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有几个声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字有几个声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字有几个声调范文1

一、借用词语替换,提升趣味

课文中有许多精妙传神的用词,学生看似懂,实际上却不明白作者用这个词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品评、赏析。

在执教《伯牙绝弦》一文中,发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句学生理解有难度。如何基于文本,融会贯通,达到品一句而牵全文的功效,于是我就紧紧抓住“念”字展开。当读通读懂前三句话后,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基于学生所说,让学生再思考:哪个字是“想”的意思?……如果从文中找一个字来替换,可以换?(这句话不懂)于是学生欣喜地发现:伯牙所“鼓”,所“志”,钟子期必得之,而学生也初步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趣味: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达。这时,再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的琴声里仅仅“念”着美丽的风景?他的琴声里还“念”着什么?联系上下文诵读,学生结合“若泰山”,“若江河”,自然而然明白了伯牙还有伟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

在此片段中,紧紧抓住“念”字做足了文章,从替换开始,先想“念”的意义,再现“念”的画面,最终提升“念”的境界,在反反复复的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中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教学效果。

二、解析同词异用,拓展意义

文言文言简意赅,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内涵,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在比较中发现其用法之独特,意义之美妙,内涵之深邃,可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喜欢上读古文。

同是《伯牙绝弦》,文中一连出现四个“善”字,若教师逐句串讲,显然乏味无趣,学生就成了文言文解词的工具。若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再圈一圈文中有几个“善”,然后基于句段去对比、发现,学生会豁然开朗:这四个“善”字居然是不一样的;并欣喜地发现,原来在文言文中同一个字可以表现不同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字词的意思,也掌握了方法。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这“善哉”,除了文中所表达的“好啊”这个说法外,按现代人的说法还可以说“真棒啊!”“了不起啊!”……然后让学生基于理解来读这一句话。学生言由心生,读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拖长声调,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这个环节中,正是借助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特点,抓住这四个“善”字反复推敲,深入理解,自然品味到了遣词用语准确的妙处。

三、善于句段划分,化解难点

文言文抽象的语言、深刻的意蕴、独特的文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教师仅仅用直白的告知,简单的问答等形式来教学,显然与我们教学文言文的初衷是有悖的。有时教师就需要反复斟酌,善理脉络,巧妙划分句段,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杨氏之子》一文,学生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容易产生歧义,若靠教师直白地问:今天的“家禽”指什么?课文中的家禽又指什么?然后得出这就是“鸟”……这样操作,会因为过于直白而显得生硬,学生也会迫于强化记忆而觉得枯燥。

执教中,我根据文义“应声答曰”,初步知道彼此的话是一一对应的。学生一听就会盎趣味盎然地关注语言,煞有介事地找对应点。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此”和“孔雀”对应,指的是“杨梅”,也就是“杨梅”与“孔雀”对应;也关注到“夫子家”和“君家”对应,是礼貌的象征;“果”与“禽”对应,豁然开朗 “禽”就是“鸟”的意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起来也顺了。这简简单单一对应,一划分,既有字词理解,又有方法渗透,还有文化熏染,起到了一举三得的功效。

四、研究标点运用,收获意外

文言文中很多标点都有其特殊的表意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标点符号的用法上多思多想。郭沫若在《沸羹集》中说“标点符号之于文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标点是文字的眉目,在玩味句子的同时,切不可把标点忽略。

同是《杨氏之子》,在读到“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一句时,很多学生问:“老师,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是孔君平在问杨氏子,应该是问句啊,为什么写成了句号?”

这里的标点符号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是一个极为有力的教学生成点。如若教师能扎住这一点把问题抛给大家:“对啊,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采用什么标点好呢?”

这时学生势必会积极讨论起来:

“老师,因为这里孔君平并不是想问,而是跟他开玩笑。”

“老师,孔君平是拿杨梅和杨氏子的姓氏做文章呢,句号足以。”

“我看,孔君平说这话只是调侃,想考考他是不是甚聪慧呢。所以不用问号”

一字有几个声调范文2

【关键词】培养; 低年级; 朗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培养小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将规范的书面语言(即语文)对应转换成口头语言的"出声的阅读"中,儿童原有口语中一些不合逻辑的、无条理的、贫乏的言语表达,得到了逐步的矫正,有利于培养言语表达的流利性,促进表达内容上的日益丰富,并为从说话过渡到写话、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正确理解、感受别人传递的思想、情感,交流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朗读对于小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综合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理解能力弱,在识字初期,尚未安全形成汉字形音义三者牢固的统一联系,他们的朗读就表现为一字一顿地读,或用手指指着字认一个读一个,甚至拉长声音,摇头晃脑如唱歌一般地读,很难将字词联合成语气连贯的句子一气读出来,对句子的理解与表达就更难了。要帮助低年级的儿童纠正以上的毛病,形成初步的朗读能力,只有多用心读。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获得了一些体会。一、培养良好的读书行为方式。

首先是要让学生坐端正,书拿好,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试想,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正式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坐无坐相"、"读无读相",那可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其次,要帮助学生改掉"指读"的毛病,养成用目光"扫读"的习惯。学生出现"指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识字不多,对汉字的记忆不牢固,担心读书时错字、漏字。但用手指指着汉字一个一个地读,必然制约其朗读能力的形成于提高。一是朗读速度提不高;二是将句子中的词或词组割裂开来,既不利于理解词句的含义,也不利于体会和表达出词句的感情,更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而"扫读"却能弥补这些不足,它使学生能边读边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发展他们的智力。况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教师的不断指导与训练,学生朗读的正确性和流利性也会不断提高,错、漏字和跳字、跳词的现象也必然逐步减少,为有感情地朗读打下了基础。

再次,要纠正学生读"望天书"的行为。低年级的孩子,好表现自己的现象很突出。再加之教材中的课文一般篇幅短小,又朗朗上口,多数学生读上两三遍就基本能背诵了。所以在初读课文时,有些学生也许还能看着书认真的读,但读了几遍后,他们便会自恃熟读课文了,目光开始四处游走,一会儿看看教师,一会儿看看同学,一会儿又翻番后面的课文。从嘴型看他们似乎读得很流利、正确,但实际上添字、漏字。错字的现象频频出现,更说不上去思考句子的含义,表达文章的情感了。要让学生用心地读,不再读"望天书",教师一定要做到: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有提出明确的有求,读完后还有在书上勾勾画画。简单的如找出生字词,弄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等;较难的可让学生找出句中的重点词。段中的重点句,文中的重点句,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培养质疑能力。

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朗读能力差的学生几乎都有以上毛病。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交给其正确的朗读行为方式,再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用好习惯来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范读得好,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更有利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一种凭借直觉把握语言的能力。语感好的学生,无论在朗读、理解、表达上都是很优秀的。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摆脱知识、经验不足的约束,甚至还有方言的影响,提高语感的素质和朗读的水平,教师的范读是主要手段。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明白重音、停顿、快慢、高低等技巧,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的需要而变化,在充分发挥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的确能切实地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例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在教师的引导和范读后,学生明白"微风轻轻"二词要读得轻,才能突出风的"微"与"轻";而"一吹"则要读得短促、轻柔,以表现出蒲公英种子的轻盈和可爱。文中的"飞呀,飞呀"一句,应该拉长声调读,这样,种子随风飘舞,飞越千山万水的情景就主动地再现出来了。

可见,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教师的范读,才会使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变成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才会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今后的说话、写话训练中。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由于受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在朗读训练中,当然也会出现读得好与读得不好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切忌"一刀切",对每个学生都提同样的要求。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形式,促进其朗读能力的形成于提高。对有生来说,读得正确、流利不成问题,就要在理解课文内涵,表达文章情感上向他们提出一定难度的要求。一些内容简单的课文,可以用优生的领读来代替教师的范读,这样能激发其余学生的模仿与改进。对于中、差生,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努力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对他们在朗读训练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教师更要舍得花时间,多给他们个别读的机会,防止他们在齐读中不动脑筋,"滥竽充数"。同一段朗读材料,优生可以整段练习;而中、差生,则可以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自认为读得较好的一句或几句话来练习。这样,对他们树立信心,培养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来进行朗读训练。例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就可以练读小公鸡的语句,性格沉稳内向的孩子就可以练读描写小鸭子的语句。由于性格相似,他们能较轻松地表现出小公鸡的活泼性急,小鸭子的踏实稳重,朗读的效果十分明显。

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

低年级的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性差,他们的心理随意性很大,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受兴趣的影响。同时,他们又有喜欢模仿,喜欢表现自己,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从唤起童心,激发童趣入手去训练孩子的朗读。前面已经谈到了要使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必须多读。读得形式也很多。如齐读、个别读、轻声读、自由读、引读、领读、分角色读等等。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带表演得朗读形式,学生最乐于接受,朗读的效果也很好。

上一篇月满西楼

下一篇重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