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目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范文1

【关键词】职业目标 高职学生 写作能力 培养模式

一、高职学生写作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生源质量较差

近年来,普通高中的招考人数不断上升,好的生源都被这些学校吸纳,从而对高职院校的招生造成了影响,这也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比较低,生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

2.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有限,就容易出现逻辑性差、思路不清、口语化严重的现象。

3.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应用文书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能够使用到的,是一种实用性的文体,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从小学、中学再到走进高职院校,毫无社会实践经验,使得他们对相关文体及写作格式不清楚,对写作的理解比较困难。

4.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教育模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且教学相对枯燥,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教育是被动的。因此,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同样也就缺乏写作的积极性。

二、基于职业目标培养高职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1.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写作主体意识

意识影响行动,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建立起来。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正式的职业场景,为学生设定身份,引导学生以职场人士的身份进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能够认识到写作在职业生涯中的实用性,学生们的写作意识也就能够逐步建立。教师要积极引用从业岗位中的工作片段和实际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布置任务的领导,学生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职员。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摆脱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们会更加重视写作的结果和质量。

2.强化高职学生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写作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对写作重要性的教育,要在课程开始前强调写作对于未来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学习写作的重要意义,以便能够以最佳的认识程度和最好的学习态度进行写作课程的学习。在陆续展开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各种新颖的手段和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也可以多向已经毕业的学生询问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对写作能力的认识,把真实的感受反馈给在校学生,这也就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案例,无疑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通过实践提升高职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视,在校期间学生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训实习。这个实习要结合各自的专业进行,要通过深入社会的实践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因此提高。写作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写作情况,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展开不同的强化训练,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还要了解学生们实习中写作的运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4.开设科学实用的公文写作课

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写作课程的设置也要严格遵照这一标准,要提高写作内容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首先是写作模块的教育,要以专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再结合个人需求等“四个需求”为主要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其中,最根本的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因此,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以学生们所属专业进行课程比例以及教学内容的基础进行设定。另一个方面是写作文类的教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的可能性,对学生进行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应用文种教育,理性地选择实用的写作内容,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并能够切实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5.构建全新的课程教育体系

在高职院校中,要把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教师要积极进行课程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要在加强应用文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很多新型的应用文体不断出现,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在进行传统文体教育的同时了解新文体。要学生能与时俱进,当然也要进行适时地改革,要建立以科学、实用为原则的写作课程教育体系,要适应当代社会对不同写作文体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加大对新增文体的训练,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加大对写作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如何才能得知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有提高呢?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进行考核。当然这个考核的过程要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成果结合进行考虑,既要明确了解学生对写作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更要判断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的写作能力。要构建起多元化、多层面的评价体系,必须将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平时的练习状况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给学生一个最客观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理论的考试要通过闭卷的方式进行,要考核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理论;在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中,要考核学生对不同文体的掌握情况,最后要结合考核结果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王证之.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职业目标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价值观 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45-02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因此职业教育成为当前众多高职学院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对高职院校来说,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可以帮助其成功就业,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非常必要。

一 高职教育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

加强高职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价值进行正确定位,实现成功就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端正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当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正确引导,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高职院校来说,培养技术性强的专业人员,其就业就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高不仅可以促进大部分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同时也有利于学校良性循环发展。学生毕业之后,更多地面临社会就业压力,而拥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通过学生对自身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准确定位,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及不足,自觉培养自身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可有效增强学生在同类竞争者中的竞争力。

3.有利于学校制订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职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职业上的表现就是职业价值观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组成部分,在毕业之后不可避免地面对市场中企业的优胜劣汰,特别是当前招生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日益突出,预期目标与实际情况往往严重不符,高职学生个人素质与企业人才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些矛盾、问题的发生说明了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工作力度不够。

二 高职教育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1.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品质

第一,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远大的职业理想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培养学生远大的职业理想,就是将学生的职业目标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目前许多学生由于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一定的挫折或困难,产生了失落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一些在校生来说,由于缺乏面对未来的信息,导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比较消极,不能有效保证生活、学习质量。这些不良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远大职业理想的培养和教育,没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职业价值观,导致学生对职业期望过高,使学生的理想不能得到有效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初入校园之时,便开始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重心更多的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认为具有专业技能便可,在学习和生活中只关注自身职业技能的掌握,从而忽视了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利于职业长远发展。对此学校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努力钻研,具有良好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

2.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可有效促进学生在职业胜任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职业成就取得的大小。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更多的公司招聘时首先看中的是个人专业能力是否能胜任该项职位。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政策,加强学生在职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能力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

3.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能力,是检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学生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职业信息方面的关注与搜集,从中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学校也应对学生的就业信息情况进行及时更新,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第二,提高学生自主择业的能力。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择业能力,对学生自主择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行参观、考察与实习,使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要对学生自主择业进行一定的指导与帮助,以便实现就业,同时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三 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应深刻地认识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长效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改善,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献生.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学工视窗,2010(8):176~180

职业目标范文3

本文所提出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旨在将课程体系中“信息孤岛”,通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方式、资源共享等方式构建立体化的网络关系。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架构动态的课程逻辑关系网。在教学模式的思考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从“职业技能”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对于本专业学生的技能需求,最终构建现代化立体式教学模式及方法。

2 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和职业目标

从当今企业实际需求人才要求出发,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多学科、多课程衔接为导向,着力培养并向企业和社会人力资源输送综合性高等教育人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市场环境,对企业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确定最终的职业应用技能方向。

2.1 培养目标

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就业岗位来进行课程设置。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主要还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这种劳动者需要的是一技之长,而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因此教育资源应该由市场导向来配置,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从这种角度看,借鉴职业培训机构教育的模式,培养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基层劳动者,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中。

2.2 职业技能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对其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见表1):

3 基于职业技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网络化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为了达到企业职业技能的要求,本研究将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来实现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该内容体系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等职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构建课程内容关系时,可以将课程的目标输出作为另一门课程的输入,并强调其对另一门课程的影响,将知识体系构成一个网络结构,而不是离散的结构,以此实现专业课程的内在关联关系,达到一种网络型的课程体系结构。

3.2 立体化课堂设计

立体化课堂的形式主要包括:

①理论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来安排课堂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或教师答疑的方式来解决。②职业技能驱动式的课程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形成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③岗位实习,当学生具备相关的技能后,通过岗位实习检验其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3.3 教学资源共享库的构建,实现教育信息化

为了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共享库是本研究的一个关键点,资源共享库构建的质量、数量以及时机都影响着该模式的教学成果。多课程与多学科之前的网络关系正是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和途径完成无缝对接。该教学资源共享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课程内容及教案库。主要存储了课程内容的教案库,以及课程内容的之间的关联关系图。

②学生案例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学生案例库,通过借助于数据库技术,将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产品或模型得到收集,形成丰富的学生的案例资源,能够给后面的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这些案例库也可以作为教学成果而得到展示。

③企业职业技能及参考资源。将企业的职业技能的相关需求,存储在职业技能知识库中,可供学生参考。

④CAI课件的应用。大多数新授课的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常规模型,由教师控制。CAI主要呈现各种教学材料(如概念、公式、规则、例子、说明等)和提问、回答与判断反馈等。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职业目标范文4

关键词:中职;目标分步探索;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德育必修课程,是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新教材。它以发展中职生潜能为切入点,一方面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确立、构建和制定;另一方面探讨职业生涯管理的提升、实践、调整和评估,深入分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在深刻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条件的个人发展规划,增强自信,树立理想,并付诸行动,尤其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作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一、“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内涵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传统德育课程的讲授办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部全新规划的德育课程体系,08年以前德育教师没有接触过;而且这门课程还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在教学技巧、教学控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均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与弊端。因此,建设适合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主线,把每个教学主题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目标之中,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这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作用

1. 有利于重构教学体系。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与成才观念,反映在学习实践上,即每个学生都能设计出一份适合自己并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可以以这一学习目标为核心,按“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全面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形成“1个核心目标、5个分段目标、10个具体学习目标”的架构:

1个核心目标:一份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5个分段目标:树立职业理想、正确认识自己、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实施步骤与措施;10个具体学习目标:职业与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与职业理想、专业与职业、正确认识自我、分析环境与机遇、确立发展目标、构建目标阶梯、制订发展措施、就业与创业、规划的变化与管理。围绕着这些大小目标,课程里已经设置了“比一比” “查一查” “想一想”和“学以致用”等学习栏目,各种不同的目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这一系列的目标,也就完成了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同目标必须兼具层次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相应的目标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目标、分析目标、讨论目标并达到目标。

2. 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任务与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融为一体。教师在应用“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过程中,处于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将自己所要讲授的内容艺术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目标当中,使每个具体目标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完成目标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分步分析,积极探索,最后讨论总结,不仅能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也很好地实现了每个目标的德育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创设恰当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难易适中,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从而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3. 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我们不仅希望帮助学生掌握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还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决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反省和抗挫折等能力。在“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中,教师设计好目标后,要组织、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完成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并获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过探索理解,达成分步目标,也就完成了一项项的能力训练,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突出强调了学生的能力训练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思想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与信任程度。

三、“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应用

以笔者所任教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4个具体目标“正确认识自我”为例,简述“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实践应用过程。

第一步:明确目标。首先,通过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了解自我的重要性;其次,将“正确认识自我”这个具体目标分解成5个较小的目标:你的兴趣爱好,你的气质性格,你的专业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你的学习状况,你的行为习惯。这些具体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完成的最终任务。

第二步:探索目标。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借助一定的情景模式,如视频导入、故事导航、小组游戏和团体竞赛等形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目标的动机和兴趣,锻炼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认知水平及审美观念。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生合作或者师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在“你的专业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的探讨过程中,可采用学生分组比赛的方式,哪一组学生可以完整地说出与自己专业对应的横向和纵向发展的职业群,说得越多,小组得分就越多。通过这种小组互动讨论抢答等游戏形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并且还能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个帮助是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提供的,或者是教师提出疑问和设问,或者是教师提出意见,甚至是在争论不同观点时,教师允许学生马上在教室多媒体平台上查阅资料,向外界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由教师一手“包办”,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三步:评价目标。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最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每个小组成员以图表的形式,把自己各方面的情况用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气质、爱好、习惯和缺点等方面;接下来,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小组互评完成后,教师请每组学生选出优秀代表上台进行深度的“剖析”: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何特长?社交面如何?做事踏实吗?耐心和毅力如何?创新如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自我领悟与完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中肯的自我认识” “最不中肯的自我认识”等等,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最后,教师对这堂课做出适当的总结。以上步骤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也真正地理解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人生的价值和职业规划的意义。

第四步:巩固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教师要积极地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里的“思考与体验”来巩固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填一填” “选一选” “写一写”等栏目练习不仅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他们在攻克这些“小堡垒”的过程中能再次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在巩固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一生的奋斗过程其实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而要想战胜自我,首先必须尽量地了解自己,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挑战自我。

总而言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以目标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分层别类,由浅入深,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向中职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蒋乃平. 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职业目标范文5

一、预算目标导向控制

一般的预算目标设定有两种导向,即以目标利润为导向或者是以资本增值为导向。尽管以目标利润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存在许多问题,如容易导致企业产生短期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资本增值为导向,充分反映企业的战略,以此确定企业的预算目标。

笔者认为,以价值增值为导向制定企业预算目标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与公司战略相一致,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另外需注意的是,当环境的改变导致企业战略变化时,对预算目标也必须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预算控制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同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企业的目标设定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应突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意图,使预算管理更加符合不同企业的实际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符合公司战略,克服短期化倾向。

二、预算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控制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管理层次是复杂的,至少可以分为企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和作业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管理控制系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管理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预算目标设定的多层次性。笔者认为,预算目标应该与相应的管理层次相适应,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各管理层发挥作用,也有助于对各管理层次进行控制。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低管理层次的预算目标应该与高管理层次的预算目标相协调。加强预算目标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控制可以发挥各管理层的作用,增强预算目标的操作性,便于对各层级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三、预算目标的决策程序控制

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应制定科学的预算目标决策程序。预算目标必须经过科学系统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科学才能保证预算目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具有可操行性和科学性。尽管即使在科学的目标决策程序下所形成的预算目标就具体企业而言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和公平,但从长期、从大多数企业看,在科学的目标决策程序下能制定出尽可能科学、合理、不断贴近实际的预算目标。

企业预算目标决策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预算决策机构的确定,也即是要解决预算由谁作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可参考美国企业的作法,在进行预算目标的决策时,在董事会下设置高水平的战略研究规划部门,负责组织内外部研究力量作为董事会的智囊,分析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状况等内容,并据此制定企业营销、产品、研发、投资、融资等方面的策略及3~5年的发展规划。与经营层相比,董事会研究企业预算的角度更侧重于宏观分析,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更大,掌握的信息更详实、全面,研究的结果可信度较高。因此,由董事会研究制定的预算目标往往比较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预算目标多元化控制

预算目标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单一目标和多元化目标。基于“单一化”预算目标的指标有EVA(经济增加值)、EPS(每股收益)、股票价格等等;“多元化”预算目标则包括企业规模、利润、保值增值、效绩评价,以及部分非经济指标等。在进行预算目标的设定时要考虑预算目标形式的选择问题,即确定应选择单一化指标还是多元化指标作为企业的预算目标。

笔者认为,预算的单一利润目标不能适应企业全面发展与控制的需要,应建立综合的目标体系,以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资产质量、资金使用效率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真正实现预算的战略控制和管理控制目标。原因在于:(1)现代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进而扩展到了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2)企业的运营效率以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变现能力、偿债能力等多方位的综合管理水平来衡量;(3)单一的目标不利于对企业进行过程管理,即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预算目标体现企业战略,但并不等同于企业战略,如果直接将预算目标用战略目标替代,就会使预算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在实务中难以操作。因此必须选择既能反映企业的战略,又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的预算指标,才能使企业预算满足可操作性要求。因此,预算目标应是一个包括多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目标体系;进行预算目标的多元化控制才能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控制与考核。

五、预算目标设定的弹性控制

职业目标范文6

引言

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的关键时期。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作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建设专业之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发挥行业引领和专业导向作用,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满足民航企业对更高层次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人才的需要。

1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随着飞机的快速引进,给我国民航维修行业人才建设带来很多新问题:在维修技能方面,由于大量新员工的引进,维修经验相对欠缺,维修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维修工作的需要;在维修管理人才方面,维修经验丰富的、技术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不足,单纯依靠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对机维护能力、维修能力、生产计划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1]。

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四年制高职教育就是要学生既要学习民航本科院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宽厚的结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及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并具备以后继续学习深造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2]。

1.1 专业定位 本专业四年制高职教育在培养民航“技术应用型”飞机电子维修专门人才为基础上,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民航飞机电子维护、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的专业人才,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解决飞机电子维修中的具体维修技术和维修管理问题,具备维修指导、组织和规划能力,既能适应民用飞机生产、维护、管理和监督第一线需要,又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1.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航飞速发展需要而设定的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英语、计算机应用及飞机电子专业基础理论、维护与维修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飞机电子系统故障诊断、维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创新精神。

1.3 培养规格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在知识要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①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②具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导航原理和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④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制图、计算、设计、实验、实训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⑤具有飞机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和自动飞行系统及相关系统基本原理知识、测试和维护专业理论知识、故障诊断和排除专业实践知识;⑥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专业更加注重在能力要求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①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英文手册和资料和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②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③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维护、本文由收集整理故障诊断及排除的能力;④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部件的测试、故障诊断和修理能力。⑤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和维修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分析未来飞机电子专业发展的趋势的能力;⑦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质量和安全环境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

1.4 就业面向 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面向民航管理部门、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机场、飞机电子附件维修、飞机电子测试设备研发等职业岗位群(如图1所示),将职业目标定位机电子系统及附件的维修和民航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飞机航线和定检维护、内场修理、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维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

转贴于

2 四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依据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培训及考试大纲》(ac—66r1—04)等相关的行业标准,按照民航飞机电子维修技术领域的岗位群能力和模块化要求,考虑高职本科学生的特点,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行动领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民航行业需求的基于行业标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完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2.1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飞机机型的多样化、机载设备的复杂化对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这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而且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要具有扎实的电子基础理论知识与系统知识、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育者应更多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思维、解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程设置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原因。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微机原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等,总学时为1228学时,占课内总学时48.9%。上述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四年制高职教育所需的基础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飞机电子维修所需要的专业英语口语和阅读等基础知识的要求。

2.2 加强英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大量民航新飞机的引进,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可以为飞机维修人员、维修管理人员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它囊括了飞机制造、飞机引进、飞机租赁、飞机维修、航空法规、飞机退租、飞机维修培训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飞机维修岗位需要熟练的英语书写和表达能力,口语流利,能够熟练的阅读飞机维护手册和部件修理手册。四年制高职教学中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尤其是英语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实践和训练。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4个学期的基础外语教学和2个学期的专业英语教学,总学时达400学时。本着“专业词汇、双语教学、专业文献”3个层次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计算机同样是当今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工程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学生在下企业实践时企业还会开设维修办公自动化系统、维修资料查询和检索等课程,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2.3 扩大选修课比例,实行辅修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民航飞机先进性提高、通用飞机运营的逐步广泛、系统模块化、部件集成化技术的发展,一些飞机系统的维护和维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将飞机电气系统、飞机机械系统、直升机维修作为选修课程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置,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度和自由度,突破就业选择的局限性,扩大学生就业的适应面。

2.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维修技术应用、维修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加大了实践教学分量,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50%。其次,基础课程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连续性实践教学,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飞机维修工程的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前6个学期基本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第4学年学生能深入到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的各个岗位增长经验、锻炼才干打下基础。第三,结合企业岗位和就业面向,采取企业引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飞机电子岗位群,面向飞机维修、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向。毕业设计题目来自飞机维修企业工程实际,采用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学生自主研发、现场参观与顶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完成,使学生毕业前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维修管理能力和初步的研发能力。

2.5 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转贴于

逐步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的联系,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创新对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适宜人才供给模式[3]。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这类高复杂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本专业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在第1至第3学年,学生在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课程内容是在专业顾问委员指导下有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选取,部分课程由企业人员来校完成,在第4学年,由企业选择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校企双方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委派师傅和专门技术人员完成企业文化、民航法规、维修技能等发面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2.6 基于行业本文由收集整理标准,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建立基于民航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依据行业标准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按照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与岗位群核心技能的对接,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并针对行业的发展要求灵活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做到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