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主流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主流日记范文1
上午回鄄城(星期五一放学就直奔梁山县了,郁闷...),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包括一件刚买的玫红色,露着半个背的,超爆露的吊带服,和一件刚买的灰色软牛仔短裤。他们搭配起来很有点非主流女孩的感觉......
时近中午了,那辆声音大似拖拉机的车才到了鄄城。一回家,我一头扑进了沙发,啊!还是回家的感觉好耶!
下午除了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在电脑上看电影或者玩游戏,再不然就是看书做一些课外题,过得很是惬意!
七点二十分了,这时候,最不能错过的就是综艺频道的《喜剧学院》,看着屏幕上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派对》,那个陪伴了我71个夜晚的《派对》,就这样被《喜剧学院》取代了,虽然还是原班人马,还有我喜欢的倩倩,可是再也找不到《派对》直播时的那种感觉了。唉!
空调还在开着,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洗澡,最后还是咬了咬牙,狠了狠心,跺了跺脚,离开了亲爱的空调,像浴室走去。没到20分钟,我就裹着浴巾出来了,平时洗澡一个小时余也用得了,今天,还是得怪天气太热了,O(∩_∩)O~!
非主流日记范文2
看看《华盛顿邮报》的数字工具:
Bandito:网站编辑对同一则新闻制作5种标题与图片,然后上网测试,看哪一种最受读者喜爱,以后就经常使用这一设计。
WebSked:编辑部规划工具,让编辑工作更加容易、能够快速规划新闻的报道。
BreakFast:追踪主要新闻媒体对突发新闻的速度,与自己的速度比较,找出瓶颈。
Arc:统筹了《华盛顿邮报》内容管理系统经验,包括以前内容管理系统在使用上缺点的改进,以及前瞻性的预测。Arc不但自行使用,还对外出租,现在加拿大的《地球邮报》也在使用Arc,估计未来会给《华盛顿邮报》带来1亿美元左右的营收。
最近研发的行动网站虽然与其余的行动网站类似,但最大的区别在于速度,下载的时间多不会超过1秒钟。多媒体与广告网页下载速度能够这么快,只有一个关键词:Google。《华盛顿邮报》参与了以Google为主的AMP (Accelerated Mobile Pages) 计划,AMP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以缩减网页编码来加速下载的时间,相当于减肥的HTML。
《华盛顿邮报》还采用了Google PWA (Progressive Web Apps),PWA给行动用户带来了快速顺畅的下载体验,邮报70%的数字流量来自行动读者,1秒钟下载是一个重要的卖点,这个功能预计将在年底推出。
除了新闻,广告更需要快速下载。由一组称为Red的工程人员研发的以广告主优先的Fuse技术,可以将广告事先储存在邮报的暂存服务器,一旦读者点选可以立刻下载,节省了一般广告储存第三者转接的下载延迟时间。
一般的新闻网站多把注意力放在新闻上,对广告下载的速度不太留意,下载太慢也是很多人使用封锁广告软件的原因之一,行动工具在3秒钟仍不回应就极可能舍弃,只有广告与新闻同步,整体网页才能快速下载。
2016年8月,《华盛顿邮报》数位流量再创新高,达到了8420万人,年增长率为58%,仅次于CNN(9410万人)、《纽约时报》(8590万人)、HuffingtonPost(8250万人)。其中行动流量为6630万人,年增长率为79%。同月下载量为11亿页,仅次于CNN的14亿页。
追踪20多年的报业数字转型,用“勇于尝试”4个字或许有些代表性。从早期用互联网直接传递新闻到建构网站,从先印刷后上网到数字第一,从拷贝印刷内容到制作原生数字内容,从免费到筑墙收费,从多媒体广告泛滥到广告封锁,从社交网络读取到直接进入新闻网站读取,从最近新技术VR、AR的尝试,到现在贝佐斯式的技术导向转型。
贝佐斯革新了《华盛顿邮报》,是否到了数字转型的终点?无法预测。但从大环境着眼,以数字技术为根基,应属正确的导向。
上期介绍过齐湘教授的非主流研究报告,她质疑以技术驱动的数字报业,是否仍应被视为报业的未来。她同时呼吁要检验很多未经证实的假设,像是业界把焦点放在印刷的损失上,却没有认真检验数字新闻的表现,在仍未找到数字新闻获利的方法之前,数字新闻是报业的未来仍然只是假设。她的言论在业界发酵,特别是受到了知名资深媒体人Jack Shafer的支持,引发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论战,主流派认为报纸的未来是数字,非主流则强调印刷的报纸仍具相当价值。
他认为齐湘教授有相当精辟的论点,传统的报纸,即使有不少缺点,但仍然是政府、商业、生活上最好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所拥有的新闻责任,无法被新兴的网络新闻完全替代。
主流派也给出了支持数字报业的理由,报业缓慢衰退由来已久,无线电广播、电视都让阅读文字的时间减少,网络只不过加速了其衰退而已。投入庞大资金发展网络,并非是导致报业率退的主因,即使没有数字新闻报业仍会持续衰竭,而且无法停止。过去10年,美国报业损失了450亿美元,无独有偶,Google在同期增加了450亿美元的营收,这当然不是巧合,这是媒体革命。
非主流日记范文3
转眼之间,“94新生代”也已经从当年的小鲜肉,变成了大叔、老师和前辈,甚至就连听着他们歌曲长大的第一代选秀歌手,也都纷纷过了而立之年。而推动乐坛最时尚潮流的,更已经换成了像邓紫棋、华晨宇这样的90后歌手。甚至就连他们的年龄优势都不再突出了,因为比他们更年轻的95后新人,也开始出道了。
刘美麟和周子琰,无疑就是目前国内乐坛95后新人最有代表意义的两位歌手。而这两位歌手的成名之路,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和上个时代的歌手出名主要靠选秀不同,这个时代的新人则多了互联网视频网站这个平台。刘美麟因为在楼道翻唱王菲的《因为爱情》,成了“楼道王菲”,周子琰因为在自习室里弹唱齐秦的《外面的世界》和王菲的《红豆》,因此被封“自习室送歌女生”。
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效果,也让刘美麟和周子琰,很快成为网络世界的名人,并通过这个渠道,进入了传统的音乐产业领域。如何从网络平台回归传统唱片,如何从自由率真的随性,提升为明星层面的偶像。这是95后新生代未来的命题,甚至也是音乐产业从唱片时代进入到数字时代,所要面对的问题。
・回归古老的唱片世界
尽管是网络平台涌现的新人,但无论是签约“少城时代”的刘美麟,还是加盟“恒大音乐”的周子琰,最终还是成为了最传统的唱片型歌手。尤其是周子琰,因为有高晓松这样的音乐人坐阵,其首张专辑《路过青春》,就不可能偏离传统唱片的轨道。
《路过青春》也是一张概念统一,并且有着极佳完成度的唱片。虽然单曲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但《路过青春》还是希望通过十首歌曲、三首音乐,以及一首附赠曲的有机串联,从而达到1乘14大于14的效果。这也是传统唱片时代专辑的意义,它从来不仅仅只是十几首单曲简单的集合,而是在保持歌曲独立生命体的同时,更赋予专辑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路过青春》无疑就是这个时代已经不太多见的完整专辑。如果说专辑这种形式,在独立音乐圈还屡见不鲜的话,那么在神曲赋予音乐快消功能的主流乐坛,专辑的耐消化程度,似乎已经成了市场的一种“累赘”,并慢慢被传统或新兴的音乐公司所淘汰。也因此,《路过青春》或者路过的是你所没有经历过的青春,但对于从实体唱片时代走来的你,倒一定能够从中路过唱片的青春。
・有潜质更有潜力
虽然谈不上独特和首创,但周子琰的发音方式,还是拥有着极强的时代辨识度,当然这也是被诟病的地方。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咬字发音“拿腔作调”的非传统化,或者也是这个时代青春的一种注脚。就像很多人会拿来和周子琰类比的“卡奇社”、“牛奶咖啡”,以及娃娃魏如萱一样,这确实是这个时代女歌手的主流腔调,字正腔圆反而已经成了另类和非主流。
因为更注重音乐的整体性效果,《路过青春》当然不会像周子琰的“自习室女生”时期那样,可以彻底强调唱功属性。但在青春色彩浓郁的音色和咬字之下,也可以从《疯了》里那种回响般的处理,《红绿灯》和《我懂你》里极具戏曲化的唱腔结合中,听到“自习室女生”可塑性极强的演绎把握。只不过,周子琰在这张专辑并没有用飙高音和纯技巧的方式来展现而已,因为在《路过青春》里的她,既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新人,更是一位“路过青春”的青春女生而已。
南都娱乐 周子琰
“人的光芒是不可能被掩盖的”
南都娱乐:这张专辑收录了十几首歌,还用三首片段音效将整张专辑分成三个部分讲述,一开始策划这张专辑的时候是怎么打算的?
周子琰:我们一开始就是希望把“周子琰”这个人对于自己和音乐的想法都尽可能地展现给听众朋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在不断长大,不断认识了更多的东西,所以在歌曲的把控上,包括在选择歌曲上面有了一些变化,这也导致收进来的歌越来越多,歌曲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我们把专辑的歌弄完了以后,企划又根据这些歌逐一进行了分类。专辑制作了这么久,从一年、两年到三年,再到,其实也算是经历了我整个青春过程。我觉得青春是人长大的过程、认识自己的过程,类似于一个小种子从萌芽到开花到结果,于是这张专辑就围绕了“青春”这样一个概念。
南都娱乐:这张专辑中有很多非常成熟、而且有明显个人风格的优秀音乐人的加入,在和他们不同的人合作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周子琰:确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张专辑的监制是高晓松老师,他是一个非常幽默而且才华横溢的人,跟晓松老师学到了很多自己之前没有太涉及过的东西,比如校园民谣这样的音乐风格,其实我以前比较喜欢的是摇滚,在跟晓松老师合作了以后才知道安静地唱歌其实更适合自己,安静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往往能让人静下来,得到更多。这张专辑还有四个非常优秀的、年轻的音乐制作人,他们都是80后,其中有一位还是女制作人,这个很难得,很少见。还有一个是M.I.C男团的小鑫,他其实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偏偶像歌手,很少有人知道他还会创作,甚至可以当音乐制作人,让我也很惊讶,我没想到他居然这么专业,而且工作非常严谨,成品出来的效果我也很喜欢、很满意,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包括许哲佩、黄淑惠老师,这两位也是台湾非常优秀的音乐制作人。这张专辑真的是一张融合的成绩单,它容纳了太多人的心血,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专辑)很珍贵。
南都娱乐:会不会因为很多人参与,反而失掉了一些自己的个人风格?
周子琰:我觉得是表达了更多面的我吧,人的天性是不可能被抹杀掉的,人的光芒也是不可能被掩盖的,而且这张专辑也留给我很大的空间,让我有一个很好的展现和学习的过程。在制作这张专辑之前,我对音乐没有这么多认识,比较片面,只是知道怎么唱歌而已,现在对于怎么制作、怎么来诠释一首歌有了更好的理解。
南都娱乐:这张专辑里有一首自己词曲创作的歌,你平常创作的作品多吗?
周子琰:我其实有经常写歌的习惯,我会定时地积累、写日记,我的日记就是创作歌,我的朋友圈也是这种日记。我经常会在朋友圈里面找到灵感,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挺神奇的,我们认识彼此好像从朋友圈开始,所以我觉得其实我们可以多多留心生活的细节,往往会得到更多。
非主流日记范文4
漫步在空旷的操场上,暗黑的夜空犹如一张深沉的帷幕,宽容地压在头顶,我和安微,屈然,有时候还加上小惠,阿玲,我们手挽着手潇洒地走在跑道上。晚自习以后的操场跑道,经常有很多锻炼身体的同学,也有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还有练歌的姑娘们。总之,整个晚自习后的操场在昏黄灯光的爱怜抚摸下显得格外温馨。
有时候,屈然会问起我们最近愉快热闹的生活,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对了,屈然不和我们在一班,可是我们关系尤其好。因为我的关系,屈然和安微她们也熟识了,关系也熟络起来。
情不自禁地,在好朋友的面前,会吐露出心声。
原本的我,是很腼腆的。好吧,可能只有我这么以为。可是我很了解自己啊。本来我以为,喜欢一个人是很神圣的事情,不应该弄得人尽皆知,尤其是还在暗恋的阶段,把那个人深深地藏在心里就够了。反正又不打算谈恋爱。
可是有一天我专注而痴迷地看着杨洛的表情暴露在阿玲眼中,她聪明的脑袋瓜立马就体会出我的表情代表什么了。结果晚自习下课后,她一把拽住安微屈然程惠,四个人凑做一堆,用不让我听见的声音夸张地说,告诉你们,我知道雅雅喜欢的男生是谁了!
我写完日记后,抬眼就面对她们三个人奸笑的大脸。而阿玲呢,她潇洒地坐在隔壁床上嗑着瓜子准备看笑话。
安微是我们中间比较稳重的,我们的姐大,她一副家长审讯考不及格小学生的样子,问我,小何,给我老实交代,皮是不是痒了,还想谈恋爱?
我一头雾水。
屈然一向是我们中间公认的淑女。她温柔地笑着,嘟着小嘴委屈地对我说,小雅,你到底拿不拿我们当好姐妹啊,心里有人了都不告诉我们!
非主流日记范文5
作为他老师,学生是一名初中生。首先我解他基本情况,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但是有点懒惰,上课容易走神,特别是英语总是弱点,无论怎么学总是不见起色,以至于到后来只要看到有关英语的东西就头疼。因此他英语成绩不尽人意。父母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近而考入重点大学。而他现在学习情况,让他父母感到担忧。
也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虽然我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但我毕竟没有任何实际经验,教好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尽量与他聊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第一天的两个小时的上课中。当然是有关于英语的对于他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我应该从培养他对英语的兴趣开始。从英语的一些趣味小故事,比较出名的美国大片。发现他表情也变得鲜活起来。但是只要我一提到课本,或是一提到有关语法的东西,眼神又开始晃悠了这使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一天的两小时家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跟他相处得还算愉快。
给他讲了同学的经历,为了改善他懒惰和喜欢走神的毛病。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此后,也经常给他聊类似的事,不时地与他交谈学习体会。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以后的讲课中,对他要求渐渐严格起来,并经常给他讲解懒惰的害处。虽然听得进去,但改观不大,其实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会和我聊一些课外的话题,这中间休息的时间里。包括年轻人追捧的非主流,流行歌曲,以及他爱玩的网络游戏。对于他说的话题,都认真去听,从这些我可以更多的解孩子的心理。和他一起分析这些流行文化,讨论发展的趋势和之所以能流行起来的原因,从中我发现他见解很独特,同时在引导下,也能有更多更正面的阐述。通过这些交流我告诉他分析一个事情时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才会更为全面,这些思路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很有用处的平时会布置他用简单的英语写一些小随笔或是日记。就在这段时间拿给我看,与我分享他喜怒哀乐。也就趁此机会修正他句子当中的错误,拓宽他写作思路。
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懒觉的习惯。开始的几天,由于每天做家教。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那时,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地讲,却置之不理。好在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都会提醒他并耐着性子给他讲下去。
非主流日记范文6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以吸血鬼为主题的西方文学作品由来己久,近年来又广为流行。吸血鬼形象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经历了种种变化,与时代同步。本文在近现代几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吸血鬼题材小说的几个代表作品的基础上分析了吸血鬼的形象及其变化,并讨论了这些变化背后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吸血鬼;吸血鬼形象;西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110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190—03
一、引言
吸血鬼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的渊源可追溯到侣世纪欧洲神秘而恐怖的哥特式小说。早在19世纪初英国诗人济慈和拜伦在他们的诗歌中就有对吸血鬼形象的描述,爱尔兰小说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被认为是近代吸血鬼文学的开山鼻祖,他于1897年所出版的小说《吸血鬼德拉库拉》Dracula中塑造的吸血鬼德拉库拉伯爵形象被认为是吸血鬼的起源之一。被誉为吸血鬼之母”的美国女作家安妮·赖斯Anne Rice)自1976年开始所创作的关于吸血鬼家族史的系列小说《吸血鬼编年史》(The Vampire Chronicles)则颠覆了传统吸血鬼的形象而赋予了吸血鬼家族新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近年来吸血鬼文学的风靡又掀起了吸血鬼文化的流行,如美国女作家LJ史密斯(L J Smith)创作得《吸血鬼日记》(The Vampire Diaries)和斯蒂芬妮·梅尔(Sephenie Meyer的《暮光之城》(The Twilight Saga)代表了吸血鬼文学新的走向。本文将在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吸血鬼小说的基础上分析这些作品中的主要吸血鬼形象及其映射出来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代表小说中的吸血鬼形象
(一)《德拉库拉》
《德拉库拉》被认为是近代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布莱姆·斯托克以书信体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律师乔纳森发现了居住在神秘古堡中外表具有绅士风度的德拉库拉伯爵实际上是一个吸血鬼,专门引诱年轻貌美的女子,但最后被众人消灭的故事。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营造了一种恐怖诡秘的氛围,属于典型的英国哥特式小说。小说中的德拉库拉伯爵以中世纪凶残暴虐的瓦拉几亚公国(Valachie)弗拉德三世(VladIII)为原型,作者在对他的外貌进行描述时就有意靠近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吸血鬼形象,如一身黑衣、苍白得吓人的脸、面颊深陷、没有血色的耳朵顶部很尖、凸起的上额、鲜红的嘴唇、尖利的闪着白光的牙齿、鹰钩鼻、呼吸的气味难闻、手掌上还有长长的黑毛……,在他变成吸血鬼后更是面目丑陋不堪,这些都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冷酷可怕而又血腥的吸血鬼形象。斯托克对德拉库拉形象的描绘虽然与古代传说中的吸血鬼只有丑陋的形象略有不同,但人们对吸血鬼形象的各种可怕的想象在德拉库拉伯爵的身上都有所体现,因此德拉库拉也成为近代吸血鬼的代名词。
(二)《吸血鬼编年史》
美国畅销书女作家安妮·赖斯的系列吸血鬼小说《吸血鬼编年史》展现了吸血鬼家族的起源与发展,对吸血鬼形象的描绘开创了吸血鬼文学一个新的时代。在她的笔下,吸血鬼不再如德拉库拉伯爵一般凶残邪恶如嗜血恶魔一般,也不再只是小说中的负面角色。安妮塑造的吸血鬼彻底颠覆了以往丑陋凶狠的形象,融入了丰富的感情。如《夜访吸血鬼X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中的路易斯是一个庄园主人的贵族形象,内心高贵、善良,最初不忍心吸食人血,虽然后来被同化也开始吸人血,但每次杀人时内心都倍受煎熬和矛盾;克劳迪娅被描述成一个美貌可人、气质如公主般的小女孩,不甘心被管制和奴役,敢于反抗。《吸血鬼莱斯特》(The Vampire Lestat)中莱斯特是一副偶像摇滚巨星的形象:紧身衣、黑皮靴,无不散发着迷人的摇滚歌星的气质。《被诅咒的女王》又称《吸血鬼女王》或《天谴者女王》The Queen of the Damned)中的阿卡莎则被描写成一个高雅、孤傲、皮肤散发着古铜色光芒、己沉睡了几千年后来被莱斯特的摇滚乐唤醒的埃及女王形象。因此《吸血鬼编年史》系列小说中主要的几个吸血鬼身上都被赋予了与传统吸血鬼有着本质区别的特点。他们出身贵族,外形漂亮,举止优雅,与普通人无异;虽然他们也惧怕阳光,需要吸食人血,但内心情感却细腻多变,渴求同伴相伴,害怕寂寞。
(三)《暮光之城》
2005年起,一部吸血鬼题材的小说又掀起了吸血鬼狂潮”,一出版就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追捧、各类媒体的青睐,那就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作l暮光之城》系列四部曲《暮色》(Twilight)、《新月》(New Moon)、《月食》(Eclipse)和《破晓》(Breaking Dawn)。这一系列小说以人类女孩贝拉和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为主线,使吸血鬼也能如人类一般拥有美好缠绵的爱情体验。梅尔塑造的爱德华来自一个特殊的吸血鬼家族,这个家族里的成员个个俊美高贵、心地善良,而且是素食主义者”,即从不吸食人血,只吸动物血。这个家族的大家长卡莱尔是个医生,对人血具有非凡的抵制力,是第一个发现并用野生动物血代替人血的吸血鬼,而且性格耿直,非常痛恨暴力。男主角爱德华更是拥有超凡的意志力,控制自己不去伤害心爱的恋人贝拉,即使情到深处,贝拉要求被同化,爱德华也能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梅尔打破了人鬼之间的界限,她笔下的吸血鬼更富有人类的特征,不仅在超能力上有了很大进步,可以在没有太阳的白天出现,并能生活在现实人类社会中,用人类的道德准则约束自己,因此能与人类和平相处,理智与情感并存。
(四)《吸血鬼日记》
《吸血鬼日记》是美国另一个女作家兼编剧LJ史密斯创作的系列小说,她将吸血鬼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里,吸血鬼变身为二十岁出头的外表阳光帅气的兄弟,哥哥达蒙外表冷酷,内心善良,痴情专一:弟弟斯特凡性格善良,努力戒掉人血,用动物血代替。故事由两人同时恋上外表柔美、内心刚毅的女主角艾琳娜展开。与梅尔的《暮光》系列中对吸血鬼形象的刻画相似,在《吸血鬼日记》中的主要吸血鬼形象是正面的、美貌与善良并存,戴上特殊戒指便可以在白天活动,能够与人类友好共处,并产生美好爱恋。因此史密斯笔下的吸血鬼形象本质上也是有着“人心”和人性”的异族群体,虽然生存方式与人类不同,但与人类一样拥有着细腻丰富的情感。由于离奇的故事发生在现代化的青春校园里《吸血鬼日记》吸引了大量年青读者,由此改编的相当于一个魔幻青春偶像剧的同名电视剧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解析吸血鬼形象及其意义
(一)吸血鬼形象的矛盾性
吸血鬼形象本身就是人类矛盾心理的产物,也正是这一突出的矛盾性构成了吸血鬼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魅力,对读者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吸血鬼形象的矛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外表与内心的矛盾。在近现代的吸血鬼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或是影视作品中,吸血鬼多被刻画成外形俊美无比,明艳动人,身份高贵的群体。然而,他们的美丽外表却是与丑恶内心极不协调的。《德拉库拉》中,德拉库拉和米娜在一起时优雅绅士,温柔善感,穿着打扮也是十足的王子模样,但当他变成吸血鬼后却极其丑陋恐怖,阴森疹人。《夜访吸血鬼》中,莱斯特被路易斯和克劳迪娅丢进沼泽地之后,他只能靠吸食蛇、蜥蜴等动物的血来维持生命,他的俊美外表也随之消失,变得干瘪枯萎。由此可见,吸血鬼的美丽外表只是暂时性的表象,只有在吸食人血的前提下才能维持,一旦失去了这个前提,他们就会变得丑陋无比。
人性与魔性的矛盾。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大多是由人类变成的,他们身上的人性与吸血鬼本能的魔性相互对立,互相矛盾。一方面,身为吸血鬼,他们难以抑制住内心想要吸食人血的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他们内心仍旧留有的人类情感和道德准则,所以他们又不忍心伤害人类,但不吸食人血的话自己又无法生存。因此,文学作品中善”的吸血鬼会为这一矛盾而痛苦挣扎。如《夜访吸血鬼》中的路易斯,一开始不愿意伤害人类就以吸食动物的血为生,但动物血无法维持他的生命,同时又受莱斯特的引诱,不得不开始吸人血。《暮光之城》中,卡伦一家为了和人类和平共处便努力克制吸血的欲望,以动物的血代替。但是,由于这个家族中最晚成为素食主义者”的贾斯帕对人血欲望的抵制还不够彻底,所以当他看到贝拉因不小心划伤手指而流出的鲜血,内心的魔性又被唤起。在他极力压制住欲望后又对贝拉充满了歉疚和自责。这种善与恶的矛盾心理的交织和斗争,构成了现代小说中吸血鬼形象明显的特征。这也是让吸血鬼更受人瞩目、更具深刻魅力的重要原因。
非人非鬼的身份矛盾。吸血鬼向来被认为是被上帝遗弃的,他们的诞生是因为他们亵渎了神灵,受到上帝诅咒,因此他们陷入了一种既不是人,也不是鬼的尴尬境地。如果他们是人,就不会惧怕阳光,只能昼伏夜出,到处寻觅鲜血;如果他们是鬼,就会冷酷无情,觅食人血而不会痛苦不堪。可是,这些小说中的吸血鬼肆意妄为也摆脱不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们长生不老,没有病痛死亡,却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永不见天日;他们虽然年轻迷人,却始终孤独寂寞,只能靠杀人并将其变为同类的方法来找到自己的伴侣:他们拥有超自然的奇幻能力,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即使他们不甘愿如此也无法改变这种状态:他们内心充满痛苦却得不到解脱……这些不幸都是因为吸血鬼处在非人非鬼的矛盾境地。
(二)吸血鬼形象的现实意义
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吸血鬼是作者们笔下的产物,是虚拟的幻想,但这一形象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现实社会在文学作品中的映射。
首先,吸血鬼形象是人类内心渴望永生与恐惧死亡的表现。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长生不老,渴望永远不死,因此死亡是现实世界里最让人恐惧的事情。但是任何生命都终将面临这一必然结局,只有在神话传说里死亡才被否定。然而成为永生不死的人又是违背自然规律和人类纲常的,因此吸血鬼这一矛盾的形象便被想象和创造出来,既可以保留容颜,长生不老,又拥有普通人类没有的超能力,无所畏惧。但若违反了规则,同样也会灰飞烟灭。
第二,吸血鬼形象是人类意识中本我和超我的斗争的产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的潜意识中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实现本我能够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快乐,相当于吸血鬼的魔性;自我,是基于现实的外在行为表现;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意识,是基于社会道德准则上的认识,但有时无法获得内心真正的快乐,这相当于吸血鬼的人性。吸血鬼出于本能的魔性嗜血如欢,而内心所保留的人性又令他因为自己的罪恶而痛苦挣扎。吸血鬼人性与魔性的斗争其实类似于人类意识中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斗争。人类在受社会道德法则约束的同时,偶尔也难以克制内心中魔鬼般的冲动,因此会爆发魔性做出违反道德、危害社会的事情。但冲动过后,自己又会为所犯下的错误而懊悔不己、矛盾不堪。
第三,吸血鬼形象是人类情绪转移与宣泄的载体。吸血鬼作为具有超能力同时又具有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特殊群体,代替我们在文学世界中宣泄现代人压抑己久的欲望。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巨大,需要精神世界的宣泄。从某些角度上说,吸血鬼小说让读者有着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另类体验,令读者自由幻想并在幻象中实现内心的某种诉求。正如王灵娟在论文中所评论的:“这样,一方面现代人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又不必自己承担这种后果,恐怖和痛苦便转化成了。将我们在社会文化中力图隐藏和掩饰的东西,以另一种隐晦的方式展示出来,使我们的情感和心理症结有了一个张扬和释放的空间,使紧张、狂躁的情感在虚拟情境中得到释放,归于安宁和平静”。这也是近年来吸血鬼文学又倍受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吸血鬼文学体现了对社会“边缘人”情感的关注。相当一部分吸血鬼文学作品中部涉及到了同性恋的情节,并且吸血鬼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孤独,如《夜访吸血鬼》中的莱斯特因为害怕孤独,将路易斯也变为吸血鬼作为自己的同伴,为了阻止路易斯离开自己,又将仅五岁的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克劳迪娅变成吸血鬼。但最终路易斯和克劳迪娅还是背叛并杀了他,两人逃往欧洲,寻找同伴,渴求被社会接纳。最后克劳迪娅因谋杀莱斯特触犯了吸血鬼不得杀害同类的规则而被其它吸血鬼处死,路易斯最终还是孤独一生。吸血鬼的这种境遇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非主流”人群那些脱离社会主体价值观念、努力追求自我的边缘人”。他们无法被主流社会接纳,想要寻找自己的同类或者将他人变为自己的同类,可还是难以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因此时常感到彷徨、孤寂和迷惘。而吸血鬼小说用一种隐喻的方式展现了这部分的内心世界,他们内心也是善良而高贵的,也想要融入社会,但又难以曝露在阳光之下被广大主流人群所接受。
第五,吸血鬼形象是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中的充分体现。尤其是现代的大多数畅销吸血鬼小说都是出自女作家之笔,前面提到的安妮·赖斯、斯蒂芬妮·梅尔、LJ史密斯,还有系列小说《南方吸血鬼谜案》(Southern Vampire Mysteries)的作者莎莲·哈里斯Charlaine Harris)。《历史学家》(The Historian)的作者伊丽莎白·柯斯托娃(ElizabethKostova)以及《夜之屋》系歹(The House of Night Series)的作者菲莉丝·卡司特(P C Cast)和女儿克丽丝婷·卡司特(Kristin Cast)都是吸血鬼小说女性作者的突出代表。女性主义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对人物外形的刻画,像安妮·赖斯笔下的莱斯特是偶像摇滚巨星的形象,斯蒂芬妮·梅尔笔下爱德华的完美情人形象,这些主人公都有着动人轮廓和完美身材,这其实是在女性视角下的完美男人形象。其次,在《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中,吸血鬼与凡人之间的另类爱情也被描绘得唯美浪漫,结局美满幸福,这也符合憧憬和向往美好爱情的女性心理。此外,这些作品中的很多对女性角色的描写也透露出现代女性坚强刚毅、敢于反抗和挑战男性权威的精神,如《夜访吸血鬼》中的小女孩克劳迪娅不满被莱斯特变成吸血鬼并被他管制和奴役,想方设法杀掉他;《被诅咒的女王》中的阿卡莎想要消灭掉天下的男人,树立权威《暮光之城》中的贝拉为了追求爱情敢于逾越人鬼之间的沟壑,为了营救爱人敢于同恶势力抗争。这些都展现出新时代的女性独立坚强、用于打破传统枷锁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