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建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建专业论文范文1
素养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环境具有动态性与复杂性,面对高职工科学生,需要技高一筹,尤其是在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更需要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隐性职业素养.
1.1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在面对高职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土建类专业辅导员需要具有较深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1.2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信念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的群体是面对工科高职学生.当前,高职院校进行了招生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录取高职生,包括自主招生、普通招生和对口单招等形式,高职学生种类多.高职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相对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组织能力也都相对较弱.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服务学生时,需要有更好的服务态度.同时,土建类专业辅导员还要有比常人更多的耐心.
1.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辅导员的工作是做学生工作,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为人正直诚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实面对每一位学生,不偏袒也不包庇学生,对学生工作做到细致入微,井井有条.
1.4具有教育管理和研究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该具备教育管理和研究能力,管理能力是影响学生管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研究能力是反映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1.5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土建类专业辅导员面对繁杂的学生工作,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土建类专业辅导员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压力时,沉着应对,适时调整好心态,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1.6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是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面对枯燥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时,不畏艰难,勇敢面对.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的工作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有时在室内,有时在建筑工地.很多工作无法量化,工作中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工作无比热爱和忠诚.
1.7具有勤奋工作和主动意识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工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艰苦奋斗,主动参与学生工作.能够与团队成员友好合作,共同完成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1.8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需要有创新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思想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一味采用原有的方式教育学生,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科研方面也应该边工作边总结,既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又要把学生工作做出色.
2土建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形成.概括的说,土建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包含以下4个方面:
)职业道德.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服务观念、法规意识、诚实守信和奉献精神等.
2)职业意识.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应遵守劳动纪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职业行为习惯.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按照技术规范施工,具有较强责任感和对单位忠诚.
4)职业技能.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测量仪器使用能力、水电预算能力、钢筋下料计算能力等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建筑行业工作.职业素养成为一个人能否从事一种职业,能否胜任该职业岗位的重要条件.土建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更多的是在校园生活中与辅导员的接触、交流沟通.土建类专业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时间最长,接触频率最高,其隐性职业素养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3辅导员的隐性职业素养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关系
3.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大部分来自于理工科院校,在文学修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建类专业辅导员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学修养,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指导大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学生敬业、奉献、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奉献社会.
3.2敬业奉献精神方面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时刻影响着高职学生.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言行举止是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只有自身做好了,才能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学生工作没有具体的上班和下班时间界限,很多时候都是在下班时间发生突发事情.如果辅导员能够及时赶到,给予帮助,妥善处理,会强化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任何职业都应该具备敬业奉献精神.
3.3责任心方面责任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在职业环境下与学生诚恳相待,取得学生的信任.针对不同生源学生,辅导员应该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体现辅导员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亲近和信服,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不仅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了威信,又能给学生在生活中以引导和帮助.做好沟通工作是辅导员的职业习惯,这样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形成职业行为习惯.
3.4职业态度方面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暠,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给学生树立起良好榜样,言传身教,启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引导学生提高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结语
土建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专业图书馆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521.9 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Shar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ANG Ningbo
(Maozedong Library, Shaoshan, Hu'nan 411301)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total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professional library on its own strength alone to mee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readers, the resource sharing will be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librarie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al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and measures to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图书情报界提出的设想“资源共享概念”是从最初的“图书情报一体化”,到目前正在构建的各级“文献保障体系”,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都有着快速的发展,它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信息资源的共识、共建与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现代图书馆最有潜力的信息资源,是新时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物质条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谋求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时代为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化、国际化而推动图书馆由分散型模式向协作型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发展现状
我国从1995年开始进入了网络建设迅速发展阶段,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到2011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人数已达到4.85亿人,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了786万个、183万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1,182,262Mbps;我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达到了3.32亿个。从以上的数据来看,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实现了与国内外的联网,为各个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创造提供了优越的技术环境。
与此同时,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也有重大的发展,网络化建设也已经起步,且发展也比较迅速,现已形成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结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为了适应网络化要求,许多新的集成系统的应运而生。比如说ILAS图书馆集成系统,它拥有着3000多家用户,它的系统功能可连接Internet,为读者远程访问各地图书馆提供可能。随着图书馆网络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图书馆都相继设立了“多媒体阅览室”,通过各种方式与网络连接,直接获取网上的的海量信息资源,有的图书馆还设立网站,将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输送到网络上,大范围的实现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 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有利因素与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资源共享成为贯穿我国图书馆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现已基本形成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许多有利的因素推动着专业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朝着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和整体服务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因素主要有:
(1)我国图书馆尤其是大中型图书馆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具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环境。而专业图书馆往往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他们的特色文献数据库都已与国际互联网连接,这就为实现图书资料的网上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到2011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将近5亿,网络获取信息观念已深入人心,并且改变着图书馆馆藏建设模式。许多数字图书馆和网上检索系统的建设与使用为实现共享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3)许多单位正在不断实现信息的网络化,使网上订阅、网上阅读或查询成为可能,为专业图书馆之间实现网络共享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4)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价格不断下调,使各专业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开展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成为现实。
(5)图书馆之间通过协作采集和集团采购、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联机联合编目等多种形式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我国全国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项目有: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②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部和财政部牵头组织实施);④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实施)。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传统的“狭隘消极”观念阻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我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普遍存在着“小国寡民”思想,共享意识薄弱,保守、形式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全局观念。
(2)滞后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空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要求高度的整体化,但我国图书馆目前存在公共图书馆、科研(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三大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各不相同,我们国家图书馆管理体制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为政、自成系统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与协调,各图书馆只对上级负责,不重视纵横结合、协调发展,使得当前的网络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和宏观调控,以至于网络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各个馆的网络信息共建处在一种松散状态。
(3)相对封闭状态限制了专业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目前,我国专业图书馆大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各图书馆所用的著录不够标准,机读格式不统一,缺乏机读规范文档,且各单位对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投入不够,许多建立的局域网都没有实现联网,文献信息资源仅仅只是单位内的共享,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单位的职工,馆藏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4)专业特色不明显成为读者利用共享资源的障碍之一,同时也使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学科、门类也在不断增多,文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再加上文献内容重叠交叉,形式复杂多样,分布广泛且分散,实现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相当困难,成为读者利用资源共享服务时遇到的障碍之一。
(5)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人才是关键。我国的专业图书馆由于大多属于服务性部门,人员构成不合理,缺乏业务精练、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馆员,大多数的馆员不具备深层次文献资源的开发能力、信息导航能力和为读者服务的创新能力,原有的图书情报知识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也难以胜任现代图书馆的工作,再完善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如果无人能熟练操作、利用,将失去其实用价值。
3 实现专业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
3.1 转变观念,树立大图书馆的资源观
一是要改变图书馆从业者、决策者各自为政的思想,强化全局观念,将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自觉地归纳到全国信息资源体系之中,进行统一规划,要将拥有化为付出,将静态化为动态,将分散化为整体,将自足化为共享。
二是每个馆都要对馆藏结构和馆藏重点加以明确,特色馆藏建设要加强,采访的针对、实用和适时性要加强,按照“协调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凡是能够通过馆际资源共享获得到的资源,尽量不要再采购。
3.2 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
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多方合作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来负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策划与筹备,资源的配置与调度、各馆承担的义务及各馆权利的分配等,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条例、公共服务软件、数据库建设规则、信息交换协议、馆际互借协议、提出资源共享有偿情报服务的计价办法,有效的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效益回收的双赢模式。
3.3 为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一定要加强网络建设
各馆藏数据上网并能交换是资源共享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应强化数据库的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大障碍就是标准不一致。建立一个强制的、全面的文献工作标准化体系,它包括目录格式、检索技术、文献传递方式、方法及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化,以求信息和系统能够良好地相互兼容、相互识别和相互传递,是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各地方、各专业图书馆可首先由技术相对完备的某一图书馆制订出统一标准,其他参与资源共享的各馆都按这一标准来规范各馆的业务工作,包括文献著录内容、格式、检索途径的标准化,文献传递方式、手段的标准化。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资源,才能实现联机检索,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3.4 开展协调采购、联合采购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同等的投入能取得最高的价值,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经费的
各图书馆之间应相互协调,减少重复订购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对于价格较贵且利用率不高的文献可由一个重点馆收藏,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收藏更多品种的文献。这就需要有一个机构(比如图书馆学会或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来进行协调,根据各馆的性质和任务、馆藏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入藏调控计划,各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突出馆藏特点,在整个协作组织网络内做到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专业齐全、收集面广、配套成龙、方便使用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一般来说,核心书刊可以在文献部门的收藏中重复出现,这种重复是基于它的高利用率而产生的;至于非核心书刊和价格昂贵的书刊,应各馆有专业设置,分工合作的进行收藏,在利用时进行快速、有效的互借和互补。
3.5 加强特色的专业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特色文献馆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大数的科研项目中,多数科技研人员用占整个项目完成的一半以上的时间来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因此,建设一个高效优质的资源共享协作网,将会帮助到科研人员们节约大半的宝贵时间,快速的获得最新的科技资料。
3.6 增强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文献服务在方式、手段以及观念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在文献的采集、组织、加工等方面也对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图书馆一是要根据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对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的实际,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其原则是技术性强、工作量量化要求高的岗位使用年纪轻、学历高、现代知识丰富的人员,如分编、检索等岗位。服务性强、工作量化要求不高的岗位,应使用踏实肯干、经验多、深入实际的实干型人才,如阅览室岗位、馆际互借岗位等,每个人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才能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例如我馆将现有人员根据所学专业、能力及其爱好的不同综合考虑来安排岗位。二是组织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在职业务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馆员不但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强烈的信息共享意识,还应掌握图书馆的业务技能,具备信息知识处理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术,能较好地驾驭网上信息资源,当好知识海洋中的导航员。
总之,加强专业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拓展专业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物质保障,是强化自我生存的有力举措。需要各专业图书馆通力协作,统筹规划,共同关心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建设,共同做好有关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月进,蔺兰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浅探.
[2] 杨淌通.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对策.图书馆论坛,2003(5).
[3] 贾宏.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述论.图书馆论坛,2006(1).
土建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CDIO;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77-02
CDIO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国际著名工科院校创立的国际组织所提出的一种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理念,强调让学生在构思(Conceive)一设计(Design)一实现(Implement)一运行(Operate)的系统过程中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是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一套工程教育体系。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将CDIO作为改革工程教育的工具。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本文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实践,在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研究以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方法,构建交通土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设置若干CDIO项目、构建体验式的CDIO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工程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中,有效避免工程教育与产业的脱节,对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CDIO的交通土建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交通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认真研讨CDIO标准的基础上,从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抓起,针对交通土建专业以培养交通行业需要的道路、桥梁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特色的实际,进一步明确CDIO理念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和具体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主要目标。根据CDIO标准大纲要求,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将相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树立“项目是课程的运用”理念,将学生的工程教育置于现代工程背景下,使学生得到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完整的过程体验。
1.以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必须从社会和行业调研入手,认真分析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根据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为主线,按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与目标设计;提炼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素,明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内容,以此为基础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图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等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定,从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分析到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与论证,均为校企双方合作进行,校企合作贯穿始终。体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对行业发展需求的主动服务和主动适应,体现了研究生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建设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改变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的传统,应按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学科知识重组。为此,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在遵循学科和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在组织课程体系时,实行以学期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模块。一个课程模块,是针对某一工程任务领域的学习领域课程与职业素质课的组合,更是针对学期项目的课程组合。①通识和素养教育模块:课程主要包含自然辩证法、科技英语、高等工程数学和职业道德与文献检索等。主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基础和职业素养,重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意识和必要的知识素养。②方向模块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适当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总结凝练,融合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课程及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若干模块化课程,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应试打下基础,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具备一些岗位需要的专项知识和能力;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路桥工程方面建设的实际,该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路桥工程所必须的核心工程知识和技能。按照交通土建工程主要由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部分组成的现实,核心能力知识模块分为路线勘测设计类课程模块、路基路面类课程、桥涵工程类等若干模块。③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模块:是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环节,是在各方向模块课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企业综合实践,结合项目进一步锻炼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
二、构建体验式CDIO教学环境
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施,需研究建设体验式的CDIO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
1.建设校内CDIO创新实践中心。为保证CDIO项目的实施,需要搭建一个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CDIO创新实践中心,作为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平台。CDIO创新实践中心实行开放制度,使师生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进行项目制作等活动,保证课程体系的开展,促进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2.营造产学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作为面向特定社会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如何真正达到行业认可、企业欢迎,搭建对接平台、实现校企融合是重要途径。为此,学校成立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与部分设计施工单位合作建立部分校外CDIO实习基地。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立,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主体学校单一化格局,为使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到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来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3.情境化教学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运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项目汇报等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培养过程中,除了重视科学教育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格养成的人文教育,课程内容和各项实践环节都要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突出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等同交通土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教学环境下真枪真刀地学习实践。
三、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与改革
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施的是一种能力为本的教育。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面向特殊需求项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改革传统的对学术型研究生考核评价方式,将对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扩展到用行业的要求和执业能力来考量,重点着眼于掌握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中尽量结合行业规范,采用与企业实际相近的成果验证和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体现职业考评特色。整个考核评价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个阶段。
1.课程学习阶段考核评价。在课程理论知识考核基础上,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内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在培养期间通过或部分通过某一国家规定的执业工程师考试(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检测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的研究生,直接给定相关课程的测评通过成绩或抵用相关课程的学分。
2.专业实践阶段考核评价。以职业能力评价为基本要求,从实践计划的编写、实践过程考核、实践结果汇报答辩等各个环节评价实践质量。参照执业工程师(相关的注册工程师等)的对能力要求的内容,改革传统研究生教育的考评体系,着力构建工程实践考评体系,使考核工作与工程实践更密切地结合。专业实践阶段的考核评价,以企业培养基地的第二导师为主,校内外导师共同负责实施。
3.学位论文阶段考核评价。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要求学生围绕某一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论文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类型。对学位论文的考核评价,打破单一学术性论文评价的考核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能否被相关部门吸纳和采用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把学位论文是否具有行业实用性,是否符合行业规范是评价其水平的重要依据;评定为“优秀”的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不仅对企业实践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而且能为实践部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评阅及答辩中,来源于工程企业的专家评委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专业学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对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社会水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本文借鉴CDIO国际先进理念,结合山东交通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践,以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先导,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的探索与实践,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与职业任职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在完成校内教育以后,仍然需要通过大量时间的复习,甚至再进行系统的实习与实践,通过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后才能获得职业准入资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有效地发展动力。出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错位脱节等问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与人事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应密切合作,以职业为导向,促进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密切关联,尽快构建起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的一系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以便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雪梅,孙子文,纪志成.CDIO方法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08,(5).
土建专业论文范文4
论文参考文献真实规范的写作可以方便同一研究方向的研究学术者提供可靠有效的文献信息,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对这一学术问题研究的程度。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欣赏。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烽锋.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思路优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497-497.
[2]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283-283,286.
[3]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313-314.
[4]周翱.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710-710.
[5]梁辉辉,杨鑫.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390-390.
[6]伍后胜,庞宇.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18):114-114.
[7]朴洪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4,(7):145.
[8]刘立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7):208-208.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世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2005
[2]陈肇元,土建结构工程与耐久性[M].2003
[3]杨云峰.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4]王建军.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N].伊犁日报(汉),2006
[5]董心德,叶丹,张永平,蔡世连.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j].中国产业.2010(12)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杂志
[4]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5]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
土建专业论文范文5
题目名称
天麓府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题目来源
科研课题 社会生产实际 教学实践(含实验)其它
预期成果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硬件 软件 图纸
学生姓名
xx
专业班级
xxxxxxx
学号
xxxxxxx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主要参考文献
1.选题依据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我选择《天麓府(11#)工程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一方面是基于对该在建工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参与了一段时间的工程建设。天麓府11#楼为高层住宅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高度53.90,建筑面积11091.44㎡,地下1层,地上18层。符合毕业设计对象的工程要求。同时我对该工程进度和施工工艺以及部分分项工程的材料采购等有所了解。便于我在毕业设计中对该工程(11#楼)进行三维建模、清单计算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2.目的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综合了我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及自身的实习经历,是对自己大学期间所学所获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未来从事造价相关行业的一次深入实践。选择工程造价为题更能体现自己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
3.主要参考文献
⑴. 程建华.《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全国消耗量定额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⑵.《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S]
⑶.《河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HA01-31-2016)[S]
⑷.《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S] 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进度安排、特色或创新点
1.研究内容
研究建设项目的建筑和结构图纸、建设单位及招标有关文件、广联达土建计价软件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2.进度安排
第1-4周:熟悉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收集图纸资料,初步选题。
第5周:确定工程项目,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提交开题报告。
第6周:学习、分析碧桂园天麓府11#楼项目施工图纸和建设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学习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相关规范、规程等基础资料。
第7-10周:学习掌握广联达计价软件的建模算量功能,进行图纸三维信息建立。
第11-13周:结合广联达算量模型,计算出工程清单量,给出招标控制价。
第14周:编制招标文件。
第15周:整理毕业设计成果,整理成档,装订成册。
第16周:准备毕业答辩。
3.特色及创新点
该毕业设计是以实际在建工程为对象,结合自己亲身参建经历,运用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 GTJ2018对该工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完整的招标控制价文件,以起到对建设单位投资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之作用。
三、审批意见
可行性:是 否 任务量大小: 较大 适中 偏小
是否同意开题:是 否
指导教师签名:
土建专业论文范文6
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群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下设铁道工程、智能交通、道路与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铁道电气化、铁道通讯、工程测量、工程造价、智能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设备等符合交通土建一线需要的多种学科。多年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土建专业群通过“人才质量求高,教育模式求新,打造品牌求优,专业文化求实”的“四求”战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打造出了交通土建专业的精品。
人才质量――求高
专业发展走势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交通土建专业的发展有两个走势:一种是保持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一种是走“大交通、大土建”的路子,与国际接轨。作为铁路运输工科高等职业院校,何去何从?通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学校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一是专业定位应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专科学校交通土建专业在地位上处于本科与中专学校相关专业之间,发展服务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随着高校扩招及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形势及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金字塔人才结构(塔顶为重点院校本科尖子,塔底为中等专业人才)逐步被腰鼓形人才结构(两头分别为重点院校和中等学校人才)所代替;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品牌、师资、设备、资金等优势,通过“商业存在”和“境外消费”等形式,将相对过剩的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力量向刚入世的我国转移,与我国高等学校争夺招生和就业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一般专科职业院校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所面临的教育竞争与日俱增。
二是基层单位交通土建工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各地方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急需大量的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原有的以培养尖子和骨干为主的交通土建工程精英教育,向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大众化教育转变,原来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将由接受了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承担。
三是专业建设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交通体系方面,根据交通部制定的交通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今后30年我国的交通建设目标是公路总里程超过300万公里,高速公路8万公里;国家铁路体系方面,铁道部提出至2020年路网总规模达到10万公里,在现有7万多公里的基础上,新增客运专线1.2万公里,其他新线1.6万公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交通土建专业人才。
四是专业建设离不开学校自身的实际,应重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专业定位过程中,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交通、地方、基层、应用技能型”等要点,进一步确立了“立足河北、依托行业,服务河北、服务铁路,为基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技能型高等交通土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质量标准
人才定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交通土建专业群将人才定位在基层一线。科学的质量观应该根据基层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来定义和确定其质量。对于培养面向基层的交通土建应用技能型人才来说,应该在具有较宽知识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与基层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技或几技之长,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综合素质高。
培养计划
对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应进行动态优化。
一是专业口径扁平化。按交通土建大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统一基础课程的教学,在专业教学上设置教学模块,实行主辅修制度,鼓励学生选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专业或专业模块课程。
二是课程体系优质化。通过“整合、精简、增加”,使课程体系更好地符合知识结构的要求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如已将“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课整合为“工程力学”;将“公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高速公路”合并为“道路勘测设计”;将“土力学”、“基础工程”和“桥梁”聚合为“桥梁工程”;将“弹性力学”和“路面力学”课由原来的必修课“精简”为任选课;增加了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是实践能力技能化。从1998年开始,在实习内容中增加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训;在实训课内容中增加了综合型实训、设计型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目前,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安排了实训课或计算机应用实践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时间占教学总时间的40%。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与理论教学平等对待,单独考核,成绩单独进档登记,作为学生毕业评级的依据和指标。
技能训练
2000年12月,由河北省劳动厅批准,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所五年来,在河北省劳动厅及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工程测量工、建材实验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电脑操作工及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等工种的鉴定工作。其中,铁道工程技术、智能建筑和现代测绘技术三个专业被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批准为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直接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有5000多名学生获得了中级或高级技能证书,毕业中高级工占60%,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培养模式――求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模式新,才能不断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几年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院进行了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两种管理方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3+2”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院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联合办学,试行“3+2”的“专科+技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三年完成预备技师培养要求,在企业二年综合考评达到技师要求。五年培养计划,方案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统一管理。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院近几年重点探索的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提前到学院预选人员,提出培养目标;学院按照企业的要求变更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对所选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些课程学生直接到企业去,边工作边学习。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用人单位学习期间,根据实际从事的工作,在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定题目,“真刀真枪”地做。在考核方式上,学院也改变以前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用人单位的绩效考核占30的比重。目前与学院签订订单式培养毕业生的单位已有15个之多。
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举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在开设联合新专业上做了积极的尝试。如智能建筑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应用新技术。学院与沈阳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高职院校中较早开设智能建筑专业。该专业于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项目。由此而开展的《校企联合开设新专业模式的探讨》教改项目已被列为河北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省级立项项目。
“2+1”和“2.5+0.5”培养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学院就实行了“2.5+0.5”方案,即学生在基层实习半年,结合生产任务,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的教学过程,取得较好效果。2006年,学院还选择了地下工程与隧道专业实行“2+1”模式:前2年在校完成必需专业课的学习,提前预分到工程局结合现场和重点工程实习一年,以熟悉工程,培养能力,最后一年返回学校再予提高,进行针对性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在“政府监督、社会监控、自我监控”的管理体系中,政府监督是导向,社会监控是保障,自我监控是基础。自我监督的作用表现为自律、自省、激励,能够更大限度地弥补不足,更正失误、鼓励创新,最终保证教学质量。多年来,学院和各系都专门制定有教学督导条例,每年组织专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备课、教研室业务活动,学生学习风气、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教学管理等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质量等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检查和指导;在校外聘请了有名望的资深专家对办学条件、教学投入、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等独立地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向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以及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教学目标管理制为基本,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寓于教学目标管理工作中,坚持教学目标管理制度不动摇。通过教学目标管理,进行动态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管理的PDCA循环。在开展教学目标管理活动中,坚持“质量出自计划”的教学管理理念,将教学计划工作放在教学质量管理的首位,通过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管理目标。在实施中及时加强教学检查(特别是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监控和评价。
打造品牌――求优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其最终目标都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影响教学质量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师资。专业建设中最应强调的重点是师资建设、以及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以“双师”为师资建设理念
从“双师”和“名师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出发,学院提出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思路,采取培养、引进、稳定、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师资队伍水平大幅度提高。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采用自培、引进等多种方式增加高层次师资规模。截至2006年底,教授达到26名、学科带头人16名,专业带头人30余名。
二是学历结构大大改善。到目前为止,博士后2名,博士8名,博士和在读博士后占教师总数5%,硕士占教师总数的75.6%。
三是双师队伍形成规模。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到2006年底,80%的教师达到“双师”要求,60%教师持有工程师、监理师、经济师、会计师、建筑师、物流师等多种证书。
四是教师的科技成果明显增多。近两年,获得各种奖励56项;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525篇,其中,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80篇(其中被SCI、EI、ISTR收录论文20篇)。
课程建设力争形成“重点群”
在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基本形成“重点群”。具体措施:
一是“测量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课,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案例法教学和形象教学融思维能力与工程实验能力的培养于一体,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工程项目加强实验锻炼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测量工程”、“隧道工程”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
二是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力学系列课,建立“以知识板块为主线,加强工程应用”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通过“保、删、增、合”等措施,使教学内容“精、新、强、宽”,改“整齐划一的教学”为“按大类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开设创新性讨论课,探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课教学试点等。另外,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目前,“理论力学”和“土力学”课程被评为部级优秀课程。
三是对“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基础课除通过开发(或利用)CAI课件(或制作电教片)加强形象教学外,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面上还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工程制图”课教学中融计算机绘图、构形设计与传统的工程制图于一体,按知识模块组织教学;“工程测量”课教学中开展经过劳动部认定的测量工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以新结构、新规范为依据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了“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等新结构的教学。
四是对工程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系列课,以“四新”即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法规(规范)为主线,并结合交通土建工程技术经济特点,对传统经济模式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五是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学校承担的公路、桥梁勘察设计工程测量选题,采取派出去(即派学生到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结合对方的设计任务,由对方派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开展毕业设计)和请进来(即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来学校指导毕业设计)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在指导过程中,采取答辩检查、毕业答辩、校督导组答辩抽查的室(系)、校三结合的毕业设计检查考核新模式,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一流”为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交通土建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有亚洲第二、国内第一的智能建筑实训中心,同类院校中水平最高的无线远程道桥健康检测中心,进口了一大批具有当代最新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与设备(设备总值1000万元),实训中心和建材实训中心也具有先进水平。
校园文化――求实
通过政策导向,合理配置人才
各工程局都承担着繁重的铁路交通建设任务――钻山沟、住帐篷、工作流动性大、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因此,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十分突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铁路基建工程技术人才的基地,毕业生基本上面向铁路工程局铁路施工第一线。因此,解决需求与培养输送的矛盾,是学院工作重点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积极推进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通过政策导向,合理地配置铁路基建所需人才。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学院与用人单位联系制度,让工程局直接参与招生就业计划的制订。学院成立了由20个工程局和工厂组成的校企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协调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事宜,从而提高了培养针对性和毕业生就业到位率。
二是根据铁路发展与改革需要,根据工程部门担负的任务情况,不断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数量。长线专业有的暂时停招,有的减少招生数量;短线专业则尽力增加招生数量。
三是为工程局单独建立“人才市场”,每年都专门召开只有铁道工程单位参加的“双向选择”会议,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早见面,效果非常显著,“成交率”每年稳定在95%。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铁路施工第一线安家落户,建功立业,主要得益于严格的实践教学和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学院平时对学生的管理培养,注重和坚持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与国家铁路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灌输与自我教学紧密结合;把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教育、热爱铁路建设事业的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使其在大学阶段牢固树立为祖国铁路建设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思想。每年新生一入学,学院就注意上好“三堂课”:一是铁路行业和所学专业教育;二是严格的新生军事训练;三是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校风教育。学院还建立了以铁路各工程局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基地,结合课程进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适时地组织学生到铁路建设工地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钻隧道、架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