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区建设规划方案

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1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

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 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__-20__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__-20__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__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广元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元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广元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广元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广元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

20__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广元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20__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

决策,根据“三沿三有”的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20__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断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20__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12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20__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标准、程序,确保20__、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严格标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园区建设年度考核工作

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2

一、园区建设的基本近况

(一)园区规划结构日益完善。工业园区是年3月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依据“一区多园”的实际特点,园区平台建设在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下,积极履行“引凤筑巢”机制,以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持,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抢抓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编制完成了园区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园区环评申报书、化学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和洋坪、石头店、万里、汪家、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规划;建成了荷花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加工园、洋坪工业园棚镇马家滩建材片区和双路食品医药片区等8个产业园。园区规划节制面积由创立之初国土部分审批的4200亩发展到近10000亩。

(二)园区设备配套初显成效。依托鸣凤城区和原三江集团搬家后转交当地的存量土地,在引资入园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对新建和革新的基本设备,采取“县政府投入为主、项目配套为辅、企业打包建设、本能机能部分监管”的方法,完成了项目建设所需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资源的配套和共享,夯实了8个产业园的平台建设。近5年来,园区投入基本设备配套建设资金达20亿元,完成土地平坦10000亩,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6座、2万吨/日供水站3个、3万吨/日污水处置站1个,建设完成供电线路500千米、供水管网50千米、园区道路60千米。

(三)园区项目建设提档升质。在5年的发展中,园区立足我县磷矿、硅矿、陶土资源优势和机械加工产业基本优势,打破传统生产黄磷、五钠、立窑水泥、琉璃瓦、白厂蚕丝、食用菌等产品的工艺格式,向高新技能、高附加值、高税收、低能耗、低污染、中下流产品谋取项目,引进了吉星食品级磷酸盐、奥力铸件、花林旋窑水泥、安广高档陶瓷墙体砖、楚阳医药中心体、食德福喷鼻菇精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别的,还经过引进宜昌人福药业针剂、武汉天一科技生物制药等项目,拓宽了我县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十一五”时期,园区共引进和兴修项目102个(过5000万元的52个,其中过亿元的28个,过10亿元的3个,过20亿元的1个),其中投产项目46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4亿元,年均递增91%。

(四)园区投资情况大力优化。五年来,面对交通区位劣势,园区认真落实县委、县县政府“二次创业”政策,对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按1亿元(不低于90万元/亩)、6000万元(不低于70万元/亩)、2000万元(不低于90万元/亩)三个层次,分设了2万元/亩、3万元/亩、4万元/亩三个土地出让标准,降低了项目准入门槛。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执行“一企一策”的优惠政策。经过标准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分等顺序,缩短做事时效,免收2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25项运营服务性收费,营建了宽松的投资情况。经过采取外出调查、节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4+1”专班运作、工业“纵贯车”和“保姆式”服务等办法,在全县上下构成了指导注重、部分支持、企业家创业、群众反对、齐抓共建的园区建设气氛。

(五)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当前,园内共有规划以上企业51家。据计算,年、年、年,园区规划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进比例辨别为35%、40%、68%,工业添加值增进比例辨别为37%、45%、58%,固定资产总投入增进比例辨别为30%、50%、80%;园区规划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工业添加值48亿元、固定资产总投入20亿元、税收总额1.39亿元,辨别占全县工业经济的42%、42%、62%、73%,从业人员达15000人。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园区土地供给缺口大。国家土地审批顺序日趋严格,土地供给方案日益紧缺,省国土地资源厅2012年度下拨宜昌市土地方案仅3000亩。而随着我县工业化历程的加速,均匀每年土地需求量为1000亩以上,项目建设用地与有限的土地方案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二)园区设备配套压力大。当前,园区平台建设首要依托入园项目带动,基本设备建设一直滞后于项目建设。因为8个产业园涣散结构,各自为阵的基本设备急需革新和重建,强弱电线路迁徙工作难度极大,且入园项目建设的需求对园区供电、供排水要求愈来愈高,园区涣散格式招致县财务基本设备配套压力增大,单一依托县财务有限财力配套建设,不只制约了园区发展速度,还严格影响了落地项目建设进度。

(三)园区产业发展条理低。我县入园项目大多属于当地资源性开发项目,项目规划化效益低,投资过10亿元龙头企业及大项目数目很少,5000万元以下小项目、小企业很多,初级产品多、层次低,中高档科技产品少,粗加工企业多,精湛加工企业少,产业精度不高,产业关联度低,既不利于产业链的延长,更不利于土集约化和节能减排。

三、园区下一步扩容提质的基本思绪、目的和办法

(一)基本思绪

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照“统筹规划、分步建设、突出重点、项目带动”的准则,强力履行“筑巢引凤”机制,不断加大规划前瞻性,加强产业堆积力,提高土地集约率,整合伙源,拓宽融资渠道,加速园区基本设备建设措施,构成规划科学化、产业特征化、土地集约化、节能环保化、可继续性发展的格式。

(二)首要目的

1、“十二五”时期,编制完成寺集镇工业园节制性祥规及区域性环评申报。

2、新增建设用地上积15000亩,其中:老花林寺集镇4500亩、慈化5000亩、红林2000亩、桃李2000亩、花圃1000亩、荷花100亩、江北200亩、万里200亩。到“十二五”期末,园区规划可节制面积达25000亩。

3、投入资金20亿元,在老花林寺集镇、慈化、红林、桃李、花圃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个、35千伏变电站4个、2万吨/日生活供水服务站1个,在花林寺镇建设垃圾处置基地1个、3万吨/日污水处置站1个,完成花圃至桃李至老花林寺集镇、慈化至石头店共30公里的园区道路建设,完成花林工业区交通大互通,打造南区工业经济板块。

4、发展规划以上企业打破100家;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00亿元;培养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0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过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培养上市公司2家。

(三)对策办法

1、扩展园区发展空间。一是依照“利于对交际通、利于情况维护、利于集中连片、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准则规划新增工业用地。由园区和乡镇构成工作专班,对老花林寺集镇、原红林厂、花圃村、慈化村、桃李村河滩等地,扎实认真地做好用地前期人口、道路、供电、供排水的查询、计算和测量工作,超前制订规划范围内基本设备迁徙革新可行性方案,以及掉地农民的宅基地、就业、养老、医疗保证的合理安顿方案,保证完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不变的双赢。二是经过万山微型汽车等大项目带动新增工业片区开发,经过东圣、吉星化工、西部化工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构成产业集群,以扩展荷花、江北、万里工业园现有规划节制面积。三是做好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的清算和处置。对因为工业项目本身原因招致用地闲置或低效应用的,将现有工业用地进行实时清理核对,经过坚持约束机制和责任追查准则,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受接管力度;四是经过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指导企业采取技改、资产重组、以商招商、土地置换应用、优胜劣汰等方法,为新项目供应用地保证。

2、完善园区建设平台。一是把规划编制造为园区建设的先导来抓。延聘高天资的设计单位,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行将规划的工业园基本设备建设节制性规划。注重与各产业规规定位、严重项目规划相联接,注重与区域内资源要素、人口集聚、商贸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注重对新开发工业区项目标指导,尽量防止将分歧产业、分歧巨细、分歧技能含量的项目混同,保证工业企业和项目按产业规划结构入园,以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堆积。二是依托县政府力量,在抓好园区基本设备建设投入的还,实时包装与园区基本设备相关联的市政、民生项目,依托发改、交通、水电、银行对上争夺政策资金,用于工业园区道路、供电、供排水、防洪等基本设备建设。三是积极争夺国家环保政策扶持资金,建设城镇与园区公共配套的“三废”处置基地,对现有入园企业及项目环保问题,进行集中管治。

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3

目前,国内一些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先行先试,智慧园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2012年,中关村将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空间信息与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整合,促使中关村向智慧园区全面转型。今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暨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项目”投入应用,运用RFID、云服务等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体系,从“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角度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等资源以及媒体资料等虚拟资产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

一、软件谷打造智慧园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软件谷而言,智慧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智慧化提升园区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国家级园区中,有63个提出了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级园区也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南京,“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将南京打造成为“人文绿都、智慧南京”。2011年,在软件谷的建设初期,法国凯捷公司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高端策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将软件谷打造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云之谷”,以智慧化提升软件谷综合竞争力。

2.智慧园区的建设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核心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区域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因此,智慧园区的打造必须建立在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上,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将会构建起园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园区形态。同时,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也将会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必将对今后软件谷的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智慧园区建设是软件谷“二次创业”的迫切要求

对于软件园区而言,第一次创业主要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裕的人才、优美的生态、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体制机制等优势条件,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进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第二次创业需要以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政务服务和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核心是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智慧园区建设上走在前列,才能够更好地整合园区发展要素和资源,创新管理手段与措施,减少运营成本和流程,承接全球高端产业转移契机,加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国内外诸多软件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和现状

1.建设规划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南京)软件谷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按照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软件谷;以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服务引领发展,加快云技术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超级云计算服务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基地。

2.建设目标

以建设“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软件园区为目标,优化顶层架构设计,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化建设模块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主导产业的巩固与提升,实现“政务工作公开化、园区服务网络化、数据资源共享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高标准建成“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智慧园区。

3.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

目前软件谷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有 IBM 润和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北大工学院南京研究院、中兴通讯全球云计算中心、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虚拟软件园、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紫金(雨花)科创特区云端虚拟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等,可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技术支持。

4.正在搭建的体系架构

软件谷目前正在按照“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精心打造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专业园区,并积极搭建“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架构,即: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及依托超云中心建设的“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等三大平台。

(1)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软件谷的基础云平台,今年年底将正式建成,未来将承担为谷内各类软件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也是软件谷建设智慧园区的核心技术依托。该中心主要建设云服务和云应用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一期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200万亿次、存储规模将达PB级,后续超算性能指标还将扩展到千万亿次以上计算能力和EB级别海量存储规模。云应用平台则提供创业孵化应用云、培训应用云、研发测试应用云、政务应用云、治安应用云、环保应用云、交通应用云、教育应用云、医疗应用云等业务。

(2)“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该平台主要引进智慧产业领域内的高端企业,聚集智慧产业上下游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对智慧产业进行顶层方案规划和分模块设计,研究适应软件谷产业特点的智慧园区架构和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开展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警务、智慧环境、智慧电子商务等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完整的智慧产业链条。位于软件谷A8地块的楚翘城项目是软件谷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与南京电信的合作,楚翘城从设计、建设到管理、运营、服务都贯穿了智能化、宽带化、无线化、融合化的理念,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本,达到商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工作高效化。

(3)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整合谷内现有的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孕育孵化载体,从软件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索、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关键软件产品和应用的产业化促进等三个层次开展软件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谷内企业在大数据、云渲染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尝试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强大专业的后台支持。

(4)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该平台汇聚谷内所有行政资源,负责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分解年度目标、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组织人才培训、交流发展经验、开展绩效评估等工作。软件谷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及时解决软件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任务跟踪和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高效推进。同时,设立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行政管理、企业服务、企业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特点,全面负责“管委会—职能局或专业园区—企业”三级信息化建设与指导工作。

三、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1.三大策略推动智慧园区发展

一是抓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通讯、移动互联、游戏动漫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抓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紫金科创特区、创业创新城和中以智慧园等一批载体,大力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三是抓“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储备一批新的合作企业,逐步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行业应用领域形成集聚优势。

2.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建立惠及企业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部署针对园区的网络解决方案,建设简洁、可靠、高性能的园区网络,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和无线宽带信号全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与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各类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宽带互联网省际、国际的出口能力,建设全市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日常运行监管与网络监测预警,加强对重要设施的保护,建立应急通信保障机制。

3.积极推进三大功能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网上企业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库,定向各类扶持企业的政策、信息、资源,实现从项目准入手续办理、专项申报材料评审、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技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二是加快“智能招商”模块建设,将谷内所有可利用的土地、楼宇资源和招商条件等信息全部入库联网,根据招商对象的实际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其寻找符合条件的落户资源。三是加快企业与园区的社区媒体交流平台建设,及时汇总谷内企业对园区发展和政策服务的具体诉求建议,及时有效准确互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环境建设和政务服务水平。

4.丰富业务支撑平台

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4

会议研究决定了八个具体问题。

一、关于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依法依规报征土地1135亩(约)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拟征地1135.52亩的情况。会议议定:1.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进程,确保项目用地,同意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依法依规报征土地1135亩(约),逐步建立土地储备机制。2.工业园区管委会要科学规划好项目用地,充分利用好所征土地,确保不出现长期闲置现象。3.园区用地要遵循产业规划,注重项目的引进和成片征地相结合,合理进行功能分区,优先保障佰瑞德等一批有实力的重大项目用地。4.县财政局要及早统筹谋划好征地资金的筹措,在不影响全县经费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确保征地资金到位。5.县国土资源局要积极做好土地报批工作。6.关于宇庆调味品和飞龙食品项目选址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卫生局等相关单位配合,抓紧与项目业主商洽,积极引导项目按园区产业规划重新选址报审。7.关于征地问题,县国土资源局要依法依规进入征地程序,抓紧按相关政策和法规指导开展征地和拆迁工作,镇要在县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尽快进入征地拆迁程序,提前做好应征土地的实物勘察、摸底等相关准备工作。8.关于园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会同县经商和信息化局、县招商引资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等相关部门,根据现有客观情况,提出优化方案,提交下一次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二、关于争取县工业园区用地指标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用地指标的情况汇报。会议议定:同意由县国土资源局全力争取工业园区用地指标,力争实现“确保500亩、力争1000亩用地指标”的目标任务。

三、关于县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设的情况汇报。会议议定:1.同意将高铁新区规划中1-2平方公里土地调整到工业园区配套区进入规划,作为园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以利于园区的滚动发展。2.由镇将2011年已修建完成的保障性住房安排50套作为工业园区拆迁的周转房,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等部门要作好相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3.同意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在2013年保障性住房任务中安排500套保障性住房到镇,用于解决工业园区拆迁安置问题。4.抓紧启动1-2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启动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的总平、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确保在2月底前完成,争取3月份动工,10月份前完成主体工程。

四、关于县工业园区征占用林地报批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征占用林地报批情况汇报。会议议定:1.同意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一次性报批30公顷征占用林地的建议。2.县林业局采取林地集中报批,实行林地储备,及早完成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林地报批。

五、关于组建县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情况汇报。会议议定:1.原则同意组建县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工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政府办配合,在2月15日前提出实施方案送审。

六、审议《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价格的建议方案》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审议《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价格的建议方案》的汇报,县国土资源局谭跃明作补充。会议议定: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财政局、县招商引资局、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配合,将《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价格的建议方案》在2月10日前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送审。

七、审议《工业园区决策会议制度》的问题

会议审议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决策会议制度》。会议议定: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在2月8日前将《工业园区决策会议制度》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送审。

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5

一、强化举措,明确重点,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县工业园区立足实际,以市、县两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为总抓手,攻坚克难,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县两级下达的序时任务。面对园区建设项目多、时间紧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工作时效上抓紧求新,在工作方法上抓活求快,以“配套、扩园、项目、服务”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运行调度。1—3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6737万元,同比增长40.02%,增速排位全市第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569万元,同比增长43.29%,增速排位全市第一;实现工业增加值44104万元,同比增长16.36%,增速排位全市第五;实现利税18585万元,同比增长79.33%,增速排位全市第一。

二是强化序时目标。按照县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要求,园区办扎实有序推进年度各项工作。1.派出2个工作组大力配合雩田片和枚江片的征地拆迁工作。2.已完成调整园区控制性详规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园区调区扩区的各项基础性资料已完善并上交市发改委。3.宜华木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一期总计建设5万多平方米,已完成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主体。4.宝邦实业的办公楼和厂房建设已全面铺开。

三是强化配套建设。配套完善是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今年,园区办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云岭工业集中区(东区)。1.已完成东区于云路延伸、川吉路等道路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工程。2.正在着手完善东区新征用土地土方平整的前期工作。3.已着手宜华木业用地、宝邦实业用地、标准厂房的区间道路规划建设工作。

四是强化扩园增量。按照年内新扩园面积达2000亩以上的目标要求,园区办抽调专人成立了两个征地拆迁工作组,大力配合雩田镇和枚江乡的征地拆迁工作。目前,雩田片已完成新征用地亩,枚江片已完成新征用地亩。

五是强化项目建设。项目是园区建设的生命线。按照“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总体要求,年内我们将项目建设的重点对准“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扶持林产化工产业的同时,着力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柔性线路板产业、轻纺箱包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提高承接项目的能力,创新招商方式,加快新项目向三大产业项目集聚的速度。

六是强化筑巢引凤。年内,在工业园区东区,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县各乡镇、场和相关县直单位。园区办在实地踏看和论证的基础上,已出台2012年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上报县政府。

七是强化科学规划。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园区的发展现状及远景规划进行了重新的论证,对园区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修编,重新规划后,将园区科学合理划分为“一园三区”,即:1、工业园北区(砂子岭工业园):规划面积127.5公顷,已完成开发利用面积127.5公顷,有落户企业88家,主要规划林产化工、医药食品、轻纺鞋服三大产业集群。2、工业园东区:规划面积1397.17公顷,已完成开发面积185公顷,计划安排落户企业100家,现有落户企业16家,主要规划电子信息、轻纺鞋服、林产化工三大产业集群。3、工业园西区:规划面积为133.33公顷,现正在征地,计划安排落户企业9家,主要以经赣西地质大队勘探的结果表明,我县镇蕴藏地区规模最大、品味最高的萤石硅矿为依托,规划打造全省最大的硅石精深加工等非金属加工产业。

八是强化帮扶服务。在服务上,今年,园区办着力将目标对准区内落户和投产企业。结合创业服务发展提升年活动,继续实行全办干部职工挂点帮扶企业制度。对在建项目每天不少于1人次到工地踏看,对投产企业每周不少于1人次进企业走访,对停产企业适时召开相关帮扶单位参予的协调会,协助企业寻找对策,采取“跟进式”的服务举措,千方百计使落户区内的企业增产增效。

二、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力促园区跨越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产业特色,并扎实做好企业帮扶、运行调度等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力促实现园区跨越式发展。

第一,坚持以优质的项目促跨越发展。一是大力引进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捕捉商机,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结合园区实际,在重点提升和做大做强林产化工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其它产业的集聚程度,延伸其产业链。二是大力做好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工作。充分认识金融危机所造成危害的同时,充分认识危机中隐含的机遇,严把“环保、效益、投资额”等门槛的同时,大力对接“吉泰走廊”,策应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第二,坚持以完善的硬件促跨越发展。1、继续加快园区内道路、土方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区新增用地的“六通一平”工程建设,加快启动新征土地的坟墓搬迁、苗木清理工作,尽快启动新征土地的平整工程;2、加快园区内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园区“一大四小”造林绿化提升工程。

第三,坚持以适度的用地供应促跨越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加快于田片和枚江片相关村组新征土地的坟墓搬迁和苗木清理工作,尽快启动土方平整工程;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举措,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盘活园区存量土地的基础上,提高供地门槛,建立健全以“亩均贡献率、亩均投资额、建筑容积率”等为要素的供地机制,切实提高园区土地的投资强度、纳税强度、建筑密度。切实提高园区的集约化程度。

园区建设规划方案范文6

确立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宏伟蓝图2012年4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将以四方区、李沧区为重点推进七区统筹,以平度市、莱西市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乡镇(街道)合并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农村产权、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户籍管理等改革,构建城乡互动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国家东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青岛市将坚持规划先行、服务下沉、循序渐进、和谐集聚原则,在五市规划建设大约1000个3000-5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上半年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年内开工建设100个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完成50%以上。此外,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市级财政给予每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一次性奖补资金200万元,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园区建设补助资金,给予每个完成规范建设的特色园区一次性奖补资金200万元。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区市予以等额配套。1.2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体路线图2012年8月,青岛市在黄岛区和胶南市召开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暨农村住房建设现场会。会上下发了《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路线图。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是:“两区共建、三个集中、四个融合”。“两区共建”,即要将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和集约化的特色经济园区一起规划建设,在解决好农民居住问题的同时,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四个融合”,即有序实现社区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其中,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要做到“八有”:有社区组织办公场所、有综合服务厅、有卫生室、有警务室、有幼儿园、有党员远程教育室、有文体活动中心、有综合超市等商业服务设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满意;坚持配套完善,市场运作;坚持依法办事,创新体制机制。

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青岛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社区特色经济园区“两区共建”为重点,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导向,有序实现社区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领、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彰显特色、分类推进、农民主体、组织保障的要求,着力打造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心村融合型等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与建设规划结合青岛市总体部署与要求,各区县立足当地实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与建设规划,以规划引导新型农村建设工作。在充分考虑现有村庄规模、发展水平、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3000—5000人、服务半径1.5—2公里的规模,将现有的5400多个行政村整合为1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例如,胶南市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结合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和乡镇合并试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规模、基础配套,编制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布局和建设规划,把全市980个村居规划成为183个新型农村社区。多类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青岛市各区县探索出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心村融合型等多种类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具体实现方式。城中村改造型,结合城中村改造工程,对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的村庄,积极推进村集体股份制改制,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和资源,重点采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实现集中改造。小城镇集聚型,以建制镇为依托,引导镇驻地周边村民和其他有条件的村民向镇驻地聚集,做大镇驻地规模,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建设新型社区。功能整合型,对产业园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内的村庄,适合整合,建设以集中居住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型社区。龙头企业带动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企业与周边村庄联合,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融合型,对暂不具备上述集聚条件的村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产业关联、有利于整合资源要素等原则,确定合理服务半径,将几个村庄融合为一个社区,提升中心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成果,完善水、路、电、气、暖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由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融合。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职能是,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就业指导、社会救助等各类公共服务,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组织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坚持有社区组织办公场所、综合服务厅、卫生室、警务室、幼儿园、党员远程教育室、文体活动中心、综合超市等“八有”标准。2.4渐进推进社区组织改革与建设坚持社区建设组织先行,多村合并、仍保留原行政村建制的新型农村社区,要成立新型社区党委,同时成立新型农村社区民主协调委员会,在社区党委领导下,负责社区建设和自我服务。在基本实现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的社区中,适时依法撤销社区民主协调委员会和社区所辖各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经济融合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适时启动原行政村股份制改革,坚持资产不平调、资金不平分、债务不平摊和资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原则,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要求,对原行政村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设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和管理。对社区建设中新形成的资产,按照股份化要求,量化到每个社区居民,进行股权登记,实行股份制管理,逐步实现社区经济融合。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园区建设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社区采取直接投资、土地入股等市场化手段,规划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实现社区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