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位置与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位置与方向范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9至20页的《位置方向(二)》。

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们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讲解法

(2)情境教学法

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

(3)欣赏动画激趣法

(4)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

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

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 投影出示例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

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位置与方向范文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方向和位置表述一个点的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位置与方向。

师:如图所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师: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位于A市的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你能标出B市、C市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入手,带领学生回顾例1,可以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并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引出新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

找到C点的位置。

师:我们先来找出C点的位置。题目中写到,C市位于A市的正北方,C市位置的描述是相对于A市的,所以A市就是参照点。

师:接下来要确定C市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条件?

生: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师:没错,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读题,C市位于A市的什么方向?

生:正北方。

师:找到正北方,在这里。(课件展示)

师:那距离呢?

生:距离A市300

km。

师:那我们在正北方向上找到距离A市300

km的位置,(课件展示)这里我们可以用1

cm的线段表示100

km的长度。这就是C市所在的位置,我们在图中标示出C市的位置,画上点,标上名称。这样就找到了C市的位置。(课件展示)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到C市的位置的?

生:首先确定A市作为参照点,之后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C市的位置,最后标示出C市。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上,围绕确定位置的两大因素方向、距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出确定位置的一般方法。

2.

找到B市的位置。

师:通过刚才寻找C市的位置,我们已经掌握了画图的具体方法。

师: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请你独立思考后在图中标出B市的位置。

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独立完成本环节,完成后全班交流做题过程。

师:以谁为参照点?

生:A市。

师:之后做什么?

生:确定B市的方向,在A市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怎么确定角度?

生1:可以用三角板30°的那个角来画图。

生2:可以使用量角器。

师:距离是多少?

生:200

km。

师:你是怎么表示出200

km的长度的?

生1:我用1

cm表示的100

km的长度。

生2:我是用1

cm表示的50

km的长度

师:如果是在一个图中完成的题目,注意要统一标准。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上一环节的已有认知完成本环节,进一步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寻找点的位置的一般方法,最后在教师提问中对方法进行梳理,进一步感受做题步骤。

3.

台风几小时后到达B市?

师: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200÷40=5(小时),所以5小时候到达B市。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例题建立自然的情境连接,在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有关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1)教学楼的位置。

(2)图书馆的位置。

(3)体育馆的位置。

2.

请你在平面上确定油井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总共四小题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掌握“在方位图上找到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其中第(2)题、第(3)题和第2题中角度的确定已经不能使用三角板了,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还要带领学生回顾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如何在方位图上找到一个点的位置?

1.

确定参照点。

2.

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确定方向)。

3.

确定距离。

4.

位置与方向范文3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复习卷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我会填。

(共2题;共17分)

1.

(12分)以猴山为观测点,请说一说其他动物馆的位置.

(1)狮林在猴山的_______偏_______ _______°方向_______米处.

(2)熊猫馆在猴山的_______偏_______ _______°方向_______米处.

(3)袋鼠馆在猴山的_______偏_______ _______°方向_______米处.

2.

(5分)水果乐园。(用数对表示位置)

樱桃_______;西瓜_______;苹果_______;香蕉_______;果盘_______

二、我会选。

(共3题;共6分)

3.

(2分)在方向板中,有(

)个大方向。

A

.

4

B

.

6

C

.

8

4.

(2分)乐乐去公园时,先向东走了一段路,又向北走了一段路,最后又向东走了一段路,下面(

)能表示乐乐去公园的路线。

A

.

B

.

C

.

D

.

5.

(2分)早上,太阳从(

)升起.

A

.

东方

B

.

南方

C

.

西方

三、解决问题。

(共4题;共47分)

6.

(15分)观察下图。

(1)从书店出门后,怎么走可以到达服装店?

(2)花园在服装店的什么方向上?

(3)想一想黄霏霏从家到书店的行走路线。试着写一写。

7.

(17分)根据下面各小题的要求在方格内画图。

(1)把图形A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4格;

(2)把图形B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3)把图形C按3:1放大后的图形;

(4)如果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cm2

则图形A的面积是_______cm2

把图形C按3:1放大后的图形是_______cm2。

8.

(10分)滨海市的逸夫中学和逸夫小学分别位于大路的同侧(如下图).现在要在大路上设一个公共汽车停靠站,这个站建在什么位置,可以使两所学校的学生到停靠站的距离相等.

(1)请画出示意图,并说明理由.

(2)这个站处于中学的什么方向上?处于小学的什么方向上?

9.

(5分)请根据下面语言的描述,画出一幅图.

①首先确定一点,并标出“家”.

②以家为中心,向北偏东60°画一条长3cm的线段标出“站牌”.

③以站牌为中心,向南偏东20°画一条长2cm的线段,标出“服装城”.

④以“服装城”为中心,再向北偏东45°方向,画一条lcm长的线段,标出“体育场”.

⑤以“体育场”为中心,再向南偏西15°方向画一条长2cm的线段,标出“学校”.

然后看图回答:

①家在站牌的什么方向.

②体育场在服装城的什么方向.

③学校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

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

(共2题;共17分)

1-1、

1-2、

1-3、

2-1、

二、我会选。

(共3题;共6分)

3-1、

4-1、

5-1、

三、解决问题。

(共4题;共47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位置与方向范文4

关键词:语言 思维 语言学 发展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神经生物学

一、引言

从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提出“思维是无声的语言,因此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开始至今,语言与思维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关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具体关系,语言学界、哲学界、心理学界、心理语言学界以及神经生物学界等一直争论不已,莫衷一是。本文对目前学者从语言学、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角度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行论述和评论。

二、四个不同角度

(一)语言学角度

第一位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他以人类语言为途径去揭示人类思维的奥秘。通过人文和语言研究,洪堡特提出四个重要观点: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决定思维;语言与思维具有同一性。洪堡特关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具体关系的四个论点,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不然,这是由他论述方式上的问题以及他所坚持的辩证法造成的。要想准确把握洪堡特的思想,就要把他的每一个论点置于他所有的著作中加以审视。因为洪堡特所进行的是基于大量经验事实之上的“总体语言研究”,所以要以“总体”的眼光看待他的思想。尽管洪堡特坚持辩证法,但每个学者在看待或评论一件事情时,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或倾向性,故笔者认为,洪堡特本人更偏向第三种观点。洪堡特把语言置于具体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提出了“语言世界观”的概念,即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了一种世界观,通过比较不同的语言可以得知人们不同的世界观或对世界的不同认识,这也是洪堡特研究语言的根本目的所在。(张如奎,2012:4)

20世纪美国著名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学生沃尔夫继承了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理论,并指出人们习惯使用的语言结构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影响不是任意的,而是无意识地受语言社团规则的制约。美国语言学家Farb支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并于1973年把语言社团的规则大致分为两大类:Speaking和S-P-E-A-K-I-N-G。“Speaking”指的是语言特有的语法规则及发音体系。如:“singer,hanger,linger,anger”这四个英语单词中都有字母g,在“singer”“hanger”中,字母g不发音,但在“linger”“anger”中,字母g发音,这是因为英语发音体系规定只有词缀“er”在动词之后时字母g不发音,否则须发音。“S-P-E-A-K-I-N-G”指的是语言的组成成分在语言游戏中操作的方式,各个字母分别代表背景(Setting and Scene)、参与者(Participants)、结果(Ends)、行为顺序(Act Sequence)、语调(Key)、语言工具(Instrumentalities)、规范(Norms)以及体裁(Genres)。通常情况下,每种语言都要受各自内部规则以及社会文化规则的制约,但我们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违反这些规则的情况,这种违反并不是任意的,大多是为了达到言外之意的效果。

(二)发展心理学角度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反对前人把思维和语言完全等同或把二者彻底分离的做法,主张把语言和思维看作一个统一体来进行探讨。为了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动态发展过程,维果茨基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而是不断相交的。这两条曲线可能会变成直线,齐头并进,甚至有时会合并成一条直线,但它们总是会分开的(Vygotsky,1986:68)。种系发生学和个体发生学都遵循这个发展规律。

从种系发生来看,思维和语言的发生根源不同,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彼此独立(维果茨基,2010:50)。在苛勒关于动物的实验中,黑猩猩通过利用棒头敲打栅栏外的果子以及将一根棒头另一根棒头的洞眼并用这种加长了的棒头够到较远的目标的做法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但这只能算作源于低级心理机能的初期智力或初步思维,与语言没有任何关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人类和动物都具备。相比之下,人类思维源于低级心理机能以及在工具和符号的中介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为人类所独有(Vygotsky,1986:210)。语言的发生根源是表述性发声反应,动物和人类都有语言。但是,动物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本能反应或接近本能的反应,是脱离动物的智力而起作用的语言(维果茨基,2010:42)。苛勒研究发现,黑猩猩所发出的声音只表示各种欲望、情感或社会情绪,不表示任何“客观”的东西。然而,人类语言不仅可以表达纯粹的情感,还可以表述客观发生的事情或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人类可以利用语言向同伴讲述昨天国内和国际发生的新闻事件,也可以告诉同伴自己对这些事件的想法。

从个体发生来看,思维和语言具有不同的发生根源。2岁之前,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彼此独立,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这一时期儿童的智力反应不依赖于语言,语言发展也不依赖于智力(思维)。但在2岁左右的某一时刻,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曲线相互交叉,彼此相互联系和依存,至此语言开始为思维服务,思维开始用语言来表达。

Heintel(1964)在其著作中写道:“赫尔德说过,‘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这说明从动物到人,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有一定的发展上的连续性(姚小平,1995:82)。维果茨基采用实验的方法从发展心理学角度阐明了这种发展上的延续性,并证明了语言与思维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上有不同的发生根源,二者的发展过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呈动态发展态势。

(三)进化心理学角度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Jackendoff(2002)认为,“Bickerton是语言进化思想中为数不多的有见地者之一”。早在1995年,Bickerton就反对达尔文的传统进化论,反对平克提出的现代语言是人类大脑高度进化后的产物的说法。Bickerton认为,从原始语言到现代人类语言,其间没有任何中间状态,在一个“神奇的一刻”,大脑的内部结构突然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如他在《语言与人类行为》一书中所说:“人类只是偶然进入了语言的领地,而语言出现的直接结果就是人类的意识、思维与智能也得到了发展。”这与洪堡特所主张的“突现论”的语言起源说一致。笔者认为,语言的出现不是“突变的”,在有声语言出现之前,应该有一个“内部无声语言”或“抽象语言”的中间阶段,维果茨基提出的言语发展的四阶段就是对此观点的一个佐证。Bickerton认为,人有线上和线下两个思维系统。“线上思维”是外界事物的存在与刺激引起神经原反应的结果,遵循此时此地原则(成晓光,1999)。该思维是非语言的,动物也可以有。如:在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有这样一幕,在去往古城的途中,当骆驼发现前面有危险或它害怕的东西时,会发出不安的叫声、拒绝前行并试图掉头往回走;人们在听到“地震了”这个信号时,会立马跑向空旷的地方。与“线上思维”不同,“线下思维”不受外界物质的刺激和时空的限制,不必立即做出机械反应,完全在人脑中用抽象的语言来进行,使人们意识到并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该思维是语言的,为人类独有。如:人们会回顾过去一年经历的事情,思考和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并在头脑中勾画新一年的蓝图。这种依赖抽象语言的“线下思维”与维果茨基提出的内部言语是一致的。

(四)神经生物学角度

英国著名哲学家Carruthers指出,Bickerton的语言“突变论”和“两段论”存在不足,认为Bickerton忽视了原始语言和现代句法语言之间的联系,如果仅靠原始语言中的一些实义词语,不依靠句法关系,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线下思维”是不存在的。除此之外,Carruthers认为,Bickerton否认了大脑的模块本质。然后,他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认知观,认为大脑是由一系列各司其职、专门化的模块组成的,如:听觉模块、视觉模块、运动模块、躯体感觉模块、语言模块等。语言模块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的模块,其基本功能是思维,它位于左侧大脑外侧裂周区,与中枢认知机制关系密切,在认知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Carruthers(2006)认为,原始语言能使其使用者以听觉及运动想象的方式来产生内在话语,中枢认知机制可以利用这些内在话语来启用语言模块的资源,以实现其自身的功能。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若非语言模块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中枢认知机制不可能进行信息融合。总之,语言在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载体。该论点得到了成晓光的支持,他认为,“四万年前,知识的积累及知识通过语言的传播达到了临界点,促成了创造性思维的爆发”。(成晓光,2006)

三、不同视角评论

由上可知,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都在一定层面上揭示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具体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研究对象代表性不足

尽管洪堡特、萨丕尔、沃尔夫和Farb都致力于在研究中囊括世界上的所有语言,将它们进行对比以揭示语言结构差异对民族思维的影响,但由于种种限制,他们考察的语言范围主要集中在非洲语言、欧洲语言和美洲语言区,其中包括很多地方方言和土著语言。这些语言区的语言特征不能代表世界上所有语言的“总体语言特征”,无法全面地揭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对思维的影响。维果茨基试图从发生学上更加科学地阐释这个问题,但在种系发生上得出的结论仅基于对黑猩猩这一种动物的研究,没有涉及蜜蜂、喜鹊、大象、乌鸦、灌木松鸭等同样具有“创造力”的动物。研究发现,蜜蜂可以识别人脸,喜鹊和大象有自我意识,苏格兰乌鸦能制造工具,灌木松鸭可以预测未来,这说明动物的智力并不低于人类。维果茨基仅通过苛勒测试黑猩猩的实验就断定动物不能借助工具和符号中介发展高级心理机能,这个结论是不科学的,亦不具有代表性。Bickerton从进化角度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但是他误把猿视为人的祖先。人不是从猿进化而来的,猿不能代表人的祖先,对猿的研究也不能代表对人的祖先的研究。因此,Bickerton所得出的Y论必然不能真正说明语言的起源问题以及语言及思维之间的关系。Carruthers从语言在大脑中的位置及作用角度进行探讨,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说话者和失语症患者。笔者认为,对其他人群(如孤独症患者)的大脑和行为进行研究,也许更能揭示语言与思维的具体关系。不可否认,语言模块的提出大胆、新颖,已经得到Chomsky(1995)、Pinker(1994)、Fordor(1983)以及Baron-Cohen(1995)等学者的认可或验证,但还需要更多实验研究的佐证和补充。成晓光(2006)提出,今后可以从意识思维、显性思维、推理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研究结论主观性强

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尽管都是立足于经验,以对搜集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以及分析为立论基准的,但所得结论多是主观归纳和推论的结果,遭到了不同学者的反对。如:针对洪堡特提出的语言的完善和不完善以及萨丕尔、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的表达和不可表达的观点,美国语言学家霍克特提出,语言的差别在于表达容易性。霍克特认为,当用一种语言表达某些事情相对容易时,就会帮助强化那些思想和理念,同时把其他事情推向注意力的边缘(刘润清,2013:194)。洪堡特提出的语言和思维具有起源上的同时性和发生上的同源性的观点,遭到了维果茨基的强烈反对。维果茨基提出,语言和思维有不同的产生与发展根源,并且不是同时的。如:不会说话的儿童想要拿到冰箱上层的东西时,会搬过来一个凳子,爬上去然后再拿。笔者认同维果茨基的这个观点,但是不同意他提出的其他一些观点,如:语言以及高级心理机能只为人类所有,动物没有;动物的叫声只能表达情感,而不能表达客观的东西。笔者认为这些结论是武断的,关于高级心理机能和低级心理机能的划分标准不明确,甚至不科学。笔者认为,动物也具有高级心理机能,也能表达客观的东西,如:蜜蜂可以通过舞蹈向同伴传递远处花蜜的位置信息,黑猩猩会生火做饭等。人是高等动物,从动物到人,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这中间应该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而不是完全分离。或许从动物思维到人类思维之间也存在这样一个中间过渡阶段,那么就不能将思维系统直接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三)研究方向和方法单一

洪堡特、萨丕尔、沃尔夫和Farb都是从语言学角度采用观察法横向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以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广而不深,容易浮于表象;维果茨基和Bickerton采用实验法纵向比较动物与人在语言与思维方面的异同,实验难以重复,结果难以验证;Carruthers通过对大脑的神经解剖或生理解剖,发现语言模块的存在,并承认与此共同进化而来的先天认知机制(思维)的存在,揭示了语言和思维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但他忽略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语言及后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而该方向是本文语言学角度研究的重点。

四、结语

本文从四个不同角度对目前学者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论,发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其复杂,从不同角度得到的观点充满矛盾对立,但又相互统一,互为补充。要想全面把握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具体关系,就要多角度、多层次地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忽略任何一个角度都有失偏颇。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每个角度的研究范围,增加研究对象,还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神经科学或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有声思维、MEG、fMRI、MRI等,扩展该领域的研究,验证及补充当前研究成果。如:在今后研究中,可以采用有声思维方法,考察双语者在相同任务下选用不同的汇报语言对其思维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

[1]Baron-Cohen,S.Mindblindness:An Essay on Autism andTheory of Mind[M].MA:The MIT Press,1995.

[2]Bickerton,D.Language and Human Behavior[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5

[3]Carruthers,P.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ind:MassiveModularity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ough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MA:The MITPress,1995.

[5]Farb,P.Word Play: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Talk[M].NewYork:Alfred A.Knopf,Inc,1973.

[6]Fordor,J.A.The Modularity of Mind[M].MA:The MITPress,1983.

[7]Jackendoff,R.Foundations of Language:Brain,Meaning,Grammar,Evolution[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8]Pinker,S.The Language Instinct[M].London:PenguinBooks,1994.

[9]Vogtsky,L.S.Thought and Language[M].MA:The MITPress,1986.

[10]成晓光.《语言与人类行为》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9,(3):56-60.

[11]成怨.西方语言哲学教程[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13]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位置与方向范文5

关键词:临时高压;消防水箱;储水量;设置高度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emporary high pressure fire water system design purpose and extinguishing process, the initial fire water storage and set up a new view of height, the colleagues for discussion.

Key words: temporary high pressure; fire water tank; water storage; height;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消防供水系统分为高压供水系统、临时高压供水系统、低压供水系统。其中高压供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周围有高位水池或者市政供水水压水量满足建筑物消防要求;临时高压供水系统是指市政供水水压、水量均不满足或者其一不满足,需要设置水池储存消防水或者需要水泵加压供给才能满足建筑物的消防要求;低压消防系统一般只能用于室外消防系统。现行各规范对临时高压系统消防水箱水量及其高度规定如下:

《建规》8.4.4 “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的最高部位;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经计算消防水箱所需消防储水量大于12

m³时,仍可采用12m³;当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经计算消防水箱所需消防储水量大于18m³时,仍可采用18m³。”

《高规》7.4.7.1“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³;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 m³,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 m³。”7.4.7.2“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喷规》10.3.1“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其储水量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消防水箱的供水,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和喷水强度。”

2 消防水箱水量

2.1 概述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第十一条规定: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按下列原则确定:⑴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7km²。小型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4 km²。⑵特勤消防站兼有责任区消防任务的,其责任区面积同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具体确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报警后5min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确定。

本条提出的是城市规划区消防站布局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按照接到出动指令后5min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的要求确定的。5min时间是由15min消防时间得来的。根据火灾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以一般固体可燃物着火后,在15min内,火灾具有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气体流动缓慢、燃烧速度不快等特点,如房屋建筑火灾15min内尚属于初起阶段。如果消防队能在火灾发生的15min内开展灭火战斗,将有利于控制和扑救火灾,否则火势将猛烈燃烧,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损失。15min的消防时间分配为:发现起火4min、报警和指挥中心处警2min 30s、接到指令出动1min、行车到场4min、开始出水扑救3min 30s。

设置消防水箱最初目的是考虑在消防车未赶到前,水箱能供室内消防系统扑救火灾。按照上述说法,消防水箱至少应该储存15min的消防用水量,与《建规》8.4.4 “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说法不一致。然而对于常高压系统,该系统无需设置消防水箱,而对于临时高压消火栓系统,该系统均设置消防泵,而且除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或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L/s外,消防水泵均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按规范要求有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否则要采用内燃机作动力,这样的消防系统,其立足点是消防水泵,而且安全可靠,那么消防水箱的贮水量应只要满足消防水泵达到正常运转前的消防水量即可。

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如停电,所有用电系统都不能工作,整个建筑将陷于瘫痪,根本谈不上消防、安全问题。为保证安全及可靠消防,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是设置高位消防水箱而应当是采取措施保证供电可靠。

2.2 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是建筑内人员发现火灾后采用灭火器无法控制初期火灾时的有效灭火设备,但一般需要专业人员或受过训练的人员才能较好地使用和发挥作用。同时,室内消火栓也是消防人员进入建筑扑救火灾时需要使用的设备。

对于临时高压消火栓系统,专业人员、受过训练的人员或者消防人员使用消火栓时首先应该知道使用消火栓前按下起泵按钮。《建规》8.6.9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30s内启动;《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6245-1998)5.10.3 发动机应有良好的常温启动性能,应保证5s内顺利启动,引上水后20s内,应能使消防泵达到额定工况。这就意味着消火栓使用人员按下启动起泵后至多30s内消防水泵应该能启动,启动后消火栓系统的流量和扬程即能达到灭火的要求。那么屋顶水箱也只需要考虑启泵前30s的消防水量。

2.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的自动灭火系统,因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消火栓系统有根本的区别。《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7.2.3“消防水泵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30s内投入正常运行。2、以备用电源切换方式或备用泵切换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30s内投入正常运行。”由此可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消防水箱也只需要满足喷头开始喷水后30s内的水量,

《喷规》10.3.1“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其储水量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即执行《建规》和《高规》的相关规定;《建规》8.4.4 “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10min时间明显偏长;《高规》隐去了消防水箱应储存10min消防用水量的概念,而是根据不同性质建筑规定了消防水箱的不同容量,住宅小些,公共建筑大些。然而按《高规》第7.4.7.1条规定,该容量仍然偏大。

从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临时高压消火栓系统还是临时高压自动喷淋系统,只需要满足系统启动后30s内消防水量即可。《消防增压稳压设备选用与安装》中明确消防增压稳压设备的功能“火灾初期时,即消防主泵启动前,确保具有足够消防压力的30s储水量进行初期火灾扑救,直至消防主泵全负荷启动运行。”

2.4 结论

因此,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认为屋顶消防水箱只需要储存30s的消防水量。在初期火灾中,消火栓系统只需要考虑两股消火栓水量即两个消火栓同时使用,则有消火栓系统储水量V=30X10=300L;《喷规》10.3.2 “不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的建筑,系统应设气压供水设备。气压供水设备的有效容积,应按系统最不利处4只喷头在最低工作压力下的10min用水量确定。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设置的气压供水设备,应同时满足配水管道的充水要求。”由此可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按最不利处4只喷头的用水量计算,下图1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面图,按中危险级考虑,喷头间距3m,最不利点处喷头压力取0.05MPa。计算结果如如下表1,喷头1和2的流量为2.015L/s,采用支管折算系数计算得节点10处的支管流量为2.035 L/s,则火灾初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开放4个喷头的总流量为4.05 L/s,取5L/s计,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储水量V=5X1X30=150L,对于两个系统同时使用的,储水量等于两者之和V=450L。这与《消防增压稳压设备选用与安装》所要求的储水量是一致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初期灭火4个喷头水量最大的位置不是最不利点的4个喷头,恰恰是压力最大位置的4个喷头,故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重新核算。

图1

表1

3 屋顶消防水箱设置高度

3.1 概述

《建规》8.4.3“水枪的充实水柱应经计算确定,甲、乙类厂房、层数超过6 层的公共建筑和层数超过4 层的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m;高层厂房(仓库)、高架仓库和体积大于25000m3 的商店、体育馆、影剧院、会堂、展览建筑,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等,不应小于13.0m;其它建筑,不宜小于7m。”

《高规》7.4.6.2 “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

由《建规》第8.4.4条和《高规》第7.4.7.2条可知,《建规》未明确设置消防水箱高度;《高规》规定静水压根本无法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要求。

3.2 消火栓系统

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2册 建筑给水排水,水枪喷嘴口径为19mm时,不同充数水柱下水枪的压力和流量详下表:

表2

按照规范的最低要求,保证最不利处的消火栓水量为5L/s时,那么充数水柱至少为11.3m,压力为0.154MPa,消防水带的水头损失为0.01075MPa,栓口损失0.02MPa,稳压管管径为DN100且消防水箱到最不利点的消火栓管路较短,暂不考虑该管段的损失,那么消防水箱的静水压至少应为0.18475MPa,取0.19MPa。不采用增压稳压装置的情况下,消防水箱的静水压力很难达到0.19MPa,因此必须采用增压稳压装置。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系统重新核算。

3.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喷规》规定消防水箱的供水,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喷规》要求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05MPa,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节点10处压力为0.1255MPa,而节点10处往报警阀方向的管径越来越大,假设DN80的管段9m、DN100的管段9m、DN150的管段90m,在流量为5L/s的情况下,计算的上述管段的总损失为0.55m。而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稳压系统需接至报警阀前的管网,因此需考虑水流经过水流指示器和报警阀组的水头损失。《喷规》规定在计算过程中湿式报警阀损失0.04MPa,水流指示器的水头损失0.02MPa,这些水头损失取值是在设计流量通过上述阀体的损失,对于火灾初期5L/s的流量,上述阀体的水头损失应相应的减少。DN150的湿式报警阀的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Hk=0.000869Q²,得火灾初期湿式报警阀的水头损失为0.22m,水量指示器在该流量下的损失暂定为0.3m。则屋顶消防水箱所需的静水压为13.62m,取14m即0.14MPa。不采用增压稳压装置的情况下,消防水箱的静水压力很难达到0.14MPa,因此必须采用增压稳压装置。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系统重新核算。

3.4 结论

因此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只需考虑启泵前30s的消防水箱储水量,消火栓系统储水量V=300L;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储水量V=150L,对于两个系统同时使用的,储水量等于两者之和V=450L。若临时高压消火栓系统的消防水箱静水压力达不到0.19MPa,临时高压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消防水箱静水压力达不到0.14MPa,需设置增压稳压装置,消火栓系统稳压泵流量为5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稳压泵流量为1L/s。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2005)2005年

5《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6245-1998)1998年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2002年

位置与方向范文6

关键词:教育体制; 体制改革; 方向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内涵

1.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包含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两部分。其中,教育机构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实施机构。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指各级以及各类的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内部的管理机构;而教育实施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级别及各类别进行教育实施的学校。而教育规范则指建立起来并且整个教育机构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措施及方案等。各类教育管理机构与各类别的规范结合因此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指的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改革,也就是是即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机构职责权限制度的改革。如果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进一步延伸,其外延是指各级别各类别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各级别各类别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该改革则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1.教育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各类别的教育运行机制并未完全成熟。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相关的师资队伍尚待建立,相关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健全,并且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因此,虽然高等职业教育连续几年进行扩招并达到了大众化的教育水平,却并没有为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好准备,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教育经费筹措仍面临困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力度,但是财政的教育投入占全国GDP总值的比例一直很低。并且,随着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财政性投入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从总体上说,对一些地方院校来说,提高收费成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却造成了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教育经费问题更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3.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偏离

整个教育体制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未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以高等院校为例,有些以学科分类为线索设置专业和课程,而相关的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偏离实用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整体需要。近几年来,纵使很多高校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是单纯地进行教育灌输知识却忽视了能力培养,这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问题的出现。

三、十二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一五发展的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表明,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三大主要任务。然而,鉴于我国目前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阶段,进一步的教育改革势必要进一步加强。“十二五”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如下:

1.科学规划教育发展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发展,遵循分类清晰、布局均衡、结构合理的原则,从而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协调的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逐步从农业大国向新型工作大国转变,并且逐步向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迈进。因此,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而言,人才培养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也就是说,国家应该在力发展应用型、自主创新型人才,从而建立拥有自主技术与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2.建立教育的有效竞争机制

政府必须打破教育独家垄断格局,从而保证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教育供给机制。该做法的意义在于:1)强化教育与科研院所、企事业机构的联系;2)增加非政府部门与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比例;3)加强私立或民办学校的作用,从而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3.继续加强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

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是保证其发展的基础与手段。因此,我国还应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使教育事权与财政权相匹配,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为实现该目标,我国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我国应进一步协调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公共财政体制。也就是说,中英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并实现相对集中的公共财政机制,然而,教育的管理工作由地方负责。与此同时,针对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教育投入问题,国家必须建立经费转移的制度。

4.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模式

我国应该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的模式,可初步采取一年多次高考的制度以及学分制的学位管理机制。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兼顾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而在实践中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应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即拥有两种培养潜质的人才都有机会被高等教育录取,而不能局限于参加高考的高中生。

5.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将将教育权、行政权与学术权力分离,从而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教育行政的职责主要应体现为:确立国家教育的资源布局,制定国家公共教育发展规划,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建立教育市场规范化管理体系。而对于教育行政机构与办学主体间的关系,不能够为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应为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 制度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 杨东平.教育体制改革是核心[J].中国改革,2009.8

[3] 杜育红、梁文艳.教育体制改革30年的辉煌与展望[J]. 人民教育,2008.19

[4] 孙绵涛、康翠萍.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关系的探讨[J]. 教育科学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