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三数学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三数学题

初三数学题范文1

灵感思维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当人们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即刻集中注意,大脑会呈现系列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通过变化观察与思维的角度,来进行整体的观察、逻辑的推理、寻找相似模式,借助组合,突破常规的思维展开具有创造性的假设与推断,充分运用潜意识,促进其与显意识的沟通,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针对初三的数学教学,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活跃思维,以帮助其能够在难题面前快速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例如,掌握以二次函数为基本框架,一元二次方程为基本框架,以三角形、四边形和圆为基本框架的综合题的解题规律。积累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运动变换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问题。突破常规对于灵感思维训练十分必要,由于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具有一定的创新求异趋势,如,好奇心、敏锐度、活跃、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等等,这些都是保障他们顺利进行突破常规训练的条件。对于初三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其多质疑。质疑的本身就属于思维活动,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思维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突破常规,展开联想,标新立异,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相似的问题,大胆猜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才能够通过类比来探寻解题方法,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学生才会逐渐具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进而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的创造性与深刻性。

二、善于总结解题的规律

初中的数学题目相当繁多,但是相似的题目较多,而且其解法也基本相同,同类的题目其解题的思路与规律大体是一致的。例如,方程组的求解,基本上都可以借助消元、降次等方法来解决。因此,如果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分析出题目间的相似性,注重题型的相同与不同的辨别,就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以及针对问题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在大量的习题中,得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从而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代替相似问题的许多题目的解决。另外,对于和题目相似但又具有一定变化的数学题目,也可以很容易的找出解决的途径。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许多学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面对考试的压力,往往是只埋头做题,而忽视了对于题目的整理与归纳,这样即使做了一大堆的习题,也很难掌握题目的要领,遇到新的问题或是题目的条件稍加变化后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结果是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借助解题来培养解题的思维。

三、促进学生的反思

注重反思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许多学生在进行习题训练过程中或是完成习题后,缺乏题后的反思,而这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一道题经历苦思解决出来后,必须进行认真的探索,思考命题者的意图。验证解题的结论合理与否,命题的条件应用的是否完备,求解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据、严密,有无其他的解法以及众多解法中那个最简洁,是否可以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等。许多学生由于缺少这个环节,导致解题的能力与思维未能有效的提高,自然也直接影响到其数学成绩的提高。另外,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未能深入,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也不进行反思,只知道就题论题,掌握的知识较为的破碎,很难形成整体的知识链。因此,只有重视反思,不断的进行题后的归纳与总结,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初三数学题范文2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数学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初三数学复习阶段,虽然学生所遇到的知识都曾经学过,缺少新鲜感,但如果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知识回顾由学生组织

如复习四边形知识,请学生将掌握的四边形知识按照某种逻辑讲解出来,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形成完整的四边形知识结构。

2.习题的讲评要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实效性

习题的讲评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

一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类比、分类、化归以及数形结合甚至猜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善于从题目中挖掘思想方法,总结解析这类题目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触类旁通,逐渐养成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

二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习题的引申。习题的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是在讲评习题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讲评习题时,每个教师都很重视解题方法指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延伸拓展,我们不妨把讲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给出多种解法,让学生互相分析每种解法的思路,比较优劣,总结规律,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四是讲评习题时要善于发现并运用课堂上“错误”。不要看到多数学生做错同一道题了,就去讲解这道题,而不去研究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学生的有些错误比较典型普遍,而有些错误的解题过程中很可能体现着某些积极因素和重要的思考方向,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

三、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加强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的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困生的友谊,从内心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2.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学困生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从而对症下药。

初三数学题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79 数学课教学是一个普遍联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这引导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积极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如何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一、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即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要做到:

(一)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如下两条:①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了解透彻。比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不够严谨;而“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语言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②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即要求教师的语言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语句不冗长,简捷概括。如果教师的“口头禅”太多,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只有通俗明白,学生才会听得有滋有味。为此应做到:1.解释抽象概念的语言要形象化。一般来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对描述性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数学教学如果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定会不同凡响。

(三)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同学心悦诚服。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二、注意数学的应用性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图案、歌谣等来表述。如果依然按传统方法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讲你听,我写你录,我问你答,我打你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是不会有的,也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性。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2.科学性。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r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等等。

3.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初三数学题范文4

关键词:指导思想;具体应用;切忌滥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63-0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为指导,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新的教学环境。它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应用面广泛的辅助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的指导思想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还弥补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发展智力、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能替代教师,多媒体不能成为化学课堂的主宰,更不能替代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只能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和手段 。

二、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利用

1、在新章节的导入中可选用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我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黄龙洞的精美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然后追问“是哪位能工巧匠给我们雕砌了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就此引出”二氧化碳”导入新课。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创设了与新课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自然而又精彩的就把学生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当中。

2、化学课堂不能做实验时应利用多媒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无法现场操作,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抽象、说服力不强,学生难于理解,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甲烷的可燃性”时,由于制取甲烷比较繁琐且初中化学课上不要求学生会制取甲烷,点燃甲烷时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得先验纯。为了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甲烷的常识,了解甲烷燃烧的现象及产物。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点燃不纯甲烷发生爆炸的实验,巨大的爆炸声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意识。然后通过观察纯净的甲烷燃烧时的现象及产物的验证方法,使学生从实验中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微观粒子的奥妙。

3、解决抽象问题时应利用多媒体

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的运动是初中化学课本上的一部分内容,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眼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过程,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还有的化学反应需要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学生对看不见的实质确实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将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同步进行。

4、在各单元复习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

多媒体教学因其信息传输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使得课堂时空被大大地拓宽和延长,也使得教学密度明显加大。化学知识繁杂琐碎,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点碎,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 ,教师串讲起来也很费力。这时应将有关知识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这些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弄清知识脉络,并对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做到胸有成竹,同时根据相关知识采集同一知识点的类型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切忌滥用多媒体课件

初三数学题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三主一体;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机械地记忆数学中繁杂的公式概念,经常出现整节课“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起不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三主一体”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印象,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三主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意义

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下,数学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学科.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三主一体”教学模式,是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避免学生单一性的接受学习.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化,并且需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学习“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这一节时,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圆锥的表面是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圆面围成的,这种对图形的认识了解,就可以采用启发性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锥,然后展开自制圆锥,就很容易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的事实.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会让整节课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吸收,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一体”教学模式在初中

数学中的应用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水平,考虑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采取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创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讲本节课的内容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游戏,老师让学生在卡片上先随意写下一个数字,然后将这个数字乘以5,再减去3,由学生给出结果,最后,老师猜出学生卡片上写的数字. 比如,有一个学生给出的结果是“22”,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得出卡片上的数字是“5”. 通过这个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情景的创设越接近现实生活,就越容易让学生理解,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身边的现实例子,“如果我们学校要在教学楼和图书楼之间开辟一个长方形的绿地,面积是900平方米,并且长比宽多十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这种通过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的例子,更能引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提高了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2. 问题引导,展开师生的交流互动

通过在课堂中引入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问题引入技巧,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实现师生之间互动模式的交流学习.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课前习题:“已知ABC,如图1所示,AB=AC,证明:∠B=∠C. ”

对于这道题,根据之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学生一般会想到先通过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然后既可以证明出这两个角也相等. 而图中只有一个三角形,这就将学生的思考转向到了自主探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折叠三角形,当学生折叠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三角形中的折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也就是顶角的平分线),就会联想到依靠添加辅助线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因此就可以通过证明ABD≌ACD,进而得出∠B=∠C,即:因为AB=AC,AD=AD,∠ADB=∠ADC,所以ABD≌ACD,所以∠B=∠C. 由于之前的教学内容并未涉及辅助线的添加,尽管这道题的解析简单,但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板书讲解,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能力.

问题的提出,一般就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导入过程,结合实际生活例子,不仅需要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也有利于学生在做题过程对习题的理解. 例如,当学习初中数学的“二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如何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如何将二次函索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为配合科技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场调研部对某地区去年的西瓜市场情况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所示,甲图是直线,乙图是抛物线,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如果在6月份出售西瓜,每千克的收益是多少?如果你是市场调研员,你如何指导瓜农获得最大收益?并说明理由. ”

这种问题的引入,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更清晰明了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般是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也不能更好地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导致很多数学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堆积起来. 然而,自主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确定圆的条件”这节内容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问题是这样的:“一位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瓷器,但是这个瓷器已经破碎不完整了,你能想办法画出这个瓷器碎片所在的整圆吗?”由教师提示学生:“确定一个圆,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然后学生经过思考,回答:“确定圆的两要素,圆心位置还有半径大小”. 接下来就引入怎样确定瓷器的圆心位置,提出探究问题:“经过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吗?经过两个点是否可以确定一个圆?能否确定圆心位置?”启发学生进行动手画图,依次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在学生得出探究结果后,就会获得成就感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升了数学的学习效率.

4. 以鼓励为主的课堂评价

课堂上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探讨、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由于数学学科需要较多的算式计算,以及定理证明过程,所以常常采用学生亲自在黑板上推理演算,然后由教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解析. 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或者是评析学生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应该注意言语表达,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气,避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例如,当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内容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个抽检提问,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6x-16=0;(2)3y2+5y-1=0;(3)(x-5)2-36=0.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讲解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求解过程,然后做出合理的评价. 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同学的解题过程正确吗?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呀”这样的语句,而应该多采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解题过程,看一下同学们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的鼓励性语句,另外,通过课堂抽查,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踊跃表现自己的勇气.

初三数学题范文6

一、追问——向深处挖掘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过程是以“点状式”为主要特征的,他们很难将想到的、看到的,连成一片,也很难进行连续性、整体性的思考。为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时候,要基于学生思维的特征,顺着学生的感知世界的视角,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领着学生一同去追问蕴含其中的深层价值,从而在挖掘、追问中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思维的能力。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在常规的教学中,只要我们领着学生搞清“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帮助他们灵活地运用,教学过程就结束了。然而当我们在进行深层的追问时,就会发现这样的教学只能给学生带来“结果性知识”的获得。为此,我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追问:“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不能将其转化成三角形或正方形?”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最优的转化对象;接着问:“为什么沿着高剪开?”以此帮助学生思考转化的策略;最后“转化之后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以此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转化原理。由于有了深层的挖掘与追问,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还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原因。

二、概括——向高处建构

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层次的思维模式是“网状模式的思维”,即在思考时,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从而达成一个整体。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点”“线”阶段,还不能全盘思考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带领他们“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的思考与分析,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知识串的思考与分析。

例如“平面图形的计算”的教学。在小学教材体系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内容,不是安排在一个年级段中的,而是分散在多个学段、多册教材中,可能是分散的缘故,很多学生未能从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厘清这些图形的区别,也无法在自己的图式中建构它们。因此我在教学时,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起呈现,与学生一道探究它们的推导过程,分析推导的原理,区别它们的异同,厘清“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时除以2的原因。由于将这些图形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概括,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进行建构,进而全面地把握这些图形的异同。

三、提炼——向远处前行

虽说数学是基础学科,但数学的教学不应停留在“基础”。要知道,数学除了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它还是一门思维的学科,一种方式策略的学科,更是一门思想的科学。正是因为数学有这种特质,故而使它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成为个体成长的指南,成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秘技。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提炼,将蕴含其中的思想慢慢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涓涓流淌的数学思想中尽情遨游。

例如“统计”的教学。统计教学是课程改革下增添的一个新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了解统计的知识与方法,懂得运用统计相关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实际统计时,既要面临着“繁复誊写”的问题,又要面临着数据简化的问题。为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与学生一道分析统计操作过程的“繁复”,思考简化“繁复”的方法,提炼出“用每一类商品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A、B、C……来表示要统计的商品”的思想,当学生提炼出这一步后,我又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个疑问: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也出现这种“繁复”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生成“用字母代替我们所要表示的数据”的常规思想。

上一篇中医术语

下一篇煤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