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1

热爱人生之道

周国平先生说:“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但凡名师,他们对人生、对生活都是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促使他们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担当起更多的责任。

一次,听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及讲座。于老师初登讲台时,我很担心:老人家已经71岁了,能扛得住两个多小时的课堂教学和讲座吗?可于老师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就立刻打消了我的疑虑。“我提醒一下啊,老师们千万别相信主持人讲的话。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说有什么特长或特点的话,就是老。”会场里立刻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能说出如此幽默开朗、轻松风趣的话来,老吗?最起码心态不老!果然,讲了两个多小时,于老师依然是腰板挺拔、气定神闲、面色红润。课堂教学结束后,于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我再给老师和同学们唱一段京剧,大伙儿放松放松,看看我这个71岁的老头儿唱得、演得像不像17岁的少女?”一曲罢了,掌声雷动!我的内心不由得为这位可爱的长者如此地热爱人生、热爱生活而感动。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人生、对生活的满腔的爱,又何谈爱教育、爱学生、爱课堂?

目中有“生”之道

当下,不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视野多是向内的,教学时关注的多是教学设计的完成与否,而对课堂的主体――学生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忽略了学生本该有的思考和成长的过程,在教学时,或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或是迫不及待地将教师的理解和感悟直接抛给学生,这些都是“目中有本”而“目中无生”的具体表现。

支玉恒老师在一节示范课上请一个学生读课文,那个学生满脸通红,吞吞吐吐,听课老师都能猜到他是特殊的“后进生”,不禁为支老师捏了一把汗。可支老师却蹲下来,把话筒交给他,跟他一起朗读。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读了好几分钟后,这个学生在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才比较顺畅地读完了这段话。刚读完,全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掌声不仅是对孩子的鼓励,更是对支老师目中有“生”的教育情怀的高度赞扬。如果换成其他一心为完成教学设计的老师,说不定早就找其他优秀学生来“代替”朗读了――如此,课堂确实可以更“精彩”,可“那一个”学生又如何实现生命中的成长?

张光鉴教授说:“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我们在课堂上要学名师那样“蹲下来”。教师“蹲下来”,才可以和学生平等,才会目中有“生”,才会让爱分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精益求精之道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自由的、鲜活的、个性各异的个体,因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或模式是一劳永逸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一种永不满足的上进精神,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

王崧舟老师曾在讲座中和我们分享一个他曾经遭遇过的尴尬片段。王老师执教《我的战友》一课,当课上到处,让学生看一段视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并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继而王老师问学生:“现在,你想说什么?”一个个学生站起来发表想法,都是称赞、表扬的。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你真是一个傻瓜!”课堂突生异变,让王老师始料未及,于是,来不及多想就匆匆收场。课后,王老师懊恼了三天,反思了三天。他在心里不断问自己:“王崧舟啊王崧舟,你是一个特级教师呀!怎么可以选择逃避呢?”经过日思夜想,他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当王老师又一次上到这个环节时,又遇到一个学生发言:“我想,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灭了,不需要纹丝不动地被烧死。”这次,王老师没有再逃避,而是这样引导的:“孩子,看得出,你很善良。其实,我也和你一样,我也不希望死!谁希望死呢?但是,你一定不会忘记的身份。你知道,他是一位军人,是志愿军的一位战士,在他的耳边,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对他说话。让我们用心听听,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激活,纷纷想象说话:“,你要挺住啊!朝鲜人民在看着你,祖国人民在看着你!”“,你要是动了,整个作战计划将会失败!”“,是英雄是狗熊,在此一举了!”这次,王老师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的内心,进一步感受人物崇高的品质。王老师自己小结说:“特级教师也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由此可见,名师的精益求精之道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简约自然之道

简约自然是一种真实的回归,是一种质朴的境界,是对矫揉造作、拔高卖弄等现象的矫正。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与简约自然之道渐行渐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装腔作势地演,漫无边际地发挥;学生拿腔捏调地读,浅尝辄止地拓展,早已是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薛法根老师从教之初,与许多青年教师一样,也是一心想把语文课上出彩,在课堂教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可终究没有在“黑胡同”里摸到教学的门径。一次,执教《十六年前回忆》一课,为了给领导、老师留一个好印象,他查阅补充资料、设计电教媒体、推敲教学用语,下了一番大力气。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写一段对的学习感言,他生怕学生当堂写不好,就让学生连夜回家做些准备。结果,课堂上学生的感言写得激情澎湃,教学似乎达到了。谁知,在他等待赞美的时候,一位老教师一针见血地刺破了这个课前的“小把戏”:“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一瓢冷水浇得他无地自容,也浇得他幡然醒悟:简约自然,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薛老师说:“我们所追求的课堂,不要花言巧语,不要甜言蜜语,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一直激动下去,学生迟早要精神衰弱。只有安静地学习,才能融进他们的心灵里面去。”从此,薛法根老师拒绝虚假造作,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终成大家,其成为名师的历程不能不为我们深思并践行。

坚守自我之道

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研究所教材编委、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向东老师在一次评课中说:“在这几节课上,我看到了王崧舟的影子,看到了于永正的影子,看到了孙双金的影子,也看到了周益民的影子,可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授课老师自己的风格。我们不是其他人,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有自己的思想,最后要能发出自己的光芒。”

观摩小学语文名师大课堂,语文教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极富个性的名师,他们的教学风格迥异,却引人入胜。然而,正因为流派纷呈,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我们学学诗意课堂,再学学激情课堂,又学学生态课堂,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反而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四不像”起来。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难道就不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吗?我们不能因为仰慕李白的飘逸雄奇就贬低杜甫的沉郁顿挫,也不能因为敬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怀疑陶渊明的淡泊宁静。语文教学,坚守自我之道,或许我们就能在繁杂中求得认可的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