼童沦茗消百忧,百年高寄秦与周。人生适意方为欢,炳焉三代同风流。壬午重阳后一日,仿宋人笔并题,大千张爰。”从题识可知,此幅为拟宋人笔意之作品,但从该画画风看,却有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之意,从画面生动的人物造型上看,又融入了作者许多个人的东西。整幅用铁线描来为人物造型,用笔刚劲挺利,深得唐宋人物的传统风格,入古之深可见一斑。钤“大千”(朱文)、“张爰”(白文)二印。

《东坡居士吟望图》(图3)为大干先生1945年所绘。画面描绘东坡居士头戴峨冠,身披红袍,悠然捻须,执杖而立,松下吟望之情景。古人多将高士与苍松作为绘画的题材,以松喻士,以士喻己。此题材最早见于南宋马远的《高士图》。该图借松以喻东坡居士内心的高迈之气。画面色彩浓丽,人物线条以赭石勾出,圆劲畅快,深得陈老莲之笔意,亦显见敦煌画风之影响。图中人物峨冠用淡墨多层烘染,面部加浓赭石色勾勒,笔墨浑然一体,红袍设色沉着浓丽,用线清圆细劲,色彩艳而不俗,是大千人物画的传神之作。画面自上而下的古松枝叶繁茂,层次丰富,皴擦融合,浓墨点苔,颇为自然,明显带有石涛绘画的风韵。自题“东坡居士吟望图。乙酉十二月十九日,乡后学张爰敬图”。画幅四周有俞阶云、溥儒、陈曾寿、绍章、张伯英、郭则-?云诸题。钤朱文“大千”、“苍虬阁”、“翰林主人”、“少楼”、“癸卯翰林”和白文“张爰之印”、“溥儒”、“绍章”、“张伯英印”、“郭则-?云印”多枚印玺。

张大千的山水画,清新俊逸,瑰丽雄奇,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他在20岁至39岁时,曾拜李瑞清和曾熙为师。曾熙喜爱石涛绘画,大千受其影响,30岁左右学习石涛和山人,用笔细劲、豪放,不拘一格。38岁前后,他除了师法古人, 尤其是唐宋人的法度之外,又以造化为师,先后游历了黄山、华山和四川的峨眉山,从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利落、灵秀、峻峭、爽利的山水画风格。山水画中的人物笔简神足,人物面相圆润,衣纹线条严谨流畅,与画面整体协调。虽然大千此时的画风很像石涛,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石涛的山水画,古朴凝重,不拘一格,而大千的山水画,运笔劲健、灵秀,画相圆润,衣纹简劲流利,画面整体协调,有现代画的风格。1944年以后,张大千的山水画,师承更为广泛,除继承学习石涛外,他又师法了董源、巨然、赵伯驹、赵大年和王蒙的厚密蓬勃之风为灵动疏朗之格。此时其作品中的青绿设色、写意画增多,其传统画进入了成熟期。

《白云岳图》(图4)为大千先生1931年黄山写生之作。黄山为历代山水画家所钟爱,大千先生更是深情于此,一生三上黄山。该画以淡赭石、青绿为主色调,表现黄山云霭浮动、峰峦耸立的迷人景色。远处不尽的山峦,峰脉连绵,烟障云翳。虽未着意刻画,却用秀润的笔墨成功地表现出烟岚浮动的自然景象,充满静寂朦胧之美。树木采用石涛点苔法,浓淡疏密的点垛布满山峦,增添了画面的雄浑气势。近景描绘细腻而写实,碧绿峭耸的山峰奇松苍翠,朦胧的山间云雾引人入胜,使人产生一种登高已至天界的超然物外之感。自题“从文殊院下视砩砂、紫石、桃华诸峰。其高接天汉,隐约可见者,则自云岳也。辛未九月游山得此。蜀人张爰”。钤白文“张季”和朱文“大千”、“由此山川”三印。

《山中幽居图》(图5)为大千先生1946年作。该图上顶云天,下抵小桥流水,一派山河壮丽的景象。画面上下气脉贯通,山间屋舍、寺院、小桥景致各有不同,其间有潺潺流水缓缓流淌。作者率意点皴,并用淡墨加赭石、花青作渲染。整个画面给人充实幽深、老劲苍逸之感觉。自题“癸未初夏,颂言仁兄相晤安西。时予有榆林窟之行,信宿即别。同年十月,予宰皋兰七里河嵩龄别墅,先生伉俪远道见过,又以还蜀。仆夫已戒,行李在途,不复得写数笔,将意顷去,穷虏催伏。先生于役山海关外,为国家多故,停辙故都。予时北来,握手为欢,漫为写此。此榆中兴龙山,先生旧所游履。王禹之未知明年又在何处,能无慨然耶!丙戌开岁,大千张爱并记”。钤“大千”(朱文)、“张爰之印”(白文)两印。

《青城后山写望图》(图6)为大千先生48岁所作。画中描写青城后山之景色。远山与天际相接,数座屋舍散落山间。近处树木蓊郁,淙淙溪水沿山势奔流而下。画面层次深远,笔墨华滋,具有空灵广阔和宁静深远的意境。自题“青城后山西望鹿头、熊千峰,莲冈梅陇,绵亘千里,烟岚掩映,变幻无端,真北苑、巨然得意笔也。漫拈寄兴。丙戌七月,大千居士爰”。钤“大千”(朱文)、“爱木”(白文)两印。

张大千先生擅画花鸟、走兽。所绘花卉有荷花、梅花、、松竹、兰花、牡丹、水仙等。其画风早年主要师法陈淳、徐渭、石涛和山人,题材多样,技法上勾勒、写意兼而有之。到了中年,在继承徐渭、陈淳等人的基础上,又取法陈洪绶的勾勒填彩法,上溯至五代的黄筌、滕昌祜和宋代的宋徽宗赵佶等,为他的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又自养珍禽异兽,就地取材,把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纵观他的花鸟画,运笔收放自如,造型饱满,色彩明净秀润,神完气足,而且工写兼备,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总之,他的花鸟画,特别是写意荷花,可说是独领。

《白梅绶带图》(图7)为大千先生37岁时作于河南开封。此图工写设色绘梅花一枝,梅干栖一绶带鸟作俯视状。图中鸟之形体优美。神态逼真,红唇黑羽,张嘴呜叫,似在呼唤伙伴。鸟身施浓墨,黝黑如漆,头顶、腹部敷以白粉,嘴、爪及腹部以红色点染。梅树用简笔绘出,老干虬枝,旁斜而生。幽花几点,玲珑绽放。梅树枝干的枯劲苍虬与梅花的灵秀滋润形成鲜明对比。画面构图独特,设色艳丽厚重。作者用顿挫老辣之笔表现梅树的苍皮老干,以双勾填色勾画梅花,再用工笔重彩描绘绶带鸟,将艳丽的黄筌画法与淡色写意融为一体,浓淡相宜,相得益彰。自题“画梅自宋以来,共分两派。徐熙野逸,如竹外墙头,时送酸香;黄筌如宫妆映月,珠玉满前。予此幅戏用黄筌法为之。甲戍除夕写于东京,爱”。钤朱文“大千”、“大风堂”、“大千毫发”和白文“张爰之印”诸印。

《荔枝白头郎图》(图8)是1941年,大千先生一枝一鸟的构图方式绘制一件工笔写生作品。画中的树叶、果实以工笔重彩勾填法描绘,设色浓丽厚重。枝干以遒劲的写意笔法一气呵成,流畅而意趣盎然。工笔处工整至极,写意处淋漓轻快,这种对比的运用又是通常所不易见的。枝头伫立的白头鸟背部及尾部以鲜亮的石青色勾染,胸部稍加朱砂和胭脂,与鲜红欲滴的红果形成呼应之势。几处叶背的黄色中稍加橙红的朱砂,显得厚重而丰富。整个画面虽笔意简约,却不显单调。自题“偶忆青城有此鸟,山中,人呼为白头郎者。用宋人法写之。辛巳之七月既望,大千居士爱”。钤“张爱之印”(白文)、“大千”(朱文)两印玺。

《照殿红图》(图9)为大千先生1946年春之作品。此幅工笔重彩绘折枝牡丹。图中牡丹红花绿叶,金线勾瓣,工致绝伦,颇具宋徽宗赵佶之笔意。作者先用细笔淡墨勾绘出花瓣,然后画枝叶的分布与穿插,再用淡洋红色染花瓣,重复晕染多次,最后用重洋红及泥金勾绘,表现了牡丹的富贵之气与国色天香的品性。整幅画面虽为一束盛开的牡丹,却可看出大千先生构图精巧、用笔精整的功力。该幅虽用笔设色都非常精致秀雅,却丝毫无画匠之气,足以与古人争短长。画中自题“照殿红拟道君皇帝笔。丙子岁于海上见此本,忽忽十年,犹能记其仿佛,因为静之仁兄方家写之。丙戌春日昆明湖上,张爰”。钤“大千”(朱文)、“张爰之印”(白文)两印。

《墨笔荷花图》(图10)为大千先生1948年之作品。画面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只见两片卓然飘逸的巨型荷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傲然地随风舒展着筋骨,而荷叶疏影中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正孕育着灵动鲜活的生命破水而出,一朵高雅洁白的荷花已悄然绽放;其“犹抱瑟琶半遮面”的娇柔姿态,宛如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含情脉脉地望着这大千世界,充满着对未来幸福的憧憬。图中那种超凡脱俗、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美丽与意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该画荷叶全用粗笔挥扫,有的长枝蔽日,有的短柄临水,不雷同、不平板,着墨浑融而摇曳多姿,浓淡里出变化。荷叶不勾筋,全以没骨呈姿,这正是大千先生自出机杼的地方。花头用淡墨空勾,莹洁如玉。花瓣的尖端更用重墨点醒,来加强它的精神和气格的清新,自有一种娇媚。此幅作者以其纯熟的功底与老辣的技法,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蕴,令人称道折服。其用笔粗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气;架构自然忘形,汲天地灵气之精;泼墨淳厚飘逸,拥潇洒儒雅之神,让人叹为观止。画中自题“戊子六月,逭暑成都昭觉寺写此,寄呈寄萍二兄旧京,即乞教正,大千弟张爰”。钤“张爱”(朱文)、“三十陂秋色”(朱文)、“张大千”(白文)三印。

大干一百天范文6

开学一个月总结800字【1】

时间,它永远在不停的运作着,从不等待任何一个人的脚步,所以总是让人有一种怜惜挽留的感情在其中,也正因为时间不等待人们的步伐,所以才让人有了珍惜时间的感悟。

从开学到现在,时间又走过了他生命的一个月,而我也伴着时间走过这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时间走过,留下它的痕迹;而我,匆匆走过这一个月,我为自己留下了什么有带来了什么?

站在窗前,脑海中的回忆就像电影一样闪过,三十多天里我仿佛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上学、休息、写作业、复习。再这样永远相同的生活中,我所能控制的时间,就好像一个新手上路一样,还会生疏。我并没有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看着电脑前,这一个月的排名,最高的也都已经有了上万的分数,前一百名的行列更是轻易就可以得到,而我,在排行榜里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是自己太忙了么?那同样身为初三备战中考的同学是怎样一跃在我之上的;是学校安排的放学时间太晚了么?重新浏览排名,同一学校的伙伴大有人在内;那一定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吧!可与我同班的同学也是有人挤在前一百的名次中。再想想现在的我,还在寻找别人的原因,这到底是为什么?

认真回想我所经过的每一天,上课还是会认真听讲;而下课时,大课间时我总是有理由去放松自己所谓的劳累,而我的“竞争对手”却还在桌前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开始写作业。等到回家后,早已在学校完成作业的他们开始复习时,我还在点灯奋战。当我在深夜认为自己疲惫不堪想要休息时,他们还在学习。我总是比别人少一些努力,慢慢累积,也许我落下的就不是一点了。

在这刚刚开始的一个月的奋斗中,我全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还有几百天就要参加中考的初三学子,我所付出的还完全不够。从开学的一个月后的现在,我这样懊悔这样反思,但从今天起的又一个月,我相信我不会再让自己失望!

开学一个月总结800字【2】

一、开学第一次班会主题确定为——站在初三的起跑线上。分析了我们的优势,思考了我们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拼上时间与精力,大干一场,争取明年六月的辉煌!会上还公布了本学期班会的打算,以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为主,准备召开3次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主题班会;集体生日聚会照常每月举行一次。会后布置《站在初三的起跑线上》手抄报并按时张贴。这次班会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对稳定孩子们的情绪,使班级工作有序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召开九月份的集体生日聚会。依据前几次的程序进行——生日祝词、小型表演、切分蛋糕、吃蛋糕。每月一期的集体生日聚会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大家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为我们的“家”贡献力量。这同时也锻炼了一些孩子的表演能力和表现欲望。

三、召开女生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请体育老师协助组织男生室外活动,女生在教室参加班会。我一直认为,使女生稳定是一个班集体稳定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初一一入学我就召开过女生会。这次是继初一女生班会的一个深入和总结。我以《今日说法》“宝贝回家”中的一个案例——“三个女生离家出走”为开头,主要要求女生们做到:1、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2、一定要听妈妈的话;3、做到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自己感觉班里女生的稳重与初一的那次班会是分不开的,这次班会同样鼓舞了女生的劲头,效果不错。

四、开展了两期“读书交流会——三国演义讲坛”的活动。确定了张增辉、刘津、夏广玉、李晗、周凯、李仲晨几个主讲人开讲,台上演讲者认真投入,情绪激昂;台下观众凝神聆听,掌声雷动。场面很让人感动!这两次读书交流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读名著的热情,几位演讲家也成为了两个班的名人,我们还拍了照片录了像作为资料保存呢。

上一篇伤感诗歌散文

下一篇三都赋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