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雪节气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雪节气的诗范文1

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你知道多少?小雪节气前后,这段时间,天气常是阴冷晦暗的。从中医角度来讲,此时身体内循环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共同阅读2020年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请您阅读!

小雪节气的饮食要点1、宜吃温补性的食物: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

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还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2、饭前喝碗热粥或热汤: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

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此外,冬季气候干燥,更应补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很多水。除了热粥,饭前喝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3、零食首选坚果:坚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都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

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天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缺陷。因此,天冷的时候,不妨把饼干、点心等零食换成坚果。

小雪节气该如何养生保健1、注意保暖,在冬季,注意保暖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很多年轻人,依仗身体强壮,而忽略的保暖,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还有就是一些弱势群体,像老弱病残孕这类人群,就更加需要注意保暖了,避免感冒生病。天气渐渐进入真正的寒冷,多穿衣服来御寒,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些特殊疾病的病人,就更应当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2、注意保持好的心态,这点主要是和冬季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总所周知,一旦到了冬天,随着天气越加寒冷,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喜怒无常,这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是也要好好的进行调节,否则很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还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一旦出现了抑郁的情况,那么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对身体的人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小雪养生的小常识小雪纷飞,跳舞养心神

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寒气逼人;而南方的天气也很湿冷,因而感伤、落寞和惆怅等情绪很可能会随之而来。按照传统的养生理论,心情的悲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同样,身体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情绪的变化。因此在小雪时节,应注意保持心情的乐观开朗,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跳舞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十分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因为跳舞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身体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和锻炼,并能有效滋养肌肉组织;同时,在欢快和舒缓的乐曲中舞动身体,能够使人忘记疲劳和紧张,不仅感到轻松愉悦、无限惬意,更得到了一份美的享受。因此,跳舞对人的生理、心理所起到的双重调节作用是其他运动所不能比拟的。

虽然跳舞这项活动好处多多,但在气温寒冷的小雪时节,跳舞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在跳舞时,不要因为想要“轻装上阵”而一次脱掉过多的衣服,而是应在跳了一段时间后身体渐渐发热时再逐渐脱衣。在出汗后要格外注意保暖,切莫穿着湿衣服待太长的时间,以防着凉感冒。

第二,尽量选择人员较少、空气循环畅通的场所跳舞,不宜去人挤人的地方“扎堆”,以防止因缺氧而卖到的身体不适。

第三,由于在天气寒冷时人的血管弹性会变差,节奏过快的舞蹈会使人呼吸变急促、血压骤然升高、心跳加快,容易诱发心血管类疾病,有相关病史的人还有可能因此加重病情。

第四,不要在吃得过饱后马上跳舞。这是因为饱腹起舞会影响消化,容易诱发胃肠类疾病。

小雪节气的诗范文2

本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落实课程实施、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为核心任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指导、信息反馈、经验交流等工作,促使教师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现将本期的主要工作做总结汇报:

本学期我组教学工作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针,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落实”八个精心”,深刻理解”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们学片实际和学生情况,加强教学与研究,使本组研究工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根据教研室提出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我们学片的实际情况,我组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文件、教学理论。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主要目标,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集体备说上评课,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并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努力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强化常规要求,规范教学工作

本学期开学,本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从新课程的编排体系、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要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作了详细细致地分析,并且做到了有效的落实。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自学一本教育理论书籍,通过学习,交流、总结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导学议练”培训后,组内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会,谈学习”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和收获。使老师们对”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理解的更深刻更到位。进一步制定详实的磨课计划,确定本组研究专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然后集体备课,多方面收集与”磨课”课题密切相关的资料,共同编制学案,执教人依据自身情况修改后制定学案。规范教学流程,抓好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备说上评的活动层面清晰:备课说课研讨执教反思再研讨二次备课再执教。课堂教学做到”四个一点”:”微笑和鼓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活动及灵活安排的时间有一点”。

三、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

1、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活动做到两个关注,关注专业理论学习,关注真实的课堂。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本学期初,我们组针对本学期”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研究专题,鼓励教师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我组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本学期,本组正常教研活动十二次,达到预定目标。

2、认真抓好教学检查工作

教学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本学期,我组于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认真检查,对备课、作业批改、听课记录、磨课材料等进行严格要求和检查。两次检查各有重点,每次都有小结反馈。

四、发现的问题:

1、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新课改理念贯彻不够,应加大对教师业务和理论的培训,并组织一定的活动予以检查。

2、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

五、努力方向:

1.从我组教师的角度,继续虚心学习:向书本学、向其他教研组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开拓进取,把不断学习,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2.继续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模式,不断提高本组教师的素质。实实在在的做学问,实实在在的搞好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实在在的搞好课程改革。

3.继续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点带面,使本组教师队伍,形成一潭活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继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尽心竭力地搞好教学研究。

小雪节气的诗范文3

关键词 学徒制;文化传承;校企文化

作者简介吕林博(1985—),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江西南昌 33001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校企文化对接的缺失或者是不到位,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很难迅速融入企业,或者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导致跳槽事件频发。对于高职毕业生们而言,如何在进入岗位后适应企业规章制度,融入企业文化,是校企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学徒制不仅保证了文化的有效传承,而且造就了很多优秀的老字号企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现代校企文化的对接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传统学徒制及文化传承

(一)传统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是师傅指导徒弟在操作中通过言传身教习得技能的一种技艺传授模式。学徒制是技艺传承的的原始形态,强调在操作中学习。学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夏商时期的民间小作坊多为学徒制生产模式,当然早期的学徒制并非今天的学徒制关系,早期的学徒制是父传子、子承父业的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作坊规模的扩大,开始招收少量学徒1。早期的师傅带徒弟边生产边传授技艺,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传承的很好,一般来说师徒关系比较密切,徒弟被视为养子或接班人,师傅会在生产中言传身教,其中包括技艺的精髓和德行的教育。

(二)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某种文化共同体的成员中从一代人纵向传递到下一代人的延续继承过程。文化传承保证了文化共同体中成员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1.稳定性。文化在纵向的传递过程中保证了文化原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文化传承的机制与方式保证了文化在向下一代的传递的过程中无形中要受到特有规则的约束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文化传承的稳定性。

2.人为性。文化的传递是依靠人为载体,通过一代人向下一代人言传身教,将被视为能够代表某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按照某种标准传承下去。文化的传承可以不依靠文字,例如贵州省扁担山布依族文化,通过口传心授将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3.继承性。文化的继承性是指用辩证的观点对行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进行选择保留并继承传递的特性。优秀的行业文化往往是保证行业长久不衰的动力源泉,传统的企业能够展现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是一代代人对优秀行业文化的继承,更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一步与时俱进的结果。

二、传统老字号学徒制文化传承

(一)北京同仁堂的学徒制文化传承

作为中华老字号之一的北京同仁堂,3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同仁堂师傅无不是从基层学徒做起,每一味中药的选取、炮制、入药等几十道工序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学徒跟师傅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同仁堂的文化发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仁堂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优秀文化精髓与自己的行业道德结合起来。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为工艺道德观;以“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为约束自己的自律道德观;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生存的文化和理念,同仁堂以儒家优秀文化中的“仁爱、人本”思想作为生存的灵魂和凝聚力的源泉4。凭借这种生存的文化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规则和意识行为规范,才使得三百年来同仁堂形象深入人心,可见学徒制中企业文化对于品牌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瑞蚨祥的学徒制文化传承

老字号“瑞蚨祥”创办于1862年,自从孟家在济南开办第一家商号以来,很快在全国以16家分号“瑞蚨祥”连锁成为我国近代最大的以经营布匹、丝绸为主的商号,至今规模庞大,生机盎然。和其他传统店铺一样,瑞蚨祥以学徒制作为员工的来源方式,繁盛时期职工达千人左右,各分店账房会计、经理主事均从学徒的店员中提拔,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新提拔的店员熟知业务流程,遵章守纪,更是在其他学徒之间起到了竞争上岗的积极作用6。

商业文化是商号的立号根基,瑞蚨祥以自己是孟子的后裔为据,一直以儒家文化作为自己立号的商业文化,商业上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商业活动的理论依据,对店员进行“仁义礼智信”的教化,其中包含道德品行、服务态度、生活作风、请假制度和经营规则等。这种积极吸取优秀文化并不断内化为自身文化的经营理念,对于规范商号管理、保障商号经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三、传统老字号学徒制文化传承的启示

(一)传统老字号的文化传承是建立在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升华

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检验足以在人们的心中内化为人生的标尺和道德的准绳,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赢得人们的认可,建立在一种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基础上无疑是企业文化最容易被接受的选择。优秀文化的感染力和道德约束力使得企业在树立被人尊重形象的同时也高标准的严格要求自己。

(二)传统老字号学徒制注重文化熏陶和基层锻炼

文化传承的时间性决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传统老字号的人才培养都是一个漫长的文化熏染过程,学徒都是从最基层做起,这就令一个毫无相干的人在一个陌生的行业里接受基础的技能训练和行业文化培养,学徒刚开始可能就是做一些杂活,《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对学徒描述为:“一般清晨起床后,要承担打扫商场、抹账桌、揩柜台、倒痰盂等清洁工作,在中小型商店的学徒,还要服侍业师起身,倒茶送水,买点心,有点还要买菜、烧饭、抱‘小开’、倒夜壶等,商店开门和打烊时,要掮排门板”。传统学徒制中学徒的起点低是普遍现象,起点低往往入门容易,从基础学起来的学徒往往有利于品格的磨砺和基本功的扎实掌握,行业中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也是企业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三)注重在操作中对员工的文化培养

传统老字号学徒制的培养往往强调在操作中将行业道德和行业文化一起随技能传递给下一代。现代企业往往工作时讲究效益和利益最大化,加上流水线的现代管理模式,很难将文化传递和技能传承融合在一起传递给员工,现代企业的文化传承往往是单独的培训和宣传,注重外在的形象和品牌的影响。现代企业一定要从传统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传承中吸取经验,加强员工的企业文化素养,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责任感,要以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高标准要求自己。

四、校企文化对接的启示

(一)开展优秀文化教育,校企文化共建

传统学徒制的文化大多建立在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和约束,使行业文化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在生产实践中这种价值观通过生产实践体现出来。所以高职校园文化中要尽可能多的提高学生的经典文化素养,将优秀的文化根植于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中,用这种价值观来教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企业要对学生宣传企业优秀文化事迹,定期到学生中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开展企业文化征文活动,举行企业品牌展板活动,要让企业优秀文化在学生当中潜移默化得到认可,并起到教育作用。

(二)重视师资文化,校企资源共享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教师分不开的,一个高职院校师资的质量情况影响着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因为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针对校企合作的师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避免“散养”式大班教学,建立师徒互选机制。传统的学徒制可以比喻成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教学,虽然效率不高,但靠着言传身教、实践中教学,师徒基本可以当面请教,答疑释惑。现代学徒制可以借鉴高校导师互选机制,理论课集体教学,实习课分别由不同师傅带领实训,等师徒相互了解后再确定固定的师徒关系,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选择不同风格的师傅,即传统学徒制中的师徒“对脾气”、“看着顺眼”,有利于教学合作。企业的技师和经理可以走进校园将一线的经验和企业的品牌文化普及到学生当中去。寒暑假期间,学校的老师也要走进企业补充专业知识,感受企业文化。

(三)校企文化对接要选好双方的利益中间点

校企文化对接是一个整合两种文化的过程,短期效果不明显,因此双方对此可能热情不高,往往高职院校看到了其在学生今后就业和成长中的重大作用而重视的时候,企业往往不是太热情,表现出不积极的样子,最终会导致像“新余现象”中的学校积极,企业不积极的问题,关键在于没有调动双方的利益积极性,也就是没有选择好双方的利益点。对于此问题,我们要从双方的各自利益出发,对于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多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普通工人,大多有技术无文凭,缺乏技术理论,而这些恰恰是高校的强项,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文化水平也是企业需求的。

(四)重视校园社团作用,加强企业的形象宣传

高职院校的校园社团利用自身优势获取资源以及拓展空间,在校企合作中可以为企业反馈服务,可以与企业合作宣传企业形象,在校企文化对接中高职校园社团起着推动中介,过滤等作用。特殊对口社团凭借其自身优势推动校企文化的深入和发展。高职院校的自身文化包含在校园的各个环节之中,校园社团这种非正式的学生团体在信息的传递方面,精神激励方面,个人发展发面的能力都是值得重视的。同时社团还是文化育人的鲜活载体。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文化宣传委托给社团。定期举办与校企文化有关的活动,组织社团参观企业内部展厅,将企业文化中优秀的文化通过社团进行宣传,这样既增添了校园文化内容又推动了校企文化对接。

参考文献

1李亚平,谢良才,张维佳,郑晶.当代手工艺的学徒制传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2孙晓娴.浅谈中国的用工荒问题J.现代商业,2012,(5).

3李菁莹.现代学徒制“新余试点”看上去很美N.中国青年报,2011,(8).

4卫华诚.北京同仁堂文化的长寿基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4).

小雪节气的诗范文4

Abstracts:If we want to cultive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s,we must not linger on the game-playing activitie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class English learning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s as well as spur their origual capacity.

关键词:兴趣,现状,任务型

从我99年9月跨上小学英语讲台,英语像一股清风席卷整个校园。学英语的见了我“G ood moring”;没学的老远跑过来,只为说一句“英语老师好”。随着时轮的转动,抑或是我对他们的麻木,或是他们对我的麻木。师生间撞上了,生硬地打个招呼。要不是平时强调必须用英语招呼恐怕现在用英语的更少了。这样的转变让我无法安宁。回顾近期面临的教学困境,努力思考,寻找原因,作出对策同大家共榷:

一、 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

PEP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而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闹着玩”。初次接触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性,意图不能领悟到位。他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如:动手做贺卡。教师往往在还没讲完步骤,学生早自愉自乐地通过自己对图示的理解动手又动口。课堂成了一典型的美术小制作。组织上存在的缺陷外,这样的动手是否值得要用大部分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完成?

2、“光练嘴皮子,不看书”。为了提高口语,教师化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讲干喉咙,耗完学生精力,铃声一响,大伙齐松了一口气,教师这才记得需打开课本问学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他们捧着课本迷惑的眼神,委屈的神情中不难得出:我刚才明明会讲得,怎忘了?书上哪有?我怎不认识他呀?教学目标有听说认读,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注意认读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放任这种现象持续?作为学习的载体我们还可以熟视无睹吗?

3、“动中乱”。教师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组织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游戏采取自由结对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我们常可以看到有几个围在一起,有好几个单干的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的,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频频在课堂上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现象。若不是学期回头评价,我们很难发现和掌握学生学得的状况。现状表明:这样的循环教学很糟。很不扎实。起初师生还是感觉轻松,随教学内容深入,就出现大量难题。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学好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能读懂课本。针对如此情形,我们在学生入门时必须落实好这几点。

1、让学生了解现代语言的重要性。明了学习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引入课中教师要尽量丰富生动讲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来说明英语的重要性。

2、注重学生在开始阶段对基本发音,书写,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不求速度,但求精,准。

3、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要相信学生,肯定他们是一定能不断成功的。

教学,开头容易,过程难。经过引入我们发现:原有的最初的学习高温已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随着学生对他的熟悉渐渐地不复存在。我们体会到: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

二、 持久兴趣

1、 进入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认读不抓实,课堂出现可各种时尚病:

1)“喧宾夺主”。教师尽量用简易语言组织课堂时,学生却听得悬乎,有自个儿画画的,有低头写东西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教师迫不得已,改成演“独角戏”。

2) 有问“逼”答。教师在教学深入过程中,发现抓实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学现状,从现在抓起。于是课堂上出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穷问不舍,最终还是自己“摊牌”。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的太玄,教学过程没能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3)问而“避”答。为培养学生质疑,教师很难把握得了“度”。学生举手追问,教师穷于应付,留个台阶给自己:大家自个找答案,看谁厉害。结果是学生无所适从。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依赖现代教具,却只能“顺流而下”。

4)“照本死用”。课本知识还没掌握,我们还怎样拓展?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抓课本语言时,练了又练,教学辅助手段少之有少。“教具少,做教具繁”成了我们的理由。在调查中笔者发现51、6%学生说,从没见过老师在黑板上画过简笔画;67、2%学生说,老师在课堂上常见的只是几张卡片和一台录音机。45%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供实物和设置情景。我们的学生在沉闷贫乏的气氛中,学得如何?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又对本校来自乡村学校的学生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原同班学生中只有7、6%达到优秀,64、5%为中等,27、9%为差生。抽取部分学生谈话了解:我觉得英语课好玩,但不喜欢,太难懂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乡村小学因师资不足,采用一周三节集中授课,接触频率少,安排不合理,学习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

2、 思考与对策

1) 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我们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取成效。采用“目标性”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任务”,就是做做事,它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如何沟通信息,着重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它贴近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欲望。任务的执行注意任务完成,即在交际中解决问题。他的结果是评价任务成败的标志。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设的任务执行环境等组成的部分就能进行有意义,自由的练说性目标。现四年级课本游个话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为主体,其他活动辅助的教学形式。如:为巩固校园的各个建筑单词,我带部分学生参观邻校,在询问描述中掌握各种建筑,而有时我只着眼于把任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学农场中的蔬菜,动物的课文,我在近课尾安排让学生添物并交流“If Ihave a farm, I’m going to have ”。除此之外,有学生爱好调查表,服装设计表,展示会,购物节等。无论是个人独立操作,小组合作,个人研究或集体讨论等。我先分层让学生掌握所用语言,所需道具,慎择任务主题,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社会。布置具体要求安排好活动形式,随时提供援助,总结全面评价他们的成绩,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2) 分层教学,减缩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

A、 分组编排,因材施教

教师通过几句最基本的交际语言,观察个人口语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B、同一情景,各说其能。设计情景考虑每人差异,使他们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爱言。如:买东西,卖东西。同学可以组合商量买卖方。

C、各种评价要求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自然有多有少,放置不同要求。如:期末来临时,为鼓励学生查漏补缺,主动复习以此作为总结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规定美意单元的内容,得分80分以上,将得 。起初学生兴致很高,两堂课下来,发现相当部分的中差生开始闲逛,而优生争相读出的分化局面。“不会读,没人帮“是事实。因此我及时调整要求,列出部分学生名单,降低要求成绩70分以上即可。而好的同学帮助差生有效果,就可奖小贴画纸。这么一来,好的学生更起劲,差的学生也来劲了。“跳一跳摘到”的效果出来了。教学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通过他们体现知识。

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间接触,看法,需要无不包含情感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进入角色。而乡村学生回答:我不喜欢英语,太难了,可我喜欢见到英语教师,她让我快乐,这不正说明师生关系的可利用性。无论是对语音的兴趣还是对教育者的喜爱。我们没有理有错过任何一个有潜力可挖的机会。教师爱学生,从自己的人格影响和发展学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 英语课堂的延伸,拓宽

5) 乡村小学原先教学的过于集中,接触频率少等带来的种种弊端,要求我们增加学生与英语的接触频率。为此我们征求校领导同意,争取一周一自修。在教师援助,学生互助互帮下学习的机会就多了。同时我们布置作业,采取同桌学制,同班友谊制,同村学习制来延伸言语实践。具体方法:

收集摘抄身边英语。在改革步伐矫健的今天,各类商标广告词随处可见。让学生“回回头”收集这些英语,学生乐此不疲。如:银行时,“CHINA BANK”“CCTV”“SARS”等这些作业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

编辑主题板报。让学生寻觅,留心,在收集抄写中,学生无意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争相阅读中重显知识。延伸内容。

3)、定时抽取典型活动,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在课间,课外的自觉准备,营造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氛围,带动周围人,激活他们兴趣,在提高他们表达能力同时,也不放过肯定他们为此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出现教学危险信号,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头看,找症结。只有在把握准理论下,不断学习新标准,摸索教法学法,用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正地为学生培养英语持久兴趣。相信在不断克服探究实践后我们一定能为成绩而兴奋。

参考文献

1、 张之建主编 中小学教学小百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2、 王增昌主编 外国教育教学改革全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 刘显国主编

中小学教研手册

小雪节气的诗范文5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小雪节气的诗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 高 长 底 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

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