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桥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桥的诗句范文1
师生课前的悄悄话
课间活动时,孩子们十分活跃,他们往往听不见上课的铃声,在老师、班长的催促下,他们才勉强走进教室,走上座位的他们依旧是叽叽喳喳。这种状况下如果老师不想办法让孩子静下来,而是急于上课,那效果可想而知。
我灵机一动:和孩子说悄悄话。一次,在孩子们坐上座位后,我轻轻地走到一个男孩子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贴在他的耳边,说了句悄悄话,他立即静下来,面带笑容,把头趴在桌面上。我的这一举动一下子把其他孩子给吸引住了,他们马上静下来,有孩子好奇地问我:“老师,你对他说了什么?”我装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说:“谁静静地趴下来我就告诉谁。”刹那之间,所有孩子都趴下了他们的头,教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但他们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始终注视着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请听我说悄悄话的孩子站起来告诉他们答案,这个孩子站起来大声地、自豪地说:“老师说我是好孩子,昨天生字听写得了一个全优。”在其他孩子羡慕的眼光中,我奖励了这个孩子一个金灿灿的五星。我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以后听到上课铃声后,就静静趴下来等老师上课的同学,我就会与他(她)说悄悄话,给他表扬。从此以后,我每次上课前,孩子们总静静地趴下头等着我与他(她)说悄悄话,得到我的表扬。一次漂亮的书写、一次精彩的朗读、一次礼貌的交流,一次创意的思考……都成了我与孩子们悄悄话的内容,我的悄悄话成了孩子们的期盼。孩子们课前静下来了,那走进课堂上课自然就成了一件惬意的事。
原来,让喜动的孩子们安静下来是这么简单,一个的动作,一句亲切的悄悄话,就能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灵动、恬静的画卷。
生生课中的悄悄话
一年级孩子上课时有效注意时间较短,课上一半,不少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老师的授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一次,我选择在孩子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对他们说:“下面我们来做件有趣的事情好不好?”孩子们一听做有趣的事,高兴得不得了。我接着又说:“让我们同座先后用手套着对方的耳朵说一句悄悄话,悄悄话的内容必须要与我们语文课有联系,比如说说自己上课的收获,赞美同座课上的表现,给同座提个醒,甚而至于给同座背一段刚学的课文等等。但是行动要听指挥,我说开始,你们才可以说,我说‘停’的时候,你们必须马上停下来,可以吗?”孩子们做得非常开心,做完后立刻精神焕发:得到表扬的,满脸得意;得到提醒的,表现得比上半课棒;说了自己学习想法的,仿佛遇到了知音……调节之后,孩子们下半节课学得更认真、更专心了。根据需要,下半课中,有时我会让孩子们再说一次悄悄话,不仅同座可以说,前后座也可以说。每次悄悄话耗时不到两分钟,但它的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悄悄话让孩子们放松了疲惫的身躯,让孩子们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孩子们学会了相互欣赏,让孩子们明白了是与非、对与错。
桥的诗句范文2
1、美感:双龙戏珠陶瓷茶具。茶壶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选择茶壶的造型及外观方面。只要依个人喜好、个人感受选择便可,最重要是自己看得舒服满意。
2、质地:泡茶用的壶,一般是以砂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较瓷器浑亲和,在上面提款也别具韵味,所以大致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至于茶壶的质地,主要是以胎骨坚、色泽润为佳。
3、壶味:在选购新壶时,应嗅一嗅壶中味,新壶有些也许会略带瓦味,这倒还可选用,但若带火烧味或其它杂味,如油味或人工着色味则不足取了。
4、精密度: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
(来源:文章屋网 )
桥的诗句范文3
被告人居某,1988年11月8日因流氓被劳动教养三年,1993年4月23日因犯抢劫罪、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1998年3月2日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2003年6月15日刑满释放。
2003年8月23日晚10时许,居某在本村村民葛某家吃过晚饭后与葛闲谈。闲谈中,葛某得知居某刚"回来"不久,经济比较紧张,遂答应帮助解决居某之子的3000元学费。听闻此事,葛某之妻陈某大感不快,便与葛发生口角。居某认为陈某是指桑骂槐,遂与陈发生争吵,直至次日凌晨4点,在他人劝说下离开葛家。第二日晚8时,居某再次来到葛家,扬言要打陈某,并要葛给付其父亲和妻子因此事而生病、误工的费用,后在派出所民警的劝服下再次回家。8月25日上午,葛某为平息事态,遂托同村村民许某等三人出面向居某"打招呼",居某即以其妻子和父亲因此事生病为由,向葛索要人民币10000元,并扬言:"就是坐牢,回来还要找陈某,用刀把她捅掉,捅一个不够本,还要捅她全家",后经许某等三人从中调解,居某最终同意以4000元了结此事,后葛某只得拿出4000元交给居某。
2003年8月28日,居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再次被羁押,后区检察院以居某犯寻衅滋事罪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居某犯敲诈勒索罪,且具有累犯情节,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
二、争议问题:对居某行为的定性,是寻衅滋事还是敲诈勒索?
对于此案的定性,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及审理阶段,都存有较大分歧,主要意见有两种:
第一种意见认为,居某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其理由如下:8月23日晚,居某与陈某仅发生口角之争,居某即以此为事端,多次到陈某家中,并以言语相威胁,要求陈某给付其提出的所谓"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其无理取闹,滋生事端,强行索取他人的钱财,客观上完全符合"强拿硬要"的特征,且情节严重,根据《刑法》第293条第(三)项之规定,结合本案的具体情节,其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应认定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居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主要是因为居某故意捏造其父亲和妻子因陈某与其争吵而生病的事由,并以"要将陈某一家捅掉"等言语相威胁,向陈某家敲诈钱财,且数额较大,其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认为,寻衅滋事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一般情况下是容易区分的,但是,以强拿硬要为表现形式的寻衅滋事,与敲诈勒索罪又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而带来认定上的某种混淆。准确的区分行为人的行为是寻衅滋事还是敲诈勒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行为人主观目的上:寻衅滋事罪,是指以满足变态心理或追求精神刺激为目的,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向他人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而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加以威胁,迫使其限期交付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从概念的表述上,我们不难看出,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寻求精神刺激还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从主观上区分这两种罪名的主要标志。
2、 从行为侵犯的客体上: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寻衅滋事罪中的强拿硬要他人财物的行为,行为人主要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则处于从属地位,强拿硬要的财物一般数额不大,但给被害人造成的精神压力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却远远超过被害人所受的经济损失,所以《刑法》将寻衅滋事罪归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而敲诈勒索罪的行为和寻衅滋事中强拿硬要他人财物的行为的指向虽然都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但是,敲诈勒索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实现其犯罪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刑法》将敲诈勒索罪归入侵犯财产罪一章中;因此,行为人是通过破坏社会秩序来寻求精神刺激,还是以无中生有、揭发隐私等手段索要钱财,是衡量行为构成此罪和彼罪的又一区分标准。
3、 从行为侵犯的对象上:寻衅滋事的行为人有着明确的犯罪目的,即通过破坏公共秩序来寻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行为人所追求的既不是政治目的,也不是经济目的,其矛头指向决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也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对象,只要可以满足其精神刺激,任何人及任何人的财物都可能成为其侵害的对象;而敲诈勒索的行为人不同于寻衅滋事,其一般指向明确的被害对象,往往通过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在心理上造成恐惧的方法,从而迫不得已给付钱财,手段主要有以对被害人或亲属实施暴力相威胁;以毁坏被害人的人格、声誉、财物相威胁;以揭发、张扬被害人的隐私或弱点等。因此,侵害对象是行为人随意产生,还是因为特定事由而产生,也是区分两罪的标志之一。
桥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桥梁监测 安全控制 数据处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08-02
一、引言
随着自动采集数据的新技术的引进,观察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在长期监测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自动采集使得在操作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同步读取几个设备上的数据成为可能。同时还能通过电话,广播电台,GSM或互联网建立一个远程连接到一个研究中心。本文将介绍桥梁实时监控数据处理的先进方法。
二、综合监测系统
1、综合监测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传输和数据管理与分析。
2、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就在于获取传感器信号,验证以统计方法和变量的估计值为基础的测量数值。
3、数据传输的建立是为了在办公室就能获取需实地采集的数据,以便工程师进行实时分析。调制解调器不仅能对测量数值进行远程评估,而且还可以在办公室中连接数据记录器以对确定的项目进行修改。
4、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管理所有从安装在桥结构上的传感器上收集到的数据,定期分析和评估它们随着时间的发展情况。关于结构的安全条件的结论,现刊载于一份期刊报告上。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1、在数据采集中有两种不同的分类要加以区别:数据记录和实时实时数据采集。在数据记录中,数据是被获取和储存留待后用,另一方面,在实时数据采集中,数据采集后立即用来管理和控制系统。
2、传感器信号的读取和存储由数据记录器进行,因其能够执行测量而不需要人的命令。有了数据采集器就能够同时获取分布在桥结构上的各个传感器上的测量数值,从而可以正确地比较各个数值,因为可以即时的在同一时刻参考这些数值。根据监测数据的可变性,可以确定测量的速度。数据记录器可以相互连接到各自的局域网,该局域网由主数据记录器指挥。
3、在获取和验证数据之后,数据记录器开始数据分析,检查读取的数值是否在警报或警告线之内,若超出了警报线则中断警示或警报程序。这些程序包括:增加数据读取的频率,而且还向负责技术人员发送有关数据异常的消息,让他做更详细的分析。
四、数据验证
1、为了取得可进行分析的可靠数据,有必要验证记录进行核查,看是否这些数据在规定的范围内和消除错误的数据。
2、错误数据的产生可能是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根据其产生是系统错误还是随机错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分类。系统误差是由于设备校准缺陷或在所有观测中运用的方法不当造成错误的重复。为了减少这种类型的错误,所有传感器必须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相同的数据来进行校准。造成随机误差的原因各种各样,如能源供应系统的崩溃,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连接缺陷或设备损害。因为这种错误是一些不可控制的变数所造成的,所以这类错误无法杜绝但可以通过统计技术将其最小化。
3、数据估计,通过将已测量到的输入的桥梁的相关资料(如交通荷载,温度或风能)应用到分析模型和计算监测变量的预期值,可以对数据进行估计。另一种估测数值的方法是运用几个测量值之间的关系。
有了估测值和为不确定留有的余地,则可以确定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是为了用于验证数据。
五、桥梁监测系统
1、桥梁施工期间和之后,一些路段安装了仪器。桥塔和桥面安装了超过200个传感器(振动应变线和压力温度计)以监测压力、温度变化以及随着时间的桥梁变化(蠕变或收缩);在桥面的钢层中大约安装有50个电压力计有。
2、还建了气象站以测量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除了上面提到的传感器,还安装气泡clinometers以评估电缆塔顶部和沿着桥面的转动,同时激活测量基地以控制接合处的位移演变。在施工快结束时,需安装静水趋于系统,该系统关联压力计以测量桥面的垂直位移,同时关联拉力计以测量缆线张力。
3、建立由10个数据记录器组成的局域网来采集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来完成数据的转移。实地数据处理是由数据记录器完成的,至于主要的分析,图像显示和报告展示均在办公室完成。
4、在通车之前,桥梁还需接受静态和动态载重测试。
4.1 垂直位移测量
带有压力测量装置的静水趋于系统的安装是为了测量桥面主跨度的垂直位移。
4.2 垂直位移验证
数据的验证是运用用Sn替代的Z-score方法,方程(2)。每个样本只有6个测量值,因此我们使用有限数的乘法校正系数,在这种情况下Cn=0.992。
4.3 当n=6,且拥有99%的信心时,临界值为1.944,因此,若一个值Zi大于1.944,则该值Zi为异常值(伯克,2001年)。所有的异常值被淘汰后,计算样本中剩余记录值的平均数。图1可以看到该方法的效率。
5、垂直位移估计
桥梁的垂直位移取决于几个因素,如交通荷载,温度,桥墩和桅杆的转动,缆线拉力,蠕变或收缩。在当前部分展示的是基于与温度的相互关系上的垂直位移的估测值。我们发现空气温度的最大值与位移的最大值不匹配。这一发现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混凝土结构对温度效应的反应较慢。下面的图形运用相关数值之间的差异,显示了空气温度和垂直位移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结论
传感器的新发展和存储和采集设备的更新要求有新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
为了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程序,需要从每个传感器以及从不同的传感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可靠的测量数值。
使用测量到的空气温度就可以预测位移以划定有效数值的范围。
至于今后的分析,结合其它监测到的数据、利用有限元模型,可以更好地估测测量数据从而减小不确定变动范围。
参考文献
[1] 李景存《桥梁养护办理的思考》,《山西建筑》2OO6年O1期.
[2] 王雅红《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4期.
[3] 杨晓蕾;桥梁维修加固技术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郭亚威;;桥梁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1年07期.
[5] 韩万水;黄平明;许汉铮;;不同混凝土材料在双曲拱桥加固改造中的对比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07年06期.
[6] 王琳;张守利;王玉栋;;叠合板在桥面系结构维修加固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6年04期.
桥的诗句范文5
1、小桥流水人家上一句是枯藤老树昏鸦。
2、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来源:文章屋网 )
桥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局部 暗示 审美想象
绘画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绘画的媒材手段与所描绘对象之间的矛盾现象。我们知道,我们所描绘的这个世界,是个流动的生命体,其形貌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从形态上看,它是个三维立体的客观存在,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视觉印象。而它又是个物质与精神的混合体,其中除了可触可摸的具体物质以外,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与情感。而我们的架上绘画,作为一种传达我们对这个随着时空流动的世界的感悟与思考的手段,其先天就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首先,作为载体的画面是一个二维平面,其次,我们画在画面上的东西只能是凝固在某一特定空间与瞬间的静止的形象,因此在表现上就产生了三个难题:㈠如何以凝固静止的手段表现活动在流动的时空里的不断变化着的物质实体呢?㈡如何在二维平面内表现出在三维空间里多角度立体的并且会有各种动态特征变化的物质呢?㈢如何表现出内心情感、思想与灵魂本真呢?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都超出了二维平面所能承载的容量。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决定了我们绘画的方法,并不能是单纯再现对象,而是要在对象身上提取一些因素并加以提炼,通过在画面上表现这些因素,以其作为引子来象征、提示或者寓意我们所想表达的对象内容,并引导观者去领会我们所想传达的东西。所以,绘画的本真,其实就是引导与提示的传达方式。在人类绘画历史的长河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历代的画者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局部提示的造型方法,其在创造和表现审美意象、表达画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方面卓有成效,正是被广泛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本文所述的局部提示的造型技巧指的是在架上绘画领域的一种造型技巧。其意思可定义为侧重表达形象的不确定性,从而留给观众一个可供领悟、体会、选择的弹性空间的一种造型表现技巧(比如一种委婉曲折的视觉暗示,或是在视觉传达上造成一种迷离的感官印象),这是一种以让绘画作品能超越表现载体的局限和画面图式的表象以获得更充分的耐读性,更丰厚的意义传达为目的的造型技巧。它又是一种含蓄的造型方式,形象所造成的感官印象与所传达的意义往往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表述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际,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在近而旨在远,是以潜移默化作用于人的认知。安德鲁・怀斯有一幅用铅笔勾勒的素描写生作品(图1),从画家娴熟而又简练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睡意,仿佛早晨的阳光正静静地透过窗户照射到室内,在柔软的抱枕与舒适的床单中,一个女孩还做着好梦。淡淡的铅笔痕迹传达着安祥与舒适,手臂动态上略约的线条改动似乎提示了女孩在睡梦中把枕头又抱紧了一些,从女孩的半身,我们仿佛了解了她的随性,甚至仿佛体会到画家与她的情侣关系……对画面的欣赏到这里暂时打住,回想这段描述画面的文字,我们会讶异,我们的脑海中对画面的一切解读似乎都那么合理,那么自然,然而画中所总共描绘的图像明明就只有一个仅仅画到背部的女孩。为什么我们会仿佛了解如此多呢?就好像我们已经置身于当时,就站在床边看到了那个房间里的一切,甚至更能洞悉画家的灵魂,看到他在作画过程中心里流淌的情感。
分析上述的疑问,我们会发现画家造一个局部的形象,截取一个瞬间的片断,这个形象或片断就变成了在某一个时间与空间中的一些被描绘对象或思维情感的暗示,虽然在被陈述的事实和所陈述的环境之间必定存在着区别,但观赏者通常知其一就能知其二,它们对画面的理解往往都是包括了他们对这一情境的理解与经验的。画家只表现所要描绘对象的一部分,因此,大面积的不明朗的空域就会造成观画者解读上的局部提示感,对于局部提示所造成的空缺感和空洞感,根据我们的视觉与思维习惯,我们会下意识地想一探究竟,也会自然自觉地运用自己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对其进行补充。而在人的思维与记忆当中,有三样东西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人的经验知识,经历经验或学习知识时的情感(如开心、平淡、忧伤、欣慰、苦恼等)以及在情感与经验的作用下引发的思考(如追忆、憧憬、反省、计划等)。这三者不但是人的认知过程,更是人日常的思维和行动模式。无论任何一者在思维活动中受到牵动,都必然会导致三者连锁地在大脑中活跃起来。此外,人在视知觉审美习惯上对外物的把握是一个对整体或完形的认知过程,离开了整体是无从准确认识客体事物的(比如头发是头发,手是手,头发和手这些概念在人的认知中都是完整的形象)。所谓“窥豹一斑”,见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立即想到了豹子的整体形象。一个脑子里没有一只完整的豹子形象的人,即使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样一个斑点,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获得对豹子的认识。我们说一只手很美,也是因为它长在美人身体上,成为这个美人完整形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把它砍下来孤立地看,不仅无美可言,而且会使人感到恐怖。著名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能给人以强烈美感,就是因为人们观赏时在运用各种方式对它加以补足,在审美直觉中认为她本来就是完美的人然后才能产生结果。画家怀斯就是利用了观画者的这些思维习惯与审美习惯来营造女孩形象的,画中明确的信息只有睡觉的女孩与的半身,然而通过它们的引导,就能让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女孩的搂抱动作会让我们想到抱枕与床单,如果它们存在的话,在画面范围内应该是看得到的,而事实上,那些地方一片空白,但空和白又会让我们联想到白颜色,从而再联想到干净等等,以此类推,一个局部的动作就借助着观者的主观联想产生出了如下图(图2)般庞大的信息体系:
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这些信息逐渐汇集在观者的脑海里,相互发生作用之后,诸如干净舒适、清朗明媚和情侣关系等感官印象的融合就会牵引出一种综合丰富的审美感受。此外,由于观赏者各不相同,上图所展现的,只是某些个人看到该画时的感受,其他不同的观者又会有更多各自独特的联想。画中形象虽然有将自己所设定的情景强加给观者的有力手段,不过解读的过程却又很大程度上独立于观者的思维经验。所以,女孩局部的形象作为一个引子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不同观者的思维经验与习惯决定的。然而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在这些感官印象与联想中哪个在人们的头脑中作用最大最清晰,也很难将它们独立的抽取出来(因为即使你将它们抽取了出来,也很难肯定自己的结果)。因此它又包含这样一种意义,正如人们看画时经常会说:“当你有了更多生活体验时,会发现画家的意思其实不仅如此。”这种意义几乎是不可言传的。差不多所有画面所陈述的情景都包含了这样的假定,你对眼前的图像是一知半解的,如果你知道得多一些,它们告诉你的东西也就多一些。所以,具有这类局部提示特性的艺术形象的包容性是很大的,这并非我们对各种欣赏者有着不同的观画感受这一点上持不置可否的折衷主义态度,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局部提示的造型,它的艺术空域具有较大的表意容量,如果持其一端而否定其他,倒反而失之偏颇。画面的内部语境被局部提示化之后呈现出了模糊的空灵变幻情态,无从限定它只表现某一方面的内容。画中的比喻形意象(如女孩身边的空域)只是传达了这样一种模糊审美体验,不同的观者因其各自的生活经历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和审美感受与此类似,自然都能和它发生情感上的对应关系(比如热爱乡村生活的观者或许会认为女孩其实是睡在稻草堆中的)。也因为如此,这巨大的想象空间就能造成一种局部提示的美感,这是一种让人体会不尽画面意义的造型传达。这种美感的生成借助的方式不类似于理性分析,也不是直接的陈述,而是对一种客观关系的突然领悟。然而还得补充,空域的审美特性决定了它还有一个表意上的特征:就是某种显在形象所表现的引申意义从其类似性特征上看为可能具有而不是必然具有,它的表意功能是受一定的审美情境及外部语境的制约的(审美情境及外部语境是审美活动中画面与观者能产生共鸣的必要的外在条件,如作品的展示环境,观者的知识背景等因素)。当审美情境发生变化时,表意功能又会相应地产生变异。
到这里,我们得出了本文要说的第一种局部提示造型的技巧,就是画家只在画面中营造要描绘对象的某些个局部,让所描绘的物象失去了外在制约性, 由此显在的物象能与画面中的空域发生作用,引导空域中的潜在形象触发观者的审美想象、文思与灵感,从而能牵引出比把所有的描绘对象都画出来时更丰厚更具情致意趣的审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