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雨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雨的文章范文1
2、有些人,有些事,遇到了就是一辈子的暖。那种情感,不是你是否拥有了,而是会一直就在记忆里了。那种存在,不是仰望,也和欣赏无关,是一种心与心的碰撞,真切与深切的融合。 请相信;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总有一处风景,会因为我们而美丽;总有一个笑脸,是为我们而绽放;总有一份遇见,唯美了整个曾经,萍水相逢总有一袭柔情,过客匆匆,总有一个位置,无可取换。
3、一路风雨兼程,彼此是坚强的支撑;默默的付出,总是不言不语;深深的疼惜,总是不离不弃。心灵的默契,是超越距离的相依;精神的拥有,是凌驾俗世的美丽。心灵间的靠近,是一种说不出的温暖。是感动时的潸然泪下,是真实情感的点滴融化,是天涯咫尺的无语传情,是灵魂与灵魂交集的火花。不是一种语言,知心有声而且飘逸缠绵;不是一种刻意,灵犀万千而且心照不宣;不是一种追逐,顾盼流连而且温润心田。彼此的懂得,在理解中相伴永远。彼此的眷恋,在珍惜中留下斑斓。缘分握紧,让真情心间取暖。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支柱,一种心灵上的归宿,陪伴与无形,却润心有声,晓知与心情,又动之以情。
4、也许身影很远,但心灵很近; 也许感情很缥缈,但感动很真。 累了,可以诉诉苦;烦了,可以缓缓神。无助时,赋予精神的支撑;流泪时,给予最真的心疼。了解生活中的负累,懂得伪装后的坚强。几句调侃,能够驱走不快;一个微笑,无语也温暖。无论何时何地,需要时都在;无论何种心情,倾诉时都懂,人生不奢求太多的衬托,只要有人陪,有人懂!有人陪伴的路,不孤单;是一种慰藉,有人相守的情,不孤独,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心的贴近,温暖着飘零;情的真诚,呵护着生命。 多想,把所有的温柔都置于你心底,驱散那些灰色廖默。
5、多想,让阳光的花朵盛开于你的视线所及,宛若夜的黑中亦会盛放的激情不息…
有关雨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2006)。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 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如Robert Lucas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如Patrick认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供给主导”的作用。金融发展在动员储蓄、管理风险、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以Goldsmith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Sinai和Stokers(1972)及Wallick(1969)的有关文献均对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
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与Shaw为代表的金融压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综述
1.国外方面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外学者一直走在前面,Goldsmith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他使用金融中介体资产的价值与GNP的比率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指标,通过检验35个国家在103年间(1860年~1963年)的数据,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是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总是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不足的是,他并没有能够指明两者何为因果。
King和Levine针对Goldsmith研究不足,采样80个国家30年的数据,系统地控制影响增长的因素,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反之亦然。Levine的研究也自此引发了寻找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证据的。 Levine和Zervos(1996)通过在回归模型中引入一些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扩展了和对金融中介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其研究结果是银行发展、股票市场流动性,不但都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都是经济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很好预测指标。
Arestis等(2001)使用来自5个发达国家的数据,采取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在控制股票市场易变性和银行体系效应的基础上,检验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结果也表明尽管银行和股票市场都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银行的效应更大。
2.国内方面
国内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不足。然而,通过借鉴学习国外既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和大量定量研究。前人的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国外既有理论成果,同时考虑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运用了国外成熟的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很有价值的结论。
宾国强(1999)采用OLS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麦金农的理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确实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对金融深化有促进作用,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有关雨的文章范文3
关键词:住宅设计; 标准;保障性
住宅建设要抓两头
“人人享有适当住房”是个奋斗目标,应看到,目前出现了超前消费的不正常现象。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就想买房,甘当“房奴”。上述社会需求,只能靠商品房来满足,政府不可能也不必给予优惠与补贴。政府真正要抓紧的是两头:一头是解决低收入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包括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在农村中已有住房),要推出政府负责的廉租房。而廉租房并不都是新建房,要充分利用二手房(包括对旧厂房的改造利用);另一头就是高标准住房,如豪宅、别墅之类,要从税收、价格等政策上给予限制。这类少数人占有的住宅占用了很大的公共资源,不能无节制兴建。经济适用房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个政策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优惠往往落到了“低进高出”的开发商手上,使政府减少的税收优惠转化成开发商的高额利润。在很大程度上,该政策与国家美好的初衷相违背。时下,经济适用房应改为“补人头,不补砖头”的做法,并和廉租房并轨,切实解决买不起房的低收入人群之需。
住宅小区不是唯一的居住形态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日趋严重,这与单一化推广住宅小区的开发模式有关。封闭管理的小区建在城内,往往形成“肠梗阻”,将很多城市支路路网人为切断,增加了次干道和主干道的负担。如果小区建在城市边缘,不能共享城市已有的社会资源,增加了上下班集散高峰的钟摆式聚焦现象。这种“睡城”早已成为国外城市建设的失败教训。北京因而带来的“摊大饼”现象就成为很难解决的棘手问题。城市住宅形态应因城而异,因地制宜,应尊重城市的原有文脉和道路格局。城市空间衔接依靠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路网建设。这些路网之间形成的城市街坊地块,在政府统一组织下,有的开发商负责土地一次开发,将生地变成七通一平的熟地;有的开发商进行房屋二次开发。政府始终唱主角,而不是开发商。
严格执行住宅建设标准
解决住房问题,不能完全靠市场,政府责无旁贷。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宅业决不是支柱产业,它是建筑业中的子系统。住宅建设是古老的产业,我们可以温故而知新。解放前,南方的里弄、石库门住宅和北方的四合院住宅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解放后,上海的曹阳新村、闵行一条街和北京的幸福村、和平里、百万庄、黄瓜园都是五十年代有代表性的住区形式。到七、八十年代,北京的塔院、翠微园、方庄等小区和居住区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改革开放后,更是百花竞放,建设了许多优秀小区,并有大量高层住宅出现。
应该看到在大规模建造的普通住宅小区中存在着十大不良倾向:住宅贵族化,绿地公园化,铺地广场化,小品城市化,道路随意化,配套商业化,风格欧美化,装修宾馆化,物业粗放化,景观鸟瞰化。在媒体宣传上也把重点放在高标准的住房上。例如前几年推出的“创新风暴――中国住宅创新夺标获奖楼盘”,共设15个大同小异、内容雷同的奖类。共60个楼盘其中22项是中外合作的。户均建筑面积平均168.9平方米,最大336平方米,最小112平方米。绿地率平均38.6%,最大72.7%,最小34.3%。人均用地平均37.7平方米,,最大86平方米,最小16.4平方米。很明显这些获奖楼盘大大超过国家限定的技术指标,评语中有太多褒奖美语等不实之词。
提高住宅规划设计的质量
设计质量的关键是设计者的出图质量。按ISO-9000的要求,过程控制是关键。设计质量不能只寄托于最后的审查把关,在控制过程中有些环节要加强。
①住宅设计不能一概“一步跳”
按建设部规定,住宅工程可以不做初步设计,可以从方案设计一步跳到施工图设计。这对于八十年代北京推行“80住1”和“80MD1”标准图的多层住宅时代还能适用。现在住宅标准大大提高了,出现了高层、超高层住宅并带裙房和地下室车库、设备层,建筑方案审批通过后,还需通过初步设计来完善结构、水、暖、电专业的系统设计方案,并要做出概算,控制投资。甲方不希望做初步设计,要求设计院边设计、边施工、边订货。从保证设计质量看,不能省却初步设计这一环节。
②施工图设计审查应是政府职能
国际上通行做法是由政府有关城建部门重点审查施工图的安全、卫生及公共利益方面问题,不是全面审查是否符合规范问题。解放前上海就归市政府工部局审查设计,然后发施工执照。解放后初期,由上海市政府营造处负责审查。我国现在让各大中型设计单位组织队伍负责施工图审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成为市场上有偿劳动的行为。一些不够资格的设计单位,自己无力审图,把审图把关的责任转移到施工图审查单位。久而久之,审查单位也不会为难设计单位,先预审,修改后再出审查通知单。审图制度已经大大走样。要保证设计质量应从设计资质和准入制度严格抓起,不合格的设计单位应淘汰,要重新洗牌。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内容要简化,不应由设计单位承担这事。政府应挑起审查把关的职责,可以委托专家审查,也可自身设置专家组织审查。
③强制性规范不能代替所有现行规范
现在有一种假象,好像只要设计符合了强制性规范,质量就合格了。其实不然,所谓的强制性规范也只是在大量的通行规范中抽出若干重点条文而已。符合了强制性规范只是低标准达标,只是保证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大量的规范中都有“必须”与“应”执行的条文,理所当然,这就是强制性的,何必多此一举再抽出部分条文作为强制性规范以偏盖全呢?何况每次修改规范,强制性条文也要做相应修改,重新再版,造成大量重复劳动,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得益的是印刷厂和编制单位,增加经济负担的是设计单位。这是一种浪费社会资源的不明智作法。
④充分发挥建筑师在工程咨询行业中的作用
有关雨的文章范文4
出席对象:中大班家长
内容:主题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讲人:园长
过程:
对儿童来说,形成健康心理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归纳起来,主要是:充分的抚爱、充实的生活、平稳的环境、艺术的陶治、健康的躯体等几方面。
一、充分的抚爱
充分的抚爱包含着体贴、关心、爱护、依赖等,它能带给儿童满足与温暖,使儿童体会到生活充满幸福与光明,从而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并且会深切真挚地去爱别人。爱是促使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动力。母爱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教师的爱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适当的母爱与师爱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母爱不适当主要表现在溺爱上,对儿童一味迁就,缺乏严格要求,结果造成孩子骄横成性,散漫无羁,对父母及其他人漠不关心。对儿童爱得不够或不正确,常使受宠儿童张扬跋扈,被冷落的孩子性格孤僻。不仅要充分地爱孩子,也应该正确地爱孩子。
二、充实的生活
儿童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有恰如其分的学习、劳动,有适当的游戏、娱乐。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儿童除了在吃穿上给予满足外,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少关心;有的家长望子成才心切,过多安排孩子学习,致使孩子精神紧张,兴趣偏狭,生活能力差,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些家长只关心儿童读书,不关心儿童个性发展,安排上缺乏游戏、娱乐,使孩子感到生活枯燥无味,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三、平稳的环境
平衡的环境是指的家庭、顺利学习的环境、必要的物质生活。比较平稳少曲折的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冲击比较小,儿童容易适应,而不致于产生心理不健康。反之,处于逆境中的儿童,往往会缺乏教育引导,而在心理上受不住冲击,出现反常心理。美国霍尔姆等人曾对5000余人进行社会生活对心理疾病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发现生活变动量大会出现较高心理发病率。例如,父母吵闹、离婚,教师责骂、体罚,由于贫困而受饥饿或失学等,都会促使儿童发生心理变态,产生紧张、焦虑、悲伤、恐惧、消极、自卑等心理。不过,处在逆境中的儿童,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给予精神或物质的支持,培养他们以比较强的意志、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挫折,那么儿童还是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的,甚至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四、艺术的陶治
艺术的陶冶促使儿童的人格获得健全、和谐的发展。音乐是形象化的具体刺激,儿童容易接受。创造和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音乐来陶治儿童,根据需要经常给儿童听欢乐、明快或安静、温和或坚定、有力的音乐,使儿童形成活泼、愉快、稳定、勇敢的性格。美术主要是造型和色彩的艺术。美术的具体形象性是最受儿童喜爱的,用以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能有显著的效果。儿童可以在看看画画玩玩中发展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色彩能影响人的情绪:红色使人情绪亢奋,黄色使人喜悦,蓝色使人心胸开阔,灰色使我沉闷、忧郁。在儿童常处的环境中应少用灰、黑色。儿童文学也是儿童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它那引人入胜的内容、优美动听的语言,不仅使儿童增长知识、明辨是非、发展语言,还能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经常向儿童讲故事、念诗歌是促使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健康的躯体
有关雨的文章范文5
【关键词】近十年;幼儿成长档案袋;研究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10-04
【作者简介】张艺玲(1989-),女,广西贵港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化,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1]由此可见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幼儿成长档案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与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较,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和情境性等特点。为了了解我国关于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状况,笔者以2003年到2013年为期限,在CNKI输入“幼儿成长档案”,获得关于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文章73篇(详见表)。本文试对这73篇文献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我国近十年(2003-2013)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的基本情况,以期对今后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一、幼儿档案袋评价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档案袋的理念来源于传统的视觉艺术,它主要用来收集艺术家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是一种表现艺术家个人设计风格和领域的作品集。 档案袋的内容包含面很广,通常包括设计师、音乐家、画家或者摄影家以前所做的作品或作品图解等。选出来的作品都是能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性和专业水准的杰作,以便向别人展示。
档案袋评价是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以标准化为特征的测验在以往评价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这种理念下,课程与教学要求教师把预先选定的知识一一教给学生,然后通过测验来评定学生的成绩。由于测验受到科技理性的影响,追求的是试题的客观性和成绩的量化,导致这种测验脱离了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境,忽略了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这么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档案袋评价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档案袋评价在美国兴起,随后,档案袋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实践工作中也体现出了它特有的优势。近年我国教育工作实践者也开始慢慢关注档案袋评价方法,并在实践工作中和研究理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档案袋评价方法,并作为一种新的幼儿发展评价方式在实践中运用。
二、档案袋评价概念界定
概念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一种成熟的理论依赖于对概念明确无误的界定。纵观近年来我国关于档案袋评价的相关文献分析,我国学者们对档案袋评价的概念界定很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为了方便研究,笔者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东北师范大学的姚伟(2007)在《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一文中指出:“档案袋评价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收集幼儿作品,展示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进步的历程,以有效促进幼儿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评价方式。”[3]李风华(2004)在《档案袋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档案袋评价是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表现的一些信息,包括考试成绩、作业、笔记、作品、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并附有学生自评、教师评语、同学互评及家长评语,以展现个人学习的历程及意义。”[4]而殷思华(2009)则认为“档案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学生某一学科的作品,以便于向教师、学生本人和其他人展示学生在某一学科上的表现、 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5]我国学者钟启泉认为“档案袋评价”一方面是搜集学习者的作业样品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记录,另一方面是将搜集的资料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素材。
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档案袋评价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学者们都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涵。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的性强。档案袋评价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收集幼儿作品。第二,评价主体多样化。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幼儿或者家长。第三,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档案袋评价不仅能考察幼儿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且也可以考察幼儿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诸方面发展。
三、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一)我国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文献的基本情况
由表可以看出,在这十年中,我国每年关于幼儿档案袋评价的文章的数量并不十分稳定,但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笔者收集到的文献来看,2003年没有学者发表关于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相关文章,到2004年发表了5篇,2005年只发表4篇,2006年之后,虽然每年发表的数量不同,但都在5篇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日益重视。
(二)幼儿档案袋评价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任何实践都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支撑,档案袋评价也不例外。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幼儿档案袋评价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化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特色是:(1)儿童个人世界的关联,学习者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学习风格与能力、动机、感情等。(2)知识是建构的,所谓的学习,是建构知识、意义和理解的建构式过程。(3)重视合作和沟通的过程,学习是在积极的人与人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进行的。(4)重视超越了学校的学习活动的价值,学习是情景化认知的连续性和情境依存性。[6]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性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档案袋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参与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儿童、家长,也可以是社区人员。这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档案袋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支持八种“智能”独立存在: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各种智力的不同组合正是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评价对象,没有统一标准,更应多维度考虑。[7]如龚欣(2005)在《运用档案袋评价促进幼儿个体发展》一文中强调,多元智能观要求教育评价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能力”等现代教育观念,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来研究运用档案袋评价促进幼儿个体发展。[8]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对幼儿档案袋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比较少,并且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个角度,较少跨角度去研究。从笔者收集到的文献,只有寥寥几篇文章是运用了多种理论为研究基础的。如刘永华(2011)在文献梳理及现象分析的基础上,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绘画的理论构想,形成了基本的评价观;[9]张莉萍(2005)在《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一文中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运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评价幼儿发展。[10]
(三)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理论层面的研究
从收集到的相关文献来看,目前我国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理论层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多。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理论层面的研究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介绍和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反思这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介绍方面。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类型、作用等方面,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李胜楠(2013)在《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价值及建议》一文中明确指出,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作用如下:“真实、全面、动态地描述幼儿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体验成功感和责任感”, “为教师反思提供条件,有助选择最优教育策略”,“促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等。[11]姚伟在《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一文中认为,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符合现代教育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能够充分体现评价作为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的发展。[12]姚玉龙(2004)认为,档案袋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课堂型以及理想型。[13]二是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反思方面。此类文献主要是对大多数幼儿园所沿用的幼儿档案袋评价观念、方法的反思批判,指出目前我国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国内对幼儿档案袋评价的批判反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姚伟在《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一文中明确指出,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对幼儿作品的选择存在盲目性”,“ 对幼儿作品缺少必要的说明”,“档案袋评价结果的构成不全面”等问题。同时他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于“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姚伟指出,在运用档案袋评价时, 应避免将之变为单一成果型评价, 而应着重体现过程性。成果型档案袋可以集中体现幼儿在一次活动中获得的成就, 作为一种阶段性的总结。过程型档案袋则应重点呈现与展示幼儿为达成目标而努力探索与反思的历程。对于“对幼儿作品的选择存在盲目性”的问题,姚伟认为,第一,可以选择幼儿为活动做准备的资料。第二,可以选择体现幼儿阶段性探索成果的作品。第三,可以选择活动结束时幼儿的总结性作品即最终成果。对于“对幼儿作品缺少必要的说明”的问题,姚伟指出只有图文并茂地予以呈现,才能再现活动的情景,对评价来说才是有价值、有说服力的材料。[14]对于“档案袋评价结果的构成不全面”,姚伟在文中引用了瑞吉欧教师的话:“档案袋的评价结果是指在整理档案袋中有关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评价信息后,对幼儿发展所作的整体评定, 通常以模糊等级评估+观察记录+评语的方式呈现。”[15]殷思华(2008)等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都明确指出。如组织计划阶段存在着“评价的类型单一”,“缺少评价标准”,“与幼儿、家长缺乏沟通合作”等问题。在作品收集阶段存在着“不清楚应该收集和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放入幼儿档案袋”,“不清楚收集和选择作品的渠道和方法”等问题。在成果展示阶段存在着“成果展示流于形式,往往只是幼儿优秀作品、文件夹或作品集的展示,而对作品的真正评价却较少”等问题。[16]
(四)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实践层面的研究
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实践层面的研究也比较多。此类文献多注重实证研究,操作性强,一提出问题,随即有相应的实施策略。孙文云(2008)等在《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模式》一文中,用访谈和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如何构建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模式。她在文中指出,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模式应该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出发,确定评价的维度。我们首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然后确定幼儿音乐教育评价的维度;最后构建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模式。[17]张妮妮(2007)在她的硕士论文《幼儿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中,运用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轶事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出在组织计划阶段的实施策略应该“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档案袋”,“多渠道选择档案袋的内容”,“与幼儿共同选择档案袋的形式”并“ 取得家长的配合”。 在作品收集阶段,研究者从收集作品、选择作品、注释作品及管理作品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得出“广泛收集作品”,“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作品”,“ 图文并茂注释作品”,“利用‘记录表’管理作品”等实施策略。在成果展示阶段的实施策略这一阶段,研究者得出“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生动形象撰写评语”,“定期进行成果展示”[18]等是实施策略。肖菊红(2010)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成长档案袋的构建和运用》一文中提出了“四个聚焦”策略,如“聚焦家长――强调互助”,“聚焦孩子――突出主体”,“ 聚焦观察――体现指导”和“聚焦主题――凸显整合性”等策略。[19]皮军功(2008)等在《幼儿档案记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技术》一文中强调:实践操作中,幼儿档案袋记录必须秉持真实记录幼儿发展、嵌入课程全过程、深入研究幼儿等核心理念,并解决如何分类、如何编辑及具体记录什么等基本技术问题。[20]
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实践层面的研究的特点体现在:一是注重实证研究;二是研究范围广泛,操作性强。
(五)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方法
据笔者收集到的相关文献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关于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研究都是以总结、推理分析等思辨研究方法,缺乏量化研究。如孙文云等在《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模式》一文中用访谈和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如何构建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模式;张妮妮(2007)的硕士论文《幼儿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运用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轶事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在各个阶段的实施策略。[21]刘永华(2011)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对小班幼儿绘画评价进行了行动研究,旨在探索并初步建立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绘画的标准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22]
四、我国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评价的理论基础薄弱
据笔者所搜集的文献中,仅有几篇是从理论视角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提出了建议。据笔者看,我国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理论基础之所以如此薄弱,可能是由于档案袋评价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率先被美国应用到教育评价中,而档案袋评价方面的知识2000年后被我国学者所关注,并首先在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才逐渐被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运用到幼儿发展评价中。
(二)评价研究涉及的内容分布不均衡
从笔者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在现有的幼儿成长档案袋研究领域,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失调、分布不均情况。譬如,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理论层面的研究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介绍和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反思这两个方面;如涉及幼儿档案袋评价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化智能理论的研究。
(三)评价内容所覆盖的范围集中于微观和中观层面
绝大多数的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只是对一些数据和个别现象的归纳与分析,很难上升到理论的层面,限制了对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宏观层面的把握。微观和中观层面研究的局限性使其很难就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做出大的贡献,只有在对微观层面把握和分析的基础上,加大对宏观层面研究的重视,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2] 卓挺亚,张亿钧,李.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及教育改革动态[M].广州:南海出版公司,2003:63-65.
[3][12][14] 姚伟. 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31-33.
[4] 李风华.档案袋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3):54-56.
[5] 殷思华.我国档案袋评价运用情况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01):109-111.
[6] 钟启泉.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0-24.
[7] 宋凤芝.档案袋评价法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68-70.
[8] 龚欣. 运用档案袋评价促进幼儿个体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02):62-63.
[9][22] 刘永华.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绘画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 张莉萍. 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11] 李胜楠.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价值及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3,(08):3.
[13] 姚玉龙.从质性课程评价谈档案袋评定[J].甘肃教育理论探索,2004,(02):16-17.
[15] Grace, Cathy. The Portfolio and Its use: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Young Children[J]. ERIC Digest, 1997,(04).
[16] 殷思华,毛蕊. 浅析应用幼儿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8,(08):47.
[17] 孙文云,蔡黎曼.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模式[J].学前课程,2008,(12):4-6.
[18][21] 张妮妮.幼儿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1-33.
有关雨的文章范文6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做好铁路系统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铁路系统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统一执行所参保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所参保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
铁路系统各机关、事业单位、工厂、高校及其职工,要直接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运输、施工企业及其职工,可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二、各运输企业一般以铁路分局(总公司)、直管站段的铁路局为单位,集中参加分局、路局注册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下属的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施工企业一般以工程处为单位参加工程处机关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三、各有关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征求以相对集中方式参保的各单位意见基础上,制定异地参保人员的就医管理办法。要充分发挥铁路系统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与管理。符合条件的铁路系统医疗机构均可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定点资格。对取得定点资格的铁路系统医疗机构,允许所在统筹地区所有参保人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