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1

一、注释编排不合理

1. 《芦花荡》中“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句中的“泅”应读“qiú”,课本在《芦花荡》中未注音,而在《观潮》中却注了音。应注前句,而在《观潮》中不注。

2. 《登岳阳楼(其一)》中已对“徙倚湖山欲暮时”的“徙倚”注为“徘徊”。而在《野望》中又对“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注为“徘徊,来回地走”。重复注释,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应删去后注。

二、注释错误

《观潮》中有“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句,注释将“既望”注为“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笔者认为此注释是不妥的。

“望”是指月球和太阳在地球前后正相反的时刻,此时月球完全面向地球,我们看到的是一轮满月。“望”可以发生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运动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近地点速度最快,在远地点速度最慢。即从初一“朔”到“望”之间,若月球过远地点,“望”就要后推,有可能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若月球过近地点,“望”就要向前提。因此根据天文现象,人们把农历大月的十六日和小月的十五日都称为“望”,并不是课本中所说的“农历十五日”。“既望”是指“望”后的第一天,即大月的十七日,小月的十六日,并非课本所统指的“农历十六日”。

三、多音字辨析失当

课本将《归园田居(其三)》的“道狭草木长”加注为“[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显然这是把“长”字当作动词注释了。

从陶诗的下句“夕露沾我衣”,可见诗人当时感觉草木太长(cháng),若是草木短一点儿,也不至于让“夕露沾我衣”了。是嫌草木太长的意思,怎能理解为动词呢?再从全诗来看,与诗中“草盛”、“荒秽”一样,“草木长”正恰当地反映了劳动的艰辛,从而反衬出全诗的点睛之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凸现诗人的高尚人格。而如作动词理解,则不利于与一般赞美田园风光的诗句相区别。

再者,诗歌常把相同结构的句子放在一起,使得诗歌的形式更整齐,意境更优美,音韵更和谐,读来更具美感。本诗中的“草盛”和“豆苗稀”都是由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的主谓短语。同样,“道狭草木长”也是由两个这样的主谓短语构成的。这两句诗采用了古代五言诗常用的特殊本句对偶形式。正如“豆苗”的后面不宜使用动词一样,“草木”后面的“长”字也只能理解为形容词。

所以,“长”字应读“cháng”,当形容词理解,释义也应为“草木很深”。

四、违反《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

《观潮》中有“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句,注释将“骑”注为“jì”。

其实,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审定“骑”字的读音为“qí”(统读)。《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说明部分第二条是:“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可见,“骑”字的读音应遵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的读音,课本的注释是错误的。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通过并公布的。三家联合公布的“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指出:“自公布之日起,教育、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是1985年12月27日公布的,今天的语文课本还违反其规定注音,这对规范学生的语言极为不利,希望编者重视这一问题。

五、异形词的规范问题

“想像――想象”是一组异形词,虽未被收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加以规范,但也不至于在本册教科书中“各据一词”,甚至在《老王》这篇课文中也不统一。如:

第77页: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第79页: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2

今年暑假我有幸一游漓江,那是亲切了又亲切。

我从桂林出发,乘船去阳朔。偏偏天上飘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好可爱的样子。抬头望天,灰灰的,沉沉的。我却是探宝一样的兴奋。

漓江的水真多呀,满满地填充着河床,天上还不时有小雨点跳入水中;漓江水好清呀,虽然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却也可看清河底的小卵石,水中还不时地有几尾调皮的小鱼游来窜去;漓江的水好静呀,静得仿佛能听见她在你耳边低语,偶尔微风飘过,清脆的水声就像一个小姑娘在轻歌;漓江水好柔呀,柔得使人忍不住要去抚摸她,却又不忍碰皱她。微风掠起的波浪,好像亭亭的拖着裙幅。她是那样软,那样嫩。

船在开着,它把整整的漓江水裁开了,又缝上;推皱了,又熨平。碧绿的漓江水载着我,我仿佛醉了一般,有些神思恍惚起了……

漓江两岸的山石是奇特的,与众不同而小巧玲珑。它是由白色、浅灰色的色块铺洒,浅灰色、深灰色和黑色的线条勾勒,再由浓浓的、厚厚的绿泼洒渲染而成,仿佛并非人间的产物。我的视线在漓江两岸的山石上逡巡,以略带惊异而欣喜的心情发现了飞快地跳蹿的可爱的“小老鼠”、四脚朝天的笨拙的“大狗熊”,还有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在隔“海”眺望,似乎跃跃欲试地想展示神通。噢,那边山壁上还有几匹“骏马”的身影,时隐时现的。据说这山壁中一共藏有9匹骏马,如果能够找到它们就可以中状元。我不想中状元,只想化作这山、这水、这天空的一部分,永汲漓江山水之精华,永取漓江水之灵秀。也许这种要求过于苛刻,那么就让我做一会儿云吧。那如烟似梦的轻云虽然短暂,却缠绕在远远近近的峰恋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山山水水当中,把蒙蒙的天和灰灰的山衬托得更加楚楚动人。

漓江沿岸是一排染了漓江水般的浓浓的、厚积着的绿色梅树。它们展现出一股积蓄着的强大的生命力,这大概是汲取了漓江水精华的缘故吧。在它们随风微摆的轻歌曼舞中,又仿佛源源不断地为漓江输送着青春活力。啊,大自然神奇的韵味!

我站在甲板上,头顶上是苍白色的天,远处是浅灰色的山,透明的白色的云,旁边是灰色的山石和山石下厚厚的绿色的树,脚下是透明的绿色的水。整个江面上弥漫着细雨的清香,使人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此时此刻,此景此情,我仿佛已融入了大自然之中,真的成为这山、这水、这雨的一分子,也早已不是“人在画中游”了,而是诗意、画意、歌意尽在水中流荡。

船终于开到阳朔了,上了岸。那种恍惚飘荡翩然欲仙的感觉却久久不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3

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将给沿江的工业城镇和广大地区提供廉价而清洁的电力。这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充分条件。

三峡水库的形成,改善了峡谷河段的航道,万吨级船队有半年时间可以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可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而且可降低航运成本30%~37%。

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作为中国的大西南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机联系的纽带,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必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腾飞。这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及市场机遇。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它由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库移民工程,世界最大规模的拦河大坝、水力发电厂房、通航建筑物以及大规模的远距离输变电工程组成。

三峡工程巨大的建筑规模,给中国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建筑业、材料工业、机械电气制造业以及电力、信息产业提供一个不小的市场机会,也促进这一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需要当今世界的最新技术,也将为国际工程界、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界提供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关于水库移民。水库移民搬迁约达100万人口,需要重建家园。水库淹没区都是沿江比较贫穷的地区,大量移民资金的投入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开发性移民”的移民方针将促进库区经济繁荣。动迁库区100万人口换得下游尤其是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的安全保障,从政治、社会、经济等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兴建三峡工程能得到库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原因。

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岸稳定

诱发地震研究对三峡水库分段进行评价的基本结论是:从坝址至庙河长16公里的结晶岩低山丘陵库段,岩体完整性好,历史和现今有感地震活动稀少,蓄水后不排除发生浅源小震,最大震级预计不大于里氏4级;自庙河至白帝城长142公里的碳酸盐岩峡谷库段,可能发生岩溶性的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也不超过里氏4级;白帝城以上以砂岩、泥岩为主的库段,无大断裂通过,岩体透水性弱,不具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4

————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的体会与反思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周文福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新教材,已经试用了两年。新教材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倡导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试图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程。事实上,语文专家眼里的新教材和一线教师眼里的新教材有着很大的区别:专家更多的是从教材建设的理念来评价新教材,而教师则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待新教材。下面试图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以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一些对新教材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新”“活”“实”——人教版教材的三个主要特点。

1、“新”。 新教材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这一理念,新教材做到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的目标。因此,新教材强调了课程观与人才观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突出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整合和互动上有新意。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 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并列为第四大目标。明确地提出了“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等共八项学习目标,新教材在每册书六个单元中都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单元,结合写作,强调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整合和互动。马鞍山地区于二年前便申报了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中学生口语训练》。所以使用这套教材更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实践证明:重视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在创设综合性实践上有新策。 新课标在《设计思路》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为贯彻这一新的设计思路和思念,新教材在每单元都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独具匠心地把写作同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人教版初中教科书主编顾振彪先生在《21世纪初初中作文教材(人教版)的改革》(详见《语文学习》2004、1)对此举解释说:“就是力图实现从写作知识中心到写作实践中心的转变,首先,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综合性实践之中。36次作文就是36次实践活动,都致力于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科内外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从生活中选择写作材料,新教材最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设计思路。

(3)教材的文本及要求有新貌。 开发了许多新课文,杨绛、余秋雨、沈从文、汪曾祺、雨果、星新一、纪伯伦……这些老教材上未曾出现的名家,使学生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既使是经典的老课文,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设计了新的读解角度和练习要求。例:高尔基的《海燕》课后习题三:“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这道题强调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的把握,突出了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阅读体验。

2、“活”。 新教材的单元要求、选文、习题都比较灵活。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理念:“教育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同样主动、具有潜能和反思能力的行动者。”(《教学的革命》[美]梅里尔.哈明)

(1)习题灵活。 例如《藤野先生》中“研讨与练习四”是两题选做其一,第一题是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第二题是将鲁迅的三位老师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章太炎先生做个比较,其中对章太炎先生学生不太熟悉,老师可以灵活处理,将前两位先生做比较,也可以指导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来完成练习。

(2)选择的灵活。 新课标中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者在《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这一板块的设置上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编者精心地设计多种综合性活动,并无一例外地请学生任选一项,体现了教材极大的灵活性和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适应性。

(3)单元设置的课文灵活。 每单元既有教读篇目,又设有自读篇目。由于安徽省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均取自课外。这给教师安排课文的教学提供了选择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改的主观能动性。

3、“实”。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落实了这些先进的基本理念。

(1)训练角度实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说:“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新教材强调通过朗读对文意、句子的感悟来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新课标(7—9年级)课程目标中关于“阅读”共有15个目标,其中10个直接提到通过读来达成目标。所以新教材对课文的研讨设计角度新颖,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使训练实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明显。

(2)基础知识落实。 新课标中将“识字与写字”列为第一课程目标。人教版新教材在每篇课文之后都有字词的“读一读,写一写”版块,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而苏教版教材却未设此项。新课标在课程目标(7—9年级)“识字与写字”中第三个目标为“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新教材是如何体现的呢?在附录中精心安排专题文章,八年级上册《欣赏王羲之书法》、下册《欣赏唐人狂草》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指引人们去体味书法的审美价值。学生读后无不称赞,获益颇深。再结合我省教科所自编的《写字》教材的使用,新课标关于写字的要求在我省是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的

(3)方法指导实用。 新教材单元提示都明确地介绍了本单元学习内容、编写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并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有明确地方法指导,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同时,加强延伸拓展,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例:八年级下册《列夫 托尔斯泰》“研讨与练习四”:“……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通观人教版新教材,在每课练习的最后一题几乎都强调延伸拓展,把课外练习,收集资料,学科渗透,合作创新融为一体,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1、有些选文欠妥。 好的选文既要体现教育目标要求,又要吸引学生。有些新课文在成人眼里是好文章,却不一定能赢得学生的肯定。例如:八年级上册的《桥之美》。虽然文辞优美,但学生欣赏者少。还有部分课文练习答案欠严谨,语言过于诗化,学生不易理解。

2、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指导欠缺。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主编顾振彪先生说:“过去的作文教材,注意传授写作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注意选材、布局谋篇和谴词造句的能力,这有正确的一面,不可一笔抹杀。”但新教材似有“一笔抹杀”之嫌!顾振彪先生谈新教材作文编排的意图是:“加强作文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作文和生活全方位地结合起来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出发写作文,再也不愁于‘无米之炊’”。但试问:没有好的厨艺,只给米和菜,人就都能做出美味佳肴吗?好的“厨艺”(基本的写作方法和能力)也是重要保证之一啊!

就现实来说,话题作文已是中考的趋势,若人教版在编写教材时能率先编排一些有关话题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等方面的写作技巧,也可体现开拓创新及与时俱进的精神。再从初中高中的衔接来分析,以上海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王铁仙的介绍:他们“着眼于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和能力”在高中第一册至第六册当中安排了“分析与剪裁”、“让语言富有文采”、“联想与想象”等有关写作方法的专题训练。就话题作文而言,初中生更需要这方面的指导。顾振彪先生著文说:“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就随之解决。教师可以综合写作内容,向学生随机指点写作方法。”但随机指点什么写作方法,如何指点到位?若新教材能根据中考作文的趋势(尤其是话题作文)安排科学精当的训练序列,则形成与高中语文作文学习的有机衔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相信一定能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口语交际上,老教材中明确地提出了“简明、得体”等训练要求,而新教材虽精心设计了各种活动,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指导方法。以八年级上册《走上辩论台》为例,虽然设计了三项活动,但没有基本的辩论技巧的指导,教师们在教学中很快发现学生在辩论时各弹各调或冷场的现象时有发生。故与作文教学一样,口语交际也可以考虑相应地编排一些明确地训练要求和指导方法。

3、单元课文的前后编排失当。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科学生活单元。单元提示中明确提出“阅读中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初中阶段有关说明文知识的初步介绍和能力的初步养成训练。但下册的第三单元是环保知识单元,也可归于说明文之列。但单元要求极为浅显。“前深后浅”,这样不利于学生复习提高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和能力。建议是否可以上下册单元对调。

4、个别插图也需修改。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插图中欧阳修过于苍老,而文中虽称“苍颜白发”,但其时年三十九岁。插图所画,误解文意,不利于对其被贬后心情郁闷但仍心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文章主旨的理解。

5、新的教学资源提供不足。 新课标中说:“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化和发展。”在执教萧乾先生的《吆喝》时,作者描绘得很生动,但毕竟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直观感知吆喝的风韵。我上网搜索找到了相关网站,当那原汁原味的京腔吼出了吆喝时,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又开始了一堂成功的课……我适时地向他们提供有关网址鼓励他们课余再去搜索去探寻。所以建议每篇课后都注明有关内容的网址、网页,给学生课余的拓展提供一个平台。

一套新的实验教科书,难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上的感触,班门弄斧地提出,请方家与同仁们指正。

总观人教版教材确是瑕不掩瑜!其崇实求新、精练活泼的编排使人耳目一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理念最为先进的好教材。“新”“活”“实”是其显著的特征。

与之相应的是,作为教师也应以“新、 活、 实”对待教材。即学习并运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新理念、新的学习方法、新的评价和目的来进行教学改革;灵活的使用教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以务实的态度,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得到提高。

2004-10-12.

参考书目:

1、《21世纪初初中作文教材(人教版)的改革》 顾振彪《语文学习》2004、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当做好以下两点: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Ji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另外,“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范文6

1. 概念、性质与定理的阅读

对于数学课本中出现的概念、性质、定理、法则等知识点,由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推理性,因此对这一类知识的阅读就需要咬文嚼字了,宜对它们的表达方式反复推敲,逐步弄清楚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例如,对于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中课本提到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需抓住方程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数”这两个特点来理解这个概念。再如对于七年级下册《垂线》中的“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性质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规定“有且只有”呢?是什么意思?而“过一点”中的这一个点与“已知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这个位置关系会不会影响这一性质呢?接下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认证,要让学生明白:“有且只有”是有的意思而且是具有唯一性的,“点”与“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不会影响这个性质,即不管这个点是在已知直线上还是在直线外,过这个点都有而且只有唯一的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此外还应提示学生对于课本中加框或者加彩字的内容,也应该细细推敲,因为这些内容也是重点,具有帮助理解、扩展知识等作用。

2. 数学课本的阅读材料的阅读

数学课本中出现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内容,它既富有挑战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且非常接近学生认识的发展区,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其内涵,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学习内容的探究。

案例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出现的观察与猜想“x2■+p+qx+pq”,它可以作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素材。

教师:(引言)我们知道,在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中,从课本第148页的练习题2这里,可以知道x+px+p=x2■+p+qx+pq,而整式乘法相反方向的变形就是因式分解,故可知x2■+p+qx+pq为x2■+p+qx+pq=x+px+p。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在因式分解中各有什么特点。

最后师生归纳结论: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常数项为其某两个约数的乘积,而一次项系数恰好为这两个约数的和。

3. 例题的阅读

数学课本中的例题绝大部分都是通俗易懂的,隐含着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对下一节课的知识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例题的阅读至关重要。在指导学生阅读例题时先让学生仔细审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步骤并尝试解题;再让学生试着用其他方法解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

案例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对于例3和例4的内容,鉴于学生在物理学科上还没学到,对此较为陌生,教师通常都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是“杠杆定理”,让学生记住,然后讲例题,这样学生都较难接受。所以我在讲授这节课的内容时先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后再来完成教学任务。

师:同学们,大家都有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我们回忆一下玩跷跷板的样子,好吗?

生:一高一低,一起一落。

师:暖羊羊和美羊羊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吗?

生:可以(不可以)。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分歧。

师:既然大家的意见不同,那我们来看看一个视频吧(暖羊羊和美羊羊在一起开心地玩跷跷板)。她们玩的跷跷板与我们玩的跷跷板有什么不同呀?

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请大家翻开阅读课本51至53页的内容。

待学生阅读完后,教师简单地将例3、例4的原理讲解一遍,并让学生解决两道例题所附带的的问题。

学生经过阅读课本,发现问题后开始进行组内交流。如果还存在不能理解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对它们加以引导和讲解。这样,学生便可以渐渐地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联,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提示与说明的阅读

数学课本中相关知识或者练习题的后面附有小括号的提示语千万不可忽视,往往解题的关键正是在这里。例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习题19.2”的练习题16,如果不看后面的提示语,对于这道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这个提示语在这里起到关键的作用,从这里学生可以想到用“三角形中位线”这一性质来解决这一难题。

5. 章头图、教学活动与小结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