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沮丧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沮丧的范文1
我好害怕,背后好凄凉啊,身上淋湿了,头上顶着倾盆大雨,前面刮着大风,脚下踩着肮脏而柔软的泥土。这算一种境界么?
雨丝很细,很针,像春天时空中飘浮的柳絮。但是对于考试不及格的我,不但没心情欣赏这幅画,而且又不知回家怎样向家长交代。
他们总是要我努力,让我好好考试,我怎么没努力怎么不想好好考,但是家长们永远都不理解我们。我相信“鼓励是希望,鼓励是动力。没有希望的目标犹如熄灭的灯塔,没有动力的行程困难重重。”但是家长就不能给我一点鼓励让我成功么?他们只会给我们压力。
沮丧的范文2
科技在飞速发展,乡村愈来愈富裕,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以往为万亩农田浇灌的小河却被人们慢慢的冷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倾听小河的倾诉。
我曾为村里的农田浇灌,农民的汗水滴在我的身躯里,我知道那是他们辛苦种植的徽章,为此我更加为他们奉献出自己甘甜的血液。我为他们的奉献然他们得到了今日的幸福,可,我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村子富裕了,车子必然多了不少,在他们享受生活的时候,却忽视了我,村子里的废水都往我的身上排放,他们还往我身上丢了许多的生活垃圾。不仅如此,就连在河里居住的小鱼小虾都离我而去,害得我每日孤苦伶仃。现在我每天都面对着人们的冷嘲热讽,这是我应面对的事实。
刚开始时,我不顾一切的净化掉我身上的污水,然而经过了不知多少日的努力,我终于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人们不停的排放,我净化污水的能力对此已经可望而不及了,我只能坐以待毙……
沮丧的范文3
我的心都给你了你。何况命呢。
没有一个人非要另一个人不可。
想不通。或绝望到躲开。
在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
别怪我冷漠。我只是不想渲染你纯洁的心。
从来没想过应该把你放在心中哪个地方。
每个人的手心都有一片蓝色天空。只是我们没有去在意。
心中一直在探询自己人生完美。完美。完美完美的干脆。
细雨纷飞打湿阴霾的心醉。路儿长长伴随着我的疲惫。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多少事。不足为外人知道。多少痛。痛到不能说。
她知道。既然不能开始。就只能离去。
原来。没有你。日子这样难熬。
对人生的起伏悲喜。即坦然又不安。
时间会使你变得清醒和无情。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刺青。被爱伤过的刺青。
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有时候挺讨厌自己的。
我就在这里。我相信会有人接到我的。因为我就在这里。
突然想起。昨天晚上。梦到。我对一只鸽子。说。我再也不理你了。
如花美眷。渐成枯萎。回首畴昔。物是人非。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
失败换得了绝望。放肆狂欢后沮丧。
总有些牵挂。旧的像伤疤。越是不碰它。越隐隐的痛在那。
本以为能锁得住你。谁知道你还有把钥匙。
就算你穿再厚的丝袜。也掩盖不住你一腿的脚毛。
你说你是我的菜。好对不起。我最近不想吃菜。
勇敢的人。会有特别的明天。
我心里一直有你。只是比例变了而已。
沮丧的范文4
麦家的好运就这么打开了。《解密》以极快的速度出版,以极快的速度走红。到如今《风语》还没完稿就有出版社带着500万现金追到家里买小说版权,却被他拒之门外……
“文学的艰辛和孤独令人沮丧,而我以为当中有一半缘故来自文坛本身。在我看来,这些年我的作品是越写越差,之所以出版者能给如此‘高待遇’,只因这些年我的运气好,阴错阳差得了一些虚名。虚名比作品重要,虚名可以让一堆垃圾文字砍掉一片森林,与此同时大量无名之辈的心血佳作只能锁在抽屉里,或在网上晒晒。”
孤独是我的花园
《中华儿女》: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您小时候是什么样?什么时间喜欢上写作?
麦家:我小时候,家里的政治地位十分低下,父亲是,外公是地主,爷爷是个基督徒,头上压着三顶大黑帽,受人歧视,没人爱跟我玩,正常的交流渠道被阻断了,我就很小开始写日记,进行自我交流。从11岁到20多岁,我写了36本日记。这个对我后来搞写作应该是起了关键作用的,我比一般人提前养成了忍受孤独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它们融入我的血液,陪我一路走到今天。
《中华儿女》:写作对您意味着什么?
麦家:我一直认为,作家是一个孤独人的职业,写作从孤独开始。对我现在而言,写作是生命的存在和灵魂的诉求,它意味着一切。
《中华儿女》:现在作为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拿工资吗?会有写作压力吗?
麦家:每月拿固定工资。现在是我的创作高峰,写了一些作品,但这个时代文学的淘汰率很高,作家3年如果没有新作出来,就面临淘汰。比如前几年有些名气很大的作家,书可以卖三五十万册不成问题,但现在市场都减小了,能卖出三五万册都不错。所以我也有危机感。好在我的小说都改为影视,等于说影视这块儿还有我的市场,这些年日子比较好过,但这种好日子能到什么时间我也不知道。
《中华儿女》:想写作而写不出来的痛苦,您有过吗?
麦家:当然有过。中国有很多作家,但没有几个像我完全宅在家里,整天就是想写,不写不舒服。像写《风语》时,我整整写了两年,有时累得写不出来,恨不得抽自己耳光,骂自己,“麦家,你怎么非要干这活?”但真的一旦写完后,歇上3天不写东西就难受。
世界杯开赛后,《北京晚报》让我给他们写专栏,我马上就答应了。每天看球,再给他们写个专栏稿,这完全不是为了赚钱、挣名,甚至还有人嘲笑我。但我就是想写作,不写作不舒服。
《中华儿女》:除了写作有哪些业余爱好?
麦家:我的生活非常呆板,就是读书写作;一个宅在家里的宅男。如果散步也算是种爱好,那就散步,其实包括跑步,完全都是为了配合写作。我从成都到杭州快两年了,但连西湖都没去过。
《中华儿女》:以前去过西湖吗?
麦家:没有,至今没去过西湖。我是富阳人,富阳离杭州只有36公里,以前每次回家途经杭州,但马上就会想赶快回去看父母,杭州就是一个驿站。调到杭州后,这两年一直在写东西,也没去看。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好的旅行就是读书。书本里什么都有,而且很简便。当然这是我的一种病态,我觉得一个小说家不妨生活在想象中、虚幻中。西湖一直离我近在咫尺,从我内心来讲,我很拒绝去看它。你通过影视和书本去了解西湖,它让你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果一旦你亲临了,走一走可能会离你想象中有距离。 出;请问您的信念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浓厚的英雄情结?您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中华儿女》:那您想象中的西湖是个什么样子?
麦家:我想西湖边一定是游人如织,有很多情人漫步在西湖边,我想肯定是这样的。呵呵!
《中华儿女》:“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否适合您?您如何评价自己的性格?
麦家:命运当然是性格决定的,我的性格决定了我是一个从骨子里耐得住寂寞的人,每天呆在家里,不是读就是写,所以才能勉强写出一些东西来。平日里,看碟是我最迷恋的消遣和享受。
除了实在推不掉的社交活动,一般我出门就是三件事,几乎一以贯之,坚持多年了:一是逛小书店;二是每天晚上快走或慢跑六公里;三是找医师推拿。因为腰年轻时受过伤,腰肌严重劳损,又长期窝在家里,坐的时间太长,它经常对我发警报,一般两三天要去找人按摩、推拿。其实三件事都是“职业病”,都是独来独往。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喜欢跟自己在一起,而且一点也不觉得孤独。正如一位诗人说的:孤独是我的花园。
温暖人心至上
《中华儿女》:从《解密》《暗算》到《风语》,您的作品多以破译密码为线索,充满悬念,是否因为您曾在情报部门短暂的工作过,所以才对这类题材情有独钟?
麦家:这一切都算是命运赐予的吧。跟经历有一定关系,但我写的都是虚构的。不是说我掌握了什么黑材料,而是我对这群人产生了真切的感情和兴趣。我现在真的非常想念这些在特殊部门默默无闻的人。这里还有一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不可忽视,就是当我离开这个单位后的20年,是整个社会不停地往下沉沦的20年,是原有的伦理道德不停地被驳斥的20年。而这群人,他们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生活得特别封闭、单纯,他们的伦理道德体系没有被蒙垢纳污,他们心怀崇高,为信念而活,格外地值得我珍惜。某种程度上说,随着世风日下,我越来越怀念那群人,我希望我就像他们那么简单的、为了哪怕是一个错误的信念单纯而努力地活着。我写他们其实是在怀念他们,在用一种虚拟的方式跟他们交流。
《中华儿女》:您的小说可谓独树一帜,不论是题材还是语言,都有您的个性,包括您对英雄的青睐,似乎也是“反嘲流”,您的作品《解密》《暗算》《风声》等讲的也都是英雄故事,他们为理想奋斗,为信念付出;请问您的信念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浓厚的英雄情结?您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麦家:我的信念就是能写出一部让我满意的作品,塑造出一个或者一群能够让读者真心相爱的人物。我的写作一直是“读者至上”,“温暖人心至上”。我写作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至于我笔下的人物,与其说他们是“英雄”,倒不如说是有“心灵”的人,心灵被一味放大的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交给自己认定的理想和信念,为此坚忍不拔,宁死不屈,充分展示了一个人所能达到人性的高度和力度。
我想,今天的人们也许正是因于缺少了这种精神:为一个内心深处的追求敢于承担,乐于付出,勇于坚守,这种人格,这种情怀,所以我格外迷爱这种主题性的作品。也可以说,时代在呼唤英雄,呼唤崇高,呼唤庄重的人文精神。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这样的人。
《中华儿女》:您被誉为“新智力小说”“特情小说”开创者,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在文学中的地位?
麦家:一个人的地位该由别人来看、来评。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我评价是一件敏感且不讨好的事,做之无益。所以,我是全然不管这些的,想管也管不着。
《中华儿女》:有人称您是中国的丹?布朗,您对此作何感想?
麦家:丹?布朗名震遐迩,不敢高攀。我只是个固执己见的写作者,写了十几年都默默无名,但依然坚持写,没有放弃。这些年靠着影视缘被人放大了名声,我觉得这对我写好小说不见得是个好事。作家的名声不能太大,因为写作总的说是件需要孤独的事情。所以,丹?布朗不是我的偶像。我们的小说也不是一回事,他刻意类型化,我害怕类型化。我有所谓的纯文学情节,还放不下架子,其实也没这本事,一个作家要把自己的小说类型化,不是那么容易的。
《中华儿女》:在您得到这些文学奖项中,您最看重哪个?为什么?
麦家:我不是因为得了什么奖一夜成名,我一直是靠作品在传播自己的知名度并获得商业利益。坦率说,我不看重任何文学奖,但又都尊敬它们,因为当代文学很孤独,需要它们。从得奖后的反响看,茅盾文学奖应该是最大的。
《风声》过后话《风语》
《中华儿女》:请谈谈《风语》的写作经过。《风语》较您之前的作品有哪些突破?
麦家:我从2008年上半年就开始写《风语》,2009年9月份完成60万字的初稿,还没出书,电子稿就被影视公司买走了电视剧改编权。公司老板是我的朋友,他执意要我为他先推这个项目,就又改成了剧本。剧本在今年春节前完稿,36集。春节后我再回头来修改小说,现在小说有90万字,已经创下我小说创作生涯的一个数字之最了。
我以前的小说,像《暗算》《风声》,空间都是比较封闭的,题材是窄的。《风语》相对来说是“宽”的,是“大”的,反映的是大时代的风云际会,所有的政治力量、所有的人都在经受考验,高贵的和卑贱的、磊落的和阴暗的、勇敢的和怯懦的……人性于风云翻卷中展开无穷无尽的可能。《风语》紧紧围绕历史上的一些真实事情来展开故事情节设置的,所以它可能更有一些历史的纵深感吧。包括陈家鹄痛苦的成长经历,我也想尽量赋予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推进进程中所特有的那种苦难、那种命运。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过于追求戏剧化,人物和故事发飘,着陆、接地的效果比较差。所以,《风语》我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希望把故事和人物扎进历史中去,有底盘,有座标。努力是努力了,但最后有没有达到效果我也不知道。
《中华儿女》:《风语》的电视剧拍摄,您有怎样的期待?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与影视的联姻现象?您认为现在的电视编剧缺少文化,为什么?
麦家:期待能够锦上添花呗!通过电视剧,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它的“母鸡”,我的书可能会多卖一点吧。
文学作品与影视联姻是个现代现象,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大声叫好者甚多,而我算是对其难感满意的一员。也许是我太苛求了吧,无论何时我都会固执地认为,创作小说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神圣而不可或缺的灵魂塑造档案,而编剧只是一份工作,尽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意义却要见小很多。
电视剧当然不可能有小说那么精彩,小说所承载的万千气象岂是一个区区镜头框能框进去的。
沮丧的范文5
对票据丧失的补救,是指对严格意义上的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的丧失的补救,不包括其他意义上的票据或者有价证券。虽然我国金融及诉讼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此均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失票人往往因不了解这些规定而做出了错误的处理。我们近日接触到这样一个个案,失票人为一家成立不久的外商独资企业,其九张共计数百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在准备申请贴现前被盗。该企业开始认为这些票据都注明自己为收款人而他人无法获得支付,也可能被毁掉,决定采用自行在报刊上刊登遗失启示的方式宣告这些票据作废,并口头通知了出票人;但在知悉这些票据仍然可能被他人恶意或善意地取得并进行流通和贴现、申请支付等等的严重后果后,又决定向公安机关报案、向所有的前手及出票人书面通知和挂失,并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但又不知道先办哪一项,也不知道每一项的程序、需要的材料以及后果是怎么样,需逐项咨询和调查。这样的处理不仅延误了大量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未能取得保障自己权益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亦接触到银行在处理票据丧失的补救过程中,单纯地从方便行事和“保护”银行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诸如不依法受理挂失止付的申请或者法院的止付通知、恶意支付或支付有重大过失等不当措施,导致损害了失票人或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被判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我们在此对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三种票据丧失后的补救措施,即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诉讼分别作简要介绍。
一、挂失止付。根据我国《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可以挂失止付的票据包括:已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填明“现金”字样和付款人的银行汇票、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支票。不能挂失止付的票据包括:未记载付款人或者无法确定付款人及其付款人的票据;未填明“现金”字样和付款人的银行汇票以及未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空白票据。此处的付款人或者付款人,具体是指银行汇票的付款银行或者出票银行、商业汇票的承兑人、银行本票的出票人和支票的付款银行。挂失止付的申请人,为最后持票人即失票人。挂失止付的受理人,为票据的付款人或者付款人,除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非金融机构外,其他票据的付款人或者付款人均为票据上记载的金融机构。
根据《票据实施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和《支付结算会计核算手续》等金融法规的规定,挂失止付的程序为:(1)允许挂失支付的票据丧失,失票人挂失止付时,应填写挂失止付通知书并签章。挂失止付通知书应当记载下列事项:票据丧失的时间、起点、原因;票据的种类、号码、金额、出票日期、付款日期、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挂失止付人的姓名、营业场所以及联系方法。欠缺上述记载事项之一的,银行不予受理;已经依法向持票人付款的,不予受理。(2)对于符合条件的挂失止付申请,付款人或者付款人在核对相符并确未付款的,应当受理并立即暂停支付,如受失票人的委托,付款人和付款人应进行相互通知。(3)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提起诉讼,同时,付款人或者付款人自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之日起12日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书的,自第13日起,挂失止付通知书失效。此规定的目的是要求失票人及时申请法院冻结票据的流通,亦反映出挂失止付仅产生该票据不获付款的效力,并无产生票据转让行为无效的法律效力。(4)失票人凭借人民法院出具的其享有票据权利的证明,向受理挂失止付人请求付款或退款,此处的法院证明,应是法院在依据公示催告程序终结后或者诉讼审理后所做出的判决。
二、公示催告。《民事诉讼法》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票据法》规定,票据丧失,失票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由此我们认为,可适用公示催告的票据范围大于挂失止付的范围,除了空白票据丧失不能确定付款人不能适用以外,其余形式的票据丧失后均可适用公示催告的补救措施,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发出的止付通知,付款人或者付款人亦应当受理。公示催告的申请人,为最后持票人即失票人。公示催告的管辖法院,为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何为票据支付地?《支付结算办法》第52条明确规定:银行汇票的付款地为付款人或出票人所在地,银行本票的付款地为出票人所在地,商业汇票的付款地为承兑人所在地,支票的付款地为付款人所在地。
公示催告程序为:(1)失票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面金额、出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2)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后,应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受理法院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的,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3)受理法院在3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不少于60日;(4)在公示催告期间有利害关系人申报并未经法院裁定驳回的,受理法院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另行起诉;(5)在公示催告期间无人申报或者申报被驳回的,公示催告申请人应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次日起一个月内申请受理法院作出判决,逾期不申请的,终结公示催告程序;(6)公示催告申请人依据生效判决向票据付款人请求付款或者退款。
三、诉讼。《票据法》第13条明确规定诉讼为补救措施之一。但此时的诉讼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民事诉讼,必须至少符合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要件之一,即必须有明确的被告。而在票据丧失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被告或者无法确定被告的。我们认为,除非失票人明确知道票据仍然存在,并且知道明确的持有人,否则无法采用诉讼措施进行补救。
由以上规定的三种补救措施可以看出,挂失止付可以使失票人比较即时和方便地取得停止支付的效力,但不适用某些情况下的票据丧失,亦无法阻止票据的流通,而且仍必须进一步采取公示催告、申请除权判决或者诉讼的措施;而公示催告虽然适用面较广,保护措施较为彻底,但在受理的要求和时间上均不及挂失止付理想;诉讼措施则更为次之。因此,我们认为,结合挂失止付与公示催告两种补救措施是比较适应的,即在票据丧失后,能够挂失止付的,首先挂失止付,再按法律要求进行公示催告;不能挂失止付的,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由法院发出的止付通知书和公告取得止付与宣告票据转让行为无效的效力。
沮丧的范文6
隋唐时期居延仍是西北边防重地,元代居延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些都是居延在历史上的辉煌时代。然而大地沧桑,昔日的绿洲早已沦陷为沙漠戈壁,成为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部分,只有那在流沙中时隐时现的城堡、水渠、寺庙、古墓,在述说着它辉煌的历史,让人们发出种种的感慨,去思念那久已废弃的人类家园。
居延绿洲的形成
居延绿洲所在的地方,在地质时期是陆表海。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变成了陆地,地势比较低下,被称作巴丹吉林盆地。后来接受了来自祁连山的流水,主要是弱水(额济纳河)的流水,形成了深厚的河湖相沉积物。于是在盆地中出现了一个人湖,名叫“居延泽”,又称“居延海”。在弱水和居延海的滋润下,这里出现了胡杨、红柳为优势的植物群落,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绿洲,它吸引了古人类的到来。在弱水下游冲击扇和居延海滨,曾多次发现打制的旧石器,以及早期的夹砂陶片、石刀、石镰和青铜器,说明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居延绿洲上一直有人类活动,他们可能是羌人的祖先。大约是在战国末年,有一支匈奴人从河套地区迁移到此放牧。早期的居民以采集、狩猎为生,匈奴人以放牧为生,他们的生产活动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人类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
居延塞的建立与屯量
居延绿洲的破坏,始于两汉时代。汉武帝将匈奴驱逐出河西地区以后,建立了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于是在居延绿洲上设立了居延塞,又称遮虏鄣,作为一一道军事屏障,以阻止匈奴人南下。
居延塞是一个巨大的军防体系,东以居延泽为险,以居延都尉府所在的居延城为中心,在其北、西、南三面构筑了殄北塞、甲渠塞、卅井塞,每一塞都是由城堡、烽燧、天田等设施组成。城堡是屯兵之处,烽燧是用以通讯报警的大土台,天田的功用是将地表整治平坦,撒上细沙以观察敌人的足迹。殄北塞、甲渠塞、卅井塞的防线是相互连接的,三塞以内被包围的绿洲,则是士兵屯垦的耕地。由于这里属于边远之地,人马的粮草无法从外地供应,只能就地垦种,自给自足。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居延地区出十了数以万计的汉代简牍,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军防和屯垦情况。
居延城的周围地区,是汉代屯垦的重点所在。据20世纪30年代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记载,在居延城的四周,耕地、水渠、田舍随处可见,多达300余处。今日大多为流沙湮没.很难寻找了。垦种的第一步是砍伐树木,放火烧荒,森林植被化为灰烬:第:二步是破土耕作,将地下的草木根清理干净;第三步是修水渠,引入灌溉,这里属于干旱区,不灌溉就不会有收成。垦荒耕种的过程,不仅破坏了原生植被,也破坏了地表土层。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表土层以下便是深厚的流沙,当表土层被破坏以后,地下的流沙便暴露出来,在大风的吹动下向四处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平沙地和流动沙匠。整个地理景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沙漠化,又称沙漠扩张。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著名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居延视察,他曾到汉代居延城游览,作了一首即景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驰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骠姚。”王维所见到的居延城,早已断绝了人烟,变成了空碛驰马的狩猎场,唐宋人多将沙漠戈壁称作“沙碛”,简称“碛”,“空碛”是指没有植被的空荡荡的沙漠戈壁。2002年我实地考察居延城,发现居延城外布满了高大的流动沙丘,这是王维所没有见到的景物,说明今日的沙漠化比唐代又严重了许多。
汉代以后的沙漠扩张
汉代以后,居延绿洲上的屯戍和垦种仍在继续。唐、西夏、元代都在居延绿洲上驻有重兵,在绿洲上垦种,其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从实地考察来看,唐、西夏、元代的垦种重心,与汉代垦种重心并不在一起汉代垦种重心在弱水下游左岸,唐代在弱水右岸偏上,西夏和元代在弱水右岸偏下。后代为什么不沿用前代的垦区而是不断改换垦种的场所呢?经过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前代的垦区已经沙漠化了,不能继续耕种,只好被迫去开垦新的处女地,最后的结局是,凡是开垦过耕地的地方,先后都变成了沙漠;开垦耕地越早的地方,沙丘也就愈多愈高大。沙丘是由流沙逐渐堆积起来的,就一般而言,沙丘的高度与其堆积的时间是成正比的。
从航空或卫星遥感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垦区的分布范围,据此测量出居延绿洲上开垦的耕地面积为64万亩,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弱水冲击扇上大部分土地都被开垦成耕地了。从实地考察结果来看,凡是历史上被开垦过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沙漠戈壁。在沙漠中被保留下来的耕地、水渠、田舍、农具,便是最好的证据。它们以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绿洲被开垦的过程和结局。科研人员据此恢复了被流沙掩埋的历史,以及居延绿洲上所发生的令人震惊和讶异的环境变迁。
居延绿洲的沙漠化
居延绿洲的沙漠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沙漠的增多,人们被迫不断改换居住地区。到了元末明初,绿洲上的居民全部逃离,其原因是一场战争人为地改变了弱水的流向,使居延绿洲彻底废弃。
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后,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妥展贴睦尔逃往北方草原去了,不过地方上的元军将领仍坚守城池,负隅顽抗。元朝驻军镇守黑城对抗明军,明征西将军冯胜接受献策,采用断水法攻城。黑城在弱水之滨,弱水河水可说是黑城的生命动脉。冯胜在黑城上游修筑了一道大沙坝,将河水堵死。弱水河床比降只有1/1000~1/500,一道大沙坝足以使河水断流。弱水断流后.守城的元军只好开门投降。
冯胜以截河断水的办法攻克了黑城,然而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弱水断流以后,居延绿洲上的森林植被枯萎死亡,绿洲上的耕种也因为失去了水利灌溉而无法进行,居民只好逃往他乡。居延海失去了河水的补给,逐渐干涸消失,湖底变成了沙漠戈壁,残存的湖水聚集在最低洼的地方,形成了两个小湖,一个叫天鹅湖,一个叫顶珠湖。这样一来,昔日的居延绿洲,变成了没有生命的世界,变成了无人区。直到300多年后,蒙古土尔扈特部来到,这里才重新有了人烟。后来在此设立了土尔扈特旗,即今日的额济纳旗。
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危机
弱水断流后,河水向直北方流去,出现了新河道,即今额济纳河下游河道。在弱水改道北流以后,在其末端形成了两个小湖,一个叫苏泊淖尔(水獭湖),一个叫嘎顺淖尔(苦水湖)。在新河道和新湖泊沿岸,出现了一个新绿洲,被称作额济纳绿洲,以便与居延绿洲相区别。新绿洲上又生长了森林植被,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故而在清雍正年间,有土尔扈特蒙古到此放牧。新绿洲有了新居民,开辟了历史新篇章。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绿洲上又出现了生态危机,沙漠化不断加剧,开始重蹈居延绿洲的覆辙。1958年“”中建立了巴彦桃来农场,先后在草地上开垦了2万多亩耕地:此外,在其他地方也开垦了1.5万亩耕地。这些耕地都是在河边最肥沃的草场上开垦的,耕种数年后便引起了沙漠化,附近许多草场也被流沙湮没。
沙漠化的加剧,与河水减少直接相关。额济纳河上游叫黑河,在河西走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西走廊灌溉面积扩大,新建了许多工厂企业,对水的消耗倍增,于是黑河上修筑了许多水闸水库,将河水蓄栏,这种做法的结果便是造成额济纳河水减少了一半以上,嘎顺淖尔已彻底干涸,苏泊淖尔也干涸多次。干旱还引起牧草枯萎,胡杨衰败,风蚀加剧,沙漠化不断扩展。
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危机,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许多科学家和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各级政府停止垦荒,科学分配水资源,保证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安全。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多次的黑河调水,额济纳河水已经可以进入苏泊淖尔,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危机得到初步缓解,不过嘎顺淖尔尚处于干涸状态,仍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