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后赤壁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后赤壁赋范文1

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为纸本,墨笔,卷轴(纵29.5厘米,横560.3厘米),现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根据苏轼在宋神宗五年(1082年)重游湖北黄冈县赤壁所写赋文创作的故事画。根据拖尾赵德麟于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初七的跋文推知画作的创作年代应早于1123年(图一)。

乔仲常按东坡文意依情节描写,在尊重原文立意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分九段把不同时间、地点出现的人物、景物,运用连续空间转换的构图形式,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面上。

第一段,图写元丰五年(1082年)的十月十五,坡从雪堂步行出发将要到临皋亭去,和两位客人一起经过黄泥坂。其时“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清朗明净的月色所表现的朦胧情调与赋意颇为贴切。此处的三人身后淡淡的影子,是中国绘画上难得一见的对于人影的描绘,但是不同于西方绘画要素上“光影”的概念,乔仲常只是在尽可能准确地阐述苏轼原文的情景(图二)。

第二段,描绘客人说今天傍晚撒网捕到一条形同四鳃妒的大鱼,但是到哪里去弄酒呢?于是引出“归而谋诸妇”,东坡回草舍于妻子处拿了美酒。图中即画这个情节:东坡一手拿酒,一手拎鱼从家中走出,妻子在门口送行。后房有马厩及山石树木。妇人作揖相送,旁有侍童跟随,室内马匹栓立,马夫正在磕睡,门口有一似看门人憩坐于屋檐之下。既突出主体人物,又重视细节描写(图三)。

第三、四段的画面题为“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和“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两段,是全卷着意写山比较精彩的部分。在第三段中写东坡与客饮酒赋诗盘坐于平坡之上,人物顾盼有情,神态闲逸。平坡以干笔侧卧勾出,是非常随意的笔道。人物背景的岩壁以及对目而视隔岸的层崖,皆是由密集线条组成的方折形的造型,显示了水成岩结构的真实地貌(图四)。

“予乃摄衣而上”一段,东坡形象被置于岗峦清朗和林木秀密的环境之中,人物虽小但显得十分突出,迎着幽径跨步直上,确有“履巉岩、披蒙茸”的一种姿态(图五)。于两石疏间中迈步于丛密的小道有效地表达了原文的意境。而写“江流有声”一段,东坡感慨“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则景色空旷,富于野趣,晴嶂耸立,远水盘曲萦回浸溢。

第四段“踞虎豹”,即原文写东坡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稠密的野草蹲在宛如虎豹的山石上,行走在盘曲古老的树林中间。但在图中乔仲常采用虚写的手法,没有直接描绘东坡形象,通过树林的描写表现一个特定的环境,着意在树法的表现上,在树丛深处绘以可资小憩的方石构成一种“踞虎豹”的意境(图六)。

第五段原赋为“登虫龙,攀栖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写东坡爬上鹊鸟建造高巢的崖壁,俯身下看水神冯夷之的深宫,两位朋友不能跟东坡一起攀登,表达了惊险恐怖的地势环境,使东坡“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可能是由于不适于表现的缘故,画家只在环境中作了间接的交代。把原文摘录在了石头上(图七)。

第六、七段,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画家让小船漂浮在江心随其自然停留而休息,表现出一种超然自在的心境,画面四周望去寂寥空旷,一只孤鹤尖声高叫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擦过小舟,一直向西,正是“栩如车轮玄裳镐衣”(图八)。在第六至第七段中画家处理空间结构非常自然空阔,引人遐想。东坡和客人处理成悠然自得而闲逸的神情,和环境的组合使意境表达较为完美。到这两段画面有树丛、山石的实景转入空蒙的虚景在节奏上给人以悠然的满足感。

第八、九段是最后两段,写客人归去,东坡也睡了,梦见道士经过临皋,问东坡赤壁玩的是否高兴,东坡“问其姓名,俯而不答”,于是想起昨夜情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赋文笼罩上一层缥缈虚茫的气氛,也流露出作者消极出世超脱现实的人生态度。画家只能用形象加以交待描绘屋内东坡卧睡,二道士在侧(原文为“梦一道士”,画作为二道士)。最后画面“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表现出东坡有些怅然的顾盼,留给观众去想象(图九)。

后赤壁赋范文2

T小姐喜欢N先生。彼时,T是高中女生,N是她的老师。其实现在看来这种爱恋相当正常,他永远高高在上,在讲台上激扬文字,稍微再帅一点,就可以轻松俘获半数女生为之花痴。

各方面条件还算凑合的男老师,也许是我们成长历程中第一次出现的“大叔”,当仁不让。但和很多有关大叔故事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师与少女的感情,有更多的禁忌。你既不能去扑倒他,他也不能来扑倒你。这层蒙着面纱的情感,比你成年后的情感,多一些神秘,更多一点渴望。

T的少女时代就在对N的花痴中一天天度过,不过我们都没在意。因为高中时代不管是初恋还是暗恋,都会在大学这个神奇的地方迅速地土崩瓦解,然而T没有。

T把所有对N老师的爱变成了日历上的若干排列组合:教师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在各种节日里给老师发短信,不露情绪,但让你记得我。而情人节、他的生日、七夕……她又只能逼着自己无视,不能发短信,不能吭声。

N老师的回复,通常只有“谢谢”两个字或者干脆啥也没有。但即使是这两个字,也会长时间地保存在她的手机里,留着她一人在角落里时哭时笑地翻看。

因为永远说不出口,所以永远得不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暗恋变成了一部耗尽心血的悬疑剧,总想让它未完待续。所以,T小姐会对我说:“我并不痛苦,最好的感情都是求不得的,求之不得。”

T说她对N的喜欢是有罪的。N有家、有孩子,N是老师,N从来只把她当学生。不过,感情里的思想犯如果要进监狱的话,世界上大概就没有居民楼了。但心里那份关于感情的罪,却会像无比坚强的虫子一样蚕食人的底线。

T小姐的本科四年,关键词中最关键的依然是N老师。而N老师对T小姐短信的回复,也从“谢谢”变成了“你最近过得怎么样,学校伙食好吗?有没有男生追你?”

因为有了回应,一切都开始失控,T的情绪变得飘忽不定,她会在半夜打电话到我宿舍对我哭一通或者神经质地笑个不停。

T说:“怎么办啊?”我说:“你敢对N下手的话我第一个跟你绝交。太扯淡了,暗恋不是错,你去勾引一个有家室的老师可就天理不容了。”

T有无数种理由说服自己往前踏上一步或者往后退一步,在一起或者离开他。但最终却什么也没做,在把自己折磨到神经质的情况下还轻轻松松地进了P大法学院。这就是T。

故事如果到此结束,是一段佳话:一个女生暗恋自己的老师,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找到一个优秀男人作为归宿。但生活告诉你,成功学什么都不是。

T进了P大,也终于走进了N老师的生活。

我很能理解N老师的没有节操:一个女生,突然跑过来告诉你我喜欢你七年了,现在还在喜欢你。而这个女生,褪去了青涩变得成熟有范儿,要命的是,她还有点小才华,更要命的是,她说她长这么大,能打动她的只有你。

这太可怕了。

对于一个遭遇中年危机又不够坚定的男人来说,T的一切就是一场策划精准的定向爆破,一击即中。但我不能理解N的没有底线,您可以暗爽,可以动容,但你不能行动。

心动不能行动,是底线。守不住底线,就是伤害。

但是对于彼时的T小姐来说,那是悸动却雪藏多年后最滋润的补偿。地下的、偷偷摸摸的,恋爱。

我看过T小姐和N老师的信,不得不承认,连我这么铁石心肠的人也会鼻子酸酸的。

求之不得是美的,得而必失是苦的。没在一起,讨论道德和禁忌是有意义的,真要已经纠缠在一起,外人能做的,只有祝她自求多福,因为你再多说她什么,她也不会听得进去。

N老师的厨艺很好。他们短暂的逃避一切世俗的蜜月期,N老师给T小姐做过很多道菜。T小姐记得菜里所有细枝末节的滋味。

短暂的蜜月期结束之后,T不得不面对她爱情的结局――N后悔了。N老师不是君子,也算不上伪君子。这世界上大部分的男人皆是他那样,好的他不是不想要,但让他付出伤害自我的代价,他会纠结片刻,然后保护自己。在这一点上,女人比男人要更决绝也更勇敢――我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这样设计情感大纲。

T小姐还在规划着从P大毕业后就跟着N去另外的城市,大不了她来养家,大不了她被人唾骂,她不在乎。而N老师,默默地关掉了手机,从她的世界里毫无声息地消失掉了。

寻找、疯狂、冷静、绝望,再寻找、疯狂、冷静、绝望……如此几个来回,是每一个被如此对待过的女人不可逃脱的路。

T小姐终于还是自己救赎了自己,然而却厌食了,瘦得像个鬼一样。因为N老师给她做过的,竟然是每天都逃不掉的――食物。

她说过,因为爱上一个人而爱上的味道,很难再忘掉了。最要命的是,这个人还把味道混着毒药下进你的饭菜里。

怎么忘?拿什么忘?她做过无数的尝试,最终回归到每一个普通女生的生活:读书,找工作,找对象。

她闪婚,毕业就结了。老公是P大同学,其貌不扬,和N老师的风流倜傥相去甚远。

她说:“为了结婚而结婚,是最悲情的婚姻了。”

我说:“你自找的。”

再次见到她是在她家里,她又胖回了圆润的境界,苹果肌、双下巴、拜拜肉,甚至略显夸张。

她的老公虽然个儿不高也不帅,但聊上个三五句,你就不会讨厌他――“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诠释这种矮冬瓜追妹子的奥义。

T小姐厨艺了得,随意炒几个菜简直可以秒杀各种“地沟油”,这还是三年前厌食到快要死的T小姐吗?

在她家里是可以不提当年那段往事的,还是她自己说的:“迷啥不能迷感情,饿啥不能饿肚子。”她老公跟她相视一笑,两人看起来都相当“猥琐”。

T小姐跟我说,她老公非常清楚当年她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大度的男人不会在意,既然他都不在意,他们都不在意,她自己又何必再在意。

在鸡汤香气的氤氲里,T小姐乐呵呵地说:“不负如来不负卿是扯淡,最后只能又负如来又负卿。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也是扯淡,在爱影响到美食的时候,当然要为了美食抛掉爱了――还有什么比吃更重要。”

我想,在那撕心裂肺的伤痛中,T小姐杀了她的爱人,也杀了那个在日历本上排列组合对手指纠结的小女生。

后赤壁赋范文3

关键词:可拆卸;固定义齿;肿瘤坏死因子-α;龈沟液

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最常见的有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两类,两者各有优缺点,而可拆卸式固定义齿[1]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减少问题,是一种新型修复方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公认的和牙周病炎症程度有关的敏感性指标[2]。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种修复方式修复后不同时期龈沟液中TNF-α的水平,来探讨可拆卸式固定义齿在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对称缺失的病例10例,男女各5例,年龄20-55岁。缺失牙前后的第二双尖牙、第二磨牙均为残根、残冠或死髓牙,且已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从未戴过义齿,牙龈无炎症,牙周组织正常。观察期间未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物、Ca2+通道拮抗剂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女性非妊娠期哺乳期。两侧分别随机采用传统固定义齿修复和可拆卸式固定义齿修复。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设计

两种修复体采用相同材料制作,可拆卸式固定义齿内冠边缘设在龈下约0.5 mm,外冠边缘设在龈缘以上,内外冠之间采用套筒冠固位体形式固定[3],采用平行研磨仪确保内外冠密合。烤瓷固定桥冠边缘设在龈下约0.5 mm。桥体龈面(烤瓷制作)采用改良鞍式。牙体预备及修复体的制作均由相同的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大夫及技师完成。修复前,所有受试牙进行临床指标检测,同时在龈沟内取样,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所有受试牙进行临床指标检测及在龈沟内再次取样,操作时先取样再进行临床检测。可拆卸式固定义齿在戴用6个月时进行拆卸清洗,并于清洗前进行龈沟液的取样。分别对修复前后的TNF-α进行组内纵向比较,修复后不同时期TNF-α两组之间横向比较。

1.2.2样本收集

用气枪轻轻吹干受试牙面和周围牙龈粘膜,棉卷隔湿,用洁治器或探针轻轻地去除龈上菌斑。镊子夹取在电子天平上预先称重的10mm×2mm滤纸条(Whatman2),所有取样牙均选近中颊侧位点,将滤纸条轻轻插入龈沟,直到有阻力即停止,放置30秒后取出,有血放弃不用。将取出的滤纸条放入原Eppendorf管中封好,再次称出滤纸条的重量,两次之差即为龈沟液的重量,从标准血清重量与体积关系曲线上计算出龈沟液(gingival cervical fluid, GCF)的体积数。称量完成后,迅速将样本送置-70摄氏度低温冰箱中冻存待用[4][5]。

1.2.3 指标的测定

样本在室温下解冻,每管加入80μl样本缓冲液,室温摇床中(150±20) r/min放置lh, 4℃、10000r/min离心10 min(Heraeus生产),取上清液备用。夹心法ELISA检测TNF-α试剂盒(Rapidbio lab,USA),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450 nm酶标仪(MI-CROPLATE READER US)读OD值,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测出TNF-α的浓度。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比较可拆卸式固定义齿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后不同时期龈沟液中同时间点二者TNF-α的含量是否存在差异,表1结果显示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6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个月经拆卸清洁处理后继续观察,修复后9个月、12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固定义齿与基牙的连接方式主要还是以粘结为主,若口腔卫生不好可能导致基牙和桥体周围菌斑、食物残渣的聚集,从而引发基牙和邻牙的继发龋、牙龈炎,甚至牙周炎。固定修复后牙周组织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反应,牙周组织含有的丰富细胞成分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合成多种生物化学物质,如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酶类等,这些生化反应产物作为细胞信号,可以反映牙周组织的活动状态并对牙周组织的重建起调控作用。而对基牙的牙周状况的评价很多都是采用常规诊断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一些临床参数,如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水平以及x射线检查牙槽骨的吸收等,这些参数只能描述牙周组织改变的结果,而不能反映目前牙周组织的活动状态和未来的活动。同时Wilton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指出从机体的全身情况来检测牙周病的活动情况是十分困难的[6]。为了解决传统评估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差的问题,许多学者以龈沟液中生化产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成分水平的变化,发现一些物质成分有明显的质和量的改变,并与牙周组织的活动性明显相关[7][8][9]。

肿瘤坏死因子指两种相关蛋白,即TNF-α和淋巴毒素,后者也称之为TNF-β。它们有相似的膜表面受体,其生物学作用也极为相似。在牙龈和牙周炎症中,TNF-α的主要作用有刺激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启动炎症反应;增加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导致结缔组织的破坏;刺激基质细胞的凋亡从而限制了牙周组织的修复[2]。有学者发现随着牙周炎症的发展,GCF中TNF-α及其受体的总量均明显升高,且GCF中受体1和受体2的平衡在牙周炎的严重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

可拆卸式固定义齿兼有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优点,患者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免除反复摘戴的麻烦,并且临床医师可定期简便地取下冠桥结构,对修复体的盖嵴部及桥基周围进行卫生清洁,以确保修复体在口腔中长久、健康地行使功能;经初步的临床观察应用及微生物检测[11][12],得到医患一致认可和好评。现针对可拆卸式固定义齿与传统固定义齿的牙周龈沟液中的牙周病敏感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其是否具有减少牙周病发生危险的作用。本研究显示,可拆卸式固定义齿在未进行拆卸清洗前和传统固定义齿在牙周敏感的生化指标TNF-α的含量上无显著差别,但经过拆卸清洗后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和同一时期的传统固定义齿相比较出现显著差异。说明可拆卸式固定义齿的定期拆卸和清洁可以改善基牙牙周的菌斑堆积以及牙周微生态变化,降低TNF-α的含量,能够起到保护牙周组织健康的作用。

4 结论

可拆卸式固定义齿经定期拆卸、清洗,有降低牙周组织炎症的危险性的作用,是一种兼具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优点的新型修复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彬,葛学军,李霞,何东宁,罗晓晋,武峰. 可拆卸式固定义齿的研制.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 (2):174-177

[2]张小恒,张国英.龈沟液中与牙周病有关的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1):19-21

[3] 赵彬. 在可拆卸式固定义齿中应用套筒冠固位体效果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6):415-416

[4]阎福华,曹采方,龈沟液研究的方法学.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4,21(2):69-71

[5]李自良,雷雅燕.龈沟液收集和贮存方法的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46-47

[6]Wilton J,et al. Detection of high-risk groups and inpiduals for periodontal diseases. Systemic predisposition and markers of general health. J Clin Periodontol,1988,15(6)339-346

[7]卓锋,汲平. 不同金属烤瓷冠对龈沟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19-21

[8] 廖小平,叶芳,朱洪水. 金属烤瓷冠对基牙龈沟液中酶水平的影响.口腔医学,2007,27(6):314-316

[9] 耿卫艳,施生根,黄华. 龈沟液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4,6(2):117-119

[10]Ikezawa I, Tai H, Shimada Y, Komatsu Y, Galicia JC, Yoshie H. Imbalance between soluble 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 type 1 and 2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J Clin Periodontol. 2005 Oct;32(10):1047-54.

后赤壁赋范文4

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虽然"、"倒是"等。例如:

(1)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矣。(《国语。晋语九》)

(2)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

(3)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傅子。附录》)

“而”

(一)连词

作为连词,"而"通常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而是连结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句子等,表示多种逻辑关系。主要有:

1.表示顺承接续关系:

有时是表示两种行为或性质的联系,可译为"就"、"来"等,也可不译。例如: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坐客乃西顾而叹。(《马伶传》)

有时用在偏正结构里,连结状语和中心语,可酌情译为"来"、"……着"等,也可不译。例如:

(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秋水》)

(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冯谖客孟尝君》)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4)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前赤壁赋》)

有时表示时间上的承续性,可译为"以后"、"然后".例如:

公入而赋……姜出而赋……(《段于鄢》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李将军列传》)

有时还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

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李将军列传》)

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然而"、"反而"、"反倒"等: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秋水》)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论毅力》)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这耶?(《张中丞传后叙》)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二)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用作主语或定语,译为"你"或"你们".例如: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年》)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于(於)”

介词

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事物、内容等,可译为"对"、"向"、"到"等,有时也可不译。例如: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段于鄢》)

(4)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冯谖客孟尝君》)

2.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地点、时间等。可译为"在"、"从"、"至"、"到"等。例如: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于:可译为"到"、"至".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谏逐客书》)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段于鄢》)

(6)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

(8)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马伶传》)

(9)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3.置于形容词或某一结构之后,引出对比的对象,表示二者间的比较,可译为"比……"、"与……比起来"等。例如: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许远)与(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张中丞传后叙》)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胜于人:超过他人。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4.用于被动句中的动词或结构之后,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4)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取于人:被他人学习效仿。

“以”

(一)介词

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

表示凭借

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

例如: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

(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例如:

(1)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

(3)皆以用战为名。(《李将军列传》)

(4)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论毅力》)

(5)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马伶传》)

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例如: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李将军列传》)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李将军列传》)

表示原因

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例如: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6)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张中丞传后叙》)

表示带领、带领

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凭"、"靠".例如: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

表示时间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按照".例如: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李将军列传》)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

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例如:

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必以其言为信。(《张中丞传后叙》)

(二)副词

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例如: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只有,也就是。

(三)连词

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译出。例如: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段于鄢》)

(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

(3)且硕茂,蚤食以蕃。(《种树郭橐驼传》)――蚤食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结得多。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前赤壁赋》)

(6)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马伶传》)

后赤壁赋范文5

关键词:苏轼;悲底色;梦想

高中必修五册,接触到苏轼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却都是经典,一是《赤壁赋》,一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是《定风波》,我们深深为他的才气所折服,更为他在磨难中的豁达所折服。但细细品来,豁达的苏轼,其底色却是悲。

一、悲是苏轼的真正底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看似豁达,实际上却是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哀中的无奈之举;《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仅豁达,而且有超脱之感,可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却也是在对外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的一种听之任之;《赤壁赋》中“客喜而笑……不知东方之既白”看似问题解决了,却在《后赤壁赋》中要随鹤而去。

所以,悲是苏轼从未曾真正离他而去的伴侣。

二、悲色小探

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悲却成为他的底色呢?

1.人生坎坷

苏轼的一生颇为坎坷,首先从生平上来看,他就是在不断被贬中做官。刚开始不能容于新党,从而被贬。新党下台后,又不能容于旧党,仍然被贬。而旧党下台后,新党对他的打击更重,要把他放逐到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却又死在回来的途中。

其次,从思想上来看,当时执政的都不能和苏轼相合。因在新法的实施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便被迫离京,看到新法对老百姓的损害而上书,便不容于朝庭。后新法失败,旧党上台,苏轼被召回,但他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旧党与新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虽然心因磨炼而变得坚强,但悲的伤痕却清晰留下了。

2.英雄情结

虽然苏轼不被新党、旧党所容,但苏轼的理想却一直不灭。被贬黄州,却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来抒发他的执著。建功立业是他永远的追求,他的痛苦也正是在他理想的破灭上产生的,《定风波》如此,《赤壁赋》也如此。若没有他对英雄的执著追求,也便没有他的种种痛苦,在他那看似的豁达中,更透露的是无奈中的自我安慰,可安慰过后,这梦想在心中仍然滋生着。

3.怀才不遇

由于思想的不同,苏轼基本处于被掌权者排斥的境地,因此,是绝对的不遇。普通人的怀才不遇尚悲愤不已,更何况对于才子呢。苏轼绝对是才子,他的才,不仅表现在诗书画等艺术上,更是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体现在他支持老百姓的利益上,更何况他还是一位有英雄梦想的执著者呢!所以他受到的伤害更大,所以他的坚守更难,悲伤更深。

4.家庭影响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家庭影响对苏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影响苏轼的思想,还影响他的性格,影响他的品质,甚至可以说,正是家庭的影响,才让苏轼不会成为一个摧眉折腰的苟且者,而是成为一个真实地站着的人。

5.悲天悯人

元丰三年,苏轼在黄州城东开垦了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其子在苏轼过世之后,只有去颍州投靠苏辙为生。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苏轼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秉持的是怎样的人生理念。他把老百姓放在心里,他对变法的反对也好,还是对不变法的反对也好,都是把老百姓作为利益的第一位。

三、千古同悲

苏轼不是孤独的,屈原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司马迁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甚至“诗仙”李白也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历史上,优秀的士人,都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这是中国士人的共同特点,这种悲深深地融入每一个士人的血液里。他们在忧虑中悲伤,他们在忧虑中拼搏,他们在忧虑中传

后赤壁赋范文6

    这流畅的教学行程,顺则顺矣,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追溯教学流程,在无障碍的自如运行间,似乎少了点课堂教学的起伏波澜,少了点自主学习的苦苦思考,少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茫然寻觅,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之喜。一切都紧紧拽在教师的手中。凝视罗老师的板书,关键词“徘徊”与“突围”赫然在目。赤壁的月光下,我们看到了苏轼“徘徊——突围”式的转身瞬间的心灵挣扎和豁然感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也同样该追求“徘徊——突围”的教学过程?

    纵观此课教学,课堂的切入点撇开了大众型的“情感”点而转向个性化的“月亮”,文本主旨探究则以弗罗伊德的“本我到超我”论代替人云亦云的苏轼从失意到旷达的精神轨迹,应该说,教师对《赤壁赋》一文的教学设计很有想法,新颖别致,让入耳目一新。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找月亮,评月亮,最后教师月隐旨成,“东方既白”。但是这所谓的行云流水,其实正缺乏了课堂教学最富魅力的徘徊式的曲线之美。郑金洲教授就不赞成这种课堂的“行云流水”:“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才是课堂的常态。”其实,高明的课堂是存有一种行云流水之美的,但是这种行云流水是常态下的,它不应该是直线型的到达,而应该呈现出曲线之状。从这个角度上说,它与郑金洲教授的观点依然吻合。不求顺流直下,但要百转千回。让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真实的、渐进的、多层次的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让学生在教学场中有一种徘徊式的挣扎——思考,讨论,表述,争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到亮光打开小口,获得突围的,最后融进语文的大海。

    赤壁的那一轮明月让苏轼完成了从本我到超我的一次突围。苏轼顿悟时的突围固然令人崇敬,苏轼挣扎中的徘徊则更让我们难忘。如此,思考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行云流水绝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怎么行、怎么流。王国维先生认为,学问研究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给课堂一个“徘徊”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入乎其内”的痛与快乐,而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后的“出乎其外”会更贴近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活力。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文本意义的接受者,更是文本内涵的主动建构者。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师就需要设计出有“徘徊”感的问题,制造出一个适度的教学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积极思考去深入探究。教师课堂提问要有相适应的深度、难度、宽度,这个场就会有相应的内张力。作为年轻教师,罗老师该是个很有教学匠心的人,他摆脱了“乐——悲——喜”的情感文气,另辟蹊径,走进赤壁的溶溶月色。但遗憾的是,赤壁之月并没有完全照亮学生的学习心田,课堂呈现多是“学生找月——学生评月——教师析月”的水到渠成,学生多是在对教师博学广识的膜拜中被动接受,没有深度思考,没有质疑,缺乏讨论。究其原因就是教学问题欠缺“徘徊”质感。笔者不由忆起去年10月在无锡听课,主题是初中《记承天寺夜游》的同课异构,同样是苏轼的作品,苏子文中依然是美丽蒙咙的月夜。一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学生读读教师点点:一教师则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