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积累与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范文1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学生的阅读面不广所致。为此,我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结果发现:不是阅读面窄的问题,而是读了也不会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煞费苦心,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引导。

1 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材料。 人常说:生活是本无字的书,它需要有心的人才能读懂。为此,我就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材料,从身边小事中发现材料。比如,写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考试前同学们的精神状态、采取措施、学习状况,老师们的耐心讲解、个别辅导,集体纠错等等;写体育课上同学们跑步比赛的激烈、拔河的不甘示弱、有人摔倒后的同学们的呵护、关心;上课时老师的绘声绘色、小组合作的井然有序,同学发言的争先恐后等等。再比如,写家庭神火的方方面面:父母怎样言传身教为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学会孝顺长辈;怎样和邻里相处,怎样热心为社区服务,怎样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学会自立,学会宽容等等。又如,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街头趣闻、发生在街上的急救事件,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学会在与课文的比较中获取材料。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活学活用。所以,我启发学生将课本上学到内容的和自己的现状联系起来作一比较,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味。如学完《挖荠菜》我就让同学们写小短文《我与张洁比童年》,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幸福,从而懂得珍惜;学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就让孩子自己写假如生活欺骗了自己,我们该怎么做。是自暴自弃,还是乐观面对;再如学完古文《宋东阳马生序》我就让学生和文中的宋濂比比学习的条件和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自己学习条件的优越,感悟自己学习勤奋的程度,从而愿意自觉主动地去刻苦努力,做学习的主人。

3 学会在阅读的文章中筛选、挑拣优秀的写作材料,并适度的改变和灵活的迁移。 比如学完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一文后,就可以启发学生选择自己人物的不同角度来刻画人物,比如母亲的白发,父亲的眼神,奶奶的老花镜等等。再如学了刘心武先生的《悔的边缘》一文,就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心理刻画和心理错位的方法来进行创作。还可以写自己因为帮助别人而迟到以后的心情,考好了反被老师怀疑的心情等等。

4 学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话句话说,就是将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故事,或者是发生这个人身上的事运用到另一个和他有共性的人身上。比如,写我懂得了宽容,就可以运用有关阅读材料中的名人事例:唐太宗不避嫌隙,任用魏征的,从而才有了“贞观之治 ”;总理理发时被无意挂破了脸,当警卫员指责理发师时,阻止警卫员,并道歉说是因为自己咳嗽没有事先告知理发师的事例;相反还有历史上有名的因为“三尺墙”而打官司的事例;慈禧太后因为陪她下棋的官员无意的一句话“我杀了你的马”,而迁怒官员说“你杀了我的马,我杀了你全家”的事例。来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宽容的重要性。并由此引申开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怎样和朋友、同学相处,怎样明白宽容的重要性的。

5 学会模仿名篇的结构和技巧 比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可以模仿本文“盼春――绘春――赞春”的结构方式来创作,写写自己喜欢的的季节。再如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可以仿照它的结构方式“冬的特色――具体细化写山、水――突出对冬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写《家乡的冬天》。还可以模仿张洁的《挖荠菜》来写写你和父母对骑车的不同感受,反映时代进步给你和父母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揭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醒同学们珍惜幸福生活。

6 学会拓展思维,将广泛的媒体知识积淀成写作的源源不断的素材资料。 电视、电脑、阅读杂志时的好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比如,将电视上看到的《背后的故事》中名人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心酸的故事,用来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和典范会比单纯的说教要有说服力。再如,将国际和国内新闻中的关注生活的热点话题作为写作的焦点话题,会帮助更多的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的文学素养。再如,将网络传媒中有关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有关资料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不但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还很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当然,也能大大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激情。

积累与运用范文2

一、夯实文化基础,语言与情感共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言“积累与运用”命题时,教师应结合课标,关注学生的语言素养,做到语言与情感的和谐共振。

1.基于课标,扎实基础知识

语言素养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语言素养包括三个要素――语言、情感和思维,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语言的内容包括最基本的字、词、短语、句子和段落、篇章。以字词为例,小学阶段的字词贯穿六年的学习,课标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能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显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字词应该多积累,在命题时,要落实对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对于教材中读读记记和日积月累中的词语,除了看拼音写词语这一类直接检测字形掌握程度的试题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题型来命题,检测学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1)编制选择题,在综合判断中巩固字词

例1:下列词语中,读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平衡( héng) B.脸颊(jiá) C.痕(hén)迹

A.间(jiàn)隔 B.大模(mó)大样 C.身着(zhuó)短甲

A.金碧辉煌 B.归根到底 C.山洪爆发

A.不可思议 B. 筋疲力尽 C.精神大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这样编制试题,避免了单一地考查字音、字形,而是把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中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整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学生答题时有一个回忆、比较、辨别的思考过程,考查多方面的能力。

(2)编制仿写题,在仿写中学习分类积累

例2:照样子,写词语

1.津津有味 是道

2.七嘴八舌 成 上

3.画龙点睛 对 弹琴

4.优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词语积累不能机械记忆,应该教给学生归类积累的方法,如例题中按照构词的方式积累。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词意分类积累等,在做好课内积累的基础上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关注人文, 渗透情感体验

情感是语言的羽翼,在命题设计时,我们要渗透情感体验,在试卷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放松心情,愉快接受挑战。

(1)设计温馨提示语

我们可以在试卷的开始部分设计几句卷首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亲爱的同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相信你已在知识的海洋中采撷到了无数‘奇珍异宝’,这儿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愿你认真思考,积极行动,成为耀眼的‘新星’。”卷尾设计提示语,如:“嗯!真棒,完成了整张试卷。可要仔细检查哟,相信你是最棒的!”这样的温馨提示使学生做得舒心。

(2)内容选择显人文

“积累与运用”的命题内容基本源自教材,可以利用教材的优势,合理地在语言与情感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例3:看拼音,写词语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duōzīduōcǎ 的世界;bádìér qǐ 的山峦,wānyán 在洞顶的双龙,美丽的风景让人shǎngxīnyuèmù 。zhuózhuàng 生长的幼苗,整天liúlián 在花丛中的盲女孩安静,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又深深zhèn hàn 着我们的心灵。

以上命题巧妙地利用看拼音写词语,结合本册课文内容,重组成一段话。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又在答题的过程中领略了世界的精彩,人生的美好,享受审美乐趣。

在字词积累命题时,要基于课标,该让学生掌握的一定要牢固掌握,同时命题不仅仅指向考查的结果,还要结合试题本身的特点,赋予其一定的人文内涵,在考查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追求一种教育的价值功能,让语言与情感比翼齐飞。

二、促进自主发展,理解与运用共融

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占有多少知识,而是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习得一种能力。在命题时,教师也应该努力体现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体现能力增长的过程,以此来进一步启发学生:知识不是僵化闲置的经验,而应该在不断积累、丰富的同时,准确地理解,并自觉把知识转化为学习的能力。

1.重组内容,形成新的语境

课标在第二学段的语言积累目标中提出,要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典语料。但是这些知识都是以静态的方式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在命题时,应该依托一个相对完整而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新的语境下,把这些知识的考核指向一种整体化、结构化的路径。

如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有日e月累这一栏目的学习,对于这些不成体系的积累内容,在命题时,不能“单打独斗”地识记,不妨这样来命题:

例4:古今圣贤对为人处世,生命的意义都有独到的见解,“ ”教人诚实守信,“ 水滴石穿―― ”教人脚踏实地。让我们也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 ,在于 ,而不是 ,也不是 ,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以上积累填空,围绕“生命”的话题展开,将教材中的格言、歇后语、名人名言统整在一起。学生要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筛选作答。命题涉及识记、理解、运用、分析和综合等多个维度的考查,旨在提示学生识记要避免碎片化,应形成相互联结、有结构的整体。

2.聚焦表达,强化迁移运用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则。在命题时,多聚焦典型的、有价值的“范式”语言,即有独特表达方式的句子、段落,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语言样板。

例5:照样子,写句子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黄黄的银杏叶像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例6: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听说明天要去春游了,教室里一片沸腾,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例5的句子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秋天的雨》,文中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句子表达很有特色,让学生通过迁移仿写,内化语言,提高语言品质。

例6的句子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课《鸟的天堂》,句子围绕“应接不暇”,把“我们”看得忙不迭的画面写具体了。学生通过迁移运用,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在仿写运用中积累语言。

通过这样的考查,学生经历了一次语言实践运用的过程,答题的过程,也是感知、实践、内化的学习过程,既关注到了学生已有的积累,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能力的增长。

三、引导社会参与,课堂与生活共通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积累与运用”的命题也不例外,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启迪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试题载体的选择上努力体现“生活化”。

1.内外勾连,触类旁通

修订后的课标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命题时,我们也应该打通课内与课外,从课内阅读入手,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例7:学习了课文《卡罗纳》,我看到了 的卡罗纳, 的老师, 的同学们。

本学期,你一定读过《爱的教育》这本书吧,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 。对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评价是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利用资料袋、宽带网、综合性学习等学习资源,向学生推介相关的读物。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凸显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这一资源,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在命题时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2.点击生活,综合运用

语文课程应该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融,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培养“学用语文”的意识,点击生活现象,在对生活的感悟理解中,不断习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

例8:又是一年“世界h境日”,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402班正在开展保护环境的主题班会。在征集对联环节,主持人出了上联,你能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吗?

上联 春草满园缀绿

下联

以上命题,通过拟写对联的形式,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适切的语言表达。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语文。在命题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用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科学出版社,2012.

[2] 郭润芳.加强阅读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J].山西教育:教学,2016(4).

积累与运用范文3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启动

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2011年10月30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该工程吸收了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结合了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优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针对4至6岁孩子的特点,从知礼仪、育孝行、懂感恩、拓智慧入手,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到生活中,使孩子在动中学,在学中动。

应用指南

道德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中开展孝行教育,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的美德,是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风气改善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我们片面理解孝心,将孝子通过“工程”来培养,其结果不仅会一无所获,恐怕还将南辕北辙,在背离孝心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更多地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和感化,而这种把道德形式化的行为,则会破坏人们发自内心的道德感。

角度一:以孝为美。“孝子工程”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

角度二:孝道不需要培养样板。孝心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的天性,而现在竟然要把孝心当成产品一样来标准化生产,让人有些莫名其妙。有句谚语为“一夜可以暴富,三代方成贵族”,除去其价值观问题,这句话也说明了文明程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升完成的。要想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按照文化规律循序渐进,而不是搞什么“培养工程”。

角度三:反对形式主义。培养孝子最重要的是通过道德教育,激发人内心的道德感。我们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孝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孝心工程”:数百人集体给父母洗脚、学生集体给教师下跪磕头等。我们不敢妄自揣测施礼者的真诚,但是仅凭这些形式上的孝举又能激发青少年多少孝心?

角度四:孝文化的失落是整个社会追求“金钱至上”的结果。要重新找回孝文化,需要社会方方面面一起行动,重新树立重“义”轻“利”的道德准则,培养青少年的志愿意识和独立意识。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一定是不自私和有爱心的,而这样的孩子是很难通过“工程”培养出来的。

我的构思

阅读以上材料后,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构思:

【分析范例二】

“最美奶奶”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69岁的农村老太柴小女为救4名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了十里八乡,感动了万千网友。众多网友称她为“最美奶奶”。

2011年8月12日下午4时左右,12岁的程浩杰陪着奶奶柴小女到湍河边洗衣服。不远处是4个本村的学生:褚玉田、褚贝贝在河堤旁刷洗编织袋,庞彦召、闫圆圆在河里嬉戏打闹。衣服很快洗完了,就在程浩杰和奶奶拿着洗完的衣服往河岸上走时,突然听到一声“救命啊”。原来是4个小孩滑入深水中。柴小女迅速扔下手中衣服跑去救人。在程浩杰的帮助下,庞彦召很快被救了上来。柴小女让程浩杰回村喊人,随后将褚玉田、褚贝贝救上了岸,此时柴小女已经筋疲力尽。当得知闫圆圆还没上来,她又返身往深水中游去。程浩杰喊来村人时,水面上已经没了柴小女和闫圆圆的踪影。当村民从深水中找到柴小女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40多分钟后,闫圆圆也被打捞上岸。

应用指南

生命中的感动,也许不需要言语,无声的感动更让人刻骨铭心。柴老太太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有一颗伟大的心。

角度一:平民英雄。柴老太太用生命书写了奇迹。她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把生的希望给了落水者,而把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她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从平凡向伟大的转折,从平民向英雄的嬗变。

角度二:爱心无疆。这是伟大的母爱,同时又超越了母爱。其实,面对落水的孩子,柴老太太即便不去施救,也不会有人责怪她,毕竟她年龄大了。然而柴老太太对生命的珍爱,对孩子的爱超越了生与死,超越了世俗。

角度三:人生选择。其实每救出一个孩子,柴老太太都可以上岸喘口气。但是她为了与时间赛跑,来不及休息,一次又一次扎入深水去救人。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柴老太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临危救人。

我的构思

阅读以上材料后,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构思:

【分析范例三】

中俄小学生足球赛得分悬殊

据“中国之声”2011年10月26日《新闻纵横》报道,一条跟足球比赛有关的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注意。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球迷们关注与热议的不是足坛巨星,而是一群小学生。这条微博显示,在10月24日举行的一场小学生交流比赛中,北京地坛小学队以0比15的悬殊比分输给了一支俄罗斯小学生队。尽管经与当事人核实,当时的比分实际是0比11,但是这样的失利还是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

应用指南

这场足球赛之所以引起这么大范围的讨论,主要原因是其暴露了我国的小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方面与俄罗斯的孩子有很大差距。而要想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学校体育教育责无旁贷,但更重要的是家长以及社会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运动的环境。

角度一:体质。足球成绩不好,折射出来的是孩子体力不行。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缺少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高。我们的孩子更多的是坐在教室里,泡在题海里,哪儿来的时间强健体魄呢?

角度二:教育。我们的教育重知识,重考试,重分数,而不重体育、体质。各种体育活动,被减到了不能再减的程度。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国内中小学校的普遍问题。据调查,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开课不足率达到56.5%;初中二年级体育课,开课不足率竟达到76%。

角度三:担忧与反思。“少年强则国强”,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我们的小学生队员虽然个头平均比俄罗斯队员高出20厘米,却遭遇惨败。我们的小学生队员在比赛20分钟后体力消耗已经到达了极限,已经没有抢球的体力了,哪里还能继续比赛?这样的现实怎能不让人担忧?

积累与运用范文4

一、2020河南中考积累与应用命题导向

总体来说,语文试卷相对平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稳在教学目标和命题方向没有变化,更全面真切的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大的模块没有变化,还是四大块且分值也没有变化。变化具体细说。

积累与运用

(一)字音、字形

选择题,词量减少,阅读量减少,难度降低。第1题考查常用字字音,词语数量由原来的24个减少到12个,少了一半,注音让学生判断读音的正误,降低了识记性基础知识考查的难度。第2题在法治主题的语段中考查同音形近字的辨析,在运用中考查积累,形式灵活,数量由20个词语降到6个词语,难度降低。

【教学建议】

①改变单一识记方法②掌握汉字的规律③化整为零,功夫下在平时

(二)古诗文默写

【答题分析】①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笔划不到位甚至变形。②对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写成了别字。③审题不认真,写错了句子。

【教学建议】①扎扎实实做好学生的背诵、积累,切不可胡乱押猜所谓的重点篇目。②要加强写字基本功的练习,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规范。③对古诗文不能机械地背诵记忆,一定要理解每句话、每个字的意思,才不至于写成别字。④教会学生审题。

(三)名著阅读

【试题分析】

名著阅读题依然沿用了二选一的主观试题,题型上并未发生大改变。但是已经连考十年的《西游记》《水浒传》今年缺席了。《红岩》《简•爱》作为名著考查对象都是2011年课标新增篇目,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的要求。

【教学建议】①考题再次提醒我们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要落实到位。②再不能投机性的只复习《西游记》《水浒传》两部经典,也不能只靠背记内容梗概来应对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思辨能力。③要落实真正的阅读,关注教材名著导读部分,更要注重学生基于理解的体验、感悟、思考。

(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答题分析】

①多同学忽略了“能否”,造成前后不一致,写成了病句。②或关键词提炼不出来。

②非连续性文本信息题与概括

二、记叙文命题分析

《我的太爷老师》

第7题

第8题 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

【失分原因】

没读懂题干要求,只写出快乐的表现,却未能答出“怎样表现”的要求。扣2分。

第9题【失分原因】

只从一方面回答,大多数只答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只答线索,或时间顺序或详略安排。

第10题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

采分点不全:主旨情感只答出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赞美,或者对像太爷一样的民师的贡献的赞美之情。③不能答出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

说明文命题分析

《月球》

今年首次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选择两则说明性文字,探究自然奥秘。考题没有在说明文文体知识上单独设置考题,和记叙文阅读一样,偏重对文

本写法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表达的思路和手法。 考察学生梳理文章推理分析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11题选择题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及信息提取概括能力

第12题 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请简要分析。13题对比同样的特点都是弱化文体知识,更注重理解概括。

【备考启示】

①理念:设题的形式在教材 解答的思路在教参

②初心:真读文读懂文 真语文 教知识重思维 培素养

(一)实词解释

【命题特点】

基础积累难度降低,实词积累题型由选择题变成填空题;范围缩小由4组一词多义变为2个实词解释;能力层级降低,由原来的识记、分析变成了识记。

(二)句子翻译

③关键词译不准。“安居”不知是古今异义词译为“安然居住下来”“安心地生活”,或根据上句推断译为“不生气”;“熄”译为“安息”。

备考启示——固本、精准

①实词的积累初学时对照课下注释记准确,复习时不能完全抛开课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②多轮反复加固,背和写结合,防止遗忘、疏漏。

作文

【命题特点】

①由过去的一个命题作文,一个材料作文变成了同一个材料,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③强化文体写作,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这是15年来中考作文第一次对文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具体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既是对学生写作基本能力的考查,也是在检测教材中“写作”板块学习的结果。

【学生易失分点】

记叙文——内容和写法双重危机

内容没有自己的故事

备考启示——激活、分解

1.运用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挖掘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中蕴含的意义,积累素材。

积累与运用范文5

【关键词】词语积累;实际运用;“写”的训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但是,我们却发现,学生平时积累的词汇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很难灵活自如地运用。尤其在写作方面,经常会听到老师在谈论,为什么学生平时学习、积累的词语那么多了,但是写作语言却总是枯燥无味,却总是在烦恼不知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是机械化的,并没有真正化为己用。那么,如何才能化词语积累为语言的实际运用呢?就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拙见。

一、明确词义,积累词语

生字词的积累可以说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础。因此,在生字词的积累过程中要注意,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字音、字形即可,而是应该掌握一个个字词的词性和它们的确切含义。如果没有掌握确切的词义,有时会词不达意,有时会铸成大错。

比如:

(1)“曾几何时”原意是不久以前,现在成了很久以前——“曾几何时,我也是少年壮志,意气风发,现在却是两鬓斑白,垂垂老矣。”

(2)“望其项背”,原意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看到小明优异的成绩,我真是望其项背啊,惭愧!惭愧!”

另外,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如下面两句话中有两个“自然”,意思就不一样:“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给颜黎民的信》)“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藤野先生》)前一句话中的“自然”,指的是自然界,后一句话中的“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熟词时,不能想当然,而应该斟酌一下,否则词义的张冠李戴会闹笑话。

其实积累语言的方式有很多,譬如,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把课文中的词汇、句式以及表达方式等储备起来;让学生摘抄课文中的准确措辞、成语格言、新颖的句式等等。这些都是让词语内化的好办法。

二、外化词语,运用语言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还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实现语言积累的“质”的飞跃。

方法一:从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正确理解其意义,以文句为例,进行简单模仿。

仿写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写的过程要完成多种转换,首先要通过联想想象把作者的语言文字转换成自己心中的形象,然后再把形象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例如:

原句: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敬畏自然》)

学生仿句:

无论是幼时的每一口乳汁,还是现在的每一顿午餐;无论是失败时的陪伴,还是成功是的鼓励,都是母亲至高无上的爱。

方法二:连词成句,要求同时使用两个或三个词语,并且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语言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让人对你的话感兴趣,愿意听,愿意读,并从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要达到这个要求,运用语言不仅要合乎规范,还要讲究一点艺术性,也就是要注意修辞。要达到修辞的目的,运用语言必须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所以,在用词方面,要确切的了解词义,使用时善于选择最恰当的词;在造句方面,要善于选择最合适的句式来表达思想,造句要合乎普通话的一般规律。

例如:请将“奥秘、凋零”两个词连词成句,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学生作句:

有人说,人生有许多的奥秘,但我要说,人生不过就像花儿的一生一样,经历了发芽、生长、盛开、凋零。但我们应向花儿学习一点:在“开花”时勇敢地绽放自己,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活力。

方法三:连词成段,要求同时使用三个或五个词语。首先得确立一个话题,或创设一种语境,激发学生创作动机。

确立话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明确中心,不能够漫无边际,胡拼乱凑。

例如:请将“璀璨、美味佳肴、家醅”三个词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

学生作句:

璀璨的星空下,空气中弥漫着家醅淡淡的香,摆上桌椅,迎着微风,赏着明月,吃着清粥小菜,却似在品美味佳肴。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睦睦。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

方法四:利用图片、视频、电影、游戏、歌曲等,创造情景来突出词汇的意义,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去体会词汇的意思,然后再模拟情境进行选择和运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这八种智能并表现在生活各个方面。因此,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例如:在上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指导课时,请同学们观看电影《赤壁》的片段,师生共同走进宏大的战争场面,聆听震撼的背景音乐,感慨义士奋勇拼杀的果敢,佩服古人于谈笑间的运筹帷幄……在强大的视听结合的冲击力之下,学生的情绪得到了调动、情感得到了激发。这时再引导学生使用曾经积累的一系列关于战争的词汇,如“马革裹尸”、“金戈铁马”、“千军万马”等,动笔写下自己的心得,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较之往常会有一定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孙春成著.《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 陈佳民编.《写作艺术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积累与运用范文6

“词语积累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词语积累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常用词语基本意义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归纳起来共有七种题型,分别是语音类、字形类、释义类、使用类、选词类、替换类、辨析类。

试题多从以下角度设题:(1)读准字音;(2)认清字形;(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正确使用成语;(5)辨析近义词。

【应对技巧】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辨明词语之间的差别,并不意味着运用或选填就无问题了,还要看这个词所处的特定语境,看它的上下文是否允许它存在。这样,充分利用语境,寻找句子中能呼应这个词语的“照应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2.辨析近义词。辨析近义词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相同的词素上可以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从不同的词素上再找出它们各自的着重点。

(2)区别近义词的词义在表达程度上的差异。有的词义在表达程度上重一些,比较强烈;有的词义在表达程度上轻一些,比较平和。

(3)区别近义词在使用范围上的大小不同。表示同一类事物的近义词,有的词所指的范围大一些,概括事物总的方面;有的词所指的范围小一些,表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

(4)区别近义词在感彩上的不同。近义词中有的词具有肯定、赞许、喜爱的感情,称为褒义词;而有的词具有否定、贬斥、憎恶的感情,称为贬义词。

3.正确使用成语。

(1)考查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弄清成语的语境意义。成语的本来意义叫本义,引申义是指在成语本义基础上推演发展而成的意义,比喻义指由成语比喻用法而产生的意义。

(2)考查成语的感彩,可据其本义、比喻义和习惯用法判断成语的色彩,特别注意有些成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色彩会发生临时的变化。是褒义的一般不能贬用,是贬义的一般不能褒用。

(3)如考查近义成语,应从语义的侧重点、语义范围、语义轻重、感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辨析。

(4)考查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应准确理解成语意义,搞清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然后结合语境判断。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5)考查成语的搭配,要注意成语与其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有无修饰不当或与前后语意矛盾的问题。

(6)考查成语的谦敬错位,要弄清成语的谦敬现象。谦辞,是人们在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别人。

【真题讲解】

1.(2014・湖北十堰卷)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成语的正确使用。对于这类型题,考生如果只看到成语的语素组成或抓住个别语素便从字面上去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可能作出错误的解释,造成“望文生义”。“锱铢必较”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不用于形容工作认真。“贻笑大方”的意思是让内行笑话,不能紧紧抓住“笑”“大方”两个词就将其理解为“落落大方”的意思。“栩栩如生”一般用来形容艺术形象的真切逼真,这里用来形容泉水的声音是错误的。

答案:D

2.(2014・卷)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传统书信____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_____的歌声似的。

(3)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 ______不怕失败。

A.承载 渺茫 才 B.承担 渺远 就

C.承担 渺远 才 D.承载 渺茫 就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搞清词语的适用对象和搭配关系,以及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但是在词义、用法、感彩上又不完全相同。准确地运用近义词可以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感情、态度,使语言更丰富、严密。“承载”的意思是拖着物体,承受它的质量;“承担”的意思是担负,担当。“承载”一般和记忆、文化搭配,而“承担”一般和责任、重量搭配,两者搭配的对象不同,因此第一题选择“承载”。“渺茫”的意思是因遥远而模糊不清;“渺远”的意思是遥远。结合句子的语境,形容歌声,应该选“渺茫”。第三题考查关联词语的搭配,“只要……就……”“只有……才……”是固定搭配,因此选“就”。

答案:D

3.(2014・四川泸州卷)下列黑体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去滨江路游玩的人很多,大人们漫步江畔,悠闲自得,孩子们则在免费开放的室内沙场堆城堡、玩滑梯,乐此不疲。

B.针对在校初中生能否使用手机的问题,某班向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的结果让班主任李老师莫衷一是。

C.今年第一季度“泸州好人”出炉,龙润珍等五位普通市民榜上有名,他们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故事很快家喻户晓。

D.韩国“岁月号”客轮拥有防破坏设计,但这样的设计并非天衣无缝,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间,船体也会迅速下沉。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难度不大。考生可以采用排除法、筛选法,先确定哪些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直接将其排除,剩下的再逐一甄别。有些成语只能用来形容抽象的事物,“天衣无缝”一般形容计策、话语、诗文的设计,一般指抽象的事物,因此这里用来形容具体的“客轮”并不合适。

答案:D

【综合训练】

1.依据语境,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象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地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此处指至今尚未被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谜)

C.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预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舞姿漂亮,好到了极点)

2.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B.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C.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D.连云港的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

3.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B.我国许多城市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4.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他深谋远虑,甘为人梯,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呕心沥血。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张伟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 ,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②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了。

③这部 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①惟妙惟肖②不攻自破③得天独厚

B.①栩栩如生②不攻自破③匠心独运

C.①栩栩如生②迎刃而解③得天独厚

D.①惟妙惟肖②迎刃而解③匠心独运

6.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不可名状)

B.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