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业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业发展论文范文1
据统计,仅1998年,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己有91家。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承包商涌入,这对我国的国有建筑企业将是更加严重的挑战。加入世贸对于中国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我国的建筑业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入世给我国建筑业带来的机遇
首先,外资会更多的进来,会创造更大的投资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建筑市场的增量。外资投向我国的能源、交通、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而为国内建筑业的就业提供很大空间,进而带动国内建筑业的发展。其次,促进建筑业国际化经营。国内市场上的国际化竞争加剧,迫使我们从国际市场上找出路,必然走国际化经营道路,按国际市场需求、国际标准体系、价格体系、国际惯例来组织生产,促使国内建筑业的生产经营较快地和国际接轨。
二、入世给我国建筑业带来的挑战
我们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摘要:首先是体制的挑战。加入WTO后,地方保护、部门保护都将弱化乃至取消,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我国建筑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不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监理体制及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和国际有很大差距;我国还未建立以工程担保和工程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使企业竞争能力大大减弱;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很不规范,其公正性、公平性有限,丧失客观性;市场准入制度虽初步形成,但缺乏严格的市场清出制度。这些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很难适应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其次是人才的挑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方面不比发达国家同行逊色,但一专多用的人才普遍比发达国家少,工程成本必然提高。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资本和跨国公司将会以各种优厚条件及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和我们争夺人才,必将加重人才流失。
再次是市场的挑战。国外大型建筑业承包商逐步进入我国建筑市场,现行市场格局将被打破,大型工程项目,非凡是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治理和工业成套设备市场竞争加剧。加人WTO后,我国建筑市场规范化的压力将迅速增大,工程项目承包对承包商在管理、技术以及资金和风险承担方面的要求将更加苛刻。
最后是价格的挑战。入世后价格的挑战十分严重,必须迅速采取办法使行政型定价向市场形成价格方向转变,使价格随行就市,政府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劳动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作为价格形式的综合参数进行调控,通过价格竞争促使企业进步。入世后我们还面临另一个价格挑战,就是我国企业的利润并不完全作为利润来使用,例如折旧率偏低、补偿不足、福利奖金、住房补贴、职工医疗等都是从利润中开支,而在国际上大都是列入生产成本的,因此在会计成本预算上也必须和国际接轨。
三、针对挑战可以采取的多种策略
1、观念的转变。树立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观念,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迅速地把实力转化为竞争力。建立起真正的市场主体,要一步调整结构,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花大气力尽快向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管理型公司转变,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2、企业运作体系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应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建立相结合,包括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及平安管理体系,并以这三大体系为核心有机地构建协调运作的建筑业现代管理模式。开拓和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使国际市场成为减少国内市场波动的调节手段,一方面又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使之成为应付国际市场变化的缓冲机制。
3、利用政策、法规保护我国的建筑市场。要加强对国际惯例和规范的学习和使用,加快建立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针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不平衡和各地建筑市场规范管理不尽一致的状况,政府要采取相应办法,灵活地对建筑企业采取适当保护模式,对建筑市场管理按照《建筑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运作,使其在较短的调整时间内,不断提高应变能力。
4、人才的培养。为适应WTO和经济时代的要求,还必须制定科技人才培养规划,非凡是资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综合集成技术等跨专业、多学科、复合型的探究和应用人才方面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以跟上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的步伐。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加大科技进步的力度。加强和国内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横向联合,建立高效实用的科研体系,主要围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不断改革创新。在设计和施工项目上加大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力度,将探究成功的现有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用知识和科技的更新保持企业在成本土的竞争优势。
建筑业发展论文范文2
1、项目管理概念萌芽期
国际上,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概念则起于华罗庚教授于1964年提出的统筹法。80年代初,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施行,中国开始引进外资,随着合作的开展和项目的增加,其工程项目管理方式逐渐与国际模式融合发展,在建筑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初步应用
1982年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工程被誉为中国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此次工程长达8年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第一次利用了世界银行贷款,并按世行规定对部分工程进行国际竞争性投标和项目管理。1987年9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施工会议提出了推行鲁布革经验,倡导建设业采用招投标方式决定项目归属,引进了全过程总承包方式,强调重视项目管理。
3、工程项目管理理念高速发展阶段
1987年,我国开始建立一批试点要求采用项目管理施工法,并着手建立中国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开始逐步应用在如三峡水电、二滩水电等项目中,为中国改进和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积累数据分析基础。1988年国家开始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1991年,中国的项目管理委员会PMRC(ProjectManagementResearchCommitteeChina)成立,致力于推进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建设和项目管理专业化发展;1992年,国家计委在全国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座谈会上提出了业主责任制的改革方案;1996年提出了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三项制度的基本形成,同样标志着中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建议
1、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单一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我国国情的要求,且由于当前工程项目情况复杂,往往需要采取多种项目管理组合模式,从而缩短施工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投资。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需要针对工程不同时期的特点采用适应当前特点的组合型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能力。
2、加强建筑企业自身建设
建筑企业本身应改善组织结构模式,形成多种固定的项目部管理模式,以便于项目经验的整理和传递,从而归纳出建设某一类工程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公司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坚持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工程质量。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规定,进行资质等级的年审,同时以合法公正的方式进行项目招投标管理。
3、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日益呈现信息化趋势,我国的建筑行业应不断努力从而与国际水平接轨,从而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将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推向国际化,其中实现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当前的建筑业中,施工工艺难度大的建设项目越来越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主体,这些项目都要求投标公司必须能够对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的改革,不仅能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发展,更能推进整体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结论
建筑业发展论文范文3
【关键字】金融危机、建筑施工、发展
前三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事实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今年以来并没有因为房价的滞涨而对投资开发有特别大的影响,这起因于开发商对后期房价以及房地产政策看好,更对政府“救市”有着很高的预期。因为近期不时有土地流拍、土地价格下降等消息传出,实行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要着急。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拉动内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出口萎缩、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剧烈下挫,中国经济迅速下滑的风险将加大。正在“救”与“不救”之间举棋不定的各级政府借金融危机的大气候瞬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举措救房市。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建筑行业多数人对后市还是谨慎看好。
此外,政府“救市”举措是宏观层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防患于未然:10月17日、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的基调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主要措施是拉动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提出要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加快铁路建设。10月21日的会议上还专题研究了加强基础建设投资,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还提出要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速度、加大对中西部投资力度等。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__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特别是铁路建设,我国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截止到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铁路重点工程达到150条,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铁路建设投资已经劳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
另外,作为政府,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是当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手段。
如此看来,机遇应该是行业情绪近期的主旋律。作为施工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将这些“利好”化作动力,把成果收入囊中,才不辜负这全球危机之下独善其身的中国经济创造的机遇。作为中小型施工企业,我们能做什么呢?
更加注重经济低迷带来的连锁反应给施工企业增加的风险
开发商的支付能力是当前中小型施工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风险。
尽管房地产市场在国内是一个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但市场的竞争仍然是存在的。竞争和资金的压力对于开发商来讲任何时候都可能是致命的,尤其在当前形势下,一旦开发商资金断链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不仅是利润减少,停工、窝工带来的成本增加,非预期的纠纷更是纷沓而至,亏损甚至损害企业品牌的风险必然增大。
对于施工企业,当前形势下,承接项目或者签约前应当充分考虑自身垫资的能力和开发商在遭遇市场与政策风险的支付能力,即便是信誉卓著的开发商。在房地产建筑市场中,开发商始终扮演着支付机器的角色,其信誉完全取决于当期项目的资金组织能力和给付能力,无论其过去积累有多大,投资都会超过其自有资金数倍。因此,在承接项目前,从开发商的产品市场定位到开发商融资环境,从市场风险到政策风险,从支付信誉到支付能力都应当列入预算经济分析的范畴内,这些有益的经济分析是施工企业原始对抗风险的关键。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特别关注开发商的非预期性的违约,在不间断施工的情况下,工程款的迟延支付是以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的赊账及自身的融资为基础的,过度的负债有可能造成利润率的下降,因为相对于开发商而言,施工企业有可能在开发商财产被法院分配前先于开发商而成为建材材料供应商和融资对象的被告,而开发商剩余财产的法律分配则是一个具有一定时期的过程,诉讼短则两三年,长则数年及至无期限,并且,债权不一定能够实现。
对于开发商的非预期性违约,施工企业应当给予适度的容忍,但恶意违约除外。对待经常性的非预期性违约,施工企业应当与律师协商,定制一个驱动开发商及早付款的谈判方案,按阶段区分实施,尤其在当前形势下,这样做可以在开发商遭遇其他享有优先权的重大债权人诉讼时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低迷的建筑市场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什么机会?
资金饥渴势必导致众多地产企业或抛盘套现,或降价
销售,或寻找合作者。
20__年,对于屡屡创造融资新高和首富神话的房地产业而言,情况急转直下。万得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在港上市的40家大型内地(包括有内地业务的)地产股市值大幅缩水,包括绿城中国、合生创展、合景泰富、雅居乐在内,平均缩水幅度超过40%。而内地地产股也同样遭遇市值平均缩水超过15%。
“境内外ipo融资途径越来越窄,国内银行对开发贷款几乎叫停,开发商今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寒冬,或抛盘套现,或找合作伙伴,或卖项目走人,开发商出路无它。”
这个时候,作为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资本的积累并形成资本优势一直是中小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瓶颈,特别是自07年下半年开始,进度款、结算款越来越不容易兑现了,所有的借口,都是经济不景气,工业是产品无法按预期的价格出售,商业地产是风霜雪雨,有价无市,成交量大幅下跌,无法实现预期的利润,房地产企业迫于还贷或者防止资金链的断裂,不得不寻找可靠的合作者或者转让所谓的烂尾楼。
政策上,除了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外,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实行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考虑近期不时有土地流拍、土地价格下降等因素,不得不为了逃避土地流拍造成的地方财政的收入锐减推出类似保障性商品房等等限定一定购房条件和价格的举措,以及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拉动房市。
低迷的市场为苦于无法发挥资本规模优势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提供了资本积累的新途径,新机遇!
对此,中小型施工企业能做什么呢?收购?合作?代建?开辟新的业务,形成产业多元化的架构?
经营思路:碍于资质范围、管理能力及资金风险控制的需要,企业横向联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优势,投身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中,积极参与房地产合作或者收购持续开发,利用自身的施工优势,策划和控制开发成本,以低端又优于正常施工利润的价格策略,短平快完成项目开发和资金的回笼。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或者经济适用房、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通过bot等多种模式寻找企业关联业务发展多元化的新思路。对于中小型施工企业,借此机会,可以逐步朝综合管理型工程公司方向发展,可以联合、参股或兼并收购中小型设计院,逐步转行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结合的公司,发展建筑主业要由施工总承包逐渐转变为工程总承包;通过改革优化队伍,精简人员,使职工队伍逐步向管理层转变,使工程总承包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提高工程总承包的管理能力,建全并完善工程总承包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工程总承包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加快打造新型的建筑承包商:总承包及总集成商,这也是在当前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方向,是投入到当前经济形势下业务转型或者深化等经营方式上改变的需要,也是国际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
另外, 加大企业对投资融资与资本运营能力的培养,通过为企业发展战略筹资、为重大项目建设投资、为经营活动融资和优化资本结构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要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紧紧围绕着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以资本运营为重点,不断创新资本运营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资本运营质量,增强投融资能力,创造和发展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风险管控。施工企业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由于单一施工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系统风险。但多元化在化解风险的时候,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会更隐蔽,稍有不慎,转型后施工企业会蒙受巨大损失。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是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背景条件下进入多元化的施工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
人才:是介入新的业务的重要保证,在当前业务不太饱满的情况下,应考虑人才储备计划,招贤纳士,等待机会。相对于以前业务单一的的施工企业而言,开发前期策划、设计、项目管理及实施等人才将是要重点考虑的。一是业务扩展或者转型的需要,二是为适应今后总承包企业资质改革做好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制度建设:也是迎接机遇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业务,新的投资方向,原有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无法避免的会显现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又能管控的制度尤为重要!无论是现在或将来,工程项目管理对与建筑施工相关联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强劲的战略基础功能。必须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资源>文秘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不断提高前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管理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当前形势下进入相关行业的基础。
可以说,一个时代的经济浪潮中,越是低迷的时候,对相关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就是机遇,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客观分析和评价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之路是当前面临困境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谨以此文以求探讨,不足之处望广大同行多予以指正。
参考资料
[1] 熊俊波 《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建筑业发展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 劳动效率 提高
一、漳州市各县区建筑业数据比较分析
(一)从业人数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漳州市11个县区的建筑业从业人数数据汇总表明各县区的从业人数走势无固定规律,说明建筑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总体从业人口数上,龙海市和芗城区远高于其他县区,其他县区还需要增加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来保证建筑业发展。
(二)房屋建筑竣工面积比较分析
漳州市11个县区的建筑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汇总数据表明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主要由当地城镇发展水平和人口数来决定,2014年芗城区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到742万平方米,占整个漳州市的1/3多,排名末尾的是平和县和诏安县。
(三)技术装备率的分较分析
技术装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技术装备情况,通过各县区建筑业技术装备率数据可知技术装备率这一数据上并无太大的地区差异,主要还是决定于各县区建筑业的实际情况。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排名第一的龙海市在技术装备率上并无太大优势,总产值最低的县区在该项指标上也无太大劣势,该指标对建筑业总产值的贡献比较有限。
二、建筑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确立决策单元
本文以Cooper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选取2014年漳州市各县(市区)建筑业为研究样本。
(二)建立指标体系
1.输入指标的选择
(1)年末从业人数 (2)建筑业总资产(3)技术装备率
2.输出指标的选择
(1)建筑业总产值 (2)建筑业利税总额 (3)劳动生产率
3.数据的来源及评价结果
利用软件计算的结果,对各县区的效率分析如下:
(1)总体效率分析
由图3-1可知总体效率有效的县区分别是芗城、龙海、云霄、诏安、长泰、平和;而总体效率无效的分别是龙文、漳浦、东山、南靖、华安;说明总体无效的这些县区的建筑业生产效率大都相对较低,没有达到投入产出的最佳比例,投入资源大都存在冗余而没有合理利用。漳浦县总体效率排名全市倒数第一,具体到松弛变量,其值为4693.038 万元,说明漳浦县在技术装备率上存在大量冗余,相比之下利税总额的松弛变量显得相对较小。
(2)技术效率分析
运用模型软件计算结果得出:技术效率有效的县区分别是芗城、龙海、云霄、诏安、长泰、平和;而总体效率无效的分别是龙文、漳浦、东山、南靖、华安,这些县区应当抓住机遇,找出问题,积极调整建筑产业结构,同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技术进步对技术效率提高的力度,并制定出长远的改进计划。
4、结论
(1)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总资产和人员的投入,技术装备率还只是次要因素,这在各县区建筑业指标上的比较很明显,总资产和人员投入的越多,建筑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等产出数据就越多。例如龙海市的技术装备率在全市排名倒数第3,但在总产值和利税总额的数据上排名前列,而平和、华安技术装备率排名靠前,而总产值和利税总额依然排名倒数。说明建筑业经济仍然主要靠投资来拉动,在生产技术上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2)在建筑业生产效率上,效率无效县区仍然是产值较低的县区占比例居多,产值较高县区效率有效比例较高。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并不是某一个投入指标能够左右的,主城区附近在科研创新,人才水平层次,以及对优势资源的吸引力的方面显然是领先非中心城区的。
三、提高漳州市建筑行业效率的建议
(1)提高技术含量,转变建筑企业的增长模式。目前,我国整体建筑业发展中存在依靠投入来拉动增长的模式,而这种增长模式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己经越来越低。在国家提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大背景下,提高建筑业技术含量已经越来越迫切。漳州市应着手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增强技术创新和科研能力,提高对科技设备的资金投入,吸引高级技术人才,增加建筑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转变粗放的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
(2)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私营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现阶段,大型国有企业依然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技术,但是私营企业短小精悍、干劲十足对于完善行业生产结构,创造经济价值、提升行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加大对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漳州市建筑业的产出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顾勇新等中国建筑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建筑机械化,2012,(10).
建筑业发展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筑安全;保险;博弈论
一、引言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建筑业始终是一个事故发生率比较高的行业之一。据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2003年全球的重大职业安全事故总数为35.5万起,其中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约6万起,占16.9%,也就是说该行业每10分钟就会发生一起致命事故。此外,在工业化国家,发生在建筑工地上的死亡人数在与工作相关的死亡中占据的比例高达25%~40%,而该行业雇佣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为6%~10%。在我国各行业安全事故中,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位居第三,紧排在交通和矿山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之一。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的统计,建筑行业2000年发生事故846起,死亡987人;2001年发生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2002年发生事故1,208起,死亡1,297人;2003年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2004年发生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2005年发生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2006年发生事故2,224起,死亡2,538人,由此可见,建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建筑安全问题进行多方面分析,希望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建筑安全职业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分析
职业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改善建筑业安全状况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主要有三类:一是采用工伤保险制度,其特点是由政府或社会公共机构在全国、地区或一定行业范围统一收缴、管理基金,工伤职工待遇既含有短期的医疗,又有长期的生活补助;二是由雇主依法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伤害保险,也称雇主责任制度,其特点是由商业保险公司运作资金,一次支付伤害待遇;三是两种制度并存。
我国采用的是工伤保险制度与雇主责任制度并存的制度。一方面要推广福建、大连、佛山等地的经验,推动工伤社会保险机构主动介入工伤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要在安全生产领域引入商业保险,在各类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制度。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意外伤害保险行业自保或企业联合自保模式,通过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行业自保或企业联合自保三种保险模式,促进建筑企业以及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的提高。
工伤保险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促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伤保险直接干预事故预防工作;另一方面是通过工伤保险自身的管理形成对事故预防的间接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费率机制可以刺激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保险基金可增加工伤事故预防的支出、工伤保险机构可促进对安全生产的监察。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实际上属于雇主责任制度,它是以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而造成伤残、死亡、支出医疗费用、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作为赔付条件的人身保险服务。它可以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转移企业事故的风险,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建筑安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
我国建筑安全投入水平长期偏低,这与思想认识偏差有很大的关系,大家普遍认为安全投入是一种纯粹的消费,能省则省。而事实上,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看,安全投入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只不过这种投资产生的回报不像常规投资那样产生现金流收益,而是安全事故造成的企业和社会损失的减少,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节省,是对人的生命健康的保护。
根据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显示,在1999~2001年的三年间,香港全社会的安全投入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0.889%、0.974%、1.041%,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1999~2001年全香港因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社会损失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0.799%、0.585%、0.444%,事故损失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安全投入确实能减少安全事故的社会损失,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筑安全增值函数I(S)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建筑安全性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当建筑安全性达到100%时,曲线趋于平缓,其最大值取决于技术系统本身的功能。(图1)
事故损失函数L(S)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建筑安全性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系统的损失为最大值(趋于无穷大),当建筑安全性达到100%时,损失趋于零。损失函数和增值函数曲线在建筑安全性为S0时相交。当建筑安全性小于S0时事故损失大于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当建筑安全性大于S0时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大于事故损失,此时系统获得正的收益,建筑安全性越高,系统的建筑安全效益越好。
无论是本质增益还是拾遗补缺,都表明安全投入可以创造价值,可以用安全功能函数F(S)来表示,即F(S)=I(S)-L(S),如图2所示。(图2)
对F(S)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当安全性趋于零时,安全技术系统毫无安全保障,系统不仅毫无利益,还将出现趋于无穷大的损失;(2)当安全性达到S0点,由于正负功能抵消,系统功能为零,因此S0是安全性的基本下线,当S大于S0后,系统出现正功能,并随S增大,功能增强;(3)当安全性达到某一接近100%的值后,功能增加趋于平缓,并最终限于技术系统本身的功能水平。
由此说明,安全不能改变系统本身创造价值的水平,但可以保障和维护系统创造价值的功能,从而体现安全的价值。
四、博弈论在建筑安全理论方面的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众多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减少安全事故,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却为什么不愿意投入呢?首先,从宏观过程上看,建筑安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即建筑安全活动的效果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显现出来,而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甚至在过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出现。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对策应先于服务系统功能的出现。其次,从微观手段上看,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预防型的,而事后抢救型的建筑安全措施有时效性,建筑安全系统相对服务系统,是控制系统。这就出现了矛盾:一方面企业出于眼前及局部利益,不愿意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出于长远及全局利益的考虑,又需要企业加大安全投资。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希望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而企业则希望国家在基础设施、安全培训、科技、信息以及市场培育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在这个竞争中,双方存在着某些“摩擦”,但在总体上来说,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要使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重要的是要完善市场经济的秩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之间也需要建立一种竞争的制度和秩序,如何建立却是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博弈的结果。
1、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表1演示的是政府与企业的支付博弈过程。假设Ce为企业遵守建筑安全规章制度所需付出的成本,Re为遵守制度给企业带来的收益;Cg为政府检查的成本,Rg为企业遵守规章制度后给政府带来的收益;F为政府对不遵守建筑安全规章制度企业的罚款额。(表1)
当Re-Ce>0时,企业安全措施能够获得收益,此时纳什均衡为“采取措施”、“不检查”,这也是该博弈中最完美的结果,对企业、社会均有利。
当-FCg,则不存在纳什均衡。
当Re-Ce
2、企业与企业间的博弈。表2演示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投资决策的博弈过程。假设市场上仅有两家竞争建筑企业,两个建筑企业的雇主和雇员均乐于建立建筑安全的工作环境。两个建筑企业面临同样的两种选择:增加安全投入或不增加安全投入。I表示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D表示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P表示企业竞争形势不变;A表示企业竞争形势不变但安全水平增加。(表2)
当企业1采取“增加安全投入”策略时,企业2为了得到竞争优势,他的最优策略是采取“不增加安全投入”;当企业1采取“不增加安全投入”策略时,企业2为了不使自己陷入竞争劣势,他的最优策略也是采取“不增加安全投入”。这样的话,无论企业1采用什么策略,企业2为了自身利益一定会选择“不增加安全投入”策略。反之,无论企业2采用什么策略,企业1也会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不增加安全投入”策略。
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两个企业都会选择“不增加安全投入”策略,显然这个结果不是最优的,最优的结果应该是两个企业都选择“增加安全投入”策略。所以,国家如果想要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制定强制的安全投入规定,监督企业执行,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五、结论
建筑安全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劳动者不仅需要有生命的保障,而且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的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建筑安全科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与建筑安全相关的保险、投入产出理论和博弈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希望能促进建筑业更健康、更安全、更稳定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罗云.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龙英,刘长滨.建筑安全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3.
[3]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周世宁,林柏泉,沈斐敏.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5]冯斌.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6.
[6]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10.
建筑业发展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对当前清单计价模式下,我国施工单位的企业定额的作用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0引言
作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础,企业定额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企业定额是建筑企业根据市场形势的要求,自行编制的、反映企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计价定额。编制企业定额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必须在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基础上,使企业定额的工、料、机消耗量及其单价真实反映企业的个别生产力水平;企业定额的水平必须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引起的规范变化和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构成建筑产品价格的各项费用的组成,必须与政府造价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定一致。
1企业定额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
当前国家已经全面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招投标方式,即由业主或招标单位根据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规则及计算规则,向投标单位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量及项目特征都是招标方已经固定的,投标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自主报价。在这种投标方式下,标底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因为招标单位选择中标单位的准则已经不是过去定额计价方式下选择和标底接近的投标文件了,而是转为根据其报价结合质量、工期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在保证质量工期的情况下,不低于成本价的合理的最低价将是招标单位的第一选择。这就给当前的施工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投标报价,该报价既要具备价格竞争力而且必须不低于成本价并保证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种合理低价只有通过企业定额才能够真正确定,因为过去的定额都是由国家统一,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消耗水平,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施工条件下,平均的劳动强度及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基本构造要素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无法真正的反映一个企业的实际成本的,因为每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都是不同的,其产生的管理费和要求的利润也是不同的,因此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即自身的管理水平、工人的操作熟练水平及素质、工人的工资水平、所具有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企业的组织架构形式等,通过大量的调查及测算,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定额,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投标报价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保持竞争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企业定额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定额以后,必然会根据企业定额对招投标及日常的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根据自己公司的企业定额进行报价,该报价应该是兼顾了企业的成本及利润的较低报价。如果该报价在投标时与其他单位报价悬殊较大,即高于其他单位较多,就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需要提高,因为根据企业定额制定的投标报价时,企业的真实成本如果高出别人太多,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对施工成本进行细致的核算分析,找出可以降低成本的方法。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定额对各个项目进行跟踪成本分析。如果发现项目的实际成本和企业定额有较大差距,说明该项目存在问题。
作为施工单位,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定额在成本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3企业定额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水平
过去我国施工单位多年以来一直延续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定额计价方式,即各个施工单位采用全国或者地区统一的定额,其人材机的消耗量、管理费的计取等都是统一的,在招投标过程中,各个单位因为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因此根本无法反映出各个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及技术水平的差异,招投标的竞争变成了施工企业之间预算能力的竞争,而且由于大多数工程采用的是有标底的报价,和标底的接近程度成为中标与否的关键因素,由此也产生的种种的腐败现象。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50275.1/
现在国家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提倡合理低价中标。施工单位根据各自的企业定额来制定各自的投标价。从而使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真正的转变为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竞争。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水平。
4目前我国企业定额的现状与发展
目前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经全面推广,但客观来说,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施工单位大多只注意眼前的经济利益,严重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其危害性是非常巨大的。
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来看,建立能够体现企业真实情况的企业定额是当务之急。而要建立起真正的企业定额,仍然需要施工单位长期不懈的努力。笔者认为,当前施工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点:①做好施工生产过程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据资料库。只有这样,才能够分析出企业的真实管理及技术水平,确定企业定额中最基础的人、材、机消耗量等相关数据资料。②组织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的编制小组,对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并结合市场价格制定出与清单口径相一致的企业定额单价。③根据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新出现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及时的予以学习和消化,并针对这些新的变化对企业定额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保持定额的先进性与时效性。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形式下,推行更具市场特性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有利于我国的建筑业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有利于我国施工企业更快的发展,从而尽快的具备与国际建筑企业竞争的实力,是符合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大趋势的。作为施工企业,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定额,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建筑业接轨,才真正具有走出国门、参于国际项目竞争的实力,才能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不断的发展壮大,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第三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