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下独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下独酌范文1

好美的景,好美的酒,好美的诗。

诉不尽冷月的凄寒,道不完离别的愁苦,斩不断思乡的忧愁,抹不掉孤单的倩影。

可曾想过醉月遗忘了什么?拥有它的美,它的魂,令人迷醉。可缺少的却是它的心,没有一份热情,一份暖意,在寂寞之时,也难给人一份安慰,给人的只是更多的忧郁,更多的不安,更多的消瘦。

酒因月醉而醉,月因人醉而美。这一切都不堪诉说,存于字里行间中,表于形,唯有眉梢间的思索,笔墨间的徘徊。

幽梦里,孤影重逢又几时;夜深沉,辗转反侧岂能安。

沉醉的夜空,融进了千年的孤寂与尘埃,却放不下眼前的辛酸与苍凉。可悲,可叹,盼着又一月下独酌的时刻,再与月儿诉说不幸的悲哀。

月下独酌范文2

搬出小方桌,带上粗糙的酒壶酒杯,来到庭前。微风轻轻地拂过静默的树,发出轻柔的沙沙声,倒是稍稍抚平了心中一直泛着的细浪。桌子既不是上好的檀木,也没有散发出木制的清香,显得如此平凡普通。不觉触景生情:难道今后,还得这般继续?

往事浮现在脑海,难以挥去,想起当年的豪情壮志,经过岁月的打磨,早就快支离破碎。年少时的血气方刚如今只在心中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痕迹,如空谷的琴声飘荡,只有身在其中的感慨却寻不到琴音何处的惆怅迷茫;又如雾里看花,明知身旁风景无数,仍倔强向前,弄得伤痕累累。

此时只有酒才能带来少许快意。伸手取壶,却感到一丝寒意从指尖蔓延,直至肺腑。于是赶忙取杯倒酒,盯着透明的液体缓缓注入杯中。何以解优?唯有杜康。忆起曾与友人相约亭台,拍杆痛饮,是何等洒脱!而眼下独自一人,品尝人生苦涩,又是何等凄凉!

罢,罢,罢,不想喝酒也勾起往事,岂不是更愁?本想借酒消愁,却被过去所伤。人生多有坎坷,可这路漫漫何日才尽?

酒一杯杯灌入口中,任这辛辣在口中挥发。醉眼朦胧中,只见一片黑暗笼罩四周,且无一人相伴!正仰天长叹,却发现皎洁的明月,散发柔和的光晕。明月,莫非你知道今夜有个孤苦的人在此独饮,特来与他相伴?低头环顾,只见一个微弱的黑影伴随,哈,原来并非一人!

月下独酌范文3

对此,笔者疑惑:难道行乐只能趁着美好的春光么?难道古人行乐只有在春天?其实,对行乐者而言,行乐是不分时间、地点的,虽方式等可能有区别,但在中国,不管古今的行乐方式如何变化,有一样东西――酒,必不可少。

酒与月,李白一生不可分离,李白在唐代就被称为“谪仙人”“诗仙”。《开元天宝遗事》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无论李白身处何方,总有酒、月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等,李白与酒、月的关系,可见一斑。《唐才子传》记载,李白死时,还是醉酒捞月而亡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有句诗写道:“酒入豪肠 / 七分酿成了月光 /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 / 秀口一吐 / 就是半个盛唐”(《寻李白》),可谓深知其妙。

《月下独酌》诗题,就有“酌”(酒)。窃以为,如果将“行乐须及春”之“春”,理解为酒名,似乎更合语境。

首先,从训诂上看。《辞海》释【春】义项⑤酒名。此外,《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有【春】“酒名”一义项。唐朝诗人大都与“春”(酒)有关联,“金陵春”因李白而闻名:“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觞金陵春。”(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温寻颜尚书,笑有此赠》)“曲米春”因杜甫而扬名:“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便醺人。”(杜甫《拨闷》)“梨花春”则因白居易而声名遐迩:“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杭州春望》)其他例子,不胜枚举。

其次,从“春”历史沿革看。古代的酒多冬酿春熟,因而称之“春酒”。如“十月获稻,为此春酒”。(《诗经・国风》)古人认为“春酒”可延年益寿,“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因此,“春酒”并非“春天的酒”,而是稻米等谷物所酿酒之泛称。宋代则大量出现“百花春”、“千日春”、“锦江春”、“武陵春”等酒名。可见,古代的酒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并非直白地称“酒”。流传至今的成语“玉壶”,“春”便是“酒”。

再次,从诗歌内容看。《月下独酌》全诗,诗人反复说“我”在花下与“酒,月,影”的关系。①②句花间独饮(苦闷);③④句邀月约影(看似热闹);⑤⑥句皆不解饮(实为孤独);⑦⑧句暂伴行乐(无奈之举);⑨⑩句歌舞相伴(醉态);最后四句醒后离散、相约仙游。因此,作者情感变化是:“独不独独”,作者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因怀才不遇而凄凉孤独。“月”“影”其实不了解诗人,诗人只能借酒抒怀。如果释“春”为酒,则“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正涵盖了诗人与“酒、月、影”的关系,既然与“月”“影”相伴短暂,那只好将理想诉之与美酒(即饮酒),“借酒消愁”。

如此理解,则“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更照应诗题《月下独酌》。其实,《月下独酌》共四首,都写了“人――月――酒”三者关系。再者,《月下独酌》(其四)结尾“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可与“行乐须及春”互证。如此,《月下独酌》组诗,暗示着“春”即“美酒”。此外,陶渊明《杂诗》(其一):“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从反面反映了行乐与“酒“的关系。而《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月下独酌范文4

2、原文: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独酌范文5

这块玉牌,可奇妙地令人联想到诗意,仿佛中国唐朝诗人李白正在《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这一牌名,正选自李白此诗。

青莲居士李白有“诗仙”之称。在这首诗的一开始,诗人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如是美景却反而引起李白感伤之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作此诗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毕竟是诗仙,感伤之后诗情一变,如神龙陡转,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到谈笑风生,李白只在一举手、一投足间便轻松完成,了无痕迹,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他人难模。

笔者收藏的和田籽玉牌——举杯邀明月,正足为诗仙此诗风神写照。椭圆形的上方配上精美的纹饰,不但外形巧夺天工,极富个性,而且玉质细腻无比,精光内敛,犹如羊脂!

九十年代初得此玉牌时,它只能算一块青白玉,绝不能称其白玉。在与玉友交流时,我才得知,青白玉有可能脱青变白。没想到多年后,真的应验了!曾经在过去见过此玉牌的人,现在常误以为我佩戴的这块“举杯邀明月”是另外一块,呈现在他们眼前的玉牌非但洁白无暇,而且给人的感觉,它仿佛在冒油,可谓神奇!

神奇之一:造型别致,外形非常罕见;

神奇之二:如此大料的高档和田籽玉十分难得;

神奇之三:雕琢工艺不但精湛,而且极富神韵,充分展示了李白《月下独酌》的曼妙意境;

月下独酌范文6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8、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0、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牧《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