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时光英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欢乐时光英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欢乐时光英文

欢乐时光英文范文1

井卓咖啡馆(well bistro)

最先建立井卓咖啡馆的主人,现在经营着昆明小有名气的漫林书店,出售中英文图书。这是一位极雅致的人,是他奠定了井卓清朗干净的书卷气息,而这种气息,一直延续至今。我喜欢井卓那落地的格子木窗,茂盛的植物密密地长在窗下。尤其是冬天,屋子里燃起暖暖的炭火,映得人脸颊红彤彤的。低声交谈、轻轻的微笑,在柔柔的音乐里,那将是毕生难忘的美妙体验。井卓还像一个幽雅的山洞,你可以放心地躲在里面,完全不被打扰―直到你以为自己已被人遗忘了。

假如你受了伤,这是一个安静的可以舔伤口的地方。假如你正感受到幸福,和朋友一起来这里烤炭火吧。

推荐:木斯里水果早餐,焦糖布丁,真的非常好吃。

布拉格咖啡馆(praguecafe)

关于布拉格咖啡馆的名字有很多猜测,但无论如何得说明,一切都与卡夫卡,昆德拉无关,与爱情和梦想均无关。它或许与故事有关,有的故事发生了,又结束了;有的故事发生了还没结束,它是一个可以说故事与听故事的地方,就像冬天北欧的壁炉。

布拉格的诞生完全来自于冬日阳光的吸引,温暖、明亮都属于这里。音乐、书籍、电影、花朵、小动物,它希望尽可能放进更多丰富和有趣的内容。布拉格的每一个时刻都是美好的,并不局限于某时。坐在门口的石阶上仰望蓝天白云,伸个懒腰,靠着格子门抽支烟或者喝杯咖啡,那真是极妙的感受。

推荐:香醇的咖啡,所有的糕点很有自信地在说,绝对美味。

拉姆的房子(lamu’house of tibet)

认识拉姆,已经很多年了。这是一个个性浓烈的女人,率真,贪玩,喜欢漂亮。这么多年,看着拉姆的房子从街前边搬到街后边,再搬到街这边,她依然是那样快乐和漂亮。她的朋友,客人,她手下的小姑娘随着她搬来搬去,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她在咖啡馆长大的宝贝女儿,现在已经是读小学三四年级的大姑娘了。咖啡馆对于她,不但是个工作的场所,更是一个亲亲的家。满墙贴满了小女儿和客人朋友的照片,那些是欢乐时光的留影,都是房子成长的印迹。

anyway,这是一个充满了风情和独特魅力的地方。华丽的尼泊尔布灯垂在色彩浓烈的藏式茶几上,光影摇曳,同时摇曳的还有如同天籁的世界音乐,很飘,很飘……

欢乐时光英文范文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人都能充当新闻摄影。但作为一张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必然存在某些重要要素,下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刊Blossom进一步分析高校校园杂志中的新闻摄影要素。

一、拍摄的主体

高校校园新闻摄影的主体是校内形形的事物,但不同的杂志也会有着不一样的定位,由我们学校英文学院文化传媒社自主创办Blossom是一本以传播学院动态,展现学院风采为宗旨的杂志,所以院刊里所有的新闻摄影都与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内部动态相关。

英文学院的院刊blossom的主要读者是英文学院的老师及学生们,院刊的功能划分是在于英文学院这么一个主体,所以拍摄的主体自然也是那些与英文学院相关联的人或物。在我们这本院刊的封面内页及封底内页的“英院精彩镜头”版块,可以看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学院里发生的一些新闻摄影。如下图所示,左边的照片摄于运动会期间,展示的是英文学院的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右图的照片重现了当时英文学院举办的外国语歌唱大赛的表演瞬间。英文学院所参与的以及举办的各类活动,都收录于我们院刊的新闻摄影镜头下。

二、照片的文字说明

新闻摄影与文字是密不可分的,即照片的标题与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对于新闻摄影来说很重要,你要让读者直截了当的知道这张照片是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照片是用来吸引读者并用以结合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图片只能部分地而不能全部地告诉读者新闻对象是谁,在干什么,这时候就需要文字说明来辅助完成摄影记者的表达意图。这么说来,文字说明对于摄影记者也作出了要求,摄影记者不仅要完成摄影工作,还要写好文字说明。

如下图,如果没有文字说明,我们看图片得到的消息就是有两群穿着不一样衣服的人在干些什么,可能是在玩,又或者是在发表一些讲话,这些都是不确切的。而现在就需要文字说明的辅助了,该标题为“与管院联谊欢乐时光”,如此往来,我们读者就能清楚了解到这张摄影照片讲的是我们学院与管理学院在进行联谊活动,简洁明了表达了照片的主题。

但其实相对于社会上的新闻杂志,高校校园新闻杂志的新闻摄影对于文字说明这一块还是比较欠缺的。毕竟大多数学校都不是专业的新闻类学校,学生对新闻摄影文字说明的体裁选择及如何述写都不太了解。一些组织里的新闻摄影记者基本上都是通过上一届传授经验来学习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变得尤为重要。

三、摄影硬件配备

新闻摄影当然缺少不了摄影器材,我们一般观众只看到照片的成品,很少会有人知道这张照片是用什么样的摄影器材拍的。相对于商业性的报社全副装备,我们这类型的高校杂志创办组织所配备的器材虽不齐全,但也配备有单反相机,基本上能满足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新闻摄影。当然,如今有些手机相机都可以媲美单反相机的,所以我们也有运用自己的手机相机进行新闻摄影。

在使用这些器材前,我们都会有专门的培训给新入门的摄影记者,授予一些关于单反相机及手机相机的基础知识。单反相机很专业,那么手机相机又怎么专业呢?大部分的手机都具有构图辅助线功能,打开手机的构图线,就会形成一个标准的九宫格,使用构图线拍摄照片,可以更容易将主体放置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iPhone系列手机需要在手机设置中找到“照片与相机”,然后打开网格,即构图线;而一些安卓系统手机可以在拍摄界面的设置中打开构图线。在光线不足又不想使用闪光灯时,我们也可以调节手机相机的ISO感光度,同样的在拍摄界面的设置中可以选择。

手机相机不仅方便,而且还不用负担起昂贵的摄影器材费用,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比较简便的。同时,在遇到突发的事件中,手头上又没有相机的时候,手机是一个很好的摄影设备,能够及时的把新闻拍摄下来。但我们也要把手机相机应用得当,在平时生活中要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手机拍摄功能,熟练掌握拍摄功能才能让摄影记者在短促的时间内发挥出手机摄影的功能。

四、摄影记者的心理素质及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需要勇气,果敢及责任感。现场对于记者而言是最重要的,文字记者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摄影记者更需要和新闻现场接触,只有在新闻现场才能拍到照片。

校园的新闻摄影记者都是学生,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担任摄影记者,还带有着一种青涩,不敢于去拍摄。因为是高校校园杂志,大多数校园里的新闻都是讲座,或者一些晚会类型的。这就需要摄影记者的勇气及果断,敢于在人前拍摄,并且不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短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并准确传达照片的内容。虽然校园新闻没有像我们平时在电视新闻或者报纸新闻上看到的那么多危险性新闻,但我们也是一样要靠近新闻现场。著名的新闻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因拍摄西班牙内战而成名,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作品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在校园新闻摄影里也一样,在你进行一项讲座拍摄时,如果你不敢于站在听众前拍照,你的照片也就不能达到你所预期那样的足够好。

欢乐时光英文范文3

关键词:语码转换 顺应论 粤语与英语

一、引言

据统计,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双语使用者(Bilingual)主要指会两种语言,并能交替使用它们的人。目前香港的法定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普通话和英语。更多的居民偏向于使用粤语作为日常交际语言。不同于广州粤语,香港粤语深受英语影响,粤语和英语同时被这个语言社团使用,产生了大量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本文讨论的粤语都指香港粤语。

语码转换研究在近四十年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语码转换与语码混合(Code-mixing)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区别。何自然和于国栋认为是否区分这两个概念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在研究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的交际功能时,没有必要区分。本文认为语码混用是语码转换的一种形式。

二、语料

(一)语料收集

本文选取了近五年出品的五部香港电影作为语料:《门徒》(2007)、《我的最爱》(2008)、《窃听风云》(2009)、《72家租客》(2010)、《志明与春娇》(2010),语料总计493分钟。本文用手工标记方法对这五部电影台词中出现的“粤语—英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逐一标注。在493分钟的语料中,共发现“粤语—英语”的语码转换240次(不计重复),平均2.05分钟出现一次。其中以单词、短语①、句子形式出现的分别为162次、51次、27次。研究表明,语码转换中以单词形式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语码转换总数的67.5%,其中名词最多,共出现102次,其次是动词38次,形容词12次。

(二)语料加工与分析

本文将上述收集的语料归纳整理成三大类,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语料②。

1.粤语中直接夹杂的英语词

序号 词性 原粤语会话 对应的普通话

(1) 名词 专用名词 今晚应该公费“ChateauLatour” 今晚应该公费开瓶“拉图堡”(红酒品牌)

(2) 黑色的Land Rover啊 黑色的路虎(越野车牌子)

(3) 普通名词 呢个account即刻用得嘞 这个账户马上可以用了

(4) 我哋改咗password嘛 我们改了密码嘛

(5) 动词 Trade嗰部,买嗰部 卖了这部,买这部

(6) Petrus 82,已经breath了六个钟 1982年的“柏图斯”,已经透了六个小时气

(7) 形容词 全部做广告都噶么mean啊 所有做广告的都那么小气啊

(8) 咁样先至high 这样才兴奋嘛

2.粤语中夹杂的英语短语

在粤语中也经常会出现句子中夹有英语短语的表达方式,如“多咗一个pick up girl嘅地方”意思就是“多了一个结识女孩的地方”;香港警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经常使用口令“Testing,one two three”等。

3.粤语中夹杂的英语词语的“缩略”或“转义”用法

(1)缩略用法

这类词汇一般都是英语全称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这类词也经常在粤语的口语中使用。如“CG图”全称为“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生成图像;“Wifi和GPS”全称为无线网络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2)转义用法

这类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词义的转变,而词性没有发生变化,如“cheap”,原英语中是“便宜、低级”的意思,而在现在的粤语中,经常也被引申为“下贱、土气”。还有一种是词性的转变,比如“SMS”,英语中原只是指“短信”,而粤语中也被当作动词使用,经常可以听到“我SMS俾你,Email俾你”这类表达;“friend”也是如此,在粤语中常被用做动词,意为“要好”。

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分析

语言顺应论的提出,为语码转换提供了全方位研究视角。首先提出较完整的顺应模式的是Verschueren,他认为应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四个方面完成语言的选择及协商。于国栋将语码转换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归纳为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本文利用于国栋提出的理论来研究“粤语-英语”的语码转换现象。

(一)语言现实的顺应

于国栋认为,通常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第一,用一种语言表达思想或概念时,是否有另一种语言来作为语码转换的相应形式?第二,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是否与使用中的语言有区别?”。概括地说,第一种情况指的是一种语码的词汇缺失,第二种情况指的是两种语码的词义不对等。根据这两种情况,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1.词汇缺失

从本文收集的语料看,粤语词汇缺失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粤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某些外来词汇,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例(1)中的红酒品牌“ChateauLatour”。当在粤语中找不到适当词汇或短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多人会直接使用英语词汇代替。如例(5)的“trade”用来代替粤语中的“卖”字,而“trade”在第6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是“交易,买卖”,换言之,除了“卖”的意思,它还有“买”的意思;再如“breath”,红酒是从西方国家传到香港的,开瓶后,红酒应先“呼吸”空气一会,让其进行氧化作用,到达饮用阶段。而“呼吸”这个词,不能完全表达红酒透气、氧化的整个过程。当“trade”“breath”这类词风靡香港后,英语语言本身的优势胜过了粤语,其源语言已经被香港人接受。其二是首次接受某一知识时使用的是英语。香港学生学习的教材多半是用英语编著,如“delete、research、project、kilo、gram、copy、click、password”等术语都是用英文讲授的。此外,香港的专职人员在岗前培训时使用的专业语言也都是英语。如警察在执行任务前检查设备,“Testing,one two three……”;长官的命令,“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understand?”或“This is an order”等。

2.词义不对等

例(8)中的“high”被译为“兴奋”,常被年轻人用来形容一群人玩到特别开心的情景。然而,“high”不单有“兴奋”义,也可形容吸了或喝醉酒之后那种飘飘然的状态。此外,“happy hour”也可例证这一点。该短语在香港报刊杂志中常译作“欢乐时光”,该译文也会使人联想到“老少皆宜”“合家欢乐”等,而其原意只是指一群朋友结伴去玩。这些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与使用中的语言有所区别。基于对语言现实的顺应,交际者使用语码转换的方式,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社会规约的顺应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主要是指对社会文化,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的顺应。语言使用者是生活在具体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行为包括语言会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制约。比如称呼警察“阿sir”以及“你帮我check下;即刻call你;cheers”等这类表达,已经很少人会有意识地认为它们是语码转换。于国栋认为,在典型的双语社会中可能有一种语言是高变体(High Variety)而另一种语言是低变体(Low Variety)。高变体就是根据社会行为规范应该选择的语言,而在私下交谈等场合就要使用低变体的语言。虽然在香港这个双语社团中,这一区分不是特别明显,但有些表达,如“”,会在某个贩毒或吸毒场所使用。这些表达既顺应了社会规约,又隐晦地传达了信息。

(三)心理动机的顺应

语言表达受心理活动的影响,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产生语码转换的重要因素。交际者的心理动机会在多种情况下影响交际者的语言行为。本文将心理动机的顺应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对身份象征和经济原则的顺应。

1.身份象征的顺应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有些新词在未被翻译成中文或粤语前,就已经被大众接受。特别是西方的品牌,如“Dior、Valentino、SEPHORA、Land Rover”等,已经是一种高层社会的身份象征。还有一类英语词经常被使用,如“wifi、MP3、GPS”“pick up girl,open,like,cutie,party”等。人们刻意地使用英语短语,以展现自己时尚、潮流的心态。总而言之,使用语码转换的语言代替使用中的语言,构建自己的身份,是对心理动机、心理状态的顺应。

2.经济原则的顺应

英语词汇往往与中文或粤语对应词的长度不同,英语表达通常比粤语简单。因此,经常会发生语码转换的情况,这也是一种心理机制的作用,即交际者对经济原则的顺应。语言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构相对简单具有较广泛分布的语言有代替相对复杂但分布较狭窄语言的趋势。如IDD(国际直拨电话)、CID(犯罪侦讯部)、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Wifi(无线网络)、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G图(计算机生成图像)、O记③(重案组)等缩略词。交际者基于省力原则,使用表达较简单的英语代替粤语,是对语言经济原则的顺应。

四、结语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形式上以粤语表达中夹杂英语词汇或短语为主。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注 释:

①一些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形式,如CID,本文也将其归类为短语,

因为其原型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也属于短语。

②本文中所有例句字词的写法都参照开放词典网(粤语词典)

kaifangcidian.com/han/yue/以及1989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广州话普通话对照。

③“O记”实际上是Organiz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OCTB),

之所以俗称“O记”,是取其首个英文字母,其中文全称是“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

参考文献:

[1]Li WEi.Dimentions of bilingualism[A].Li WEI.The Bilinguialism

Reader[C].London/New York: Routledge,2000a.

[2]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1).

[3]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

欢乐时光英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短剧;英语语言能力;策略

新课标指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活泼学习的氛围,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就目前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来看,应试教育的理念仍然普遍存在,素质教育仍然未落到实处,限制了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有必要探究更为理想的教学方案,以实现对学生英语基础、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英语短剧表演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口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

一、开展英语短剧表演对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中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虽然能够靠死记硬背实现对英语单词、句子的记忆,考试成绩也较好,但在口语能力上却极为匮乏,这与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而通过英语短剧表演,则能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恐惧,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可促使学生通过对词汇、句型意义的深入分析,理解英语语言的应用语境以及方法。以“Itisapleasure”和“Mypleasure”区别的分析为例,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利用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不用谢”以及“我的荣幸”的应用差异,乃至在后期遇到之后能够脱口而出。以能说为基础,通过反复练习能够让学生逐渐发展到爱说、想说,自然也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与文化之间本身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背景与人文风俗和国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由于国内英语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国内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采用英语短剧表演的方式,则能够弥补中学生对国外人文习惯的认知,可通过对英语短剧背景、环境以及场景等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所选择的各个小故事中,也能够清楚的反应国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等,这对于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形成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通过不断的英语短剧表演,则能够让学生不断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熟练掌握称呼、打招呼、问候、道谢、求助等,提高学生英语用语的准确性。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英语短剧表演能够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为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新的活力。英语短剧表演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将英语知识以剧本的方式呈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该过程中也可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查阅资料,完善剧本,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并拓宽其知识面,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能力的提升均有着显著的意义[2]。而在不断表演实践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切实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逐渐形成英语的用语思维,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学习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开展英语短剧表演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新课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受教育主体的地位,而考虑中学生本身就具有表现欲强烈、活泼好动、喜好新奇事物的特征,故在英语短剧表演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育者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以开心的状态告知学生将要开展英文话剧表演的相关事宜,并给予学生充分选择剧本的自主权,集思广益,提高学生进行英语短剧表演的热情。在剧本的选择上,需要确保其具有符合当下用语特征、演出时间适宜、具有生活化特征等特点,提前将要求告知学生,让其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选出自己希望表演的短剧,而后再由教育者进行筛选后投票决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尊重,在此基础上,也可让学生对剧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更符合其个人的特征,并由教育者对剧本进行优化,进而为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

(二)组队排练,创设情境在进行排练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剧本设计的角色人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一般以5-6人一组为宜,每组学生表演一幕。另外也可设置导演、布景、道具准备等岗位,由学生为主体进行情境创设,确保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设计出更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动作。此外也可让学生配以旁白拓展情境,并自主完成相关道具的制作。另外在剧本中角色确定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以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理分配,必要时可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角色扮演的心理需求。在完成基础准备工作之后,可让学生先试着进行排练,即拿着稿子进行对词,让教育者进行记录与点评,给出优化意见,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提高其对剧本的理解。

(三)营造氛围,调动情绪在短剧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做好心理准备,提前一天完成所需要道具的准备工作,并为其列出道具清单,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剧本的理解准备个性化的道具。同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与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剧本内容的讲解,并渲染表演的氛围,为学生理顺相应的人物关系,介绍时代背景等,并设置小组间表演评估的指标,培养学生对短剧表演的热情,切实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短剧表演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道具准备的要点,指导其如何进行个性化道具的准备,主要从人物的头饰、装饰制作上进行,并指导其如何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夸张的动作、肢体语言体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表现出自身对剧本的独特理解[4]。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可配合适当的音乐、视频等,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四)合理铺垫,层层递进为了使短剧表演获得较好的效果,并提高英语教学的成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将课本相关的难点、词汇以及句型分布到剧本的各个环节之中,按照从难到易的原则合理分散到每一幕,而后再进行剧本的分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配合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剧本内容的同时,学习到全新的知识,使其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另外在扮演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根据角色扮演的目标为学生制定分项目标,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层层递进地进行开展。根据短剧表演训练工作的开展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剧本内容的调整,如果实际发现场地要求过高、角色太多或者语言太难等,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不改变大体框架的情况下,做好对剧本的进一步优化,确保能够利用简陋的教学条件,让短剧走进课堂,切实发挥出英文短剧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中的作用。

(五)合理评价,持续优化在短剧表演训练完成后,教师应该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短剧的表演。在该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做好对学生表演情况的记录,同时做好表演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以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应该按照分组的原则对各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但需要注意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不可挫伤学生的表演热情,并委婉的掩饰个别学生的尴尬,让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初次评价之后,教师即可播放录制好的视频,让学生能够以第三者视角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自评与互评,在享受欢乐时光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在课后应该通过反复观看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后期努力改进的方向,并提前告知下次短剧表演的时间,以形成良性循环。

三、开展英语短剧表演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英语短剧表演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有关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第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扮演角色选择、剧本选择、道具制作等方面,均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好对剧本、训练过程的优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表演之中。第二,合理做好评价工作,在评价的过程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对训练的态度以及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时,也需要注意评价对学生的作用,合理捕捉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以及成功之处,利用鼓励的方式满足学生的最佳心理需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欢乐时光英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广告传播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而不同特质的文化对群体各成员具有制约性。生活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无不受到该文化系统的制约。文化制约着人们的感知、思维、情感等心智活动,因此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心理,有与自己文化相适应的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文化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定了人们行为的一般准则,人们在什么情形下选择什么行为,作出什么反应,都受文化的制约。文化制约和规范的结果是使得群体在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文化制约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评判和反应,规定了价值准则,在群体内部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需要提倡,什么需要反对,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

根据既有的研究成果,文化系统内部的各个层次(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中,最核心或是最高的层次就是价值观念系统或价值体系,因为它们是影响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意义和观念的重要文化因素,是维系一种文化长期存在的最稳定的保护层。中西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文化系统建构了中西方人的经验和知觉,规约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哲人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比如,梁漱溟先生认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西方以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以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西方人以逻辑理智为思维特征,中国人以玄学直观为思维特征。对此,泰戈尔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东方是精神文明,而西方是物质文明,东方是人道的,而西方是科学的;东方是集体享受,个人工作,而西方是个人享受,集体工作;东方是异中求同,在错综复杂中建立协调,而西方只讲行动,讲速度,不讲和谐、协调和韵律等等。‘”凡此种种,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为文化走向提供了最本质的具有规定性的理性指引,它与文化积累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已经成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征。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广告传播中有充分的体现,因而它应该成为跨文化广告传播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对中西方广告的比较研究,来把握差异、理解差异,知己知彼,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图形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

许多人都感觉到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强调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方面,习惯于从更大的整体中考察事物和现象,而西方人强调事物的独立性方面l,习惯于从个别的事物和现象去考察和理解整体。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科学传统中表现为一个倾向于综合,一个倾向于分析。有人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描绘成是一种受到了希腊罗马传统影响的线性的(linear)、分析(analyticlogic)思维即“直线式思维”;与此对照,东方思维被描绘成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强调的是更为图形式(configural)的和整体的(holistic)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图形式思维”。如果用符号来表示,西方思维是条直线,简单明了,起点和终点明确;而东方思维是个圆,浑然一体,无所谓起点和终点。在西方思维中,始终有一个基础的、不变的、显露的真理。其他事物都在与它的相互关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一”去理解“众”)东方思维则没有这么一个真理性的存在一个事物在与其他多种事物的关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众”去理解“一”。东方思维的典型标志是中国的太极图,没有方向、没有统一的参照,而是互相参照、周而复始、相互交织。所谓“尤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没有一个固定的起点,也没有一个清晰可拚的终点,“这种思维方式直接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圆融、模糊、非计量性和非累积性”,而不像线性思维下的西方文化,从一边到另一边要越过一个明确的界限。3

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中西方广告中有明显的反映。一般而言,西方广告对事理的反映比较客观,注重实证经验、强调逻辑推理,较少有直露而强烈的对产品的说明或褒扬,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去推理,从而达到介绍产品的日的。比如我们所看到的妇女卫生巾电视广告,中国不同品牌的产品几乎都用相同气质模特进行着实物的功能演示,广告语无一例外地反复运用“有凹槽”、“防侧漏”、“吸水性强”、“干爽舒适”等产品包装的说明语,或者模糊而混沌的感叹:“这几天,再也不用担心了”。相对比较,我们可看一则国外的卫生巾广告:一名女士装扮完毕准备出门参加晚宴,就在转身离开梳妆台的时候,趴在案上的小猫一个跑动把一瓶香水踢翻.瓶中的液体缓缓流至桌上,慌乱间,女士抽出桌边的一小片东西往桌上一贴.液体立即被吸进,当女士想把吸在片状物中的香水重新挤回瓶里时,却连一滴也无法弄出来。望着只剩半瓶的昂贵香水,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走出了门。最后画面上出现一行醒目的英文字:某某牌卫生巾。同样是卫生巾的广告:没有直接的功能性演示和表述,甚至没有女主角的正面镜头,但是通过看似不相关的小猫、香水及踢翻香水的突发性“事件”,再一吸一挤,几乎是用严密的逻辑演绎把广告所要传达的吸收性强、防侧漏等功用点,准确无误地表现了出来。

在平面广告中,西方广告同样注重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理性的成分偏多,整个广告多为一段有所寓意的画面作铺垫,最后给出画龙点睛般的广告语,有的甚至不着一语.全靠逻辑推断与抽象联想得出结论。曾获九七年戛纳广告节平面类金奖的奔驰轿车之“刹车痕篇”,表现轿车外观精美这一非常理性的内容.创意者没有直接表现人们的褒扬与惊叹,而是通过奔驰轿车旁那一道道醒目的急‘,刹车痕,’,将其他驾乘人员的艳羡不已、驻足观望的态度与车的吸引力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奔驰轿车外观设计的非凡魅力。整个广告留给受众很大的想象的空间,甚至如果不去想、不去思考,一时还推断不出在“说什么”。

与这种理性的思考、推理及理智的反应不同,中国广告的思维方式注重形象,注重经验直觉体悟.注重感性认识,带有强烈的直观性。广告大多以具体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特别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关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类推等方法,使之成为易于理解的认知对象。中国网通推出的形象广告:“由我天地宽”。“宽”是一种雄心抱负,是一种思想、胸襟和视野,又是一种非常专业复杂的宽带技术概念。如何既演绎企业理念,又把宽带技术相当深奥的理论讲透,网通在视觉化传达过程中,通过象征、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将理念转化为一个“宽”的生活世界:汽车的座位变得宽大舒适,秋千变得宽大到足以容纳更多孩子的快乐,大桥的桥面、桥墩都变得很宽很宽,一排排汽车畅通无阻川流不息,整个城市似乎都呈现在宽广的世界里。用形象化符号元素(车、桥、秋千、交通的畅通)贴切又具象地表现了抽象意义。

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被认为是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尤其是伦理价值观差异的关键所在。中西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道德基点来看.西方立足于个人主义而中国立足于集体主义。西方个人主义伦理价值观念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很n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这对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影响极为深远。在另一方面,被歌颂的美国历史初期的拓荒运动,其问人们所表现出的独立冒险和进取精神.使得自我中心、讲求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的伦理价值观.地位更加崇高化。

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人生而平等、自由和人权不容侵犯;强调个人是国家、社会的基石和出发点,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和社会.为自己奋斗也是为他人和社会奋斗;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因此个人高于社会。每个人应该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越是表现出自我个性,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由此也引出了其他一些价值观.比如,“为扩大私有财产,常常六亲不认。为了经商。四处流动,家庭观念相对淡薄。在群体观念微弱的社会里、个人主义必然扩张。在这种社会,以个人的活动为中心,突出个人的价值。”巾因此,个人主义又与商业主义紧密相连。在人人逐利、利益至上的商业社会,仅靠人情、义气也是无法维持其正常有序的,由此又引出了西方文化中重法轻情的伦理价值观念。

崇尚个人与自我的伦理价值观几乎成了西方广告的核心主题.无论什么商品什么创意表都有可能最终把主题指向对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的崇尚、对个人尊严、价值、幸福的追求。自由造型美发服务(Freestyle)的广告由希腊雅典TBWA广告公司,广告模特气质优雅、高贵,身上不着寸缕,仅用长发起到围巾和衣服的作用。广告文案;“人类生来享受自由、享受尊严与权力的平等”。广告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头发出人意料的造型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丽人生,而自由的享受属于自己的生命,是人人拥有的权力。LANCOME的miracie奇迹香水展现了一个满怀自信的西方新女性,她们标榜着“天地间,你就是奇迹!”在她们的观念中,个人是本位是目的更是核心,社会是满足个人需要的手段,是个人施展个性的舞台。贝克啤酒的广告片是这样的:一群向日葵围着太阳转,惟独一棵向日葵我行我素.偏偏向着贝克啤酒开放。广告语:“喝贝克,听自己的!”广告摆脱了啤酒广告常用的元素;酒杯、酒瓶、啤酒等,脱离啤酒常用的诉求点:味道、价格、色泽等,用了颇有新意的表达方式.赋予贝克啤酒无拘无束的独特个性,告诉消费者,喝贝克啤酒的人也是有个性、有主见、拥有自我选择权利的人。

与此相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是重整体而轻自我,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它涵盖了群体、集体、国家、民族等不同层面的内容。它强调社会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有了“大家”才能有“小家”。这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体,家是国的缩影,国是一个扩大的家的历史是直接相关的。从古至今,这一伦理价值取向引导着中国人重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此外,中华文化还重视亲戚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的群体关系。‘这种群体意识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化,人们在长期共向地域生活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彼此互相交往、互相帮助,比较容易形成浓厚的群体观念。与此同时,这也是儒家伦理的长期浸染的结果。儒家伦理讲家庭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与道德标准时.强调亲属之间、朋友之间,应为一体,天下一家,讲群体意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集权主义的基础。同布羊这种观念也是地区和家族集体主义的基础。在这种伦理观念制约下,国家或者民族,村庄或者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迄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在这个群体之内,应该是同舟共济,有难同当,有福同享。”⑤侨家伦理还认为,人不能见利忘义、不能驱义逐利,而应符合牡会道德标准、追求道德的完善、高尚,这又形成了东方文,化重情义轻法理的价值观念。

这一切与西方个人主义伦理价值观完全相反,而由这种价值观念出发,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也都是能够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民族牺牲个人利益的。中华传统文化不鼓励为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要把立足点放在为了他人、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上,把个人对社会、家庭和他人是否尽责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第一要素。

一些打民族_牌的广告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爱国爱乡的伦理价值观的渲染,首先从道德上唤起最为广泛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问与忠诚。

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已任—长虹电器

道不尽的强国梦,述不尽的红旗情—红旗桥车

买国货精品,度欢乐时光—联想电脑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电器

托普软件中国“芯”—托普

四十年风雨历程中华永远在我心中一中华牙青

黑头发中国货—奥妮洗发液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

这些广告用不同方式体现出中华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在一种豪迈与自信中,都把自己的产品(品牌)与一中国”连在了一起,既展现了大企业的雄心和为国为民的民族责任感,又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虽然在广告中把一个具体的产品(品牌)与一个国家、集体相史犯接有时不免显得空泛以至大而无当,但这些广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爱国爱乡的情慷.多少也还是具有震撼力的,因而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心理共鸣。

三、“竞争”与“和谐”的对峙

所谓文化价值观.其核心概念是“价值”,即不同“价值”在同一文化体系和文化心理中的排序。而这个“价值”的排序归根结底与“利益”有关,即利益的重要程度。而,’利益”又与一支撑该文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直接相关。

西方的社会经济模型可概括为“重商主义”。

美国学者罗伯迹认为在美国1776年7月独立时,美国的“商业文明‘’的基础已经形成,这个所谓的商业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构成就是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和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古老中国不同,在美国文化中,“权力、声望和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简单地通过继承遗产、贵族血统或者高贵的祖先所能得到的,一个人只有靠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能带来闲暇、地位和权力的财富”。在此情形之下,竞争,成为个人主义派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精神特征,个人必须努力工作并在与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本。他们勇于接受挑战,并主动把自己放在同他人的对比竞争的位置,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潜力和能量,不怕出格、不怕成为“众矢之的”,追求行动、速度、效率和结果。他们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忠实拥夏,“物竞天择”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精神土壤中。

西方广告作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竞争精神的迫求、向往和各种各样的诊释。丹麦的Borsen日报的广告文案是"NEWECONG}MY.NEWLAWQFTHEJUNGLE"(新经济,新竞争规则)直接点出了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经济形态发生了转变,规则也随之而变,唯一不变的是竞争本身,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新规则,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要读Borsen日报。广告用一组有悖常理的图画演绎了“弱肉强食”的颠覆版,比如羚羊将猎豹叼在口中,雄狮在羚羊的撕咬下悲惨地哀嚎。整个广告用富有冲击力的广告语、用违反常识的广告图画、绚丽斑斓的色调精确到位地演绎了新经济变化莫测的特点以及在新经济下竞争的残酷性,使人印象深刻。

MAICO助听器的广告画面简单明了:发令枪响后,所有的运动员都飞快地冲出起跑线,拼命往前冲。只有一个运动员还呆在原地做准备起跑状,由于耳聋或耳背,他似乎没有听到发令枪的巨响。广告的直接含义是如果有了MAICO牌的助听设备你就可以听的很清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它的引申含义是,在竟争中,每一步都很重要,特别是不能输在起点上。这是竞争精神在广告中的直接表现。

与西方重商主义相比,中国则是“重农主义”,视农为立国之本。重农轻商,重本轻末,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孟子亦说,“不选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百商乏切,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商人受到社会的普遍轻视,从而形成“土、农、工、商”之说,四行之中商居最末。其形成之根源恰好与西方相反。东亚的古代是以粗放的农耕为业,属于河流灌概文化,长期处于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因此,必然实行重农主义。相对午个人主义和竟争精神而言,重农主义更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强调合作、协调和韵律。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远亲不如近邻伙“家和万事兴”等等都是对和睦、和谐的推崇与追求。

华文广告中常常会打上中华传统文化中“‘天时、地利、人和”的印记,比如深圳和雅苑的售楼广告直揍以“和”做文章,从“1-和为乐”“以和为福”,“以和为美”,“以和为富”四个方面对“和雅苑”进行诊释,也从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以和为上的观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