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住环境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住环境设计

居住环境设计范文1

关键词:住宅设计,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大潮冲击着我国的方方面面,它在给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却冷漠了人间最可珍贵的情谊。建筑设计师有责任用有尽量富于人情味的住宅及其环境设计打破商业时代的寂寞,为人们工作之余居家之中,促进相互交往,相互关照提供一片温馨的户外活动场所。综观近年来,各地试点小区凡是成功的范例,都是在效能(如环境、功能、环保、交通组织等)和效果(创造性、艺术性、感动性)三方面获得好评。这充分说明环境设计的好坏确实是住宅设计成败的关键。

2.住宅环境问题及其意义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为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创造了种种有利条件。劳动效率的提高,服务行业的兴旺发达必然使家庭收入提高,闲暇时间增多,随之需要的生活空间也必须相应的增大。宁静、舒适、安全、富有意境的生活空间及其环境的设计已经成为时代要求。“绿色”设计和反传统的住宅设计开始提出挑战,“以人为核心”,立足对下一个世纪的展望,注重环境设计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时势所趋,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3.住宅环境设计及其因素分析

3.1 大环境和小环境

环境的大小是相对的:可以是区域大环境和城市小环境,城市大环境和住宅小环境;也可以是住宅大环境与宅前小环境。对于住宅设计,首先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设计理顺住区小

环境与城市大环境的关系。显然居民不仅居住在城市里,更直接地是居住在城市里某个社区内,所以社区作为城市“细胞”,也要营造具有上述属性的小环境,从而为城市大环境增色。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市民的日常活动区域逐渐形成了工作区和生活区两大分块。清晨,涌向中心工作区,傍晚回到生活社区。因此,与紧张、拥挤、繁忙的工作社区相反,生活社区应该以它的闲逸、舒适、温馨来迎接暮归的倦舟――工作之后的疲倦人群。这方面国内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各个组团可围绕公共水域、绿地、社区服务中心展开。每个组团内部又有属于自己的小环境空间,空间“大―小―大”单位为以及“小―大―小”韵律式的过渡、穿叉、再将散布其间的街坊住宅加以控制和联系,使整个待形成构图谐调、统一,色彩变化丰富,环境优雅的生活空间环境的大与小的另一面是环境的内与外,一个小的空间环境,相对于比它大的空间范围,是这个范围的内环境,而对于比它小的空间场所,它又成了外环境,环境的内与外也是相对而言的,研究这种关系也是住宅设计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3.2 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首先,安居乐业的家庭需要拥有舒适,实用的住宅内部环境设计。住宅内部设计最重要的是合理组织厅、室、厨、卫及辅助用房的关系,力求尺度宜人设施方便,实用、舒适。其次,还应注意对住宅的出入口进行精心设计。出入口附近是人们与外界接触及过渡地区,更是邻里邂逅,打招呼,联络感情的交点。为了支持人们在出入口附近的交往活动,应适当强化入口的开放性及邀请性,增加相应的过渡空间,提供坐息的地方。住宅有内部环境,也必然少不了外部环境。环境的整体性是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因此,外部的整体设计十分重要。以往并未引起设计师的重视,我认为,一个好的住宅设计必须同时考虑外部环境设计与管理。住宅外部环境指的是小区范围内住宅建筑之间的空间环境,其整体形象是通过整个小区的空间轮廓,住宅的群体组合,单体建筑的造型,小区的整体色彩,绿地的配置,地面的铺砌材料与方式等综合体现的。

3.3 封闭正式环境与开放式环境

居住小区内,住宅之间的外部空间环境根据建筑布局的情况可以形成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类型。在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为了保障环境质量,应淡化居住组团,强化居住院落,形成相对封闭式的环境空间及其管理体系,营造封闭式的住宅有多种手法。例如,可利用住宅本身的造型转斩,叠错进行封闭;也可利用围墙、花栏、绿篱进行围合,并留有通蔽的出入口和值班房。经过围合设计的空间便生成了一个“积极空间”,它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感和领域感。为了加强院落间的有机联系,并完善小区级公共设施,院落与院落之间宜建立对外开放的公共开放空间。积极、有生机的公共开敞空间应当组织成为一座立体化的生活在舞台,使老人、孩子、居民都能够在此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一定的行为参与和情感介入,人们把自与环境有机结合,从而显示生命的价值。

3.4 软环境与硬环境

近十年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设计水准不是建设速度都引起世界瞩目,然而实际使用状况却问题丛生。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以发现,住宅及其环境使用质量,不仅与环境的空间及配置设计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特别取决于环境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在住宅小区环境的设计中,软环境对人的心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认为,参与环境的公众对于环境的使用方式,特别是行为的文明程度以及环境主管对于环境的服务和物业管理是构成软环境的两个主要内容。其中使用方式,从设计方面看,应当以合理的设计来加以积极地引导和改善。适当增加公共设施,如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信息中心。物业管理对于营造高质量的软环境有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靠的物业管理会使人们的心理感到安全、健康、放心有资料表明,物业管理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区建成后的使用,而且无疑对销售也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宣传广告效果。除了心理影响,对人的生理存着很大影响的则是硬环境,其诸要素包括空间环境,声环境、凡环境、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

3.5 绿地的分度与共享

在硬环境设计中有一个特殊的环境因素值得重视,即如何设置绿地。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绿地植可以改善气候条件,降低噪音,防止灰尖。绿地指标无疑是环境好坏测试的重要依据。住宅设计中,应尽量保证绿地配置上点(单株或成组植物)、线(成行绿篱)、面(大片草坪或成林树木)相结合,以点代面,以面盖点,而这两者都要求居住建筑环境设计中,绿地布置既要因地制宜分别设置,又要彼此关联让人们共同享用。在设计手法上,分设的集中绿地可利用连廊、铺面、台阶等进行联接,以达到分设之后的共享,既利用绿地将空间化整为零,又利用绿地将空间化零为整。这样,人们的休闲、步行活动得到了丰富,空间感受也得到满足。

4.结束语

居住环境设计范文2

关键词: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经济性;适用性

21世纪将以一个全新的时代光临人间,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积极改革,技术迅速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伴之而兴起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对人类社会工作和生活也将引起大的变化,并将刺激住宅建筑和人居环境的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为此,需要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迎接新世纪向人类提出的挑战。

一、居住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要,住房的第一位选择因素要能满足现代居住生活行为和现代居住心理要求,也就是居住者在住宅内感到适用方便。首先,从使用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进行分区,即套内合理布局应将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与卫生间集合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里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如果市场需要有一部分大面积套型,各房间的面积也应适度扩大,更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有的还可设家庭团聚室、电脑工作室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住宅内部各个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总之,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二、套型多样性 当前住宅供需体制已从福利分配转向商品行为。既为商品住宅,就应对社会上的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生活模式、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地位的家族提供相应的住宅套型,如设计不同面积、不同设施、不同装修标准的套型以及不同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套型。同时,对某些家庭诸如老龄人和残疾人家庭还需提供特殊的套型,设计时应考虑无障碍设施,如入口设坡道加扶手,室内地坪无高差,门的宽度适当加大等。还应注意地面,特别是厨房、卫生间地面要防滑。厕所靠近卧室以方便使用,设置呼唤铃以能紧急报警等。两代居和多代居又是一种住宅,这是由于我国居民老龄化和传统伦理美德以及 两代人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不同诸因素而形成的,设计原则是要分得开,但又要相近,既是各自生活,又能相互照顾。

三、厨卫整体性 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核心,居民在那里的劳动量最大,但工作环境又较差,如果要达到理想的人体工效,提高居住功能质量,就需要将布置在厨卫里的设备、设施、管线、家具、装饰等进行综合设计和配套设置,以能获得整体性的效果。

四、空间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合理的 结构体系来保证,常采用的有大柱网的框架结构和板柱结构,大开间的剪力墙结构,其次应有可拆装的分隔体和可灵活布置的设备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改体系。结构体系常受施 工技术与装备的制约,需因地制宜来选择,一般中小城市适宜选用中等开间(3.6、4.2m)的全进深筒体或两至三进深的纵墙承重结构,这种结构不太复杂,但又可以进行适量的室内再分 隔。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五、科技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一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 完善,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六、装修完好性 住宅室内装修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最初,提供的是普通装修,住户在分到住房时,不满这种简单的装修,家家重作装修,结果是既费材料,又花劳力。为避免这种浪费现象提出空壳 住房二次装修的作法,但又出现施工噪声不绝、建材垃圾堆积、房屋安全受损等问题。于是又提出了一次装修完毕或菜单式装修方式。装修完好性反映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质量的保证、功能美观的结合等,家庭装修应选用经济耐久的材料,简洁、朴实的作法,达到亲切、温馨的效果。装修方式应该积极提倡交钥匙的做法,交房以前,开发部门通过市场调查,作好符合市场需要的精装修提供给购房者。

七、交往人情性 社会调查发现,住在单元集合住宅内的居民之间感情淡漠,缺乏相互帮助和关心。住宅楼幢内如果设置交往空间,则能增进邻里生活融洽,创造居民相识环境,但是这个交往空间往往 被人们所忽视。假如:在单元入口适当扩大面积,形成居民交往、待客、休息以至存放儿童小车或老人轮椅的场所,这在人流集散的高层住宅入口处尤为重要;将高层外廊局部扩大,既不影 响人流交通,又使儿童有游嬉、成人有接触、老人有休息的场所;在高层交通枢纽处,适当扩大前室,增加休息空间,也是可取的;扩大楼梯平台为居民之间增加联络、交往的机会。

八、环境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基地上的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秀丽的山景等在规 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房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作出弥补的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也就是每家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这个空间虽不属他家所私有,但却能很方便地去享受和使用,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弱化过去常设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的做法,应该强化围合性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 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它能供老人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又是景观宜人的场所,从而达到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

九、开发经济性 经济是开发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和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发部门关注的是如何能更充分的利用土地,提高容积率,增加效益,规划设计单位重视规划的合理性,既保证居住环境质 量,又能节约用地,而居民则注意的是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因此要 采取科学的措施,达到合理的经济效果。应该说节约资源是最大的经济,节约资源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电、节材等。总之开发经济性应建立在保 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全寿命费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决不能是短期行为,也决不能将资源,特别是非再生资源在一代人身上用竭,而使后人处于资源贫乏的境地。

参考文献:

[1]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价值工程》,2010,15.

[2]潘朝文.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中国科技纵横》,2011,13.

[3]项志丹.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分析.《科学与财富》,2011,4.

[4]钮红.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探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居住环境设计范文3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环境生态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1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2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住区又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神谕发挥地段优势。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居住区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入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的“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是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4)小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场地间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紧凑,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场地一般设在入口附近,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

(5)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两旁种植行列式乔木遮荫,根据道路的宽窄,可选择种植中、小乔木,如香樟、广玉兰、女贞、银杏等植物。要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效果,采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长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不同树形、色彩变化的树种的配置。种植绿篱、花卉、草皮,使乔、灌、花、篱、草相映成景,丰富美化居住环境。居住区内应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还可栽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特别是在庭院内,专用绿地内可多栽植既好看又实惠的植物,如桃树、核桃、樱桃、玫瑰、葡萄、连翘、麦冬、垂盆草等。花卉的布置使居住区增色添景,可大量种植宿根球根花卉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花卉,以省工节资,又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如美人蕉、蜀葵、芍药、葱兰、波斯菊、虞美人等。要多种攀缘植物,以绿化建筑墙面、各种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并用攀缘植物遮蔽丑陋之物,如地锦、五叶地锦、凌霄、常春藤等。(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墙、栅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建筑小品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

居住环境设计范文4

关键词:居住环境;发展现状;改进措施

我国现代居住环境的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面对与我国如今处于发展中的并且人口众多的现状,要实现社会和谐,那么安居乐业就是其重要保证。面对不断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和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设计理念,在满足人的基础需求,如生存居住,工作,休闲等的条件基础上,现代居住环境也改变着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活动行为习惯。那么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人类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一、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发展现状

1、施工代替设计风气见长

在发展中,对于自主发展的设计公司和部分设计单位事务所来讲,能够以设计见长的品牌设计装饰工程公司的短缺,以及在实地实践中对其设计的依赖性和创新的缺乏,使以施工顶替设计的行为难以根除。施工应当作为设计的承载体,落实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设计进行修改,而不应该成为机械化的重复。施工代替设计风气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懈怠行为,是对业主的懈怠也是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对自己工作和责任的懈怠,但是由于这样的做法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和脑力脑洞,近年来,这样的风气逐渐滋生蔓延。

2、出现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势头

企业两极化的格局不断明显,并且在发展中越加注重集团品牌概念。市场中一部分在实力上占据优势的企业则通过多品牌推进和主动吸取社会多方加盟的方式来完成对自身向大型的装饰设计工程公司的转型。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的在设计,施工,资金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地位的大型企业来讲,其则会选择多方面的发展途径,如兴办家具,材料等综合工厂以及向海外拓展市场与盟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单位能够达到提升品牌效应与发展的新型目标,从而完成所期望的经济效益目标。

3、设计师素质上升

对于基层力量而言,作为基本单位的设计师的人均素质水平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内部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在不断形成一种明朗化的格局。在实际事业单位中,企业会从人力财力和客户要求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成对研究院,设计单位以及设计网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也在以设计师水平程度为标准的职业规划上逐次划分出总监,首席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和助理设计师等不同的职业梯度,相对应的,在劳动报酬上也拉开了较大的档次,具体来讲,顶层的职业设计师一般会在薪酬方面高出基层设计师的几十倍。所以,由此观之,酬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的来体现出其所在的装饰企业的品牌含金量以及设计师的技术创新水平。设计师人均素质的提升实际上也是装修水平不断提升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认为,设计师的素质的提升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装修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讲,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与设计水准,这是一种设计的总的素质的体现。

4、装修设计考虑因素不够全面

在总体的设计风格趋势上来看,在从理念装修转变为装饰的节点——2005年之前,室内空间的墙面,地面,天花的处理以及在装修过程中门窗与室内风格的协调这些方面占据了设计师的脑海。而对于装修中的其他部分,如室内的采光,家具的材料选择以及室内物品的陈设方式与装饰细节的协调等方面则不能给予相应重视。装修设计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往往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总的说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装修设计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装修设计者个人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装修的风格,很多情况下,这就是因为装修者个人的原因造成的。第二、素材不够丰富。也就是说,用来装修的素材或者基本材料不够,这也是客观上造成装修设计因素考虑不全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5、同质化趋向越发明显

对于部分企业以及设计师来讲,他们将我国民众不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作为借口从而不遗余力地推行和推广所谓的主流设计风格和流行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企业去选择以整体出售与推销的手段完成产品销售,使得风格相同的整体装修充斥市场。这样的整体推行方式,实际上是缺乏创意元素的理念的行为大行其道,也就是说,这样以风格化来诱导消费者走向雷同装修的所谓品质装修,不仅没有像宣传所讲保证了装修质量,却使市场走向了不断平庸化,磨灭了创新意识。同质化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设计者本人的一贯的一种固定化的思维方式,很多设计者在这方面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注度或者在实践中,很多设计者都不注意提升内在的精神文化素质而导致设计者的目光短浅,而这也实际上导致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的落后,设计理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就是设立者能力不能体现,所以任何时候设计者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之下,才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6、环保理念的体现成为市场的主张

在装修过程中,装修材料和装修行为对环境的污染一直是备受关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减少环境污染现象,部分企业与监管部门,如环境监测机构等部门和科研机构携手并进,组成了新型的监管和监测机构,来从另一个侧面保证环境保护。这样的新型渠道,可以完成对设计师的监督,也可以完成个人业主在具体施工及实地装修过程中,对一些较为环保,对环境零负担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监督。所以,企业对环保建材的利用也体现了企业的整体水平,由此可以预见,这样的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拉动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居住环境的环保程度如何,环保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环保理念,环保理念,已经从一种理念逐渐上升为一种环保行动,这是人们的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理念的必然要求。一个商品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有多大竞争力,往往和商品的很多环保因素息息相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室内装修的环保程度实际上也是市场竞争的主要的或者潜在的一种因素。

二、面对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1、契合整体设计环境

对于现代居住环境设计而言,与整体环境的相互融合显得尤为必要。两者应体现一定的整体性。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无可否认的是,人无法脱离地球和环境而独立存在,而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生活环境就是由地球上的部分组成,这种相互交融联系互制的整体关系,使得污染具有延展性。当一个地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可避免的,在程度上或多或少的,都将会影响到周围的区域环境。作为整体来讲,建筑环境一方面包括了建筑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外部环境,即外部空间及场所环境,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沟通与影响。回到设计的本源来讲,设计的原则与奥义就是完成一种环境与建筑的融合与呼应,完成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契合,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自然的加入到原有的自然环境中。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务必将环境创造作为整体目标,在这种整体目标的引导下,在实际的实践生活中,对设计师的要求就是,能够将自然环境中具有特征性或普遍性的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气候,能量等在设计和选择上进行考量。除此之外,在组织各个细节方面,如建筑外形和空间结构构造方面,也完成一种合理的考量和组织,以及对其顺序的理性划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师将完成建筑与场所的融合,也同时顾及到了场所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室内设计师来讲,其应以使用目的为主要原则,以功能实用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建筑室内空间的重新组合和其进一步调整和合理划分,并在设计上体现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例为,对节能新材料的利用,对新兴能源的使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筑设计将减少在环境能源方面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方面的污染,从而完成预定原则和目标。而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讲,其主要职责是对建筑与环境进行总体设计,通过科学选择绿色植物的配放,从而完成改变室内气场的目标。例如,绿植对氧气质量的改变,对污染的消除以及对室内环境的美化。除此之外,设计师通过园林植物在室内的设计也进一步完成了对外部空间的改造和美化。例如,通过对植物的设计和其与山石的搭配,来完成对室内景观和地形塑造等的逐步改善和保护。综上,景观设计师应完成使建筑与空间的协调和发展的目标,从而完成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融合。所以,生态建筑必不可免的成为了21世纪建筑设计的发展目标,这种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的,可持续的人类居住环境是全体人类在建筑设计方面共同努力的方向。

2、体现创新精神

在对建筑的居住环境设计中,建筑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是从古至今设计中最难把握的因素之一,但其必要性又使得这种因素占据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因居住者的差异,其所在建筑应具有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应来自于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品味以及心理感受,生活习惯的了解和把握,更来自于对使用者自身意愿的采纳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应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根据实际经验和观察思考做出相应决策。设计师所遵循的创造性原则,实质上来讲,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体现在设计产品的鲜明主题观念,也体现在设计师与自身设计概念的创新与符合。而这种创新与符合则体现在,一是对概念本身的体现,二是对体现方式的改造。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以理论知识,经验,信息和物质来源为基础,以对设计行为的反思和对创造力的控制为桥梁,来完成对设计作品的创新。如在实际设计中根据情况对设计元素的不同利用方式,对陈旧的形式和风格的打破,以及对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利用,以巧妙的设计方法完成设计形式上的变化与统一,从而完成赋予设计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目标。总体而言,创新是设计的奥义。作为设计师来讲,其自身的知识的多元化,设计经验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各方面素材的利用,几者相互协调才能完成优秀作品的产生。所以,优秀作品体现了设计师的能力,修养、水平、艺术特色等众多方面。由此观之,现代设计应具有时代性,可持续性等众多特点,而居住环境设计师也应在此大环境下,完成设计理念的更新和新材料的使用,从而更好的彰显设计主题。

3、注重地域性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就不同的地域而言,设计师还应注重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完成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体现着历史的遗留性和传承性。建筑设计自古作为一种文化,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如人类的主观因素和人为情感意识等。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就是一种设计的不断发展与沉淀。由此观之,设计产生的初衷是为人类服务,所以反应人文情怀和人本主义精神就成为了设计的必要原则,而对当代人的意识需求的体现则成为了判断优劣的标准之一。所以优秀的现代室内设计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造物过程,它更多的体现在对生活方式的改良和生存环境的优化,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同时尊重文化的地方性,完成历史的连续性。设计作为一种传承的文化,在人为的主观因素和人文情感意志的影响下完成了一种更新和传承。在人类的文明文化传承过程中,设计的过程和沉淀随处可见,故设计不能脱离人类文化而存在,其因为人民服务而生生不息。它体现着基层人民的意愿和意识需求,反映了一种传承的人文情怀和人本主义精神。所以说,现在的室内设计并不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造物过程,而更多的反映在对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优化与改良,在此基础上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尊重地方文化的理念并不仅仅是对传统形式和原有思维的照搬照抄,更多的是一种对原有地方文化的探求和创新。在这种探求和创新中,寻找地方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部分,将其保留和传承,并且以新的形式和形象体现,从而完成一种地方性与现代性的交流融合。

三、结束语

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得以不断进步。但同时,我国的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仍旧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我们所要首先考虑的是对设计观念的转变,在改变了居住环境设计的整体理念后,我们才能够不断接受时展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栖居诗意的创造与体验——我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设计的发展与展望[J].广东园林,2007,01:32-39.

[2]熊德生.创造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现代居住小区室内外环境设计浅议[J].室内设计,1997,03:17-20+27+29.

[3]王芳.论新农村建设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新颖性[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2:138-141.

[4]杨倩,徐飞鹏.里院建筑对青岛现代居住设计的启示[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03:47-53.

[5]业祖润.现代住区环境设计与传统聚落文化——传统聚落环境精神文化形态探析[J].建筑学报,2001,04:44-47.

[6]关耀东.浅析当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13.

[7]丁铮.论现代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的审美特征与社会性[J].美术观察,2014,02:124-125.

居住环境设计范文5

关键词: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居住区设计

一、关于相关概念的概述

1.关于居住区的概述

居住区属于公共用地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城市中住宅集中、并形成了相应规模与数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区域,能够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而服务。居住区包括了数量不一的居住社区与居住组。居住区也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

2.关于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概述

住宅群是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在外部空间环境中除了住宅群之外,还包括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市政公用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小品等。具体说来,居住区外部环境是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1)建筑环境,囊括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大小与质量,如为居民休息活动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与质量,环境设施配置质量等;(2)道路及场地环境,指道路规划、停车规划、应急通道规划等,道路及场地的规划将直接影响居住区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等;(3)生态环境,指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化覆盖率、“绿色建材”的应用、太阳能的应用等;(4)品味环境,指居住区内住宅相互间的层次搭配、建筑空间质量和整体布局等。

3.关于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概述

从整体来看,居住区环境设计属于城市规划中的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城市居民生活、城市绿化建设的水平;从局部来看,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与住宅区居民的日常活动以及心理需求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可以说居住区环境景观既是给居民看的,更是给居民用的。

二、制约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水平的原因

1.居住主体的不间断改变

在城市住房制度变革的背景下,为了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实现住房商品化是主要任务,这就导致了许多新建居住小区的住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放性与社会性特征更加明显,在功能上也隔年齐全。尽管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用地结构与城市形象。但是,这种变化也对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技术和社会问题解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现代居民对居住区具有较高的活动需求,需要各类户外活动空间。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外部空间在功能范围上十分广泛,除了基本的出行之外,还需要娱乐、休闲、交流、运动、观赏等可供停留的空间。再加上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类型的人群对日常休闲空间的需求不同,因此构建多元化的住宅区外部空间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居住区本身的特点,既要体现出社会公开性,又要保证社区私密性。

2.交通压力逐年递增

车辆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车辆人均保有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在对城市交通提出难题的同时,也是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不仅要节约行车道路占地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的安全出行的需要需求。外部空间中应当构建不受行车影响的安全环境,以避免因为快速行车对居民人身安全所造成的威胁,同时也防止大量外来人员的往来为居住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3.对生态生活的重视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到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改善居住环境、调节居民心理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小区生活质量与品位。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城市空间不足的现状,尤其是绿化空间非常有限等特点。在进行绿化空间的设计时,应当在生态性原则、美学性原则、质量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4.现代化的审美特征

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基本环境,在保证其实用性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审美特征的呈现。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形成,尤其是城市居民“环境意识”的觉醒,当前城市住宅区景观建设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应当重视美学价值的体现。

三、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建议

1.以人为本为原则

人们需要安宁、愉悦的空间环境,以及丰富的社交空间需求。空间环境设计要将“人本化”原则作为设计的基础性原则,根据居民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不同,保证其多元化与舒适性,在符合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提升居民的居住满意度。环境设计最基本的是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居住环境对居民的心理、行为活动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了解居民对公共基础的应用,分析出其在行为方面的特点,进而明确心理活动和趋向。居住区环境设计必须以居民行为与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协调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有利于居民居住的空间环境。在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还应当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日常社交、日常休闲、亲子活动、社区安全管理等提供有利条件,充分体现出“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使居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较高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保证居住区氛围的和谐与稳定。

2.道路的合理规划

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规划时,其首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居民日常出行的有效性,要考虑到建筑与设施这两个重要因素,从而构建出合理的道路网络。同时,在道路规划时,还应当保证建筑布置的多样化,且不会对居住空间的日照、通风、卫生环境等造成影响,从而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起到优化设施布置的作用。要基于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对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加以优化;使道路布置与地形相协调;有效利用已有的设施。充分考虑到住宅区交通的出行可能对周边交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不再主要交通干道上建立设出入口,或者通过协调出入口位置与数量来加以控制,与此同时还应当避免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相邻,以此来避免影响城市交通。考虑到空间性质与道路位置,保证道路的类型、宽度、等级以及断面形式符合设计需求,从而实现其有序衔接、有效运转,达到合理规划用地资源的目的,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性。

3.注重生态环境

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居民基本的生理需求,合理布局建筑可满足充分的口照和良好的通风;高质量的绿地空间能够改善居住区空气质量,并提供大面积的休息地,同时也可也有效降低噪声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建筑功能和植物类型有机结合。在进行居住区绿化带设计时,除了要对多种绿地类型加以优化之外,还应当构建新型的绿化空间,例如山墙攀悬绿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绿化网。与此同时,在绿化布局、植物配置、色彩选择、季相相宜等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体现出绿化空间的和谐与自然,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此外,在绿化设计中还需要对系统的绿化布置进行优化,为投入使用之后的系统管理提供便利,按照地形特征合理配置绿化种植,能够有效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并非是随机而零散的分布设计,要着眼于全局,进行合理地平面分区,保证各局部之间的密切联系。绿化设计还应当与空间环境的层次性相结合,形成一定的等级系统。

4.打造“美丽”空间

自然和谐的居住空间,不但能够为居民日常交流提供条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对居民的心理与精神产生有利的影响,众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优化景观设计、提高美学价值能够缓解压力,甚至如降低血压、减慢心跳、放松肌肉等,通过对美的感受,使得心理上感到一定的愉悦。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对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时,要从“人本化”原则出发,根据项目建设条件与设计要求,在科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设计的整体性与实用性,从而满足居民在居住环境中的各项日常活动、社交、安全、审美、健康等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伟星.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2014(1).

[2]曹晓明.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2014(8):59-61.

居住环境设计范文6

【关键词】 居住区; 外环境; 设计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住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生的2/3的时间都是在住宅及周围的居住环境中度过的。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住宅设计可能更加倾向于室内环境设计内容,但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外环境的质量与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1.居住区室外环境的构成要素

居住区室外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否则就会失去环境的可居性。

物质环境是指居住区一切服务于居民所利用,把居民行为活动作为载体的各种实体设施的总和。它包括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空间要素,由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各类构筑物以及道路、广场、绿地以及各类活动场地构成。

社会环境是指居民利用和发挥居住区的物质环境系统功能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物质形态的总和。它是一种无形的但居民又随时随地身处其中和使用空间环境的效果。

2.居民对室外环境的需求

居住区室外环境是家庭活动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补充,是室外的“生活空间”。居民对室外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理环境

(1)空气环境(2)日照环境(3)声环境(4)光环境(5)色环境和热环境

2.2 生活环境

(1)社会服务(2)设施环境(3)游憩环境(4)安全环境(5)绿化环境

2.3 心理环境

(1)安全环境(2)社会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3)审美要求

做为设计师,我们应如何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体现居民以上需求呢?现在我们将通过对居住区环境中的道路、停车场、绿化、户外活动空间与小品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3.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手法

3.1 道路系统的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的骨架。道路设计是否合理对于居住区功能的划分以及建筑空间的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住区道路设计首先应做到“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根据道路功能、服务范围、交通流量的不同,居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道路、宅间小路四级,不同级别的道路有着不同的设计宽度要求,以便能满足居住区的使用要求。“结构清晰”则是要求道路设计应该清晰、明朗,使人能够明确找到其到达目地的所应选择的路线。

居住区道路另一设计原则是“通而不畅,顺而不穿“,既能满足本小区生活功能的运行(如救护车,搬家时车辆顺利到达单元入口,私家车能够便利的停泊),又能避免将不必要的社会车辆(过境交通)引入本小区,从而产生交通隐患。住宅区户外环境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和儿童活动较为频繁。为尽量避免出现行走事帮,车行道路就当设置于居住区活动场地周围,减少对中心绿地等的穿越。同时,还可以在沿路设计一些照明灯方便人们夜间行走并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户外环境步行道的规划设计则应当充分考虑简单、美观、便捷的原则,为了适合老年人户外休闲散步等需求,可以将一些精致幽静处的道路设计为曲折绵延的小路,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3.2 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停放的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居民家中,这给住区停车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首先是停车位数量设置不足。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居住区居民小汽车停车场(库)配置标准

分 类 每户建筑面积(m2/户) 小汽车(车位/户)

第一类 >144 1.5~2

第二类 90~144 0.8~1.5

第三类

此表为2010年5月开始施行的停车标准,而在2010年之前,我们在做居住区时停车率大都要求在0.5_0.8个/户。而近几年建设力度空前,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导致私家里拥有量大增,这就使得现在大部分小区中产生大量的私家车无家可归。

再次,停车位设置不合理导致破坏小区景观,或因停车位数量不足,致使居民乱停车占用大量公用活动场地、绿地等,使得大量生活气息浓郁的优美环境变得枯燥,缺乏生气。

笔者认为改善停车问题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加强规划审批阶段对停车位数量的控制,严格执行当地关于停车率的法规及规定,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小区交付后使用的执行力度。同时严格控制地面停车率,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10%。地面停车率过大,即地面停车位设置过多会产生绿地面积过少,绿地率不足的缺点。

(2)对小区的活动场地、绿地周边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设置隔离带、栅栏或抬高上述场地地面标高,增大该场地与车行道路的高差,使得车辆不易进入上述空间,维护小区环境。

(3)采用“遮挡”的方式使停车场从视线中“消失”或不再成为环境的“主景”。如将停车位用植株绿带加以遮挡,适当采用植草砖或停车带之间种植高大树木等措施可提高停车环境质量,亦可“隐藏”面积较大的停车场地。

(4)“藏匿”停车位,即设地下停车库或架设二层人行活动平台,将停车场覆盖,需注意停车库出入口处理,防止噪声干扰及景观破坏。

3.3 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