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族网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游族网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游族网络

游族网络范文1

1 蹭风是怎样炼成的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也许你会说,你已经给自家的无线网络设置了密码,别人没办法蹭,那你就大错特错了。MI这里所指的蹭网是“武装蹭网”,通过使用一些特殊设备(俗称蹭网卡),他人就能破解邻近(家用无线路由器的理论覆盖范围一般在50-150米)的无线网络密码。侵入网络,悄无声息地从别人的宽带线路上网。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蹭网卡暴力破解无线设备密码进行蹭网并乐此不疲,这种破解装备的性能优差是蹭网成功的关键。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想要防范网络幽灵“蹭网族”,先要了解他们的“装备”,而为避免有教人蹭网之嫌,MI在这里将只为大家简单演示下网络幽灵是怎么入侵网络的,如米饭有兴趣做深入了解,可与MI做私下交流。目前在市场上暗自销售的蹭网卡主要是山寨和国外厂商生产的三无产品。他们的原理相似,都是通过超大功率的网卡搜集到更多的无线网络(一般网卡功率为40mW-100mW,而蹭网卡的功率从200mW-1W不等),然后借助破解密码软件破解用户密码。MI手上就有一台据称是台湾产的IDU-2850UG-8GH蹭网卡,功率达到800mW,号称有效距离能达4公里。破解软件在Linux系统下运行的环境,首先是搜索步骤,将搜索出附近活跃的无线网络用户,搜索的结果列表主要包含路由广播名称、路由器MAC地址、信号强度和数据包。在选择好数据包和信号强度都不错的路由广播后就开始破解密码的工作了。密码破解成功后,进入Windows操作界面安装好蹭网卡驱动程序就能正常上网了。至此,你已被成功蹭网。

2 对蹭网说NO

兵法又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菜”。

虽说蹭网卡破解相当强悍,但MI也从中发理了不少弱点:

发射、接受信号穿墙能力弱,只要周边有障碍物遮挡效果减弱50%以上。

破解成功率严重依赖信号源强度,数据丢失严重。

破解后与被侵入路由器数据交换不流畅,丢包现象突出

针对蹭网卡的弱点,下面MI教大家扎好自家的篱笆墙,让蹭网旅知难而退,

1 合理选择路由器

安全指数:

大家都知道普通网卡功率越大信号越强,但也就表示你越容易被网络幽灵的蹭网卡搜索到,MI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工作、生活环境的大小来做选择,不要一味追求强大。合理选择路由器是防范被蹭的第一步。

2 穿好隐身衣,隐藏你的无线网络ID安全指数:

当线路由器在家布置好无线网络后,你就有了一个Wi-Fi无线网络环境了。打开你的笔记本或其他移动设备,寻找无线网络时,就可以看到一个或者多个网络名字,这些名字就是服务设定标识(SSID)。

默认的SSID一般都与该路由器的品牌相关联。比如你买的是D-Link,你的SSID号开始肯定以D-Link开头。任何人可以轻松通过你的SSIDSD道你的路由器品牌,也就是说你已经暴露在网络幽灵面前了。通过无线路由的管理界面上,修改SSID,这样起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隐蔽你的无线路由。

修改SSID只是最简单的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关闭SSID广播来起到更好的效果。以Linksys管理界面为例,SETUP选项中,SSID Broadcast就可以选择Disable,这样就关闭了SSID。这样的无线网络,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隐蔽了。

这时,在你自己的电脑上,点击“查看无线网络”按钮。以Windows XP为例,在修改高级设置链接中,然后点击无线网络配置标签。在首选网络部分点击增加按钮,然后输入你修改后的SSID,点击确认,你就可以连接到你的无线网络中了。一般人不知道你的无线网络SSID,所以安全性得到了一定提高。

3 大门上把锁,加密你的无线网络

安全指数:

家用无线路由最常用的两种加密标准:无线对等协议(WEP)和Wi-Fi保护接入(WPA)。WEP要比WPA老,而且不如WPA安全。所谓“5分钟破解无线路由器密码”,指的就是破解WEP密码。所以,采用WPA会更安全些,至少给“蹭网族”制造更多的麻烦。路由器出厂设置无线安全模式是不启用的,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这个无线网络是没有加密的,任何电脑或移动设备只要带有无线网卡就可以连接上。那么我们现在做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为我们的无线网络加密,上文中也提到了,目前WPA的加密方式最为安全,所以我们选择“启用WPA无线安全(增强)”。启用后会看到下面需要填写WPA/WPA2的相关信息,此时密码类型选择最高安全级别的AES,另外在网络密钥处填写你要设置的密码,密码要求8-63位ASCII,也就是说你填写8位以上的字母、数字或者特殊字符均可以,密码复杂度越高,破解起来就更加的困难。

设置加密后,需要无线上网的电脑上查看无线网络属性,在网络密钥对话框中输入密码,你的PC就可以连接到使用WPA加密后的无线网络了,并不会对上网有任何影响。

4 排排坐吃果果,使用MAC地址过滤用户与IP地址绑定MAC

安全指数:

每一个网络设备都有唯一的被称作MAC地址的ID,类似大家的身份证编号,MAC地址一般是这种格式:00-0A-B1-40-4F-57。你可以利用他来拒网络幽灵于门外。路由器内设置登记MAC地址的网络设备可以接入到互联网。这样你可以告诉无线路由器哪些是你自己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不属于这个范围的一律拒之门外。

如何查看自己电脑网卡的MAC地址的ID呢?在Windows系统中点选“开始菜单”,然后选“运行”,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cmd”,回车后会出现命令行窗口。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ipconfig/all。寻找名为“Physical Address”的这一行,其后显示的地址即为该设备的MAC地址。

当你的计算机接入到网络时,你的无线路由器会分给他一个IP地址,所以浏览网页或连接外部互联网。

无线路由器会给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每一台机器分配一个IP。但是你打开管理界面设置无线路由器只分配一定范围的IP地址,假如你的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使用了所有的IP地址的话,你的无线路由器就不会为入侵者再分配IP地址。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MAC地址和IP地址相匹配,即是让这个IP只能是你这台电脑使用,其他人就算破门而入也会发现没他的“凳子坐、果果吃”而灰溜溜的离开。

比如你家有两台无线上网电脑,你指定你的无线路由,只分配192.168.01至192.168.0.2,这样当你的两台电脑都上网时,别人就无法再分配IP了,进入LAN设置把IP地址192.168.0.4与1号机的MAC地址绑定,192.168.0.16与2号机的MAC地址绑定,两个IP只能为1号机和2号机使用,他的机器根本无法获得IP地址也就彻底断绝网络幽灵“蹭网族”的生存空间,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你的网络就是非常安全的,对蹭网说NO其实很容易。此外,现在运营商推出的部分无线MODEM也带有路由器功能,这样一来无论你有几台网络设备登陆该MODEM,每台都必须拨号,在你的密码和用户信息未泄露的情况下,蹭网卡都是无法破解的。因此MI建议你在选择运营商和其无线网络服务的时候,最好要求他们提供这样的设备。

游族网络范文2

关键词:移动通信;自组织;自配置;自优化;自治愈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self-organization technology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is technology reduces the cost of equipment deployment, optimization, and operation yet does not affect service quality. We discuss self-optimization methods such as mobile load balancing, mobile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and energy saving. In the future, SONs will be used in inter-RAT scenarios to address energy saving issues.

Key words:mobile communication; self-organizing; self-configuration; self-optimization; self-healing

1 移动通信自组织网络

1.1 背景

未来的通信网络要求越来越高的性能、更低的故障率和更高可靠性以承载更为复杂的业务。可以预期未来的通信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将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的需要,多种网络制式并存和设备有多家供应商提供的情况会对网络维护方案提出新的需求。当前网络维护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1)现有网络维护手段很难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现有的移动网络维护内容和优化手段往往基于特定厂家特定制式的设备,通用性受限,不适合多厂家设备的同时维护,维护工具相互较为独立,不容易相互结合成统一平台,往往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同时人力物力投入巨大。

(2)业务重点的转移对网络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网络上承载的业务不断推新。丰富的语音、数据、视频等综合业务正蓬勃发展,运营商维护的重点逐渐由“打造精品网络”向着“信息提供商转移”,后者要求网络维护的内容和手段有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业务量的增加几乎以翻番指数级别增长,业务的种类和需求更加复杂,传统的业务假设出现偏差。

(3)多种接入网络并存的移动网络发展趋势引发网络维护复杂度的显著提高。对中国移动而言,既有世界上最大的GSM网络,也有数量众多的TD-SCDMA网络,并即将部署LTE等网络。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的网络运营应该充分利用网元设备自身的处理能力,尽量提高网络设备自身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将现有移动网络中网络维护经验和工具集成于统一的设备平台中,充分发挥网络的自主计算能力,减少甚至消除人工干预,最大程度降低网络运营的工作量和成本。

移动通信中的自组织网络是指自身能够探测周围环境信息并能够由此做出自主决策,并拥有自配置和自优化功能的通信网络,同时能够有效应对网络异常,它是解决未来网络维护工作,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并大幅降低网络维护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自组织网络主要在3GPP/NGMN等移动运营商和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中研究和标准化[1],并主要基于LTE及LTE-A等版本进行讨论[2]。

1.2 框架和内容

从功能上划分,移动通信中的自组织网络(SON)功能分为: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3部分,功能部署框架则有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架构3种。

(1)自配置

自配置指的是动态可插拔基站(eNB)的能力,基站可以自主配置其小区标识(PCID)、频点及功率,从而可以加快其启动效率。目前,自配置功能已支持S1/X2接口动态配置、PCID自动配置和自动邻区关系等,详细请参见文献[2]。目前该功能已基本在LTE Rel-8版本实现

(2)自优化

顾名思义,指的是设备较为自主的完成常规的优化功能。包括自主的优化覆盖、切换、容量和干扰,包含移动负载均衡(MLB)、移动鲁棒性优化(MRO)、节能(ES)功能和随机接入信道(RACH)优化等方案,目前大部分已在LTE Rel-9完成,后续正在进行增强版本的讨论。

(3)自治愈

自治愈即网络自主发现和处理故障的功能,目前大部分故障自动发现与修复和自动参数调整的功能在LTE Rel-10进行探讨,目前讨论的有方案有覆盖和容量优化(CCO)和最小化路测(MDT)。

2 自优化案例和方案

2.1 移动负载均衡

移动业务具有时间以及空间的不均衡性特征。空间的不均衡性表现在相同时间不同小区之间的负载差异可能较大,导致部分小区资源紧张引发过载阻塞,而另一部分小区的资源过于空闲、资源利用率低下,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随着移动应用的日益丰富以及移动蜂窝日益小型化,移动业务的空间不均衡特征将进一步加剧,给传统静态的小区选择以及静态的切换参数带来了巨大挑战。移动负载均衡的主要目标就是平衡移动业务的空间不均衡性。通过优化蜂窝网络的移动性参数以及切换行为,将过载小区的业务量分流到相对空闲的小区,平衡不同小区之间业务量的差异性,提升系统容量。目前,3GPP的MLB方案同时支持LTE内部(Intra-LTE)以及无线接入技术(RAT)之间(Inter-RAT)的移动负载均衡(两种用户场景)。

SON MLB实现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图1主要包含负载报告、基于切换的负载均衡以及切换重选参数的调整3个功能模块。

(1)负载报告

负载报告发起负载均衡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交换负载水平。其具体方式随下面的不同场景而不同:

·Intra-LTE场景。通过X2接换,具体信息包括上下行的无线资源利用率、硬件负载指示、传输网络层(TNL)负载指示、可用于负载均衡的容量百分比以及小区相对容量指示(需要保证不同RAT之间相对容量的伸缩比例一致)。

·Inter-RAT场景。通过S1接换,具体信息包括小区相对容量指示(需要保证不同RAT之间相对容量的伸缩比例一致)以及可用于负载均衡的容量百分比。

(2)基于切换行为的负载均衡

基于切换行为的负载均衡发起负载均衡的小区向目标小区发起切换流程,目标小区对从源小区切换过来的UE执行负载均衡切换对应的接纳控制。

(3)调整切换以及/或者小区重选的参数配置

调整切换以及/或者小区重选的参数配置发起负载均衡的小区可以请求目标小区在操作管理维护(OAM)允许范围内改变切换以及/或者小区重选参数,以支持负载均衡的实现[3]。

目前MLB方案对邻区资源可用性的考虑只考虑直接邻区,一般而言热点区域的范围会包含一个小区簇,为了防止产生局部拥塞等问题,可以对现有方案进行扩展,例如考虑邻区的邻区等。

2.2 移动鲁棒性优化

当前的2G/3G系统中手动设置切换参数是一个十分费时的工作,不正确的切换参数设置会负面影响用户体验,例如会产生乒乓效应、切换失败和无线链路失败等。移动鲁棒性优化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与切换相关的无线链路失败的次数,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Rel-9版本的MRO方案主要解决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和切换到错误小区引起的无线链路失败(RLF)。

(1)过晚切换方案

该场景中,源小区的切换过程启动得过晚,当服务小区发出切换命令时,信号强度太弱,从而到达不了UE,连接丢失。UE会在目标小区上发出连接重建消息,该消息带有源小区的PCID和小区无线接入网络临时标识(C-RNTI)等信息。目标小区将该事件通知源小区(通过RLF指示消息[4]),从而使源小区调整对应的参数。过晚切换的场景如图2所示。

(2)过早切换

该场景中,由于源小区启动切换时机过早,UE虽然能够成功接收到切换命令,但是由于切换时机启动太早,目标小区的无线质量不好,连接会中断。此时UE会在源小区启动连接重建消息,该消息携带目标小区的PCID和目标小区的RNTI等信息。源小区会向目标小区发送RLF指示消息,目标小区接收到该消息后,会检查其设置,从而确定该RLF是由于源小区发送的切换引起。因此目标小区会发送一个切换报告消息,告知源小区此切换为过早切换,源小区据此调整切换参数。过早切换场景如图3所示。

2.3 RACH优化

空闲状态下的UE接入网络时要首先申请RACH信道接入,RACH信道的设置会直接影响RACH的碰撞概率,从而影响接入和切换时延及上行失步带来的数据重传等,从来影响接入和切换成功率。同时,RACH资源的规划还会影响系统的总容量以及UE接入时产生的上行干扰。总之,RACH参数的优化是成功部署网络的重要因素。

影响RACH 参数的主要因素有: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上行干扰

·RACH负荷

·PUSCH容量

RACH优化功能检测一些主要因素,例如RACH负荷干扰、上行干扰等,从而计算并设置合适的RACH参数取值。RACH信道优化的主要目标是:降低UE接入时延、最小化RACH信道上行干扰、减少RACH尝试间的干扰。

RACH优化功能将会自动设置与RACH性能相关的几个参数,例如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资源单元分配和格式)、RACH前导拆分、RACH回退参数值、PRACH传输功率控制参数等[5]。

2.4 节能优化

网络能耗在运营商运营支出占据重要比例,且随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增长迅速。因此,提高运营商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商网络能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除了常规的提高功放效率和硬件效率外,节能优化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当业务量降低时,在不降低覆盖和不影响UE的情况下,通过关闭不必要的网元或者资源调整等方式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3GPP已形成的主要小区开启/关断方案包括基于OAM(网络操作、管理、维护)的方案、基于干扰噪声(IOT)的方案、基于UE测量的方案。

(1)基于OAM(网络操作、管理、维护)的方案。基础覆盖小区根据OAM的信息配置容量增强小区的低负载周期,容量增强小区在此周期内自动关断,其余时间开启。

(2)基于IOT的方案。基础覆盖小区的负载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候,会通知部分容量增强小区进行IOT的测量。基础覆盖小区根据反馈的测量结果判断哪些容量增强小区需要开启。

(3)基于UE测量的方案,该方案也是目前探讨较多的方案。该方案中每个容量增强小区有3种状态:休眠状态(此时停止射频发射)、探测状态(此时小基站发射参考信号)和激活状态。方案工作流程是:

·当基础覆盖小区业务量超过某个门限时启动层叠的容量增强小区进入探测状态。

·容量增强小区进入探测态,下行发送参考信号。

·基础覆盖小区向UE发送测量请求命令(根据UE的能力和容量增强小区的制式)。

·UE按照测量请求测量下行的参考信号然后反馈。

*基础覆盖小区根据UE测量的情况确定需开启的容量增强小区。

另外,除了小区关断方案外,小区内的主要节能方案有调整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及时分多址(TDD)特殊时隙资源等方案,在3GPP中有详细探讨,详细请参见文献[6],预期ES功能的改进和增强版本将会继续进行更多的讨论。

3 未来工作

从概念的提出到标准化工作的推进,SON目前已经得到了主流设备商的支持,并且在LTE的第一个版本R8就已经实现。目前SON的基本方案已经较为成熟,但是随着需求的深入分析和更多新问题的出现,未来SON研究将会继续在如下领域进行深化:

(1)新场景下的方案更新

为了更好迎接热点地区业务爆炸性的增长,小蜂窝基站的部署非常必要,目前标准化组织中正在讨论HetNet需求场景和方案,相信该部署场景也对SON提出了新的需求[7]。

(2)Inter-RAT场景考虑

由于SON理念的先进性,以及兼容和漫游到的2G/3G网络的需要,2G/3G网络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SON的功能,甚至对已有的网络功能版本进行升级,兼容SON功能。

(3)节能方案的更新

由于可持续发展及绿色行动等节能减排项目的推进,节能减排为全社会所关注。Green Touch及EARTH等相关项目和组织[8]的研究结论表明,绿色节能还有很大的空间。如何能够采用更节能的技术和材料,将会是持续不断的研究话题。

总之,SON有望成为运营商提高网络质量的利器,相信SON最终将会成为网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为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工作带来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NGMN informative list of SON use cases [R]. NGM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2007.

[2] Self organizing networks: NEC's proposals for next-generation radio network management [R]. NEC Corporation, 2009.

[3] 3GPP 36.423.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X2 application protocol (X2AP) [S]. 2011.

[4] 3GPP 36.30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 2011.

[5] 3GPP 36.902.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Self-configuring and self-optimizing network use cases and solutions [S]. 2011.

[6] 3GPP 36.927.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energy saving for E-UTRAN(Release 10) [S]. 2011.

[7] 3GPP 36.839.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Mobility enhance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S]. 2011.

[8] GreenTouch [EB/OL]. [2012-09-08]. http://.

收稿日期:2012-11-09

作者简介

游族网络范文3

摘 要 旅游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出于对异域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的好奇。在传统的关于旅游的概念中,旅游者带着本族群的文化烙印来到目的地,审视和鉴赏“它文化”的特异性,并在与自己文化的比较中得到效用,同时通过自身言行影响“它文化”。随着传播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发展,旅游所产生的文化传播和变迁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我国少数民族区域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接受“它文化”的影响并影响着“它文化”。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旅游中的旅游文化通过经济心理的作用产生变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文化变迁 经济心理 舞台真实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和山区,近些年随着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也日益深化。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开始利用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和特色的自然风景进行旅游开发。随着网络媒体的作用日益显化和外来旅游者的不断增多,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植入和和本民族对外来文化的主动融入态势更加明显,文化交流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那么,这里面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后果怎样,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一、传统的旅游人类学中的文化旅游

1977年美国史密斯教授主编的《旅游者与东道主:旅游人类学研究》使得新兴的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明确:即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身的研究以及旅游业的出现和发展给东道国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和研究。后来者正是在史密斯和以前诸多学者的基础上研究逐渐深入和扩展。

格雷本教授延续了早期人类学家的实质论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探索土著部落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迁,在他的诸多论文中深刻的阐述了现代旅游给东道国和接待地区的地方文化带来的文化碰撞,涵化甚至文化转型。

美国马康奈教授在研究目的地文化产品时,借用了戏剧舞台理论,认为在人们的行为中存在展现于外的前台行为和掩藏于内的后台行为。于是马康奈提出了类似的“舞台真实”的概念,精辟的论述了呈现在旅游者前面的“前台文化”与真实生活中的存于后台的民族文化之间的不同、区分前后台文化的利弊以及经济文化影响。

纳什则更加客观的探究了旅游人类学的文化影响,他更注重从旅游者以及东道主居民之间文化的互动来描述旅游的文化影响。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了旅游者到来的文化的强势侵入和东道主居民的主动被涵化。他把这种文化植入比较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入,从而引起了更多的关于文化保护的忧虑和措施。

我们从以上的旅游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引进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脉络。它的研究核心很明确的指向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标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中,很多都提到了土著民族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和不知觉的强化了旅游的单向文化影响。我觉得这种历史沿革固然可以是理论变得更为透彻,但是在现今条件下,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旅游的文化影响已经从单向的、缓慢的、平面的变成了双向的,快速的、立体的影响。

二、旅游文化与经济心理

民族地区的固有文化是反映当地存在的一种结果。当他们为了发展经济而把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包装展示个别人看时,由于外来者的介入,他们的消费行为,语言行为,逐渐进入了当地的社会存在,必然会引起意识等文化现象的异化。这两种文化因为旅游而产生碰撞,碰撞的效果可能是互斥,也可能是相互吸取部分文化因素,使原有文化产生量变,它的实质结果是缓慢的部分质变;也有可能因为碰撞而产生文化的趋同和涵化现象。那么在每个结果肯定后有隐藏的原因。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封闭的生活空间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对于外界来说是一种文化上的诱惑。但是,当旅游者(通常相对于民族地区居民是在经济上比较优越的)来到该地,他们的相对阔绰的消费会不自觉的在东道主地居民中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弱化了东道主的经济心理,使其对以前的自身文化产生了一种潜意识的怀疑甚至排斥。基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辟论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相对巨大的经济优势产生了一种文化领导权。因此旅游文化的相互作用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经济力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心理。民族经济心理为民族群体与经济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在这样的相对劣势的经济状况下对外来文化的崇尚和膜拜会引起外来文化的强势植入甚至主动被涵化。

现代交流和旅游的媒体化以及网络化加速了民族地区的弱势经济心理的认同和集体焦虑,他脱离了以前旅游者影响的单一形式,扩大了影响的范围和速度。随着网络和通讯媒体的迅速普及和推广,旅游者可以在不能去的地方通过别人旅游的成果在媒体上得到资讯,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不分时间和距离。对东道主地来讲,一方面为了吸引旅游者不得不对自己的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进行包装和推介,另一方面也更快捷的了解到了外来文化的魅力。这种魅力也许是一种感受,也许是一种崇拜,然后可能会模仿。这样两种文化的交流逐渐的脱离了时间、空间、距离、范围等的限制,对具有弱势经济心理的东道主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弱势与文化弱势

少数民族地区的弱势经济心理来源于他们的经济弱势与文化弱势。少数民族的经济弱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从许多数据中得到解读,下面是2008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值的简单比较情况,而文化弱势则可以通过教育程度来衡量,我只罗列了在校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和人均出版图书册数这两项。

从以上几项简单的指标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项民族自治地方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值。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虽然比以往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者比较,经济劣势必然会产生心里劣势。这种经济心理劣势会带来一种寻求平衡的冲动,在不能立刻改善的情况下,一方面会通过质疑自身发展的缺陷,其中就可能包括质疑自身的文化劣势;另一方面会模仿沉淀在优势者身上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正是旅游者的文化表征。于是,文化变迁开始发生。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这种变迁进行得更为剧烈和广泛。随着互联网和电视、报纸等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发覆盖,一方面东道主居民获得得文化的通道更为快速和便捷,这种对“他文化”的获取还只是一种感性认知,这种感性认知随着旅游者的到来得到现实的强化,从而有一种更为强烈的改变自己的激励。另一方面,随着东道主经济的逐渐发展,居民也开始逐渐走出去进行旅游经商等活动,进行网络推介自己的文化并可以实时的得到别人对自己文化的正面或负面评价。

四、舞台真实、文化变迁与文化保护

文化到底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中最本质和牢固的部分,在面对外来冲击时。觉醒的东道主居民依旧认识到自身文化中也有着非常灿烂和值得骄傲的部分。于是在把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推介时通过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就产生了旅游文化的“舞台真实”。

“舞台真实”是马康奈的经典描述。他将旅游场域比作一个大舞台, 并划分出前台和后台。后台是东道主文化寄居于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抽象地旅游资源实在; 前台是游客所感受到的文化,最常见的是东道主的旅游产品展示地。后台真实的生活场景经过提炼被当做旅游资源而包装成旅游产品的过程便是“舞台化”。舞台化的提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防止由于大量旅游者直接侵入民族文化原生地而引发大规模的文化涵化、文化变迁等问题, 这是舞台化的必要性; 其二, 为了满足旅游者对于异域文化的猎奇心理, 满足市场对民族文化旅游的需求, 这是舞台化的可行性。

文化的变迁首先是附身于主体的后台文化的变迁,主体的体验通过经济心理的变化使异文化以自己的意识来表征,从而使异文化有了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也使自身文化蜕变成了区别于以前前台真实的不真实的真实。经济心理是一个容器,它决定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主体能动性表现为主动被涵化还是被动主涵化抑或主动主涵化。涵化就是一个文化改造和覆盖的过程。当弱势文化的主体预期这种持续的文化被涵化使这个民族的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变得更大,那么短期得经济心理劣势会被长期的预期收益所取代,从而会采取措施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那么在不牺牲短期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进行的“舞台真实”就成了一种商业化的理所当然。

五、民族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保护

显然,光靠一种文化前台的操作是不足以保留民族文化的精粹的。“舞台真实”是一种隔离行为,但是文化的交流怎么能通过这种机械方法完全切割。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后台文化的精粹才是根本的措施。民族地区居民的经济心理在网络化条件下的变迁从单个和缓慢变成了一种群体性的快速的从众,在这一方面网络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羊群效应”的头羊。

首先,让民族地区居民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这种独特性和优越性可以通过舞台化来获取经济收益,可以是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有了深厚的文化支撑,如果失去了这种独特性和优越性,这个民族的存在将受到威胁。

其次,在宣传手段上,不能有他文化相对优越性的强烈暗示,并不自觉的把这种文化优越同经济优越挂钩甚至等同,使民族地区居民的经济心理转变产生倾向。

最后,不能把文化前台和文化后全割裂。前台文化是比较固化的形式,通常表现的是节日、婚嫁、服装、信仰等民俗文化。如果可以骄傲的正视自己的文化,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如同前台一样把文化在后台表现出来。民族节日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现在的许多人即使不知道圣诞节等洋节是怎么回事,也跟风过而冷落了自己的民族节日,冷落自己的民俗,让许多特色的民俗文化走入了博物馆文化馆,甚至在前台也难以见到了,这不能不说是媒体的引导走入了偏区。

参考文献:

[1]宗晓莲.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文化变迁研究的意义――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研究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龚锐.从异域到本土――­旅游人类学的西学东渐评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李秋洪.广西民族经济心理的跨文化比较.广西民族研究.2003.1.

游族网络范文4

关键词:SON 覆盖和容量自优化 用例 智能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041-02

1、介绍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标准的开发,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组织开展的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自组织网络 (SON)作为3GPP长期演进(LTE)的一部分,通过自动机制如自配置和自优化,简化操作任务,减少了安装和管理的成本。

2、自组织网络

SON首次出现在LTE标准技术3GPP R8中。3GPP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多厂商网络环境下的支持SON功能。3GPP已经定义了一套LTE SON解决方案的用例和相关的SON功能。下一代移动网络(NGMN)产业论坛是SON技术发展的重要组织,并对此建立一套初始需求和定义了几个功能实体,包括规划,部署,优化和维护的网络运营等多方面。

2.1 SON主要功能

SON技术是LTE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增强无线网元的网络自组织功能。优化操作维护,减少人工干预过程,提高效率和效益。SON主要功能包括:自配置,自优化,自愈。

自配置功能是指新部署的演进型Node B(简称ENB)自动安装程序,并获取系统运行的基本配置。当SON基站通电,它能够进行自我配置,安装和调整初始参数。ENB自配置可以减少了人工过程中涉及ENB的规划,整合和配置的干预,加速的网络部署和减少运营成本(OPEX)。

自优化功能在ENB运行状态后工作,对用户设备(UE)和ENB的性能测试用于自动调整网络的过程。在达到最高效率的优化阶段,自优化是基于多项准则,包括:邻区列表优化,覆盖和容量自优化,移动稳健性优化,移动负载均衡等。

自愈功能包括,自动检测和本地失败自动调整参数。优点是减少人工干预导致的故障,自动检测和清除故障,减少故障的可能性等。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基站能够探测到故障的不同类型,并自动启动适当的反应机制。

2.2 SON的用例

以下是运营商使用的情况下,SON的主要用例。

(1)邻区列表优化:根据UE的测量报告,邻区列表可以自动重新配置。邻区列表包含小区切换的最小集合。新报告的小区添加到邻居列表,没有试图切换小区或试图或频繁切换失败,将从名单中删除。

(2)覆盖和容量自优化:系统容量可以确保相邻小区之间适当的面积重叠的最大化。这可以通过相关的小区之间天线倾角和功率导频相关参数设置获得。其他关键场景利用内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补偿相关的覆盖空洞

(3)干扰控制:上、下行功率控制和无线资源干扰协调是干扰控制中的关键场景。有效的协调技术,如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用以补偿性能损耗和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比特率。

(4)移动负载均衡:通过合理的接入和切换控制小区的负载。负载均衡包括重叠覆盖,分层覆盖和相邻覆盖相关场景,尤其是同频,异频和网间RAT技术。

2.3 SON基本框架

有四种不同的架构,执行各项SON用例。根据SON用例的需求选择框架。如图1。

(1)集中式: SON算法在OAM(操作维护管理)系统上执行。集中式SON有2种形式:1)NM集中式,SON算法在网络管理级(NM级)执行。2)EM集中式,SON算法在网元管理级(EM级)执行。

(2)分布式:SON算法在无线接入网的网元上执行。对于E-UTRAN,在ENB上执行。

(3)混合式:SON算法在OAM系统的网络管理级(NMS)、OAM系统的网元管理级(EM)、无线接入层网元(NE)中的2、3个中执行。对于E-UTRAN,混合式SON的部分优化算法在OAM系统中执行,部分优化算法在ENB中执行。

SON功能可以应用各种架构,有其优点和缺点。SON架构的主要区别主要是用例的性能,和影响使用架构的成本因素。运营商可以灵活选择激活在NMS、EM或NE级上的SON功能。

在网络上SON用例涉及到不同网元的网络级分析,应采用NM集中式。如果用例涉及同类型的多个网元的网元级(如ENB),那么应使用EM集中式。

在ENB级运行SON用例能更好执行分布式SON的功能。SON功能寄存在ENB的分布式SON,是运营商的首选方案。分布式SON功能利用UE测量,达到更好的SON功能。但并非所有的UE厂商提供SON的具体需要,所以分布式SON不能得到充分实现。

基于系统的有效性,运营商可以决定激活需要的功能。某些SON用例需要网络级的信息和网元级的即时反应。这种架构应采用混合式SON。

3、在自组织网络中覆盖和容量自优化

容量和覆盖优化(CCO)功能实体拥有自适应地调整参数来提高系统容量和网络覆盖的能力。过大的覆盖范围导致接入移动台过多,移动台由于资源受限而得不到服务质量(QoS)保障,还可能对邻区造成干扰;过小的覆盖范围使小区边缘用户掉话率和切换失败率较高,小区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进行容量和覆盖优化的功能实体能兼顾二者的性能,使之达到折中。覆盖和容量自优化功能的输入参数分别在UE和ENB上测量:当前小区和相邻小区信号强度,UE的信令/报告,时间提前量(TA),覆盖触发移动性计数器和流量负载分布的测量。输出是优化后参数,其中可能包括下行发射功率,下行参考信号功率偏移和天线倾角。

在LTE网络中,自配置过程结束后,SON技术的覆盖和容量自优化通过ENB和移动台的掉话率、无线链路失败(RLF)、切换失败率等统计,上传信道质量测试报告。检测覆盖空洞和辨别系统是否容量受限,可凭借全球定位系统(GPS) 等定位技术得到覆盖空洞的位置信息;当移动台的实际速率远小于需求速率时,可以认为小区处于容量受限。确定基站覆盖空洞和不必要的重叠覆盖区域。将描述问题发送给已有智能数据库(IDB,intelligent database),匹配现有解决方案,有则发送到相应模块调整参数。若无,发送到规划工具,制定解决方案,将调整后的参数发送功能模块执行。如果成功解决问题则将已调方案返回给数据库,并进行更新。若失败,则将描述问题发送给同级或上级(EM、NMS级)联合解决。如果解决成功则将已调方案返回给数据库保存,若失败,则发送到最高级或向人为管理机制报警等待处理。若成功,则将案例收入数据库记录保存。

4、在SON中覆盖和容量自优化中研究和实现的关键问题

4.1 测量技术的优化

SON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可靠的输入参数资源,即ENB和UE测量反馈当前网络和设备的信息和状态,测量技术的好坏影响SON 性能。测量技术包括:测量硬件、软件性能,测量时间和周期,测量类型和相应算法。

4.2 参数冲突

SON的加入使得系统复杂性增加。当调整的参数设计到多个用例时,参数的调整必将不可预见的影响到系统或用例的性能。如何合理的调整、优化参数,以解决或缓解各用例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关键问题。

5、结语

基于自优化降低运营成本和难度的优点,在未来LTE系统中的SON应用逐渐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业界和学术界对SON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够深,急需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自优化和自愈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3GPP TS 32.500,“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Self-Organizing Networks(SON);Concepts and requirements (Rel. 10)”,Sep.2010.

游族网络范文5

由于电桥或网络分析仪是我们调试天调阻抗的眼睛,没有它,对调试天调阻抗还真无从下手。根据实际经验,我们用网络阻抗逼近法,比较方便、快捷的解决这一问题。即用发射机反射功率表头有无反射功率来验证调试网络阻抗的好坏。同时,网络电桥或网络分析仪比较贵重,一般中波台买不起,借别人的不方便,且花费高。因此,没有电桥或网络分析仪时,这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特性阻抗 实虚部 反射表头 射频倒送

在老台扩建或新台开播正常播出一段时间后(厂家专家已离开后),有些中波台的发射机工作频率较低,受冬夏季温差大的影响,天调阻抗跑偏比较严重,产生边频反射或出现射频倒送。陷波(吸收)网络没有谐振在所需要的频率上,我们用观察反射功率表头的方法,调整天调网络阻抗来逼近发射机输出的特性阻抗。

1 调发射机输出阻抗为特性阻抗(50Ω或75Ω)

首先在发射机停机后,移开输出网络馈管头或电缆头,用小功率调整。即把全固态脉宽机脉宽旋钮放在调试功率状态,从零瓦开始;数字调幅发射机从低功率(1kW)开始(PDM 1 kW反射门限功率为17W,DAM 10kW反射门限功率为500W)。然后把标准50Ω假负载接到发射机输出网络端口后,开机上高压,并观察反射功率表头。一边升载波功率、一边调整微调II、微调I旋钮(左边调虚部,右边调实部),直至升到全功率,反射功率为零结束。这时马上关机,取下假负载,那么发射机输出网络端口为特性阻抗(50Ω或75Ω),并接好馈管头或电缆头,机房的调整工作就完成了。

2 天调网络阻抗逼近法

这种调法的思路是:小功率带电调天调阻抗的匹配网络,且发射机面板前必须有人看着反射功率表头上升或下降,并用手机与天调室内的调机人员手机保持前后一一呼应,直到升全功率后,反射功率为零而结束(DAM 10KW发射机升至中功率直至满功率前,可以先断高压,再调匹配后上高压,观察反射增大还是减小,最终到满意为止,否则,10KW发射机属于大电压大电流,在调网络时比较危险)。如某台1号天线639KHz与1233KHz共塔,639KHz发射机由于是低工作频率,边频反射受冬夏季温差变化影响很大,天调阻抗严重偏离已调阻抗值。

图1是该台天调网络图。

先调好639KHz发射机输出特性阻抗,然后在天调室调匹配,即图1的Γ型网络。先松开L3与L2夹子铜螺杆(轻用劲滑动为止)。脉宽调制旋钮关至零,然后天调室内人员用手机发出指令,在发射机面板反射功率表头观察人员听到开机指令后开低压、上高压,并加载波功率为100W左右,观察反射表头的大小,把这一信息报与天调室,这时,天调室人员可以带电调匹配了。用梅花起子先调阻抗虚部L3 ,具体是减小1/8圈数,看反射功率表头指针减小否;若减小,升一点功率,反射也随之升高,再减少1/8圈,反射降低,再升一点功率,再减少圈数。若最初减少的圈数,反射升高,那么就要增多圈数,直至升功率调L3、反射不降低时,就要用梅花起子调实部L2了。方法与调L3一样,先减少L2圈数一点,看反射表头指针减小没有;若减小,方向正确(反之反方向调),升一点功率继续减少L2、直至载波功率为全功率,反射功率表头降至零为止。这里需要注意:调阻抗实、虚部,是先虚后实交替进行,这样比较快捷方便。调虚部反射功率不降时,立马调实部;实部不降时,再回头调虚部,交替调整。哪一部分调整后反射降低,我们就调那个部分。最终到全功率时、反射功率表头降至零为满意,然后送音频信号,发射机工作约半小时以上,反射功率表头没有变化,才算成功。

3 抑制高频倒送

用上述方法也可以调整射频倒送。如果某部发射机出现反射功率,调发射机输出T型网络微调II、微调I,反射不降低时,我们就要判断该部发射机的反射功率受哪一个工作频率的影响。方法:有反射功率的发射机不动,先断开相邻频率的发射机高压,观察反射功率表头降低否;若降为零,则证明反射功率受相邻的那一个频率的发射机影响;若没有变化,则断开共塔频率发射机的高压,反射应该降为零。如639KHz发射机有反射时,微调调不下来,最后判断出是999KHz发射机影响的。我们也用上面的方法,断639KHz发射机高压,松开左边999KHz吸收网络中L5夹子小铜螺杆,开639KHz发射机高压,仅减少了半圈,反射功率就没有了(固定好螺杆),从而保证了安全播出。

4 结束语

这种先调发射机输出特性阻抗,后带电调天调阻抗的方法在没有网络电桥时,也能方便快捷的调整好天调网络。对于没有网络电桥,又要保证安全播出的中波电台,显的尤为重要。

游族网络范文6

1.1 关系性资产

研究表明,关系性专属性投资可以降低整体的价值链成本,更大程度的产品多样性,更少的失误和更快捷的产品创新周期,从而可以获得关系性的利润。Klein、Carford和Alchian(1978)指出一个企业可能通过选择与联盟的其他企业进行专有性的资产投资,获得竞争优势。Willianmson(1985)认为当企业间愿意进行关系性的或交易性的专有资产投资,他们就有可能获得价值链中高效的生产率。同样地,Amit 和Schoemaker(1993)也认为专属性资产是获得租金的必备条件的,战略性资源必须具有专属性。因此企业需要进行专属性或独特性的投资以便获得竞争优势。Dyer和Singh(1998)研究表明,关系性的资产投资,有两个主要因素会影响网络伙伴的关系性利润获得能力:①能否有效防御机会主义,越完善的机会主义防御机制,就有越大的关系性利润获得潜在能力;②交易的规模大小,即网络伙伴的交易总数量和总种类的大小,越大的交易规模,就有越大的关系性利润获得可能性。

1.2 知识共享制度

许多的学者研究表明,组织间的学习或知识共享制度也是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Arrow (1962)、Atkinson和Stiglitz (1969)提出了“干中学”,他们认为作为一种行为方式,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方式从经验上来看是有助于获取诀窍和知识的。Rosenberg (1972) 提出了“用中学”,比如企业在使用某项技术的过程中也就建立起有关使用该技术的知识和诀窍。用中学的观点又被发展到通过相互作用进行学习(Von Hippel, 1976; Lundvall,1988),比如用户和设计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获得产品改善的知识。其他学习形态还有通过学习进行学习,通过交谊进行学习。Dyer和Singh(1998)提出组织伙伴对知识共享制度投资得越多,就有更多的关系利润获得可能性; 越好的吸收能力,即企业识别、同化、应用新的、外界的信息价值的能力(Cohen & Levinthal,1990),就越能通过知识共享制度来获得关系利润;组织伙伴对联盟越有信心,即相互具有高度的信任性,双方互惠互利,克服搭便车的出现等,通过知识共享制度获得关系利润就有更大的潜力。

1.3 治理机制

对于网络组织来说,有效的治理机制在竞争优势和利润的创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影响了网络组织的交易成本,还影响了合作伙伴加入共同价值创造的意愿。比如:网络组织成员通过进行专有属性资产的投资来创造关系性的利润,但是,这种专有属性的投资将会增加资源的转换成本,减少资产的灵活性,合作伙伴在没有安排好专有属性投资的治理机制前,担心合作伙伴不守信用,是不会草率地进行这项投资的,这样一来就不可能会产生关系性利润。因此,治理机制就成了网络组织产生关系性利润的一种制度安排,有效的治理机制将会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各成员的相互信任,增强加入网络组织的激情,正如Wliiliamson (1985)指出的交易者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选择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或保障机制来最小化交易成本,同时提高交易效率。为了提高网络组织的效率,网络组织成员会自觉地避免机会主义,同时不会将与网络组织成员的核心能力不一致或成本高的难于管理的行为内部化,因此,有效的网络治理可以获得市场和一体化所不具有的竞争优势,正如Dyer(1998)研究指出的那样,网络组织成员具有越高的自我约束力,比如信任度或有质押,网络组织会因较低的合同成本、监督成本、吸收成本和更好的价值创造积极性而获得越多的关系性利润潜力。

1.4 社会资本

企业参与网络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存在于网络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性资源,通过连续的嵌入行为逐渐形成。边燕杰(2000)指出:在网络组织里,企业往往能够通过纵向、横向的社会联系而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本”。它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及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取稀有资源的能力,包括各种形式,既可能是具体实在的经济性利益(如价格优惠和无息贷款),也可以是不具实在形式的商业信息、经济交易中的友善行为等。社会资本就是进入生产过程,对企业的价值发生影响的社会资源。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独特的社会关系,通过“大客户价值链”节省了交易费用,并通过社会交换自学习机制不断发展、巩固了企业的社会资本,那么,该企业便拥有了核心关系能力。

2 基于网络平台核心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取途径

2.1 网络组织层面的利润隔离机制

当网络组织较之联盟外的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时,在市场就处于竞争优势的地位,若是网络组织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就有可能很快地消失掉,从而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研究网络组织是如何保护网络的超额利润的。隔离机制最初由Richard Rumelt提出,他把一个企业在取得竞争优势之后,其限制自己的竞争优势被模仿或被削弱的经济力量称之为隔离机制。隔离机制能够形成一道屏障,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被模仿和移转,从而维持其在较长时间内的竞争优势。同样地,对于整个网络组织来说,也可以应用类似的隔离机制来保护整体的优势不被模仿和移转。

(1)网络资源的异质性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以自有资源存量为基础,并通过资源流量的增加藉以形成异质性能力,这种异质性能力是企业获取经济租金的基础(Dierickx and Cool,1989; Barney,1991)。在网络组织里,网络组织的异质性能力和因果关系模糊性等能使网络组织的竞争优势不易被模仿从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Mahoney和Pandian(1992)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和有限理性假设来解释隔离机制。资产专用性是由于各个网络组织能力体系的结构不同,网络组织的关系资产存量使其在现有领域形成沉没成本,在对于网络外的其他企业的进入形成资产壁垒的同时,也使得网络本身的资产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进化。有限理性是指网络组织认识的限制和信息的缺乏等,不可能穷举一切的机会,而只能在有限的选择机会中作决策。Dyer(1998)研究表明也指出:有多种的保护机制可以使得网络组织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如网络组织关系性资产、伙伴资源的稀缺性等。

(2)网络合作伙伴资产的藕联性

网络组织中,合作企业会产生一定比例资产的藕联性,即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者间有着高水平的信任度,双方会捆绑关系性的资产进行专属性的投资,来谋求关系性利润,这些捆绑的投资在合作期内不易被分离,从而产生藕联性。比如尼桑座垫提供商会在尼桑公司附近进行地点专属性的设厂投资,一旦进行了这些的专属性投资,由于合作者间的高度信任性,尼桑座垫提供商还会建立座垫传送带等的专属性投资,而不是用一般性的运输车工具来运输座垫,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相反,GM汽车与合作者间就不具有高度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机制,而不可能进行专属性投资,因此无法获得经营费用的降低等。由此可见,网络资产的藕联性,能够成为网络组织竞争优势的保护屏障。

(3)网络合作伙伴的稀缺性

网络组织中的关系性利润很大程度与核心企业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的能力有关,这个合作伙伴必须具有:①合作伙伴创业者须有互补性的战略性资源;②关系性的合作能力,愿意且有能力与核心企业进行合作。在某种场合,后来者可能发现具有合作能力的伙伴已经与其它的企业缔结成网络组织了,后来者就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不能进行战略性的合作,而错失了大好机会。同样地,潜在的合作者也会因为缺乏关系性的合作能力,比如:关系性合作建设的能力,网络组织的有效治理能力等,使得网络组织没法形成。正如(Eisenhardt & Schoonhoven,1996; Larson,1992)研究指出合作伙伴由于缺乏合作能力,使得双方之间不可能进行关系性专有资产投资,或建立有效的知识和信息共享,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网络组织治理机制以获取竞争优势。

2.2 核心企业层面的利益分配机制

由于任一个企业加入网络组织都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它要综合衡量收益和成本分析,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它们才有动力加入组织或形成网络联盟。以有效分配网络组织的总利润为目的的网络组织利润分配模式作为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一个子集,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看作相关的各个网络组织成员相互博弈的结果,也就是由这n个企业成员组成的网络组织相互动态博弈的一个均衡值。这个网络组织利润分配模式首先取决于整个网络组织总的利润总额,要考虑如何激励各个成员努力提高网络组织的整体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各个成员的谈判能力的相对大小,因为不同的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的地位是不同的。核心企业在网络组织具有优势,具有较大的谈判力。正如Aoki(1980,1984)提出的最大馅饼原则(The Max Pie Rule)和权重原则(Weighting Rule)。网络组织利益是各个成员争夺的对象,但同时网络组织利润分配又影响到相关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即影响到网络组织的利润规模,这时,网络组织的利益又成为网络组织成员争夺的结果,可见,网络组织利益不是一个确定的事先给定的外生变量,而是网络组织内部利益分配模式的一个内生变量。所以,具有谈判绝对优势的核心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也会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给其他的网络的非核心企业成员,以此来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努力为网络组织服务,同时也取到了节约监督成本的作用。

既然网络组织是建立在共荣共辱的利益基础上,网络组织要得到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平衡每个成员企业的支出与收益的关系。从一般意义来说,网络组织的利益合理分配需要遵循五条基本原则:①互惠互利的原则,即网络组织的利益分配模式设计应使每个成员的自主利益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不能挫伤成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否则容易导致网络组织的失败或无效率。②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做最大化馅饼原则,组建网络组织的出发点就是追求整体优势,追求1+1>2的目标。③结构利益最优原则,即从网络组织组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比例结构,努力实现各个成员协调发展,避免出现薄弱环节,拖后腿现象。④风险成本与利益对称原则,在设计利益分配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成员的成本和风险的大小,并根据成本和风险的大小来合理确定网络成员的利益分配。⑤个体合理原则,即各个网络组织的成员企业参与网络组织所得到的利益必须比不参加时得到的要多,网络组织不能损害成员的个体利益,否则会出现中途背离的现象。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