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汪国真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汪国真的诗范文1

写诗引导儿子自身就是“名牌”,告诫儿子“忠”“孝”是做人底线

1994年春节后,38岁的汪国真中年得子,他激动万分,给儿子取名汪黄任。儿子出生后,汪国真仍身不由己,整天忙着参加活动,到处签名售书、演讲。为了弥补对妻子的愧疚,汪国真只要在家,洗尿布之类的事情都包揽了。

汪国真的诗盛行不衰,稿费自然不菲。但在养育孩子方面,他却一直很俭朴,从不买奢华用品。他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养成的意识,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泯灭,它会潜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传承。因此,在儿子面前,汪国真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衣着朴素,言语得体,从不讲粗话,对父母恭顺尊重。有了这样的言传身教,渐渐懂事的汪黄任,处处表现得像个小绅士。

汪黄任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了攀比心理,经常在饭桌上说班里某个男生很大方,爸妈从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都分给同学;某个女生身上的衣服都是从香港买的等。汪国真意识到儿子的心态起了变化,但他并没有给儿子讲什么大道理,他觉得攀比心每个孩子都有,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一天,汪黄任在饭桌上对爸妈说想买一双名牌运动鞋,班里其他男生穿的都是名牌运动鞋,只有他没有。汪国真知道,如果直接拒绝儿子,会伤害儿子的自尊心,于是他说:“爸爸可以给你买名牌运动鞋,但必须用你的劳动来获得,如果你同意在家里洗半个月的碗,拖半个月的地,爸爸明天就可以给你买。”汪黄任爽快地答应了。汪国真信守承诺,第二天就帮儿子实现了心愿,儿子也认真履行了诺言。此后,汪国真多次通过按劳付酬的方法,引导儿子摒弃不劳而获的念头。

为了教育儿子放弃攀比心理,汪国真经常给儿子讲一些名人故事。他告诉儿子,袁隆平是我国“国宝级”的水稻专家,生活却非常俭朴,早年穿的衬衫都是花10元钱从街头地摊淘来的。尽管袁隆平如此朴素,因为他在水稻方面的卓越贡献,仍然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所以,你是否赢得大家的肯定,并不在于你穿不穿名牌。汪国真还用诗诠释自己对名牌的理解:这名牌/那名牌/何牌能胜自身就是名牌/这闪光/那闪光/何光能闪奋斗之光?汪国真把这首诗用毛笔写在宣纸上,贴在儿子的书房里。

平时,汪国真衣着朴素,穿着以简单舒适为宜。有一次,北京一家书店邀请他签名售书,他决定带上儿子,让儿子体会一下:老爸穿着朴素的衣服,照样能被大家所尊重。那天,签名售书时,汪国真面前排起了长队,人们拿着新购的书,恭恭敬敬地请他签名,还不忘和他合影留念。看到爸爸如此受欢迎,汪黄任终于理解了爸爸诗中的“自身就是名牌”的含义。此后在生活中,他很少再向父母索要名牌东西。

汪国真经常教育儿子,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恪守的底线就是忠和孝。忠就是要忠于祖国,不能做对不起祖国的事情;孝就是要孝敬老人,孝敬父母。上中学时,汪黄任被父母送到姥姥所在的城市读书。此时的汪黄任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玩得忘了回家。得知这个情况后,汪国真坐火车赶到了岳母家。当时儿子还没有回家,经岳母指点,他找到了儿子所在的网吧。

看到爸爸出现在面前,汪黄任有些害怕。汪国真没有训斥儿子,而是把儿子带到肯德基餐厅,父子俩边吃边谈。汪国真严肃地对儿子说:“做人首先是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你姥姥有个习惯,每天晚上你不回家,她就不睡觉,一定要等你回来。你夜不归宿,就是在给你姥姥添麻烦,就是不孝,爸爸平生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人!”汪国真的语气很轻,分量却很重,深深地铭刻在儿子心里。从那以后,汪黄任虽然还是会去网吧玩游戏,但是到点他就会准时回家,因为他知道姥姥在等他。 本文主人公(中) 汪国真和儿子

贴心老爸一如“男闺蜜”,帮儿子走出早恋成为父子间的秘密

近两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收视率很高,大家对节目中明星老爸的育儿方式争论不休。汪国真很欣赏第一期节目中张亮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他认为,父子间应该像朋友,更像哥们儿,这样的父子关系会让孩子感到轻松随意,有心里话会给父亲说,也便于父亲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包括他的行为、兴趣、爱好。

汪国真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习惯于冷静缄默。中年得子,他没有对儿子娇纵宠溺,更没有处处摆父亲的架子,而是时时从儿子的心理出发,和儿子玩耍嬉戏,做儿子的知心朋友。儿子懂事后,有想不通的地方,或与小伙伴有了矛盾,就会找他拿主意。

小学三年级时,汪黄任告诉爸爸一件令他烦恼的事情。原来,每次上学时,他和住一个院的小明、小军一起走,后来,小明和小军有了矛盾,都来拉拢他,让他上学时不要和对方一起走。现在他烦恼的是,和小明一起走,小军不高兴;和小军一起走,小明又不高兴。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儿子的烦恼看上去似乎是无解的难题,但对于睿智的汪国真来说却非常容易。他问儿子:“小明和小军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汪黄任说:“小明生日时,爸爸给他买了架遥控飞机玩具,小明让其他小朋友玩的时间长,让小军玩的时间短,小军就生气了,说小明不够意思。因此,两人产生了矛盾。”听了儿子的话,汪国真认真思索了一下,说:“他俩现在最信任你,你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和好呀!你不妨对小军说,小明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们玩的时间长,是因为你们是好朋友,小明欢迎你随时去他家玩玩具。这样两个人就会和好了。”按照爸爸的主意,汪黄任很快做通了小明和小军的工作,3个小伙伴又能快乐地在一起玩了。

在汪黄任眼里,爸爸是个“智多星”,只要有难解的心事,他总会第一个对爸爸说。一般男孩都不愿和父亲睡,汪黄任却喜欢和爸爸睡一个被窝,给爸爸讲他在学校里的趣事,与爸爸分享他的快乐与烦恼。汪国真也用孩子式的思维与儿子交流。

汪国真是个诗人,骨子里充满了浪漫和对自由的向往,在教育儿子方面,他也是不拘一格。儿子上初中后,他告诉儿子:“生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人生是可以冒险的,你可以有一些毛病和坏习惯,可以早恋,可以抽烟喝酒,虽然我不赞成抽烟喝酒,但是只要不太过分,我就不会干涉你。”

有了爸爸的宽松要求,汪黄任的青春期过得很放松,可以呼朋引伴地去溜冰、打球,去KTV唱歌,无拘无束地发泄着旺盛的精力。

不过,让汪国真没想到的是,儿子读高中时还真的谈了场恋爱。那天,妈妈不在家,汪黄任有些羞涩地问汪国真:“老爸,当年你第一次谈恋爱的感觉是怎样的?”作为过来人,汪国真立马意识到儿子有“情况”了。果然,儿子承认,他喜欢上班里的一名女同学,两人一同去逛公园、看电影,那种和女孩牵手的感觉让他回味无穷。看着儿子甜蜜的神情,汪国真并没有如临大敌,也没有告诉妻子。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早恋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个年龄段的朦胧情感也是正常的,但是如何处理是关键,因为再宽容的家长,也不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汪国真找了个时间,把儿子带到饭馆里,特地要了两瓶啤酒,在饭桌上和儿子进行了一次男人与男人的对话。他以商榷的口吻对儿子说:“你这个年龄恋爱太早,爸爸担心会影响你的学习,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中国有句古话,大丈夫何患无妻。作为男人,只要有能力,谈恋爱不是太难的事情。”听了爸爸的话,汪黄任想了想,点点头说:“老爸,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处理。”汪国真又提了条建议:“别伤害人家女孩子,除了恋人还可以做朋友嘛!”1个月后,汪黄任果断和那个女孩分了手。

后来,汪国真去学校开家长会时,遇到了儿子曾经喜欢的那个女生,调侃地对儿子说了句:“挺一般的啊!”当时儿子还有些不服气。汪黄任读大学时,偶然跟老爸聊到那个女孩,他认真地说:“老爸,现在我也觉得她挺一般,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年觉得她特别好!”有趣的是,儿子中学时的恋情,汪国真的妻子至今仍不知情,这成了他们父子俩的秘密。

诗人的儿子不一定要写诗,鼓励儿子“去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有一天,汪黄任放学回家对汪国真说:“老爸,我现在才知道你这么牛啊!我们老师都喜欢你的诗。我太崇拜你了,以后我就跟着你混了!”

汪国真仔细一问才知道,儿子的班主任看到他的家长栏里写着“汪国真”三个字,就好奇地问他:“汪黄任,你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汪黄任不知老师问话的用意,调皮地说:“他就是摆摊的!”班主任接着问:“那你爸写不写诗?”汪黄任点头说:“有时也写两首。”确认汪国真的身份后,老师就对汪黄任说:“你有个大诗人爸爸,我们都很喜欢他的诗,有空请他给我们讲讲课!”汪黄任这才知道,在他眼里哥们儿似的老爸原来这么牛。

听了儿子的夸赞,汪国真趁热打铁向儿子讲起了自己的“励志史”:上中学前,汪国真的志向是做一名科学家。初中毕业后,他却到北京仪器厂当了一名铣工。那时他最怕的就是“三班倒”,每次夜班他都忍不住打瞌睡。在工厂有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可汪国真的家庭出身不好,他深感自己这辈子上大学无望,那时他最大的志向就是混个八级工。没想到1977年恢复高考,他连考了两年,才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中国青年报》选载了他发表在校刊上的一首诗,给了他2元钱稿费。从此,他发奋写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老爸的奋斗史对汪黄任不无启发:人生没有坦途,只有奋斗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受老爸的熏陶,汪黄任喜欢上了写作。小学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念,这让他很自豪。上中学后,汪黄任在中学课本里读到了爸爸的诗,更加崇拜爸爸了。因为崇拜,汪黄任成了爸爸的小尾巴。汪国真的朋友打趣他们:“你们俩不像父子,更像‘闺蜜’!”汪国真哈哈大笑说:“我就喜欢和儿子这样相处的感觉。”

汪黄任带着对文学的兴趣进入高中,仍热衷于读书写作。到了高二关键时期,汪国真接到班主任的投诉,说汪黄任这段时间成绩不太稳定,不知他私下里在做些什么,请家长配合做一下孩子的思想工作。那段时间汪国真比较忙,与儿子谈心的机会少了,于是,他抽了个时间专门和儿子谈了次话。

面对老爸的询问,汪黄任承认自己在创作一部小说,花费时间较多,可能耽搁了学习。汪国真没有责怪儿子,而是与儿子分析道:“读大学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成才途径,现在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努力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文学梦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去追逐,人生有大目标,也有近期目标,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写小说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你的构思可能会更成熟。”老爸的分析鞭辟入里,汪黄任忙点头称是。此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成绩很快提了上来。

汪黄任参加高考时,亲友们以为汪黄任会选一个与文学有关的专业,他却选择了郑州一所大学的市场经济专业,这个选择让关心他的人不太理解。汪国真却郑重地对儿子说:“你的人生道路是你自己选择的,只要你无怨无悔,诗人的儿子不一定也要写诗!”

在儿子到大学报到前夕,汪国真帮儿子打点行李。汪黄任开玩笑说:“老爸,你写了那么多的诗,也为我写一首呗,让我带着你的诗开启新的人生!”汪国真答应了儿子。很快,汪黄任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爸爸写给他的诗:过去已成为历史/重要的是如何去写未来的日子/逝去了的会是一种暗示/它会影响却不能决定/你怎样写就明天的故事/生活不会是迎风招展的花枝/你将历尽艰辛/才能拿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去建一座美丽的城市/证明自己是最富有创意的设计师……看完诗,汪黄任才真正理解了爸爸对他的殷殷期盼。

对于儿子的未来,汪国真说:“作为父亲,我只是希望儿子不要甘于平庸,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他没有必要太勉强自己,只要志向和爱好结合起来就很好,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然而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去世。汪黄任回忆道:“从父亲确认病情到现在,他的身影变得可望不可及。他穿着平整的西服,梳理着一丝不苟的发式,戴着一架金丝眼镜冲着我笑。想起这些,我很平静。我是真的觉得,他只是站在远方,留给我一个背影,从来没有离开。”

与父亲一起在写作上切磋砥砺,是汪黄任生活中最闪亮的记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曾经说过,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生活,不变的是追求,不改的是乐观。“不是我任岁月蹉跎,而是无人让我心折。”父亲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昂扬洒脱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汪黄任不断前行。

汪国真的诗范文2

此次纱线展将所有参展商的展位安排在四楼,位于1号展厅入口处的Stoll主展台一如既往地吸引着大量的参观者。此次Stoll主展台采用了新的设计,布局时尚前卫,采用模块式的建筑构造,可以随意组合,由的轻质框架和中间的弧形组合架搭建而成。

最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是展台上最新一季的德国/中国流行集锦一春/夏2010。展台四周的陈列模特身着最新一季中国集锦,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十分清新靓丽。展台中央弧形的组合陈列架上,各式花型织片及多针距成衣陈列其上,或悬挂而起,或平置于单元格中,形式新颖,错落有致。其中,最新研发的2010春/夏德国集锦“条纹”织片,以其多样的编织技术和鲜丽的色彩,最为引人注目。

与陈列架相接的展台前方接待处,在这里参观者们可以领取最新及历届的中国/德国流行集锦样册等资料;参与问卷调研活动并获得精美的小礼品;订购花型集锦盒及基本花型册;现场浏览Stoll花型网站。与此同时,技术员和业务员们会针对花型款式开发,打样,生产,培训及机器销售等事宜作详细的解答。

STOLL流行论坛:体现了针织与运动时尚的完美结合

本次Stoll流行论坛体现了针织与运动的完美结合。展台布置较以往有所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花型结构运用到头巾,帽子、护腕等饰品上从而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花型的时尚与魅力。纱线分别由3家参展商提供,在色彩搭配上,选取了粉色系,诸如粉红,粉蓝,粉黄等,鲜亮的粉色细腻而又动感十足。此次Stoll开发的10款花型织片,结构独特新颖,色彩靓丽,深受参观者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采用Stoll毛圈技术编织的织物,其表面形成毛绒的效果,堪称一大亮点。

STOL时装秀:以“渐变”为主题诠释了针织风格的西部牛仔

汪国真的诗范文3

2012年,在作为废旧塑料加工厂的院子里,住着厂主陈峰(化名)和依姐两家人,他们每天忙碌在―堆堆来自异国的垃圾旁,王久良记录下了院子里两年的时光。

后来在王久良和制片方的努力下,这些画面剪辑成了纪录片《塑料王国》。2016年11月,该片拿下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新人单元大奖,已经返乡的依姐正走在川南的山路间,她奔着眼前的生活,还不知道那段与塑料为伴的日子,所引来的目光和思考。

垃圾与塑料

摄影师王久良曾经被故乡田野间遍布的垃圾刺痛过,在文化学者鲍昆的帮助下,他开始了环境领域题材的创作性。

人们开始关注现状。在参加了一些研讨会后王久良发现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似乎己成为了一种共识。可他仍有自己的疑问,也许现实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2011年到访美国,王久良参观当地的垃圾回收企业,他惊叹于这其中机械化高效的作业方式。

但在参观行将结束的时候,负责人指着院子里的一个集装箱说:“那都是运到你们中国的。”金属、玻璃这类垃圾太重,就留在本土处理。而成吨的废旧纸张、塑料,则即将开始越洋之旅。

新的课题由此确定

当王久良开始搜罗相关信息时,依姐和家人已经在陈峰的废旧塑料加工厂度过了一年的时光,这片沿海地区有30年废旧塑料加工的历史,爆发式的发展则在上世纪90年代,几千家与此有关的企业密布乡镇。

依姐的故乡在四川西南部的群山中,自爷爷那辈从邻省迁居到这里。依姐的父亲自幼成了孤儿,18岁那年就已经有了在外闯荡的经历。

后来他回到故乡成家,接连诞生包括依姐在内的三个儿女,可生活也日渐窘迫。那年家里本就不多的几卣地又遭了雹灾,出外讨生活再次成为了依姐父亲的选择。

不少乡邻都在陈峰工厂的那片区域打工,依姐的父亲也被介绍了过去。尽管不知道将要做些什么,但走得依然坚决,“把房门―锁,带着家里人就离开了”。

在陈峰的院子里,依姐和弟弟们继续着自己的童年。两家人吃住在一起,两家孩子也成了要好的朋友,依姐的弟弟阿泽还由陈峰母亲教会了普通话。

像周围其他院子里一样,都重复着相同的工序,依姐的父母每天分拣着成堆来自异国的垃圾,手边备着个打火机,有时还要点火烧灼,靠飘起的烟雾判断塑料种类。

之后需要机械操作的步骤多由陈峰夫妇进行,被挑选出来可用的废旧塑料经过漂洗后粉碎,继而加热融化,再切割成可供制造业使用的颗粒。

院里两家人

王久良想离以废旧塑料为生的人们更近些,走近他们的生活,看看他们所追求的价值。

在寻找人和故事的过程中,陈峰、依姐两家人并非最初的拍摄对象。王久良已经跟拍隔壁村镇一个厂主一年的时间,厂主靠着废旧塑料加工的生意供养着在读研究生的女儿。

但因为当地“不可抗的因素”,拍摄被迫中止,王久良甚至和厂主无法见面。“一年的时间,别人很难理解这种沮丧。”

初见依姐和陈峰两家人时,并没有拍摄所需的信任。王久良只被允许在厂子外面和依姐的父亲交谈,他被当成了‘叭贩子”,依姐紧张地盯着父亲背上的小妹妹。

证明自己的身份、解释拍摄的初衷,王久良花了半年时间和两家人熟悉起来。他成了依姐很好的玩伴,陈峰家搬运垃圾的帮手。

对镜头的躲闪慢慢消失,院子里的人们不再避讳将自己与废旧塑料为伴的生活展现出来。

陈峰的儿子举着垃圾堆里的英文图册,大喊着:“这里是美国。”依姐把包装纸上的卡通人物剪下来,再用塑料壳当“键盘”,做成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而总能找到的塑料注射器,则成了依姐弟弟妹妹们最不愿撒手的玩具。

垃圾堆里一瓶还没开封的药膏成了陈峰的新发现,他比对着英文说明,在网上查找使用方法,之后把药膏涂抹在妻子因废旧塑料过敏的脚上。

陈峰的妻子中专毕业,曾经也在公司里上班。她很直接地表述着对粉碎塑料时烟尘的反感,如果更早进入这个行当,自己是不会选择怀孕的。

但院子里的日子,依姐家依然延续着新生命的诞生,妈妈在垃圾堆旁生下了自己的第四和第五个孩子。听到婴儿的哭声,赤膊穿着短裤的陈峰兴奋地跑出来观瞧。10天之后,还是在垃圾堆旁,趁着分拣垃圾的间隙,依姐妈妈哺乳着那个还粉嫩的新生儿。

在这个并不体面的环境里,院子里的人们不停歇地劳作,王久良觉得已经失去了探讨废旧塑料产业利弊的意义。“有些话说出来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陈峰一直想买辆轿车,上网一查,废旧塑料生意攒下来的积蓄还不够10万元的车型。后来他倾尽一年加工塑料的积蓄,才买回了一辆二手轿车。

陈峰开车回家的路上,路旁正有人将无法加工的垃圾燃烧,浓烟升腾而上。王久良的镜头拍下了这一幕,他好像看到了一个悖论,在追求美好的同时丧失了美好。改变的生活

两家人都希望在废旧塑料加工的营生里改变生活,但境遇不同,分歧也由此而来。

一次陈峰大声斥责依姐的父亲,进而动起手来。起因是依姐的父亲在分拣垃圾时不大认真,将可供加工的塑料白白地丢掉了。

“我不可能像你妈妈挑得那么仔细。”依姐的父亲也有着自己的抱怨,在领取报酬时,他还会表达出能多些收入的愿望。

另一纷争则来自依姐的教育问题,面对着王久良的镜头,依姐早早袒露了想回家上学的心愿。

在陈峰送自己儿子入学那天,也看出了依姐的心思,想带她一起去学校看看。但这遭到了依姐父亲坚决的阻拦,两个男人吵了起来,陈峰拉起依姐要走,小女孩看着父亲―脸怒色,缩回了自己的步子。

王久良知道陈峰是一片好意,也更理解依姐的爸爸。如果无力完成女儿的心愿却由别人“代劳”,一个父亲的尊严将就此崩塌。那天晚上依姐的父亲哭着闷下口酒:“穷人家的孩子聪明、懂事,就是没上过学,我也没有办法。”

过了一段时间,陈峰还是带依姐去了学校。那天正好是文演出的日子,看着台上唱唱跳跳的儿子,陈峰也哭了,依姐的眼里则满是茫然。

随着和王久良越来越亲近,依姐把回家上学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能帮着劝劝父亲。每当和父亲说起这个话题时,她开始不住地向王久良使着眼色。

王久良曾希望在自己的镜头下,能出现―个关于依姐上学波折的故事,一年过去,他发现单靠依姐父亲的决断这个愿望已不大可能实现。

“外出打工后,老家的房子已经破败”“回去了意味着经济压力的增加”,依姐的父亲不缺少返匆艮难的理由。王久良不得己介入到了镜头下的这个故事里。他坚决地说“孩子上学的事没得商量”,并在和制片方商量后决定给依姐的教育提供资助。返乡上学路

纪录片的第一个镜头始于一片集市上,那时9岁的依姐懵懂地看着镜头。两年之后的冬天,依姐和家人把分拣剩下的塑料包装贴在墙上,抵御风寒,王久良的拍摄也即将结束。

在离开院子半年之后,王久良和制片方出钱让依姐家买好车票,踏上返程。

故乡的一切熟悉又陌生,从公路到山顶村子的路程还是要坐上一个小时的摩托,依姐家老宅的屋顶却己瓦片脱落,能望见天空。

依姐如愿进了乡上的小学,那时一年级已经开课了一段日子。又过了一年,依姐的两个弟弟也跟随了姐姐的脚步,每天三个孩子结伴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去往学校。

只是回到故乡,似乎和外面的世界隔得有些远了。弟弟阿泽不大记得院子里堆放的垃圾,只是怀念那时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可以和依姐走很远的路去商店,给刚出生的弟弟买罐奶粉,回来时天已经擦黑。

但在村子里,从山顶到公路旁靠摩托车连接,往返一次也要百多元的花费。依姐很少有机会下山,阿泽有时靠着村里人办喜事,跟着送亲的队伍出去看看。

阿泽看过陈峰家的电脑,知道“网络”的存在,村子旁好像也在架设网络信号,能连通的日子不能确定。家里那台电视还循环播放着一些制作粗糙的卡拉OK和旧时碟片,阿泽熟悉的是像“林正英”这样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的影星。

姐弟俩喜欢画画,阿泽想象着自己是“神笔马良”,要给妈妈画件新衣服。可他和依姐也会抱怨,乡上买来的彩色笔质量不好,“画了才三页,就没水了,”

回到了家乡,依姐的爸爸干起了粉刷匠的营生。附近乡镇谁家起了新房,他就拎着油刷去忙上几天。生意好时,每月能赚上3000块钱,他用从山东返乡那年的日历当起了账本。入冬了,工程不多,他就穿起在山东时别人赠送的那件风衣,背着最小的孩子在村里四处溜达。回乡后家里又降虾第六个孩子,作为村里的“后来者”,依姐爸爸总是希望能壮大整个家族的声势。

当初其他塑料加工厂的老板给依姐爸爸留了电话,让他有意时可以过去做工。他自己不想再回到每天打几次杀虫剂驱赶苍蝇的环境,“可时机合适了,还想再出去千千。”

王久良去过依姐家探望,依姐的爸爸很开心“北京的朋友”还挂念着自己。王久良也带去了很多玩具,孩子们对王叔叔生活的那个地方有了些想象,阿泽有时天蒙蒙亮时就爬起来,疑问着:“在北京的人们每天清早几点出门”?

关闭的工厂

王久良也回过一次院子,他终于可以问问陈峰,如何看待自己从事的行业。陈峰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只说了句:“我真的不想干了”。

在2015年开始剪辑成片前,王久良曾公布过一个26分钟的“媒体版”,其中的内容更加直白、现实。成吨的“洋垃圾”自异乡运往中国,经过如陈峰和依姐父亲这样从业者的加工,又制成玩具等产品,再次销往海外。

其间,一些地区遭遇加工时废水的污染,人们只能从别处运送饮用水,而焚烧垃圾时的浓烟,则无节制地升腾上天空。

但这其中并没有太多陈峰的画面,王久良想尽可能地做些“保护”。这样的担心并不多余,媒体版公布不久,王久良就遭遇了来自塑料加工业的“口诛笔伐”,批评他夸大了这个行业的危害。一家受访的工厂则在深夜被人砸碎了玻璃。

关于“砸人饭碗”的指责,王久良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并可以默默承受。他不似以前那么有“野心”、一定要做出多大的改变,只是庆幸自己还在坚持做下去。

“我并不反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只是不能接受废旧塑料加工业在国内的现状。”只有想起在院子时的日子,王久良对于那些人的认同才一度超越了对这个产业的态度。

他觉得陈峰是个善良的人,秉承“一滴汗摔成八瓣劳动”这种最朴素的价值观。他不希望自己摄录的影像给依姐和陈峰家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

直到后来,陈峰打来电话,受制造业不景气的波及,当地塑料加工的日子越来越难,陈峰已经关闭了厂子,改行干起运输,他的妻子也又回到公司上班。听罢这些,王久良才安下心来。

依姐的后来

在《塑料王国》最后的成片里,没有出现“污染”两个字。王久良相信,当人们看到依姐捧起漂洗塑料的污水洗脸时,一切自会明了。

2016年11月23日,该片获得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人单元评委会大奖。颁奖词说:‘作品具有宏大又专注的献身精神,以贴近常人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事关全球的现象。我们在两个家庭谋生发展的故事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对经济生活方式的选择在他们那令人心碎的境遇中留下的痕迹。”

字幕浮现,掌声好像不能止住,“怎么还不停下来”,王久良觉得有些不好思了。外国记者们围上来询问,究竟这些废旧塑料是怎么运往中国的,也总有人问起依姐后来的生活。

依姐和家人不知道大山之外、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是顾着眼前的生活。姐弟俩都很争气,分别担任着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副班长。阿泽最喜欢数学课,依姐最喜欢的则是音乐课。

有大人问阿泽将来想做什么,他起初说想像爸爸那样“盖房子”,想想又说“每个男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阿泽还觉得,姐姐现在可能想当个明星。

依姐14岁了,爸爸有时喝酒,父女俩起争执,爸爸动了手,依姐会生气跑去姥姥家待上几天。家里一位叔辈亲戚因为贪杯,和子女关系疏离,儿子在外打工不接电话,女儿远嫁没有通知。依姐爸爸酒醒时也在懊悔,不想和子女变成这个样子。

他以自己的方式为孩子的未来做着准备,家里收了几千个空啤酒瓶,依姐爸爸设想节省花销、用酒瓶代替“砖头”,为成人后的依姐和弟弟们盖起新房。

汪国真的诗范文4

关键词:稠油井 示功图监控 效果分析

一、工作原理及应用现状

油井示功图监控诊断计量系统简称功图量油装置,它由载荷传感器、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等三部分组成。油井工况数据采集、远传计量是通过现场传感器设备采集示功图、开停机信息等数据,然后再由信号接收器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终端,进行计算、处理后,通过网络进行浏览查询,从而提高基础数据采集的及时性。我们目前已经在王庄油田郑364块安装投用16井次。该区块总共投产油井55口、开井52口、日油能力530t、日油水平495t、日液能力1243t、日液水平1146t、综合含水56.8%,平均粘度9201mpa.s,是王庄油田开发较早、原油物性相对较好的单元。

二、设备使用效果分析

1.软件功能强大,帮助技术人员分析

通过曲线查询,分析工况变化趋势,利用示功图监控诊断计量系统可以进行曲线查询,查询某口井在某段时间内的日均产液量、全天产液量、泵效、最大载荷、最小载荷的变化趋势,帮助技术人员更加及时的掌握油井生产数据,一方面用来监控油井生产动态,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措施优化的依据。

2.预警功能及时显示油井不正常动态

通过油井示功图查询,实时掌握油井的动态变化,结合我们建立的“一井一策”制度中的油井参数预警值,能够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油井异常并处理,提高油井开井时率。以郑36-8X3井为例,在6月28日发现该井最大载荷从86KN降到48KN,液量显示异常,工程技术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刻安排职工到现场落实井口温度、电流、憋压、外排情况,判断为固定凡尔漏失后,及时汇报调度指挥系统启动《郑王不正常井处理预案》,安排泵罐进行热洗,全过程6小时使油井恢复正常。

3.示功图监控减轻职工劳动强度

由于油井开井数多,且分布又分散,以往功图测试工作仅能保证月度测试的完成,每月测试间隔周期长,油井工况变化及时跟踪难度大,有了示功图监控诊断计量系统后,技术人员就能够在办公室里监控每个点的油井功图、载荷变化,避免了原始的测试周期内油井突发故障,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也减轻了测试队的工作量。

另外在部分油井较多的计量站,如38号站职工徒步巡查油井一遍需要3小时,站上资料员量油、资料填写就占去了她们全部的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分析和搞班组精细化提升。该系统的应用相比过去量油、巡井等常规手段,让基层队能够普遍巡查和重点跟踪相结合,多渠道对油井动态进行监控,既极大的缩短了问题发现和整改的时间,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理,也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

4.井口设备载荷传感器易损坏

目前郑364块共投入应用示功图监控装置16井次,使用3个月以来,设备出现问题最多是载荷传感器故障,已损坏4块,分别用于郑36-1-5井、郑36-4-7井、郑36-8X3井、郑36-10-7井。载荷传感器故障造成功图图形测试不准确,载荷数据不准确,换算液量不准确,严重的不显示任何数据。

分析造成载荷传感器故障的原因主要应该是受到外力冲击导致,受到稠油物性决定了,大部分井粘度高、载荷重,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如光杆跟不上卸载、皮带断、停电、卡井等等,都会对载荷传感器造成冲击,从而影响数据传输。

5.示功图量油与常规量油手段误差较大

5.1通过对3次功图量油与罐车标产的液量数据比对,平均误差率有9.78%。

5.2通过对功图量油和分离器量油的4口油井,选取最近5次液量数据选值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结论是功图量油与分离器量油之间的误差率有19.59%。

误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示功图计量系统计算液量比较理想化,而实际油井排液影响因素较多,可能存在间隙出油、气体影响、油稠影响、井下工具影响等等。

三、结论

通过将近三个月在稠油井上应用的情况来看,我认为示功图监控诊断计量系统确实给基层管理油井带来便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示功图监控诊断计量系统能够更加快捷帮助基层队掌握油井生产动态变化,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监控、分析油井,及时提出优化措施,使油井在最佳状态下运行,避免躺井。

2.示功图监控诊断计量系统能够快速反应出油井的不正常状态,帮助基层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职工劳动强度。

3.示功图监控系统的载荷传感器置于油井悬绳器位置,相对于稠油井粘度高、负荷重的普遍物性,特别在油井卸载、皮带送或断、异常停井的情况下,载荷传感器会突然受到外力冲击,极易造成损坏,影响计量结果。同时载荷传感器属于易损件,后期将造成较大的维护费用。

4.通过前期部分井分离器量油和罐车标产液量数据与示功图量油液量进行比对,存在一定的误差。

四、下步建议

汪国真的诗范文5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优选范文   米歇尔·埃康·蒙田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1533年出生于佩里戈尔,从小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学习过法律和哲学。1554年起,他先后在法院任职多年,然后归隐田园,潜心研究和思考。他曾在欧洲长时间旅行,成为“罗马公民”,受到教皇格列戈里十三世的接见,并且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文章开头是:“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个简洁的、引人入胜的开头。紧接着道出了作者所关注的词语———“度日”。他赋予它以双重含义: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度日”无异于“消磨光阴”,打发时光。而“风和日丽”的时候,则要“慢慢赏玩、领略”这“美好的时光”。这一奇异的对比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下来,作者详细解说了这两种生活态度。一是所谓“哲人”的颓废习气,二是“我”的积极的人生观。“哲人”和“我”生活方式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对生命的看法不同。在“哲人”看来,生命是“苦事”,是“贱物”。“哲人”不尊重生命,所以活得毫无乐趣,百无聊赖,生命在无谓的损耗中悄然而去。相反,“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它“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我”对生命心怀感谢,热爱生命,所以“我”不会虚度时光,而是活得认真而洒脱,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意图却一目了然。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蒙田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颂生命的美与爱,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优选范文   “既然选取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一句经常用在高考作文里的话,提起它,很多人都会想起汪国真,这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最近看的一本书——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其实除了这一句经典,他的诗里还有太多完美的东西值得歌颂。

  这本汪国真的诗集代表作真的是名不虚传,一打开就深深爱上了它。诗集中更多地描述了感情、青春、期望和理想等一些美妙的词汇,再加上作者优美而精简的表达,恐怕只能用妙不可言来形容了。

  他的诗里处处充满着一种善良和温和,蕴含着更多的朝气和期望。他总是有这样一种魅力,既不是某些作者肆意渲染,故意堆砌华丽辞藻,矫揉造作,让人看得目眩神迷而不得其宗旨,也没有很多老作家太过直白甚至口语的表达那样繁重。就像一杯清茶,少了水的无味,也一点不输浓茶的芳香。也许这就是作者本人,才华横溢却又谦虚恭谨,低调内敛,平常之中与常人无异,但自身散发月亮般的光泽,熠熠闪烁之处尽是风采。

  他很喜欢写感情。是啊,感情是很多人年轻时的重要主题之一,即使没有谈过恋爱,心中也藏有很多对感情的憧憬和向往。他的笔下,感情能够是一个人一无所有时甘愿倾心付出,他在《星星是我送给你的钻石》中这样写:“我想送给你的很多,但我拥有的太少。星星是我能送给你的钻石,原野是我能送给你的花园,还有一颗心,剔透晶莹。”他也会把感情里分手后的复杂心绪一一勾勒,他在《分手之后》里这样写道:“相识,总是那么美丽;分别,总是优雅不起。你的身影,是一只赶不走的黄雀。最想忘却的是最深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我总是很好奇他是不是谈过很多场恋爱,如果没有,但却能把感情描述的那样准确,也许只能归于优秀诗人的才华了。青春的恋爱总是那样,让人心向往之,爱得那样纯洁,没有杂质,也同样伴有很多的遗憾和可惜。也许,青春里的恋爱本来就不该太去计较结果,只要彼此经历过,有所收获,就已经足够了,已经是彼此的最好记忆了。

  一向很喜欢张晓风描述的那个美丽的日本故事。说的是每年冬天,当初雪落下时,人们便坐在庭院里,穆然无言地凝望着那一片片轻柔的白色。这本诗集里也有一首描述雪花的诗,写得很美,他是这样写的——《心中的诗和童话》:“雪轻轻地落下,那是多少人心中的,诗和童话。这是开得最短暂,也是开得最多的花啊,凉凉的,却不知温暖了,多少心灵的家。”这首诗很短,但很精妙,雪一向被认为是纯洁的向往,人们喜欢雪,也许就是因为人喜欢纯洁和完美的世界吧。

  也许很多人会说他写了很多鸡汤,然后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无言地笑。在这个年代,鸡汤竟然能够把对美的向往给顶替了,真是好荒谬。在我看来,鸡汤但是是一堆看似励志和无逻辑的自我安慰,在生活中面临复杂的选取时并不会对你做出更好选取有益处,而对于美的向往则不同,他的诗是一种认真思考后的选取,是能够让人产生感同身受,这样的作品始终是沉甸甸的。

  没有钱,我们可能饥肠辘辘,面露苦色;没有诗和憧憬,我们可能失去的是对生活的高雅追求。我们身上有就业的压力,有学业的负担,我们或许不能做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也需要一个精神家园,让自己的期望和信念都住在那里。最后期望你的生活里也有更多的诗和期望。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优选范文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

汪国真的诗范文6

“我不去想我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那个年代的诗,面向青春,引领潮流。像被心灵鸡汤感染一样,在你涉世未深,对美好情感充满热忱的年纪,汪国真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情感的乌托邦。

在那个时代,他的诗是整个时代的象征,虽然后来曾被常常诟病,但是喜欢过汪国真,喜欢过汪国真的诗并不丢人。文艺视野打开后,逐渐发现更有深度,更有韵味的文章,那个时候喜欢过汪国真诗的年轻人就会忘记了写在小本本上的诗歌。

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曾经喜欢诗歌时的激越与激情,青涩而美好,稚嫩又真纯,那就是青春的底色和原味吧。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时光有许多部分组成,而我的青春时光,就是在这些诗歌中度过的。

即使当年的文学和诗歌都已成为昨日黄花,可是却也永远会留在我们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