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费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费用范文1
【关键词】 贷款利率; 上调; 财务费用; 降低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5%。
这对众多靠贷款投资的项目来说无疑是个利空消息,因为每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伴随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上涨,特别是新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通常在75%左右)面临的压力更大,意味着贷款利息支出又要增加,财务费用管理压力骤然加大,因此如何统筹安排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就成为这些企业融资管理的重点。但万变不离其宗,降低利息支出的途径无非是控制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三个方面。笔者从贷款的形成入手提出几点控制财务费用的粗浅看法:
一、在贷款形成过程中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为了减少筹资费用,企业应采用长、短贷并存的方式,而不是全部以中长期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而言,为了支付大额款项的贷款应以中长期为主,而对小额款项的集中支付应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一旦有了周转资金可以马上将短期贷款归还,即使没有周转资金,也可在短期贷款到期后展期,再转为中、长期贷款,形成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用短期贷款做周转,到期转中、长期贷款的多层次贷款结构。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充分享受短期贷款的低利率,降低贷款总体利率,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在贷款支付时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企业的全年资金支出编制年度网络进度计划,在此基础上认真、准确地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在一个月集中支付2-3次,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出现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三、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
一般而言,大型基建项目在竣工决算时都留有5%-10%的质保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在一年以后才需支付,在这一年中企业将会有资金存量的形成,主要为折旧资金和利润沉淀,因此对质保金不必全额贷款,在确保生产经营支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及时间价值这一特点,对每月按月形成的营运沉淀资金(折旧、利润等)统筹安排,只需贷进与生产经营第一年资金存量的差额即可。但这样做有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应及时结算收入,控制非经营性支出,确保资金能沉淀下来。
四、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方式
为了进一步降低贷款规模,企业还可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固定原料供应方的资金支付采用由买方付息的银行承兑方式。这对原料供应方来讲没有任何影响,货款依然可及时收回,不同的是收款方式由电汇或者支票转变成了银行承兑汇票,收款期限并不延迟,但对于企业的利息支出却有较大影响,开展这项业务的企业相当于得到了一笔可长期使用的流动资金,执行的却是可能比短期贷款利率还低的利率(通常票据贴现的时间为半年,但各银行对贴现率有较大自,可以通过与银行的谈判取得有利的贴现率)。
五、利用短期融资券方式降低贷款利率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365天)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是以企业的信用作为还款保证,本质上是一种短期非承诺票据,只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发行,在银行间供养市场交易,不对社会公众发行,有利于改变企业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为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其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情况确定,但一般会比同期贷款平均低2-3个百分点,这对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以上资金运作,企业力争以最合理的贷款结构实现最小的贷款规模,执行最低的综合贷款利率,多管齐下减少利息支出,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财务费用范文2
关键词:工业企业;财务费用;趋势分析;建议
一、财务费用的趋势与现状
从2001年至2010年,财务费用共发展了10年,可以将这10年的工业企业财务费用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其增长规律,分水岭则是国际性金融危机的来临,这两个阶段的相似性十分大。以浙江省为例,据浙江省权威部门的调查,2001年,全省的工业企业,其利息支出增长了2.3%,银行贷款余额也有增长,其环比增长为8.1%。到了2005年,企业银行贷款的余额飞速增长,一举骤增到了29.1%,利息也迅猛增长,很快就达到了28.1%。浙江省全省的工业企业,其财务费用在2001年只有113.21亿元,到了2005年,迅速增长到了323.7亿元,平均增长率居然高达141.2%。从2001年至2002年,增幅仅为7.5%,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一增幅很快达到了27.8%,到了2006年,又增加了26.6%。浙江省全省的财务费用在2001年占全国财务费用总额的7%,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迅速增加到了12%。占用水平在2001年相比全国尚有差距,低了近0.3个百分点,到了2006年,占用水超全国,而且高出了0.3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危机终于还是波及到了浙江,对浙江的工业企业营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财务费用,其涨幅很快下跌。据浙江省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浙江省全省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余额虽有增长,但涨幅同比的增长率仅达到了15%。票据融资也有增长,但是在前七个月,同比增长率竟然为负值,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其负值甚至高达30%。到了该次金融危机的后期,生产力逐渐恢复,财务费用也随之慢慢攀升。到了2010年的11月月底,全省的金融机构,本币的贷款余额加上外币的贷款余额共计46638.48亿元,同比增长了19.7%,近五分之一,从该年的1月份到11月份,新增的贷款余额已经高达7414.07亿元。
从以上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可以估算出全国的水平,而财务费用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情况,财务费用的具体数额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说,财务费用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过多或过少对于企业来说都没有好处,一定要把握好度。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利用好,将有限的资金送到最需要贡献的项目中去。
二、建议
1.投资多元化,转变生产方式。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营管理的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该将工业发展的重点进行转移,以前重点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现在发展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人力以及物力都要集中在这些企业身上。以浙江省的融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为例,在浙江省,工业部门的职工,其工资水平十分高,相比于山东,其平均工资高出了20%,相比于江苏,其平均工资高出了30%。融资成本相比于其他省份的成本高出了很多。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倡导低碳经济,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应该进行升级转型,这是一项很大的支出,在财务费用中这一项支出已经占了绝大部分。这导致财务费用的大幅度上扬,这一时期也会成为企业的阵痛期,但这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而且为本企业的经济转型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都开始实施走出去这一战略,这就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走出去的企业很多还需要后续资金,而后续资金的提供只能通过国内的母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温州地区最为严重,因为温州地区的对外投资十分活跃,在温州地区,很多母公司为了给子公司提供后续资金,只能通过温州地区的银行来进行融资,如果因此而出现资金空缺,也只能通过当地银行来解决。工业企业的负债利息,其支出水平十分高,重要的原因也正源于此。
2.面对国家不断变化的贷款利润,要进行合理收缩。2007年,央行曾经6次将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进行上调,2008年进行了4次下调,2010年进行了3次上调,每次调整了0.25个百分点。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企业要进行合理收缩。
参考文献:
[1]谢晓峰:浙江工业企业财务费用趋势分析及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11,04.
财务费用范文3
二级市场上,棕榈园林过去几年走出的都是箱体震荡格局,目前价位处于箱体上轨附近,而经过长时间的盘整,股价上行的动力已经得到蓄积,且中长期均线已呈多头排列,伴随后续业绩增长,股价突破箱体上轨打开上行空间的概率较大,可逢回调适时买入。
从棕榈园林近日的业绩快报看,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6亿,同比增长16.51%;实现归母净利润4.28亿,同比增长7.38%。广发证券的分析认为,公司四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7.03亿,仅较去年同期增长3.42%,为上市以来单季最低。其实在三季度已有端倪,收入增速已大幅下降,全年16.51%的收入增速符合预期。
事实上,收入增速下降并不是公司个例,园林行业上市公司在四季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经济不好已经反映在整个园林行业之中。
投资者可重点观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于公司全年进一步举债开展业务,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68.62%,较13年末提升4.55%。从前三季度来看,较多的负债也产生了较多的财务费用,对净利润增速产
生了一定影响,可以预计增发后公司财务状况将得到好转。
增发方案在年初获得证监会通过后不久便进行了增发。广发证券测算认为,14.1亿的募集资金将有效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假设在15年第一天增发成功,资产负债率将从68.62%降低至59.7%左右),全部补充流动资金将保证公司未来业绩的平稳增长。另外可以看到,此次增发大股东和高管都参与认购,利益会更加趋同;同时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在发展的模式上已看出了变化,公司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棕榈园林经营上的亮点可关注PPP项目,近期包括棕榈园林、铁汉生态在内的众多园林公司纷纷试水PPP项目,这些项目的盈利方式和状况值得关注,若进展顺利,未来有望铺开。棕榈园林目前正全方位介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中,力图打造国内首个生态小镇范本。
财务费用范文4
关键词:借款费用资本化 规避财务风险 方法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有效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同时详细规定了其确认和计量,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将企业在各个时期的经营绩效准确反映了出来。但是另一方面,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企业财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充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探索和研究。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概述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
借款费用资本化产生的原因是企业构建或生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一般情况下,这部分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的形式是使用资本化,而不是当期利润折减项目,它只是企业固定资产、可销售的各种存货等的一部分。
(二)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
首先,将借款费用资本化开始的条件确认了下来。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开始的条件是已经借入资金、已经支出资产、已经开始使资产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生产或构建活动;其次,将借款费用资本化暂停的条件确认了下来。借款费用资本化暂停的条件是在生产或构建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决策等不可预见的原因,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出现了3个月以上的非正常中断;再次,将借款费用资本化停止的条件确认了下来。借款费用资本化停止的条件是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了预期可销售或可使用的状态。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财务的影响
近年来,在上一轮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周期中,很多企业都加大了固定资产构建力度。同时由于新准则中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有所扩大,很多企业由于自身建设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再在当期损益中直接计入,而是在资产价值中计入,从而造成了相应会计期间的资产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少。同时,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越多,借款数额越高,计入资产的价值就越大,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也较大。在财务报表上反映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及企业利润,而降低利润表中的费用。如果处理不当,将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给企业自身及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风险。
三、在借款费用资本化中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范作用
新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可以向一般借款延伸,应在资产成本中计入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各种金额的辅助费;在资本化期间内,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中计入借款发生的全部利息,资本化金额和发生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不再有联系。这些规定一方面更加尊重实际,因为企业要生产或构建固定资产资金必然是前提保证,不可能支出时资金才到位,这样将更能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或存货到达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的成本,也能减少企业在构建和生产过程中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相对简化了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也使企业计算借款费用的准确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同时也使企业进行会计选择的余地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人为调节利润的空间得到了有效的压缩。因此我们应该准确把握新会计准则在规范借款费用资本化方面的要义,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防范财务风险。
(二)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尽可能地减少财务计算失误
在新准则下,只有一般借款部分需要计算加权平均利率,而且从资本化期间来看,如果在资本化期间开始时就已经同时存在了两笔或两笔以上一般借款,则计算资本化率时只计算加权平均数就可以了,不需要乘以时间权数,如果资本化期间开始后又借入了新的一般借款,才需要考虑时间权数,应该说财务计算已十分简化易行。但另一方面,准则也只是对一般常规性的会计活动处理方式进行了规定,而并没有对特殊情况下的会计活动处理方式作出规定,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在确认大量的借款费用时还需要依靠自身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仍十分重要,只有财务人员熟悉制度要求,熟悉财务处理,认真参与企业筹资借款、资产构建全过程的财务工作,才能减少财务计算失误,并合理筹集资金规避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也避免过早过多筹集资金造成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
(三)加大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检查、审计、监督力度
作为企业自身只有认真检查和监督借款费用资本化,使会计业务中借款费用的审计程序规划化,同时对构建资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由于虚增借款费用而需要计提减值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对企业人为调节利润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同时,除了企业自身,使用企业财务信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人为股东、债权人及交易伙伴,而这些对象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途径为企业披露的财报或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因此加强对中介审计机构的管理,使其更公允的发挥监督作用也是必要手段。
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企业财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新会计准则详细规定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暂停、停止条件及计算金额等,大大提高了其可操作性,使利息相关者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更为准确的了解。但是,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纷繁复杂,新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企业只有在充分发挥新会计准则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如充分发挥规范的作用、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的力度、认真检查和监督借款费用资本化等来规范借款费用资本化,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彩苹,程聪聪.新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改进方法[J].商业会计,2011
财务费用范文5
关键词:非财务 财务分析 作用
在财务分析中,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财务比率指标的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形式。但现行的财务分析中所应用的分析指标存在这一些局限性,非财务指标中的缺失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目前
财务分析中普遍使用的是财务指标,尽管许多财务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并且很多学者在财务指标体系研究,绩效评价研究中,提出了加入非财务指标的观点,但却很少应用非财务指标。这是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实际中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不容易量化性就是最大的困难。
二、非财务指标在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并又被加大运用的趋势。然而,当前国内外的活动和形式都比较复杂。如果只应用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很有可能不能完全反应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当企业大量的投资于顾客、经营商、员工、流程、科技创新等封面后,企业创造出来未来价值时,财务指标是无法评估企业绩效的。
三、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1、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应用的现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应用中很少用到非财务指标的。这是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应用中的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困难;
(1)目前非财务指标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在指标的选取上还是各成一派。比如什么是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内容,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2)非财务指标的应用一贯存在的难题,及时非财务指标难以进行度量。我们平常提到的一些非财务指标一般都是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说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他进行一个合理的定量就是比较困难的。
2、应用的指标。尽管非财务指标的运用存在定量的困难,但是仍有很多的学者对此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现代公司绩效评价理论进行了指标的选取。现代公司绩效请假理论指出,对知识经济时期的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引进全面业绩评价方式,在传统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各类非财务指标。本文选取了以下5项非财务指标。
(1)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馈。它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给出了(或者正在给出)一个基于消费的满足感有关的快乐水平,包括低于或超过满足感的水平,是一种心理体验。为了能定量的进行评价顾客满意程度,可对顾客满意分七个极度,给出每个极度的分值,并根据每项指标对顾客满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价权值,这样既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综合的评价。
(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产品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在生产阶段符合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二是产生在售后阶段符合顾客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
(3)公司潜在的发展能力
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与员工积极性,企业公共责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则整个企业的经营及业绩将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可以通过业务技能考核、控制和制裁行为,企业公共责任的履行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
(4)技术目标
近几年,企业都以技术创新寻求企业的发展。创新技术目标,这一目标导致新的生产方式的导入。既包括原材料,能源、设备、产品等有形目标,也包括工序程序的设计、操作方法的改进等无形目标。制定技术创新目标将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5)市场份额
某一特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指该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销售量的百分比。直接反应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意程度,表明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市场份额越高,表明企业经营、竞争能力越强。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宣传和指示作用,对公司的市场分析及进一步提高销售有指导意义,也是公司向外宣传并在业内定位的主要依据之一。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不断的进行完善,我们在应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的两个问题;
1.尽管非财务指标很重要,但是他并不不能取代财务指标。而应当被视为财务指标的有益补充。财务指标过于注重历史而且是向后看的,缺少对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有可能对短期业绩和不正确的行为进行奖励,无法及时抓住企业的关键变化,不能发现价值创造的动因,对无形资产例如人力资本的考虑不足等。而非财务指标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它对公司未来的财务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应把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护卫有益的补充。
2.为避免非财务指标主观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应当考虑加强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可执行性。对此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全面、细致、明确的定义非财务评价指标,使其不产生歧义。
(2)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估和检测。
(3)不断改进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尤其是检验和证实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关系的能力。
(4)评估非财务指标的持续价值时,应考虑到将一般实物基础化的困难,以及财务分析对非财务指标评价的主观性。
五、结束语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只有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财务费用范文6
[摘要]现代企业的营销战略理念已由销量导向型转变为利润导向型,营销费用成为直接影响利润型营销战略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预算管理只重投入总量而轻结构分配等原因,使得企业营销费用迅速增加,对企业财务形成巨大压力。本文针对当前营销费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方面着手,对营销费用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和预警管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营销费用财务预算绩效评估
现代企业的营销战略理念已由销量导向型转变为利润导向型,营销费用成为直接影响利润型营销战略的决定性因素。建立企业营销费用的财务预警管理机制,使企业财务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是企业营销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营销费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营销费用剧增。由于行业内产品定位的相似性,同类产品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市场营销手段花样翻新速度不断加快,市场活动追求新奇特,企业或者选择主动挑起价格战、零售终端争夺战等争端,或者选择被迫应战。零售终端向企业索要的费用也种类越来越繁多,数额越来越大,例如一些城市明文规定可以合法收取进场费,大多数企业处于销售价格下降和营销费用上升的矛盾之中。
2.预算管理只重投入总量而轻结构性分配。一些企业在制定营销费用预算时,通常只是根据下一年度销售目标按一定比例,通过与销售部门讨价还价后得出总体预算,而营销费用的具体预算结构的确定主要是由销售部门根据各个区域分公司或办事处的要求进行大致平衡后得出,缺乏从公司角度对营销费用的结构比例、营销费用在产品结构上的分配和投入时间的前后衔接等方面的平衡。忽视对预算结构的考虑往往会导致局部营销费用不足或由于投入过高而造成浪费。
3.营销费用的财务预警机制缺失。企业往往没有建立营销费用的财务预警管理体系,适时发出警报,不能随时捕捉企业营销活动中资金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管理漏洞、重大风险和隐患等讯息与信号,营销投入是否成功也不能进行衡量。这使得企业无法及时对营销投入的实际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监控工作很难顺利实施。同时,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投入和是否追加投入时,缺乏决策依据。
二、营销费用的财务预警管理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对一个企业营销费用投入绝对额的多少很难做出评价,因此,营销费用的财务预警管理应重点放在营销费用的预算管理和营销费用的绩效评估上。
1.营销费用的预算管理
第一,营销费用预算的制订。企业在制订营销费用预算时,可将营销投入分为战略投入、战术投入和基本投入三部分。战略性投入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品牌的营销投入来建立起品牌的市场地位与形象,以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久竞争力。战术性投入是通过营销的投入在短期内刺激需求,达到提高销售业绩,增加企业投资回报的目的。获得投入回报是对战术性投入进行评价的最重要指标。基本投入是指维持企业的营销活动所必须的投入,包括卖场建设、售点展示、产品宣传单、现场导购人员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第二,建立营销费用使用政策和审核流程。营销费用预算制订后,为帮助各部门、各级业务人员正确使用预算,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费用使用政策和审核流程。费用使用政策包括各项费用预算的目的、用途、使用的原则、申请和报销政策、注意事项和相应的单据表格等。审核流程包括各项费用具体在申请和报销时审核步骤、参考标准和标准处理时间等。如审核流程中应说明费用报销时报销发票应开具的抬头、发票日期、内容项目要求、金额限制条件等。
第三,营销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营销费用预算管理中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费用预算节约率。费用预算节约率指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的差额对预算费用的比率。运用该指标时应按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分别计算。其中固定费用预算节约率根据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的差额直接计算,不需要考虑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费用预算节约率则应在考虑业务量变动的基础上计算。该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应为负值,且绝对值越大,表明费用控制的业绩越好。
但在具体评估时,要对影响成本费用变动的各因素的可控性进行评价,以排除不可控因素对企业营销的影响;对预算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加以确认,以排除计划或预算本身的缺陷对营销评价的影响。营销费用预算并非绝对不能突破,对于预算超支部分应结合相关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营销策略的调整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2.营销费用的绩效评估
第一,营销费用的促销效果。在买方市场下,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和策略能提高销售业绩,但营销手段和策略的实施必然发生营销费用支出。假设市场总的销售容量为T,当营销费用为0时,企业的销售为S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营销费用E的不断增加,销售S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幅递减,即使E无穷大,销售S也只是接近T。因此,营销费用的促销效果可用促销效果系数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销售收入相对营销费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可根据本行业实际情况确定N值,N可按月、季、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营销费用增长率的比值能够反映营销费用增长对促进销售收入增长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此指标数值大于或接近100%说明营销费用的支出正常或基本正常,可以不采取应对措施;如果此指标数值明显低于90%,说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属于低度预警,应重新审核营销费用支出,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如果此指标数值明显低于70%,属于中度预警,说明产生了较大背离,需要对营销费用的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去除或缩减明显不合理的部分;如果销售收入不升反降,指标为负值,说明营销费用与销售收入产生了严重的背离,营销费用支出严重不合理,是一个高度预警信号,必须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压缩营销费用支出总额,同时对影响销售收入增长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改善。
第二,营销费用对利润的贡献。在利润导向型的营销策略下,除了对营销费用的促销效果进行预警管理以外,还必须加强对营销费用的利润贡献指标进行诊断和评估,实行预警管理。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切企业从事营销活动的最基本动因。判断一个企业营销绩效好坏,除了考察营销费用的促销效果外,另外一个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子就是营销费用对利润的贡献,即营销费用的财务效率。虽然营销策略和手段一般都能促使销售收入的增长,但营业利润不一定随之递增,而且还有可能随着营销费用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可用营销费用毛利率作为考察营销费用对利润贡献的基本指标。
营销费用毛利率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毛利与营销费用的比率。其比率值越高,反映企业营销资源配置力越强,能够为顾客创造较高的附加值。否则反之。
另外,为了关注营销费用支出结构的变化,以配合营销费用促销效果系数指标和营销费用毛利率指标对营销费用管理的预警,还需设置营销费用结构指标,以控制营销活动与总体策划的协同性,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