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好学生的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好学生的标准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 乐学 善思 培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否喜欢学习、是否乐意学习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因此人只要活着就必须不停地学习,否则就将难以跟上社会的节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乐学、善思是教育的一个关键所在。相信也只有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自主学习者,才能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相信也只有这样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创新学习才能变为现实。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学、善思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首先要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设学习情境,体验成功;三是学会质疑,培养思考能力。
一、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兴趣与人的认识、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往往都具有情感色彩。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浓厚,人们对它的情感就浓厚。积极而稳定的兴趣对于克服学习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有益处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欲望,如果他们通过探索真的有所发现,这种成功感将会伴随他再一次进入下一个追求的目标。可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工作是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之上。学生都有个别差异,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切忌一刀切,否则教育过程本身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往往给学生设计了他们想象中的发展方向,如果学生的发展稍有偏差,就会受到责难,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实践证明,只要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我们就应该支持和鼓励。 一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切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减少学生被教师评价的焦虑。要正确看待学生及其对自己提出的意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是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这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如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文娱活动、主题班会等等,通过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意志,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倾诉衷肠和倾听心声,以真挚的友情去帮助朋友排除烦恼、化解郁闷、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
二、创设学习情境,体验成功
新课程改革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果在适当的教学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他们将会感到莫大的欣喜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途径。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内容。首先,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其次,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
三、学会质疑,培养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孔子一直鼓励学生“每事问”。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乃至解疑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指导作用”的现代教学思想。笔者也深切感受到: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提倡学生质疑,一是鼓励学生对正确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二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综上所述,学生通过学会生疑、质疑、解疑,思维不断经历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反复循环过程,其质疑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鉴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定会不断得到提高,而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善于思考。
参考文献
好学生的标准范文2
一、“三好学生”评选的初衷及发展演变
“三好”最初是1953年同志在针对青年学生的讲话中提到的,他希望青年学生“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63年,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之后,“学雷锋,争三好”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典型活动和评价标准。建国初期,我国明确提出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82年。教育部、团中央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在学校评选“学习好、思想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并一直延续至今。50多年来的“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伴随着几代人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三好学生”以其榜样的力量,引领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三好学生”也成为学生和家长引以为豪的荣誉。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三好学生”荣誉更多地成为学生升学、评奖的加分点,导致评选环节上出现了等问题。评选渐渐背离了设立“三好学生”制度的初衷。所以该制度日渐备受社会质疑甚至出现废除“三好学生”评选的呼声。
2001年2月13日新华网报道,在政协浙江省八届四次会议上,夏谷鸣委员在其提案中指出。在学校评选“三好学生”的初衷是想通过树标兵、立榜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随着“三好学生”含金量的日益增加(比如在中、高考中加分),出现了某些不正常的评选竞争。同时,一味追求“三好”,既不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也无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2004年7月22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明确提出,应废除“三好学生”评选。主要理由是:从理论上讲,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一切还不定型,不能说哪个学生优秀,哪个学生不优秀,把成人评先进的办法运用到青少年身上,不符合教育规律。从实际上讲,把德智体“三好”变成了学习成绩“一好”,而且纳入到应试教育体系中,即与升学挂钩,滋生了许多有悖学生成长的弊端。从结果上讲,只有一小部分评为“三好”的学生受到鼓励,对大多数没有评上的学生是一种潜在的伤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顾明远教授提出的建议是,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用多种更好的激励办法替代“三好学生”评选。2012年3月4日《扬子晚报》报道,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主要理由是:第一,少年阶段,人为分出优劣,不利学生健康成长;第二。家长学生纷纷送礼,滋生了教育腐败;第三,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侵蚀了学生纯洁的心灵。
二、“三好学生”评选改革的实践探索
对于要不要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2004年8月光明网开展了“你认为‘三好学生’评选是否应该废除?”的网上调查,这项调查共有4101人参加,选择“应该”的占74.66%:选择“不应该”的占21.14%:选择“说不清”的占4.19%。同年5月份,广州市荔湾区也进行了一项“要不要废除‘三好学生…的抽样调查,接受访问的四所学校222名教师和422名学生中,有超过半数师生认为,现在评选“三好学生”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只有6.9%的学生和14.9%的教师赞同废除。与此同时,大部分人认为,“三好学生”评选的标准应该改革。
关于“三好学生”评选废除与改革是一个老话题。2000年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在北京举行的“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上,该问题就成为与会代表的热议话题。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为“三好学生”注入新内涵。2001年1月11日《商务早报》报道,成都市实验小学就实施了新的“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只要学习成绩“良或及格”、体育“基本达标”、德育方面“知错就改”,就能当上“三好学生”。结果该校95%以上的学生都是“三好学生”,有的班达到100%1 2001年2月14日《检察日报》报道,辽宁省抚顺市北台小学就废除了“三好学生”评选,取而代之的是16个单项奖和3个综合奖。16个单项奖包括团结奖、助人奖、勇敢正直奖、尊师奖、孝敬奖、规范行为奖等。获单项奖多的可获综合奖,所有学生都有获奖机会。广州市的有些学校,也开始实行以“优秀学生”或各种单项奖与“三好学生”制度相结合的做法。如广东实验中学实行的“每周之星”,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取消“三好学生”,实行“10+N+3”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
三、“三好学生”评选“留”与“改”的争议
好学生的标准范文3
今年又该评选“三好学生”了,名额嘛,只有两个,对于我来说“三好学生”这个称号对于学习是中等生的我十分艰难。好像它是太阳,我爬了几年都爬不到,让我这个活泼的女孩都渐渐失去了自信。今年与以往不一样,以前是班主任选择,可现在是由同学们选择,我也报了名,但却还是不自信。
开始了,一共五个人除了我还没有上场,只有陈湘当上了“三好学生”。当“三好学生”的标准是上了50票的人,陈湘就是52票。我心里别提多紧张了。在老师读出我的名字时如闪电般一样,我不紧张了,我一大步一大步十分放松地走上讲台说:“ 大家好,我是梁雨欣,我知道自己不佩当“三好学生”但是我想试一试,虽然我的学习不怎么样,可是我当上“三好学生”会更加努力的,所以请大家投我一票吧!”说完便走了下去,心里想哪怕我当不上“三好学生”我也自信地表白了内心,没有关系,我自我安慰道。当老师数完人数告诉大家是55票只有一个人不同意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不是梦吧?我竟然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好学生”我十分高兴,当才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完全没了,信心犹如一阵暖流一样涌出来,我差点兴奋的晕过去。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啊,这一天让我明白了失败乃至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是要告诉人们凡事只有自己努力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总有一天,成功会在你身上降临。
作者:梁雨欣
好学生的标准范文4
关键词:抓好;养成教育;德育
在小学的德育中,把行为习惯放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因为我们懂得只有在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才可以去谈他们将来做人这一话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牢记一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
一、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实际,提出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
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核心工作便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的养成等,依据小学生年龄的特征,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不同,分别制定养成教育的不同标准,每个年级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彼此补充,让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有效开展下去,步步强化,将学生的养成教育呈现于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去,努力使小学生养成教育趋于规范化标准。
二、找寻有效教育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找寻有效教育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其工作中心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活动,应该视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另外,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一种合理的、规范的、人性的、实际的、社会的氛围中得到教育,受到锻炼。
1.找寻有效教育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的第一途径是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体现,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达到标准化。努力抓好学生的课堂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德育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再一个途径是抓好品德课的教学,因为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方向,促进学生增强自我的教育能力。
好学生的标准范文5
根据学校的精神,初二学生的特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能按计划执行。总结本学期工作特点如下:
1、一学期里能够坚持及时到岗,做到学生进班,教师进班。细心体察学生思想动态,观察班内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青春期引导工作。
2、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使用一个标准。好学生不受到偏爱,对后进生不有偏见,一碗水端平。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并在班内开展学生互帮互助活动,树立好的班风。
3、信任、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班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所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为重要,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
好学生的标准范文6
一、尊重自己,为人师表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其他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所担负的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更重。因为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对而言要比其他老师高,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七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处于迅速发育的时期,思维活跃,但认识比较肤浅;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对新事物反映敏感,接受、模仿能力强,但知识较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求知欲、成才欲强,但怕吃苦、意志薄弱;自我意识强,但自我认识、自控能力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正面的榜样树立在他们的身边,那么学生会争相仿效,而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他们都是把班主任作为直接效仿的偶像。试想,如果一个班主任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缺乏上进心,整天无精打采,穿着打扮邋遢随便,这时你无论用多么动听的语言来教育学生,要求他们干净整洁,要有上进心,要高标准严要求,学生会听吗?不但不会听,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尊重自己,无论是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二、尊重学生,以诚相待。
曾经有学生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学生对他的惧怕看作是“师道尊严”的体现。这其实反映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不平等关系,班主任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来对待,而是把他当作一个附属品,我要你怎样就怎样。这样,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主要从这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在出现问题时,不要采用强制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学生自觉自愿地做某事与被动无奈地做某事,其效果和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二是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班主任要虚心地接受。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同样,作为老师也要虚心地接受学生对他提出的批评意见,不能因为“我是老师,我接受学生的批评,这多丢面子”而拒绝接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事实上,一个越是勇于接受别人批评的老师,学生越会尊重他。当然,学生也可能因认识水平的有限,有时提出的批评意见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的差错,因为学生毕竟只是孩子,你要尊重学生,这样你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
三、一视同仁,平等相处。
影响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班主任对待好学生和差生的态度。有的老师认为,偏爱好学生是人之常情,就好比在一个家里,有几个孩子,父母最疼爱的肯定是最听话、最乖巧的孩子。不错,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有的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孩子和孩子之间也发生了争斗,所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你所面对的不只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你的一举一动,将对其他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好学生和差生出现同样的问题,犯同样的错误或面对同样的权利时,班主任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出现偏颇,要一视同仁。比如,当好学生和差生出现同样的问题时,你不能因为他是差生而不耐烦,不给他讲解,他是好学生而不厌其烦的给他详细讲解;当好学生和差生犯同样的错误时,你不能因为他是差生而严加指责,他是好学生而装做没看见;当好学生和差生面对同样的权利时,你不能因为他是好学生而多给他些机会,他是差生就剥夺他的这种权利。这样,会使得差生感到老师的不公平,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一种对立的情绪。因此,我们在对待好学生和差生的时候,要强调平等的原则,甚至于在某些场合,可对好学生从严要求,对差生宽容些。这样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尤其是差生的信赖。差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也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感。有些差生自己戏称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这时,如果班主任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差生和好学生同样的权利和机会,那么,差生就会认为老师对我也很重视,并没有因为我的成绩差而歧视我,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来. 共2页,当前第1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