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冬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冬的诗句

立冬的诗句范文1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规划;以人为本;制约因素;新思维;江苏

Abstract:People-oriented urban planning concept has become behaviors of urban modernization of man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Jiangsu,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highlight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reformation of culture as the new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urban modernization.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urb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to the whole planning of culture, and formulate and perfect various development programs of urban culture and the entire province’s overall planning target of 13th Five Year Plan; we should implement cultur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increase investment, innovate mechanism in the reform, and increase dynamism and vitality; we also shoul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ultural team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people’s cultural quality and actively increase cultural life quality of urban citizens with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urban culture;urban planning;people oriented;constraint;new thought; Jiangsu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02-11(4)

1 引言

在全国各地贯彻党的十精神、加快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之际,2014年12月在江苏的重要讲话中又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这一新的战略理念和实施路径的提出,不仅对江苏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当前以城市化带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下,对于促进区域社会文化转型升级、拉动城乡文化消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江苏人的现代化进程,都将是一个崭新的机遇与战略性动力资源,它的巨大作用在21世纪上半叶将更加凸现。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文化更上新台阶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路、新的大手笔。目前关于江苏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战略思考、城市文化现代化的规划方案设计以及区域升级、科教等规划已有了不少相关研究,但对于如何将城市转型升级战略和目前正在加快实施的文化强省战略相结合,增强城市现代化中的文化引导力、凝聚力、推动力,使现代性城市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却少人探索。因而本文试图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便是更加重视提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含量,将突出文化全面发展和深化改革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新发展取向。

2 城市文化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中心,自从有城市以来,人类文化的创新、扩散和变异最先都是从城市开始。直到20世纪,世界各国最先进的文化设施、文化艺术队伍都是聚集在城市,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发达程度往往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当人类文明的步伐迈入21世纪的时候,城市文化的价值和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凸现,它已决不单单是文字记录的一切成果,也不仅仅是吃、穿、住、行等城市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它已渗透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构成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展现出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那些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具有明显普世价值的城市地域文化,带着其旺盛的生命力汇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确如联合国1986年制订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政策文件中所宣称的:“没有一项名符其实的发展项目能无视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有关人群的需要、追求和价值。”因而该文件中确定的未来一段时间人类发展的两个主要目标,一个便是“在发展过程中更强调文化尺度”,一个则是“广泛促进人们的创造技能和文化生活。”所以说,在江苏文化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城市文化丰富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必将占据日益突出的地位。

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欧美城市发展中一直贯穿了对满足居民个性需要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重新崛起,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也更为突出。自从产业革命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历史阶段。但由于人类对这种快速发展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理论指导和协调能力,使得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发展出现某种程度的畸形,其主要表现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调,人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这些现象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思和关注,其中以霍华德、盖迪斯和芒福德为主要代表人物。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盖迪斯强调城市与区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提出了生态学区域论的观点;而芒福德则是上述两位城市规划理论先驱的理论之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难以全面概括,但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因此有人称芒福德为最杰出的人本主义城市学者。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思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本论”的城市化取向。

人的需求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物质需求,主要指人的衣、食、住、行需求;二是文化需求,或称精神需求。城市建设应当兼顾人的这两方面的需求,不可偏废,特别要注意防止只顾物质建设而忽视精神和文化建设的倾向。物质需求的满足主要依靠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及对各种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文化需求则要求城市建设要注意把握城市的历史脉络,研究城市居民的社会心理,营造符合当地居民心理的、有个性的城市文化氛围。

人是城市的主体,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是建筑与城市出现并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正确的理解、合理的安排,应该根据可能的经济条件与技术手段提供符合人民需求的城市及其设施,这是人本论的核心思想。

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构成。城市居民与人工环境的关系之密切自不待言,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房屋、道路、市政设施等人工构建物,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城市建设的首要矛盾,是认识城市、研究城市的理论基础。“人本论”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非争斗,要“创造性地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芒福德语)。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要尊重人的需要,但要尊重当地自然条件,尊重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规划和建设出有个性的文化型城市。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现已成为不少工业化国家的城市现代化行动,并取得不少显著的成效。例如:“悉尼中心区”是悉尼大城市区和全澳大利亚的金融贸易、商业零售、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及政府活动的重要中心。《悉尼中心区发展规划》的编制目的是要充分挖掘悉尼中心区的发展潜力,确保其充满活力;保护中心区历史文化遗产、宜人的自然环境;维护并增加公共场所的品质,提高步行环境的质量,从而加强悉尼中心区多元文化和综合的发展。在该规划文件的封页上标注着“A city for people”的字样,表明规划“以人为本”的宗旨。[1]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理论,而应将其贯彻到每一项具体的规划设计与实施项目中去,在这方面,《悉尼中心区发展规划》的相关规划条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为适应新时期城市现代化的需要,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各个国家的城市都在积极加快城市文化发展。日本和韩国人都认为“21世纪是城市文化时代”,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将是未来可持续发展时挥城市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一环。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以东京、首尔为代表的各大城市新建众多的公共美术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增强城市的文化含量。为确保这项事业的发展,多个城市建立了“振兴文化艺术专项基金”,以积极支持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建设。[2]

3 江苏城市文化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江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文荟萃之地,直到晚清,以南京、苏州、扬州等地为代表江苏城市区域,还是全国城市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城市化本身是一个文化经济一体化、中外各民族文化交融化的过程。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发展,首先在于它广泛吸纳了国内、省内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逐步形成了包容八方的城市文化发展格局。就江苏而言,文化的多元互补构成了江苏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江苏各个城市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苏州市、无锡市为代表的吴文化,具有清新、柔美、鲜活的水乡气息和灵性,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的文化风格。南京市、镇江市历史上被称作“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此形成了南北文化交流点上的金陵文化。

21世纪代以来,江苏省城市中各类文化事业产业齐头并进,各类型都市文化蓬勃兴起,特别是近些年,借助于“六艺节”、“十运会”、“亚青会”、“青奥会”的召开,江苏省中心城市中新建起大批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和重点标志性工程,文化、新闻、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明显改善了城市文化硬件设施。同时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过程中,各城市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生机勃勃,逐渐形成了多体制、多渠道、多形式兴办文化的新格局,城市文化市场建设正在积极健康地推进,市民文化生活沿着活跃、繁荣、多元的方向发展。

尽管江苏省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从江苏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来看,当前江苏省城市文化事业发展仍然显著滞后于城市经济以及科教事业的快速增长;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进而构成了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显制约。

江苏省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还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自我造血功能不强,自我发展路子不宽,以致投入有限,事业受挤,活力不大,一些文艺团体的生存空间缩小,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难度较大,民间、传统艺术趋向萎缩,精神产品的生产缺乏有重大影响、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的精品力作。其次是多数城市都存在文化设施由于投入不足或者管理不善,没有发挥自身的应有作用,城区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居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比重也偏低,导致市民文化生活的层次和质量都不够高,文化生活方式还较单一被动,使得部分群众的健康的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第三是文化建设的队伍不够稳定。由于城市文化部门普遍经济效益不高,福利待遇较差,同时也由于管理上存有漏洞,文艺工作者工资待遇和其工作贡献失衡,许多专门人才或被企业挖走,或到别处另谋发展。文艺骨干流失现象严重,导致现存的城市文化队伍素质较低,人心焕散,成为当前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隐患。第四是各地各类城市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较普遍,大、中、小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差别很大。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内地与沿海城市文化发展反差强烈,发达地区的一些集镇文化投入力度和文化设施水平,甚至超过了欠发达地区许多中小城市,进而加大了久已存在的地区间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差距。

4 江苏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新思维

21世纪江苏的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城市文化的快速跟进,文化强省战略中也迫切需要融入城市文化价值引导和文化凝聚、精神推动作用。提高江苏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含量,说到底就是要积极培育现代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各项事业的文化含量,在综合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过程中响应中国梦的国家价值召唤,实现城市文化的现代化。为了切实实现这一新城市发展战略理念和现代化目标,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4.1 充分认识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整体规划工作的领导,加快制定、完善各类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和全省“十三五”总体规划目标

省、市各级政府要重视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把城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纳入本地区的长远规划及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文化规划就是实施文化导向的城市创新战略,“文化规划是在对城市文化资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文化资源如何有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从而进行鉴别创新项目、设计创新计划、整合各种资源、指导创新战略实施的过程”。[3]通过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和指定各类公共政策,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而真正形成现代城市文化与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4.2 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增加投入,形成良性的城市文化发展机制

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城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明显递增,各级财政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社区文化,要从政策、制度、资金、物质等方面来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要加大扶持力度,重视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文化事业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走多渠道增加文化投入的路子;城区经营性文化和文化产业要更多采用贷款融资方式和PPP合资方式来开发,使江苏省城市文化建设在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4.3 继续深化全省城市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创新机制,增加动力与活力

改革文化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文化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城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培养优秀人才。城市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各文化事业单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服务,对已实现自收自支的单位,按照企业管理的办法切实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对城市文艺团体的改革,要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入的原则。在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工作;积极发展城区各类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消费市场,增强城市文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4.4 在尽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城市文化队伍建设

城市文化人才是我们建设文化强省的主体力量,要在全省尽快建立健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努力创造和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城市环境与氛围。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文化工作成就突出的文化人才队伍,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创作环境。此外,还要重视稳定和提高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要采取得力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作用,从而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文化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城区文化建设队伍。

4.5 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生活质量,这也是江苏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首先要努力促使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这是提高居民文化消费实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必要前提。在文化消费适度增长的同时要及时进行内在结构的合理调整,正确处理城市中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与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进步的互动关系,逐步提高城市生产生活中的文化含量,促进居民闲暇生活和社区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使用。文化、科教、体育及传媒部门要强化正确导向,加大理论、舆论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导向力度,通过广泛开展有关现代文化生活、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咨询等活动,帮助市民树立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确立文明、健康、科学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合乎市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城市文化消费模式,在使城市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现代化和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许槟.面向21世纪“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规划――“悉尼中心区发展规划”的规划理念[J].城市问题,2000,( 5).

立冬的诗句范文2

关键词:速度瞬心 动量矩定理 刚体平面运动

中图分类号:0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25-01

1 引言

动量矩定理是力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但是教材中只是讲了动量矩定理对于质量心成立。本文将证明动量矩定理不仅对固定点成立、对质心成立,而且对速度瞬心成立,同时指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对速度瞬心的动量矩定理才具有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同样的形式。

2 对瞬心的动量矩定理

如图1所示C为质点组的质心,Cx′y′z′为随质点组一起运动的动坐标系。Oxyz为惯性坐标系,O为惯性坐标系的原点且和质点组的速度瞬心p重合。在惯性坐标系Oxyz中任意质点mi的相对矢径为ri,质心C的相对矢心为rc。在此动坐标系

Cx′y′z′内,任一质点mi的相对矢径ric。如果刚体只绕x轴作定轴转动,质点系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为[1]

JCε= ric×Fi (1)

式中JC为质点组相对质心作定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ε为质点组相对质心的转动角加速度,Fi 为作用到质点mi的外部载荷。由于刚体对任意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对于通过质心、并与该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加上刚体的质量与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则相对于瞬心的转动惯量为:

JP=JC + Mr (2)

将式(2)代入到公式(1)并进行整理可得:

JPε= ric×Fi + Mr ε (3)

式中M为质点组的总质量。如图1所示,质点mi在动坐标系中的矢径ric等于其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rip减去质心在惯性坐标系中的矢径rcp,即ric=rip-rcp。将其代入到公式(3)中整理可得:

JPε= riP ×Fi -rcp× Fi + Mr ε (4)

由于有空间力对瞬心p的矩MP(F)=riP×Fi,式(4)可简写为:

JPε= M -rcp × Fi + Mr ε (5)

根据质心运动定理Mac= Fi,对上式中等号右边第三项进行简化可得: JPε= M -rcp × Mac + Mr ε (6)

对于质心C点处得加速度由两部分组成,切向加速度a 和OC连线相垂直,法向加速度a 顺着OC方向。由于整体坐标系中O点是物体运动的瞬心,所以切向速度vc=ω×rcp,式中ω为质点系对瞬心O的角速度。如果结构绕固定轴x作定轴转动,对质心C求导可得质心的加速度[2]

ac=ω×rcp+ ε×rcp=(ω×rcp)+ω× +ε×rcp (7)

(7)式中切线加速度a =ε×rcp+ ω× ,法向加速度a =ω×(ω×rcp),如图2所示。

将式(7)代入到式(6)中,公式(6)中等号右边第三项可写为:

rcp×Mac= Mrcp×(ω×(ω×rcp))+Mrcp×(ω× )+Mrcp×(ε×rcp) (8)

由于法向加速度a 和矢径rcp方向相同,所以rcp×(ω×(ω×rcp))=0。三个矢量的二重叉积满足公式[3] rcp×(ε×rcp)=(rcp・rcp)ε-(rcp・ε)rcp,即(rcp・ε)rcp。公式(8)可以写为:

rcp×Mac=Mr ε +Mr ×(ω× ) (9)

将公式(9)代入到公式(6)中可得

JPε+Mr ×(ω× )= M (10)

这样我们得到了基于瞬心的动量矩定理,其形式较为复杂。但是,当刚体定轴转动时质心距离瞬心的距离不变时有 =0,则公式(10)可以简写为

JPε+Mr ×(ω× )= M (11)

公式(11)的形式和刚体平面运动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相同。

立冬的诗句范文3

    近来有不少单位和职工来信询问关于国营农林牧渔场(包括生产建设兵团)职工的调动问题,为了便于统一答复处理,现将我们对这类问题答复群众来信稿抄发给你们,供参考。

    国营农林牧渔场的正式职工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但由于这些单位前些年不受劳动计划控制,安置了大批知识青年,并允许户口在场的职工子女达到劳动年龄后吸收为职工,即实行“自然增长”的办法,因而在计划管理和劳动管理上与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有所不同。为了稳定国营农林牧渔场的职工队伍,国家现行规定是:各地区、各部门不得随意抽调这些单位的职工到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必须调动时,除原由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调到农林牧渔场的职工(包括国家统一分配到农林牧渔场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因工作需要调出外,其他职工调到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要经省、市、自治区政府批准,调入单位要有增人指标。

    目前,有些地方为了照顾职工家庭困难,在没有全民单位增人指标的情况下,允许一些国营农林牧渔场职工安排到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我们认为,这种办法也是可取的。

    对农林牧渔场职工调动加以适当限制,主要是考虑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全面利益。希望农场职工正确对待,在现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四化”做贡献。

立冬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识解 英汉被动句 互译 认知

一、引言

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人们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传递所要表达的意思。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人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并不直接反映外部的客观世界,而“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生理基础和认知能力共同的产物”。(赵艳芳,2001:20)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传达意义,(Heine,1997:3)翻译本质上则是意义的语际转换。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译者在体验和认知原文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将识解结果在译文中表达出来。识解理论观下,翻译实践中英汉被动句的不同翻译正是译者对原文的不同识解造成的。

古今中外对英汉被动句的研究成果颇多,英汉被动句互译也一直都是英汉对比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某个理论角度去研究英汉被动句互译的现象却不多见。因此本文希望把识解理论应用到英汉被动句互译中,为译者提供更多的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二、识解理论

Langacker将“识解”定义为“We have the ability to construe the same situation in many different ways”(我们能够用许多种不同方式来识解同一情境)。他认为人们对同一种情景有不同的识解,是取决于为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和突显这五个方面的。详略度是指作者对实体描述的详细程度和精细级别。详略程度越高越精细,读者的识解空间就越小,识解方式就越少,识解结果也就越单一;反之,详略程度越低,读者的识解空间就越广阔,识解方式和结果就越发多样。辖域指被激活的概念内容的配置,包括侧面和基体,与认知域相当。辖域可被表达式激活,为我们理解表达式提供了背景知识。认知主体的背景知识是在认知主体与客观世界互动的基础上日积月累下来的,每个人的阅历和人生背景不同,对同一情景的认知和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才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视角是指人们观察和描述事体所采取的角度和立场。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立场的不同会对观察结果有不同的影响,也会对语言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 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对视角最好的诠释。突显的形成原则是我们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突显分为两类:侧面/基体和射体/界标。认知主体在识解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

三、识解理论下英汉被动句互译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着重从Langacker的识解理论中的视角和突显这两方面入手,来探讨英汉被动句的翻译。视角是处在一对多关系中,即一个事体对多个观察角度,而突显则相反,处在多对一的关系中,即作为整体的事体的多个部分对一个观察角度。

(一) 视角下英汉被动句的互译

Langacker指出识解是体现在每一个表达中。翻译是对意义的重新构建,也是人类识解的一个过程。因此,识解的视角、突显以及其他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的翻译版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视角可以视作是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联系。观察者选择的视角会直接影响他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当译者观察的视角不一样时,同一个版本的文章会被翻译成不同的译文。在视角中,心理扫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是与意象相连的。下面两个句子很好地阐释了空间域中视角的作用:“The two roads converge at the signpost”(两条岔路在路标那里汇为一条了) 和 “The two roads diverge at the signpost”(两条路在路标那里开始分岔)。上面两个句子其实描述的是同一个情境,但在第一个句子中,概念化者的意象途径是从外向内的,而后者则是从内向外的。在时间域中,心理扫描又分为概括扫描和序列扫描两种模式。 先看下面几组例子:

(1) Nixon was greatly impressed by Stassen’s firm handshake.

史铁生仅仅和他握手,尼克松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刻。

在例句(1)中,原文是以视角的概括扫描模式来描述画面的,而译文中却是用的序列扫描模式。这正是作者和译者的视角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不同的视角会在语义和语法上均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译者在进行英汉被动句的翻译时应当仔细分析原文作者的视角,以保证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

(2) Even when she kept silent, quarrels in her family were caused by her “impoliteness”.

即使她在家里老是保持沉默,她的这种“无理”态度也变成了父母争吵的由头。

在原句中,“quarrels in her family”(父母的争吵)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重点, 因此引起这个结果的原因就被作者放在了句末。原句中结果是作为视角而存在的,而译文中“她的这种‘无理’态度”却被放在了主语位置,这是因为中国人习惯了因果顺序,先因后果。因此,心理扫描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语言形式,即整个句子的结构。英语原句采用概括浏览模式,而中文译文则选择了序列浏览模式。以下这个例子也是很好的说明:

(3) Air that is cooled suddenly shrinks as some of the moisture is squeezed out, and clouds are formed.

突然冷却的空气,由于挤出了部分水分,体积收缩,就变成了云。

观察以下两个句子及其译文,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作者和译者采用的视角不同,因此对同一个情境的描述也不同。

(4) The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a generator.

利用发电机,可以把机械能再变成电能。

(5) I was startled when the menu was brought, for the prices were a great deal higher than I had expected.

侍者送来了菜单,一看价钱,比我预想的高得多,我不禁吓了一跳。

在(5)的译文中,一方面添加了人称代词“侍者”;另一方面,原文中“I was startled”是在句首的,而对应的译文“不禁吓了一跳”却放到了句末。

在翻译无人称主语时,我们会添上“有人”、“人们”、“大家”等不定主语,或者根据上下文翻译成为“我们”、“本文”等,将被动句翻译成了主动句,因此就造成了两种语言用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同一个情境的现象。例如:

(6) It is now understood that atom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maller particles.

现在人们懂得,原子可以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粒子。

(7) Common features of the innovative Siveillance system are briefly discussed.

本文简单介绍了Siveillance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新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英汉语言的特点是有益于分析视角的。英语的特点是名词主位性强,习惯于用名词、形容词和介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英语比汉语要“安静”。而汉语则相反,汉语更多地使用动词、副词、动词短语和重复使用动词。因此,汉语更活跃一些。例如:

(8) The police’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carefully examination of the stolen shop brought about speedy catch of the suspect.

警察迅速来到案发现场,并仔细检查了被偷的商铺,因此很快就抓住了嫌疑人。

(二) 突显下英汉被动句的互译

突显是识解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与句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展示人们在翻译中的识解过程。接下来将会从射体/界标,即图形/背景方面来详细探讨突显在英汉被动句翻译中的应用。在英汉被动句的翻译中,译者应该剖析原文的图形/背景的关系,传达原文的突显。以下面英语原文及其两种中文译本(王振国,李艳琳,2008)为例:

原文:

1. My father had particularly large hands; 2.oil often was pounded into his palms, his figures, filling every crease and fold; 3.buddy, as he was called, would scrub with soap, but the oil wouldn't give; 4.his hands were covered with scars, healing cuts, freshly blackened nails; 5.the cuts were of the sort and size that would send me, and most likely you as well, to the emergency room for stitches; 6.for buddy, they were commonplace.

译文一:

1.我父亲的那双手出奇的大;2.他的掌心、十指,乃至双手的每条纹路都经常沾满了机油;3.老哥――大家都这么叫他――老用肥皂使劲儿洗手,不过机油可没有那么容易洗掉;4.他的手上满是伤疤和正在愈合的伤口,还有受伤后变黑的指甲;5.那些伤口的严重程度会让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冲到急诊室去缝上几针;6.可对老哥来说,这些全都不足挂齿。

在本版本中,只有第2句中原文的图形由“oil”变成了“他的掌心、十指,乃至双手的每条纹路”,其他图形几乎没有变动。

译文二:

1.大家都称父亲为“大哥”;2.父亲的一双大手,真是大得出奇;3.常常沾满了机油,甚至连掌纹、指甲缝里都是;4.父亲总是用肥皂使劲地搓洗双手――机油可不容易洗掉了;5.父亲的手伤痕累累,旧疤没掉,又添新伤,指甲常常是青的青,紫的紫;6.有时,父亲的手伤得很重,伤口大得吓人,要是换了我或别人,肯定跑到急诊去缝针了;7.可父亲从来就没往心里去过。

在本译文的第1句中,原本的图形由“he(他)”变成了“大家”;第2句中的由“My father(我的父亲) ”变成了“父亲的一双大手”;第3句中由“oil(油)”变成了“一双大手”;第5句中,译文中添加了一个新的图形“指甲”;第6句中,又添加了“父亲的手”和“我或别人” ;第7句中,则由“They(他们) ” 变成了“父亲”。

根据对两个版本译文与原文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第二个版本在图形/背景组织中传达了更多的图像,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文本结构。第一个版本的译文保持了原文的图形/背景组织,所以读者需要进行认知切换。在阅读译文一时,不难发现其句子1和句子3对目标读者来说十分别扭,没有很好地传达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一个句子中图形和背景的位置是与人们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紧密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属于话题突显语言,而英语是主语突显语言,这就导致人们在观察同一个情境时得出不同的角度。当我们判断一个句子中的元素时,不同国家的人们会选择不同的元素作为图形。以汉语句子为例:

(10) 有人告诉她,嫉妒是她失败的根源。

She was told her jealousy was the cause of he failure.

在(10)中,中文是主动态的。人被放在突显的位置,成为施事者或图形。当将汉语翻译为英语时,我们更倾向于使用上文的翻译,而不是“Somebody told her that her jealousy was the cause of her failure” 。因为汉语中的受事者或背景在英语中更为突显,经常要翻译成施事者或图形。因此,在英语中,图形通常是放在句首突显出来,而中文则相反。

四、结语

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在英汉被动句互译中的应用为人们研究英汉被动句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基于识解理论的视角机制和突显机制对英汉被动句的互译做了初步的探讨,旨在帮助译者提高英汉被动句互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Heine,Bernd.Cognitive Found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 Langacker,R.W.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Vd 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 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

[4] 王振国,李艳琳.新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立冬的诗句范文5

诸如曼联、皇马、巴塞罗那等顶级欧洲足球俱乐部在全球范围拥有成千万上亿的支持者。这些死忠的球迷并非在俱乐部身上获得切实的利益,但是她们却年复一年的支持着俱乐部。我们可以说这是运动精神、足球的竞技精神,或者应该说是这些俱乐部通过球员的表演、技战术、战绩等一系列的表现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在体育界如此,在娱乐界、商界同样如此。缺乏心理共鸣的品牌与消费者,顶多是一场失败的、没有感情的婚姻,裂缝随时会扩大。

我们在谈及品牌的时候,经常会说到消费者心理。我们都知道,只有正确把握了消费者心理,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忠诚和归属。

那么消费者心理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错吗?对吗?这是一个不错也不对的答案。

消费者心理是一个营销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他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缺少了她,很多的广告和促销就如同浪费。

我们用几个例子的对比来说明问题。

脑白金VS恒源祥:

虽然脑白金在过去几年的广告模式为“世人”所“不齿”,但市场销售的火爆证明了其策略的正确性。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广告量的大投入,更是其深刻的明白消费者心理是什么!对于脑白金而言,她的消费者心理其实就是“礼品”接收者的心理。作为“礼品”的定位,脑白金一开始就非常清楚,送礼人从心理上最关注的其实是“收礼人的心理”!所以脑白金的核心广告语绝不是“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就缺乏了与收礼人的心理沟通,从而产生不良的品牌联想。包括到现在的新广告语“孝敬爸妈脑白金”,虽然简单的几个字,但抓住了“爸妈”人群的眼球,让送礼人认为这是一个有面子的选择。同时,在这个广告语上,我们也看到了脑白金的高明之处,她把“孝敬爸妈”与“脑白金”进行了直接链接,占据了消费者心智中“孝敬爸妈”时刻的第一选择。这与“送长辈、黄金酒”、“春节送礼、黄金搭档”等对消费者占据的手段师出同门。

反观恒源祥,在2008年春节期间的十二生肖广告,让多少人“生不如死”。一分多钟的时间里,12个代表着12生肖的演员依次登场,而口中的台词和去年如出一辙,把12生肖依次说了个遍。恒源祥官方网站上挂着“09年版十二生肖贺岁广告即将播出”的告示,其中表示这则广告的播出时间为“2009年1月25日至31日”,播出范围包括了安徽卫视、东方卫视、辽宁卫视等七家卫视。

广告虽然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关注度(恶评度),但由于缺乏核心价值内涵及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使得既无法对销售产生刺激作用(与脑白金的最大差别),也无法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缺乏消费者心理沟通的纯粹眼球营销将让她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积德行善”来弥补“罪过”。

王老吉(现加多宝)VS仁和清火胶囊:

几年时间,王老吉从一个销售仅仅集中于广东、浙南的区域性品牌发展到如今妇孺皆知的大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她们的企划人员对于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把控。“上火”,是一个极其难以界定和把控的概念。到底“哪些症状属于上火”这个问题是困扰”治疗上火“产品不能有所发展的桎梏所在,而归根结底是困扰消费者消费选择的问题所在。

王老吉并未纠缠于这个问题,她准确抓住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上火、害怕上火”的心理。她们知道,尽管多数人不是真正明白“上火”是怎么回事,但每个人心理都害怕上火。

于是王老吉依靠“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诉求、大量的线上广告和近乎极致的终端渗透让品牌风靡全国。

反观治疗上火的“仁和清火胶囊”:邀请了赵本山、小沈阳、丫蛋的“不差钱”组合、“不怕火、火不怕”的广告语,广告在一时间内可谓风生水起。但如果具体分析产品特性及消费者心理,我们看到这一产品及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娱自乐”,被消费者接受的难度很大。

作为药品的“清火胶囊”,在广告上并未真正解决“上火为何物”的消费者困惑。王老吉能够成功的原因是抓住消费者“想预防上火”的心理,只需要进行感性的诉求即可,而“清火胶囊”要想获得成功则必须要让消费者清晰的认知到“哪些症状属于上火,为什么我要购买你的产品”。然而消费者只不过被“小沈阳们”所吸引,看过热闹之后她们早已淡忘你的品牌真正用意所在。

从这两组案例的对比我们看到:她们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广告费花了多少,也不在于她们用什么样的媒介策略去花这些钱,她们之间最核心的差别在于是否清楚消费者心理真正的想法,是否具备了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

我们说消费者是品牌经济时代中一切一切的核心。消费者是市场中真正的上帝,但上帝们的内心是如此的难以揣度。以至于我们从市场调研的结果只能够看到她们表象的一些形态特征,而很难去琢磨隐藏在消费者内心的真实需求。

“消费者心理洞察”是什么?

“消费者心理洞察”是基于产品功能又高于产品功能,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功能时所衍生出来的最真实的内心感受。而这些感受,有时候是消费者自己都不一定能察觉到,或者不愿意承认的。

从几年前的“贾君鹏事件”中,我们很很深刻的感受到,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所能够带来的市场能量是如此之大。

那么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逐层分析:

1、我们所在行业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到底满足了何种与众不同的需求?

2、我们所在的行业所共同传递给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是什么,消费者在使用这类产品时所产生的精神感受是什么?

3、我们的品牌又给予了消费者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感受和体验又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4、行业的消费者在心理特征上有哪些特点,其中哪些是最核心且隐藏着的(调研时消费者不会说出来的)特征?

5、行业消费者所隐藏的这种心理特征与我们品牌所带来的感受和体验有没有共通之处,如何打通这一关节?

6、如何精准的提炼消费者诉求,给消费者心灵最震撼一击?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调研分析,去伪存真。但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这一切的目的是要不断接近消费者的心、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让消费者因为我们的品牌而自豪。

所以当一个品牌还在为了知名度而广告、或为了一句琅琅上口的广告语而费心。那么还得请从头开始,从你的消费者开始!我们还应该时刻警醒自己:

我们的消费者在选购品牌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偏重理性的考虑,她们更加的注重使用不同品牌时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感受;

消费者可以为自己的“心理感受”买单,而不是为一个跟自己无关的“概念”;

当您的产品广告在罗列众多功能时,请注意您的目标消费者很可能会熟视无睹,因为她们关心“自己”远胜过于关心你的“产品”;

立冬的诗句范文6

董事会的理论研究:组织设计

董事会的结构

如何优化董事会的结构一直是董事会研究争论的焦点。Jensen(1993)主张构建一个外部董事占支配地位的董事会,以挑战和制约违背股东利益的CEO。Hermalin and Weisbach(1998)认为,董事会的有效性是其独立性的增函数,外部董事支配的董事会比内部董事所把持的董事会更有可能替换有问题的CEO。

从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各自的功能和激励来看,董事会结构很可能是专业化决策与独立监督的权衡结果。过高的外部董事比例必然会使董事会丧失专业化的特性,并使之难以维持必要的内在凝聚力。而过高的内部董事比例则会削弱董事会的独立监督能力,并可能导致董事会成为CEO的附庸。

董事会的规模

在理论上,普遍认为董事会的规模会逆向影响公司业绩(Yermack,1996)。从团队生产的理论来看,大集团容易产生成员之间的相互推诿。董事会的规模越大,任何一个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则越小。这就造成了一个董事偷懒的激励,也削弱了每个董事的权力。大的董事会很难成为一个论坛,并让每个董事评价所有相关问题。而较小的董事会可以有效地治愈董事的偷懒问题,并赋予董事更大的治理权限,CEO也有较强的压力认真考虑这些评论和建议。当然,如果董事会规模太小的话,董事会又无法发扬集思广益的协作精神,而且也容易被CEO所收买,或达成董事之间的秘密合谋,从而难以形成相互监督的多元决策体系。

董事会的激励

对董事激励的一个关键机制是使董事会与股东集团之间的利益协调起来。外部董事的报酬性激励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当不给予外部董事报酬时,就难以激励他们尽力为股东的利益行事。此时,只能依靠信誉资本制约独立董事的道德风险。而当给予外部董事报酬时,对金钱报酬的追求和依赖会使外部董事丧失独立性,因为他们容易被支付其报酬的CEO所贿赂。董事持股部分地克服了现金报酬的困境(Jensen and Chew, 1995)。随着董事持股的增加,董事的利益会变得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并驱使他致力于管理监督。

董事会与CEO的平衡关系

公司治理权力格局的标准原则是:股东选举董事会,董事会进一步选举高管人员。但是公司治理的实践常常恰好与之相反。

Hermalin and Weisbach(1998)指出,董事会的有效性取决于董事会的独立性,而董事会的独立性则依赖于董事会与CEO之间的谈判博弈。CEO在协商中的谈判力量来自于他相对于潜在替代者的能力。当CEO通过“经营有方”来证实他是“稀缺物品”时,CEO就有较强的谈判力量。此时,董事会的独立性会减弱。CEO强势地位可以帮助他以高工资的形式,从企业利润中攫取尽可能多的租金,并且能够在其职业生涯中保持一个相对较弱的董事会。相反,较差的经营业绩减少了CEO相对于潜在竞争者的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本价值,也减少了CEO干预董事会的能力。此时,CEO的谈判力量会减弱,而董事会的独立性会加强。同时,也增加了董事会更换CEO的可能性。

董事会的经验研究:执行效率和公司绩效

董事会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这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外部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Hermalin and Weisbuch(1991)和Bhagat and Black(2000)都报告到:会计业绩计量指标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之间存在的仅仅是不显著的关系。总的来说,董事会构成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经验关系并不确定。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理论模型表明,小的董事会要比大的董事会更有效率。Yermack(1996) 找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现实证据。Yermack检查了一组大型美国公司,并且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Q的变量。其结果显示,在董事会规模与Q之间存在显著的负面关系。

董事会活动与公司绩效:董事会活动可能对其功能的执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Lipton and Lorsch(1992)指出,外部董事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他们缺乏时间执行他们的职责。增加董事会的会议时间是提高董事会有效性的重要来源。Vafeas(1999)发现:公司绩效的滑坡会导致更活跃的董事会活动;随着公司股价的下跌,董事会的会议频率会超常增加;而且,随着董事会会议频率的超常增加,企业的经营业绩会上升。Vafeas的研究表明,频繁的董事会会议是董事会针对企业经营困境的一种事后反映,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改善。

董事会对CEO的监督和激励

CEO的替换:Weisbach(1988)的经验证据显示,当外部董事支配董事会时,CEO的替换对公司业绩更加敏感。Weisbach声称,外部人主导的董事会在考虑CEO去留时,更加关注于公司绩效。这意味着,外部董事在监督CEO方面做得比内部董事要好。Yermack(1996)发现,董事会规模越小,企业绩效与CEO替换之间的关系更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下述观点,较小的董事会较之较大的董事会是更有效率的CEO监督者。Perry(2000)的研究显示,当独立董事接受激励支付时,跟随较差的股票回报业绩,CEO被替换的可能性会更高。这表明,当董事会有激励时,CEO替换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更强劲。

CEO及高管人员的补偿:董事会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设置企业的薪酬政策并监督其实施。相关研究结论显示,较弱治理结构的企业倾向于支付给CEO更高的报酬。他们还发现:随着被CEO任命的外部董事、关联董事、超过69岁董事和“繁忙”董事数目以及董事会规模的增加,CEO的支付也会增加。Yermack(1996)也调查了董事会规模对CEO支付的影响。他发现,CEO的支付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加而减弱。这意味着,精干的董事会能设置更为合理的管理报酬计划。

我国董事会制度的改进方向

董事会的全面深入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制度改进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经验借鉴。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任命程序大多由控股股东所把持,中小股东处于不平等的弱势地位。董事会基本由内部董事所支配,缺乏足够的代表性、专业性和独立性。

要革除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组织弊端,需要从下述几个方向实施董事会制度的改进措施:确立董事会的权威地位,改革董事会的提名机制,力图避免董事会沦为“橡皮图章”或者公司管理层的傀儡;优化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代表性和专业化程度;适度控制董事会规模,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强化董事的激励结构(信誉关注和报酬奖励)和责任约束,鼓励董事更积极地参与决策控制和管理监督;增强外部董事对公司高管任免决策和程序的影响力;优化股权结构,尽力避免大股东的专权。

上一篇空白个人简历

下一篇高管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