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市场范文1
关键词:全球清真食品市场;清真认证;清真经济体系
中图分类号:17426.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586(2013)03-0099-07
一、穆斯林人口与全球清真食品市场
在全球穆斯林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清真食品巨大的市场规模与不断完善的产业链对相关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有两个关键的驱动因素,使根植于穆斯林人口的清真食品市场变得日益重要。首先是人口总量与增长率(见表Ⅰ),据估计,穆斯林人口已超过全球人口的25%,同时全球穆斯林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8%,并且全球穆斯林人口从总体上呈现出年轻化与快速增长的两大特点;其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穆斯林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穆斯林人口的经济影响力也日益加强。
全球年轻的穆斯林人口,无论是本土穆斯林还是穆斯林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均表现出选择方便食品的消费倾向,而且他们也在试图扩大传统美食的范围。这些趋势,不仅使得清真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促使新产品不断发展成熟。
二、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分析
(一)全球清真食品市场规模
穆斯林人口已经超过世界人口的28%,约有20亿消费者。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呈现出了一些变化,伴随着穆斯林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穆斯林消费者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家庭收入,这些趋势造就了符合伊斯兰价值观的世界性主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过去的十年中,清真食品市场发展迅速,现在的市场总值超过了6500亿美元(世界清真论坛2011年的统计)的规模,约占全球食品行业的17%。为了符合伊斯兰的标准,所有的穆斯林必须确保只消费获得清真认证的食品、饮料和药品,人口众多的穆斯林对清真食品的刚性需求,对清真产品的全球消费需求的增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跨国公司,如乐购、麦当劳、雀巢等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扩大了它们获得清真认证的产品线。据估计,这些跨国公司基于对要素市场的控制与规模效应,控制全球清真食品市场约90%的份额。
与其他领域不同,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并没有明显地受到全球金融衰退的影响。全球清真食品市场自2004年以来大幅增长,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自2008年以来全球清真食品的均保持在4%之上,2004年至2010年之间全球清真食品市场达到了12.6%的增幅(见表2)。
在亚洲,收入的增长已经带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清真食品市场在亚洲最大的贡献者是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海合会的成员(包括阿联酋、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尔和科威特),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为清真食品市场全球化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见表2)。
在非伊斯兰国家与穆斯林不占多数的市场,清真认证的产品市场扩张的潜力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于安全和道德的产品需求,如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等国的欧洲清真食品市场,反映了非传统穆斯林消费市场的变化,其增长速度确实不及亚洲市场,但却向市场传递着重要的信息,这也代表了未来全球清真食品市场潜在的动向(见表2)。
综上所述,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是较富裕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消费者寻求更多元化的获得清真认证的产品。高品质、良好的监管和产品的声誉是进军全球清真食品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主要清真食品市场分析
最有潜力的清真市场跨越不同的国家与区域。由于亚太地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穆斯林人口,亚太地区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国家对清真产品都有很高的需求。北非和中东是传统上利润丰厚的清真食品市场。在穆斯林人口较少的国家但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有较高要求的地区,清真食品市场的潜力也不容小觑,如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国家。
世界上主要清真食品市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摩洛哥、伊朗、马来西亚、埃及、土耳其、突尼斯、科威特、约旦、黎巴嫩、也门、卡塔尔、巴林、叙利亚、阿曼和巴基斯坦,同时还包括拥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新兴清真市场包括印度(1.77亿穆斯林人口)、中国、俄罗斯、菲律宾、法国、德国和英国。
1.亚太地区
尽管中东地区拥有数量最多的穆斯林国家,但全球穆斯林人口最为集中的国家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穆斯林人口超过了10亿,4个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都在亚洲,包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这4国2010年的穆斯林人口为7.09亿。
作为一个新兴的区域,亚洲国家人均收入呈上升趋势,然而食品消费总量仍低于世界上的许多地区。亚太地区在全球金融衰退的背景下,仍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高品质的食品,而更高的收入,也带来了更多元化的产品需求。同时,较富裕的消费者越来越关心动物的人道待遇问题,这部分消费者不一定是穆斯林,这为清真产品开辟了新的消费群体‘。](P№)。
近年来,一些亚洲国家努力建设成为包括清真食品研究、试验、生产的国际贸易中心,并加速推进清真食品的标准化进程。马来西亚的目标是成为国际清真中心,自2006年以每年均承办世界清真论坛,马来西亚还设立了清真产业发展局(HDC)②,雀巢公司(清真)卓越中心也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正试图成为一个清真食品市场的枢纽,并在中东地区推出大型广告宣传活动。泰国正努力成为清真产业卓越的科学和测试中心。由于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中国和印度都在扩大本国的清真产业。许多印度公司都在努力获得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相关的清真认证。文莱与澳大利亚合作,企图借助澳大利亚安全、优质的食品生产声誉扩大其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
2.中东与北非
清真食品最具高潜力的市场都集中在中东和北非(见表3),这些地区不仅是主要清真食品进口区(在中东地区,80%的食品依赖进口),同时该地区穆斯林消费者较高的人均收入都保障了该地区成为利润丰厚的清真食品市场。并且该地区的旅游业也对清真食品需求旺盛,尤其是在埃及、摩洛哥、迪拜等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清真食品的需求量。在该地区接近4亿的总人口中,大部分是穆斯林。
在海合会的成员国中,沙特与阿联酋是最主要的食品进口国,两个国家都有着较高的收入和人均消费率,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巴西已经取代美国、欧盟、印度成为沙特与阿联酋最大的食品贸易国。
土耳其是一个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清真市场与清真产品的潜在供应国,有大量土耳其穆斯林人口移民至法国和德国等欧盟国家。北非也是清真食品一个重要的市场,因为该地区大部分食品依赖进口。该地区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提升,都促成了对更多元化产品需求的上升。其中埃及拥有7000多万穆斯林,是北非最大的清真食品市场。
3.撒哈拉以雨非洲地区
穆斯林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口的29.6%,尼日利亚拥有该地区最多的穆斯林人口,所以是当地最大的清真食品消费国,该地区其他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有:尼日尔、布基纳法索、马里、塞内加尔、索马里、几内亚。该地区普遍由于收入低而导致购买力低。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清真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不断增长,使其成为清真食品的一个重要市场。尽管人均收入低,但穆斯林对清真食品需求的扩大化将继续呈现。
4.欧洲
在全球范围的清真食品市场中,人均收入较高的欧洲一直是利润丰厚的目标市场,高增长的穆斯林人口是对清真产品需求的保障。富裕的欧洲消费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关心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欧洲消费者都对更安全的食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个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关心动物的人道待遇,这正是清真熟食制品的市场的要求之一。对清真产品更安全和更道德的评价,使得欧洲市场对这些产品需求得以增加。
在欧洲范围内,俄罗斯拥有最大数量的穆斯林人口,为清真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法国拥有欧洲第二大穆斯林人口,是另一个重要的清真食品市场。西欧(法国、德国和荷兰)的穆斯林人口预期增加,导致需求进一步增加。德国和英国也是重大的潜在清真市场,有着显著的购买力。在东欧也有大量的穆斯林社区,特别是阿尔巴尼亚(82%的穆斯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41%的穆斯林)、科索沃(92%的穆斯林)、马其顿(35%的穆斯林)。
现在欧洲超市积极推行清真食品零售。在荷兰鹿特丹港,目前正在建设一个“清真园区”,其目标是服务欧洲范围内的3 000万穆斯林,它将成为清真产品入境欧盟的重要口岸与仓库,在这里清真产品将拥有独立的物流体系以避免被禁忌物所污染;位于南威尔士耗资1.5亿英镑的“超级清真工业园”(Super Halal Indus-trial Park)的建成将会英国在未来成为欧洲清真产业的中心。
5.美洲
穆斯林人口占美洲人口的0.6%,人数530万。在北美的清真食品市场方面,加拿大和美国的穆斯林人口的预期增长,为清真食品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在南美洲,阿根廷拥有最多的穆斯林人口,约为100万。与中东地区相比,美洲的穆斯林人口比例非常小,尤其在中南美洲地区清真食品的市场规模与渠道都很有限,由此该地区显示出强大的消费市场增长潜力。
(三)全球清真食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1.清真食品供应链的转变
清真食品的供应链已经发生了根本上的转变。传统上,清真食品的主要供应渠道为穆斯林族裔小专卖店。由于清真产品在欧洲和美洲获得了更大的市场认可,因而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西式杂货店,超市和大卖场等现代物流体系。同时,西式食品零售业在非洲、中东和亚洲的扩张,促使更多的企业提供清真食品的产品,通过这些连锁店,清真食品已经成为现代的商业体系和一部分。
一直以来,餐饮市场也是清真食品的主要消费渠道。除了餐厅,学校和医院食堂、监狱、航空服务以及军事等领域都是清真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连锁酒店、餐厅已将清真食品模块集成到他们的菜单,清真食品消费的便利化已经逐步开始普及。
2.新兴行业
重要的穆斯林人口聚集区,包括亚太、中东和北非地区,都经历着由收入增加而导致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方便而快捷的清真方便食品(Halal ready-to-eat meal)越来越流行,并且市场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清真快餐和外卖食品的需求增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这些穆斯林国家和地区也受到全球健康理念和保健理念趋势的影响,这已经引起了清真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同时,符合清真要求的食品添加剂行业也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对清真食品市场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与环节包括:(1)生产和加工方式;(2)连锁与直供饭店、餐厅和机构;(3)零售业;(4)食品添加剂;(5)清真认证。
3.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归纳而言,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技术发展(如电击、克隆技术、转基因饲料)对清真食品定义和标准的挑战;(2)对清真食品链的定义与监控;(3)清真食品认证的“碎片化”与“网络化”现状;(4)清真食品标准是否会成为新一代的技术贸易壁垒;(4)清真食品标准与其他相关食品标准(如食品安全、环境标准等等)的协调等等。
三、全球清真食品市场特征与发展趋势
穆斯林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全球对清真食品需求的结构变化,都为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穆斯林人口扩大了清真食品的目标市场,另一方面非穆斯林消费者基于道德和安全等因素扩大了清真食品在新兴市场的份额。但与此同时,在主要穆斯林国家国民收入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清真食品差异化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清真食品认证体系的“碎片化”与全球清真食品统一标准的缺失制约了清真食品全球产业链与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清真食品认证的现状与未来
结合各国的实践,具体到清真食品的认证标准方面,现阶段对清真食品的认证与所适用的标准仍然处于“碎片化”的阶段。虽然清真食品标准的全球统一化规则的进程已经初见端倪,但仍然阻力重重。归纳而言包括如下因素:首先,由于清真食品背后所体现的宗教特性,所以一直以来没有专门的技术性国际组织来协调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发展;其次,清真食品认证主体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具有政府职能或背景的组织与民间机构),以及其所适用的认证标准的“碎片化”;再者,主要伊斯兰国家都期望在自己占优势的领域主导清真食品标准全球统一化标准的话语权;最后,全球化的生产与技术创新也对清真食品标准的统一进程构成了挑战。
结合各国的实践与所取得的资料,本文认为,未来清真食品全球化统一化规则可能会在如下三个方面有所进展:第一,在伊斯兰合作组织(OIC)内能达成清真食品标准规则,并逐步转化为世界标准;第二,在保证主要清真食品认证机构完全独立的情况下协调新一代的认证标志,即主要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能在一个标准或指导规范下进行清真食品的认证工作,并且在其新一代认证标识中能显示出所依据的认证标准的名称,但各认证机构对相关的指导原则保留独立的解释权;第三,世界清真理事会(WHC)和国际清真完善联盟(IHA)成员间互相认可的模式。
(二)清真经济体系
清真经济体系是指连接伊斯兰金融与清真产业,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业通过清真的价值诉求来整合清真市场资源,建立在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之上的产业融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平台,并能为未来十年形成全球市场扮演增长性的战略角色,这不是一个或两个行业的简单融合,而是涉及到近20个行业的汇聚。在2011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清真论坛(WHF)上,理论界与实务界已经对清真经济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取得了初步的共识。借助着伊斯兰金融全球化、资本化、标准化的发展轨迹,清真产业也在开展着自身的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在清真经济体系的模式下,伊斯兰金融对清真产业的战略支撑意义将更加明显。
四、对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布局清真产业的建议
2012年9月国务院对《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宁夏已经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在国家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内陆的开放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设立,标志着宁夏在国家西北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中进入的全新的发展阶段。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代表的清真产业已成为宁夏“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先导产业和具体担当者。本文拟从宏观的角度对宁夏布局清真产业提出四点建议。
(一)成立清真产业局
本文认为,政府应明确清真产业的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在宁夏轻纺局的基础上挂牌成立“宁夏清真产业局”,按照“两块牌子,一个机构”的模式运行,这样既没有打破轻工部门对清真产业的管理模式,同时又保证与强化了清真产业的行业特性。清真产业局在职能范围上可以参考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发展局的实践情况,以管理和服务并重,引导全行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
(二)积极参与全球与区域的清真食品规则统一化进程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全球清真食品标准与相关的认证机构呈现出“碎片化”与“网络化”的特征,但同时,全球清真食品标准的统一化进程也初见端倪,在加强与主要目标市场在清真食品标准互相承认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也要积极地参与和影响各个层面的清真食品统一化规则的编纂和制定,如伊斯兰合作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东盟等等组织和地区的清真食品标准统一化进程。清真行业要完成从规则的接受者向规则制定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三)建立清真产业“专利池”
在企业的研发方面,考虑到目前整个宁夏地区清真产业的现状,完全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对整个行业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现阶段可以考虑由行政机构或者行业协会(如轻纺局或者由未来成立的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行业协会)牵头组建宁夏地区清真食品行业企业联盟的“专利池”,以期推进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新技术的转化速度与技术积累。
食品市场范文2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斌.绿色食品概念.标准与原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食品市场范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食品市场监管
一、我国食品市场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1.市场监管模式扰乱政府与市场双重监管的平衡。我国食品市场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监管模式使得市场监管缺乏灵活性,政府的规制往往造成对市场监管的“务虚”管理,不能真正落到实处,食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引导和规制,但是现实情况中,政府往往干预过多,管理过细,致使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失衡,没有得到协调运行,政府与市场双重监管出现失衡。
2.食品行业协会未发挥应有作用。我国食品行业协会虽然已发展数十年,但在市场监管上仍然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积极参与到食品市场的监管中,自身素质和对行业规则的制定都有待提高,未能以一个权威的第三方形象做好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作用,规范整个食品市场的秩序。
二、我国食品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探究
1.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特质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纵容。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是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的重要条件,但是食品生产商往往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转嫁私人成本,使用一些现无科学论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原料和添加剂,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利益面前,企业自身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责任感不强,加之,有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方面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会纵容企业违规,另一方面,对食品行业发展的大力度监督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地方政府往往不愿意承担改革风险。
2.政府部门职能不清,监管政策不完善。(1)政府监管部门职能不清,机构重叠,无法形成合力。政府对食品市场的监管是一个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食品监管的各部门高度协调,这些部门的职权划分和部门观点的一致性,直接影响政府对食品市场监管的有效性,然而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管控和处理上,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政府在设置监管部门时,未能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大家都在管,谁也管不好”的结果必然导致食品监管上出现“真空”地带,无法形成监管合力。(2)食品市场监管政策不完善,方法落后,导致政府监管力度软化。我国食品市场的监管手段、方法、观念等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监管的三个环节:进入过程、生产过程、产品流通过程中,政府往往只关注“进入”,而对怎样生产,合格与否,是否损害公众利益缺少必要关注,即重审批、轻管理。另外,在监管过程中,监管者往往很“外行”,缺少具有食品专业背景的执法人员,而生产者拥有丰富的生产和销售经验,管理者的食品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处于被管理者的下方,为避免这种“倒挂”现象的出现,还需多培养和吸纳具有专业素质的执法人员,关注管理和流通环节。
3.食品行业协会面临困境。食品行业协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有二:一是我国的体制,食品行业协会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部门对整个行业进行监管,需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之下进行活动,以政府为依托,主要靠政府的管理,这样就缺少相应的权威和自主性;二是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不完善,食品行业协会还不能独立承担起对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无论是在资金、技术、人员和权威声望上,都没有作为独立监督部门的能力,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我国食品市场监管优化对策
1.监管主体多元化。(1)将食品行业协会纳入到监管体系中。由于食品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诱发人们铤而走险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扰乱社会秩序,这就需要以社会公共权力为后盾的第三方充当仲裁人,制定共同约定或者政策、法规,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保护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借鉴国外经验,行业协会可以充当第三方的角色,就食品行业来讲,食品行业协会是由众多食品生产企业组成的,在行业中,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规则,使加入协会的企业享有特殊权利,对于违规和违法企业予以开除,起到监督与仲裁的作用。在监管过程中,规范的制定应由对行业技术及市场状况都非常熟悉的食品行业协会承担,事后的查处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机关进行落实,而事中的监管则由政府的对口管理单位和行业协会联手进行,这样既保证了监管的权威性又减轻了政府的监管压力,既能使工作的开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食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食品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权力来源于政府的授权和委托,政府和行业协会形成委托――关系,双方是受行政委托合同约束的平等合同主体,政府通过行政合同对协会监管市场的有关状况进行监督,食品行业协会则负责监管整个食品市场,因而在监管中,既有政府对行业协会自上而下的沟通,(下转第241页)
(上接第11页)又有行业协会对政府自下而上的沟通。此外,协会与成员企业之间也是平等合同主体,这就形成了多向化的监管体制,有利于政府,协会,市场三方沟通,使监管能够更加有效,同时也减少了政府成本,节约社会总支出。(2)企业自我监督。应该大力培养企业的责任感,培植对公众负责的企业文化,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更加关注在整体效益最大化而非仅经济效益最大化上。但是,要想使企业进行自我监督,仅凭意识的培养和有关部门的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可以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自我监督,以减少因为违规而承受的巨大损失。(3)公众监督。广大消费者应积极参与到食品市场的监督中来,这切实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加大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培养消费者对企业的监督和维权意识,切实保障消费者权利。
2.理顺食品监管部门的关系,明确监督职能。各部门在食品市场监管中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源于职能不清,因而要规范整个执法体系。首先,理顺各监管部门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监管的范围,整合和重组食品监管部门,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化归为同一部门,按生产和流通的环节充分划分食品监管职能;其次,对各部门的执法人员进行食品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善“倒挂”现象,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减少决策失误,还要对执法人员的责任进行约束,防止监督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出现;再次,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3.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法律法规建设。我国食品市场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亟待完善之处,政府要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细化对食品市场的规范,同时可以借助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细化行业规范,并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使得食品市场在一个稳定有序健全的法律环境下成长。
4.利用媒体曝光进行监督。在对企业和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对违法企业进行全面曝光,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信用责任,使其声誉遭受贬损,以达到惩罚的目的。众所周知,商业信誉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曝光的企业丧失市场信用,随之丧失市场,最终走向自然倒闭,这不但是对违规企业的惩处,也是对其他企业的警示和教育。另外,这种媒体的曝光也是对公众的告知,公众可以对自身权益进行维护,也可以对其他有违法企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将其在新闻媒体曝光甚至送上法庭,以维护更多人的合法权益。媒体曝光不仅起到了宣传教育和惩处的作用,还可以使社会形成一股巨大的监督力量,对规范食品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贾西津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张璋.治理:公共行政的新理念.公共行政[J].2000(3)
食品市场范文4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市城区肉食品市场行情,了解居民消费信息,为企业发展寻找商机,经过延安市食品总公司行政会议研究决定抽调机关职工组成调查小组,对市区的肉食品市场做一次详细调查,形成以下报告。
一、 猪肉市场情况
1、全国猪肉市场情况
2018年1月份,元旦刚过,春节即将临近,猪肉市场消费进入旺季。2018年1月15日据猪价格网统计全国生猪均价为15.27元/公斤,较昨日(14日)猪价下跌0.01元/公斤,较上周猪价下降0.03元/公斤,涨幅维持在0.01-0.08元/公斤,跌幅维持在0.01-0.18元/公斤。全国下跌地区较多,上涨地区较少。新疆、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山西省、广西、吉林省、辽宁省、云南省、重庆市上涨,其余各省市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或持平。今日全国报价地区中,外三元均价最高省份为浙江省16.15元/公斤,最低省份为新疆14.46元/公斤。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由雨雪逐渐转晴,高速路取消封路,猪源运输迟滞,局部地域外调量添加,天气因素利好,猪价的连续性不再,市场上的猪源充足,屠宰企业推销顺畅,生猪价格呈现小幅回落。周末(2018年01月13日、2018年01月14日)全国各地生猪报价又再次出现了大幅下调,前两天回稳止跌迹象如昙花一现,猪价又萎靡不振了。整体来看,市场终端消费的提升幅度还不能强有力的支撑当前的猪价,部分地区还有一定的生猪存栏积压,虽然养殖户对连续的降价有抵触情绪,但屠宰企业压价及收猪并没有任何难度,随着近期气温的回升,生猪出栏或将继续有所增加,预计短期猪价仍将持下跌走势,情况好转要待下旬。
2、陕西省猪肉市场情况
陕西关中陕南生猪价格基本在15-15.6元/公斤,略高于新疆、河南等地,陕北地区与关中生猪价格基本持平。
3、延安市区猪肉市场情况
(1)宝塔区全区生猪存栏约4万头,市区日消费量约为550—600头,城区本土屠宰企业(延安嘉佑屠宰厂)日屠宰量只有150—200头,占市场份额的1/4多,其余均为外来冷鲜肉。
(2)市区生猪价格7.5-7.7元/斤,较月初上涨0.1-0.15元/斤,白条肉13.0-15.0元/斤,猪头12.0-13.0元/斤,猪蹄13.0-15.0元/斤,五花肉13.5元/斤左右,前后腿肉14.5-14.9元/斤,精廋肉17.8元/斤左右,猪排18.0元/斤左右,猪小肠12.0元/斤,猪下水(肝肚)60.0元/副。
近期由于气温小幅回升,冰雪融化,道路畅通,市场冷鲜肉供应充足,猪肉价格会稍有下降,但随着春节临近,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预计从本月底起猪肉价格会有所上涨。
二、牛、羊肉市场情况
1、全国羊肉平均价格60.1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5%,同比上涨8.7%。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和新疆等主产省份羊肉平均价格58.26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8%;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等省份平均价格65.4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7%。
2、全国牛肉平均价格64.2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2%,同比上涨2.1%。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等主产省份牛肉平均价格57.6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2%;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省份平均价格75.02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
3、延安市区牛、羊肉市场情况
(1)羊肉市场情况:全区羊子存栏10万只,市区羊肉价格30.0元/斤,较上月上涨1.0-2.0元/斤,活羊17.0-18.0元/斤,羊下水60.0-70.0元/副,山羊皮260.0-280.0元/张。天气寒冷,春节临近,羊肉消费进入了传统旺季,故羊肉价格在春节前还会有小幅上涨空间。
(2)牛肉市场情况:全区活牛存栏1万头,市区牛肉价格30.0元/斤,较上月上涨了2.0元/斤左右,牛下水400.0-500.0元/副,从市场消费来看,春节前价格应该趋于稳定,不会有大的波动。
三、延安市区鸡肉类及水产品市场情况
1、鸡肉类市场情况:全区活鸡存栏60万只,市区鸡肉价格30.0元/只,鸡杂22.0元/斤,鸡心24.0元/斤,鸡爪23.0元/斤,鸡蛋5.0-6.5元/斤。目前活鸡存栏充足,虽然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加,但农村农户散养土鸡也大量出栏,供需不会有波动,所以市场白条鸡价格日渐趋于稳定。
2、水产类市场情况:市区带鱼价格6.0-8.0元/斤,草鱼5.0-7.0元/斤,鲤鱼5.0-6.5元/斤,鲫鱼7.0-7.5元/斤。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和春节临近,市场水产品的消费特别是带鱼的消费量会增大,预计在春节前水产品的价格还会有上涨趋势。
组 稿:赵万斌、罗超。
调研人员:
第一组:罗超、常利文、高燕、延续。
第二组:韩东卫、何梅、尚丹、冯严、郭小乐。
食品市场范文5
儿童的“成长需求”需要细分
儿童是属于“成长型”的消费者,伴随不同的“成长期”,他的消费需求自然不一样,这与相对稳定的成年消费群体不尽相同。因而我们的产品定位都需要围绕儿童的“成长需求”来做文章,总体来看:0-12岁的儿童一般在“体格发育”、“智力培育”、“大脑发育”、“品质教育”这四方面最需要父母及社会的关怀帮助;具体而言,0-6岁的儿童相对需要“体格发育”与“智力培育”方面的相关食品;6-12岁的儿童则偏向于“大脑发育”和“品质教育”方面的食品。因而,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顺应儿童消费群体的不同特征时,还需针对重点关注的“儿童成长需求点”开发出不同个性的产品来。从目前市场来看,针对“体格发育”和“大脑发育”的产品较多,如乳制品、大脑保健品等,而针对“智力培育”与“品质教育”的产品却较少。有的厂家可能认为那应该是儿童趣味知识书籍才能办到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商场中笔者发现,现在一些企业针对3岁左右的幼儿专门开发的“数字饼干”其实就不错,很值得借签!因为这些幼儿在享受食品的时候,还能得到父母的教育,可谓“寓教于食”。而针对“品质教育”,我们也完全可以把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等印在包装上面,这对儿童消费者来讲,可是“食中受教”的好事!所以,我们企业在开发推出儿童食品时,应努力把儿童最需要的“成长关怀”和“生活乐趣”相结合。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儿童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时,还应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营养与健康。
消费行为需要细分
儿童消费群体是典型的感性消费者群,他们一般在品牌与品质方面的认知度都较低,且对优劣产品的辨别能力也较差。习惯上,直接购买食品的儿童消费者最注重产品的外观因素,包装设计的风趣、好玩和颜色图案的新奇、鲜艳等都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一般会选择有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动物、人物形象的产品购买,而对产品的价格与内在因素等却不太在乎。那么,儿童食品真是儿童自己完成了“消费行为”的全过程么?当然不是!一般情况下,0-6岁的儿童零食90%以上是由家长决定、家长购买;而6~12岁的儿童中有70%的则多数时候是自己决定并亲自购买,当然,父母放心儿童亲自购买的通常也只是小食品类。鉴此,这就要求我们须根据儿童食品的具体消费行为采取针对性的促销方案,现在,不少的企业在针对儿童消费行为做促销或广告宣传的时候,多忽略了父母的干扰因素或儿童的主动因素,实际上,这两种因素都并存于儿童食品的问题现象之中,因而,我们必须针对锁定的儿童群体的年龄特征来展开市场推广。因为,从消费行为的意义上讲,孩子和家长这两者在消费心理、购买偏好、购买习惯等方面区别很大,儿童普遍看好“产品包装”的“新、奇、乐”,并会受周围小伙伴的影响,对某种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其随意性、冲动性很大,可以说是感性消费的代表群;而家长则属于理性消费,他们一般比较考虑食品的卫生、口感、风味、质量及价格等全面因素,并有明显的“品牌产品”购买行为,“产品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也是其购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消费群体研究其不同的消费行为表现、和根据不同的产品、品牌与市场研究不同的消费群体情况对我们的生产厂家来讲都至关重要!
在休闲食品与儿童食品之间深入细分
儿童的“非主食”食品通常被人们称为“零食”,但是随着人们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零食”今天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利,它已成了老少皆宜、大众青睐的“休闲食品”,所以,儿童食品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休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休闲食品”代替“零食”概念的情况下,“儿童食品”与“休闲食品”虽然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但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区隔、建立各自专属的产业形象。现在不少企业明明专做的是儿童食品,却定位于太笼统的休闲食品范畴,这样一来就严重模糊了目标消费群体,造成儿童消费群体对产品与品牌的认知度不够。当然,从产品特征上讲,一些儿童食品虽然对老年人、青年人来讲都可以食用;不过,为了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群体和品牌属性定位,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抉择,因为“休闲食品”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它包含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消费层面的消费者群,而一旦定位于“儿童食品”,这就有利于我们在儿童食品产业领域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鲜明的市场定位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特色。
食品市场范文6
为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规范我区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秩序,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我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环境,按照省,市及区委、区政府要求,决定在全区开展一次清真食品市场检查整顿活动,现安排意见如下:
一、检查整顿的意义和目的
年1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各镇办和相关部门作了大量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目前,全区清真食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生产企业不经认定随意生产和销售,有的少数民族员工比例达不到要求,关键岗位上没有少数民族员工,包装设计不够规范;多数超市清真非清真食品混放,没有专区或专柜,销售人员不能识别清真与非清真食品;个体餐饮店经营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也有个别冒名顶替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全区食品生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是引起民族事端的隐患,全国诸如此类的沉痛教训不少,我们应该吸取。本次检查整顿,旨在规范提高,意在安全稳定。今年又是奥运年,流动人口多,涉外人口多,清真食品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要。
二、检查整顿的依据
本次检查整顿以《条例》及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三、检查整顿的范围、内容
本次检查整顿的范围为:
1、从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
2、经营清真食品的超市;
3、餐饮行业。
其重点检查整顿的内容如下:
(一)从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
1、必须经市清真食品认定委员会认定,具有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认定证书且独立设置生产厂房、库房、销售场所和专用的加工生产器械、计量器具、检验设备、储存容器、运输工具;
2、在企业负责人中,至少有一名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回族等少数民族员工所占的比例不低于15%;
3、采购、配料、储运等关键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是回族等少数民族;
4、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制度须健全,有监制单位;
5、从外地购进的制成品、原料、辅料必须附有清真的有效证明;
6、字号、招牌、产品设计包装必须符合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清真标志明显。
(二)经营清真食品的超市:
1、必须设置清真食品专区或者专柜、摊位;
2、在醒目的位置悬挂有清真标牌;
3、经营清真食品的人员与经营非清真食品的人员不能混岗,并经过基本常识培训。
(三)从事清真肉食业(屠宰)、餐饮业经营的企业及个体餐饮店:
1、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业主)必须是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个体餐饮店的注册业主与经营者必须一致;
2、饭店中回族等少数民族员工所占比例不低于30%;
3、饭店中所用肉品必须来自清真屠宰点,采购、配料、烹制、储运等关键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是少数民族公民。
4、从事清真肉食业的必须按照清真饮食习俗屠宰畜禽或者加工、制作清真肉制品,并有依法接受检疫、检验的证明。
5、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四、检查整顿的方法和时间安排
本次检查整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镇办为单位组织开展实施,各镇办在做好普查的同时,要在本次检查整顿的范围内最少确定示范点3个作为必检单位。区检查整顿领导小组将协调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整顿工作组,对各镇办进行检查。由区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抽查组进行抽查评比。
第一阶段:宣传和自查。各镇办要调查摸底结合本辖区实际进行舆论宣传。要将《条例》的全文或有关条款、本安排意见中“检查整顿的范围、内容”及检查整顿的意义和你们的安排等印发受检单位、门店,使其按照要求,查漏补缺,其间业务单位要经常上门予以指导、督促。
第二阶段:检查、发整改通知。各镇办会同工商、质检、防疫等站所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本辖区受检单位逐个进行检查整顿,对检查出的问题,联合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不符合规定的餐饮店(业主不是少数民族的),发给《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限期更换带有“清真”标志的门头牌。
第三阶段:复查、处罚。各镇办联合检查小组在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发出整改通知的单位进行复查,对整改慢的限定时间;对拒不整改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罚;对在第二阶段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而拒不改正的,可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阶段:抽查、总结。第三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各镇办要对辖区内所有的清真企业、个体户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进行工作总结上报。检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镇办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和评比。
五、几点要求
1、各镇办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本次检查整顿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并将工作方案上报区检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杜绝检查中的吃拿卡要,一旦发现有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