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康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康小学范文1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健康状况;评价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8-0691-02
Effects of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the Current Students’ Sub-heal th Conditin/ GAO Yu-ping, ZHAO Le-dong. Hospital of Henan Institute ofFinance and Economy, Zhengzhou(45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aise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measurers to the current students’ sub-health condi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 ence for prevention measures to sub-health. MethodsA clusterstratified sample of 1 747 under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 100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50 students who receive d health intervention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ther 50 ones were take n as control.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ub-health was 65 .94%, which was 61.27% for male and 70.39% for female(P<0.01). The effectiv e rate was 38.0%, 96.0% and 93.6% in control group, intervention group and valid ate group respectively(P<0.01). Conclusion The health inte rvention had remarkable effect to sub-healthy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Intervention studies;Health status;Evaluation stu dies;Students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 ,已成 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2]。为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整 体健康水平,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实施健康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河南省2 000名高等院校大学生为 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747份,有效回收率为87.35%。
1.2 方法
1.2.1 亚健康状态的评定 由于国内外医学界对亚健康的诊断还没有一 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3],根据有关文献对亚健康的定义、临床表现[4-5] ,自行设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表,包括17项33个症状调查项目和12项原因调查 项目,把17项症状调查项目分别赋以不同的分值和权重,按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每个人的得 分。凡得分达到或超过30分,即认定其处于亚健康状态。
1.2.2 干预措施 随机抽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100名大学生进 行分组,A组为实验组,进行健康咨询,实施健康干预措施,3个月后回访;B组为对照组, 不做任何健康干预,在回访A组的同时也回访B组,了解亚健康状态自然改善情况;将B组 中无改善者定为C组即验证组,再进行健康干预,3个月后评价。具体的干预措施有:(1 )对于心理压力较大者,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健康咨询,建议多听优美动听音乐,多参 加团体活动,多与同学们交流,缓解心理压力。(2)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多次回访 ,促使其逐步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戒除网瘾等,坚持锻炼。(3)对饮食不规律者 ,指导其饮食搭配,规律进餐,调整饮食结构,每天坚持喝牛奶等。(4)对于经常熬夜的 大学生,建议其增加睡眠时间,保证每天睡眠8 h。(5)对长期有失眠、健忘等症状的大 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用中药辨证治疗。如失眠、健忘伴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等症 状,口服六味地黄丸调整;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四肢倦怠、面 色 少华,用归脾汤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6)对月经延期、闭经的女大学生用乌鸡白凤丸 、妇宁颗粒等中药进行调整。
1.2.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情况 在1 747名大学生中,检出处于亚健康状 态的有1 152人,占65.94%。其中男生852名,有522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1.27% ;女生89 5名,有63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7,P< 0.01)。
2.2 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 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P<0.01)。见表1。
2.3 干预效果 采取健康干预措施的A组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B组有效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P<0.01)。C组实施健康干预措施3个月后,回 访有效率达93.6%。未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B组,与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C组比较,有效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6,P<0.01)。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含义为:“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 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6]。关于亚健康状态,WHO认为:亚 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 个特殊阶段,即从健康发展成疾病的过渡阶段,是疾病前状态。中医的虚症属于亚健康状态 范畴[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1)就业压力大,有90%以 上的大学生为就业担忧。(2)学习、考研压力大,尤其是女大学生,为取得好成绩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由于过度疲劳,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部分女大学生出现月 经紊乱。(3)生活习惯不良,抽烟、饮酒、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偏食 。(4)无规律、适量锻炼的习惯。(5)失恋、与同学关系不融洽。(6)家庭经济困难, 生活压力大。(7)迷恋网络、电子游戏等。与已有的同类研究[7-10]相比,就业 压力大已经成为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这与周玲玲[11]研究结果不同。究 其原因,一是由于生理上的差别,女大学生每个月身体要经过一次周期性的变化,要想与男 大学生取得同样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要比男大学生大;二是尽管男女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 压力,但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比男大学生更大。
研究还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经 过紧张的高考,休息一整个假期后进入大学,接触的都是基础课,学习压力与其他年级相比 要小得 多,因此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较低。大二年级学生由于开始学习专业课,很多学 生不适应,学习压力要大一些,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与由娟[12]研究结果 一致。大四年级学生由于就业、考研等方面的压力很大,因此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最高。
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本研究启示,健康干预 措施对缓解或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和显著效果,因此在更大 范围内对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实施健康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应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 的大学生施以不同的健康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恢复。
4 参考文献
[1] 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1 007-1008.
[2] 宁南,殷瑞.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06,26 (3):143-146.
[3]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19(1):10-13
[4] 李洪滋.运动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4.
[5] 曹艳华. 亚健康成因与调控.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1 060
[6] 刘凯.健康必读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2.
[7] 宗继军.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 3):42-44.
[8] 黄丽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6 ):43-44.
[9] 王锐,朱壮志.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2):4 0-41.
[10]杨现新,刘燕,韩光宇.河南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 2006,27(3):24.
[11]周玲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1 9.
[12]由娟.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796-797.
大康小学范文2
论文摘要: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健康的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培育学生德育,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为祖国培养“四有”人才。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始人类在为生存而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发展了走、跑、跳、投掷、游泳以及其他各种技能。这些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技能与现代人的体育活动都是身体的活动,其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用于谋生,后者主要用以锻炼身体。体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中,随着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高校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四有”人才。高校体育通过教学以及一些训练和竞赛环节,教育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不断增强体质,确保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
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坚持经常锻炼的自觉性,除一定程度上来自其本身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外,提高学生对高校体育的目的性的认识,解决好为什么锻炼?为谁锻炼?是至关重要的。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我们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目的。如果我们对锻炼的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对体育的某一项或几项有较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且在校期间通过日常坚持锻炼养成了锻炼习惯,则这种锻炼自觉性的内在驱动力将是持久的和无穷尽的。
二、科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科学有效的锻炼就是根据人体发展的规律,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运用体育的内容,采取适合发展身体的不同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以促进人体的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有机体的生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增进大脑的营养供应,提高大脑的记忆力。除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还可以增进对运动系统的技能。同时运动还能增进呼吸系统的功能。科学的锻炼要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也就是指体育锻炼参加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技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另外科学锻炼要遵循经常性原则。体育老师出了带领学生上体育课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经常进行锻炼,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身体对运动锻炼和效果有“不进则退”的规律,所以,只进行几次或只是短期进行锻炼不会取得效果的。高校一般一周只给学生安排一次体育课,这样的锻炼是不能增进学生的体质的。高校的体育教师除了积极参加体育教学外,还应该每周为学生安排一种趣味活动或者是一种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进行锻炼。只有这样坚持锻炼才能够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乍一看与德育好像没有什么重大的关系,其实体育教育所涵盖的德育教养的内容时多层次、多方位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后锻炼手段。体育锻炼中的体育竞赛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勇往直前、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精神。另外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爱校热情的有效手段。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场合。与中学相比,高校人才更加丰富,并且学生都来自各个地方,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集体气氛。高校体育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大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另外体育活动也是一个有组织性的活动,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组织能力。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够达到目标。譬如篮球比赛,篮球比赛除了运动员要拥有一定的技能外,相互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只有队员默契合作,团结一致才能够将比赛打好。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想。通过相互协作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德育,让学生拥有社会美德,心理更加健康。
四、总结
高校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平台,也是培养学生社会美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平台。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培养“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科?模?陈鄹咝L逵?萄е械拇笱??掠?J].德育探索,2009.6:10-11
[2] 杨健,任军,试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1996(1):52-54
大康小学范文3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当然,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1.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作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2.积极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心理问题及时指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不断提高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投入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研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心理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有严格、系统的专业要求,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是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量大,任务重,仅凭个别专职专业人员是很不够的,需要组织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导,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转变教育观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培养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老先生的话语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2).
大康小学范文4
有研究显示,饮酒和吸烟呈2次方曲线关系[9-10],吸烟和饮酒一样具有成瘾性,两者共同使用加重对身体的损害[11-12]。在饮酒之前吃些食物或饮酒时有瘦肉、豆类、蛋类、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同时摄入,可延缓消化道对酒精的吸收,保护胃粘膜。酒精代谢除与饮酒量及饮酒频率有关,还与饮酒者的遗传因素有关[13]。饮酒者倘若酒后出现脸红现象,表明其体内的酒精代谢中间产物乙醛堆积,可以产生神经毒性作用,刺激神经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同时又作用于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同时产生头痛、恶心等一系列不适症状。酒量大小还取决于酒精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不同人酒量大小不一,饮酒不能强人所难。
劝酒现象在本次调查中比较普遍,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安全饮酒方式的认知水平有了提高。饮酒应限量,本研究中的安全饮酒量为男性每次饮酒少于6个标准杯,每周不超过2次或男性每周饮酒不超过21个标准杯;女性不超过4个标准杯,每周不超过2次或者每周不超过14个标准杯[5]。
由于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酒精代谢酶基因存在多态性,酒量大小不一,故该安全饮酒限量是否适合本地区人群还需探讨。大学生对过量饮酒危害的认识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学生对过量饮酒损害的认识基本上停留于基本知识层面,对于一些诸如对皮肤损害、导致体内营养缺乏及对心脏不好等的危害知晓率较低。这可能与有人认为酒是粮食的精华、营养丰富有关,还可能与饮酒导致的此类危害比起酒精性肝病较少有关,也可能与饮酒卫生宣传较少有关;加之很多家长、教师对饮酒持纵容态度,都会影响青少年对过量饮酒危害的正确认识。
大康小学范文5
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学校顺应时展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定为特色项目,学校少见的心理校园文化、常态化的心理教育运行模式和创新的心理教育内涵和外延,赢得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许。
一、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特色是本校师生员工和外来人员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新鲜视觉听觉冲击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比较有影响的学校文化,由特色项目、管理理念、实施人员、活动载体、常态工作、保障机制、拓展延伸、发展规划、成果效应等比较系统的内容组成。学校特色发展,指学校借助特色工作的影响和高度,将校内资源与特色工作进行整合,形成以特色工作领衔的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特色学校的创建能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利于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使学校具有一种不断向上攀登的精神力量。
在安仁镇学校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师生人格健全,素质全面提高;教师充满朝气,工作激情高涨;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这些和学校的心理特色工作就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二、特色管理理念
特色管理的目的是形成以特色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办学体系,并被全体成员不断内化,逐步形成独特稳定的风格。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支撑、奉献精神、资源整合、评价机制等,其中管理理念是特色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
安仁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操作理念是“搭平台普及推广,抓龙头登堂入室”,逐步形成了心理服务中心、心理教研组、心理课、心理校园文化、心理网站、心理咨询、心理协会、《心晴》校刊、“心晴计划”、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等许多平台作为特色工作的支撑点。根据时机和工作进展,确定某个平台为突破口,用这个平台达到的新高度和新境界带动其他平台的快速发展。
三、师生共同参与
一个优秀教师创造的特色是不稳定的暂时的特色。理想的学校特色工作发展应该由专职师资团队引领冲锋,师生员工全员共同完成,全员参与的特色才真正称得上特色。
“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安仁镇学校对于广大教职员工的倡导。通过请专家来校讲座、走出去培训、省内外送教交流等,增强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专业的角度影响教师,通过教师的实践来影响学生,用学生的了解和参与来影响家庭和社区。在安仁镇学校,班主任全部参加了成都市心理辅导员C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而且,每周国旗下师生讲话均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交流引导。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师生参与《心晴》校刊的热情很高,师生心语创作交稿积极、展示充分,学生们喜欢上心理课甚至不允许其他老师挤占该学科课时。这些具体活动显示了师生员工对于心理特色的认同和参与程度,成为了学校心理特色成效的鲜活例证。
四、特色师资建设
1. 学校心理特色发展要保证心理教师的师资队伍
学校特色工作的专业性强、难度大、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只有具有专业能力并且愿意为之奉献的教师才能胜任特色工作,因此,特色人才很重要。要维持学校特色工作的稳定性,必须要有一个特色工作团队,其中专职师资团队的保证尤为关键。
安仁镇学校原来只有一个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任,那位主任调走以后,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接替,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2. 学校心理特色发展要保证心理教师的素质能力
特色工作主要以活动为载体,特色多样、主题鲜明、气韵生动的系列活动,是构建特色学校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学校特色工作又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和创新性,需要特色工作教师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敏锐和智慧、很强的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超强的敬业奉献精神。
特色师资所承担的许多工作颇有难度:
(1)心理特色课堂,是安仁镇学校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每周每班都设置了一节心理课。但心理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需要结合班级特点创编教材。
(2)心理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及其少见。将内隐的一些心理内容外显出来,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以及工作智慧,是不可能完成的,并且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3)心理咨询值班,需要有心理咨询教师资质,还要花去一些时间和精力。校刊《心晴》,每月一期,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亮丽的宣传窗口,组稿、编辑、校稿、审稿的要求和时间精力要求都很高。每年一次心理文化研讨周,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并开展相关活动。因为学校的心理特色,心理教师们每学期会接待各级领导和来宾许多批次,解说、陪同会耗掉一些时间和精力。除了常规性的工作积累,心理教师们还需要不断创新,还经常有临时性的紧迫任务,加班……
3. 学校心理特色发展要保证心理教师的师资待遇
心理教师应该与一般的科任教师得到同样的待遇,付出与回报应该成正比,这样才能提高心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才能保证心理教师的队伍质量。
2007年7月的一天,安仁镇学校心理教研组长找到分管副校长,告诉他,心理教研组几位同志哭了,原因是心理学科作为非考试科目,评价是平均工作量的80%,期末质量奖平均数为700元,心理教师领560元,比平均数少了140元!在付出比一般教师多很多、工作难度比一般教师大很多、工作成效比一般老师好很多的情况下,此结果让人心寒!教师们不在乎奖金的多少,但是奖金的多少折射出了学校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自己工作的价值。特色师资待遇的问题,追根溯源就是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特色工作教师缺乏被认同感,这应该算是安仁镇学校几位心理教师热情逐渐减退、陆续调离学校的主要原因。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忌仅将特色工作作为装点学校的门面而不深入考虑工作内容和成效;切忌对特色工作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无实质性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切忌只考虑短期宣传效果不注重内涵积淀长远科学发展。
大康小学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可见,健康既包括长期以来为人们更多关注的生理健康,也包括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要求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感情、意志、人格、行为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具体到当代大学生可以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一是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三是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四是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五是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六是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七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常常被形容为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作为学生从中学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大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容易表现为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具体如下:
(1)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未上大学前,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备受学校和同学的关注,因而往往表现为比较自负要强,自尊心强,而大学把这些“佼佼者”聚集到了一起,每个人都发光闪亮,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光芒不再独一无二,于是注目消失了,优越感也随之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等于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偏面的观念,但当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就业的压力更是令人担心。
(3)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一堂课讲十几、二十页,完全靠自己课外自习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导致课业的落后,从而使原本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更为敏感,心理问题也相对要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性器官的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
4.自我定位的迷惑。大学生在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的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通过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统计显示,心理健康客观方面的原因有58%,主观方面的原因有42%,客观方面主要表现有:
(1)在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内容发生了改变。与中学相比,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了上大学有工作,几年都是学习高考课程,有老师的辅导,自己努力就会有较好的成绩,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顶级人才,并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更是难以适应这种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的变化。部分的学生有住校经历,但少部分学生没有校经历,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但进入大学,宿舍成了主要生活区,日常生活都要自理,平时习惯依靠于父母的人对这些事会很难,这种变化也会给精神上带来压力。
(3)大学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感觉很陌生,难以沟通,会产生孤独感。
(4)工作压力。大学生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少,社团活动多,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负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而且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缺乏工作主动性,社会经验不足,压力很大。
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恋爱受挫,大学生恋爱情况普遍;③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完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但现实并非这样,承受不了这种与理想的差距,容易焦虑甚至于精神崩溃。
三、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具体措施有: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排解心中忧难,还能帮助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