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理学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理学试题范文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不少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了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把学习设置在相对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主要形式,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地逐层解决,呈现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既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又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把握历史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
问题式教学法并不是简单、随便的随堂提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质疑,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时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1 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中国远古人类”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是怎样来的吗?”这是一个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苦苦追寻和探索的深奥的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同样好奇、感兴趣。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说出很多很多的想法,如传说中的故事、某些科学的推断和假设等。多种信息和结论在学生中间传播,学生们会探讨、判定,最后选择科学的结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这样就吸引了学生且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2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历史学习是在认识过去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人类社会、观察现实世界。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如在学习“明治维新”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明治维新的内容是什么?作用如何?(2)近代史上中国为什么落伍了?(3)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改革开放?这样学生可通过日本向西方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史实,把近代史上日本的进步和中国的落伍相比较,探究出正确的结论:一个民族要想进步与发展,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思想、文化。联系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行历史学习,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而且学生的思想觉悟、认识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法理学试题范文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代的呼唤,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是适应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建立“大语文”观念,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读、说、写结合,并与其他学科教学相配合,多股劲拧成一股绳;必须发动家庭、社会与学校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全方位 立体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媒现代化的进步,使得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广播、广告、多媒体软件、信息高速公路等传媒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的扩充辅射,几乎把整个世界的古往今来都呈现在人们面前,所有这些构成了“大语文”环境。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就是从“大语文”环境出发,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实施多方位、多起点、多层次、多联系的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不仅在于要使学生识多少字、读什么程度的文章、写多少字的作文,更要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授之以渔”,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发展,以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建立“大语文观”,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扩大视野,多渠道学习语文,多渠道获得信息,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要实施师与生、生与生多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提倡主动自学、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甚至辩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变评价学生单看考试分数为看全面发展、是否学有个性。要实施语文教学立体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要落实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上。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适应了教改形势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了《语文课程标准》,大纲精神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都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建立以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观念、主动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主动式”教学、“自学辅导法”、“导探教学法”等,体现了新教育思想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主旨。
三、读、说、写结合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在讲读课文时,必须重视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不能像过去一样,泛泛地分析课文,机械地背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因素,创造学生说、写的条件,使他们得到更多的说、写锻炼机会。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踏上“自得”之路;同时,要结合课文的讲读传授写作知识,结合课文的讲读创造学生说与写的情境,得到相应的锻炼。
四、多渠道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单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渠道、多途径,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开展每周二诗、三诗活动。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瑰宝。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重视语言的积累。开展每周二诗、三诗活动,或者每日一诗活动,通过背诵古代名诗词,丰富语言积累,丰富文学积累,为提高语言能力奠定基础。古代诗词只有背下来,才有可能转变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才能学以致用。
2.积累名人名言、成语、警句、优美句段。要求学生背诵些名人名言、成语、警句、优美句段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这方面,应该在限定的时间内有一定的数量要求。
3.召开新闻会。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这需要从小培养。关心国家大事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为此,可以要求学生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看看当地新闻,采访本村、本乡镇、本地区、本学校的新人新事,定期召开新闻会,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新闻。
4.举办故事会。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喜欢模仿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鼓励儿童多读书,多听故事,并且让他们把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这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定期召开故事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是欢迎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
5.建立小记者站。建立小记者站,办好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广播站、校刊、校报、班级手抄报等,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办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要深人各班采访,编缉要对各班来稿进行筛选、编辑,广播员要朗读,要会使用广播设备等,其工作性质与政府办的广播电台相似,这些工作都要求学生去完成,这对学生是多么大的锻炼!这些活动的开展,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其他能力的提高。
6.召开读书汇报会。指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人们学会读课外书,对学生的成长和读写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在布置和指导学生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通过交流读书的经验和体会,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使他们更爱读书,更会读书。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及时记好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与评比,并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读写能力。
7.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面很宽,有文学性的,也有非文学性的。例如要求学生从老人那里了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并记载下来,这就是文学积累,在文学积累中锻炼语文能力。
8.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应用,增加了信息的来源,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学习使用学习软件,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练习。也可以访问相关网站,下载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法理学试题范文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便利抽样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013级四年制学习《护理心理学》的三大班、六大班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三大班分为试验组,护生共94人,将六大班分为对照组,护生共9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及以往所学课程成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由杨艳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心理学》教材第八、九、十章临床各类患者的心理护理(一、二、三)作为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模块章节,由同一教师授课。1.2.2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试验组实施体验式教学,流程如下,(1)情境设想体验:此环节在课前完成。在授课教师将相关章节中理论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性讲授完毕的基础上,布置课堂体验主题,将试验组分成10个小组,每组8~10人,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护生可通过查阅图书文献、网络资料、临床调研等途径,自行设计、编排临床情景,提交教师审核、修改后模拟演练。(2)课堂模拟体验:此环节在课堂进行,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将课堂模拟成医院情境,表演内容涉及临床各类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心理冲突,以及护士合理运用心理护理技术与方法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帮助护生获得不同角色的体验。(3)互动反思体验:此环节在课堂模拟体验结束后进行。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各组成员开展自评和他评,内容涉及面对相同的临床情景,每个小组考虑到怎样的心理问题?不同小组用什么心理护理技术与方法去解决?哪个小组的心理护理技术与方法更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4)引导升华体验:此环节在互动反思体验结束后进行,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授课教师在护生自评、他评的基础上,对整个过程中护生的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作全面、客观的点评,指导护生认识临床心理问题的复杂化,患者心理需求的多样化,帮助护生共同探索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的个性化。
1.3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课程结束后分别向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生统一发放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问卷。问卷现场填写并回收,发放问卷189份,回收189份,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资料采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问卷8个项目上对《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3讨论
3.1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心理学》教学的效果分析
试验组护生在《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环节中对体验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效果普遍持肯定的态度。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体验式教学法能带动护生情感,激发护生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护生自觉地探索事物,主动地思考问题,试验组92.55%的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第二,体验式教学法加深了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护生的临床思维,优化了教学效果[6],78.72%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77.66%的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第三,体验式教学在时间、空间上法弥补理论课堂实践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将护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相结合,采用表达和交流的形式来探究患者感受,揭示医护人员的心理冲突,94.68%的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体验患者心理需求与特点,91.49%的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护患沟通能力;第四,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理念,在授课教师精心设计、正向引导下,护生共同协作完成情境体验,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下,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95.74%的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85.11%的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增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第五,体验式教学不仅提高了护生心理护理实践能力,更培养了护生的人文情感,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84.04%的护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人文关怀能力。
3.2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首先,护生在体验式教学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能否达到教学目的主要取决于护生的参与性、能动性和感受性。对护生而言,由于掌握的医学、护理学知识有限,要将临床疾病症状表现、患者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技术与方法联系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情景设想体验阶段,授课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引导护生做出思考,编写符合逻辑、贴近生活的情节,力求使观看同学得到启示。其次,《护理心理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受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果、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因素的影响[7]。对授课教师而言,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洞察和感悟能力[8]。尤其在课堂最为重要的引导升华体验阶段,教师要能够将教学的活动重心由感性认识转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引导护生深入探讨情景体验包含的理论内涵,避免流于肤浅和表面[9]。
参考文献
[1]李淑杏,陈长香,赵雅宁.多种体验教学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762-763.
[2]裴艳,刘晓虹.《护理心理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6,21(6):76-77.
[3]石慧、程艽.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学的应用现状与改革[J].中国病案,2015,16(10):85-88.
[4]姚桂英,李树雯,薛松梅,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115-116.
[5]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3.
[6]罗祎,江智霞,王万玲,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5,29(4):1437-1439.
[7]曹建琴.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2):59-61.
[8]郑舟军,龚戬芳,张丽平,等.体验式教学法在舒适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9,26(3B):8-10.
法理学试题范文4
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合理科学的探究,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教学目标,而且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没有科学探究就没有物理学。初中物理课堂应当将充足的科学研究机会给予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究中,可以通过自身的思维得到和掌握知识,发现有关物理学的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由任务亦或是问题发展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自主归纳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既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和曲折,也培养了问题意识,提高了各种能力。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教学情境并非仅仅是一种思维上的“刺激”,更是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一个知识活动。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在特定的心理场景中将学生引入,不但能够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地认知,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富有感情地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生活中处处时时都有问题出现,而不同的学生又有着其自身不同的感受和经历,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思考和观察,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使用铅笔的笔尖扎手心以及用相同的力用笔端扎手心的感觉,体会轻轻扎和用力扎疼痛的区别,进而引导学生将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出来。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以后,就可以按照具体需要,选择出合适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电磁铁”时,学生按照所掌握的知识可知,结构相同的一个电磁铁,往往磁力越大,那么磁性便会越强,并且会吸引越多的小铁钉。这时,教师应当提出这样的问题:电磁铁所具备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相关?首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猜想,有些学生会猜出与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有关等,这样学生可以发现,线圈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的电磁铁,其有着越强的磁性,然后引导学生以“控制变量法”来对实验进行设计,引导他们作出这样的假设:其一,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与磁性强弱之间的关系;其二,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与磁性强弱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划分成两组进行设计和实验。在小组的交流中,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注重创新,发展思维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物理认知机构的构建过程。学生参与的层面主要是学生内隐的思维,初中物理教师不能将思维难度随意地降低,而是应当始终密切关注,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思维到底发展至哪一步,有效地保护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流畅性,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具体产生的思维层次和思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灵活地将教学活动展开,切勿一时兴起而和盘托出结论,将学生的地位替代。在三维目标落实的基础上,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借助于“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通常学生的解答是不深刻、不全面的,在此类状况下,教师要按照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地采用以教师为指导的学生分组讨论模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解惑释疑。另外,还可以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由教师设计疑问,让学生小组回答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解答问题。
例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时,在探索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学方法来进行理论推导证明,还可以通过运用刻度尺、光电门等实验仪器予以实验验证。
法理学试题范文5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堪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是建立在对于周围事物的实践认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心理感受增加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建立在学生特性特点基础上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本身,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学习态度。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而言,实施体验学习对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其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特点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结合,而制定出来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为强调地理课堂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建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更为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知识的反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体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通常所采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和情景体验法。
(一)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学习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操作程序尽量简单化,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安全隐患,并要将操作的内容与地理知识内容紧密相关。比如环境和资源的地理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在教材中有会图片显示由于资源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严重污染等等。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图片所在位置,也可以让学生拼图,以使学生对于各地的自然特点印象深刻。
(二)社会实践。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
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地理现象来体会地理教学内容,并引发各种思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不断地从社会体验中积累地理知识,以促进学会的学习和成长。具体而言,社会实践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参观法两种方法。
1.社会调查访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社会调查访问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社会调查访谈是体验式学习中较为有效的途径。
2.实地考察参观法。为了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某地区的自然风光,并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工农业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各方面因素而造成的环保问题等等,不但增强了学生对于地区的了解,还会在头脑中形成该地区未来发展设想的蓝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情景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最为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学生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积极此参与到情境当中,体验地理内容并参与其中。
1.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通过体验地理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力。学生很快地就会进入到角色当中,通过体验情境中的乐趣,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对于未知的问题一探究竟。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上虽然已经实施了改革,以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为主,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这些地理知识仍然很抽象,要以形象思维理解这些地理知识依然很困难。诸如,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地区依赖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就会自然景观各异、文化背景不同。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风土人情的研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的画面,相应的背景音乐等等,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将初中学生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充分地利用起来。将抽象的教材内容以声像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虚拟却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使得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再认为学习地理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轻松愉快地度过。这种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富有真实感,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法理学试题范文6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 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 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这种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 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 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