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走向远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走向远方范文1
远方,远方?
是山的那边?
是海的彼岸?
是夜的流苏?
是心的归宿。
在兵马慌乱的年代里,
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
不要被孤独随意地袭卷着,
飘向未知的远方,
走向远方范文2
摘 要: 中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许多经典古诗词堪称艺术瑰宝,其内容大多蕴涵高贵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文精神。阅读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怎样指导学生抓意象阅读古诗词?本文主要立足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在意象阅读教学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 意象 古诗词教学 阅读鉴赏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一方面指学生通过抓意象阅读古诗词,融入古诗词的核心,领悟古诗词的真谛,走到诗人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另一方面指学生通过学诗懂诗,开拓知识面,陶冶性情,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而阅读经典古诗词意义重大。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通过抓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阅读鉴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意象”追根溯源可到西方,一般来说,“意象”的“象”就是客观事物,即形象、物象。“意”是主观之意,是诗人的主观情感。简言之,“意象”是具有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古诗词讲究含蓄凝练,情感当写景来抒,志向则托物来咏,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此”就是诗人所写之景和所咏之物,即“象”,“彼”就是诗人通过所写之景和所咏之物而要表达的情和志,即“意”。诗人通过意象来达意,读者通过意象来悟意。我们通过抓意象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其方法和作用阐释如下:
1.解读意象,由象到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语言的艺术。中国的古诗词是浓缩的经典,讲究含蓄蕴藉,深沉凝练。“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岘佣说诗》)。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简意赅”,这里的“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意”即融进了诗人主观情感之意,情是古诗词的灵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象”由心生,“意”寄托于象,借“象”而见“意”。在阅读古诗词时,学生可以凭借形象生动的客观之“象”,窥见诗人情感的主观之“意”。
具体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首先抓住诗中物象,品味此物象的特征,再揣摩诗人在此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接着整体理解把握,感悟意境。
如小令《天净・沙秋思》,作者选择“藤”“树”“鸦”三个没有活力,死气沉沉的意象,又用了“枯”“老”“昏”三个形容词,给秋之环境染上了无限凄凉愁苦的情调。其目的正是借助描绘凄凉的秋色烘托“断肠人”内心的悲凉忧伤之情,这就是由象到意。
再如阅读《泊秦淮》一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巧妙抓住“商女”和《花》这两个意象,借助历史打通意与象的关联,讽刺那些王公权贵、达官贵人等封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毫无亡国之忧,反而寻欢作乐,展现了晚唐衰败的社会现实,流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愤之情。
在古诗词抓意象阅读教学中,有一点不能忽视,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人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意”的把握。尤其在教学写景的古诗词时,教师应强调:诗人在通过生动形象的写景(客观之象),突出景物特征时,更要象中有人,在诗中融合人的活动(主观之意)。即使有时诗人比较隐晦含蓄地写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2],学生也要善于从写景的诗句中寻觅诗人的主观之意。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作者抓住的是“山光”和“鸟鸣”两个意象表现山光景色使自己心情宁静愉悦,正融合了诗人的淡泊宁静:含而不露的中国传统隐晦诗味令人回味无穷。学生要善于从客观之象中寻觅诗人的主观之意,只有在嗜钒盐找庀蟮幕础上,才可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古诗词的真谛。
总之,在古诗词抓意象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由象到意”,通过对古诗词中意象的解读,从文字的表层走进文字的内里。即对表层“言”(象)的咀嚼,领会深层“意”的含义。
2.积累意象,厚积薄发
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诗歌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意象形成了相对固定而又独特的含意,以至于诗人表达某种情感时,自然就会想用某种意象,如诗人想要表达君子高洁的品性,就会首选“荷花”这种意象,塑造君子的形象。反过来,读者通过诗中“荷花”的意象,就能领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高洁品性,感受君子的形象。这就是民族文化现象。
学生在积累了众多意象内涵的基础上,阅读古诗词时,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语感能力,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最终达到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愉悦又反过来提高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形成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良性循环。
在古诗词抓意象阅读教学中,教师平时应让学生积累一些古诗词常见意象的一般含义。如杨柳:“柳”谐音“留”,抒写诗人离情别恨。梧桐:寂寞惆怅,凄凉悲伤。归雁:思乡、思家。燕子:春日、生机活力。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由于诗人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意象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应变化的。同一个“象”(客观事物),在不同的古诗词中,由于诗人所要表现的“主观之意“不同,意象的含义也不同。如“月亮”这个意象,一般来说是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然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它的意义也有不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象征纯洁的爱情;“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表示人事缺憾,等等。
古诗词读得多了,积累就多了,厚积薄发,才能提高语感能力,整体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走入诗人的“诗和远方”。
走向远方范文3
12年的等待,终登上“荣誉巅峰”
“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肯定不是一时之功,我们用了12年的时间;我们今天来到这里也不是为了留在这里,我们一定是为了走向远大的前方。”亿玛在线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柯细兴如实说。
事实上,为了这一天,亿玛已经等待了12年之久。
在柯细兴看来,电商产业在过去12年经历了四个阶段,或者说两个大的浪潮:一个是B2C从萌芽到蓬勃发展,一个是从开放到生态的开放。具体则是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的独立B2C萌芽;第二阶段是2008年整个B2C爆发增长;第三阶段则是2012年天猫从淘宝分离,京东推出TOP平台,这意味着电商进入到开放平台的时代;第四则是2014年生态更加兴盛,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都于2014年宣布向全网开放他们的生态。网络营销行业同样如此,在2004年、2008年、2012年、2014年也有四个标志性事件:2004年是效果营销兴起,2008年是返利模式蓬勃发展,2012年是网络营销兴起,2014年快速发展。
亿玛则是将两者联系起来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网络营销就是两个阶段:一个是从品牌到效果,第二个从买位置到买人,网络广告这两大变革都是亿玛在引导这个变革,所以说这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和两个产业之间的共鸣是由亿玛发起的。”据悉,2004年亿玛首创的效果联盟,2008年亿玛将效果联盟和电子商务销售产品进行整合,成为了电商营销的领导者,顺应了B2C的蓬勃发展;在2012年亿玛推出了精准营销平台――易购,顺应整个电商的开放平台的兴起,开始拥抱全商家。2014年,亿玛打造出了现在商业模型的核心――在电商销售、精准营销和大数据管理形成了三个全条性的产品,成为三为一体的大数据电商营销的领导者。
亿玛的种种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据悉,亿玛与中国目前TOP500电商有长期合作关系,付费客户约3600个,其中前500强 B2C电商企业如京东、唯品会、亚马逊、苏宁易购、携程、1号店、亚马逊、聚美优品、美团等知名电商企业都是亿玛在线的长期合作伙伴。同时为超过200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如易通贷、拍拍贷、有利网、陆金所、人人聚财等提供服务。其它知名客户还包括韩都衣舍、小狗电器、七格格等淘品牌,以及七匹狼、美的、优衣库、特步等传统品牌电商,以及富士相机、汉能等品牌广告主。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亿玛在线为电商企业带去了189.8亿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总额)。而2014年亿玛在线为电商行业带去的GMV为293.1亿元,从产生的GMV规模来看, 当年仅次于天猫、京东,在中国电商销售服务行业处于处于首位。
三大关键造就与众不同
“我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很简单第一就是你要解决客户的痛点,你要能够解决客户最需要的问题。亿玛的商业模式的起源是来自于我们解决了电商客户以及电商上面开店的商家的一个痛点――帮助他们把货卖出去,这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所在。”柯细兴表示,亿玛不仅仅是帮助商家把商品卖出去,在帮助客户解决痛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网络用户的行为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积累进一步挖掘、分析则能够解决客户更深入的需求。
亿玛的业务覆盖电商销售平台和精准营销平台。电商销售平台业务让亿玛在线与其他数字营销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区别。电商销售平台所带来的海量数据是亿玛在线独有的数据优势,这也让亿玛在线成为除阿里京东外,拥有规模巨大的第三方网络购物数据中心,每日新增订单数据100万以上。亿玛的DMP服务器集群规模庞大,包括5个数据中心和600多台服务器,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每秒处理广告请求30万以上。通过对大数据的实时处理和深度挖掘,释放了大数据的真正价值,是亿玛在线各项业务开展的数据引擎。
亿玛精准营销平台对接公共市场腾讯,淘宝,百度,谷歌等媒体流量,以及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广点通、陌陌等移动优质流量,依托自身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淘宝外的电商、品牌企业、游戏及互联网金融等企业提供精准广告营销服务。所属精准营销平台的易博DSP凭借先进的多项核心技术算法,实现了程序化购买和精准投放。和其他在新三板挂牌的精准营销版块公司不同, 亿玛在线还拥有电商销售服务平台。电商销售平台通过导购网站易购网()+效果媒体联盟亿起发为全网全商家提供按照销售结果付费的效果营销服务。
在电商销售和精准营销两大业务平台背后,核心驱动是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将精准营销平台和电商销售平台两者结合,在充分利用电商销售平台自有海量数据基础上,推动了精准营销的业务开展,通力合作实现电商的效果营销,为众多合作伙伴带去了海量的销售业绩。
“第一解决客户的需求,第二比同行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三个要能够有拓展的市场的空间,这三点使亿玛的商业模式比较独特,也使我们更加看好亿玛的未来。”
第三个商业模式一定有扩展性。亿玛商业模式的底层是来自于互联网的受众,也就是说不管其现在是用PC、手机,还是未来是用数字电视、物联网,只要他有界面我就能够影响到他。“对我们来说,我们的营销就要追着用户走而不是追着屏去跑。”
未来,已经做好准备
在柯细兴看来,在信息更迭的互联网时代,三年就是一个时代。2014年,亿玛制定了三年的MBA的战略。“我们希望分三个步骤把我们的整个公司都变成移动互联网公司,把整个公司变成一个大数据的公司,把整个公司变成面向全部商家提品服务的公司。”据悉,如今,亿玛已经走到了第二个步骤和第三个步骤之间。
他认为,通过这些战略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即亿玛的战略协同――“我们有更多的商家就会产生更多的服务量,更多的服务量就会产生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数据积累、挖掘则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更多的价值又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
走向远方范文4
一、设置教材知识背景,培养数学眼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因文本表达的局限,呈现给学生的往往只是零碎的、片面的缺乏生活背景的知识。而其中许多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背景,将这些背景经过链接,设置到数学课堂中来,再通过合理的展示和点拨,使之成为学生思考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动态的生活现象里看到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利用课件动态显示一幅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出感受,并猜猜这里的温度可能是多少?此时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继续引导:你们的猜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温度,但你能说出这些温度的有什么相同点吗?当学生说出零下温度后,问:怎样用数来表示零下温度呢?随即揭示课题,这样的呈现营造出与新知和谐的“负数氛围”。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怎样用数来表示零下温度”深深地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熟知的现象,用数学意识对待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拓展教材活动空间,发展数学思考
数学活动能强化人的思维,提升人的思维品质。数学教材里所呈现的数学活动,往往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学生的思考空间因此而变得狭隘,导致学生不能从各个层面去分析和研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有在广阔自主的空间活动中,才能更有利于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教学《画角》一课时,对教材进行调整,把“画角”和“角的分类”分开教学;在“画角”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使用三角尺画角方法的操作,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在探究画法时,让学生尝试画一个60°的角之后,演示画角并通过思考交流,得出:画60°的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直接画,也可以用量角器画。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概括并呈现用量角器画角的要点: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巩固画法时,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画出下面的角:30°、80°、105°、160°。操作同时思考:哪些角用三角尺画比较方便,哪些角可以用量角器来画,利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把三角尺上的两个角合起来,能画出哪些角?通过思考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甚至画出了15o的角。教学拓展教材“画角”这一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与思考的空间,学生对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并在两种不同工具的选择中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发挥教材文化魅力,积淀数学思想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数学教材发挥了数学文化传承功能。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在于它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教师把凝聚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适时呈现,把有关生活事例、数学史料与数学问题的解决,通过链接,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渗透数学思想,积累学习经验。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课件展示了“美丽的向日葵”“ 池塘中的圆晕”“精致的玉盘”等,呈现一种来自自然和艺术的美感,激起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热情。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半径时,呈现:早在两千多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就对圆有一个精辟的描述。(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让学生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圆纸片折一折、量一量,去寻求合理的解释:一个圆只有一个中心即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距离都相等。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数学文化背景中,展现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探究中渗透归纳的思想。学习直径时追问:除了半径同长,还有哪些线段也同长呢?又运用了类比迁移的思想。再如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圆的本质,课件不断地展示从正三角形到正四边形、正五边形……边越来越多,当边趋向于无穷时就成了圆,让学生在关注圆的本质中感受到了极限的思想。教学中不只停留于教材知识的表面,而将历史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圆的认识更加丰赡,在受到数学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思想的巨大力量。
四、挖掘教材内隐资源,提升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往往被隐藏起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教材内隐知识外显出来,并适合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体现探究的方式与成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性,增强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应用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如教学《旅游费用的预算》时,根据教材已有信息和学生实际呈现:“国庆节”到了,芳芳的父母准备带她从连云港出发到上海旅游3天,但不得超过3天,回连云港不能超过晚上10点,同时呈现从连云港到上海的火车、汽车、飞机时间表、票价、旅游目的地、可能产生的开支情况以及交通工具的优惠价等,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帮助芳芳制定全家的旅游计划,且尽量减少开支。这样外显内隐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台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设计出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利用数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益处。由于这个问题呈现的难度适中,又具有挑战性,对于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获得。因此学生表现的兴趣十足,在跃跃欲试中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探索,这一过程会成为学生今后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大有益处。
走向远方范文5
访谈嘉宾:
王 昊 江苏南京市秦淮区进修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员
丁 焱 江苏南京市马府街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龄19年
潘 艳 江苏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龄15年
全艳珠 江苏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美术老师、教龄3年
苏 娟 江苏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龄7年
徐 婷 江苏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班主任、教龄10年
邹 翎 江苏南京市瑞金路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龄19年
记 者:之前,已经有媒体对3D打印在南京基础教育领域的相关实践活动做了一些报道。这里还是请王昊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秦淮区校园3D研究社团。
王 昊:秦淮区3D研究社团成立于2013年11月。目前成员30人。可以看出,我们的成员以秦淮区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年龄在25~35岁之间。我们的老师均为利用课余时间自发报名参与研究。热情、有想法、想做事是这个群体的特点。
“秦淮校园3D研究社团”以工作、教学、研究为中心,以走进课堂为宗旨。研究之初,我们有“3D打印数字坊”、“思维间秦淮校园3D”这样的名称。后来确定为“秦淮区3D研究社团”。我们是这么考虑的,这个社团的功能不能局限在时间、空间、加工车间以及功能符号的含义,我们要结合教育、结合学生的课堂,集行政工作、教育教学及科研于一体。
记 者:我知道“秦淮校园3D研究社团”是全市普教系统最早开展3D项目教学研究的教师群体。社团从最初的成立到现在初具规模,成为南京3D打印教育应用的先锋,这个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丁 焱: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一个现象始终困扰我们:孩子的想法创意无法实现。另一个现象就是现行的信息技术课与时代科技发展的脱节。在2013年,王昊老师找到我,说有这么一个3D打印技术,希望我和他做些研究与尝试,看能否以此来解决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困惑。我有多年的航模经验,王昊老师觉得这是我的一个优势,也是资源。
通过原白下区进修学校出面,我们向企业借用一台3D打印机试用研究。拿到3D打印机后,我俩就只会开机关机。然后,我就在网上寻找相关3D打印教程和建模教程。因为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对于各类应用软件,我上手是较快的。一周后,我们打印出了第一个3D模型——小汽车。可以说这个小汽车的产生是标志性的起步,可以作为社团的第一阶段。
我们尝到了甜头,发现3D打印也不是很高深的技术,于是我们就有了信心,由王昊老师牵头,带动一部分自愿在课余时间参与研究的老师,定期培训,一起学习。我们还聘请了3D 南航大协作交流部技术顾问杨工作为客座讲师。成员有了,我们就希望这个团体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秦淮区校园3D研究社团”名字的确定可以算是第二个阶段。
经过培训学习,我们就把3D打印的发展转向课堂,这便是第三阶段。以马府街小学 3D公开研究课为标志,3D打印正式推进课堂。研究课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许和鼓励,于是第三阶段很快步入第四阶段。老师利用每周的信息技术课(1节)和学生社团开展3D打印研究活动,这个课程已被列为学校的常规课。在第四阶段,课堂上学生创造的作品丰富奇特,受到广为宣传,更是引来了诸多媒体的关注。CCTV、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课程的采访报道。媒体助力我们社团的生存,是第五阶段。可以说,经过这五个阶段,以马府街小学为代表的秦淮区校园3D研究社团已经小有名气。
青奥会这次在南京举办,我们社团抓住了这个契机,加入到青奥文化小屋的展示中,为青奥活动增加亮点,让3D打印技术在教育界大放光彩。
记 者:丁老师描述了社团的发展进程,作为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将3D带入课堂,将会成为我们社团今后研究的重点。我想知道在真实的课堂中,上课的情形怎样呢?学生对这个新事物的反应如何?
苏 娟:我们的学生太喜欢这个3D打印机了。我利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给学生培训。我们上课的对象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以前,我们用熟知的Logo、Scratch 让学生建模。这其中还要设计编程。有了这个3D打印机,我们将知识化繁为简了,这点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只需要用最简单的画图软件,描绘出希望的事物模型,就能通过3D打印机实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就感,这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上是做不到的。哪怕学生设想得不够好,绘制得也不出色,但是3D打印总能将他们的作品付诸实物呈现,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认同与激励。
徐 婷:的确如此,这个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是一样。所见即所得,兴趣与成就相互作用。我们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刚开始不认同3D打印,可是当他的第一个成品出来后,哪怕是最丑的“小板凳”,毕竟也打印出来了,这就有了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点燃了他们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邹 翎:我也补充一点。我认为,如同两位老师所反映的真实课堂现象,3D打印能出成品。刚才说了,不管学生设计出怎样层次的作品,3D打印机总能以有形方式呈现。这恰恰说明它具有检验功能,而且这个检验是相当客观的,只要能打印,说明你的设计环节是正确的,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精确了解应该有的步骤,这是对自我学习的检查。这点在常规信息技术学科乃至其他学科都很难做到。过程可以检验,弥补了我们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的不足。学生自己检查是哪一个环节设计错了,是不是这个圆柱没有封闭,还是那个长三角的高度忘记设置了,诸如此类。
记 者:三位信息技术老师从各自的课堂角度给我们呈现了多节3D打印课的场景,特别是徐婷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能感受到这个课程的开设弥补了以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实物设计的缺陷,它可以将无形以有形的形式验证。在基础教育中,还有别的学科,3D打印在其他学科上有运用吗?效果如何呢?
全艳珠: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在我们石鼓路小学,从1984年开始,版画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有了3D打印,我们原本耗时的版画过程变得可修改、可调节,这就简化了工作。3D打印更可以发挥学生神奇的想象力,以前的遗憾是他们的想法太奇妙,没有工具可以实现。现在,版画已经成为学生想象力的展示平台。
苏 娟:除了3D版画,我们学校有英语老师在课堂运用3D打印机拼出多种字母组合;数学课堂上,打印各类圆柱等几何体模型。
王 昊:对,在学科整合上,能运用到3D打印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对于老师的备课及课堂展示。比如,语文教学中的《赵州桥》一课,小学生一般通过图片或视频来了解赵州桥的结构。3D 打印技术的出现,可以很方便地打印出赵州桥的模型,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观察、欣赏赵州桥的整体及各个部分的构成。课文中关于赵州桥具有泄洪能力的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桥梁以及做实验的方法就突破了。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就如苏娟老师描述的那样,现在有了 3D 打印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给学生打印出所需的几何体,根据需要实际切割或做其他的变化,这样的教学真是事半功倍。在中学的物理课上,教师可以打印出实物,让学生反复训练电路的连接。中学化学的分子模型构造,完全可以按比例把这些微观的结构放大并呈现出来,变微观为宏观。这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学习的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生物、地理学科更是如此。
记 者:王老师这么一说,我们的思路立刻被打开了,我想继续延伸下去,一定还会挖掘3D打印的更多应用。从一开始的3D打印社团的发展历程到课堂应用的再现,无论是建模还是课堂教学,我们感受到课堂中的浓烈学习气氛,多彩出奇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学生,这样的创意能否延伸到课堂外的生活呢?
徐 婷:我除了担任信息技术老师,还是五年级的班主任。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学生在接触3D打印后发生的改变。比如,我们班的李子昂,他是市优少,这个学生生活面很广,自从他接触到3D打印,就被吸引了。因为想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他就要自己努力,于是自己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后找途径解决。而我自己也一样,现在我已经习惯遇到问题,先在网络中搜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前最头疼的动手组装设备之类的事情,现在我也能轻松应对。
王 昊:我们老师前期自学也好,现在的社团培训也好,我们的指向是课堂、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老师都知道这些,也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这样的理念。我们通过3D打印的课程和活动,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实现、验证其想象力。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不再被人为地否定、抹杀。人类需要创新,创新应该始于青少年。我们希望我们的社团能够带动更多的老师主动发掘、探索新技术的应用。
走向远方范文6
校园的杉树,
依旧未变。
朗朗地读书声,
慢慢地响起,
一切依旧未变。
如今,我们即将高飞;
于是,我们哭了,
新生们却笑了。
现在,我们恋恋不舍
地离开了这片乐土,
带走痛苦的别离,
赠送美丽的祝福。
我们即将离开,
面对未来在叹息
却勇敢地走向远方,
迷茫的我们匆匆地离去,
难道谁不害怕远方的道路吗?
我们走出了校门,铭记
导师的教导;接受祖国
的使命;
展翅飞向蓝天。
告别同学,
告别老师,
告别母校,
走向远方。
永别了,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