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花的功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田七花的功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田七花的功效范文1

关键词:调经止痛汤;原发性痛经;止痛;解痉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928-02

收稿日期:2010-10-08

作者简介:马雪英(1973- ),女,浙江浦江人,主治中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

痛经(Dysmenorrhea)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可分为2大类【sup】[1]【/sup】 :一种是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妇科检查盆腔无明显的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以月经初潮后2~3年多见,多发于青年未婚女性,每次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难忍或痛达腰骶、面色苍白、手足冰冷或伴恶心,甚至剧痛晕厥。另一种是由明确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ea),与原发性痛经的区别在于是由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生殖器官疾病引起,一般在行经规律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的常见疾病,据抽样调查,我国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PD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sup】[2]【/sup】,给青春期女性的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治疗原发性痛经对改善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2006年9月-2007年3月的妇科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将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调经止痛汤,另一组用田七痛经胶囊作为对照。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月经情况、临床症状、基础体温、舌象、脉象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拟定。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经前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1.3 西医诊断标准

经妇科检查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 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1.4 症状积分标准

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记5分;腹痛难忍记1分;需卧床休息记1分;腹痛明显记0.5分;影响工作学习记1分;坐卧不宁记1分;用一般止痛药不缓解记0.5分;休克记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暂缓解记0.5分;血色紫暗有块记0.5分;面色苍白记0.5分;伴腰部酸痛或恶心呕吐记0.5分;冷汗淋漓记1 分;坠胀记0.5分;四肢厥冷记1分;疼痛在1日以内记0.5分(每增加1日加记0.5分)。评判标准:重度(Ⅲ级) 痛经积分≥14 分;中度(Ⅱ级) 痛经积分8~14 分;轻度(Ⅰ级) 痛经积分<8分。

1.5 调经止痛汤的组方

1.5.1 药物组方 当归15g,生地黄15g,赤芍10g,川芎9g,红花10g,丹参15g,泽兰9g,柴胡9g,香附9g,延胡索15g,全蝎(冲服)3g,乌药15g,肉桂3g,川牛膝10g。

1.5.2 组方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痛经因气滞、血瘀、寒凝等所导致的“不通而痛”,故选用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药进行组方。根据现代医学观点,原发性痛经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痉挛、子宫血液循环障碍、雌激素水平低下和焦虑等因素所致。本组方药物具有解痉止痛、改善子宫血液循环、提高雌激素水平及镇静作用,选用上述药物组成处方既符合了传统中医理论,亦符合现代医药学理论。

1.5.3 组方分析 方以红花、当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为君;川芎、赤芍、丹参、泽兰助君药活血化瘀定痛为臣;柴胡、全蝎、香附、延胡索、乌药、肉桂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为佐;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为使。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功。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调经止痛汤从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至月经第4天停止,每月服7剂。实验对照组用田七痛经胶囊,5粒/次,每天3次,于经期开始服用。以上两组疗法均于经期开始,每天服用,连用7天为1疗程,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

2.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服药后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 个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也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3/4 ,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2.2.1 调经止痛汤与田七痛经胶囊治疗效果比较 调经止痛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田七痛经胶囊组(P

表1 调经止痛汤与田七痛经胶囊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2 调经止痛汤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 调经止痛汤治疗3个月后,痛经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田七痛经胶囊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调经止痛汤治疗后临床痛经症状的消失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 论

近年来,国内外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现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多样,主要有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等。西药治疗主要作用于松弛肌肉,降低子宫平滑肌张力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对于痛经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巩固、毒不良反应小,取材方便,但国内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且不深入【sup】[3-4]【/sup】。

祖国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冲任痪滞、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而导致痛经。现代中医对痛经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阐述,认为痛经的病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为害等。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疲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调经止痛汤中当归擅长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本品既能活血补血,又善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本草纲目》谓当归能“治头痛,心腹诸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川芎、赤芍、丹参、泽兰活血化瘀定痛;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柴胡、全蝎、香附、延胡索、乌药、肉桂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以上各药伍用,可达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等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尤其当PGF【sub】2【/sub】增多、PGE【sub】2【/sub】下降时疼痛可加剧,因PGF【sub】2【/sub】具有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张力升高的作用,相反,PGE【sub】2【/sub】抑制子宫收缩,使宫颈松弛。由花生四烯酸转化形成的前列环素可使子宫平滑肌松弛,而其在痛经妇女子宫内膜中含量减少,致使子宫收缩更剧。血管加压素是引起子宫收缩加强,子宫血流减少的另一种激素,女性体内血管加压素的水平与雌孕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垂体后叶受雌激素刺激可释放血管加压素,这种作用可以被孕激素抵消,正常情况下,排卵期血管加压素水平最高,黄体期下降,直至月经期。原发性痛经女性晚黄体期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所以在月经期血管加压素水平高于正常人2~5倍,造成子宫过度收缩,引起子宫血流不足,子宫肌组织缺血,结果刺激子宫自主神经疼痛纤维而发生痛经,这也符合中医“不荣则痛”的理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也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内在或外来的应激可使痛阈降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sup】[5]【/sup】是妇科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的常用药物,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这是治疗痛经患者的药理学基础;红花【sup】[6]【/sup】为主要活血化淤的中药之一,减轻了血液循环障碍;且赤芍总苷药理学研究证实【sup】[7]【/sup】,赤芍总苷能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减少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香附则具有松弛子宫平滑肌【sup】[8]【/sup】、镇痛与雌激素样【sup】[9]【/sup】作用;乌药有镇痛抗炎作用;肉桂有镇痛、松弛平滑之功效,温通经脉,可预防动静脉血栓形成;川芎、丹参、泽兰具有改善脏器血液循环状况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血瘀证的实质就是血液流变学异常,即血液处在浓、黏、凝、聚状态,而上述药物可明显改善血液的这种状态,因此,临床运用调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而且优于田七痛经胶囊的疗效,但本方的药理作用还待进一步试验探讨。

经临床观察证明,调经止痛汤能通过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痛经的作用,既可止痛,且未发现有任何副作用,在临床可推广使用,其全方的作用和机理,尚待实验进一步证实。现有的西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在解决痛经中发挥着主要渠道的作用,但现有的治疗痛经的药物不是尽善尽美的,不论何种药物都存在着不足,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不同种类的治疗痛经的药物,特别是西药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同类型的副作用,目前在痛经治疗中中医药治疗的补充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医药治疗可避免西药的局限性(副作用多、依赖性明显)的优势则是开发中医药的内在动力因素。中医活血化瘀,行气活血治疗原则及有效方剂浩如烟海,是中医优势的集中体现。治疗痛经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快事,所以在应用中医药治疗痛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消除经前恐惧心理,保持心情舒畅。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受寒、受湿,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避免或减轻痛经的发作。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7.

[2]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0,15(4):219.

[3] C.S.Hsu,J.K.Yang, L.L.Yang.Effect of “Dang-Qui-Shao-Yao-San” a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 for dysmenorrhea on uterus contractility in vitro[J].Phytomedicine,2006,13(1-2):94-100.

[4] Changzhong Chen, Sung-Il Cho, Andrew I. Damokosh, Dafang Chen, Guang Li, Xiaobin Wang,and Xiping Xu. Prospective Study of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Dysmenorrhea[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0,108(11):1019-1022.

[5] 邓永健,郭志伟,王萌.当归的化学成份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6,24(5):109-113.

[6] 施峰,刘焱文.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 1666-1667.

[7] 徐红梅,刘青云.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1):17-19.

田七花的功效范文2

【关键词】中成药注射液;神经科;常见病症

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中除了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营养神经之外,大部分有使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进行治疗如:丹参、复方丹参、脉络宁、血栓通(血塞通)、银杏达莫、川芎嗪、刺五加、天麻、红花、灯盏花等。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1),其致病因素包括虚、火、风、痰、气、瘀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终致经络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而发病。在脑梗死中成药注射液中使用哪一种基本上没有原则性错误,但是按中医辨证分析:

丹参注射液主要是单味中药提炼而成(2),专行血分,苦降开泄以散瘀,性凉清热以凉血,功善凉血活血,祛瘀生新,主要药理作用为抗凝、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临床上只要是脑梗死均可以选用,在合并高血压、发热、抽搐或所谓的混合性卒中时使用较为理想;

复方丹参是丹参和降香,在原丹参基础上加用降香予以活血化瘀、行气开瘀通络作用,可以使微血管明显扩张,增加脑血流量(3)。临床中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或久病之体、多发性脑梗死、合并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等有微小血管病变存在的患者尤为适合;

脉络宁主要由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组成(4、5)。其中,牛膝补肝肾而活血化瘀为君药;玄参滋阴降火能滋肾而降其浮越之亢阳为臣药;石斛养阴而清降,使阴液得充,气火得清为佐药;金银花能清脏腑之热,治络中之风火,通达表里经隧为使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清热解毒养阴、活血化瘀等功效。该药原本是治疗闭塞性脉管炎或血栓性静脉炎、丹毒等,后来衍生用于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冠心病等。所以对于临床表现有阴虚风动、瘀血阻滞脉络的中风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更为显著可靠;如果有合并存在内热、阴虚体质的亦有适应症如:肺部感染、糖尿病足和(或)感染、皮肤、下肢等处感染尤其适合。

血栓通(血塞通)主要三七单药提取物,田七又名三七,其味微苦性温,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化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故其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6、7);其药理作用.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栓形成,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临床中在混合性卒中(出血性脑梗死)使用不管发病任何时期均有良好适应症,其它合并高血压性视网膜出血、痔疾出血、冠心病、外伤肿痛等均为首先应用。

银杏达莫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银杏黄酮苷(24%)、银杏苦内酯(3.1%)、白果内酯(2.9%)、双密达莫(10%)。它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携氧能力,改善组织细胞供血和提高组织对氧、葡萄糖的利用率,促进脑循环和代谢,改善神经功能(8、9)。在临床使用中如果合并存在痴呆或高龄智力下降、肺疾喘嗽等疾病时尤为合适。

川芎嗪注射液,川芎性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使风邪祛、寒邪散、清阳得温,气行而脉络通,清窍得养而头痛止(10、11)。有效成分是川芎中分离提纯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单体,其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能够抑制脑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脑缺血;其作用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川芎素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阻止颅内外血管异常收缩,打断血管异常舒缩的恶性循环,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拮抗内皮素,双重保护血管内皮。使用中如有头痛、头晕及高血压存在的较为理想。

剌五加与人参同科,主要成分有总黄酮、异嗓皮定、丁香贰、刺五加多糖等,其中黄酮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12、13、14)。能使脑缺血动物脑水肿减轻,软化灶变小,肢体瘫痪恢复快。其作用机理主要与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应激反应有关,另外刺五加注射液有一定的镇静、安神、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在应用中合并更年期综合症、肝肾阴虚、肢酸腿痛、失眠多梦等尤为适合。

天麻注射液是中药天麻的请提取,中药天麻具有息风解痉、滋阴养肝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天麻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增加椎基底动脉及脑部的血液供应,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心脏功能,抗缺氧、增强抗炎免疫作用、抗惊厥,同时天麻注射液还有降压、镇静、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保护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对于血压高、存在眩晕、头晕、失眠、烦躁、肢体挛缩、屈伸不利等症状的非常有适应症。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性温味辛,入心肝经,具有通经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之一;红花注射液含红花黄色素、红花甙、红花多糖、红花素、新红花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抗血栓、抗缺氧、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功效。存在冠心病、心绞痛、肢麻痉挛疼痛、扑跌损伤、高血脂等为好。

灯盏花注射是单味纯中药制剂,灯盏花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功效。其主要成分为总黄酮、药理作用有抑制PKC过度激活和位移激活,具有扩张微动脉、降低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改善心肌供血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变血液流变学,此外,它还能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循环代谢,尤其是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这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存在风寒袭表、风湿痹痛出现脑梗死时较好。

头痛:具体高血压时首选天麻注射液,血压低时生脉(参脉)较合适,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川芎嗪注射液较好,更年期刺五加优选,老年人血压正常时头痛者血栓通(血塞通)活血止血,通络止痛无特殊禁忌。

头晕、眩晕等病症:肝主风,风易动,动则晕、眩;所以归肝经的中成药应该为首选,但是血压正常者天麻效果差,血压偏高者天麻效佳;由虚生风而眩晕者予以生脉(参脉)之类是首选;合并心功能下降或冠心病等最好;颈椎疾病导致的眩晕可以选择扩张血管为主、与舒筋活络相关的中成药川芎、脉络宁、复方丹参等。

卒中后肺部感染者:西医就是抗生素及化痰药如:氨溴索等;中医可以按肺痈、咳嗽等征辨证分型如:痰热臃肺、外邪袭肺(风寒、风热)等前者痰热清优选,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提取而成的,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并且该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机体的生理扰乱小;后者炎琥宁、细辛脑等较适合。

总之在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中只要通过相应的中医思维进行辩证分析,中成药注射液是有一定的侧重点的,选择时针对性更强,疗效更好,更能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版

[2]王创国、代鲜鸽、宁静等,早期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09(39),1222-1224

[3]丁淑兰,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1(32),119

[4]邓红旗,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0(01),30-31

[5]左刚、谢世平,脉络宁注射液临床辨证运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6,39-40

[6]许军、王阶、温林军等.三七总皂苷干预血栓形成研究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5),46-47

[7]张震旺、魏海林、陆雪华,田七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01(05),178-179

[8]高华荣,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06(16),168-169

[9]魏静,浅析白果的功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0,09,51-52

[10]宋彦君 赵亚峰,川芎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76例[J].现代中医药,2010,11,06,18-19

[11]王少纲,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0,13,54-55

[12]陈辉.刺五加在临床上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09.12.2378-2379

[13]熊木清,周卫星,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杂志,2009,10,10,43-44

上一篇薛宝钗结局

下一篇低碳饮食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