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争力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分析范文1

1国内外棉花现状分析

1.1国外棉花现状世界棉花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美洲大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都是比较温暖的地区,自公元1500年就开始种植棉花,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种植经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育种技术和种植工艺的革命,又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棉花生产。棉花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的迅速发展之后,从60年代开始逐步放缓。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不大,棉花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逐年提高。尽管近50年来世界棉田面积在个别年度出现减少的现象,但世界棉花产量还是呈现增长态势。目前,世界棉花生产局面形成了相对集中的4大棉区,即第一产棉区在亚洲大陆南半部,具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中亚、外高加索和部分西亚国家,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50%以上;第二产棉区位于美国南部,其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20%以上,是世界棉花的最大出口区;第三产棉区位于拉丁美洲,其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第四产棉区处于非洲,这里是世界高品级长绒棉的主产区。棉花国际贸易中有近一半的产棉国参与了棉花出口贸易,每年有将近50%的棉花及相关产品要输出国外。此外,由于受市场供求、生产水平、价格波动、纺织业发展状况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世界各产棉国的棉花出口贸易状况起伏不稳,引发了世界棉花贸易格局的变动。

1.2国内棉花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生产快速发展,棉花产量保持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业经济也不可避免地融合到世界经济之流中,成为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达到590万t,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约2850万t)的20.7%,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道成为世界5大产棉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是14.6%、22%、9.21%、5.96%),棉花种植面积约为540万hm2,占世界棉花种植总面积(约3200万公顷)的16.86%;单产约达到1290kg•hm-2,比世界棉花平均单产(约768kg•hm-2)多522kg•hm-2[1]。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每年中国的棉花消费量约占世界棉花消费总量的1/4,据估计2010年中国棉花进口量将同比增长15%。因此,中国棉花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动对国际棉花市场和棉花价格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中国棉花产量在世界产量中占很大比例,但还是个棉花进口大国,出口棉花的数量相当少,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也很低。鉴于本国棉花将长期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提出了棉花产业必须坚定立足国内生产为主、进口调节为辅的发展思路。而近几年的生产变化中可看出,在我国产棉区中,继长江流域棉田急剧萎缩之后,黄淮海产棉区农民的植棉热情亦随之下降,棉花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棉花生产重心就出现无法逆转的西移态势。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应着重发展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内陆棉区,提高我国棉花整体竞争力,以确保我国“棉花安全”底线。

2新疆棉花竞争力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hm2左右,棉花产量保持在250~300万t。其中,2008年为历史最高年份,棉花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78万hm2和300多万t。2003年以来累计调出棉花1800多万t,超出同期全国棉花进口量200多万t,2006—2008年年均调出棉花300万t,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高速发展,也为保持国内棉花60%~70%的自给率奠定了基础(表1、表2,以下各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关省区的统计年鉴)。“十一五”期间,除了新疆外棉花生产竞争力最为突出的是山东省,其产量基本稳定在100万t以上,成为国内仅次于新疆的主产区。河北省棉花在国内市场也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9.5%的水平。而河南省和江苏省在国内市场份额呈现逐年下降,说明棉花的竞争力下降。1997—1998年,国务院提出的“要放缓新疆棉花发展步伐,适当减少长江流域棉花面积,进一步压缩黄河流域棉花面积”的政策部署已成为现实。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疆棉花在国内市场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在收成最好的2008年,其市场份额为40.39%,“十一五”的后两年内生产量呈现微量下降,2010年预计为260万t,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基本没变,因为近两年国内棉花产量出现普遍下降。结果这种产量的下降促使2010年棉花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3新疆棉花竞争力因素分析

3.1生产规模与单位产量新疆棉花生产处于西北棉区的边缘产区,目前的规模在我国是最大的。从生产规模看,2007年为178万hm2,约占全国当年播种面积593万hm2的30%。2009年新疆的播种面积减至141万hm2,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也减至495万hm2,但仍然占全国的28.46%。这就说明新疆棉花在国内棉花生产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另一方面在区内与其它作物对耕地资源的竞争中也处于较好的位置(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基本保持原有的优势,也是这5年间在棉花市场竞争中的赢家。河南、江苏、河北三个主产省生产规模收缩较多,特别是河南一个省减少播种面积20多万hm2,江苏省减10万hm2左右,这两省占到了2009年全国收缩面积的1/3多。我国棉花产业向内陆优势棉区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一些可以种植但不是最适宜区的所谓边缘区,由于其产品品质差、产量低、效益差而逐步退出。新疆通过推广矮密早栽培技术、膜下滴灌等技术,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其中,兵团平均单产达到2325kg•hm-2,喀什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之后,棉花最高单产达到3000kg•hm-2(表4)。以上数据表明,“十一五”的前4年内,新疆棉花单产比1995年增长26%以上,2009年已达到1791kg•hm-2,比1995年增长33%,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平均单产525kg•hm-2。

3.2生产成本随着新疆棉花种植投入的增加,与国内主产省区相比,其成本上升到较高水平,同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表5中可以看出,新疆棉花的收益率相当客观,它创造的净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河南、河北和江苏省,仅次于山东省。净利润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表5)。从新疆棉花成本结构分析,物质与服务费用占41.1%,劳动力费用占37.7%。在物质费用中,化肥、农膜、农药和租赁作业费分别占总成本的12.8%、3.5%、3%和12.6%。新疆棉花成本与主产省相比居于首位,但成本结构上有所差异,前者物质费用高,而劳动力成本低,后者则相反。由于新疆属于新开发棉区的国家棉花基地,加之湿度较小,病虫害发生较少,用药成本自然较低。新疆棉花的优良品质和较高的单位产量,抵消了略高的生产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3耕地成本对农户而言,耕地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根据产品竞争力配置。他们关心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更关心有限的耕地能带来的利润。因此,本指标是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中不能准确反映耕地成本而设计的。耕地成本是指某种农产品产生一定数量的农田收益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它一般定义为[2]:耕地成本=耕地面积/利润额。本文研究中耕地面积单位:hm2;利润额单位:万元。新疆棉花耕地成本基本都在2.0hm2•(万元)-1以下,唯一连续十多年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棉区(表6)。由于新疆棉区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产量相对比较稳定,耕地成本的微妙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即价格处于高位时,利润空间加大,纯收益增加,耕地成本下降,相反则上升。2000年新疆耕地成本上升到1.8hm2•(万元)-1,全国平均水平上升到2.5hm2•(万元)-1,河北省出现耕地成本降到有史以来最低点的良好局面,这应该得益于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河南省和江苏省的耕地成本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呈现递增趋势,越来越失去比较优势。山东省的耕地成本一直比较稳定,基本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产省里在比较优势方面唯一跟新疆不相上下的省份。而新疆棉花生产成本高却耕地成本低,其主要原因是棉花品质好,销售价格较高。

3.4存在的问题

3.4.1棉花收益不稳,影响农民植棉生产积极性。“九五”期间,植棉收入高是新疆棉花生产快速扩大的主要动因。“十一五”期间,随着植棉成本的上升、国家对粮食生产和发展林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棉花的比较效益渐渐下降。

3.4.2新品种研发滞后,影响棉花核心竞争力。“九五”期间,新疆棉花以绒长、色白、均匀度好、“三丝”少出名,新陆早5、6、8号和中棉12、19号等品种,在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十五”以来在新品种研发上滞后,主打品种不突出,虽然选育出一些丰产性较好的品种,但在适应性、抗逆抗病性等方面没有突破,品质方面也无法跟以色列棉花竞争,长绒棉在品质上与埃及棉花差距更大。

3.4.3原棉优势尚未形成棉纺优势。一是棉花加工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纺织规模占全国的6%,居西部12省之首,棉纱产量仅仅占全国的1.5%;二是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虽然工人成本低于内地同行业30%,但由于工人技术水平较低,区内纺织万锭用工达120人,这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另外,南疆电力严重不足,电价高于北疆石河子市60%左右,加上远离消费市场,总体运营成本高。

3.4.4政策扶持力度相对降低。15年来国家对新疆棉花基地给予很大支持,除对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外,还给予良种、保险保费、出疆棉花及棉纱制品运费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在近年国家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力度、农产品比价发生变化、棉花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下,上述扶持政策就显得力度不够。

4提升新疆棉花“十二五”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4.1加大新疆棉花产业的支持力度在科学合理制定新疆棉花“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规模、布局、工作任务、重点项目的前提下,加大对基础设施、生产基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3]。在基础设施方面,在统筹兼顾地方与兵团利益、上下游产业关系、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开工一批“卡脖子”工程,抓紧突破南疆水电瓶颈制约,为进一步延长棉花产业链创造条件;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大棉花良种研发、高产栽培、节水技术等科研设施投入,有效改善科研条件。抓紧改造中低产田,支持棉区发展节水灌溉,切实完善棉田灌溉渠系;在产业发展方面,结合《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新疆纺织业发展目标,合理加大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新疆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建设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基地。在财政扶持方面,鉴于新疆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可以参照东北粮食补贴政策,给予新疆棉花产业以区域性的扶持政策。通过扩大财政对棉花产销的补贴力度,可以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农资综合补贴范围,按棉花面积核定补贴额度。对外运棉花,要按照不同产地运距制定差别运费补贴标准。

4.2尽快找出新疆棉花收储的有效机制新疆棉花产量既大又远离销区,明显受运输瓶颈制约。新棉集中上市时,虽然历年的“卖难”问题有所缓解,但“运难”问题多年未能得到解决。可以参照《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意见》,研究制定新疆棉花购销储运调控预案,切实改变现行的每年新疆棉花政策一事一议的历年做法,逐步找出新疆棉花购销储运的常态化调控机制,在完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市场供求,引导市场预期,可防止棉花生产和价格的大幅波动,因而增强政策时效性,稳定棉花生产预期,最后能解除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后顾之忧。调控预案必须在避免过多干预市场价格和兼顾棉农合理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预警指标体系和相关价格政策,有效保护和调动农民种棉积极性。鉴于新疆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棉花占全国的比重大,其他省(区)无法相比,可以在新疆试行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每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将价差直接补贴给棉农,因而既体现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又保证棉农收益,更不会影响新疆棉花竞争力。

竞争力分析范文2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就城市经济而言,竞争力体现为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能力的大小。因此,在指标选取时主要倾向于比较城市经济功能的强弱,在力争指标科学、全面地反映城市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考虑选取指标数据的指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相对完备性和独立性原则。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迅速推进,山西省各城市和地区之间以及与全国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联系日益紧密。如何分析和比较城市竞争力,客观地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如何客观地认清城市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优势和劣势,如何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明方向等都是城市区域发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从山西省地级城市竞争力评析结果看,山西省11个地级市经济竞争力得分居前的依次为太原、长治、大同、阳泉和临汾,太原的得分遥遥领先,这与太原是全省经济中心,经济竞争力远远高出其他城市的现实是相符的。长治2004年在“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的总工作思路下,其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同和阳泉则经济实力不相上下。得分靠后的依次是晋城、晋中、运城、朔州、吕梁和忻州,其得分均为负值,表明其竞争力处于评价城市评价竞争力之下。如果将各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值及排序与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值及排序相比较,发现像长治、阳泉等城市的排名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要全面提供城市综合竞争力,还要注意经济、社会、环境、知识的协调发展。

城市的有效开放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可以促进城市各种比较优势的发挥,可以促进再生资源的创造和创新。开放不仅使城市得到了外在的竞争和动力,而且由于外力的作用会产生新的动力,提供了城市的生产能力,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从而从多方面提供城市竞争力。

太原利用省会的优势,成为全省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旅游业的主要依托。2004年晋中出口额占GDP比重达1.7%,仅次于太原,居全省第二;另外由于其浓重的晋商文化,也使其在对外开放竞争力中占有优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04年达870.05万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排于全省前列。大同和晋中一样,有发达的工业,尤其是煤炭产品出口,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都为城市带来了较强的优势。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承载。基础设施好坏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交通设施在促进人流、物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通信设施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日益重要。人均拥有绿地面积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在提高城市居民生存质量和吸引投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得分居前城市依次为太原、晋城、朔州、运城和晋中。这几个城市的通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绿化方面较好。而排在后面的几个城市,

人均绿化、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较低,如2004年吕梁每万人拥有绿地面积只有6.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只有58公顷,远远低于城市平均水平。

太原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信息中心,综合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较完善,科教人才汇集,对外开放水平教高,城市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大同的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均居全省第三,但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稍显薄弱。阳泉、长治两个城市,经济较发达,竞争力强,但其对外开放、科学技术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比较弱,排名靠后,导致城市综合竞争力下降。与其相反,临汾、晋中、运城3个城市在对外开放、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较其他城市好,导致最后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竞争力分析范文3

越往两个极端靠的公司,例如百度(人与信息)和腾讯(人与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就越高。可以看到,百度和腾讯都在似乎巩固自己核心领域的竞争力,并向对方的领域发起挑战。

百度、新浪、天涯依托内容(信息)平台,往人的平台做延伸。而腾讯等则是依托人的平台,往内容平台做延伸。国外twiiter实际上通过和google的合作,也向内容延伸。新浪最近战略投资开心网,则反映了内容和社区的未来融合的趋势。

图里没有体现的网站,包括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和淘宝),以及网络游戏等,也可以根据这两个纬度进行分析。例如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和淘宝,主要是建立在商品交易信息基础上,逐步推出了阿里旺旺、淘宝江湖等沟通工具和社区,试图建立商业网络社区。而网络游戏,和开心网有几分相似,都是围绕游戏建立的社区,只不过前者更偏重陌生人的关系,后者更偏重熟人的关系。

竞争力分析范文4

[关键词]服务业;竞争力;线性回归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045

1引言

1985年,中国第一次对服务业进行了明确划分。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第12位,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01亿美元,进口额为359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203%和246%,服务贸易逆差58亿美元。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820亿美元,进口额为2365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439%和612%,服务贸易逆差545亿美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竞争力。中国目前对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王小平(2003)认为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影响服务业竞争力,要从服务品牌、信息系统、特许经营与连锁等角度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1]吴士元(2003)根据因子分析法分成六类地区,分别提出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的措施。[2]王淑婧、暖(2005)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必须要发挥优势,注重发展特色。[3]

2竞争力因素分析

魏作磊(2012)研究制造业竞争力时,提出生产服务业、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可能的影响因素。[4]文章分别选取了中国服务业以及印度服务业的相关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因素。

21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选取1985―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Yi代表第i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表示服务业竞争力,是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该指标引用了工业中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文章中,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由当年的服务业增加值除以就业人数计算得到。X1i代表第i年工业占GDP的比重,单位是百分比,反映工业发展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X2i代表第i年外商直接投资,单位是亿美元,反映外资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X3i代表第i年服务业出口总额,单位是亿美元。X4i代表第i年服务业进口总额,单位是亿美元,与X3i共同反映服务贸易对竞争力的影响。X5i代表第i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单位是万人,反映劳动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

根据修改后的模型重新进行估计,各解释变量均通过t检验和F检验,表明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能够保留在回归方程里。模型为:

Y[DD(]∧[DD)]i=445877-9749X1i+0262X2i+0109X3i+0108X4i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占GDP的比重有明显负相关关系,工业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 9749,P值为0005。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为0262,P值为0000。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进口额和出口额呈正相关关系,出口额的回归系数为0109,P值为0002,进口额的回归系数为0108,P值为0000。

22印度服务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选取1991―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如下:

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β6X6i+ui

式中:Yi代表第i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X1i代表第i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单位是万人,反映劳动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X2i代表第i年工业占GDP的比重,单位是百分比。X3i代表第i年外商直接投资,单位是亿美元。X4i代表第i年服务业出口总额,单位是亿美元。X5i代表第i年服务业进口总额,单位是亿美元。X6i代表高科技出口,单位是亿美元,反映了高科技出口对服务业的影响。印度利用廉价的技术人才和发达的高等教育,充分发展了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高科技的出口大幅增加,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

由于X1i(就业人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就业人员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显著,就业人员增加时会降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通过逐步回归法,得到新模型:

Yi=β0+β1X1i+β2X4i+β6X6i+ui

根据修改后的模型重新进行估计,各解释变量均通过t检验和F检验,表明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能够保留在回归方程里。模型为:

Yi[DD(]∧[DD)]=199463-0084X1i+0117X4i+0207X6i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就业人员有负相关关系,就业人员的回归系数为0084,数值为负,P值为0011。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出口总额之间为正相关关系,服务业出口总额的回归系数为0117,P值为0000。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高科技出口呈正相关关系,高科技出口的回归系数为0207,P值为0000。

以上分析得出,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工业占GDP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业进出口额。工业占GDP比重每减少1个单位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平均提高9749个单位,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平均提高0262个单位,出口额或者进口额每增加1个单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平均提高0109或者0108个单位。在上述相关因素中,工业占GDP比重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也是影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而就业人员增加时并不会明显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占GDP比重是主要影响因素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当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产值会相应上升,服务业竞争力也会提升。

印度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就业人员、服务业出口总额和高科技出口。就业人员每减少1个单位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平均提高0084个单位,服务业出口总额每增加1个单位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平均提高0117个单位,而高科技出口每增加1个单位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平均提高0207个单位。其中,就业人员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负相关,高科技出口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中国和印度的服务业发展历程不同,中国沿袭了苏联模式,即发展工业的经济战略,因此中国的服务业竞争力与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印度的部分服务业部门在1991年已经开始投资贸易的自由化,服务业是印度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印度的服务业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这是由于印度有发达的高等教育、廉价的信息技术人才和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优势,提供了发展服务业更强的优势。

3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中国和印度服务业竞争力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要提高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必须发展工业。同时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业进出口额,而服务业劳动力的扩大没有明显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

针对我国目前的服务业发展现状,文章提出以下建议。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需要一段时间,在与日俱增的国际竞争压力下,政府应当把关税政策和非关税政策结合起来保护幼稚期的服务产业,同时对衰退型的服务产业,采取资金和劳动力两方面的援助和调整手段,防止和缓解服务产业间的过度竞争,从而促进优势服务产业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服务业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吴士元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3(10)

竞争力分析范文5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竞争优势;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87-02

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业倾斜,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服务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正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取得很大的发展。198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55.79亿美元,而2007年上半年为1 142亿美元。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结构还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显示比较优势(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它反映某种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水平。用公式表示为:RCA=Xij/Xit/Xwj/Xwt 。在公式中,RCAij表示i国j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ij>0);Xij表示i国j中商品的出口值(Xij>0);Xit表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值;Xwj表示世界j 种商品的出口总值;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

由上表可知,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在1997―2005年的10年间其RCA指数都处于0.8以下,这表明我国的服务竞争力弱,且有下降的趋势。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表示已过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it-Mit)/(Xit+Mit)。在公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它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TC 综合考虑了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中国在旅游服务方面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但在最近几年有所削弱。这与两国开放出境旅游从而扩大了旅游贸易进口额不无关系。而在运输服务贸易和其他服务方面都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在运输服务贸易方面TC数值较大,竞争劣势较明显,在其他服务贸易方面,TC数值较接近于0,虽处于竞争劣势,但劣势不明显。

(三)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MS)

市场占有率指数(Market Share)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数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用公式表示为:MSij=Xij/Xwj。在公式中,MSij表示i国j中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种商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种商品的出口总额。

一般认为,如果MS>3.25%,表示该国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具备。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在服务贸易的各个部门都不具有明显的国际优势,但在旅游服务方面是个例外,在2000年后的几年里,MS值都大于3.25,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总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在逐渐扩大。

二、结论及启示

(一)在继续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优势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务和旅游者两大方面,总的来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但是,我国旅游资源和劳务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因此,这两面的投入成本较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要继续保持。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优势,将目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现有的比较优势,认识到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间的推移,旧的优势将逐渐消失,新的优势将不断产生,要充分利用目前的优势,积极创造新的优势。

(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消除体制障碍,大力吸引民进资本进入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顺应WTO与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服务业国际专业,从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中获益,并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保持并提高我国劳工密集型和资源禀赋性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三)加快立法,完善我国服务贸易规制体系

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同步完善服务贸易规制体系是完全必要的。坚持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实施服务贸易合理保护相结合。鉴于我国服务业向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面对国际高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冲击时,我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的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中国加入WTO 应加强对GATS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基本法路准则的法律法规。

(四)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业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服务市场竞争

要树立对外国直接投资意识,重视服务企业跨国经营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结合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规律,走企业联合为主的集团化道路;充分利用品牌联盟,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和运输等大型服务业跨国公司,为制造业的国际贸易和生产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培养适应现代服务贸易要求的人才

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易使一国服务业某一部门受益,实现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化,从而使一国的服务贸易模式得以优化。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服务贸易方面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和知识所需的高素质涉外人才更是紧缺,今后我们在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应重视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运输等业务的服务性人才,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明.中美服务贸易比较分析及启示[J].经济前沿,2007,(12):11-14.

[2]张相文,曹亮.国际贸易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善同,侯永志.加入WTO与中国服务贸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竞争力分析范文6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08-03

Analysis of competitiveness of service trade in Anhui Province

Deng Qing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Anhui, 243000)

Abstract: Based on import and export data of Anhui Province's service trad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ervice trade at current stag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s service trade: Actively develop the third industry,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of service syste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brand; Expand the orderly opening of service industry, attract more foreign capital flow to the services; Keep the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sustainability, intensify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service trade; competitiveness; the path of ascension

收稿日期: 2014-04-28

基金项目: 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开放度关系的实证研究”(2011sk126)

一、引言

近年来,安徽省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012年,安徽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 212.1亿元。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安徽省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2789.8亿元增加到2011年4976亿元,年均增长15.7%。不仅传统服务业得到发展,金融、咨询、文化卫生、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也快速发展,全省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2007年的49.8%上升到2011年的50.3%。目前,安徽省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突破1000家,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新兴领域贸易规模逐步扩大,贸易结构逐步优化。2012年服务贸易额已突破30亿美元,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王小顺(2012)认为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竞争力不断提高,促进了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胡光明、蔡云辉(2011)提出由于服务业基础薄弱、内部结构不平衡、相关促进机制缺乏等原因,安徽省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仍较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黄毅(2009)认为安徽省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原因在于安徽省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不强。但是,随着服务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安徽省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已经基本具备。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水平,探讨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就如何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安徽省外贸出口转型提出一些建议。

二、 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一)国际收支服务贸易统计(BOP)分析

“十一五”期间,安徽服务贸易进出口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2010年,安徽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其中,出口11.6亿美元,年均增长16.5%;进口12.4亿美元,年均增长6%。但由于起步晚,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偏小,同东部沿海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如表1所示,2010年安徽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浙江的12%,上海的2.3%。

(二)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FAT)分析

黄毅(2009)提出由于数据缺乏,我们无法得知安徽省内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的总数和销售的详细情况,但通过在皖外商直接投资的大体情况可以反映安徽省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2007到2010年间,安徽省共设立外资水电气供应、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信息和计算机、科研、建筑等服务型企业205家,实际利用外资7765万美元,外资金融机构实现零的突破,已有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设立分支机构。2011年,安徽省利用外商投资持续增长。全省发展改革部门共核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31个,投资总额724 626.4万美元,其中外商投资425 597.2万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三次产业比重为1.5:79.5:19。三产方面,项目和资金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房地产开发,现代物流、金融、技术研发及咨询和管理服务项目,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2012年安徽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6.4亿美元,同比增长30.3%,总量居中部第二、增幅跃居中部首位。全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45亿美元,增长49.4%。总体来讲,安徽省外资进入服务领域的比重偏低。

(三)自然人移动统计分析

根据安徽省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近年来,安徽省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日趋活跃。自2007到2010五年间,持“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在全省就业的外国人累计达600人次以上。通过建设外派劳务基地、加强综合培训、规范经营秩序、拓展境外市场、强化境外安全管理等手段,安徽省外派劳务规模不断扩大,中高级劳务输出比重进一步增长,有效地将安徽省富裕劳动力推向国际劳务合作市场。“十一五”期间,共派遣建筑、机械、缝纫、农业、厨师等劳务人员达6万人,带回收入60亿元。2011年安徽省累计共派出劳务人员13 574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0 901人,位列全国第十位。2012年累计共派出劳务人员13 370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3 748人,同比增长13.6%。

三、安徽省服务贸易结构及竞争力分析

(一)服务贸易结构

就结构而言,安徽省服务贸易仍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但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0年,旅游、建筑和运输三大项服务贸易总额为14.48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量的60.3%。其中,旅游贸易占39.6%,建筑贸易占10.5%,运输贸易占10.2%。从出口看,2010年旅游服务出口占53.8%,建筑服务出口占17.1%。虽然传统服务贸易居主体地位,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2010年金融、保险、通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六大行业贸易额为5.1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76.5%,增幅高于全省21.9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的项目,主要集中于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广告、宣传,如表2所示,2010年这五项的逆差额分别为2.09亿美元、1.54亿美元、1.11亿美元、0.7亿美元和0.16亿美元。传统旅游项目保持顺差。同时,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陆续由原来的逆差转为顺差,顺差额分别为0.04亿美元和0.39亿美元。

可见,安徽省服务贸易结构正进一步优化,在对外建筑服务、旅游和运输等传统优势行业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咨询和其他商业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进一步加速,显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为了从不同角度反映安徽省出口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在此,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指数,对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

1.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该指标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也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计算公式为:

TCij=(Xij-Mij)/(Xij+Mij)

其中,TCij是i国第j种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j是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是i国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TC值介于-1和1之间。当TC指数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当TC指数接近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

2006年以来,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上升,特别是2009年已接近于“0”,且高于全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表明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提升。2010年虽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不断走强。

2.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从另外一个角度衡量了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它综合考虑了一种产品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份额。计算公式为:

MI = Xij/∑Xi -Mij/∑Mi

式中:Xij、Mij分别为i国j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i、∑Mi分别为i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MI指数的变动幅度为[-1,1],正数表示具有比较优势,负数表示比较劣势。

如表4所示,2006年以来,全国及安徽省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都为负数,说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低,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之一,服务贸易更是存在一定的比较劣势,但比较劣势呈减弱趋势,表明安徽省服务贸易正在不断发展和加强。

四、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服务需求增长缓慢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两个明显的后果:一是欧美国家采取紧缩政策,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迅速采取了紧缩政策,削减公共支出,美国在未来十年,也将分两步削减赤字约2.4万亿美元;二是欧美货币贬值,欧元及美元的相对贬值将减缓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削弱欧美国家的购买力,从而抑制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当前,债务危机影响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对服务需求增长缓慢,需求不振进一步加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 城市化水平低,服务业发展滞后,限制了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

城市化的推进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也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的结构规模。2012年,安徽省46.5%的城镇化率水平低于全国52.6%的平均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安徽省相差8.2个百分点,2010年相差6.7个百分点,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6.1个百分点。近邻江苏、浙江的城镇化率已经大幅甩开安徽省16.5个和16.7个百分点。同时,城市化水平也影响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力度。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供给的基础设施和外在条件越好,服务供给和产出的潜在吸收能力越强。

工业优先、服务辅助的发展思路使服务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安徽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工业受到的关注长期高于服务业,也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整体规模小,占GDP的比重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70%,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结合近两年数据分析,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增长趋势平稳。全省服务业增加值5629.4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位居中部第2位,比上年提升了3位,但服务业增加值仅占GDP的比重32.7%。同时,传统服务行业比重大,知识含量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拖拽安徽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步伐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就按照承诺,以分部门、分地域的梯度推进方式,全面开放服务市场。安徽省属于较晚开放的省份,尤其在一些新兴服务行业,如金融和电信,市场准入的时间限制基本都在五年过渡期结束之后。开放滞后直接导致省内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倒逼力量不够,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服务贸易市场先期开放的省份。

长期以来,安徽省对外开放的领域限制较大,市场准入方面的诸多限制使外资企业难以大量进入服务领域,从而限制了以外资投入服务领域的方式引进高级服务生产要素。安徽省的旅游、金融、保险、电讯、商业等领域,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难以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国外企业相抗衡,因而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和对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的现实压力将会增大安徽省服务贸易失衡的可能性。

五、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体制创新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业是降低社会总成本的关键途径。分工经济中,经济效率不但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更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合效率。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要重点扶持和发展以下行业:一是农村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的行业;二是与科技发展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三是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且投资少、效益好、就业量大的行业,如零售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四是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第三产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体制改革,转变服务行业管理方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服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开展服务业创新试点,提高服务业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促进生产业发展,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

借鉴国际经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生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8%左右,生产业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改进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既面临市场、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又备受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困扰。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按照安徽省“工业发展为主,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方向,生产业应当作为目前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生产业品牌的建设,往往能形成一种集技术、质量、服务、管理、诚信、文化等各种综合能力于一体的战略资源。这就要求工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加服务业对GDP的贡献。

(三)扩大服务业的有序开放,吸引外资更多流向服务业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促进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安徽省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指出“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研究建立新型服务贸易通关管理模式,为服务出口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完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简化程序,便利外汇收支,推行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调推进服务贸易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建设,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国内外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践证明,开放越早的行业和地区,发展的速度越快。安徽省应充分利用我国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机遇,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过有序开放,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更多流向服务业,形成自我发展同外部带动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资在服务业领域的“外溢效应”,以服务贸易进口带动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

(四)保持承接产业转移的持续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随着安徽省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弱化,全省产业承接面临自身承载能力下降,中西部地区竞争加大,以及东部转移产业数量和质量双降的多重压力。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人力资本。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安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凭的仅仅为6697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安徽的高端人才相对匮乏,如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员、金融家、工程师、精算师、审计师等不足。因此,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在省内现有高校或研究院积极开展服务贸易专业培训,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可对现有服务贸易企业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咨询等行业优秀专业人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占国民经济比重加大的趋势下,我们要有意识地储备结构合理、层次完备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来增强安徽省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安徽省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顺.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2(11).

[2] 胡光明,蔡云辉.安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5).

[3] 黄毅.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4] 胡永进.起步晚、发展快、潜力大――对我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EB/OL].安徽统计信息网,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