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原野曹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原野曹禺范文1
工业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0世纪末,人们印象中的新右旗就是四个字“偏远、落后”。地广人稀、交通闭塞、观念陈旧、生活原始是不争的事实,就连代表新右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阿拉坦额莫勒镇在外人眼里也是一个大的村屯,体现不出一点现代气息。为了改变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勤劳朴实的新右旗人民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使草原各项事业得以发展,但由于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影响,发展速度仍较缓慢,明显落后于先进地区和其他兄弟旗市,形成越困难越落后,越落后越难发展的恶性循环。
新右旗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因拥有“呼伦湖”、“贝尔湖”而闻名于世,是著名的巴尔虎草原的一部分。新右旗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全旗拥有天然牧场2.05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81.2%,境内草场植物种类达62科229属448种之多,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畜牧业成为全旗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旗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进入21世纪,由于牲畜头数的连年增长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新右旗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往日“靠天养畜”和偏重数量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旗委、政府果断提出,经济要健康发展,畜牧业必须实施“收缩战略”、“生态战略”,草原休养生息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2年,新右旗五大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生态立旗 、畜牧业稳旗、工业强旗、旅游业兴旗、口岸活旗”的发展思路,以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掀起经济发展的。
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助推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要发展经济,必须坚持两者并进。新右旗具备了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优势,已经发现大型银铅金属矿 2 处,大型铜钼矿 1 处,中型银矿 1 处,铅锌、银锌矿 1 处,小型矿床及矿点数 10 处,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十多种,并且储量大、品质高、易开采,丰富的资源为我旗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走工业化道路是我们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工业发展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实践证明,新右旗立足于“一眼望三国”、“一地靠三边”的独特地理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国家重视加强同俄蒙经济技术合作和自治区重视东四盟市发展的战略机遇,审时度势,结合旗情,以“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没有亮点创造亮点,没有机遇创造机遇”的豪情壮志,发扬“求实创新、迎难而上、奋勇拼搏、敢于胜利”的新右旗精神,按照 “生态立旗、畜牧业稳旗、工业强旗、旅游旺旗、口岸活旗、文化名旗、科教兴旗” 的总体思路和 “工业发展、人口转移、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发展定位,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壮大“石油业、有色金属开采业、畜牧业、旅游业、口岸经济、绿色能源、煤业、渔业”支柱产业,使全旗经济社会走上了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旗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之路,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验了“无工不富”的历史笺言。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新右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9倍。 2010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58亿元,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4.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18亿元,10年中分别增长76.6%和122倍、5.4倍,三次产业结构为7.3 : 77.1 : 15.6。2010年,全旗财政收入(原口径)10022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8元、牧民人均纯收入9057元,10年中分别增长89.4倍、1.7倍、2.2倍。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年间增长80.8%,达到28.1平方米。全旗电话普及率为每百户59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15部,互联网络用户占全旗总户数30.4 %。
2010年,全旗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8.8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石油开采业实现产值17.1亿元,有色金属采选业实现产值39.4亿元,肉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1亿元,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9,548万元。与此同时,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6,413.7万元。跻身于首届“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个县”行列。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形成了“五横六纵三出口一环路”的市政路网框架,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看病、居住等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1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工业成了全旗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成为带动三产、推动一产的强劲动力。
推进工业化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谐并进
草原是牧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草原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牧民的生产生活。然而几十年来,全旗的牲畜迅猛扩张,牲畜由1949年的38.9万头只增长到200多万只,即使在正常年景牧草也基本上被“啃光剃净”。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正视这一现实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建设,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经济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而,近年来,旗委明确提出了实施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4529万元,实施了禁牧休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
实践中,人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单靠畜牧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牧区推进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牧区建设,多渠道转移牧民就业,引导牧民进城入镇,让分散定居的牧民在城镇定居,并在城镇实现就业,这是转移牧民就业、富裕牧民的有效途径。
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观念,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非工业活动的必然结果,只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容量的限值内,不超过自然净化能力,其负面效应不会造成对社会和人居的压力,从而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认识到发展的环境压力,并不是要减缓我们的发展速度,那种认为只有经济零增长才能保护环境的观点早已被现代文明的实践所抛弃。因此,我们在发展中要注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妥善处理好工业废气、污水和废物的排放问题。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城镇发展的必然进程。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新右旗新的跨越,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原野曹禺范文2
关键词:草原 野生植物 保护
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资源极其丰富。草原植物是草原的基本构成成分。经调查,我国共有草原饲用植物6704种,分属5个植物门、246科、1545属。我国特有的草原植物种类也很丰富,共有13个科、45个种是我国特有的植物种。我国草原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种质资源库。保护草原野生植物重要性草原野生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对于维持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保持草原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获得了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特性,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草原野生植物一是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用等经济价值,如虫草、从蓉、甘草、麻黄草;二是许多草原饲用野生植物是栽培植物的野生祖先和亲缘种,新植物品种选育的基础素材,如禾本科的大看麦娘、豆科的细齿草木犀、野大豆等。我国草原饲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概括体来有”三多”,即当今世界栽培牧草的野生祖先在我国的多、近缘野生种多及珍贵牧草种类多;草原野生植物还是非常重要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如发菜、固沙草等。因此保护和利用草原野生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草原野生植物保护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景观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草原植物种质资源日益减少,许多草原野生植物己面临濒危。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第一批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389种植物中,我国草原植物有29科、51种及3个变种,占全部的13.88%。我国草原野生植物种类受威胁高出10%-15%的世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特别是自然条件严酷的长江、黄河源头及上游高寒草地,其植被及野生植物资源更是遭到严重破坏。
虽然我国在80年代曾经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全国性的草原资源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我国草原野生植物家底,但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滥采滥挖对草原野生植物种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急需组织开展草原野生植物调查研究工作。
二、草原野生植物保护探讨
在开发利用草原饲用植物资源时有必要十分珍视它们的存在与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我国草原野生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是当前急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性任务。
1、草原野生植物普查
组织开展草原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主要按照《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同时结合《中国草地资源》所收集的草原野生植物种类进行普查,重点调查内容有种类、分布、数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指出每一种类现状和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保护方案。通过普查,建立为建立我国草原野生植物的数据库。技术路线可以以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以地面调查为主,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提高效率,节约资金,保证数据科学性。
2、草原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
组织开展草原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工作。采取异地保护措施,组织有关单位将植物种质资源的繁殖材料(主要是种子)采回,放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长期保存,主要是采用低温冷库进行异地保存。目前急需针对普查结果,将那些濒临灭绝的草原野生植物进行保存。
3、利用草原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
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外公认的保护草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措施。因此,急需对现有的13个草原类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个)进行摸底调查。重点对保护区法规、规程制定、勘测划界(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标本收集、制作、维护、更新以及科研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这项工作基本摸清和掌握目前我国草原类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草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同时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并为保护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证明。
4、开展草原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和发放有关调研问卷,对全国草原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对目前各地在草原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主要措施调查,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草原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草原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思路,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进行实施,提高草原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水平,加大保护力度,保护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
5、加强草原野生植物保护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对草原野生植物缺乏有效的机构进行管理,同时采取的措施难以保证这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2003年农业部成立了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对草原野生植物进行监督管理是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各级政府部门也加强了对草原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当前急需在明确管理机构后,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草原野生植物管理,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如甘草、麻黄草等,更要加强采集、收购等管理工作,切实保护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原野曹禺范文3
烟草企业的人资资源管理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干部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培训开发管理、劳动关系、考勤休假管理。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用户层次上划分,有5层:
1.1战略管理层
该层主要面对的是集团高层领导。通过从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快速的抽取主题信息(例如,企业的人员分布、人才结构、职务职称、薪酬水平等),使企业高层领导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把控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布、结构等全局信息,进而为其管理决策服务。该层数据的特点为: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时变的。在数据展示上,要宏观、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在技术支持上要充分运用数据仓库、商业智能、数据驾驶舱、仪表盘等技术。
1.2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层该层主要面向省、市、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其业务的骨干支撑,主要包含有干部选拔、人才招聘、劳动合同、教育培训、薪酬分配、干部考核、人才测评、业绩考评、员工晋升、考勤休假管理档案报表管理等。该层主要作用是将繁琐的人力资源业务通过信息化系统加以管理,实现高效的上传下达,提高工作效率。
1.3员工自主服务与操作层该层主要是面向普通员工,主要包含有工资福利查询、绩效与工作计划填写、职称申报、个人信息维护、遴选报名、评议打分、请假管理等内容。
1.4基础控制层该层为基础支撑层,主要包含组织机构配置与调整、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指标配置(如,测评)、控制策略调整、方案选择(如,绩效考评方案)等等。
1.5系统集成层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烟草企业已建立了OA办公系统、烟叶生产与收购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卷烟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等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核心业务,就是依据员工的工作业绩以及能力水平进行薪酬分配以及选人、用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这些业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数据的联系与交互。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评中的员工业绩可以来源于财务管理系统、烟叶生产与收购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卷烟营销系统等业务系统;绩效考评中数据(结果应用)也需反馈到财务系统。
2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从项目开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困难与问题:
2.1信息化系统功能展现与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业务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烟草企业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的大型国有企业有较大的差异性。其管理对象涵盖省、市(地区)、县、站(乡)几级不同层次,员工队伍也层次不齐,工种繁多,历史遗留问题也较多。将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照搬到烟草企业,显然是不能满足其业务需求的。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业务管理需求的把握。信息化系统为了能够有效的满足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业务管理需求,需对其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充分听取和了解人事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和业务流程,并能根据其具体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
2.2信息化系统整体性与不同模块独立性之间的矛盾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其较为理想的目标是的“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且能够“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指的是该系统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大框架平台上,“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指的是该系统能够实现省、市(地区)、县、站(乡)垂直管理体制下的纵向管控能力,各个子模块(系统)之间能够横向协同并实现数据的共享。为了更好实现信息化系统整体性,应尽可能的做到由一家软件企业在约定的时间内进行总体的设计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但是,由于各个子模块(如,绩效考核、职称申报、招聘选拔等)本身也视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一家软件单位不可能对所有的人力资源模块都是了解的非常透彻,因此希望通过一套系统解决人力资源所有的信息化问题在实践中也较为困难。解决这一矛盾的常规做法为“以一个系统平台为基础,其他子系统平台为补充”,从而做到优势互补,这种信息化建设模式须通过数据接口做好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与整合。其数据与系统整合如图2所示。在该图中,系统模块可以直接访问中心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子系统则需要通过XML接口的方式访问和调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而做到数据的集成、整合与交互。
3结束语
原野曹禺范文4
关键词:辉县;八里沟景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Q94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44-04
1引 言
在我国生长的植物大约有3万种,目前尚有大量的野生花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随着人们对花卉的需求加大,开发利用野生花卉的多方面作用成为一件令人瞩目的工作。辉县八里沟景区具有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我们对它进行了查阅,并鉴定了在该地区采集的标本,初步查明了它的基本状况。本文仅对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介绍和评价。
2 景区概况
辉县八里沟景区位于太行山的南麓,河南、山西两省交界,距辉县市20km,景区总面积40km2。该景区地处暖温针阔叶混交林带,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旱,季节性降水量普遍低于700L,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2℃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2℃,绝对低温-23℃,七月份平均气温27℃,绝对高温40℃。该地区的山系地形复杂,峭壁林立,山体从海拔300~1600m呈三级绝壁,绝壁平均垂直高度在150~250m之间。景区四季水流不断,特别在雨季,各种瀑布遍布山谷,自然植被分布较好。
3八里沟景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概况
调查结果表明,辉县八里沟景区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草本花卉,按其观赏部位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株型3大类。根据调查结果,将本地区主要的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按学名、科名、中文名、观赏部位以及其他作用列于表1.
4 八里沟景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评价
我国是野生花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河南地处中原,加上八里沟景区又处于地形复杂、地貌特殊的太行山区,且该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植被生长条件良好,为该区野生花卉资源的分布提供了条件。
4.1种类丰富,资源贮藏量较大
据调查统计,本地区野生草本花卉被子植物32科102属204种,蕨类植物47种。其中,贮藏量比较大的主要有蕨类植物、华北耧斗菜、唐松草、紫堇、垂盆草、地榆、堇菜属、黄芩、丹参、阿尔泰狗哇花、鸭趾草、玉竹等。由于八里沟景区气候条件优越,植物生长茂盛,资源的可再生潜力空间扩大。此外,草本花卉对生境的要求不甚严格,也为该地区草本花卉资源的大量分布提供了条件。
4.2 生境各异
辉县八里沟景区的野生草本花卉对生长的自然环境要求迥然不同。有生长在阳坡的喜光植物,如华北耧斗菜、卷丹等;有密林下的耐阴种,如七叶一枝花、铃兰等。
该区草本花卉对湿度的要求不同表现在,有生长在溪边谷地的喜湿类,如萱草、华北鳞毛蕨,尤其是瀑布下的橐吾、叶大花黄,堪称一大景观;而着生于岩石缝隙的耐旱种有卷柏、细叶鸢尾等。
温度对该区草本花卉的影响,使该区四季都有花开,漫山遍野灿烂绚丽。除了多数春夏之交开花的喜温种之外,还有早春晚秋开花的耐寒种,如铁筷子、柳兰等。
4.3具有多种用途
八里沟景区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野生草本花卉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大多数种类都可入药,少数种类如蕨、瞿麦的嫩叶、黄花菜的花等可以作野菜食用;香青兰、卷丹的花缬草的根茎等可提取香料;而贯众的根状茎、翠雀、驴蹄草、白头翁等可制取农药。还有其他用途在此不再列举。
5对八里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及建议
开发利用好野生草本花卉丰富的资源必将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野生草本花卉的资源调查、引种栽培,在园林绿化中直接应用是丰富河南省花卉产业,提高绿化效果和绿化档次的一个有效措施。目前,河南省的众多野生草本花卉还未得到开发,有待有关部门的重视。现针对河南辉县八里沟景区的野生草本花卉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5.1保护资源,养用结合
本地区内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还未真正得到重视。因此,搞好开发利用工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野生草本花卉是重要的植物资源,辉县八里沟景区的资源保存尚好,但我们要防患于未然,防止发生类似华东兰草事件的重演。在开发利用工作中要杜绝一哄而上、杀鸡取卵的做法。
5.2筹建野生观赏植物驯化基地
建立野生观赏植物驯化基地,既可供游人欣赏,又可开展有目的的保护驯化研究。要增加利用的力度,引种生态适应性强的野生草本花卉直接运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不能直接利用的资源进行研究,引种驯化利用。驯化过程最好在深山区和平原交界处的浅山区进行。因为低海拔的浅山区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类型都处于深山区和城市之间,野生和栽培的花卉在此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5.3加强利用技术的研究
野生花卉利用的许多技术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当前,首先要对生态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城市绿化需求量大的观赏植物如胭脂花、落新妇等进行研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方式、园林应用技术。为了保护野生花卉资源,对资源稀少,利用价值高的野生花卉如卷丹、铃兰、大花灼兰等可通过组织培养尽快扩繁,以达到保存利用的目的。
5.4加强以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八里沟景区的蕨类植物占本地区的资源量很大。初步鉴定有47种,其中姬蕨、镰羽贯众、苏铁蕨等河南植物志无记载;肾蕨河南无野生记载;毛蕨、凤尾草、石韦等太行山无记载。因此研究它们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如蕨类植物有卷柏、贯众、铁线蕨、银粉背蕨、肾蕨等,呈等腰三角形。蕨类观赏植物素有“无花之美”的称誉,代表着当今世界观赏植物的一大潮流。其独特的造型和高雅飘逸的姿态,碧绿表翠的叶色,加上耐荫的特殊生态习性,使之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在日本、欧美等国家年销售量早已超过5000盆,但在我国才刚起步,而河南省的蕨类植物资源迄今还处于深山中,未曾得到重视。另外,蕨类植物在食用、药用、工业等其他方面的功能也不容忽视。因此,要能得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支持和指导这项工作,这将为河南省的花卉产业注入更新的活力,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结 语
总之,在开发辉县八里沟景区的野生花卉时要特别关注野生观赏植物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使花卉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宝单,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叶永忠,吴顺卿.嵩山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技术出版社,1993.
[4]许桂芳,刘荷芬.河南蔷薇科野果资源及其评价[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23(2):1~5.
[5]刘慧涛等.吉林省西部草原植物资源研究[J].北方园艺,1997(6):59~61.
[6]袁力等.秦巴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J].园艺学报,1992,19(2):175~183.
[7]贺军辉,林峰.湖南野生蕨类资源及其栽培利用初探[J].园艺学报,1996,23(4):379~383.
[8]武素功.蕨类植物的用途[J].植物杂志,1991(2):22~23.
原野曹禺范文5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倒闸作业;误操作;预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电力运用也在我国越来越多,一旦在电气操作中出现事故,轻则中断正常供电重则造成大的损失。变电运行倒闸作业是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最基本也是工作次数最多的工作,在这方面我国目前防误操作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倒闸作业误操作进行防范非常重要。
一、发生误操作的原因分析
操作合理规范是对变电运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倒闸作业出现误操作现象,将会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和设备安全,危害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危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电气误操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人员方面的原因
(1)操作人员习惯性违规操作。在电气操作的管理中,一向只注重主要方面和大型操作,对小操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但在现实中小的误操作容易引起较大的事故。操作人员较为常见的违规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单人操作;无票操作;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之前不进行验电;操作前不认真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模拟;不执行调度命令复诵核对制度;一次操作多带或少带操作票;不认真填写、审核操作票;操作中使用不合格的工具,在使用前不检查安全工具;操作前不进行模拟预演等等。
(2)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变电值班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倒闸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不同,在倒闸作业的操作方面存在着差异。一旦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不符合规范,就可能引起发生操作事故。所以,变电运行的倒闸操作工作要求操作人员掌握变电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和事故的处理,熟悉电气设备,熟悉基本制度,掌握丰富的电网运行知识,掌握倒闸操作的技术。
2.技术方面的原因
(1)防误解锁钥匙的管理和使用不严格。由于有些产品的安装调试质量和制造质量不高,防误闭锁装置性能不够稳定,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步骤使用或维护不当等原因,防误闭锁装置容易出现失灵等问题,在倒闸操作时延长了时间。在防误装置出现故障时,一些工作人员并不遵循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办法进行操作,没有合理使用万能解锁钥匙,擅自解锁,或者在解锁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一些运行人员不对设备编号和名称仔细核对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倒闸误操作,进而产生事故。
(2)在操作时没有进行重合闸的投退的考虑。一些电力部门操作人员在进行开关停运的操作前,并不要求关闭自动重合闸,但是很多事故就是在保护退出的时段里发生的,因此,应尽量设置设备自动闭锁重合闸。
二、防范倒闸作业误操作的方法和预控措施
针对变电运行中倒闸作业误操作出现的不同原因,提出不同的预控措施。
1.对操作票不正确执行的预控措施
(1)倒闸作业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基本规定和相应的制度,对设备的编号和名称要认真核对,要避免出现误拉合开关现象,防止出现带电间隔误入现象,一旦在操作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就要立刻停止操作处理事故,等一切问题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要遵守操作票的操作顺序,不能出现任何非正常加项、漏项的操作。
(2)验电接地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通过使用合格电压等级的验电器,在验电时要戴上绝缘手套,验电时要对装设接电处验电,同时也要对合接地刀闸处进行验电。
(3)在下达调度正令后,要按照接线图的说明,进行预演操作,在核对性预演中要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站好合适位置,仔细观察,认真核对,再进行规范操作。要考虑好操作对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等设施的影响程度,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核对,再执行倒闸的操作;在进行大型操作时前,要做好事故设想及制定应对方案。
(4)要先调整好母差的运行方式才能操作倒母线。通过设置自动的母联开关,变停电母线为空气开关,进行拉母联开关的操作。
2.对操作票错误编制的预控措施
通过对调令的核对、下达和操作来编制操作票,对操作的顺序要理清,对于复杂的电网操作,应依据现场的主接线图,继电保护交代和定值单拟写操作票,保证操作票的正确性。
(1)要理清思路,不漏项、多项,优化操作顺序,正确使用操作术语和调度术语,应该避免在操作中多出步骤。
(2)在操作旁路带出线时,要保证开关和母线运行需要的旁路开关的对应,保证定值区的核算和切换对应正确。对于高频保护要注意调整,对于CT回路注意切换,要拉出线开关前旁路开关,检查无误后拉被带开关并转相应检修。
(3)操作票的审查,必须是由熟悉业务的正值以上人员进行审核,在进行复杂、大型的设备操作时,班长应该对操作票进行把关,严格切换二次回路的压板,比如CT电流回路端子操作、失灵启动母差的压板、开关的检修。
(4)对于二次设备、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应该到现场查看清楚,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要通过和相关人员的联系再进行操作。
(5)通过参考执行过的停役操作票进行复役操作。
3.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上保证倒闸安全操作的执行
我国电网系统制定了《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管理规定》和《供电公司变电站倒闸操作管理标准》,从实际执行上比较容易使值班员接收和掌握,在制度上防范和预控了倒闸作业的误操作。
4.对五防闭锁的预防控制
(1)重视防误闭锁装置的维护管理,对防误闭锁装置的选用要谨慎,选择功能较齐全的装置,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过定期检查防误闭锁装置,保证装置的良好运行。要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加强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形成防误工作网;在规范解锁程序程序方面,依照权限去履行审批手续,严格处理步骤。
(2)通过对防误装置运行和维护的加强,把防误装置的维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设备台账的建立表明防误装置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当停电对设备检修时,也应该注意对防误闭锁装置的检修,在检修时要严格按照检修工艺进行,防止防误闭锁的卡涩和锈蚀。
5.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1)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鼓励员工自学,通过培训提高倒闸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使运行人员对变电运行中的岗位制度、设备原理、各类规程、倒闸操作等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使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新设备、新技术相适应。要鼓励操作人员通过参加不同的培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进而保证岗位技能目标的实现,尽可能使操作人员成为安全操作、业务精通、安全运行、技术水平较高的操作工。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操作人员对事故的分析处理能力,增强他们日常操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操作人员的仿真模拟培训,提高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保证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或减少发生误操作事故。
原野曹禺范文6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草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准确把握当前草原工作面临的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实施草原重大生态工程,集中治理生态脆弱和严重退化草原,成效显著。目前,草原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全国草原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势头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草原牧区发展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草原生态环境整体仍在恶化,载畜能力大幅下降;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很落后,效益低下;草原自然灾害频繁,防灾抗灾能力薄弱;牧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问题突出。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影响着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草原保护建设各项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草原生态优先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立,“十二五”时期将是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推进草原生态环境实现整体好转的攻坚期。必须立足草原牧区实际,坚持科学发展,集中力量解决草原牧区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草原牧区生态文明水平,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统筹推进新时期各项草原工作。做好草原工作,是中央的要求,社会的期望,牧民的期盼。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按照“保护草原生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畜平衡、推动转移就业”的基本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尽快扭转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局面,提高草原生产能力,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从明年开始,国家将在重点草原省份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补贴、牧区教育支持和绩效考核奖励。这是一项大政策,落实这项政策给草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抓好重大草原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草原承包、草畜平衡、监督执法、监测预警和科技进步等管当前、利长远的各项工作,把中央的各项惠牧政策切实落实到草场牧户。
二、扎实推进和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一)明确草原权属。明晰草原所有权、确定草原使用权是深化牧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草原各项制度的基础。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草原承包经营体制改革任务。加强草原资源调查勘测,确定草原土地类型和四至边界。结合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晰草原的权属关系。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草原法》的规定,依法开展草原登记,实现“草定性、地定权、人定心”,充分发挥牧民保护草原的主体作用。
(二)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将草原承包到户,明确草原承包者的权利义务是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前提。只有草原承包到户,各类草原补贴才能落实到牧户。目前尚未实行草原承包的,要尽快落实到户,签订承包合同;已承包到户的,要进一步规范承包合同内容,特别要明确承包经营者落实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的义务和责任;实行联户承包的,要尽快在承包合同中确定联户成员的具体权益和责任。
(三)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加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明确流转的程序、条件、方式及用途。建立健全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规程和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指导草原流转合同的订立,建立流转合同档案,规范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加强对草原流转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动态。强化对草原流转的监督管理,防止以草原流转为名,擅自改变草原用途。
(四)强化承包管理。要完善草原承包合同管理,各地核发的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证应统一式样,承包合同应确保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加强档案管理,准确、完整、及时地收集整理草原承包合同、牧户承包情况图表、原始文字记录等档案资料,归档保管。建立草原承包电子档案,实现草原承包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尽快建立草原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草原监理机构的作用,引导农牧民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处等途径,依法解决草原承包纠纷。
三、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
(一)核定草原适宜载畜量。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天然草原生态及生产力状况,加快确定草原适宜载畜量标准,核定草原载畜量,明确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的放牧牲畜数量上限,为落实草畜平衡奖励打牢基础。制定草原载畜量标准或者核定草原载畜量时,应当充分听取草原使用者和承包经营者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原载畜量核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制定减畜计划。各地要根据核定的载畜量,制定明确的减畜计划,确定减畜数量,规定减畜时间进度,并逐级上报备案。要将减畜额度落实到村、到户,对落实减畜计划、实现草畜平衡的牧户及时兑现奖励资金,确保牧民减畜不减收。
(三)尽快实现草畜平衡。各地要制定完善草畜平衡核定办法,建立草畜平衡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草畜平衡责任状,明确领导责任。要实行草畜平衡公示制,发挥牧民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杜绝超载过牧。
四、继续强化草原执法监督
(一)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视草原监理机构执法监督条件和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监督装备,提高监管能力。各级草原监理机构要做好草原承包、草原禁牧休牧轮牧、草畜平衡制度的具体落实和管理工作,加强对草原基础设施的管护。严格草原资源管理,保护草原建设成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制定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和征收办法,力争从2011年开始依法开展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工作,确保资金取之于草原用之于草原,促进草原生态修复。
(二)加大对草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在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行为的同时,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制度、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禁牧区、休牧期的牲畜放牧情况实行常态化巡查,定期核查草畜平衡实施区放牧牲畜数量,对违反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规定的行为做出纠正或处罚。要创新执法方式,重点查处和曝光一批大案要案,震慑不法分子。
五、不断加强草原监测预警
(一)加强草原监测。草原监测是确定草原生产能力、核定草畜平衡的基础,是评估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要针对当前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方面监测工作比较薄弱的问题,丰富完善草原监测指标体系,改进监测方法和手段,优化监测指标,创新监测方法。在稳步推进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的同时,各地要规划设置数量适宜、分布合理的省级、县级草原固定监测点。规范固定监测点的运行和管理,定期开展草原固定监测工作。抓紧开展草原本底调查,摸清政策实施基年的草原基本状况。加快开发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提高草原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时编制监测报告,监测信息,客观反应草原植被生长、草原生产能力、草原生态、草原灾害、草原生态工程效益等状况和变化情况,为评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完善草原扶持政策、加强草原监督执法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草原火灾预警。加强草原火灾监测预警,是做好草原防火、保护植被恢复成果的重要保障措施。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科研单位合作,开展草原火灾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做好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草原防火预案制度、物资装备、通讯指挥、应急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提高对草原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三)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加强对草原生产和生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认真开展草原生产生态形势分析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形势、趋势变化做出预报预警。建立信息制度,健全信息平台,强化信息预警,提出应对措施。积极引导农牧民做好人工草地建设、饲草料储备、畜群结构调整、牲畜出栏和草原灾害防治等工作,不断提高草原科学管理和风险应对能力。
六、大力推进草原科技进步
(一)加强草原科技创新。要以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围绕草原植被恢复和牧民生产方式转变,开展优质高产牧草和抗性牧草品种筛选、人工草地建植、划区轮牧模式、放牧季与非放牧季家畜补饲和结构优化、草原现代家庭牧场建设、草原鼠虫害防控、退化草原治理、草原保护建设成效分析评估等研究工作,尽快开发出一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要以草原技术推广机构和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为主,根据不同的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做好适用技术的筛选、集成和展示工作。加快优良牧草高产栽培、退化草地补播改良、轮牧休牧、舍饲圈养、遥感应用、全球定位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大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工作。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科技入户、科技书屋等形式,加强对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的培训,提高其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开展多种经营和管护草原的能力。加强草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快草原实用人才培养,满足草原建设工作的需要。
七、切实加强草原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根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行“目标、任务、责任、资金”四到位的要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要把草原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具体责任,建立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保证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切实把草原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办法,细化明确考核指标,做到奖罚分明。建立健全的督查制度,对政策落实施行全过程监控,确保政策不走样、不缩水。
(二)建立健全工作保障体系。要尽快建立机构设置合理,队伍结构优化,设施设备齐全,经费保障有力的草原工作体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在草原面积较大、草原生态脆弱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要建立草原监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充实监理队伍。已经设立监理机构的地方,要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加强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明确公益性定位,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对禁牧、减畜和实施生态移民的牧户提供生态管护公益岗位,逐步建立一支以牧民为基础、覆盖所有草原的基层草原管护队伍。
(三)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积极争取发展改革、财政、教育、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支持,尽快制定草原保护建设政策落实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一抓到底,要全面开展动员部署,组织落实,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各项任务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