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记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记教案

日记教案范文1

1. 鉴于本文文字阅读障碍较小,拟利用课前预习解决阅读中的基本问题,如字词、内容了解等,课堂教学时对以上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忽视的细节:即日记中所提及的空袭是英国的飞机造成的。

2. 针对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逐步加深对“芸芸众生的罪过”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

(出示安妮密室的照片)

师:二战期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在纳粹的统治下,一个十三四岁的犹太少女安妮,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这样一间密室,失去了自由。处在人生最灿烂的季节的安妮,和大家一样,渴望能“一次能玩个痛快,能畅怀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能重新骑自行车,跳舞,和男孩子玩等等。对这一切我是那么热爱。”“我渴望――强烈地渴望――能得到所有的一切……渴望能说话,渴望得到自由,渴望有朋友,渴望能独处。而且我真的强烈渴望能……大声哭喊!”(PPT显示)而在这样一间狭仄的密室里,她却只能将这些渴望诉诸文字。

《安妮日记》详细记录了密室中的她从13岁到15岁的心路历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饱受战火伤害的花季少女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安妮日记》被译成至少55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震撼。

二、 内容感知

师:在第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我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随手记下一些事实,我要这日记当我的朋友,我还要为这位朋友取名字,叫吉蒂。”从这一段话中你了解到安妮准备写的日记会有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PPT显示):

内容上:安妮的日记除了用心记录有关战争的情形,还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等。

形式上:采用了和朋友对话的形式,敞开心扉、真心倾诉。

师:安妮写了两年的日记,本文仅选了九则,第一则主要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八则日记或是记叙事实,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战争的残酷;或是抒写发自肺腑的感想和思考。虽然我们无法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想象体会。那么在安妮所用心记叙的有关战争的情况中,哪一处让你有最深刻的体会?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处。

(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通过这一环节即进行了检查,又强化了交流学习。教师巡视,随时对学生交流情况稍作点评)

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有一个小疑问:第四则描写的空袭是谁进行的?是哪个国家的飞机进行的空袭?

(PPT显示思考题:请说说“我知道我们不能离开这里,但假如我们不得不出去,在街上被看到,也和被空袭困住一样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生:空袭是由英军的飞机进行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躲在密室(被英军炸死)=跑到外面(被德军抓住)

(对空袭的恐惧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但学生很容易忽视它是由英军进行的这一细节,而这却恰恰是了解安妮思想的一个关键点)

三、 难点突破

师:面对这场波及到六十多个国家地区的战争,安妮没有只抒发对法西斯的残暴行径的仇恨,就是对同盟国的反战行为,她也没有简单地一味歌颂肯定,而是更多地描写她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来自双方带给她的悲惨境况,她是德国人,不幸又是犹太人,这种矛盾的身份、矛盾的处境,使得她的思考更为广阔、更有深度:这场战争该受谴责的是谁?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关于这个问题,安妮得出了什么观点?

生: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师:我们一般人描写战争,往往会把矛头指向侵略者,指向统治阶级,安妮怎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了呢?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教师补充以下资料(PPT显示):

1. 1933年11月,德国选民中有96%参加投票,其中92%赞成几乎是清一色的纳粹党国会候选人名单,95%的合格选民中有90%的人支持希特勒成为至高无上的元首。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希特勒是经由每个人投票选举上台的;他们的主张与政策是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的,包括屠杀犹太人,也是赢得了许多普通德国人的支持的。)

2. 这些执行者中有许多人都尽忠职守、严谨勤奋、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比如一位叫艾希曼的纳粹官员,他每天埋头于时刻表、报表、车皮和人头的统计数字,是个劳模,通过自己在铁路运输方面的专长出色地完成工作――把百万犹太人极有效率地送进了集中营。二战结束后审判他时,他反复辩解说自己只是帝国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小齿轮。

3. 《生死朗读》,描写了二战担任纳粹党卫军看守的汉娜的命运。她和六名女看守转移300余名死囚,途中被临时关押在一个教堂休息时,突然遇到了炮火的袭击,而几名看守却没有将教堂的大门打开让囚犯逃生,从而导致被关押在教堂内的300余名囚犯死亡。当战争结束后对其进行审判,主审法官问汉娜:“你们为什么不把门打开”时,汉娜回答主审法官:“我们是看守!我们的职责是押送犯人,我们不能让他们逃走。”“换了你,你会怎么做?”汉娜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无言以对,也让所有读这本书的人深思:如何保证自己不陷于“平庸的恶”、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4.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或政治灾难过后,总是有太多原来跪着的人站起来说:我控诉!太少的人跪下来说:我忏悔,……当所有的人都是无辜者,真正的无辜者就永远沉沦了。

师: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我们把对战争思考的视角转向芸芸众生,并不是要为希特勒、墨索里尼那些极权统治者开脱罪行,而是要提醒每一位普通的人们:不要放弃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不要为暴力与非理性所左右,不要让民主蜕变成产生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土壤与温床。《安妮日记》在这一点向所有的人敲响了警钟。《安妮日记》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一点。

(安妮对芸芸众生的批判是本文的核心价值所在,而这一观点也是学生认识理解上的难点所在,教师必要的补充指导不可或缺)

四、 巩固小结

在第八则日记中,安妮写道:“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设想一下,如果安妮历经苦难活了下来,她会成为怎样一个人?请写出你的理由。

(PPT显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

日记教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英语;比较级的教学;案例及评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42-1一、案例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 Part A语篇讲述的是苏海在公园遇见本和杰克,因杰克和苏海是初次见面,从而互相谈论对方的兄妹的小故事。讲述的具体内容是,通过苏海和苏阳的比较,杰克和杰米的比较,比较年龄、身高、长相等。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语篇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理解什么叫形容词的比较级,进而引导学生能够针对生活中实际情况初步运用比较级进行交际。本文主要展示日常课中进行该语篇教学时针对比较级这一知识点有效处理的几个教学片段,并对其效果和作用进行分析和反思。

片段1:谈论身边同学

T: How old are you?

S1: Im thirteen years old.

T: How about you?

S2: Im twelve.

T: So you are younger than him. It also means he is older than you.

(自然引出younger, older和than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也已理解两词的含义。)

片段2:谈论动画人物

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给出model,如:

A: Which/Who is ...(比较级),××or ××?

B: ××is ...(比较级) than ××.

出示一张动画片猫和老鼠中Tom &Jerry的图片,鼓励学生针对图意尝试描述,可以附有动作、表情等,引导学生在动画情境中操练本单元重要句型。

片段3:谈论文中人物

T: How about Su Hai and Su Yang?(自然过渡,进入课文。)

Task1: Listen and answer(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理解,回答问题。)

Q1: Who is older, Su Hai or Su Yang?

Q2: Who is taller, Su Hai or Su Yang?

Task2: Read and judge.(默读课文,深入理解,判断练习。)

()Su Hai and Su Yang are the same age.(年龄)

()They dont look the same.(看起来很像)

()There is the only child in Jacks family.(唯一的孩子)

()Su Hai is twenty minutes younger than Su Yang.(小二十分钟)

()Jack is a student.

……

二、评析与反思

这节课针对比较级这一重要知识点的教学,我呈现了几个教学片段,一方面想解读小学阶段形容词比较级的教学如何有效处理?另一方面想通过该案例来分析解读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上出精彩的课堂?

1.话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中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会增加的学生学习时的认同感,同时也能降低知识点接受的难度。

例如,片段1是谈论寒假生活。本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很多学生还沉浸在寒假和春节的节日情绪中,在片段1中,教师通过谈论寒假、春节每个人都做了什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来进行Free talk,进而谈论春节来之后发现有些学生长胖了,有些同学长高了这一切入点来进入本课,引出本篇的比较级教学,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自然,很有同感,同时又自然引出一些比较级词汇taller/fatter...。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课堂导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话题与兴趣爱好相联系。对任何人,没有比谈论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话题时更让人兴奋了。教学中多设计学生兴趣爱好方面的内容,能触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课堂会更活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变得更轻松。

日记教案范文3

6000名文明交通志愿者活跃社区

图为莘县交警实施“一校一警”工程将文明交通知识送进课堂

莘县交警大队联合综治委、团县委,通过镇(街道)、单位推荐、个人自荐、政审调查等方式,在该县22个镇(街道)、76个单位(企业)、1152个行政村选聘了6212名正直善良、身体健康、纪律严明、责任心强、热爱及志愿服务于交通安全管理公益事业、有一定口头表达能力的中青年组成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大队”。公安交警部门定期提供阶段通安全宣传材料和交通法律法规读本,“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大队”根据志愿者的所在区域,划定服务责任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定期深入辖区各个阶层开展文明交通宣传、交通法规咨询、交通管理业务服务等活动。

120幅交通安全文化墙“秀”出文明交通新风尚

图说“交通安全”,画讲“法律法规”,一幅幅构思精巧、栩栩如生的交通安全宣传画、宣传图板、宣传口号,跃上了莘县120个道路沿线村庄大街小巷的墙壁,以举目可见的方式,将过去的生硬的宣传口号、枯燥的法律条文,变为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公益宣传画,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文明新L,让群众从道路上经过时,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交通法制文化的熏陶。

日记教案范文4

一、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灾难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对象: 东西校区全校师生、教职工

3.时间: 20xx年3月28日(周一)课间操

4、演练地点:教学楼、操场

三、演练准备:

(1)演练前班主任动员,让学生熟悉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各班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2)演练前班主任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上报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3)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4)学生穿校服。

四、演练要求:

1、 参与演习的师生在疏散演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保证有序进行,不要着急,不要乱跑,避免发生推挤嬉闹等现象,确保安全,演练前班主任让学生检查好鞋子,避免鞋带绊倒。

2、 参与演习的师生在演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校方演习活动指挥小组报告,及时解决,确保整个演习过程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3、每个班级排成2列队伍,前后门都打开,班主任在前面,送路队的老师在后面,不要在教室里整队,直接从教室的安全出口(门),沿着右墙角边有秩序的进行撤离,不抢道,不惊慌,听从老师的指挥。

撤离路线跟上操路线一致,各班跑到做操的位置后一定要蹲下。

4、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全体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师生在疏散时必须按照自救动作要求完成:抱头、尽量压低身体靠右行、保持安静,各班一定要重视,不要笑。

日记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先队队日的意义,通过对“队日”的表现活动,学会场景式的绘画表现形式。

2、用绘画的方式进行队日活动的人物造型表现,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由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回忆、想象,画一个有意义的队日活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大胆地、有创意地表现队日活动的场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队日活动形式。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队日活动的画刊、图片或录像资料。

二、感知与启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盒欣赏收集到的资料。

a.讲述自己对队日活动的认识。

b.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队日活动的各种图片资料

2、教师播放录像

a.师生共同欣赏队日活动的录像资料或其他资料。

b.教师讲述集体过队日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

3、模拟过一个有意义的队日活动。

三、探讨与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设计的队日活动方案。

2、教师参与讨论,归纳和提炼学生的构想,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

四、构思与创作

1、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或想象,大胆自由地进行创作

2、教师巡堂辅导。

a.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回忆、联想、想象,进行扣紧主题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

b.教师在造型表现学习过程中提示学生要大胆构思,不拘泥于现实中的队日活动,可以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c.对不太愿意与人交往的学生或没有加入少先队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带动他一起参与集体游戏和学习生活。

五、评价与交流

1、学生展示作业,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构思、画面内容。

2、评一评最有创意的画。

a.谁的画画面最好看?

日记教案范文6

[关键词]飞鸟;奈良;平安;佛教;传播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及受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日本飞鸟、奈良与平安时代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及受容情况。佛教在这三个阶段是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的?其受容情况如何?日本的佛教在这三个阶段的传播呈现了何种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上几个问题入手,进行探讨。

一、佛教在飞鸟时代(600年-710年)的传播及受容

佛教于公元538年从中国经百济传入日本,此时日本正处于从氏族公社社会到律令制国家的过渡时期。针对是否要接受佛教这一问题,崇佛派的苏我稻目与废佛派的物部尾舆之间展开了激烈争论。废佛派认为,若认同佛教在日本传播,就意味着认同佛祖的存在并否定氏族制度下的树立起来的诸神。而崇佛派的苏我氏则认为,推崇佛教便可借用佛的威信来消除动荡、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这场争论的目的并非是佛教传播本身,而是于统治阶级以宗教为契机统治人民的新旧方式之争。显而易见,废佛派认为佛教的传播会对旧的氏族势力统治构成威胁。公元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并于次年颁布了佛教兴隆之诏书,从政治层面对佛教进行推广。除此之外,圣德太子亲自著书《三经义疏》,为法华经、维摩经和胜经进行注解,大力推动了佛教的传播。在圣德太子的支持下,全国开始大规模兴建寺院,四天王寺、法隆寺、广隆寺等著名的寺院都建于此时期。据统计,到公元624年,日本共有寺院46座,僧人816人,尼姑569人,佛教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

在佛教最初传入日本的飞鸟时代,倡导佛教是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的行为。当时苏我氏与圣德太子为了打破旧的氏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需要利用佛教这种新的信仰作为手段来巩固统治、树立威信。值得注意的是,在飞鸟时代,佛教是作为“空降兵”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入日本的,朝廷修建的寺院只允许天皇和贵族朝拜,普通大众禁止进入官寺参拜,也不允许听讲佛经。对于百姓而言,佛教是统治阶级权威的象征,是先进的“大陆文化”的载体,与他们的生活并无交集。此阶段佛教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到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在当时普通百姓的信仰还是以神道为主。所以在飞鸟时代佛教仅是维护中央集权的手段,并没有广泛的受众,只能说是对当时先进的“大陆文化”的单纯模仿。

二、佛教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的传播及受容

朝廷支持佛教发展的政策在奈良时代的圣武天皇时期达到高峰。公元729年“长屋王之变”后政治形势与社会都陷入不安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笃信佛教的圣武天皇试图通过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的,于公元741年颁布诏书,命令各国都要修建“国分寺”、“国分庵”,寺庙里要供奉护国的经卷“金光明最胜王经”,每座“国分寺”配置僧人20人,“国分庵”配置尼姑10人。紧接着又在京都建东大寺,并铸造祈愿天下太平的高达5丈3尺的卢舍那佛,大佛于公元743年动工,耗时10年完成,具有很高的美术造诣与重要的历史意义。

奈良时代佛教由于受到天皇的大力支持而迅速发展,统治阶级以佛教为手段来寻求皇权的安稳和国家的安泰,此阶段佛教很大程度以“镇护国家”为目的和使命,故奈良时代的佛教被认为是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国家佛教”。学僧们把中国的佛教经典全部引进,在寺院煞有介事地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受到朝廷的支持并服务于朝廷,与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关系。与飞鸟时代一样,奈良时代僧侣禁止到民间讲授佛法,群众也不被允许去寺院参拜。佛教在奈良时代仍然以模仿中国佛教为主,没有根植于广大群众。进入奈良时代末期,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日本社会陷入了动荡之中,富人愈富,穷人愈穷。在此背景之下,日本各地出现了违禁向群众宣讲佛教的僧侣,并受到穷苦群众的信赖。可以说,佛教开始出现了由国家佛教向普通民众靠拢的信号。

三、佛教在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的传播及受容

由于奈良后半期佛教与政治紧密结合,朝廷过度地采取了以佛教为中心的政策,产生了一些弊端。因此,平安时代的恒武天皇为了巩固新王朝根基,清除一直以来佛教政治的弊害,在迁都至平安京时决定不迁走南都大寺。与此同时,恒武天皇决定支持从唐朝学佛归来的最澄、空海带来的新佛教。遣唐使最澄在唐朝学习了以法华经为主的天台经的教义并携带大量经卷回国,在日本比山修建延历寺开创了天台宗。空海也称弘法大师,于公元803年来到唐朝,在长安用2年时间领悟密教的精髓,回国后在日本高野山修建了金刚峰寺并开创了真言宗。

平安时代的天台宗和真言宗在“镇护国家”方面继续秉承了奈良佛教,但是却不像奈良佛教那样与国家政治有直接关联,因为奈良时代的寺院大多建在宫廷周围,而平安时代著名的延历寺、金刚峰寺都位于远离城市的深山之中。再者,天台宗与真言宗的咒语和祈祷固然是为了守护国家平安,但更重要的是作为贵族们消灾除病的手段而存在。从这点来看,平安时代的佛教已经显示出了追求“现世利益”的特点,这与日本本土宗教神道的宗旨如出一辙,平安时代,佛教与神道开始互相融合,佛教利用日本传统宗教神道的土壤生根发芽后,才真正实现了从模仿中国佛教到日本佛教的过渡。具体表现为,在神社内修建神宫寺,在寺院内祭拜镇守神,在神灵前诵读佛教经卷等,该过程被称为“神佛习合”。

四、佛教在日本传播的特点及其原因

(一)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自上而下”传播方式。所谓“自上而下”是指,佛教在日本最初由统治阶级主动吸收并大力弘扬,经过几百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为普通大众所接受。从飞鸟时代到奈良时代佛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国家力量扶植而发展起来的,礼佛诵经等佛事活动也局限于天皇、贵族等上层社会,普通百姓没有权利参与佛教活动,对佛教教义毫无理解。当时的佛教在日本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传播。可以认为,如果没有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佛教在日本的传播或许不会如此顺利。

“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是有因可寻的。追溯佛教传播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飞鸟时代还是奈良平安时代,佛教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政权的手段。飞鸟时代,佛教的主要任务是对抗旧的氏族力量,统治阶级需要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超越“神”的新兴信仰来加强中央集权。奈良时代,佛教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镇护国家”以祈求天皇制的安泰是此时期佛教的主要任务,与佛教原本提倡的个人戒律毫无关联。平安时代,佛教继续沿袭奈良时代守护国家的特点,但由于唐朝末期的“安史之乱”导致了政局动荡,日本停止了向唐朝遣输送唐使,佛教开始逐渐本土化、日本化。

(二)出现了“神佛习合”的过程

一种新宗教的传入,势必会对本土宗教造成影响,但在日本情况却稍显特殊。上文中提到,佛教在日本主要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所以佛教在传入日本的最初100多年间,并没有与本土宗教神道出现过正面碰撞。上层统治者信奉佛教,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动用国库支持佛教及佛经研究,却明令禁止普通百姓接触佛教。由于普通百姓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教,他们的主要信仰还是以神道为主。可以说,佛教在传入日本后,一直是以高于神道的姿态存在的,原因不在于宗教本身,而在与统治阶级的刻意为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需要一种看起来“高高在上”的“神秘”的信仰,佛教便充当了这个工具。但由于唐朝政局动荡,日本统治阶级亦为了修正佛教过多参与政治的局面,决定不再一味模仿中国佛教,佛教开始日本化。在平安时代,日本开始出现了神社里面修建神宫寺,在神灵前诵读佛经等宗教活动,普通百姓也认为“神”是因为领悟了佛法而化身为“菩萨”,并产生了将八坂神社称为八坂大菩萨的说法。

“神佛习合”看似很偶然,却有其必然原因。之所以在日本出现了“神佛习合”,这与日本本土宗教神道的特性密不可分。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自古以来多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百姓把这些都解释为“神灵”的力量,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神道。日本人信奉神道,认为大自然的风云雷电、草木山石一切皆为神灵,都是值得敬畏的。所以在生产播种、粮食收获、孩子出生等重大事件发生时,都有去神社参拜以求神灵保佑的习惯。神道在日本被群众广泛信仰,但神道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在于,神道产生于百姓中间,没有任何相关的经典教义,也没有具体的神灵形象。神道的这些特点,为“神佛习合”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佛教可以更快地融入神道,更快地利用神道的土壤迅速生长发芽。

五、小结

飞鸟、奈良和平安时代佛教在日本的传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佛教在这三个时期都受到了来自统治阶级的支持而得以迅速传播,但各阶段佛教的传播又各具特色。总体来说佛教在传播的过程完成了由“完全模仿中国”到逐步“日本化”的过渡。值得注意的是,“神佛习合”是日本佛教传播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神佛习合”思想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深远,它体现了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态度和方式。“神佛习合”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如何,笔者将在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日本奈良平安时期神佛习合思想的形成及影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2]《日本的神道》.津田左右吉.商务印书馆.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