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神贯注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神贯注课文范文1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吃过饭后,罗丹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完全忘记了客人,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有一次,我正在认真的画画,美术老师在大声的叫我,我一直没有听见,当时,我以为就我一人在画画,当美术老师第三次叫我名字时,我才明白了过来,当我明白过来时,都已经快下课了。
本文通过写罗丹遗忘了客人茨威格的事,充分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正是他那种忘我的思想境界,他才会雕刻出那么多完美的塑像。这也正是一般人所缺发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干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做,不能三心二意,要不然什么也做不好。我以前做作业粗心大意,不认真,现在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全神贯注,才会有成功。
全神贯注课文范文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引入:这位青年画鱼画得很生动,好像游到了纸上,那他是怎样画鱼的?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
2、汇报,出示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最留意哪些词,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抓住静静、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体会,如果学生找不到,则出示屏幕,说说从这些红色字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谈体会;
(3)点拨:通过大家的体会,一个心平气和、专心致志画鱼的青年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金鱼的动态?
(4)汇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金鱼?
(5)把想到的画面放进文中读。
(6)通过同学们的想象,我们感受到了各种鱼的动态,让我们仿佛看到――读题;同时,围观的人也仿佛看到――读题;
(8)、此时此刻,假如你在现场:你会看到他们是怎样议论,怎样赞叹的?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_____________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_______________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怪在旁边欣赏的一个小女孩说――“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假如你是小女孩,你会怎样说这句话?
3、大家丰富的想象把老师带进了玉泉,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让人惊叹的一幕。是啊,听到这么多的赞叹和议论,可见这位青年画画的技巧的确高超呀!然而,他却是一位聋哑人,此时此刻,我不禁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猜猜这是什么呢?学生质疑,是啊,如此高超的画技,他是如何练出来的?请大家再读课文4――12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
(1)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
(2)出示:第4自然段,品读。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青年举止特别,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启发:由呆呆,你想到什么?入迷、沉浸、陶醉、忘我……由静静,你又想到什么?
(3)是啊,我们也去公园看过鱼,与他相比,你又是怎样看鱼的?而这位聋哑青年呢,请读――由这位青年的看鱼,我们想到哪些词――相机板书:全神贯注。
4、他这样看了多少时间?出示12然段,这一段话哪些词语值得你体会体会?由“每个星期天”你又想到什么?
(1)是啊,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来到玉泉,看见这位青年在看鱼,只见他――
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又来到玉泉,看见这位青年在看鱼,只见他――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也来到玉泉,看见这位青年在看鱼,只见他――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在一个冻得人直打哆嗦的星期天,我还来到玉泉,看见这位青年在看鱼,只见他――
(2)、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这位聋哑青年每个星期天都这样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中间没有间断、没有放弃,这就叫――
相机板书:坚持不懈。
5、他这样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地看鱼,难道他不累吗?请你再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他看鱼很快乐、很投入的句子。
(1)汇报,出示句子,读,说说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点拨:他就是这样全身心投入地看鱼,感觉到鱼就是我,我就是鱼,以至于他常常忘记了――常常忘记了――常常忘记了――常常忘记了――这种境界就叫――板书:忘我境界。
6、是啊,正是他潜心投入、细心观察,才画出了栩栩如生的鱼,让人觉得仿佛――鱼游到了纸上(读题)正是他专心致专、持之以恒,才画出了惟妙惟肖的鱼,让人觉得仿佛――鱼游到了纸上。正是他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爱鱼达到忘我境界,才画出了美妙绝伦的金鱼,以至于让人觉得――鱼游到了纸上。
7、当作者把小姑娘的话写给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笑了,而且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什么?大家再想想,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
8、讨论: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9、汇报;加关联词,说句子,读句子。联系“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聋哑年长期认真地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达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
10、学完全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青年?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佩的心,再读读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出示句子,明确写人的描写方法。书中还有一处写人的方法――外貌描写法,你找到了吗?出示,读。总结,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是我们写人的常用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学着用一用。
三、总结全文
1、通过这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全神贯注课文范文3
一、重心前移,于初读中见扎实
很多教师很重视第二课时教学,认为第二课时教学更能展示教师风采,能使课堂精彩纷呈,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看起来十分完整。即使上了第一课时,也是忽略了最基本的字、词教学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匆忙进入课文讲读。殊不知,第一课时教学同样十分重要,上得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自学习惯,为下一步教学扫平障碍,于平实中见精彩。如市教研室送课下乡的一节课,也真实展示了扎实的第一课时教学。这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对难写字“游”进行范写,最精彩的是他的初读课文教学。在最看似平淡的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中,老师边倾听边指导,用过渡语将每个自然段衔接起来,把重点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反复读,对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义如“罢了”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对文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双引号,指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用法。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时,他又给出了方法指导:写人的课文归纳主要内容时,要说出谁干什么怎么干,结果怎样。这样的第一课时,有字词句的训练,也有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思考。我想,第二课时教学一定是水到渠成,学生一定会很好的理解,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这样实实在在的初读教学,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训练、积累,长此以往效果一定很好。
二、感情朗读,于读中促理解
感情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方式,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事无巨细的讲解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实际上,有的地方通过指导朗读便可迎刃而解。在研讨会上,张燕老师在《全神贯注》教学中,有开始的自由朗读,也有对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句子的多层次读;有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默读。从读的层次上看,有开始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一次有一次的效果。再如曹广路老师教学《麦哨》时,对文中写麦哨声的句子,采取老师范读,师生对读,领读,男生读等方法,理解“你和我应,此起彼伏”。抓住课文的首段与七、八自然段的朗读,体会课文从麦哨声开始到麦哨声结束,首尾呼应的写法。真正体现了读悟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大道至简”,于简单走向真实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阅读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用整合的思路和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简约化。整合的问题一定要大,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环节明了简洁,符合学生需要。市教研室送课下乡荣介雷老师教学《全神贯注》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①设疑导入;②初读课文;③深入学文,抓住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体会讨论。④补写训练,出示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补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⑤拓展,谈感受。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晰,以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为主线。朗读、感悟、想象、练笔巧妙整合,使学生充分进行听说读写。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为了提升课堂品位,有些老师进行所谓的“深度阅读”,可结果有深无“度”,有些老师的所谓“人文挖掘”,使学生因过于“高雅”,而一头雾水,有些老师搞“资源开发”,使学生因太多的旁征博引而晕头转向......其实,深度阅读、人文挖掘、资源开发本身并没有错,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独领,却排挤了本来属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简单的课堂教学,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以及技能训练,从而走向真实。
四、因势利导,与高效练笔中见实效
全神贯注课文范文4
一、激发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达尔文的一段话证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喜爱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学生阅读疲劳。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成为阅读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根据作品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问题、描述画面、揭示实物,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导入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例如指导学生阅读《太阳》一课:昨天下午整整3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个时间里有上亿双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个奇异的现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这一课就请同学们做小小天文学家,研究研究太阳。
二、自主合作,引导学生思维、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求知地位上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以“读”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等。
例如教学《全神贯注》一文时,创设情境,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就可指导学生这样去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自主学习:(1)自读,边读边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
(2)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和词语是哪些?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或是表情朗读,或是演一演,或是谈一谈。
(3)在学习过程中,看看还有什么自己学不懂的问题,做好笔记,等会儿在小组内讨论。
(4)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
小组合作讨论:(1)小组长主持,小组(6~8人)的每位同学或是读,或是演,或是谈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或词语。(2)提出自己学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如果小组内也解决不了,准备提出来向其他小组或老师咨询。(3)表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然后背给其他同学听。(4)读得好的同学帮助读不好的同学,主要告诉他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读的。(5)提出学不懂的问题咨询。
三、品读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悟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以科学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标准强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就是为了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
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神贯注课文范文5
一、“以写促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读写结合”策略中“读”和“写”两个分支的融合度越来越高,阅读与写作能力也开始互相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迁移、应用乃至创造能力的形成。但是,“读写结合”策略中“以读促写”策略开发得比较多,“以写促读”策略开发得却较少。在阅读教学研究逐步深入的今天,“以写促读”策略发挥的作用也应该越来越突出。根据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对学生阅读过程的阐述,学生的理解与感受,一方面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既有知识,另一方面有赖于语文经验和语文能力。“以写促读”可以在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语文经验这一环节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通过创生性表达从接受式理解转化为内化性理解。如下图所示。
在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以写促读”策略,可以反馈前面学习的效果,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基点。
二、“以写促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写促读”型“读写结合”策略是指借助写作促进阅读,“写作”为“阅读”服务,即通过写作更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阅读”还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下面分别从理解体验类、归纳整理类、读写一体类三方面具体阐述“以写促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理解体验类
这种“以写促读”策略中的“写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关键字、重点句、空白点,更深刻地体验文本内涵、把握文本主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在于文本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文本主旨。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批注、随文练笔、移情补充、续写、变体改编、写感受等形式。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为例:
师:原来这两股风都是作者所需要的,这两股风不断地吹向作者,作者是多么幸运啊!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两句话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这两股风在巴迪的人生中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倒数第二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精彩极了”这股风,有什么作用?“糟糕透了”这股风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灵感、源泉、警告、提醒。)
师:每一股风都是一种力量,母亲的鼓励使我们有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但同时也容易让我们骄傲自满。父亲的严厉批评给我们警告和提醒,让我们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容易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当母亲的表扬让我们骄傲自满时,需要父亲的批评警醒我们;当父亲的批评让我们灰心失望时,需要母亲的鼓励让我们坚持下去。我们需要两种力量来平衡,所以作者在文中写道:“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你们是如何谨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风刮倒的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拿起笔写一写吧。
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是我们理解关键句常用的方法,本篇课文设计就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为抓手,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重点句深刻地体验文本内涵、把握文本主旨。同时,也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阅读理解的方法。
2.归纳整理类
这种“以写促读”策略中的“写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提取、梳理、概括文本信息,厘清文章脉络,并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在于对文本信息的归类整理和思路脉络的梳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画结构图、画线索图、列提纲、做表格等形式。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为例: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下表是学生根据要求梳理出的表格:
对“新型玻璃特点和作用”的梳理就是读写结合的“结合点”,“以写促读”策略运用在实用性文本“识记―领会―分析―综合―评价”这一知识维度中从识记到领会这一拐点上,具有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作用。
3.读写一体类
这种“以写促读”策略中的“写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习得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同时,更深刻地体验文本内涵、把握文本主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在于文本形式与文本内涵、主旨的融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交互式运用。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一课为例:
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罗丹修改塑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仿照课文,对照插图,想象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状态并写下来。之后对照原文进行修改。学习课文中的联想部分,感受联想的妙用。试着运用联想,再次修改。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写作建立人物形象,这是“以写促读”;第二步对照原文修改写作片段,这是“以读促写”;第三步学习联想,用联想的方法再次修改写作片段,这又是“以读促写”。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全神贯注”一词及文章主旨的认识。
全神贯注课文范文6
一、任务驱动,生动有趣增加朗读时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要以明晰的任务或问题来激发和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已有经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实践表明,由于缺乏一定任务的驱动,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朗读目的和目标而陷入茫然状态,致使朗读变为学生“念书歌”“念经”等消磨时间的工具。因此,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小学生朗读技能的核心课程,在朗读教学时,应当积极进行任务汇编,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导和驱动下全神贯注地朗读,认认真真地进入作品之中。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早》时,为了不让学生抱着应付心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朗读和学习,教师设置了多个朗读任务,以驱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延长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本课教学中能够获取充分的朗读体验,具体的任务如下:
1.朗读第一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并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自己不懂的词汇,并做上记号。
2.朗读第二遍:尝试有感情且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朗读第三遍: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读懂课文写了什么。
4.朗读第四遍:精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同伴分享感受。能够理解“早”的真正含义。
二、情境创设,融情入景培养朗读情感
人是有感情和意识的动物,如果任意选择一个不加思考和修饰的环境供给学生朗读之用,我们很难相信所有学生都能精心朗读,都能愉快朗读。调查显示,没有教师太多参与和介入的早读由于课堂氛围始终如一,学生不仅心神不宁,小动作频繁出现,而且朗读也只停留于口头的上,没有真正融入语文文本的熏陶和滋养之中。所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温馨、宁静且又富于竞争的朗读课堂,是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提升全体学生朗读水平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时,由于古诗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并不常用,学生无从获得实践的体验和训练,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很容易将其他文体的朗读方式照搬过来,结果导致朗读停留于认读上,不仅断句错误明显,而且这种机械化的朗读也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中的意境所在。因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各种情境的创设和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引导学生朗读《江南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类似诗文,如《春晓》《春夜喜雨》等,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加学生对本课的认知,并带着学生有感情且有节奏地朗读这些诗文,以帮助其寻找感觉,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情境中接触《江南春》,读出诗文写今怀古的独特韵味。又如在教学《春日偶成》时,教师可以先营造一个温馨的春天情境,如看一段有关春天的宣传片,展示有关春天的美好图片,再出示名家朗读进行示范和引导,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朗读。
三、多样训练,形式丰富提高朗读技巧
朗读的目的在于学生语感的养成,在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发展,更在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它与写作一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探索,对语文朗读的停顿和连读、重读和轻读、抑扬和顿挫等基本规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训练、检验和践行这些朗读技巧,并不断更新和改造,以切实提升自身的朗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