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范文1

相较起来,我们中国负责接待这些贵族的人就比较老实。按理说,人家在骂你祖宗了,你即使没有话说,起码可以掀桌子啊!但是,所有人都坐着不吭声,也可能是还没有反映过来,所以我当时只好平和地告诉在场的所有外宾:“中国人的祖先是很实在的,我们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中国人全部的期望跟要求。”这时,现场气氛虽然从嬉闹转为安静,但是他们脸上还是一副不屑的样子。

我说:“第一组是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所以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一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第二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谓的胆大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你没有勇猛,一味地谨慎,谨慎就变成胆怯。这一组也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二。”我看着这些贵族,补上一句,“所以当我们表现出谨慎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中国人没有勇猛的一面。实际上,我们祖先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智慧和圆融,从来不会单独给一个要求和任务。”看着大家陷入沉思,我继续往下说,“第三组是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历代的祖训。

“接下来是马和羊。马代表一往无前,直奔目标,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周围,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如果光顾着和周围和顺,之后他连方向都没有了,目标也失去了。所以一往无前的秉性一定要与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四组期望。

“再接下来是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至于鸡呢,以前的年代没有钟,都是听鸡鸣声决定一天的开始,所以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起来。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最后也得不到收获。但如果说光是恒定,一潭死水、一块铁板,那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了。只有它们之间非常圆融地结合,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变通地前进,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最后是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会失去原则。所以无论是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对团队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真正保持内心深处的忠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君子和而不同。

“中国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有的人属猪,有的人属狗,这意义何在?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期望我们要圆融,不能偏颇,要求我们懂得切入对应面。比如属猪的人能够在他的随和本性中,也去追求忠诚,而属狗的则在忠诚的本性中,去做到随和。”

解释完十二生肖,我说:“不知道你们那些宝瓶座啊,射手座啊,山羊座啊体现了你们祖先哪些期望和要求?也希望不吝赐教。”结果呢,这些贵族老爷们很长时间都没说话,全场鸦雀无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最后,贵族们纷纷由衷地表示对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祖先非常敬佩:“没有想到中国的十二生肖有这么深刻而实在的意义。”

(选自《格言》)

三、生肖与艺术

在原始社会,人们充满着对动物的崇拜,创作了许多动物形象的岩画、壁画。十二生肖的说法产生之后,人们将这些主题运用到不同的艺术中去。

在民间,生肖文化发展得最为丰富多彩。在剪纸艺术中,生肖主题是最为常见的主题。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用几张红纸就可以剪出老鼠、牛、老虎、兔子的形象,惟妙惟肖。过年的时候,人们将当年的生肖剪纸贴在窗户玻璃上,更增添了过年的气氛。生肖剪纸的构图有很多方式,有“全家福”式、单幅、双幅。民间有“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于是艺人们据此创作了有名的《蛇盘兔》剪纸,蛇首与兔头相对,蛇缠绕着兔子。在《十二生肖挂帘》剪纸中,青蛙居于中间,它的头、尾、四肢和肚子代表着整个世界,周围则环绕着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

生肖也是年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如著名的“老鼠嫁女”。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这一题材的年画,但是各地的风情与反映的信仰也有着区别。江南一带的人们认为老鼠是害人的,所以要在过年的时候把它嫁出去,以图个吉利。所以在我国民间,“老鼠嫁女”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北方的老鼠嫁女则是在正月二十五晚上,人们吃着炒豆子,用咬碎豆子时嘎嘣的响声来庆贺老鼠嫁女。在四川的《老鼠嫁女》年画中,一群老鼠们敲锣打鼓,抬着轿子,它们前面有一只巨大的黄猫。

唐朝时期,很多铜镜上都绘有活灵活现的生肖图案。人们还制作了许多生肖陶俑。官方发行的钱币上,也会印上生肖的图像。如今,我国也发行了很多十二生肖主题的邮票。

清朝时期,中西交流进一步扩大,生肖艺术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圆明园的十二兽首喷泉了。在海晏堂外的喷泉中,十二生肖身穿袍服,肃然站立,每隔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壮观。十二兽首后来被英法联军夺走,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活灵活现的生肖艺术,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反过来也带动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如今,生肖艺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化,偶像们脱胎换骨,变成一个个萌宠的模样,随着日历、明信片、玩偶走入千家万户。

四、生肖与语言

围绕着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的不同特点,还产生了许多成语、俗语,它们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细细品读这些语言,你会更加认识到十二生肖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鼠总是鬼鬼祟祟地偷吃粮食,长得也不好看,所以给人们的印象很差,与老鼠有关的成语也一般以负面的居多。如果用贼眉鼠眼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话,说明这个人长得不好看,神情猥琐,不够大方。鼠目寸光则是说一个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过街老鼠,则是形容一个人非常讨人厌,就像老鼠一样人人喊打。鼠肚鸡肠形容非常小气、不顾大局的人。

牛以个头大、忠诚、踏实肯干著称,所以与牛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围绕这几个方面。杀鸡焉用牛刀,意思是杀鸡的时候没有必要用牛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太大的力气。因为牛个头大,所以杀牛的刀也会很大。老黄牛,通常指那些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而又不爱张扬的人们。汗牛充栋,则表示一个人著作或者藏书丰富,以至于搬家的时候让拉车的牛都要汗流浃背了。

老虎是山中之王,威风凛凛,故而能够代表人们对于权力和威风的向往,虎虎生威、虎背熊腰都是这个意思。但是另一方面,山中的老虎会吃人,又给人们带来了凶残的印象,因此,虎也带有残酷凶暴之意,如为虎作伥、敲山震虎等。

兔子乖巧可爱,又聪明伶俐,行为敏捷,所以有动若脱兔、兔起鹘落来形容人行动灵活迅速。其实,兔子在我国的文化中并不是十分正面的形象,一方面兔子十分柔弱,是被欺负的弱者、猎物,因此有兔死狗烹、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样的词语;另一方面,兔子又代表了狡诈的形象,例如狡兔三窟。

龙和虎的形象所包含的意蕴有所类似,都是代表了强大的权威,因此它们常常并称,如虎踞龙盘、卧虎藏龙。龙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图腾,因此龙的形象要比老虎正面得多,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凤表龙姿,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对子孙成长的期盼时,人们也常用望子成龙这个成语。

蛇以其不惹人爱的形象和锋利尖锐的毒牙,一直不受人们的待见。不信你去翻翻成语词典,带有蛇的成语、俗语,大多带有贬义。蛇鼠一窝,蛇蝎心肠,佛口蛇心,甚至强龙不压地头蛇。蛇给人的印象如此不好,以至于民间往往称蛇的属相为“小龙”,被问起属相的时候,属蛇的人都爱回答“小龙”,不爱答“属蛇”。

马善于奔跑,任劳任怨地为人类服务,深得人们的喜爱。马代表了一种昂扬向上的奋发精神,以及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品格,以至于可以和龙并称为“龙马精神”,也可以指代人才,例如万马齐喑、千里马等。此外,由于马在古代多与战争相联系,因此往往带有杀伐之气,如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千军万马等。

至于接下来的羊、猴、鸡、狗、猪,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请同学们亲自翻阅资料,了解它们和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五、中考链接

1.(2012福建莆田卷)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为弘扬龙文化,班级开展以“龙年寻龙踪”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龙图配题

(1)对联、成语、民谚……到处都有龙的踪迹。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一期关于龙文化的班刊,准备用下图作为插图,请你用一个含龙的四字短语,给这幅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用楷书或行书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活动二】龙年说龙

(2)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

【材料一】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

【材料二】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

【材料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活动三】妙解生肖

龙是十二生肖之一,而生肖又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引发同学们对“十二生肖”的讨论,大家众说纷纭。请你从下面所提供的备选生肖动物中再选一种,与“龙”组成一对,并模仿甲乙两位同学的表达,把句子补充完整。

备选生肖动物: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甲同学说: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

乙同学说: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胆大心细。

我说:龙和 , 。

2.(2010陕西卷)请参加以“我来说生肖(属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亮出生肖】请写出你的生肖或你喜欢的一种生肖,并从下面的诗中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所写的生肖展开。)

十二生肖诗

硕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

――胡俨《列朝诗集》

【活动二:链接生肖】请写出与你亮出的生肖有关的一个成语、俗语或歇后语。(不得照抄上面诗中的内容)

【活动三:妙解生肖】十二生肖在传统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相对固定的搭配,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独特认识。请选择你亮出的生肖所在的一组搭配,仿照示例作独到的阐述。

要求:①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②字数可适当增减;③选“龙和蛇”的,不得照抄示例。

备选组:a. 鼠和牛 b. 虎和兔 c. 龙和蛇 d. 马和羊 e. 猴和鸡 f. 狗和猪

带虎字的寓意好的成语范文2

步入神坛的鸡文化

从许多遗址发掘可看出,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很早就出现了重鸡习俗。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就有形状像鸡的陶器。由于与人们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有的鸡形象已经被神化,“鸡” 就此一步步登上了神坛。

关于鸡的考古发现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都发现过家禽鸡骨,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把野雉驯化为家鸡。湖北境内的石家河文化遗物中有大量陶鸡,三足而立,造型生动。还有鸡形陶壶等像鸡形的器物。这些都是长江流域“重鸡习俗”的早期表现。

黄河流域的重鸡习俗出现更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就有形状像鸡的陶器。考古学家邹衡先生经研究,论定这种器物应该是鸡彝,后来被山东龙山文化、夏文化继承并改造,成为夏代的重要礼器――灌尊。鸡彝早期形态是袋足,后期形态为封口,形状都与鸡形相似。山东地区是它的主要原产地。

山东及其邻近地区本是东夷之域,祝融是传说中东夷的日神和火神,山东青州苏埠屯晚商墓葬中曾出土大量“融”族徽号的青铜器,祝融八姓最早也出自东方。祝融是日神、火神,而家禽中的鸡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积阳”、“为火禽”。而且祝融的“祝”与“朱”音相近。汉应劭《风俗通》说:“呼鸡曰朱朱”。吴裕成先生认为,古人呼鸡为祝祝,或朱朱,推测祝融与南方炎帝之佐朱明相同,而且与鸡、朱雀、凤关系密切。因为鸡鸣以后日出东方,所以古人以为是鸡唤起了太阳。由此看来,祝融与尚日、崇火、重鸡的习俗是相关联的。后来,祝融八姓中不少陆续向西南方向迁徙,祝融又被尊为“南方之神”,他们原有的重鸡习俗也影响到长江流域。

东方地区的陶礼器鸡彝,此时传入了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长江流域也广泛流行着与尚日、崇火、重鸡相联系的鸡彝(、封口),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均多有发现,足以说明这种器物遍布长江流域。而且,长江下游、中游出现较早,表明鸡彝是由山东及其邻近地区传到东南地区、中南地区,然后传至西南地区。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晚期出土了青铜制作的“金鸡”和青铜“扶桑树”,二者都是日神崇拜的产物。《神异经・东荒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然后就应该是日出了。扶桑山因传有扶桑树而得名。所谓扶桑树,是古代传说中一种两两同根偶生、像互相扶持的神树。三星堆所出的青铜树共6株,如置两株于一处,正是两树相扶。金鸡与扶桑、太阳的关系源出于古代现实生活中鸡与桑树、太阳的关系。东晋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写道:“鸡鸣桑树颠。”看来古代的鸡可以飞至桑树的最高枝啼鸣,鸡啼日出。到了神话传说中,就成了扶桑金鸡鸣,然后日出扶桑,金鸡居于扶桑树枝上了。

青铜“金鸡”和前面所说的陶鸡、鸡形壶的象征意义比较接近,而与、等略似于鸡的器物不同。、等器物象形性较弱而象征性较强,原因是它们主要用于祭祀,是祭礼中的礼器,虽受重视却不是崇拜的对象。此类器物,名曰“鸡彝”,而彝字在甲骨卜辞和金文中就是双手奉鸡献祭的形象。根据民俗学材料,上古祭祀用鸡,用的是公鸡。如果再问,为什么祭祀要用公鸡,原因是:母鸡能下蛋,公鸡对于鸡的繁衍用处不大。一群母鸡,留一只公鸡足矣。假如一群母鸡中有两只公鸡,就会斗架。斗架也造就了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与地名,如宝鸡斗鸡台遗址等。

鸡虽然不等于太阳,但是鸡是太阳的使者或传令者。于是,就有陶鸡、鸡形壶和青铜“金鸡”等,有的可能本身已经被神化,有的早被看做是神的使者或助手。这里说的“神”,首先是太阳神和火神。不是祭祀品而是祭祀对象的鸡,地位当然要高一些。可以说,此时的鸡已经步步登上了神坛。

关于鸡的生肖来历

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能够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特殊的位置。它是惟一的禽类,而且与“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稳稳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

生肖出现于何时,至今不明。很可能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其萌芽。《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草字头+底下一个“咸”)、任、荀、僖、(女子旁+右边一个“吉”)、儇、衣是也。”其中的酉恰好与后来十二生肖中的鸡相配。

酉的字形为酒器的象形。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发现《日书》两种。其中有一种载有生肖,并指出“酉,水也。”于豪亮解释说:“酉,水也。”水读为“雉”,“雉是野鸡,现在说酉属鸡,当是从酉属雉发展而来的。”可能在十二生肖出现之时,人们以鸡和雉同为酉的属相。到东汉时,酉与鸡相配成为定论。王充在《论衡》中明确地说:“酉,鸡也。”

汉代以后,鸡不仅对人的生活有种种影响,而且鸡生肖与千百万具体的人相联系。鸡的艺术造型有不少人格化了。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便有鸡首人身的守门神。唐代十二辰中的鸡,也是鸡首人形。直到清代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水钟的鸡生肖造型,也还是鸡首人身,只不过立像变成了坐像。

古代的鸡又被称为德禽。传说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鸡与“吉”谐音,更寄托了古人许多美好的祈盼和祝愿。

人类和鸡在3.1亿年前出自共同的祖先

最近,科学家们关于鸡基因的研究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由美国领衔、中国等12个国家参与、170余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组经过9个月的辛勤工作,以现代家鸡的祖先“红原鸡”为对象,绘制成基因图谱。

2004年3月1日,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宣布绘制出鸡的基因序列草图和遗传差异图谱。科学家选取了家鸡的远祖――红原鸡为测绘对象。报告指出,鸡的基因有大约2万到2.3万个,与人类的数量大致相当;但是鸡的基因组却只有人类的1/3:鸡拥有大约10亿个碱基对,而人类则有28亿个碱基对。

重要的是,在分析中科学家还发现,在鸡的活跃基因中大约60%与人类相同,这暗示着在大约3.1亿年前两个物种从共同祖先分化出来的时候,遗传物质具有守恒性。正是从那时开始,两个物种开始向着不同方向进化。不过,是什么原因让“鸡跨到另一条路上去”,领导这次国际合作译码研究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威尔森教授表示,这个进化之谜“还悬而未决”。

吉祥可爱的鸡形

鸡的形象一直在民间美术中担当着"吉祥物"的主角,永无休止地把吉利和福运带给世人。

人类关于鸡的造型出现得很早。已知最早的鸡形,发现于屈家岭文化遗址,都是陶鸡,手捏成形,生动而简洁,类似今天的民间玩具。几千年过去了,有关鸡形的艺术创作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鸡的造型与其他民间工艺题材一样,不受材料、工艺、地域与时代的限制,成为民间工艺美术的普遍存在。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材料、工艺,哪个地区、朝代,都有鸡形的创作。

如此广泛的创作活动,主要取决于对鸡的情感投入。自从新石器时期,原鸡经人工饲养培育成家鸡以来,鸡的经济价值就得到了普遍开发,历代沿承,一直在中国农副产品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喜欢食鸡、食蛋的民俗由来已久。

鸡的自然形态也广受赞扬。它形体挺拔,行动矫健,毛羽艳丽,气概非凡。学者们多认为,古代的凤凰形象,就是以公鸡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古人还认为鸡能驱鬼、避邪。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上说,正月初一为"人日",在这一天,大家贴画鸡于门户,上悬苇索,旁插桃符,这样做可以使得"百鬼避之"。

又因为鸡与"吉"谐音,常用鸡比喻吉祥、吉利。将鸡与磬合为一图,称"吉庆";与山石合为一图,称"室(石)上大吉(鸡)"。河北省新城县白沟镇,过去出产的泥玩具中有一对男女童,女孩抱着一只公鸡,男孩抱着一条大鲤鱼,称之为"吉庆有余"。公鸡有冠,与"官"谐音。把公鸡与鸡冠花合为一图,则构成"官上加官",意思是仕途通达、连连高升。公鸡善鸣,与"功名"谐音,把公鸡与牡丹合为一图,构成"功(公)名(鸣)富贵"。

公鸡打鸣时有昂头的动作,与"扬名"谐音。把一对大鸡与五只小鸡合为一图,寓意《三字经》中的一句话:"教五子,名(鸣)俱扬(昂)。"

在民间美术中,用鸡所表现的寓意,一律为正面与肯定的取向。剪纸、泥塑、陶瓷、木雕、布艺、木版年画等各类民间工艺都竞相将鸡形做得优美动人。

20世纪50年代,江苏扬州剪纸艺术家张永寿曾经剪过一张"公鸡除害",表现一只大公鸡正紧张兴奋地啄食一条蜈蚣,公鸡身体仿佛蕴含着很大的力量。作品中饱含的抑恶扬善、除恶务尽的寓意,十分鲜明集中。作者遵循剪纸艺术的创作原则,将形象压挤在一个平面上,刻画出基本形体,但是并不满足二维空间的效果,尽量在公鸡的尾羽、翅膀等处,调动剪纸语汇,追求立体的感觉。

河北蔚县彩色窗花中的鸡形,显然吸收了当代美术创作的元素,表现为圆润丰美的装饰特征,但是仍然在背景上加了一枝鸡冠花,这无疑是对传统寓意题材"官上加官"的继承。

斗鸡风云录

中国的斗鸡民俗据说从夏朝时就已经开始。它掀动的狂热,曾紧绷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闹出人间悲喜剧,甚至演成政治风云的变幻。

斗鸡的历史

雄鸡的神经系统如弓弦,被雄性激素拉得满满的,因此,它好斗,争强好胜不示弱。

斗鸡这种活动有着久远的历史,据说夏朝时就已经开始。它掀动的狂热,曾紧绷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闹出人间悲喜剧,甚至演成政治风云的变幻。

《史记・周鲁公世家》:"季氏与氏斗鸡,季氏芥鸡羽,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氏,昭伯亦怒平子。"斗鸡引起纠纷,鲁昭公也被拉进纠纷中来。鲁昭公发兵攻打季平子,季氏则联合其他力量抗击鲁昭公,把鲁昭公赶到齐国去。

"季氏芥鸡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为:"季、之鸡斗,季氏介其鸡,氏为之金距。"介为甲。介其鸡,有种解释是:"为鸡著甲。"另有一说,介芥相通,《史记》说"芥鸡羽",宋代裴集解所引的解释是:"(提手旁+右边一个“寿”)芥子播其鸡羽,可以坌氏鸡目。"在鸡羽撒上些芥粒或芥末,用来眯住对手的眼睛。《史记》此段记载,据《左传》而来。司马迁用"芥"而不用"介",大约是鉴于汉代斗鸡实际采用的"技术"吧。

但此后写斗鸡的诗文便常用"芥羽"一词了。如汉代有"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诗句,南朝梁简文帝诗有"芥羽忽猜俦"句。北周王褒《看斗鸡》诗也有:"妨敌金芒起,猜群芥粉生"的说法。

为了取胜,斗鸡者的手段不止芥羽一项。依《左传》和《史记》所记,氏在与季氏斗鸡时也采取了置敌于死地的措施--金距。金距是给鸡爪套上锐利的金属爪套。鸡五德之一的"足傅距者武也",说的就是经如此武装的鸡,与赤手空拳相比,杀伤力自然大增。

为提高斗鸡的战斗力,古人还发明了另一种小手段:在鸡头上涂狸膏。三国曹植《斗鸡篇》言"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北周庚信《斗鸡》说"狸膏熏斗敌",所言的便是此项手段。狸膏即狸的膏脂。狸,也叫狸猫,善于捕鸡,为鸡所惧。斗鸡前,将狸膏涂在鸡头上,借助狸的气味,涣散对手的斗志。

斗鸡者对于胜券的把握,不仅在于为鸡装上“明枪暗器”,更重要的是对上场厮杀的鸡进行特殊的驯练。《庄子・达生》记述了周宣王的斗鸡。纪(三点水旁+右边一个“省”)子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这只鸡,为驯其善斗,至少专门驯养了40天。先驯10天,不行,还显气躁;再10天,不行,欠沉稳;又10天,驯鸡人仍不满意;又过了10天,可以了,那鸡被驯得沉着若呆,各种善斗的本领都掌握了,即使有鸡打鸣啼叫,它也阵脚不乱,似木鸡一般。旁的鸡见了它掉头就逃,没有敢于应战的。《列子・黄帝》中也可见相同的记载。这个驯斗鸡的故事,就是成语"呆若木鸡"的来源。而《庄子》所称赞的"望之似木鸡"的境界,是一种大智惹愚一般的境界,确是不同凡响。

唐代――斗鸡活动最昌盛的时代

统治者、贵族阶层嗜好斗鸡,上行下效,使斗鸡之俗延续了几千年。

唐代,因玄宗皇帝喜好斗鸡之戏,而造成一种社会病态。据唐代《东城父老传》记,李隆基即位前就好斗鸡。那时斗鸡之戏是清明节俗的一项内容。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在宫内建鸡坊,"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坊中",并有500人专司驯鸡。结果,"上之好之,民风尤甚"。有钱的倾家荡产买鸡,没钱的就以假鸡为戏。长安有个名叫贾昌的少年,驯鸡有一套办法,博得玄宗欢心,一下子就荣华富贵,成了闻名天下的"神鸡童"。

这个"神鸡童"确有本事。据《东城父老传》描写,元宵节和清明节时,贾昌至骊山为唐玄宗表演斗鸡,他"冠雕翠金华冠,锦袖绣裤,执铎拂,导群鸡叙立于广场,顾眄如神,指挥风生。树毛振翼,砺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昌度。胜负既决,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为使斗鸡昂奋起来,贾昌先激发之,使得雄鸡"树毛振翼"--毛羽竖立,亢奋地拍着翅膀,"砺吻磨距"――再磨砺尖喙和跖距;"抑怒待胜"--处于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斗鸡开始后,贾昌驯的鸡,随着他的指挥鞭,进退周旋。斗鸡结束后,这些鸡排着齐整的队形,随贾昌返回鸡坊。这不仅是斗鸡,也是出色的驯鸡表演。

唐代斗鸡驯鸡发达,社会却为此付出了世风靡废的巨大代价。斗鸡使人如痴如狂,也使一些"斗鸡小儿"恃宠骄横,不可一世。诗人李白《古风》诗:"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行人皆怵惕。"

如此丧志,使斗鸡走马成了并不怎么光彩的词。明代张居正等辑《帝鉴图说》,将历史故事付诸图画,进呈当朝天子,以事规谏。其中有两幅涉及斗鸡题材。一幅表现斗鸡场景,两只鸡正相持,周围站着观斗者;另一幅,不仅有抱鸡者步行于途,而且有抱鸡策马者疾驰而过,画面上端,云间依稀露出宫殿的屋脊。此画要讲的意思一目了然。

琳琅满目的野生鸡类

在民俗、艺术当中,鸡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吉祥,但在现实社会里,野生鸡却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据动物学家研究,全世界的野生鸡类共有276种,中国有59种,占21.39%,居世界之首。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20种:松鸡、黑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绿尾虹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18种: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鸡、花尾榛鸡、淡腹雪鸡、暗腹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白腹锦鸡、红腹锦鸡。

而列入世界红皮书中的全球野生鸡类有18种,中国有11种,占61.11%。其中濒危种有: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黑头角雉;易危种有:藏马鸡、蓝鹇、黑长尾雉;珍稀种有:黑颈长尾雉、白尾梢虹雉、灰腹角雉。

中国是野生鸡类分布最多的国家,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出土文物中就有长尾雉的图像,殷商的甲骨文里也记载有雉、鸡字样。近些年来,由于森林砍伐,破坏了原鸡的栖息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繁殖,加之乱捕滥猎,导致数量减少。为了保住家鸡的祖先,中国已把原鸡列入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野生的原鸡--这种生活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热带原始林中的鸡,远看像是品种不纯、发育不足的小型鸡,它的外形与目前农村饲养的中国家鸡非常相似,只是雄鸡的尾羽较长,而且略向下弯垂,如不细分很难辨别。原鸡又叫红原鸡,生长在南方的热带雨林中,常活动于村落附近的耕地上,有时,混于家鸡中一起觅食。性极羞怯畏人,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只要有一点异常,便起飞入林,或疾驰逃走。它们的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和黄昏取食饮水,中午气候炎热,躲进林中阴凉处休息,洗土澡。雄性原鸡的叫声与家鸡近似,只是尾音较短,截然而止,声音似“茶花两朵”,故此,云南当地居民又叫它“茶花鸡”。每年2月开始繁殖,巢置于地面凹处,每年产卵1次或2次,每次产4~8枚,多则可达12枚。孵卵只由雌鸡承担,雄鸡觅食饲喂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