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尝百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农氏尝百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农氏尝百草范文1

今天,我看了《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远古的时候,人民靠打猎过日子,打不着猎物就找一些植物来充饥,有的人因为误吃了有毒的花草而死去,有的人得了病,因为不懂得医治,也只能听天由命。

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有一个名叫神农氏的人,决心尝遍所有的花草。白天,他到山上采摘各种各样的花草;晚上,他就在篝火边把采摘的花草咀嚼品尝后分类放好。

有一次,神农氏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地上。旁边的人把他扶起来,他明白自己中毒了,可是已经说不出话了,只好用手指指着一颗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扶她的人把那棵红灵芝放到自己嘴里咀嚼,再喂到他嘴里,神农氏吃了草药之后,头也不昏了,也会说话了。

人们认为他这样尝草药太危险了,都劝他不要做了。可是他下定了决心,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他尝出了麦、稻、栗、高粱可以充饥,就把这些种子带回去,让部落里的人试着种到地里,这样就有了后来的五谷。他还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用这些草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神农氏有一颗博爱的心。为了救死扶伤,他亲自尝百草,发现了五谷和草药,位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那伟大的牺牲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也是可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大家去继承和发扬。我应该学习他这种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神农氏尝百草范文2

1、大洪山: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横卧江汉,气势磅礴,风光秀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炎帝故里: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现拥有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万法寺、龙凤日月旗杆、烈山湖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

3、神农洞景区:神农洞,位于随州市东北60公里历山。传说神农氏诞生于此,故得名。原来上建有神农庙,内塑其像,常年祀之。后屡修屡毁,仅存神农洞。

(来源:文章屋网 )

神农氏尝百草范文3

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除了南北朝外,人们都只把那些将中原纳入版图的王朝才看作是中国的正统王朝。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足可见中原之重。

然而华夏文明又源自何处?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既然提到炎帝神农氏,就不能不提神农山。神农山,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而得名。寻找华夏民族的根基,自然要到神农山。然而在以前甚至直到今日,你可能都不知道,在幅员辽阔的河南,还藏着这样一座神山。

神农山的美景,本刊上期已经有了关于“惊叹”的报道。我想以神农山的“家世”、“芳容”、“气度”,过往沉睡数千年实在可惜,理应在祖国的名川大山中榜上有名。如今,借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掘振兴神农文化,让神农山名扬天下,已成为沁阳、焦作乃至河南人民关心的大事。魏振江正是肩负这样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在人们的期待中走马上任的。在神农山大家都称他魏局,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本刊有幸专程采访了他。

提起魏振江,在沁阳,在焦作市的教育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曾创造过“神话”的沁阳市教育局长,在任职期间,彻底改变了沁阳教育落后的面貌,一举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教育先进示范地区。他一手打造的明星示范学校——永威学校,每年仅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的门票收入就超过千万。并在沁阳这个远离中心城市的县级市创办起了大学……这样一位创造过“神话”的教育局长,对于开发建设神农山景区又有怎样想法和规划呢?

上任两年的魏振江一说起神农山、神农文化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如数家珍,让我对神农文化有了颠覆性的认知:

一 神农是财神

财神不应该是我们熟悉的关公吗?怎么追根溯源竟到了神农那里?

“在我国民间,目前普遍敬奉的财神有赵公明、关公、比干、范蠡等,他们都是因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或具有符合经商致富价值取向的鲜明个性,才被尊奉为财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创农耕文明,为原始祖先创造物质财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大事的神农应该是众多财神的鼻祖。”

二 神农是医祖

据《淮南子·修务》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尝百草的事情中华儿女可谓无人不知。“神农发现并利用百草的药性来治疗疾病,肇起了中华医学之源,对后世影响巨大,对中华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写下了划时代的医学篇章。因此,炎帝神农是中医的开山鼻祖。”

有关神农文化,魏局还给我们讲了很多。神农文化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有太多值得挖掘与弘扬的内涵。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神农山感受神农文化,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魏振江到神农山任职后,他走遍了景区的每一个山岭、每一条沟壑,每一座寺院,用他的话说“要唤醒沉睡千年的神农山,必须首先读懂神农山。”他在行走跋涉中完成了建设神农山的思考,形成了“建设一个中心,配套两个小区,增开三条游线,彰显四种文化,形成两日游5A级旅游景区”的规划思路。两年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到了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升级中。

打通了神女峡游线、临川山游线、仙神河游线、西石瓮游线,延长了白松岭游线;新建了山前路至临川寺、青龙口至一线天索道下站、静应庙至亚洲第一高桥车行道路,青龙口大坝、仙神河大坝、神女峡大坝、龙子门至千年古道和一索至青龙口滑道、云阳河漂流、静应湖水上乐园和神农山汽车电影院;完善了新游线的垃圾池、厕所、导示牌等配套设施,开工建设了大型生态停车场、大型游客服务中心,完成了神农原始部落主题公园、神农纪元广场的规划……

尽管如此,景区的现状距离魏局心中规划的神农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建设一个中心,配套两个小区,增开三条游线,彰显四种文化,形成两日游5A级旅游景区。”这些说起来不过寥寥数十字,要全部实现又谈何容易?前进的道路上诸多难题需要他去破解: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受阻;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管理体制不顺,人才缺乏等等,每一项都是难啃的“骨头”,可每一项又都需要他硬着头皮啃下去。

这么多困难布道,究竟是什么支撑着神农山人不辞艰辛、勇往直前并且无怨无悔的走下去呢?

“神农山周边的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等景区,全部都是全国知名的5A级景区,我们神农山有很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神农山的历史人文、自然山水,绝对应该做成全国知名的景区。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得不太好,做得不如人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我来到神农山。我不是来当官的,也不是来赚钱的,我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用心做。如果做成了,拉动了一方的经济,带动了周边的就业,带富了一方百姓,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采访中,魏局长亲自带我们走遍了神农山,那里一草一木他都是如此熟悉。他说,神农山是沁阳人民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沁阳的山水养育了他,“建不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有负千年神农文化,有负沁阳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我会寝食难安。”

神农氏尝百草范文4

关键词:中职;班级工作;“根性”教育;渗透

《世界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一书对黄帝、炎帝、尧等开创和践行文化规矩的情形做了深入探究,笔者深入研读了本书,在中职班级工作中,对中职生开展了如下的“根性”文化规矩启蒙教育:

一、“人文初祖”黄帝:勇于创新、淡泊功名

黄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始祖。如今,每逢清明佳节,海内外炎黄赤字都怀着无比景仰和怀念之情,不辞万里,到此祭奠万代世范、为中华后世创造出灿烂文明的这位祖先。“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唯有我先。”轩辕就是黄帝,他在中华文明方面有哪些造就呢?古书中有很多记载:

从衣食住行谈。战国时期的古书《世本》说:“黄帝作旃冕。”意思是黄帝创制了毡帽。《古史考》曰: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作瓦甑。”《白虎通》记载:“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汉书》载:“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

关于农工商方面的成就。《路史》记载:(黄帝)命西陵氏劝蚕稼。”《拾遗记》记黄帝伐蚩尤时“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

在文字、图画、弓箭、音乐等方面的创造,则有“仓颉作书”、“黄帝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黄帝作弩”、“昔黄帝令令伦作为律“等等。

总之,到黄帝时期,重大文明都具备了,神州大地从此阔步迈入文明时代。基于上述历史记载,于佑任在《黄帝功德记》序言中说:黄帝不惟为中华民族之始祖,抑又为中国文化之创造者也。”

上述事例,重在颂扬轩辕黄帝勇于创新、淡泊功名的高尚品格,为中华民族创设了为人处事的行动规矩,同时也说明那个时代的发明创造都是当时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神农氏”炎帝: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我们通常都把华夏族称为炎黄子孙。黄指黄帝;炎就是神农氏炎帝。炎帝在历史上称谓很多,大部分神话故事中称他为“神农氏”。他也是一位对中华文明发展、中华规矩创发有过不世功勋的人物。神话中说的最多的是炎帝对中华民族农业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

《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益之,故谓之神农也。”意思是,古时候人们靠打猎捕食野兽为生,有时也采摘些野菜野果充饥。到炎帝生活在世间时,大地上的人口已经繁育很多,而禽兽相对少。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捕猎,无法保障人们的饮食和生存。于是慈爱的炎帝教人们开垦土地,教人们打井取水,教人们种植神鸟衔来的谷粒。春去秋来,人们经过耕作,收获了谷物,吃饭生存有了依靠和保障。人们感念炎帝恩德,尊他为神农。

炎帝的又一重大贡献就是发明医药。炎帝看到,人们找到了解决食物的办法,并不意味着人们摆脱了生活困惑。其中,疾病的折磨是人们生活的一大忧愁。他为此心里一直不安。他想,地上长着那么多草木,要是能用它们解除疾病对人的困扰就好了!他决定探索解决这一难题。

可是世上的草木多种多样,疾病又千奇百怪,如何知道用何种草治疗何种病呢?炎帝想,只有通过亲口品尝百草,如实掌握它们的品性味道,才能准确认识草木与疾病的对应关系。说干就干,他一边采摘观察,一边品尝记录。据《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炎帝品尝百草,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有时品尝得舌头麻木,有时吃得头晕眼花,甚至有在一天中七十次毒的经历。我国至今还有一个感人至深、广为流传的传说,讲炎帝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尽了百草。他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中了毒,肠烂肠断,为人民牺牲了生命。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内心记着炎帝,深深感念他引导人们种植五谷和发现草药的巨大贡献。

上述事迹表明,作为中华民族文明之祖的炎帝,以自己的躬行向炎黄子孙展现执灼热情、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人生规矩。

三、“陶唐氏”尧:赏贤重才、克己爱民

因为尧、舜、禹的品德高尚,他们领导氏族部落的时代,出现了原始社会少有的安宁和太平景象,我国习惯上把尧、舜、禹的时期美称为“圣贤”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华文化进一步放射辉煌光芒。

传说,尧的发祥地是山西汾水流域。尧又称唐尧氏,故称唐尧。大约,唐尧是他所在氏族或部落的名称。相传,在尧的时代,社会治理有条不紊,农耕、手工、律令、音乐、教育,都有固定的专人管理,这些管理人员都是那一行的专家能手。比如,后稷是专业农师,他“播时百谷”,教给人们耕作技能与方法,“民皆法则之,天下得其利”。 后稷被人们尊为“农神”。尧时的乐官,据说是一个只有一只脚的怪人,但他却有超人的音乐才能。据《帝王世纪集校》记载,他模仿山川河谷的声音,作了乐曲《大章》。人们听了这一乐曲,心态自然平和,好多无谓争端自然化解。这大概就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首乐曲。这一时期,我国绘画也取得巨大发展,传说舜的一个妹妹是一名杰出的女画家,她会用灵巧的双手涂泥作画,绘制出动物画和壁画。这反映了尧善于治理社会,他的重要理政之方是尚贤重才,重视发挥专家能手的作用。

后人追述尧时候的世道说:“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悠闲自在的生活。那么,尧身上还有哪些可贵品德呢?他最显著的品德是克己、爱民。《韩非子》说,尧身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却住的是茅草屋子,吃的是粗米和野菜,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冷了披着一件鹿皮御风寒,用的器皿是土碗土钵。后人曾被他这种节俭朴素的作风所感动,慨叹道:“恐怕连小小的门吏,生活也比尧要好得多呢。”尧简朴、克己到了极点,但他对百姓却非常关心。古书记载,当他统率的部落里有人遭到饥饿时,他就说:“这是我使他饥饿的。”当部落里有人受到寒冷时,他又说:“这是我使他受寒的。”对于这些困难,他总是竭尽全力去解决。因而尧受到人们极大的敬重,被后人尊称为“仁君”。

尧,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向世人诠释:一个贤明的统治者应该践行赏贤重才、克己爱民的文化规矩。

四、“有虞氏”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舜的主要美德是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意思是说,舜在历山耕田没有多久,那些过去争田界的农人,在他德行的感化下,都争着相互让起田界来;后来舜到雷泽去打鱼,不久那些为抢占渔场而打得不可开交的人也争着互让渔场起来;舜又到河滨去制陶器,不久那些粗制滥造的陶工们制做的陶器既美观又耐用。舜的高尚德行感化着四方远近,人们乐意跟他住在一块。他住的地方,一年成了村庄;再过一年,就成了城镇;过了三年,便形成小都会。

舜的崇高德行感化着他所在部落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其他部落的人,包括部落联盟首领尧。当时,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尧已经老了,想找一个继承职位的人,便召集部落首领商议,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也对舜感到满意。经过尧的考察,确认舜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了舜。

神农氏尝百草范文5

冷水煮三煮,热水冲三冲,

姐三盅,郎三盅,粗茶味也浓

――神农架民谣

如今,人们喝茶讲究色、香、味,视春茶为上品。旧时,神农架人喝茶,茶越涩越好,一般以夏茶为主。当时,山里茶树很少,人们舍不得将芽尖摘下,只得等叶片长大了才摘下来做成粗茶,这种茶,人们称之“老母叶”。只有少数人家将清明时期的芽尖采下做成“香茶”。山里人有句民谚:“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难得摘。”一般农家都是喝的粗茶“老母叶”。

神农架喝茶也很讲究,煮出来的茶也别有风味,这种别具风味的茶,人们叫它“吊锅子茶。”

神农架农家。家家都有火塘(也称火垅)。一年四季疙瘩火不断,火塘的房梁上系一个活动的吊钩,可以向上缩短,也可以往下伸长,吊钩可以挂做饭用的大铁锅,也可以挂烧开水用的大铜壶,还可以挂煮茶用的小铜罐,这些器皿统称为“吊锅子”。用来煮茶的“吊锅子”上有个桃型活页的铜片盖着铜罐的罐嘴。煮茶时,先将铜罐挂在吊钩上,让火将铜罐干烧得发烫后,抓一大把“老母叶”放进吊锅子里,摇着吊钩,让茶叶在罐内翻动,直到茶叶散发出香味时,倒进冷水,从吊钩上把铜罐取下,挂上,又取下,又挂上,来回煮上三煮,将这道茶水倒在一个器皿中,这道茶称为“茶卤”,再用开水冲进铜罐,冲上三次,这就是第二道茶,这道茶味道是最好的,所以人们说“烟吃头口,茶喝二道”。喝这道茶,火塘围坐的人们都等主人斟上一盅,先敬给老人,老人喝完后斟上一盅传给下一位,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往下传,直到大家都喝到为止。在这种场合,就是有传染病的人,也是同杯共盏的。这种饮茶的习俗总有点不卫生,但使人感到亲切,有个热烈、和气的氛围,这也是神农架人为了重情意而什么都不计较的性格。这种习俗不得不让人敬重神农架人的朴实豪爽的讲情意的品格。喝完这道茶,主人再将第一道茶倒进铜罐,再用开水冲上三冲,此后的各道茶,人们可以各拿各的杯、盅、碗随便地饮用了。

喝第二道茶时,还有个奇事,那就是谁给另一个人斟茶时,茶盅的水面上有一个“茶棒棒”(茶叶中的小枝条)漂浮时,人们称这是“送财喜”。喝得到这盅茶的人就会乐得合不上嘴,接过茶盅就得说上四言八句吉利话:“送来一只船,船上扬起帆,一帆风又顺,岁岁得平安!”或说:“送来一根木,造间大瓦屋,有根顶梁柱,子孙享清福!”如果,接到这盅茶的人说不到四言八句,就要把这盅茶推给下一位,笑着说道:“这福该你享了。”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不会说四言八句。从这个饮茶的习俗中,你可以品味到了茶香,茶趣,能不说这是山里的茶文化吗!

如今,神农架翠绿的茶林满山遍岭,红花茶、木鱼茶、香飘四海。茶叶越做越细,越做越精,上品茶、精品茶、珍品茶、争奇斗艳,“老母叶”也羞于露面了。“吊锅子”茶也羞于敬客了。

现在神农架人喝茶不仅讲究茶叶,也讲究茶具,还追求茶道。在时代进步的同时,古老的习俗也将离人们越来越远,民俗在变、民风在变,但愿人们的传统美德不变。可是,现在有些势利眼的人,他们的茶分上中下三等,他的客人也分上中下三等,于是乎又有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新“俗”气。

“吊锅子茶”,我深深地留念着你。我站在茶山,在云雾中呐喊:

回来吧,吊锅子茶,

你三盅,我三盅,

相茶情意浓!

阅读链接

神农架上茶色浓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为缅怀祖先,颂其伟业。林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开始在神农架主峰南麓小当阳兴建神农祭坛一座,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但见牛首人身的神农氏双目微闭,似思似眠,神农塑像与千年古朴相拥而立,景致浑宏,气宇不凡,蔚为壮观。

神农氏尝百草范文6

――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

西医并非不忌口

食物禁忌是一种多源性的概念,在各种医学传统发展的早期,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就十分明显。希波克拉底在他的医论中曾长篇累牍地讨论食品与健康的关系,什么样的食品有利康复,什么样的食品又导致病态。由于传自希波克拉底的西医拒绝神秘,他的讨论大部分迄今都符合西方常识(基本逻辑判断),所以食物跟健康的关系在西医中并不需要特别嘱咐。比如你不会给你的生病的小孩灌下一大杯酒,食物禁忌在西医中遵从自然禁忌,并不代表西医放任病人乱吃乱喝。

在西医中,医生寻求的是食物的正面作用,强调的是合理食物与营养,即使不能改变病程,患者也要享受食物所能带来的好处。西医还致力于让药物变成食品,将治疗过程的不适降低到最小。营养的研究与追求,诞生了营养师这个行业,中国的医院里,营养师几乎看不到,而医院外看到的营养师,又几乎个个都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营养学是一门精细科学

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在转向农耕经济时就对植物非常感兴趣,中国有神农尝百草的说法。其实神农尝百草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药,而是为了开发植物性食物。人类的经济大转型都伴随人口的大量增加,在食物需求上也就有更大压力,远远超过对医疗的追求。所以,神农氏的传说,应该改成“神农尝百菜”,神农尝百菜对古医药没什么贡献,但对喂饱咱们的祖先意义非凡。

在人类发展史上,食物很长时间内是指富含三大有机物,能为人身体提供能量与建筑材料的物质,这样的定义在不发达地区与国家仍然有效。这三大有机物是大家都熟悉的蛋白质、脂肪与糖,能否取得可以称为食物的资格,主要就看其中这些成分的含量。所谓劣质食品指的是这三种物质含量太少,人体利用率太低的食品,比如称为野菜的大多数植物。

某种程度上说,所谓温饱问题的科学定义就是在总热量上满足了人对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现代营养学已经超越了三大营养物质,关注到了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以及其他微量的营养素,而现代医学又发现超量摄入三大营养物质对健康的负面作用。营养学变成一门精细平衡的科学,在患者处于紧要状态,比如需要住院治疗时,营养师不但能锦上添花,有时还能雪中送炭,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没有相克的食物

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互相之间也不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在人的食品当中,应当说营养成分进入人体后仍可发生不受人体控制的化学反应的几率微乎其微。人体不吸收的纤维成分则会变成粪便,这很重要,因为人体需要这些东西进入大肠后由大肠内与人体共生的细菌产生所需的某些成分。

食物营养学关注营养成分的不足与过剩,而基本上不关注什么食物的凉热寒温、相生相克之类特性。既然被人类历数千万年选择成为食物,它们相互之间便不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即使发生,也会是在消化吸收前,至多对消化与吸收产生轻微影响,不会延续到消化吸收以后。所谓的食物与药物进一步的相生相克,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源自传统的想当然,没有科学道理。事实上绝大多数所谓相克的食物,一块儿吃反倒更能维持人体营养成分摄入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