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题解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题解答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28-0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使其能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顺利完成应用题的相关练习,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正如教育格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说,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其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关键所在。正常情况下,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小学生很难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对题意理解透彻并且快速得出正确的答案,长时间下来,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畏惧、厌烦心理。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兴趣,成为了首要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构成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所组成的,小学生之所以不能够顺利地解答数学应用题,最首要的原因是因为其不能够对应用题题目中所述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如果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当然正确的解答是无从谈起的,小学生也会因为无法理解而逐渐失去对应用题解答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比如说在讲分数的时候,可以编制如下的应用题来进行练习,即“昨天小红一家人总共吃了6个苹果,小红吃的苹果是她全家吃的所有苹果的1/3,那么小红昨天吃了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简单易懂的例题,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解答的兴趣,为应用题的顺利解答创造有利条件。
二、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习惯
所谓审题就是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多小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解答数学应用题,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对应用题的意思不能够准确 的理解。应用题一般来说语句比较长,也相对比较抽象,对于有的小学生来说,其语言能力还不能够对应用题的表述完全吃透,再加上应用题的表述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因此会造成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审题的困难,导致其对数学应用题所述的数量关系不能够充分理解,因此也就无法正确地对数学应用题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示意图、实物演示等辅助手段来锻炼学生对应用题题目涵义的理解能力,培养起良好的审题习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使小学生对应用题中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进行分类汇总,并确定各个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充分理解应用题题目的意思,从而为小学生准确解答应用题做好良好准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类似应用题的反复、对比练习,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下面的两个应用题:
例题1:小红和小刚每天总共读书24页,小红读的书是小刚的3倍,问小刚每天读多少页的书?
例题2:小红每天读24页书,小红读的书是小刚的3倍,问小刚每天读多少页的书?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例题的对比分析和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对倍数、分数等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应用题指导方法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还是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都采用的使灌输式的机械式教学法,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大多数是通过对相关题目的记忆、模仿中完成的,如果应用题的题目与之前所练习的例题变动过大,小学生则表现的非常无助。因此,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最核心、最根本的方法即是要让小学生掌握对数学应用题解答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所谓分析法指的就是通过逆向思维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已知条件的数量运算得出所需的未知变量的方法。而综合法则是通过正向思维,直接从已知条件的数量计算出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例如: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红色大卡车运送砂石300Kg,问两辆大卡车总共运砂石多少千克?
针对此题,首先可以采用综合法对题目所述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该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含两个,一是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二是红色大卡车运送砂石300Kg,将两个已知条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题目问题的答案,也就是400+300=700,也就是两辆车总共运送砂石700Kg。其次,采用的分析法对该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比如: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红色大客车比蓝色大卡车多运送40Kg,问两辆车总共运送砂石多少千克?这样,该例题中既包含着已知条件即蓝色大卡车运送砂石400Kg,也包含着未知条件即红色的大卡车运送砂石的量,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所包含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明确,然后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未知条件,即红色大卡车的运送砂石的量400+40=440Kg,然后最后再计算得出应用题的答案,即两车总共运送砂石400+440=840Kg。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也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成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所在。通过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应用题指导方法的有效性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些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最终使得小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数学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薛彩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年08期
应用题解答范文2
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应用题 解答能力
在农村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想学好数学,只有先学好怎样解答应用题。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兴趣产生爱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好应用题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其实,应用题总的来说既没有概念那样抽象,也没有计算那样直接,而是需要学生在正确的理解下求解的一种数学题。因此应用题的教学应与它广泛性的特点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讨厌学习为愿意学习。这时学生在学习解答应用题时老师就要从简单的应用题做起,使学生能够初步的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意义。这是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虽然应用题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简单的应用题相比较,二、三步的应用题就是已知条件要多些和关系复杂了一些而已。如果小学生要解答这类型的应用题时需要进行间接地推理,老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应用题分解成简单的应用题进行解答,使小学生不会感觉到解答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喜欢上解答数学应用题。
二、加强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必要的数量关系,教给方法,重在引导
小学数学在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因此,数学应用题也是相应的来自于生活的,在解答的时候要多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就不会感觉困难了。为了让学生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老师必须首先教会学生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答应用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无论是简单或困难的应用题都存在着数量关系,因此无论是多简单的应用题我们都不能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分析清楚了数量关系才能选择好解题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解答应用题。学生学习数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与过去只重视概念、定义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灵活的现代教学方法被许多老师所采用。教师根据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农村小学生之间各不相同的知识结构,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气氛由枯燥变得活跃,优化了数学应用题的课堂教学,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然而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道题怎么解,而是解题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刚开始时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里的已知与未知条件和存在的关系等,然后再拿一些不完整的应用题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提出一些条件或问题,将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出来,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结构,为以后做应用题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拥有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首先,要明白题意,弄清楚此题要我们做什么。其次,用数量关系对应用题进行分析,明确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答案之间的关系。再次,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最后,进行对解答的检查。
四、一题多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何为一题多解,就是一道数学应用题采用多种解法进行解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由于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角度不同,使得解法也不尽相同。
例如:一个施工队安装地下管道,刚开始6天安装了224米,照这种速度安装下去,再安装15天就可全部安装完毕,求这条管道共有多长?
分析:这是一道归一型的应用题,可以通过转化已知条件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解法一:先求一天的工作量再求总的工作量。224÷6×(6+15)=784(米)
解法二:先求出安装地下管道的总天数,再求总天数是6天的多少倍,最后求这条管道的长度。224×[(6+15)÷6]=784(米)
解法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已知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总量。设:15天安装X米.224÷6=X÷15X=560,560+224=784(米)
因此老师要做好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并且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唯一一门课程。思维能力不是靠学习得来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启发、引导得来的。教师应在不断地分析、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上探寻新的方法,并起到引导的作用。
总结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得比例比较大,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农村小学生学好数学应用题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法以及学生的学法。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真正的提高农村小学生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应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谈[J]
应用题解答范文3
一、 当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在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习题的主要来源一般是教材或者与教材相关的试卷和习题册,因此,习题十分有限,不能充分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居于统治性地位。而学生在接受过程过于被动, 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高年级小学生思路较为活跃, 而数学教师却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钻研能力的培养。
( 二 ) 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变换教学策略数学教师在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一直使用延续多年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课堂的活力。 另外, 数学教师不重视对教学语言的灵活运用,授课过程缺乏趣味性,很难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会因为课堂的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 )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通常按部就班地讲授完应用题教学内容后, 就认为教学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实际上数学应用题锻炼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过多力气花在硬性的习题技巧讲解上, 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使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太远, 从而不能很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有效策略
( 一 ) 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 为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数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时首先应当重视学生对基本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知识的每一个知识点讲透, 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理论。
( 二 ) 数学教师应当注意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自身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采取设问和提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对一些解题方式只讲解其解题基础, 而具体的解题步骤则交给学生独立探讨。 数学教师在应用题讲解过程中要尽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讲解套路, 采用生动的语言与灵活的教授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讲授代替教师讲授的方式, 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在应用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审题、分解、合理联想和结果验算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缜密性, 提高解题效率与质量。
( 三 ) 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进一些接近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类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在数学应用题教授、 联系与讲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如应用题本身单一化的结构形式和规范划一的解题思路, 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使学生的思路得不到开拓, 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广泛考查数学应用习题的来源, 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进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类型。 这样既可以增加应用题教学的趣味性, 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联系数学与生活,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应用题解答范文4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等量关系的寻找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学生解题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学会在题干中寻找已知数学量与数学量之间的关系,以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做好基础性工作。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呢?
例如:六年级办公室买进一包白纸,计划每天用20张,可以用28天。由于注意了节约用纸,实际每天只用了16张,实际比计划多用多少天?
该题是教材中的一道基本练习题,在解答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提纲进行分析,找题干中的等量关系,即:这批白纸的总量是一定的。计划每天用的张数×天数=实际每天用的张数×天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已知量来引导学生解答上述的试题。可见,寻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
其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实际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还以“六年级办公室买进一包白纸,计划每天用20张,可以用28天。由于注意了节约用纸,实际每天只用了16张,______。”这道题为例,我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进行解答。如:
(1)一包白纸有多少张?
(2)实际用了多少天?
(3)实际比计划多用多少天?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地拓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进而,在提高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
能力。
当然,除了上述的两点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等。总之,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应用题解答范文5
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应用题是学生综合\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呢?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特作如下探讨。
1.强化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训练
应用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分析推理: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应花时间强化训练,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两步应用题解答时所需的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另外,三步及三步以上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过程与两步应用题基本相同。应用题中已知条件是用一些文字叙述一件事情,由这些事情的叙述而提出两个以上的条件,它们所求问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解题的依据。那么怎样才能依据条件寻找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呢?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2)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2.强化学生解题思路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首先是因为应用题条件和问题本身就难以理解,但更难的是条件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笔者认为解应用题就是要抓住条件和问题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要注意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所解答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透彻,教学复合应用题时,可先准备一些连续的简单的应用题。如:(1)学校买了5个篮球,一共1275元。每个篮球多少元?(2)每个篮球255元,学校买了5个,共要用多少钱?
通过简单应用题(1)和(2)的分析、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题(1)的问题"每个篮球多少元?"是题(2)的已知条件"每个篮球255元"。如果把题(1)中的已知条件"学校买了5个篮球,一共1275元"代替题(2)中的"每个篮球225元",便可得出"学校买了5个篮球,一共1275元。这样,利用一个个简单应用题组成所求的复合应用题,寻找出中间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中间问题与基本数量关系的联系,从而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强化训练解题实战方法
数学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有三种:综合法、分析法、线段图法。熟练掌握这三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笔者试着以下面这道题为例,来阐述分析应用题的方法: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2吨,36天烧完。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
3.1 综合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题里给出的已知条件,思考哪两个已知条件组合能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问题变成可用的已知条件,这个已知条件再与哪个已知条件组合,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最终解决题里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上面的例题。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不难归纳出:根据"原计划每天烧2吨,36天烧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算式:2×36=72(吨)。根据"原计划每天烧2吨,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烧多少吨,算式:2×(1-20%)=1.6(吨)。再根据这堆媒的总吨数(72吨)和实际每天烧的吨数(1.6吨)就可以求出实际可烧多少天?"算式:72÷1.6=45(天)。
3.2 分析法。分析法是与综合法恰恰相反的思维方法。它是从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看看这两个条件是否已知。如果已知,则可顺利解答;如果未知,就把这个条件转变成子问题,找出解决这个子问题所需的条件,直到所需的条件全部已知为止。这种分析方法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了这种分析方法,他不仅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而且他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还就上面的例子进行说明:学生读懂题意之后,了解了所要解决的问题,马上从问题入手,反问自己:"要求这堆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呢?"经过思考,分析出:"要求实际烧的天数,就必须知道这堆煤的总吨数和实际每天烧多少吨。"接着分析"这两个条件已知吗?都不知道。那么要求这堆煤的总吨数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要求实际每天烧多少吨,又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认真思索后,得出:"要求这堆媒的总吨数,必须知道这堆煤原计划烧多少天,每天烧多少吨。要求实际每天烧多少吨,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烧多少吨,实际每天烧的比计划超出或节约多少。学生只需根据分析倒推着一步一步列出算式,就可以求出此题的解。
应用题解答范文6
激发解题兴趣,弄清解题步骤,明确解题要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都是以游戏、实物进行引导。如:一班学生有40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二班有学生多少人?我把学生分成2组进行游戏,一组9人,二组10人,让学生比较并说出二组比一组多几人,学生很积极地回答,再让学生做题很快就做出来了,并能说出理由。接着,师生合作总结解题步骤,得出:“读、找、想、算、答”五步。一要认真准确地读题,二要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出解题方法,四要正确列式计算,五要答好题。要求学生解答应用题要按这五步完成,养成习惯。
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审题,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认真审题良好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正确解答应用题,就要准确地读题,正确地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做每道应用题前都要读三遍以上,而且每读一遍都要在题上做记号。然后用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条件和问题,反复读画线部分,理解条件和问题的意思,做到解题心中有数。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我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按要求去做。
教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教会他们灵活地审题、分析非常重要。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反复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1)从问题反推到条件。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分给我8个,分给弟弟的比我的多5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我让学生想,要求妈妈买的苹果是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我和弟弟分得的个数”。学生就会想:我的8个,弟弟的8+5个,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
(2)拓展思维,一题多变。我让学生在熟练完成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变题练习,如:王芳家养鸡25只,养鸭20只,王芳家养鸡比养鸭多多少只?先让学生反复读题,在能解答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变问题的练习。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问题可改变为:养鸡和养鸭一共有多少只?养鸭比养鸡少多少只?再养多少只鸭就和养的鸡同样多?等等,条件也可以改变。另外,我还教给学生理解题意、审题分析的几种方法。一是改变难理解句子的说法,二是运用实物演示,三是画线表示进行分析,四是根据应用题的叙述进行想象,五是运用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这样做,对小学生理解题意、解答应用题很有帮助。
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判断。我发现学生在分析和解答应用题时,因受题中一些词的干扰用了错误的算法。如:李妈妈有250瓶矿泉水,每天卖去25瓶,几天可以卖完?部分学生抓住“卖去”这个词,采用减法解答。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都让学生反复分析数量关系,明白正确解法。之后,让学生讨论:这题要怎样改变才能用减法。又如: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 老师要求少先队员做56朵小红花,已经做了8朵,还要做多少朵才能完成?一些学生见到56和8就随口说出56÷8=7的算式。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生知道错了。接着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要怎样改变才能用除法解答。经常做这样的分析和判断练习,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提高合作解题的技能,掌握创新解题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题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听的技能。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
(2)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