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明家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明家的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范文1

中国历史上的发明家排名前十

1.鲁班

鲁班字依智,人称公输盘、班输,尊称公输子的春请求时期鲁国人,在2400多年间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均集中在其一人身上,并先后制作出墨斗、多种木工师傅的手工工具、农业机具、锁钥、伞等作品的中国土木建筑鼻祖。

2.蔡伦

蔡伦字敬仲,是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的东汉宦官,在位尊九卿兼任尚方令后开始总结人们以往的造纸工艺,改进造纸术,并最终制成蔡侯纸,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后世将蔡伦奉为造纸鼻祖。

3.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也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隆中的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除了创作过出师表、诫子书的散文代表作,还先后发明出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马钧

马钧字德衡,是出身贫寒的家境,有着口吃的毛病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并且在魏国担任官职时,先后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发明龙骨水车、制作轮转式发石机、制作水转百戏图,改制诸葛连弩的发明家。

5.僧一行

僧一行这个唐朝著名的圣人,本名为张遂,是有着大慧禅师谥号,博览经史,并通晓阴阳、五行之学的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最主要的成就就在于编制大衍历,并在制造天文仪器、管泽天响、主持天文大地测量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

6.毕升

毕升是在杭州书厮中专事手工印刷的北宋发明家,是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汲取前人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的发明家,而这个传奇人物的事迹也仅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7.张衡

张衡是举孝廉出身,先后出任太史令、侍中等职位的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是先后创作出灵宪、浑仪图注、归田赋、二京赋等作品,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对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技术有着杰出贡献的汉赋四大家之一。

8.苏颂

苏颂字子容,是出身闽南望族的北宋中期著名官员、天文学家和药物学家,是于1042年登进士第,入朝后长期广涉古籍,留心医学,对算法、地志、山经、本草等学术无所不通,并主持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了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

9.杜诗

杜诗字君公,是于光武帝时期入朝,成为侍御史,于建武七年担任南阳太守时创造了水利古风器、水力传动机械等设施,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的东汉著名官员、水力学家和发明家,并因使得郡内因此富庶起来而被后人冠以杜母的美称。

10.黄道婆

发明家的故事范文2

一、蒙古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

(一)蒙古民族物质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意识。游牧生产方式是蒙古族物质资料的基本生产方式,因而成为他们物质生活方式的基础。草原的生态环境特点,促使蒙古民族最终选择了以游牧为主的物质生产方式。从考古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来看,这种选择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抉择而最终确定下来的。

游牧生产方式外在的最基本特征是“随畜迁徙”,马的驯化和驭马术的发明,为游牧生产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畜群是逐水草而生,人是“逐水草而居”。这是草原游牧文化典型的生态文明特征。这种建立在人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乐于自然基础上的生产方式,在尊重了自然规律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的社会需求,因而创造了天人和谐的草原生态文化。在生产习惯上,蒙古民族始终遵循生态规律。直至今天,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依然保持选择水草丰美的草场,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进行游牧的习惯。

蒙古族保持游牧生产方式传统的原因,应当说是蒙古族牧民对人、牲畜和草原的三个层面生态适应性规律认识的结果。游牧的实质在于充分认清不同自然条件状况下的草原功能,按照人、畜、草的生态适应规律,实现有意识的划区轮牧。在一定条件下,它是最有效的利用草原的方式,也是人们适应草原生态平衡规律的最佳选择。

游牧民牧放的畜群主要是牛、马、羊、驼,物质生活资料也基本取自所牧放的牲畜。受此生产方式的影响,他们的物质生活显现出生态文化的特征。饮食上,游牧民的食品来自于牧放在天然生态环境中、顺其自然成长的各种动物,是在人们毫不干预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饮乳、食肉,完全处在一个整体的生态循环系统之中。

蒙古包也是适应草原生态环境和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活建筑,从建筑材料到结构以及形状,都不同于农耕地区的建筑,是蒙古民族处理人、畜、自然关系的产物。与农耕民族的建筑相比,蒙古包用最小的生态代价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解决了人的生存问题。就其耗费的资源之少和生活功能之完备来说,蒙古包是既环保又人道的建筑。

此外,蒙古民族的服饰、交通工具等,无不体现着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他们在实际的物质生产和生活中以“至诚”心理对待天――即自然生态,因而保证了草原千百年来的原生态面貌经久不衰。

(二)蒙古民族精神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意识。蒙古民族的生态意识根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并由此形成的崇敬意识。这种崇敬意识表现在蒙古民族精神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从精神生活的陈述性活动方面来看,自然崇拜是蒙古民族精神哲学的典型特征。

中外学者的考古研究认为,蒙古族对天地的崇敬意识非常久远。许多民间传说都表达了对天――地――神――人――草木关系的整体认识,认为天地自然长成,天神创造了人类万物,天、地、神、人、草木构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整体。这种观念成为他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之一。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蒙古民族形成了天父地母的意识,人与天地成为一体。因此,蒙古民族自称为“天之骄子”。

蒙古民族对女始祖、生育和母权的崇敬是同火及日月相联系的。这种观念反映了蒙古民族人与自然一体的整体生态观。这种世界观也是他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又一基础。

从蒙古民族精神生活的策略性活动来看,祖先神灵崇拜是他们神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萨满活动中。萨满活动的产生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部落的“萨满”被认为是天神的经纪人,可以自由地上天入地,太阳、月亮、山川、部落祖神是他们沟通的对象。他们常常主持战争、狩猎、大汗登基和国家祭祀等大型神事活动。台尔甘节――集体祭献活动,就是“萨满”主持的比较重要的祈祀活动,具有相当古老的意识成份,又是一种祈福和感恩活动。整个台尔甘节的中心环节是向神灵祷告和祭献酒、肉及其它食物,祈求神灵接受祭品并赐福于人们。

从蒙古民族精神生活的情感表达活动来看,英雄崇拜和伦理崇拜是蒙古民族文学艺术的核心特征。

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崇敬、欢乐、喜悦情感的重要方式,其目的也是祈求神灵保佑生业兴旺和家人安康。

蒙古民族拥有体裁丰富的口传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祝赞词、英雄史诗、故事、民歌、诗歌、格言等等,成为其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尤以英雄史诗著称。长调、好来宝、安代舞、盅碗舞、嘎拉哈、射嘎拉哈、射布龙等民众形式,绘画(岩画、皮画、毡画、树皮画等)、雕刻(骨雕、石雕、木雕等)、雕塑(泥塑、羊油塑)、刺绣等艺术形式,都是蒙古民族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方式。

蒙古民族精神生活的情感表达活动的审美趣味,反映了蒙古民族在草原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选择。一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是对人伦关系的关怀,对先祖的崇敬,三是英雄崇拜,四是对纯洁爱情的歌颂。

(三)蒙古民族社会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意识。社会生活方式是受制度习俗等规范的社会活动行为方式。蒙古民族的制度习俗所体现的生态文明意识更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民族传统的日常习俗。他们没有那种狭隘的私属空间意识,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只要不是敌人,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空间,他们都会给予热情周到的接待。

蒙古民族的礼仪要求,不但要对人以礼相待,而且要时刻礼待天地神灵、畜群等。这在日常生活中是随时随地表现出来的。例如饮酒时端起酒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着酒上下弹点三下,其意在:敬天、敬地、敬火神(祖先)。

接物待客的日常礼仪中,敬献哈达是接待正规客人时必须的见面礼俗、礼节;鼻烟壶也曾经是重要的礼宾媒介物;酒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重要的媒介。

敬老是蒙古民族日常礼节的核心,日常生活中以年长者为尊。

蒙古民族的婚丧嫁娶社会习俗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蒙古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蒙古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生态学特征。

节庆游艺社会习俗。蒙古民族节庆游艺文化丰富多彩,有与蒙古族崇拜天地的信仰观念相适应的“白节”; 一般在每年农历6月―8月举行的群众集会游艺活动“那达慕”;有以丰收和“马文化”为内容的“伊慕额”节;有招福求禄的“达拉勒嘎”节等。此外,蒙古象棋是深受欢迎、盛行民间的技艺性游艺,具有鲜明的草原生态特色。

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游猎、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禁忌祭祀风俗,其核心表达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观念。其中有火禁忌、门槛禁忌、水禁忌、行为禁忌等。

蒙古族的文化既是自然的,又是伦理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文明意识主导的文化。从上述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蒙古民族把苍天绿地当作生身父母,把日月星辰、山川湖泊、水火草木看作具有灵性和生命的事物,把这种意识贯穿到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因而形成了要顺从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甚至于敬畏自然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蒙古民族对自然的人化、神化、灵化的解释,催生并强化了蒙古民族对大自然或自然物崇敬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形成了尊崇自然的核心价值观念,产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现实。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问题,因此也必然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尊崇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以人为本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更是实现科学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选择

蒙古民族“尊崇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有利于推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是意识形态建设,更重要的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

实践证明,到目前为止的农业产业和工业产业都不足以承载生态文明的伦理价值,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实现生态文明价值目标的产业基础,即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放在以智力要素投入为动力,以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满足最大化为目标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之上,把发展知识经济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逻辑性前提。

目前,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表现为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文化化和文化发展的产业化。从本质上讲,知识经济就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生产创意性知识产品以及应用创意性知识产品的经济形态。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创意性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就是说包括艺术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生产不再是由单个人或单位的生产,而是在一个形成链条的产业上的生产;二是创意性知识产品实现财产化并成为可以进行投入的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成为所有社会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亦即主要价值来源。

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以智力要素投入为动力,以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满足最大化为目标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与以往的智力投入相比较,智慧产品更多地是围绕最大化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创新知识,并且具有财产属性。因而,是否有创意成为知识经济形态下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所以,生产具有创意性知识产品的产业,必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性产业,甚至核心性产业。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创意性知识产品的生产仅仅依靠原有体制的个体职业化选择是难以承受的,必须是由一个创意阶层来承担。因而,伴随着创意阶层的形成,一个大量生产创意性知识产品的产业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创意性知识产品的生产个体职业化走向社会产业化,是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必然。

发明家的故事范文3

在“从前”的从前,你从东海出发,飞越辽阔、苍茫的大海,在东海的尽头,可以看到一块白色的大陆――斯洛奇,那里曾是智慧女神的住所,每一天都在上演奇迹。

现在,斯洛奇的主人换成了两位神秘而伟大的发明家,一位叫波谷古,一位叫波谷格。

波谷古和波谷格是亲兄弟,除了用自己的发明造福斯洛奇之外,他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打败自己的兄弟,当上斯洛奇唯一的发明家。

【波谷古的家―― 树洞城堡】

波谷古住得很隐秘,他年轻时就打算为自己建一座华丽的城堡,可是直到现在,他仍然住在爸爸留给他的“树洞城堡”里。看,树中央那个小树洞……

进入树洞,就像进入了仙境,由云朵做成的屋子软绵绵的,空中漂浮着 ,小精灵们正在

下面,是欣赏波谷古最新发明的时候了,别害怕,没有危险!

烦恼无影花:对它来说,烦恼是最美味的食物,只要你对着花瓣说出烦心事,它就会张开“口”,将烦恼吞掉。现在,告诉我,你的烦恼是什么呢?

云彩飞车:飞车依靠风力飞行,它能带你去任何地方。坐在里面,只要响亮地喊一句“我想去……”,3秒之内一定到。

贝壳交响乐团:贝壳里住着108位精灵,每位精灵都有一把乐器。只要你亲一下它,优美的旋律便会缓缓流出。

【波谷格的家―― 天空城堡】

波谷格比弟弟波谷古勤劳得多,他亲手为自己设计了“天空城堡”。城堡一共有1000层,波谷格住在第618层。这是因为,0.618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数字,是科学家们最爱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你偷偷摸进第618层,会发现那里简直是未来世界:闪着银光的机器人管家、高倍太空望远镜、在屋顶飞行的电子昆虫,还有 和 。

和弟弟波谷古不同,波谷格是十足的科学怪人,他的发明都是科学明珠。

魔视镜:戴上它后,你的大脑就会变为一台超级电脑,数学老师出的任何题目都难不倒你!

弗洛伦那音乐厅:这是斯洛奇的音乐中心,波谷格花了10年时间才建成。它静静躺在斯洛奇河边,就像

丁丁狗:丁丁可是一只不好惹的狗,因为它可以把你心里想的话变为现实。现在,你心里正在想什么呢?

为了争当斯洛奇最伟大的发明家,波谷古和波谷格斗来斗去。这几天,兄弟俩争斗的中心是斯洛奇高贵的小王子。原来,小王子最近很不开心,他希望依靠两位发明家的力量,找回自己的快乐。

为了向王子证明自己的法力,波谷古和波谷格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领,进行三回合的大比拼。

【回合一】

波谷古拿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王子将自己的烦恼统统说给它听。起初,这一招非常管用,可渐渐地,小王子发现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波谷格给王子戴上魔视镜,王子的学习进步得很快,不再担心考试。王子终于开心了,国王和王后却很不高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合二】

波谷古将云彩飞车献给小王子,小王子飞身一跃,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王子天天在天空漫游,成绩一落千丈。

波谷格把丁丁狗带到小王子身边。可是,小王子只与它玩了一天,就说完了所有的心里话。

唉,两位发明家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发明,并不能给小王子带来真正的快乐。这些发明很伟大,但仿佛缺少了什么。

【回合三】

终于,波谷古拿出了“秘密武器”―贝壳交响乐团,王子亲吻它的那一刻,就被美妙的音符吸引住了,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动人的小曲。王子深深爱上了贝壳交响乐团。

发明家的故事范文4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香港和大陆的两位大厨精益求精做菜的故事,他们都做了很多菜品的创新,香港大厨讲的一句话铭记犹新:“懂得才可以创新”。这句话对于知识产权从业者是值得深思的。

创新是技术活,要懂得才可以创新,这个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我经常看央视的《我爱发明》节目,对于农民发明潜水艇、飞机的做法很不赞同,潜水艇和飞机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根本谈不上发明创造。潜水艇和飞机是个复杂的技术系统,涉及到很多的学科,不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可以掌握的。因此潜水艇一下水就沉,飞机没有飞起来就摔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潜水艇和飞机与农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没有关联,他们也不能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去进行改进创新。笔者接触很多的发明人对发明创新几乎陷入痴迷状态,他们在不同的技术领域进行着发明创造,尽管也取得了一些专利证书,但是这些专利根本谈不上有转化的价值。靠着一种愚公移山和铁棒磨成针的执着精神进行发明创造,我实在不愿意去恭维这种精神,不懂得如何创新?

说懂得才能创新,很多人要批评我了,爱迪生没有上过多少学不是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么?大家还可以举出无数的实例证明不懂技术的人同样可以做出好的发明创造。爱迪生的故事我当然知道,关键是大家对“懂得”两字的理解,“懂得”是懂什么?苏联的根里奇-阿奇疏勒分析了200多万件专利,从中总结出了 “萃智”理论,阿奇疏勒发现95%以上的发明都属于改进性发明,这些发明非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做出来,对于改进发明而言“懂得”其实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大家不知道的是爱迪生技术懂得不多,但是他很懂得市场,很懂得经营,说他是发明家,倒不如说他是企业家更确切一些。

根据阿奇疏勒的“萃智理论”创新懂得技术并不是特别重要,“懂得”更关键的是要懂得市场。创新一般目的是为了制造出新产品,产品能否畅销市场说了算,而不是发明人的孤芳自赏,这个道理中国人自古就明白,并且留下了“闭门造车”这个成语告诫后人创新不要自我封闭。现实中很多非职务发明是出于发明者个人需求而做出的,发明者一再强调自己认为多么的好,问到是否做过市场调研却一脸茫然,犯了闭门造车的错误,不考虑市场的需求是很多专利技术不能转化的原因之一。谁“懂得”市场呢?美国研究者发现,很多有市场价值的发明创造不是来自技术人员的创新,而是来自销售人员的公文包,是他们收集了消费者的抱怨,改进了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是他们听取了消费者的建议创新出普遍受欢迎的新产品。因此在美国搭建的技术创新团队小而精,一个由7到8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只配备一个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核心由技术转向了市场。

明末的李笠翁是一位深谙生活艺术的人,集戏剧家、音乐家、服装设计师、美容家、发明家等于一身,他一生发明创造众多,他发明的“扇面窗”至今还在园林建造中普遍使用,他还发明一种多功能的“暖椅”。李笠翁不朽的发明是因为他能够细致入微地体察人体的感知和需要,懂得消费者最原始的需求。苹果手机受到全球的追捧,是因为他们重视用户的体验,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而小米手机干脆就直接按照消费者的建议进行设计,因此有拥趸的粉丝。手机行业曾经的龙头老大摩托罗拉、诺基亚他们的技术不可谓不精,诺基亚即便是倒下其专利仍然卖出天价,但被做电脑出身的苹果公司打败,只懂得技术的败给了懂得消费者的。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文化及理念也是日新月异,创新只对技术的痴迷早已不合潮流,创新不仅要懂得技术还要懂得市场,更要懂得消费者。

发明家的故事范文5

    使学生懂得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师,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教育学生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

    二、教学要点

    1.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育。

    2.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

    三、教材分析

    《母亲培育我成长》一课是属于六年制小学思品第五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热爱人民"这一教育范畴里的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中年级教学要点第八条关于"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育",要"接受他们的正确教导"的要求。可结合《小学生守则》第八条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条进行教学。本课的教育内容是在低年级的要爱爸爸、妈妈,心里想着他们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求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点滴的进步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从而激发孩子们要热爱父母,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的道德情感。

    本课教材选取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847-1931年)少年时期在母亲培育下成长的故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不只是给课文开个头,而是对全课文的高度概括。最后一个自然段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有说服力地做出:"是母亲培育我成长起来"的结论。第二自然段叙述母亲特别重视引导爱迪生思考,对爱迪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促进思维的发展,使他的求知欲望更强。第三、四自然段叙述了爱迪生的母亲无论春夏秋冬总是耐心地给爱迪生上课;讲历史故事;指导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共同讨论化学和物理方面的问题;引导他做实验以及在爱迪生做实验遇到危险时,曾引起母亲的忧虑,但她并没有因此禁止爱迪生做实验,而是热心帮助支持着自己的儿子继续做实验。

    教学这篇课文要紧紧抓住爱迪生的母亲是如何对待爱迪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让他拓宽知识面,让他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的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爱迪生的母亲不仅仅教给他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伟大的母爱培养出了爱迪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兴趣和钻研精神,爱迪生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要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必须把这种兴趣和钻研精神的意思,渗透到本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尤其是二、三、四自然段。

    本课的教材内容分插图、故事、练习三部分。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

    1.母亲在耐心地解答爱迪生提出的问题。表现出爱迪生善于思考,母亲善于启发爱迪生的积极思维。

发明家的故事范文6

光阴似箭,一眨眼的工夫,15年就过去了,我也已经不是以前那调皮捣蛋的小毛孩了,我成为了一位教授,拥有无穷的智慧,继续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我选择了最好的材料,付出了许多的汗水,经过不断改良,一台崭新的洗脑机映如眼帘。这台洗脑机的左边是一根又长又粗的管子,管子紧接着一个大大的桶子,这个桶子是用来装那些不快乐的事情的。另外右边还有几跟电线,电线上有夹子,它可以帮助你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留下欢笑。它的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箱子,箱子里有许多搞笑故事书,只要你使用洗脑机,它便会自动把这些可以令人开心的笑话输入你脑中,让你更加快乐。

第一位使用我发明洗脑机的是一位科学家,他说他发明的东西全都是些废物,他想忘记这些不愉快。说着,他坐上椅子,闭上眼睛,等待快乐到来。“滴……滴……滴”机器传来了跃耳的声音,我走到废物桶前一看,大吃一惊;“呀!原来这些黑乎乎的东西就是烦恼啊,他危害了多少人,现在终于被洗出来啦。”再看看这位科学家,他站起来,深吸了一口气,高兴地对我说;“谢谢你,我现在心中都是自己那成功的发明,我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我要继续努力下去,发明出更有用的东西!”说完边兴高采烈得朝实验室跑去。

这位发明家使用后,孕妇,小孩,老年人……都纷纷来使用这台机器,让生活更加快乐,更加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