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1
带有彩字的成语
[彩云易散]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彩凤随鸦] 比喻女子嫁给才貌配不上好的人。
[彩笔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彩”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戏彩娱亲] 比喻孝养父母。
[五彩缤纷]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精彩逼人] 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
[光彩溢目]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光彩耀目] 光采鲜明,视之耀眼。
[光彩陆离] 指色彩斑斓错杂。
[光彩夺目]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凤彩鸾章] 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赌彩一掷] 犹言孤注一掷。
[错彩镂金] 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彩”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兴高彩烈]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同“兴高采烈”。
“彩”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隐鳞藏彩] 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绚丽多彩] 形容色彩华丽。
[悬灯结彩] 悬:挂;彩:彩球,彩带。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无情无彩] 犹无精打彩。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无精打彩]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无精嗒彩]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同“无精打彩”。
[韬光敛彩]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失精落彩] 指没精打彩。
[奇光异彩]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浓墨重彩]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没精塌彩]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同“没精打彩”。
[没精没彩] 犹没精打彩。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没精打彩]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镂金错彩] 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采。
[挂灯结彩] 悬挂红灯,系结彩绸。表示喜庆。
[丰神异彩] 精神丰满,焕发容光。
[丰富多彩] 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雕章缛彩] 比喻文彩绚烂。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2
一、题目创新
先来看几个作文题目:《心是一颗会开花的树》、《给自己的心灵装台空调》、《8-1>8》、《钥匙哪儿去了》、《那山·那人·那神》……这些题目一定会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第一时间增加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印象分。题目创新可借鉴的方法有:
1、运用修辞:
如比喻《我是一只小小鸟》、拟人《鹅卵石之歌》、对偶《超越梦想 赢取未来》、反问《此岸?彼岸?》、引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
2、熟语改用
把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些熟语,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的加以改动,如《成也同桌,败也同桌》、《近水楼台不得月》等。
3、设置悬念
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来做标题,如《假如给我500万》、《我愿做只笼中鸟》等。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创新的前提是准确、贴切,标题与作文体裁、内容相符合,并且力求精炼、简洁。另外对于命题作文切勿节外生枝,另拟新题。
二、选材创新
大千世界,斑斓多姿,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考生写作文应该注重捕捉生活的闪光点、挖掘生活的新鲜事。生活的闪光点、新鲜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生活的体验、知识的积累获得的。只要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做生活的主人、写作的有心人,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观察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善于独具慧眼、深入思考、注重积累,就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源”。当然,生活中的惊天动地的典型事件并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多加留意平凡的小事,多加挖掘事物的本质,多加探究事物的蕴含,多加提炼其中的精华。
三、立意创新
文章的立意十分重要,著名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写作文,无论是反映生活现象,还是说明纷繁的事物,甚至是议论种种问题,总是想告诉人们点什么、给予人们点什么,总得有个目的、意图。这样,文章才有 “主心骨”,才能“站立起来”。要使文章“站得住,站得稳,站得久”,笔者认为,在作文的创意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种方法的合理使用。
一是“异想天开法”。考生作文时要力求跳出陈套创新意,要“别出心裁”,确立与众不同的主题,并据此主题多发“异想”,然后将这些“异想”的立意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新颖合理的立意。
二是“改旧为新法”。考生对自己已知的立意或想法加以改造,赋予它们新的内容和涵义,让它更接近新观点、新认识,以收到老中求新,翻旧出新的效果。
三是“逆向求异法”。考生要打破常规,从题目的字眼或一般人所认为的观点的反方向去思考,“背道而驰”地去确定文章的立意,也就是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表达不同于他人的主题。
四、结构创新
结构就是人们常说的“布局谋篇”,它包括文章的层次和段落,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叙述的顺序和线索,以及材料的详略处理等。考生“布局谋篇”时,在遵循事物与文章本身的内在逻辑性的基础上,要尤为注重结构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一是开头要新。开头是文章有机整体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开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效果。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呢?一般来说,首先要切题,即落笔就能揭示全文内容,或点出与主题有关的人和事。其次要新鲜,有独创性。第三要形象生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或自然景物的描写,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读者。第四要语言简洁明了,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章的开头千姿百态,形式各异,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方法,如巧设悬念法、恰当引用法、名言警名法、诗词典故法、谚语歇后语法和歌曲法等,还有回忆引入法、反向引入法、象征联想法、梦幻开头法、假设开头法、巧用对比法,以及提问法、拟声法、倒叙法等等,总之考生考试时要尽量避免平铺直叙。
二是结尾要新。结尾和开头一样,结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全局,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怎样设计好的结尾呢?笔者认为常用方法有:“引用结尾法”,就是引用名言警句、诗歌、歌曲等来结尾:“含蓄结尾法”,就是结尾委婉含蓄,给人以无穷回味,或以设问、反问,提出新问题,让人向纵深思考:“出人意料法”,就是在文章结尾写出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结局:“虚幻结尾法”,就是用虚幻的想象作为结尾的写作方法;还有“修辞结尾法”、“戛然而止法”、“蕴含哲理法”等等。
五、语言创新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3
真龙活现、真龙天子、日角龙颜、龙精虎猛、矫若惊龙、烹龙炮凤、跨凤乘龙、擒龙缚虎、凤舞龙飞、神龙见首、虎步龙行、龙骧虎峙、盘龙卧虎、人中之龙、雕龙画凤、鱼龙曼羡、凤箫龙管、神龙失势、龙蛇混杂、潜龙勿用、龙战虎争、凤臆龙鬐、虎穴龙潭、酒龙诗虎、乘龙配凤、亢龙有悔、画龙点晴、老态龙钟、蛟龙得水、龙韬豹略、龙腾虎跃、凤附龙攀、屠龙之伎、虎跃龙骧、龙骧蠖屈、龙马精神、鱼龙曼延、一条龙、凤骨龙姿、龙驭上宾、龙断可登、龙潭虎窟、龙翔凤舞、不辨龙蛇、砲凤烹龙、龙生九子、白龙微服、龙拏虎跳、蟠龙卧虎、龙去鼎湖、乔龙画虎、龙跳虎伏、匣里龙吟、跑龙套、一龙一蛇、龙眉凤目、虎变龙蒸、成龙配套、龙腾虎蹴、龙吟虎啸、鼎成龙去、扳龙附凤、龙跃凤鸣、炮龙烹凤、老迈龙钟、二龙戏珠、龙飞虎跳、龙阳泣鱼、乘龙贵婿、龙荒朔漠、得婿如龙、青龙金匮、打凤捞龙、云蒸龙变、砲龙烹凤、乘龙佳婿、描龙刺凤、屠龙之技、画龙点睛、痛饮黄龙、人中龙虎、虎掷龙拿、凤毛龙甲、生龙活现、龙蟠虎踞、凤狂龙躁、龙蟠凤翥、龙盘虎拏、
龙雕凤咀、活龙鲜健、降龙伏虎、凤髓龙肝、一龙九种、龙蟠虬结、有龙则灵、烹龙砲凤、虎踞龙盘、叶公好龙、烹龙煮凤、云龙风虎、一登龙门、夔龙礼乐、鱼质龙文、龟龙麟凤、蟠龙踞虎、龙腾虎掷、龙飞凤翥、龙行虎变、龙泉太阿、矫若游龙、鱼龙漫衍、龙腾豹变、龙盘凤舞、画龙刻鹄、虎跳龙拿、龙心凤肝、骇龙走蛇、托凤攀龙、盘龙之癖、龟龙鳞凤、马如游龙、龙跃虎踞、龙游曲沼、龙眉豹颈、龙化虎变、白龙鱼服、描龙绣凤、虎斗龙争、虎据龙蟠、蛟龙戏水、笔底龙蛇、牛眠龙绕、龙蟠凤逸、踞虎盘龙、龙威燕颔、龙战玄黄、龙鬼蛇神、龙鸣狮吼、曝腮龙门、祖龙一炬、望子成龙、活龙活现、云起龙骧、龙飞凤舞、龙断之登、龙腾虎踯、摆龙门阵、龙跧虎卧、龙肝凤髓、龙姿凤采、鱼龙混杂、攀龙托凤、年老龙钟、虎踞龙蟠、龙跳虎卧、龙伸蠖屈、骥子龙文、游云惊龙、龙蛇飞动、虎啸龙吟、龙蛇飞舞、鼎成龙升、龙山落帽、岁在龙虵、龙荒蛮甸、百龙之智、龙首豕足、龙头蛇尾、
龙翔凤跃、龙屈蛇伸、龙蛰蠖屈、曼衍鱼龙、龙举云属、龙楼凤城、批逆龙鳞、龙战于野、龙拏虎掷、一龙一猪、鹤骨龙筋、龙兴凤举、神龙马壮、庖凤烹龙、凤阁龙楼、龙伯钓鳌、龙盘凤翥、龙血凤髓、蝉蜕龙变、事火咒龙、鱼升龙门、龙神马壮、攀龙讬凤、药店飞龙、龙骧虎步、龙驹凤雏、龙潜凤采、龙章凤彩、伏龙凤雏、龙血玄黄、龙威虎震、生龙活虎、龙章麟角、土龙刍狗、如龙似虎、烹龙炰凤、龙飞凤翔、虎超龙骧、龙睁虎眼、龙章秀骨、炙凤烹龙、麟凤龟龙、蜀得其龙、龙肝凤脑、龙翔凤翥、龙颜凤姿、龙言凤语、群龙无首、车马如龙、龙跃鸿矫、龟龙片甲、龙蟠虎伏、配套成龙、龙楼凤池、藏龙卧虎、伏虎降龙、鱼龙曼衍、蛟龙失水、龙楼凤阁、虎符龙节、凤翥龙蟠、元龙高卧、龙御上宾、一世龙门、尸居龙见、龙章凤函、年迈龙钟、龙举云兴、龙幡虎纛、龙头锯角、直捣黄龙、神龙失埶、攀龙附骥、龙行虎步、车水马龙、龙骧虎啸、龙翰凤雏、虎窟龙潭、药店龙、龙江虎浪、绣虎雕龙、凤表龙姿、鼍愤龙愁、笔走龙蛇、炰凤烹龙、雀马鱼龙、龙楼凤阙、
虎略龙韬、鱼跃龙门、龙阳之兴、龙腾虎踞、元龙豪气、来龙去脉、龙争虎斗、岁在龙蛇、祖龙之虐、凤翥龙骧、龙骧凤矫、龙雏凤种、马水车龙、龙潭虎穴、马足龙沙、龙骧虎视、龙腾虎啸、龙章凤姿、龙子龙孙、文炳雕龙、龙德在田、龙盘虎踞、掷杖成龙、龙生九种、日角龙庭、附凤攀龙、暴腮龙门、舞凤飞龙、龙攀凤附、风虎云龙、马龙车水、卧虎藏龙、龙骧麟振、车龙马水、云起龙襄、文擅雕龙、凤翥龙翔、龙争虎战、擒龙捉虎、龙多乃旱、流水游龙、龙翰凤翼、打凤牢龙、龙蟠虎绕、酒虎诗龙、龙拏虎攫、乘龙快婿、攀龙附凤、飞龙乘云、火龙黼黻、云龙鱼水、虎卧龙跳、飞燕游龙、炮凤烹龙、龙肝豹胎、龙战鱼骇、龙凤呈祥、禅世雕龙、龙拿虎跳、黄龙痛饮、龙骧豹变、放龙入海、凤子龙孙、龙骧虎跱、骑龙弄凤、潜龙伏虎、龙翔虎跃、飞龙在天、土龙沐猴、龙胡之痛、贯斗双龙、云龙井蛙、打虎牢龙、野战群龙、龙腾凤集、鱼龙变化、鱼龙百变、鼎湖龙去、龙兴云属、烹龙庖凤、凤舞龙蟠、龙盘凤逸、龙蹲虎踞、凤楼龙阙、龙口夺食、龙门点额、龙驰虎骤、鳌愤龙愁、龙虎风云。
龙字开头成语意思:
1)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2)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3)龙腾虎跃: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4)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5)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6)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7)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8)龙驭上宾: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9)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10)龙腾虎蹴: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11)龙兴云属: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12)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13)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14)龙骧凤矫: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15)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16)龙头锯角:比喻大胆冒险。
17)龙腾凤集:比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18)龙腾豹变:比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19)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20)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21)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22)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23)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24)龙潜凤采:比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25)龙去鼎湖:指帝王去世。
26)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
27)龙蟠凤翥:指贤者遁世归隐。
28)龙盘凤翥:比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亦比喻书法笔势飞动。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4
《大学》一章重在阐释修身做人的准则。节文以“诚意”为中心,论证说理简练有力,用了喻证、反证、例证等论证方法对“诚意”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诚意”进行了透彻精辟的阐释。
选文开头用了古文中常见的句式“所谓……者,……也”对“诚意”进行了解释。“诚意”指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即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欺骗自己。就像朱熹说的那样,我们要求诚意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自身修养的满足。
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诚意”呢?文中说到“君子必慎其独也”。《十三经注疏》中孔颖达于此疏曰:“明诚意之本,先须慎其独也。”
为何要慎独?选文第二段用了反证法,通过小人在独居时的表现来说明君子独居要谨慎。小人独居时往往容易生是非,坏事做尽,但见到君子的时候就会掩藏起自己的恶行,更甚者,会标榜自己德行的美好。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假诚意是作者所要否定的,是需要君子警醒、留意的。作者虚设了小人自认在独处状态下对自己“无所不至”的“不善”之行不被人察觉的情态,但是君子看小人的这番表演就像人对自己肺、肝的了解一样,“昭然明察矣”。小人这种展现在外的“不善”的行为、自以为不会被人发现的掩耳盗铃的心态,与见到君子厌然掩饰的行为、丑行昭然若揭的情形的对比,使作者发出“则何益矣”的感叹。段落最后作者用“诚于中,形于外”这一传统哲学关于内外定论的辩证关系进行总结,对这种在独处的状态下的对内在心灵的“自欺”进行否定,对因时、因人而变的非自我约束行为,进行非“自谦”进行否定,强调君子应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选文第三段引用曾子的话继续对独处状态下的“自欺”行为进行否定。人生活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环境下,必须严格约束自我的行为,从约束诚意的外在行为开始,确保其内心的诚意。
文末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说明君子要“精诚其意,在内心不可虚也”,同时,也展示了做到“诚意”后的美好图景:就像家庭富裕了才会使自己的房屋有光彩,有道德的人才会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温润,心胸宽广了身体便会安泰舒适一样,只有做到了“诚意”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为人敬重的君子。
文章论点明晰,说理通俗、自然、生动,取喻、取例皆自身边,语言质朴,道理深刻,是古代说理文的典范。
本文中有很多特殊的文言现象在读文时需要注意、总结: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使动,会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文中“诚意”的“诚”解释为“使……诚实”,最后一段中的“富润屋,德润身”中“润”解释为“使……润”,这里指“使……有光彩”。
2.词义与读音。古文中字形相同读音不同的字,往往可以结合词性、词义来区分记忆。如文中“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句中的两个“恶”字和两个“好”字读音各不相同。前一个“恶”音为wù,作动词使用,意为“讨厌”;后一个“恶”音为è,作为形容词使用,意为“不好闻的”。前一个“好”音为hào,动词,意为“喜好”;后一个“好”音为hǎo,意为“好的,漂亮的”。另外,“臭”音为xiù时,意为“气味”,音为chòu时,就是指与“香味”相对的“臭味”。“胖”音为pàng时,指“肥胖”,在成语“心宽体胖”中音为pán,指“安泰、舒适”。
3.常见句式、固定搭配。“所谓……者,……也”为判断句,多用来下定义。“如……然”,解释为“像……的样子”。
1.下列哪句话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相同?
A.范增数目项王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D.常以身翼蔽沛公
2.翻译下面句子。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5
一、明大意 抓中心
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即要通过通读题目中所有语句了解大意。这是前提和基础。―个语段,一般有―个中心话题,或写入,或绘景,或叙事,或状物,或论理。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中心话题,一定会对正确排列语序有很大帮助。
例1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致、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为特点。
②“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被称为“多事之秋”。
⑤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变化。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①③⑤
[解析] 此题应选B。语段的话题中心是秋天的季节特点,文段最前面一句是总说,①③说阳,②④说复杂变化,⑤与文段最后一句都说秋季如何养生,①③的顺序根据“秋阳肆虐”“故”等词语确定。
例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 。 。 。像一位活泼开朗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解析] 此题应选D,抓住语段开头“我爱小池,也爱溪流”以及“清”和“远”可知本段文字是围绕小池溪流这个中心展开的,再考虑到先小池后溪流的先后顺序,依据前后照应的原则,可以确定①③⑤为一个语意流,②④为一个句群进一步考虑到代词其对前文的指代,确定③⑤①②④这样的顺序。
二、辨文体 理思路
从文体来看,排序题的语段无外乎记叙、议论、说明和描写等几种表达类型。一般来说,叙述性语段以时间、空间和事情发展的客观过程为顺序;议论性语段按主次轻重、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展开;说明性语段以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的空间和先古后今的时间为序;描写性语段则按定点取景和移步换景的空间顺序展开。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特点理清层次关系,从而恰当排序。
例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 , 。 。 , , ,
①这片废墟留下了
②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
③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
④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
⑤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
⑥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
A.①④③⑥⑤② B.②④①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③⑤⑥
[解析] 这段文字带有议论性,讲的是对圆明园废墟存留问题的思考。①②④是一个句群,讲的是该留下,③明显是转折,而⑤⑥则是讲是否该留下,由此可以排除A,再看横线前的内容,可知后面接的应是②,由此可再排除D,比较B和C,可以发现只是①和④前后位置不同,而根据逻辑关系,只有先“留下了”,然后才能为留下“拍案叫好”,所以,最后答案为C。
例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和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和情感。 ,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②①⑥③⑤④
[解析] 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答案选C。
三、看标志 找暗示
寻找语段中的关键语句是正确排序的又一途径。这里的关键句是指语段中心句、起始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等.这些句子能够明确地表明语段的中心、表达顺序和层次结构。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又会通过某些标志性或暗示性词语显现出来。可以利用这些语言标志解题。例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置应在后;“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位置应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或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语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表示提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又如代词,如果给出的语言材料中含有代词,一定要把它指代的内容弄清楚。一般来说,代词往往紧跟在它指代的对象后边。
例5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组是( )
①每―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千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解析] 通读这七句话可以看出②是起始句,导入话题;⑦是结尾句,总领全段;⑤中“两个视界”紧承①中“特定的视界”并引起下文③,⑥中“更”又紧承③。抓住这些典型句,然后再整合语段顺序,就能较轻松地得出答案A。
例6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
②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③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④相比而言,身处逆境s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解析] 答案为D([语言连贯]②④句对应,因④句前有“相比而言”承接②句,先谈“顺境”再谈“逆境”;③句前“而且”表明是在④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逆境”的作用;①句是对前三句的小结。因此顺序是:②④③①)
四、重意境 讲音节
例7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解析] 前语境的落脚点为“像大炮轰发”,与①“人声嘈杂”不吻合,排除C。与②“人的长叹或呜咽”也不吻合,排除A。③“以至完全寂静”肯定不行。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和前语境的“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不吻合,排除B。只有⑤“像森林呼啸”和“像大炮轰发”吻合,选D。④“再后来”正好放在最后,“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和后语境的”海风狂卷,海涛怒立”正好吻合,证实必然选D。
例8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瞰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翠,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6
《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可参考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子二章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1《富贵不能》
一、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一词多义
戒: 往送之门,戒之 (告诚) 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必敬必戒 (谨慎) 居天下之广居 (住所)
之: 母命之 (代词,她,代指女儿) 道: 妾妇之道也 (道理)
住送之门 (动词,去、到) 独行其道 (道路)
三、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真诚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正直,正义
四、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五、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6、问题探究
1.主题思想:
《富贵不能》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先直接反驳,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再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二、重点词语解释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于:从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这里是被任用。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是:这,这样 降:下达 大任:重大使命
4.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
三、古今异义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说明,比方
2.然后知生于忧患
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在国外 今义:出去
6.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士官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四、一词多义
1.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在)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2.拂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3.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 发于声 (显露、流露)
4.而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才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并列
五、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2.劳其筋骨:使……劳累
3.饿其体肤
使……饥饿 4.空乏其身:使……穷困缺乏
5.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坚韧 人恒过: 过:犯过失,犯错误
六、课文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身受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来不断增加他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七、根据要求填空默写
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的句子是,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外部条件)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成的,文中能表现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八、问题探究
1.主题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终于担任重大任务的名人的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这篇短文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指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2.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都出身卑微,都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6.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