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1

关键词: 中考 记叙文 考点 答题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本论文中出现的记叙文是广义上的记叙文,它包括散文、小说、通讯、游记等文学样式。那么,中考记叙文一般的考点有哪些呢?现作如下归纳: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②理解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结构;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④结合语境推敲和理解文章写景的作用,等等。本文结合具体的文章对各个考点及解题技巧作详细说明。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中考指南中强调现代文的阅读要训练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概括能力,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中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历年中考中,一般会有这样的题型,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例如2014年安徽中考题《红书包》中:“从全文看,篇末的示启示录包含哪些内容?”本题考点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要点:人都应该追求美好的东西;能体会到美的存在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再如《站台下的约定》中,文意把握: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答案要点: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答题技巧: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思路提示: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题目理解,把握中心。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考虑:语带双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等。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例如:2014年盐城中考试卷《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其中有一题: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答题思路及要点:种莲人在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中用汗水和辛劳创造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种莲人的赞美。其中,“岁月”表示长年的辛劳和汗水;“在莲上写诗”表达了对种莲人劳动的赞美,这与一般诗人在纸上写的诗相比,具有更美的诗意。本题目揭示了文章主旨,注意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比喻意义,这是此类题目答题的技巧。因此,题目中运用修辞的,一定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二、理解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结构

这种题型在历年的中考中多次出现,重要语段的考查一般可以分为三块: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开头段一般所起的作用是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总领下文、开门见山、渲染氛围、为下铺垫、埋下伏笔;中间段落一般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的作用、总领下文的作用,以及为下文渲染氛围,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作用等;结尾段落,总结全文,呼应全文或文章标题、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等。例如《拔掉那颗蛀牙》中有这样一题:文章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答题要点:造成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此类题型如果在考试中出现,你将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常见的语段的作用,就好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闪现,然后筛选主要信息,一般情况下此类型的题目是不应该失分的。但是也有一些开头或者中间及结尾的语段,它们运用了修辞的手法,这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怎么答呢?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原来答题的思路基础之上,还必须将所运用的修辞的作用表达出来。例如《芳香永存》开头一段:“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考题是,选文开头一段有何作用?按照老师的解题思路:为下文渲染淡淡忧愁和充满怀念之情的感情基调;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女儿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再如《乡土的篱笆》中“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问题是这样的:请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答题技巧和前者一样:引起下文,为下文赞美乡土篱笆作铺垫;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乡土篱笆的悠闲、宁静;2014年泰州中考《我那莽撞的17岁》,有这样一题,请简要分析第14段中画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答题要点:结构上,开启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我”去猎旱獭交代原因,也为下文埋下伏笔;内容上:写出了查玛喜欢吃旱獭肉,“我”因旱獭肉之少而不能让查玛多吃一点的惋惜、遗憾的心理,从而表现了“我”对查玛的喜欢。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塑造人物性格,必须运用塑造人物的方法。人物描写常见的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例如,刘心武的《第八课馒头柳》中有这样一题:小说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要点: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真实地再现出“她”牵挂丈夫而又强装若无其事的矛盾心理,传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对丈夫的关心。答题技巧:此类题必须将人物描写方法写全,然后结合文章主题内容思考:作者想通过这样的描写塑造人物怎样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流露作者对所塑造人物怎样的感情。以这样的思路答题就会比较全面。

四、结合语境推敲和理解文章写景的作用

在记叙文中,往往有许多写景。写景或者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如,2014年黄冈市《长在心上的眼睛》,有这样一题:“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题要点:交代了小驴为奶奶上山找药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氛围,表现了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草药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答题技巧有两点:天气特点与氛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情和性格。抓住这两段,答题就比较全面。

当然,记叙文阅读中不止以上几种类型,还有写作顺序,作品的表达技巧,语句的赏析等,只有在多阅读、多练习、多总结中,才能够慢慢发现现代文阅读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取得现代文阅读的良好效果。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2

初中生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要素;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等;能从文体的角度理解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能够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

初中记叙文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与知识点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记叙文的顺序与线索。

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环境描写。其作用有ɑ、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按时间的顺序划分;按地点的变换划分;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按材料的性质划分;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三、写好记叙文的结尾

记叙文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3

【关键词】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

一、要点充足法

解答主观性阅读,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搬来说,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例:(2009杭州11题)

11. 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答: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这就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使答案完备。

二、依文解题法

近几年中考题中主观性阅读题的答案,特别是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等题目,其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因为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应“依文解题”。做题时排除多余的无用信息,保留有用信息的语句。如果无明文规定,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者摘录原文中的语词和句子作答。例:(2009重庆)《梦幻视觉“水利方”》(5)有人担心“水利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尘土,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

答:“水利方”的采用新型的环保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又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可见,尽量裁取原词原句即用“依文解题法”作答,是获得分数的一个好办法。

三、归纳重组法

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者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进行“归纳重组”,最后作恰当规范地表述就可以了。

例(2008重庆)《别踩疼了雪》(1)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答: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四、专业术语法

有的题干中明确规定不得用原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段篇或完全理解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用自己平时掌握的符合语文专业要求的说法,说清自己读懂文章后的各种结论和感受。

例如:(1)对考题中要求回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来进行回答。

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作用。

在文章结尾处,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 (2)对于品位词语的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答:

第一,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第二,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对于鉴赏句子的题,可以从修辞方法入手。首先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从修辞的作用来回答。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注意:一定要结合原句来回答。

(4)写作手法方面,就应重视“欲扬先抑”、“象征”、“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说法。

五、整体把握法

这种解答方法需要整体阅读,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迅速而准确的解答题目。

六、利用信息法

解答简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本题题干信息,充分利用其他相关题的信息,包括注解等,充分利用他题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现的小问题还可以为解答后边出现的大问题提供答案基础或思考线索,甚至有时小问题本身就是后边大问题所求答案的部分)。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4

近几年,初中英语教材变化较大,阅读材料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在所有考试中,阅读题的分值比例相当大,加上其它题型,如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题,答题效果直接地或间接地与阅读理解有关。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性表现在采用模式的正确性,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阅读评估的规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学性。如何在教学中正确的使用阅读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高效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开展阅读策略的研究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正是致力于探索和尝试把初中英语课文进行拓展,把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不光接触到书本课文的知识,还能动手主动寻找课外相似的点,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初中英语课文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题材多样。以文章的题材来看,一般都以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为主。本文主要对上述三类题材的课文的拓展内容、拓展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阐述。

一、首先是记叙文的拓展。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主要包括文学记叙文和说明记叙文。其中文学记叙文以虚构为主,如趣闻逸事、传说、寓言、传奇故事、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等;说明记叙文,以事实为依据,包括历史、传记、新闻报道、日记等。

(一)针对记叙文的这种特点,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拓展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素材,寻找内容相似,写作手法相似的文章,对相同类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之前,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要有所了解。首先要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起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上网搜集一些简单易懂的趣闻轶事,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拓展了阅读的素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放手让他们搜集一些说明记叙文,包括一些历史传记、新闻报道等等。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出不同语篇之间相似的写作手法和叙述手段。对于不同文章的问题设置,学生也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

(2)教师搜集素材,寻找内容不同,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把不同类的文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 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内容较难的文章,学生搜集不到合适的类比材料,找不出内容迥异,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事先找出此类文章,打印出来,当成课堂的阅读材料,并按照中考常考考点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阅读内容与拓展内容的不同。

(二)在学生对课文阅读材料与拓展材料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1)抓住文章的6个要素。阅读时要学会从事情本身的发展去理解故事情节而不要只看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因此,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阅读此类文章时,必须要找到它结构中的5个W (when , where, who, why, what) 和1个H (how),不过不是每篇都会完整地交待六个要素。毫无疑问,寻出这些元素是能够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先决条件。

(2)归纳文章中心,把握作者态度。记叙类文章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它是文章的灵魂。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时,尤其要分析文章的结尾,因为很多文章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也有的文章需要在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另外,叙述一件事必有其目的,或阐明某一观点,或赞美某种品德,或抨击某种陋习,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通过对细节(第1点中的六要素)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态度。

概括起来一句话:读记叙文的关键是抓情节。 抓住了故事情节,就理解了文章的脉络,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二、说明文的拓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它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凡是对事物的类别、性质、特征、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以及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进行解说的文章,都属于说明文。说明的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给读者提供知识,使之了解客观世界,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应用性、解说性、条理性。常见的说明文有:解说词、说明书、书文简介、科普小品、内容提要等,它们或者用来介绍人物,或者用来介绍事物,或者用来解释概念,或者用来解说论据。

(一)说明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1)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素材,按学习小组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任务。由于本校使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各组小组长的领导下,搜集不同内容的说明文材料,除了学生手头上现有的《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教程》之外,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手边的其他课外阅读材料来整理出老师安排的任务。

(2)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按小组分配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资料中搜集素材,寻找出题点.阅读材料搜集整理后,在课堂上要呈现出来。教师要事先审阅学生搜集到的阅读材料,分类整理,并把学生合理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与性格特点,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层次的任务。归纳整理此类阅读文章的出题点。

(3)教师课堂内组织小组竞赛.比较哪个小组找的出题点准而多,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比较哪个小组找的出题点多,对应的考点准。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教师要加以鼓励,以提高学生继续参与的热情。

(二)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说明事物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举例、分类法或类比、对比法,给事物下定义或分析事物的原因以及后果。举例说明文使用例子说明事物阐述观点;类比说明事物如何相似,对比说明事物如何不同;因果说明文说明事物发展的原因及结果。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者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展现所说明的事物。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文的阅读:

(1)要领会题干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

(2)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很多开放题就是要求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或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依托原材料,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逐层阐述。第四、在表达上要条理清楚,简洁明白。

因此,阅读说明文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即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应用文的拓展。应用文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

应用文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书信(或电子邮件)、日记、通知、便条、收条、借条、影讯、球讯、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海报、贺卡等。

应用文的语言重在实用,力求朴实、准确、简洁。由于应用文使用广泛,在实际运用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格式。

(一)应用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1)初中英语课文的常见形式为书信,广告,启事等。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搜集出这几种常见形式的应用文.教师可以按各组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分别找出书信、广告、启事、日记等等,并让负责某一形式的的小组找出此类形式的应用文的行文特点,教师加以点评。

(2)教师课堂内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并引导学生找出应用文的出题特点.这一种方法可以适当为之,教师务必要确信所选的文体适合学生模仿和表演,务必要保证这一活动的效率。所选择的表演学生也应该举止得体大方,切忌扭扭捏捏,反而浪费了时间。

(二)应用文的阅读方法相对于前两种文体来说比较简单,先做介绍如下:

在阅读应用文这一类文章时要注意细节信息,做题时,根据所提问题用寻读、跳读的方法更有效。应用文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包括广告(招聘、产品销售、宣传)、简历、图书资料、聘书、社交书信和产品说明书等,所以,学生平时要注意拓展知识面,积累知识。

(1)熟悉并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和格式。(2)积累应用文常用句型、表达方式和一些专业词汇及常用缩写形式,如表示薪水、工作年限的maximum(最高)和minimum(最低)等。(3)加强专项训练,培养自己略读、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86

很多学生感到分析理解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很难准确把握,还有少部分学生遇到阅读更是步履艰难,不仅速度慢,而且效率很低,让他们无法从阅读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还可能造成对阅读的恐惧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方法,把握整篇文章结构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答题技巧等方面多下工夫。对此,在这里笔者向大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消除心学生理障碍

许多学生在文章理解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分析学生现状,找出合适的阅读方法,探寻出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文章阅读都有一定的恐惧和排斥心理,因而导致阅读速度十分缓慢,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也会有偏差,把握不了方向,不知如何入手。很多学生都有这种现象:看见稍长篇章结构的文章就觉得心里发慌,头脑开始混乱,导致阅读的效率降低。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学生阅读的心理障碍,应用较广,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交互抑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知者缓慢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心情紧张、内心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与这种担忧焦虑的情绪进行对抗来达到消除恐惧焦虑情绪的目的。根据这一科学的方法,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放松训练,可以让他们在空闲的时间听听音乐舒缓心情,减少焦虑情绪的困扰。然后对学生进行想象脱敏训练,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就应该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由浅到深,由简到难,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技巧。

二、了解阅读教学要求

我们要摈弃单纯的把语文当做一门工具学科的观念,随着新大纲的推出和新教材的使用,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倡导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挖掘人文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阅读要求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十分突出。而要求主要体现在文章体裁结构、基本文体知识等方面。中学语文考察的文章体裁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和小小说等,因此,教师在平时要给学生灌输不同文体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如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及代表作用,说明文里的分类、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基础知识,争取绝大部分基础知识都能被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目的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而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兴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热情洋溢的微笑向大家传递正能量,以亲切和蔼的目光、恰如其分的表情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而且经常受到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困扰,往往会养成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过分重视细节,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这样就会导致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理解不够透彻,这样就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在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就很难抓住重点,导致正确率不高,得分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要引起重视,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分析。

四、指导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在做阅读题时候,根据经验来说,首先要先看问题,明确文章目的。阅读文章之前应该先参照后面的试题,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在阅读的时候所要达到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的信息,还可以根据题目推测文章的主旨大意,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掌握答题方向,提高答题的效率。阅读速度也是答好阅读题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速度要尽量放快,视野尽量放宽,留心文段的结构和作用,格外注意带有议论和思想表达的语句,抓住主题,搜索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最好用笔勾划下来,便于在解题的时候查看,提高答题速率。注重速度,但也不能忽略整体理解,所以在阅读时一定要细读课文,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理解句子段落以及全篇的整体含义,一般来说,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等都是学生应该抓住的关键。理清思绪之后再解答问题,答题时要弄清楚文章的体裁、主旨和篇章结构,把握全文中心和线索,进行概括推理和归纳。答完题之后最好再复读一遍文章,验证答案,在分析答案的时候,一定要纵观全文,注意整体理解。

五、加强系统练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范文6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方法经验策略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各地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一般来自课外,复习时好像摸不着边际,对“阅读”的复习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困惑甚至茫然。“阅读”考查所占的分值大,这项考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考查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下功夫研究其复习备考策略,解读 《大纲》与《中考说明》,分析中考阅读的考点、掌握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指导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中考阅读复习,以便争取理想的成绩。

一、研究中考阅读规律,制定复习策略。

对阅读的考查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和阅读考查都有较多的陈述,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等,这些都应看作是中考“阅读”考查选材和拟题的原则。

选材原则:三种基本文体,四种文学体裁;篇幅千字文;时代背景,内容理解适合初中学生阅读;体现人文性、工具性又能考察阅读能力;材料典范,并且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选择阅读材料注意到考生对材料的认知程度,考虑到阅读材料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往往选择一些关于老师、关于父母、关于情感、关于学问、关于美德、关于习惯、关于成长、关于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贴近生活,具有亲近感,很多紧扣时展,有时代气息,具有新鲜感,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能力的考察。

考点与题型:近几年“阅读”更注重对考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试题一般改变了前些年只注重“咬文嚼字”而造成的对材料支离破碎之感的弊端,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试题已基本告别了客观性试题,而取而代之的大都是简答、举例、主观表达题,并且出现了不少有利于考生发挥和展示个性风采的开放性试题。这些试题不要求答案的确定性和规范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都体现了对考生能力和考查。

近两年现代文阅读考查注重情感体验。现在的试题越来越多地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段以后,对文中的事件、事物和情境作出自己的情感判断,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这类阅读材料出现的形式以记叙文和议论性散文居多,这类选文一般人文内涵内富,富有教育的审美价值,大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爱,有的表达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有的褒奖诚信、赞扬坚贞;有的赞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的提倡思想解放、更新观念;有的关注自然,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等。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

具体到三种基本文体上,重点有不同体现:

1、记叙文与散文。要求:把握感受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作品思路,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表现手法;理解品析词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以及渗透的思想感情;准确识别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线索、感情基调,理解表达方式,基本写法与表现手法;感悟作品,个性解读,表达自身的感悟体会,并且能够迁移模仿。

2、说明文。要求:找准说明对象,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理解主要内容,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理出文章的基本思路,了解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针对相关知识进行质疑、探究。

3、议论文。要求:概括论点;概括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并且能够补充论据;识别基本类型;指出论证方法,说明论证的内容;领会语言的严密性;并且附带考察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个性解读,对材料的观点有独到的认识。

二、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平时阅读技能的训练和方法

1.以课本为宗,指导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课文是基础、是根本,中考阅读题虽然题型千变万化,选材天马行空,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语文课上的,只要我们牢牢地把握住了语文课本这个“宗”,才能以不变来应万变。课堂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注意重点突出,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贯穿始终,比如:整体阅读怎么按步骤进行;比较性阅读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求同还是求异;说明文速读方法与技巧;议论文怎样找论点;如何找关键语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进行旁批……而且一堂课教师讲多少并不是目的,而学生掌握多少才是关键。注意及时反馈。讲、练结合,争取当天讲评,不要拖延。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阅读体验与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我们只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让学生有阅读的享受,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充分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才会有积极的个性的解读,才会有深刻的情感的体验。读书受益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向学生分配任务,使阅读变成一种负担。

3、以活动为契机,给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语文实践活动、课前说话训练、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读书笔记展评、办手抄小报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随时展示读书的成果,交流读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的行为。

4、拓展阅读空间,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从初一开始,要求每位学生制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扩展视野,发展思维,增强阅读能力。

5、以训练为主线,让实践出成绩。

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训练、实践、摸索、感悟、总结出来的个性技能。精选阅读材料,坚持每课设置2―3篇阅读训练文章,使用好《语文报》、《阅读黑马》《课外名著阅读》等资料,课堂配置巩固活页阅读训练题。我们坚信只有实践,才能形成能力,才能取得成绩。

中考复习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

1、时间安排:为期三周,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个专项。个为一周。

2、选择材料:《指南针》《冲向满分》相关练习,配有专项阅读训练题。

3、方法指导:每个阅读专项先明确考点,讲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当堂进行片段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然后布置课后作业。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及时批阅练习、试卷,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辅导。

4、语文复习的时间保证:每天至少每班两节课,周六、周日每班每天三节,晚自习一节辅导。学生必须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

5、模拟考试组织严密,答卷要求与中考看齐(书写工整、规范、美观,答案追求尽善尽美,语言简明、得体,层次分明)。每次模拟后都要及时阅卷,分析,总结,反馈,查漏补缺。

上一篇劳务费合同

下一篇古典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