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三数学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三数学题范文1
灵感思维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当人们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即刻集中注意,大脑会呈现系列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通过变化观察与思维的角度,来进行整体的观察、逻辑的推理、寻找相似模式,借助组合,突破常规的思维展开具有创造性的假设与推断,充分运用潜意识,促进其与显意识的沟通,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针对初三的数学教学,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活跃思维,以帮助其能够在难题面前快速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例如,掌握以二次函数为基本框架,一元二次方程为基本框架,以三角形、四边形和圆为基本框架的综合题的解题规律。积累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运动变换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问题。突破常规对于灵感思维训练十分必要,由于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具有一定的创新求异趋势,如,好奇心、敏锐度、活跃、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等等,这些都是保障他们顺利进行突破常规训练的条件。对于初三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其多质疑。质疑的本身就属于思维活动,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思维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突破常规,展开联想,标新立异,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相似的问题,大胆猜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才能够通过类比来探寻解题方法,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学生才会逐渐具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进而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的创造性与深刻性。
二、善于总结解题的规律
初中的数学题目相当繁多,但是相似的题目较多,而且其解法也基本相同,同类的题目其解题的思路与规律大体是一致的。例如,方程组的求解,基本上都可以借助消元、降次等方法来解决。因此,如果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分析出题目间的相似性,注重题型的相同与不同的辨别,就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以及针对问题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在大量的习题中,得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从而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代替相似问题的许多题目的解决。另外,对于和题目相似但又具有一定变化的数学题目,也可以很容易的找出解决的途径。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许多学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面对考试的压力,往往是只埋头做题,而忽视了对于题目的整理与归纳,这样即使做了一大堆的习题,也很难掌握题目的要领,遇到新的问题或是题目的条件稍加变化后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结果是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借助解题来培养解题的思维。
三、促进学生的反思
注重反思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许多学生在进行习题训练过程中或是完成习题后,缺乏题后的反思,而这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一道题经历苦思解决出来后,必须进行认真的探索,思考命题者的意图。验证解题的结论合理与否,命题的条件应用的是否完备,求解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据、严密,有无其他的解法以及众多解法中那个最简洁,是否可以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等。许多学生由于缺少这个环节,导致解题的能力与思维未能有效的提高,自然也直接影响到其数学成绩的提高。另外,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未能深入,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也不进行反思,只知道就题论题,掌握的知识较为的破碎,很难形成整体的知识链。因此,只有重视反思,不断的进行题后的归纳与总结,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初三数学题范文2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数学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初三数学复习阶段,虽然学生所遇到的知识都曾经学过,缺少新鲜感,但如果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知识回顾由学生组织
如复习四边形知识,请学生将掌握的四边形知识按照某种逻辑讲解出来,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形成完整的四边形知识结构。
2.习题的讲评要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实效性
习题的讲评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
一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类比、分类、化归以及数形结合甚至猜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善于从题目中挖掘思想方法,总结解析这类题目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触类旁通,逐渐养成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
二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习题的引申。习题的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讲评习题时,每个教师都很重视解题方法指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延伸拓展,我们不妨把讲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给出多种解法,让学生互相分析每种解法的思路,比较优劣,总结规律,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四是讲评习题时要善于发现并运用课堂上“错误”。不要看到多数学生做错同一道题了,就去讲解这道题,而不去研究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学生的有些错误比较典型普遍,而有些错误的解题过程中很可能体现着某些积极因素和重要的思考方向,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
三、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加强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的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困生的友谊,从内心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2.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学困生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从而对症下药。
初三数学题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113―0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形成数学逻辑性的推理与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善于发现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进步是和错误与矛盾分不开的,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洞察错误的能力。在学生遇到错误的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比如,是因为马虎,还是概念记得不熟悉,或者没有理解题意,再或者没有掌握定理、公式。如果问题出现在公式、概念上,那么记熟公式、背熟概念,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是因为马虎、粗心大意,那么,一定要在书写时认真,逐步解析,不能急于求答。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去发现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不但会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因为能发现错误,而喜欢在错误中寻找原因,从而爱上数学这门课。
二、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它无处不在。学生如果能做一个有心人,在自己熟悉、有趣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它真正地服务于生活,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进行教学,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平台。
比如,为了让教学生活化,笔者结合实际生活,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校庆50周年,为了装扮校园,总务处的教师特意去购买了一批盆花,准备布置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摆6盆花,只能摆18个教室。假如你是总务处的教师,你会如何安排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最后一致决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总务处一共购买了多少盆花?2.每个教室盆花的数量应该一样多。3.学校一共有几个教室?4.每个教室盆花的颜色、种类搭配等问题。实践证明,这一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善于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数学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学生在摆拼、触摸、抓握的过程中,能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有条理的语言内化,可以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加强操作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它的提出与实践源于我国数学教育界对杜威的 “活动中心论”的创造性借鉴。杜威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各种事物,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实践证明,该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与客观事物的结合过程,以及数学与其他事物结合的妙处,让学生的手与脑变得更加和谐,从而形成更加紧密的数学逻辑。
初三数学题范文4
关键词:高三数学;学习压力;心理问题;教学质量
一、高三数学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良莠不齐,老师无法全面兼顾
进入高三阶段,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的课程都已经全部学习完毕,但因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清楚的划分。基础良好的学生,前期阶段的知识把握得较好,进入高三,除了进一步夯实知识外,主要是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以及各种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然后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是有些内容如必修课掌握得还是可以的,只是选修部分的内容因为没受重视,在综合的应用大题解答时遇到的困难较大,而有的学校和老师喜欢专项训练,当面对的全部是自己不擅长的内容时,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遭到打击,结果不仅心理压力巨大,一部分人还出现了许多身体疾病,严重影响了高三阶段的整个复习进程。对于老师而言,虽然在他们眼里学生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是老师的精力有限,高三阶段的复习本来就繁重,大量的模拟考试使老师也身心俱疲。学生较多,成绩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是高中数学教学现存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工作和学生学习遇到的一大“拦路虎”。
2.各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耐心
由于高考马上来临,很多家长也因高考出现了一些焦虑情绪,他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程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父母每一次对成绩的过分关心,老师的每一次鞭笞警告,现实的每一次失望带来的打击,使得高三学生极容易出现诸如“瓶颈效应”“克拉克现象”和“心理饱和现象”等多种心理和情绪疾病。我们曾经看到一高三男生在第一次模拟考试前却偷跑去打篮球,当叫住他询问的时候,而他的回答特别冷漠“我的成绩太烂了,不管怎么努力,也考不上好大学,干脆就别学了”,由此可见,负面情绪已经让学生承受不住备考的压力,也失去了对美好大学生活的期望,否定自己,没有耐心和恒心坚持学习,这种状态下的考生常出现“不进反退”的状况,也让父母跟着伤心。
二、有效提高高三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树立学生自信心
高三阶段,不仅仅是孩子在高考,父母也在一起经历着高考,也会紧张和焦虑,有些甚至会表现出一些反常的行为。例如,有的父母在孩子高三这一年去除所有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只让孩子学习;有的父母则每天给孩子做大鱼大肉,生怕营养跟不上;有的父母还会贴一些横幅和标语,给孩子加油打气……虽然这些行为都是关爱的表现,但往往却适得其反,徒增他们的压力。所以,身为高三老师一定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告诉父母他们孩子的基本情况,给他们一些建议,并传授一些应对孩子异常的经验。首先,老师要帮助父母做好他们的定位,就是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及时疏导他们不良的情绪,做他们最坚强的保障。其次,老师给父母一些合理的建议。如,不能只让孩子学习,要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能一味的大鱼大肉,要注意荤素搭配,也不能纵容某些学生不吃饭的行为;在家的时候表现自然一些,不要太生硬,让孩子感觉舒适即可等等。最后,父母发现孩子异常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理解和宽容,多给孩子一些正能量,用“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等亘古不变的道理鼓励他们。老师和家长协力做学生调节情绪的辅助者,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的爱和关心,继而树立自信心,不怕困难和失败,并一直坚持到最后。
2.规划好复习进度,“重基础,抓两点,稳节奏”
高三阶段的数学主要是夯实基础,由点及面,进而实现成绩质的飞跃。任课老师要规划好复习进度,以多年备战高考的教学经验为基础,针对新一届高三学子的特点,整体备课,做出初步的工作安排,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针对性部署,保证备考工作的高效有序。本组内各位数学老师,以及不同学科老师之间也应该多沟通比较,班级和学科之间虽有差别,但总体的结构组成和发展特点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老师之间的交流也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后,才能更好地融会贯通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收获“1+1>2”的共赢局面,帮助所有高三学子考出优异的成绩。
具体到实际的授课方面,要做到所谓的“重基础,抓两点,稳节奏”。首先,应当重视课本基础内容。从往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数分布情况可知,一元二次不等式、基本函数、数列和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所占的比例是大于80%的,且在解析几何等答题中也是存在很多得分点的,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是高考成绩最重要的保证。因此,要保证把必修和选修课本给学生整体梳理一遍,做到条理清晰、思路明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其次,要突出高考数学复习的重、难点。让学生抓住重、难点,可以避免学生盲目使劲,复习费时低效。最后,要稳住高考数学复习的节奏。班级整体复习节奏和个人的复习速度是不同的,老师应该做整体的速度调节器,在把握好班级整体稳步发展的同时,兼顾好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学生。
3.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守好最后阶段的冲刺
经过一轮复习的夯实基础,以及二轮复习的查漏补缺,高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连空气中都飘荡着紧张的味道。高三数学的备考也到了最后的阶段,这个时候虽不至于盖棺定论,但也有点儿木已成舟的意思,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舟”。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高三以来的表现和成绩,帮助学生给自己准确定位,做好最后的冲刺。不同的定位也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针对数学复习优秀的学生,建议每天做一些题保持题感,主要温习那些错题和易错题,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其他薄弱的学科。针对复习良好的学生,建议不要再钻研难题和偏题,应该注意查漏补缺,在相对短板方面多加力,多总结失误的原因,合理分布做题时间,减少技术型失分。针对复习不太理想的学生,要进一步加强数学的基础复习,确保拿到这些基本分数,尽量让数学短板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定下符合自己知识水平的目标,既不要过分羡慕别人的分数,也不要对自己盲目乐观。尽量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被毕业季的种种浮躁情绪所感染,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力而为,守好最后冲刺阶段。
总之,高三阶段的学习是决定学生高考成绩,甚至是学生人生未来的重要因素,所有老师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的高考保驾护航,不辜负学生的辛苦付出,让家长脸上的笑容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周文英.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引导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2):110-112.
[2]张海华.高中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3]王丽芝.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使用学案的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初三数学题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三主一体;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机械地记忆数学中繁杂的公式概念,经常出现整节课“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起不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三主一体”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印象,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三主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意义
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下,数学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学科.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三主一体”教学模式,是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避免学生单一性的接受学习.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化,并且需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学习“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这一节时,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圆锥的表面是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圆面围成的,这种对图形的认识了解,就可以采用启发性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锥,然后展开自制圆锥,就很容易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的事实.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会让整节课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吸收,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一体”教学模式在初中
数学中的应用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水平,考虑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采取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创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讲本节课的内容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游戏,老师让学生在卡片上先随意写下一个数字,然后将这个数字乘以5,再减去3,由学生给出结果,最后,老师猜出学生卡片上写的数字. 比如,有一个学生给出的结果是“22”,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得出卡片上的数字是“5”. 通过这个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情景的创设越接近现实生活,就越容易让学生理解,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身边的现实例子,“如果我们学校要在教学楼和图书楼之间开辟一个长方形的绿地,面积是900平方米,并且长比宽多十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这种通过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的例子,更能引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提高了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2. 问题引导,展开师生的交流互动
通过在课堂中引入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问题引入技巧,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实现师生之间互动模式的交流学习.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课前习题:“已知ABC,如图1所示,AB=AC,证明:∠B=∠C. ”
对于这道题,根据之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学生一般会想到先通过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然后既可以证明出这两个角也相等. 而图中只有一个三角形,这就将学生的思考转向到了自主探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折叠三角形,当学生折叠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三角形中的折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也就是顶角的平分线),就会联想到依靠添加辅助线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因此就可以通过证明ABD≌ACD,进而得出∠B=∠C,即:因为AB=AC,AD=AD,∠ADB=∠ADC,所以ABD≌ACD,所以∠B=∠C. 由于之前的教学内容并未涉及辅助线的添加,尽管这道题的解析简单,但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板书讲解,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能力.
问题的提出,一般就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导入过程,结合实际生活例子,不仅需要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也有利于学生在做题过程对习题的理解. 例如,当学习初中数学的“二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如何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如何将二次函索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为配合科技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场调研部对某地区去年的西瓜市场情况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所示,甲图是直线,乙图是抛物线,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如果在6月份出售西瓜,每千克的收益是多少?如果你是市场调研员,你如何指导瓜农获得最大收益?并说明理由. ”
这种问题的引入,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更清晰明了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般是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也不能更好地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导致很多数学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堆积起来. 然而,自主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确定圆的条件”这节内容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问题是这样的:“一位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瓷器,但是这个瓷器已经破碎不完整了,你能想办法画出这个瓷器碎片所在的整圆吗?”由教师提示学生:“确定一个圆,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然后学生经过思考,回答:“确定圆的两要素,圆心位置还有半径大小”. 接下来就引入怎样确定瓷器的圆心位置,提出探究问题:“经过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吗?经过两个点是否可以确定一个圆?能否确定圆心位置?”启发学生进行动手画图,依次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在学生得出探究结果后,就会获得成就感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升了数学的学习效率.
4. 以鼓励为主的课堂评价
课堂上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探讨、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由于数学学科需要较多的算式计算,以及定理证明过程,所以常常采用学生亲自在黑板上推理演算,然后由教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解析. 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或者是评析学生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应该注意言语表达,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气,避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例如,当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内容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个抽检提问,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6x-16=0;(2)3y2+5y-1=0;(3)(x-5)2-36=0.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讲解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求解过程,然后做出合理的评价. 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同学的解题过程正确吗?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呀”这样的语句,而应该多采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解题过程,看一下同学们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的鼓励性语句,另外,通过课堂抽查,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踊跃表现自己的勇气.
初三数学题范文6
解题思路:
由“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这一条件,可以推出4张桌子就相当于10把椅子的价钱,买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也就相当于买16把椅子共用640元。
答题:
解:5×(4÷2)+6=16(把)
640÷16=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