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细胞计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细胞计数范文1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集泌尿系疾病患者的191份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检验与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种检验方法中的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一致性,并分析其假性结果的原因。
结果:两种检验方法的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89.1%,红细胞阴性符合率为57.5%;而白细胞的阳性符合率为65.8%,白细胞的阴性符合率为39.1%。干化学检验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假性结果主要是由于温度、酸碱性、药物导致的,而显微镜检查的假性结果主要是由酸碱度、体内疾病对细胞的破坏及尿液样本放置的时间长短引起的。
结论:尿常规中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中容易产生假性结果,因此在进行检验时必须要控制好尿液样本的质量,联合多种的检验方法进行,才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76-02
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系统,泌尿系统是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电解质与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系统,当系统受到破坏时,尿液中就会出现一些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等。在临床的尿液检验中,通常都是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能快速对批量尿液标本进行检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在尿常规检验中出现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假性结果,严重影响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为此,我院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集泌尿系疾病患者的191份尿液样本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集泌尿系疾病患者的191份尿液样本,所有患者均被怀疑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年龄在1~16岁,平均年龄为(8.5±0.5)岁。其中有108份为男性患者,83份为女性患者。尿液样本均为中段尿液,于患者清晨起床后留取,尿液样本从留取到检验的时间在22~63min,平均时间为(42.4±0.5)min。
1.2方法。尿液的检验采用迪瑞牌H-500尿液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条进行,对尿液进行酸度、葡萄糖、尿胆原、蛋白质、胆红素、酮体、亚硝酸盐、红细胞、白细胞与维生素C10项的干化学检验,并采用显微镜进行人工检验,取10ml新鲜混匀的尿液放置在离心管内,再将离心管放置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沉淀,时间为5min,去除上清后,留尿沉渣0.2ml,待其均匀后把尿沉渣放置在载玻片上,并用盖片进行覆盖,随后采用显微镜进行检验,首先应先采用低倍镜检查,通过全片浏览,观察病理成分,再采用10个高倍视野镜检验白细胞与红细胞,取检验的平均值。
2结果
在191份尿常规标本中,通过采用两种检验方法结合的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89.1%,红细胞阴性符合率为57.5%;而白细胞的阳性符合率为65.8%,白细胞的阴性符合率为39.1%;红细胞测定结果显示干化学法阳性而显微镜法阴性的17例标本,通过胶体金检验,表明15例为潜血阳性,2例为易热酶所致假阳性。在干化学分析法测定的白细胞计数3+尿液标本中取50ml,平均分为10份,分别装入10个试管中,5ml/份,并往每个管中分别滴入各种浓度的葡糖糖,混合均匀后再用分析仪对各管中的尿液标本进行测量。往尿液标本中滴入的普通糖浓度分别为0mmol/L,3mmol/L,6mmol/L,9mmol/L,12mmol/L,15mmol/L,18mmol/L,21mmol/L,24mmol/L,27mmol/L,测定液标本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3+、3+、3+、2+、2+、2+、2+、+、+。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上,尿常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也是三个常规之一。大部分的泌尿系统病变在发病初期就会出现尿蛋白等有形成分,因此采用尿常规检查有利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2]。另外,通过尿常规检验还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验。目前在临床上对尿常规的检查多是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进行,通过分析仪能有效测定出尿液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干化学分析法是临床实验室对尿液进行检测的主要方法,具有检验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在尿液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各种环节的误差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干化学分析的结果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假性结果的出现。因此,操作者要充分掌握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性能及操作时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采用正确的操作,才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干化学分析法还存在独有的缺点,如在根据细胞胞浆特定的脂酶对尿液的自细胞计数进行检测,但由于部分细胞缺乏该种脂酶,从而导致出现假性结果。另外,由于抗生素容易抑制细胞胞浆中的内脂酶,在对使用抗生素患者进行干化学分析时,其尿蛋白结果属于假阴性[3]。
在显微镜检查中,其产生假性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破裂或形态改变[4]。由于尿液的渗透压过高、高低,尿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等因素都会使细胞膜出现皱缩与破裂,使血红蛋白溢出,且细胞也变成影细胞或碎片,只采用普通的高倍镜是难以观察的。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191份尿常规标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发现两种方法的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89.1%,红细胞阴性符合率为57.5%;而白细胞的阳性符合率为65.8%,白细胞的阴性符合率为39.1%。且红细胞测定结果显示干化学法阳性而显微镜法阴性的17例标本,通过胶体金检验,表明15例为潜血阳性,2例为易热酶所致假阳性。总之,在临床上对尿常规的检验,应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范进行,并把关好尿液标准的质量,通过采用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结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吕晓萍,荣墨克,林伟,等尿常规检验自动分析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1075-1076
红细胞计数范文2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033
地中海贫血, 是属于一种遗传性的溶血性贫血疾病[1]。有关资料表示, 通过检测患者的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 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研究当中, 旨在分析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 在本院实施地中海贫血疾病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共收集60例, 另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共收集6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属于神志清晰、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确、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都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医师的工作。观察组当中, 男33例、女27例, 年龄2~60岁、平均年龄(28.62±4.97)岁;对照组当中, 男31例、女29例, 年龄2~60岁、平均年龄(28.17±4.56)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两组研究对象, 都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相关配套试剂, 采集所有人员的空腹静脉血, 使用真空血常规专用抗凝管, 将采集的静脉血充分混匀, 保持在6~16℃的温度下, 在2 h内完成, 所有的检测必须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仪器操作规则进行。
1. 3 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 检测其红细胞参数, 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网织红细胞参数, 包括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率网织红细胞(MFR%),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 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参数 观察组当中, RBC、Hb、MCV、MCH分别是(3.69±1.03)×1012/L、(87.06±0.84)g/L、(64.39±5.71)fl、(22.06±3.48)pg;对照组当中, RBC、Hb、MCV、MCH分别是(4.62±0.64)×1012/L、(139.86±8.57)g/L、(80.97±4.26)fl、(29.04±2.48)pg。由此可以得出,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 对比红细胞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网织红细胞参数 观察组当中, RET#为(81.03±6.48)×109/L、RET为(2.50±2.49)%、IRF为(13.86±9.42)%、MFR为(11.58±7.39)%;对照组当中, RET#为(50.04±14.62)×109/L、RET为(1.07±1.76)%、IRF为(6.10±1.96)%、MFR为(4.92±2.73)%。由此可以得出,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 对比网织红细胞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骨髓当中, 网织红细胞是最先释放的前体红细胞, 根据网织红细胞的参数和其分类的指标, 能够体现患者骨髓的造血水平[2, 3]。在本文研究当中, 观察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ET#、RET、IRF、MFR均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员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针对地中海贫血患者, 分析网织红细胞参数, 能够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析红细胞参数, 对于临床诊断患者病情有重要参考意义, 结合分析两者后, 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 毛丽华, 刘军贤, 陈萍, 等.拉曼光镊流式细胞仪的构建及其在地中海贫血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化学, 2010, 38(11):1578-1582.
[2] 方建培, 许吕宏.规范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治.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3):166-169.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3):186-189.
红细胞计数范文3
【关键词】
贫血;红细胞直方图;MCV;RDW
血液分析仪在计数细胞数量的同时还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直方图峰可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基底可变宽或变窄。不同类型的贫血,其红细胞直方图及其MCV、RDW也可发生不同变化。我们分析了50例健康对照者及150例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的MCV、RDW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正常对照者为来我院体检者,150例贫血患者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12~75岁,其中男62例,女88例,均为临床和实验室已诊断。
1.2 仪器 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1.3 试剂 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
1.4 方法 做患者标本前用全血质控做好室内质控并全部在控。采取患者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2 ml,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专人操作,并在标本留取后1 h内完成。
2 结果
7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V均小于正常值,RDW均增高,红细胞直方图中主峰左移,基底变宽,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和细胞的不均一性。29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MCV、RDW均增高,其红细胞直方图中主峰右移,基底明显变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16例再障和8例急性失血患者的MCV、RDW均为正常范围、12例慢性病性贫血中3例为小细胞性、9例为正细胞性,它们的红细胞直方图中曲线均没有明显变化。5例溶血性贫血中RDW均增高明显,MCV轻度增高,红细胞直方图基底变宽。4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DW均明显增高,其红细胞直方图显示两个细胞峰,基底明显变宽。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MCV正常或增高,RDW增高,红细胞直方图基底稍变宽。
3 讨论
3.1 缺铁性贫血 RDW增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8.1%[1],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缺铁性贫血早期MCV尚处于参考范围时,RDW增高更是早期诊断的指征,当MCV减少时,RDW增高更为显著。当给予铁剂治疗时,网织红细胞增多并释放入血,与小红细胞并存,此时红细胞直方图可出现两个细胞峰,基底增宽,RDW将比给药前更大,说明治疗有效。随着正常红细胞增多和小红细胞的减少,RDW逐渐降至参考范围。用RDW动态变化观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2]。
3.2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叶酸缺乏,使红细胞核成熟障碍,红细胞在过长的细胞周期中合成了过多的血红蛋白,造成了红细胞体积过大,大小不等。红细胞直方图中显示出曲线峰右移,峰底增宽。当给予叶酸、B12治疗时,网织红细胞增多并释放入血,与病态红细胞并存,此时红细胞直方图可出现两个细胞峰,基底增宽,说明治疗有效。而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多是轻度增大的,故其MCV只稍微增高,但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却非常明显,从其测定是数值来看,溶血性贫血RDW升高比巨幼细胞性贫血更为明显,而MCV增大没有巨幼细胞性贫血明显。依此可鉴别这两种贫血类型[3]。
3.3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失血 此两类数据中MCV和RDW均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直方图也没有明显改变。
3.4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红细胞具有同时存在低色素和正常色素两种细胞群的双形性,RDW明显增高。故其红细胞直方图显示两个细胞峰,小细胞峰明显左移,基底增宽。
3.5 慢性病性贫血 大多表现为正细胞性贫血,少数为小细胞性贫血,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3.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CV正常或增高,RDW增高,红细胞直方图基底稍变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一。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以往使用红细胞平均值3项指标,即MCV、MCH、MCHC作为依据。1983年Bessman提出用MCV和RDW两项参数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的新指标[4]。根据不同病因引起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的不同,可将贫血分成6类。新的分类方法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和鉴别诊断更具意义。RDW和MCV如果配合红细胞直方图进行综合分析,更有利于判断贫血的类型和疗效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门剑龙,徐凤华,华维.红细胞MCV、RDW值鉴别贫血的临床价值.临床检验杂志,1995,13(5):241.
[2] 马骏龙,丛玉隆,韩晓萍,等.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的意义.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6(12):312.
红细胞计数范文4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 白血病; 化疗; 前后变化; 临床意义
白血病患者在进行化疗后自身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其造血功能明显受到抑制,某些细胞参数也会显著下降(如外周血红细胞数、血小板及白细胞数),患者可能会有感染或是严重出血情况发生,为减少此类现象发生,应尽快恢复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在治疗中若能够获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信息,在临床上对于患者化疗及预防性感染、出血进行临床指导具有重大深远意义[1-3]。本研究对本院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发生变化的早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包括对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5~66岁,平均43岁。患者中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M3、M4分别为7例、5例、6例、6例、M5 8例,8例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诱导治疗、巩固治疗、诱导协同巩固治疗分别为16例、14例、10例。
1.2 方法 仪器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XT-2000i型,日本希氏美康公司生产)。患者化疗前采用EDTA-K2抗凝管对其空腹静脉抽血1次,在化疗开始后每间隔1天对患者进行空腹抽血1次,并按表1中各项目进行检测。观察在RET#升至正常范围且ANC≥0.5×109/L时停止。并在HFR加上MFR降至0或是最低水平及HFR加MFR升高或是出现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4]。各项目指标(RET#、RET%、LFR、MFR、HFR)的正常参考值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6]。
患者化疗后的检测项目包括网织红细胞数(RET#)和细胞百分率(RET%),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低、中、高荧光强度)(LFR%、 MFR%、HFR%),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7-8]。
2 结果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其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快速下降,RET#会降至10×109/L以下,ANC 会降至0.2×109/L以下, HFR加上MFR会降至最低或是零,骨髓细胞学检测为:有核细胞增生降低或是极度降低,LFR 组成了网织红细胞分类,故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化疗开始之后,有28例患者(70.0%,28/40)的HFR加MFR的降低早于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9例患者(22.5%,9/40)HFR加MFR和血小板及ANC同时降低。在患者化疗后的0.51 d(即中位数),HFR加MFR出现或是有所升高,有核细胞结果经骨髓细胞学检查为增生达到活跃,恢复骨髓造血功能,ANC≥0.2×109/L为4.58 d (即中位数)、ANC≥0.5×109/L为0.52 d(即中位数)、RET#升至正常范围低限为4.5 d(即中位数)。65.0% (26/40)的病例HFR加MFR 升高较快,22.5%(9/40)的病例HFR加MFR同ANC和血小板同时升高。见表1、表2。
3 讨论
已有研究者分析了患者骨髓和网织红细胞与造血功能的关系[9],发现网织红细胞计数法优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法。对外周血细胞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计数及荧光染色,将网织红细胞分为高、中、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10-13]。最高荧光强度的为幼稚网织红细胞,细胞逐渐成熟后荧光强度会降低,在红细胞成熟时荧光已消失。通过本组研究,患者在化疗后从抑制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HFR加MFR出现升高的天数比白细胞出现升高天数早[14-16]。故HFR加MFR出现的变化能够作为患者在化疗后的造血功能是否得到抑制及恢复的信息指标,并不受输血和感染影响[17-18]。通过上述论述,对白血病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为判定患者自身的造血功能情况提供更为丰富的临床信息,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华,李代渝,林江.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在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3(2):163-165.
[2] 许安春,张爽,杨雪.网织红细胞在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72,1074.
[3] 李文楷.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540-2541.
[4] 王朝晖,王芬.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6):573-574.
[5] 左娅薇.网织红细胞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8(4):72-73.
[6] 汪建军,余艳丽,任超杰,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诊断中的初探[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3,12(1):78-79.
[7] 王德琴,彭奕冰.网织红细胞参数IRF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7(22):126-127.
[8] 赵美荣,钟举,彭利萍.网织红细胞比率在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12(17):49-51.
[9] 张素芬.网织红细胞计数、绝对数、网织红细胞指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31-33.
[10] 顾瑛,刘薇芬,雷鸣.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动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2):1136-1137.
[11] 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动态变化的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2(1):82-84.
[12] 骆晓梅,段瑞雪,赵文桃.网织红细胞参数动态监测恶性肿瘤放疗前后骨髓功能恢复临床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1,31(6):403-404.
[13] 谭明娟,梅燕萍,徐菲,等.网织红细胞在消化道肿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5):2883-2884,2861.
[14] 陈迎春.结肠癌38例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及意义[J].交通医学,2011,25(3):314-315.
[15] 张耀平,李皇.ABX Pentra 120 Retic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性能评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6):1374-1375.
[16] 王跃国,王峰,张志泉.白血病患者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假性增高及原因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5):89-91,94.
[17] 萧剑军,彭杰文,何洁冰.网织红细胞在乳腺癌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2):116-117,120.
红细胞计数范文5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 不同配比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压积(HCT)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0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04-01
当归补血汤是一首金元时代源出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的补血方剂,具有益气生血功效[1]。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对抗放化疗副作用等[2]。后人对当归补血汤的配伍比例[3]、药效、主治等有许多争议。本次实验通过对当归补血汤配伍剂量变化对血虚模型小鼠红细胞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探讨其不同配伍剂量对血虚小鼠红细胞的作用差异并找出其最佳配比,为临床治疗化疗型血虚证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乙酰苯肼(APH),国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产品,CASNO:114-83-0;环磷酰胺(CTX),sigma公司产品,CASNo:6055-19-2;当归、黄芪购于北京同仁堂药店。
1.2 实验动物:小鼠,体重18g~22g,清洁级,雌雄皆用,共85只,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3 实验仪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室离心机,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一次性定量取血管。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 不同比例当归补血汤的制备:将当归、黄芪粉碎成粗粉,分别按照当归、黄芪1∶1(黄芪7.02g、当归7.02g)、1∶5(黄芪11.7g、当归2.34g)、1∶10(黄芪12.8g、当归1.24g)的比例混合,共3组,分别加水适量加热,沸腾后保持40min,煎煮2次,过滤,滤液离心,合并2次上清液,再将汤剂浓缩至45ml,低温保存待用。
2.2 实验分组、造模与给药。
(1)筛选小鼠并随机分组:筛选饲养3日的体重均匀、体质健康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依次编号1、2、3、4、5。
(2)采用复合化学损伤法制备血虚证模型并给药。将第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1天、第4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mg/kg、40mg/kg体重,从第4天起,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g/kg体重,连续给药10天。
第2、3、4、5组分别于第1天、第4天皮下注射APH20mg/kg、40mg/kg体重,从第4天起,每日腹腔注射CTX40mg/kg体重,连续给药4天。
第2组为血虚模型组,同时从第一天起灌服生理盐水0.3ml,连续给药10天
第3组为1∶1实验组,同时从第一天起灌服1∶1当归补血汤煎剂0.3ml,连续给药10天。
第4组为1∶5实验组,同时从第一天起灌服1∶5当归补血汤煎剂0.3mL,连续给药10天。
第5组为1∶10实验组,同时从第一天起灌服1∶10当归补血汤煎剂0.3mL,连续给药10天。
2.3 血样的采集与测定。于末次给药24h后,眶静脉取血加入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数值。
2.4 统计学处理。实验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数据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P
3 实验结果
3.1 对贫血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行动敏捷,皮毛光泽,对外周刺激反应灵敏,面、眼、唇、耳、尾部呈粉红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虚模型组及各实验组(1∶1实验组、1∶5实验组、1∶10实验组)小鼠在第3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不同程度的出现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对外周刺激反应迟钝、蜷缩、弓背、毛蓬竖、少光泽,面、眼、唇、耳、尾部呈苍白色等现象。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后,各实验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贫血小鼠的一般状态,其中1∶5实验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仍存在差别。(注:在实验全过程中,仅血虚模型组中出现1只小鼠死亡的情况,其主要原因考虑与大剂量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有关[4]。)
3.2 当归补血汤对贫血小鼠外周血RBC计数、Hb浓度及Hct的影响。结果见表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虚模型组小鼠的RBC计数、Hb浓度及Hct均显著下降(P
表1 当归补血汤对贫血小鼠外周血RBC、Hb及Hct的影响(X±S)
注:与空白组相比,P
4 讨论
本实验采用环磷酰胺与乙酰苯肼联合使用的复合化学损伤型模型[5]。该造模方法能从双重环节上形成动物血虚模型,表现为骨髓超微结构发生变化,造血微环境遭到破坏,骨髓造血重建活性下降,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及其增殖速度下降,进而导致各类细胞数量的全面下降。采用该方法进行造模,动物存活率较高,血虚状态的持续时间较满意[6]。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虚模型组小鼠的RBC计数、Hb浓度及Hct均显著下降,说明血虚模型造模成功。与血虚模型组比,当归补血汤各剂量组小鼠的RBC计数、Hb浓度及Hct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示当归补血汤水煎液能够减轻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化疗药引起的毒副作用。其中,当归补血汤1∶5剂量组能显著升高化疗贫血模型小鼠的RBC计数、Hb浓度(P
可见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比例为1∶5时,对复合化学损伤型血虚小鼠的红细胞相关指标的的治疗效果最好。本实验为当归补血汤治疗化疗型血虚证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但为使当归补血汤在今后能更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丽蓉,杨丽.当归补血汤实验研究综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2):123-124
[2] 宁炼,陈长勋等.当归补血汤促进造血功能的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50-52
[3] 金芳,孙小燕.当归补血汤配伍比例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5,1(1):33-37
[4] 王新禹,梁前进.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机制及应对措施[J].药学进展,2006,30(10):452-456
红细胞计数范文6
关键词: 福田红树林;功能;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广东深圳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的植物群落,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统称为红树林。“红树”的名称主要来源于红树科植物,由于这些植物多富含丹宁,树皮韧皮部和木材显红褐色而得名。红树林的根系十分发达,从树干或枝干各部位呈放射状,悬垂向下插入软泥中,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在沿海滩涂中固定下来。红树林的叶子具有脱盐的功能,能将多余的盐分排除体外,使红树林能适应在盐分较多的海潮中生存。
1红树林的功能
红树林全身是宝,按人类对红树林湿地的利用现状,可把红树林湿地的功能分为物质生产功能、景观美学功能和环境生态功能。
1.1物质生产功能
所谓的物质生产功能其实就是指红树林湿地的经济价值。实际上,红树林的经济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大多数种类的红树植物树皮含有丰富的丹宁,可用做染料和提炼栲胶,是制革、墨水、电工器材、照相材料、医疗制剂的原料;木材纹理细微,颜色鲜艳美观,抗虫蛀,易加工,可供为建材、柱材、家具用材及薪炭材;红树四季开花,果实丰硕,果实富含淀粉,是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红树林内的海鲜比海滩的更肥美,而且无污染,故在红树林下进行合理的海产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如果能充分利用红树林的枯枝落叶作为食物来源还可以节省饲养成本。
1.2景观美学功能
景观美学功能则侧重于红树林湿地的旅游功能的开发。红树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素有“海上森林”之称,为热带海岸独有的地理景观,与其他海岸风光比较具有截然不同的别致风情。另外,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景观亦多样,潮涨潮落,红树林湿地展示不同的色彩美与动态美,鸟类在其间飞翔与栖息。其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新、奇、旷、野等特点上。红树林的旅游功能有助于把红树林湿地内从事水产养殖业、加工业、林业等人员转化安置为保护和管理湿地的工作人员,减轻人类对红树林湿地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的压力。
1.3环境生态功能
红树林湿地在维护海岸带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远远高于其他海岸带水域生态系统。红树林内部产生的凋落物不仅为近海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饵食,而且经微生物分解后又变成红树林植物的营养物质,促进红树林群落的良性发展;再加上河口、海湾近岸富含营养的水体,为大量的藻类、无脊椎海洋动物和鱼类等提供了理想的生境。
红树林还是海洋鸟类最理想的天然栖息地,凡红树林分布的区域,均保持了较高的鸟类种群和其他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尤其对于候鸟,红树林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底栖动物为迁徙鸟类提供了落脚歇息、觅食、恢复体力的一切优厚条件。
另外,红树植物能产生胎生幼苗,它们从母树上脱落下来,在红树林带的前沿定植生长、成熟,胎生苗再定植,逐渐扩大林区的面积;红树植物的根系不断向海延伸,淤泥不断增加,土壤逐渐形成,使沼泽不断升高,于是林区的土壤逐渐变干,土质变淡,最终成为陆地。红树林所具备的这一使沧海变陆地的生态功能,使人类从难以抵御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吞噬陆地的困惑中看到了希望。
红树林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其在净化水源、保护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大。红树植物抗污染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体内富含丹宁,使得红树林在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仍能生存。当红树吸收重金属离子后,体内大量的丹宁分子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失去毒性。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红树林-细菌-藻类-浮游动物-鱼类等生物群落构成的兼有厌氧-需氧的多级净化系统,红树林通过吸附沉降、植物的吸收等作用降解和转化污染物从而使水体质量得到改善;而林下的多种微生物能分解林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吸收有毒的重金属,释放出来的营
养物质可供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2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基本状况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3°45′,北纬22°32′,地处深圳湾东北岸,茂密的红树林东起深圳河口,西至车公庙,呈带状分布,长约9km,直线距离约为7km。1984年4月29日广东省批准由深圳市创建,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我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全国唯一加入该网络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经1986年、1989年和1997年先后3次对保护区进行红线范围界定,最后确定为现在的红线范围,面积为367.64hm2,其中陆域面积139.92 hm2,滩涂面积227.72hm2。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惟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重要的国际候鸟停歇站,每年有100多种10万只以上从西伯利亚至澳大利亚南北迁徙的候鸟在此停歇或过冬。此外,位于南亚热带海岸水陆交错地带的这一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41科98种,其中红树林植物12科22种,鸟类18目44科189 种,列入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3种。两栖爬行动物31种,哺乳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86种,昆虫96种,藻类117种。因此,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
3福田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变化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座高度人工化的现代化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福田红树林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人树相争,保护区面积不断缩小;②生境景观发生巨大变化;③水体受到严重污染;④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⑤鸟类数量减少,生境恶化;⑥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4福田红树林资源保护对策
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圳的开发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护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生态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引种造林,创造多样生境,扩大生态空间;②对水污染进行控制;③科学规划,依法管理。规划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保护区规划必须解决好自然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解决好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新的保护区规划划定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占总面积46.0%)、缓冲区(占13.8%)、实验区(占38.7%)和行政管理区(占1.5%)范围;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对各种生境进行了合理分布,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另外,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地处城市腹地,紧靠城市生活区。因此,建议深圳市有关部门对该保护区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充分搞好协调合作,制定专门法律和规章,依法管理;或对保护区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 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整个生态环境及其中生物的干扰,以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的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确保保护区规划的执行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如心.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利用[j].海洋环保,2001(3):71-73.
[2] 谢瑞红,周兆德. 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功能研究综述[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4):48-52.
[3] 莫竹承,范航清.红树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j].南海研究与开发,2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