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范文1
xxxx年春期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xxxx春期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
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及进度
时间内容课时
第一周
2.20-2.22
开学第一课1
1古诗三首3
第二周2.25-3.1
2燕子2
3荷花2
4昆虫备忘录1
阅读3
第三周3.4-3.8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1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2
语文园地一3
5守株待兔2
第四周3.11-3.156
陶罐和铁罐2
7美丽的鹿角2
8池子与河流1
阅读3
第五周3.18-3.22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3
语文园地二3
快乐读书吧1
第六周3.25-3.29
期中复习测试
第七周4.1-4.4
9古诗三首3
10纸的发明2
11赵州桥2
第八周4.8-4.12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展示课1
语文园地三3
第九周4.15-4.19
13花钟2
14蜜蜂2
15小虾1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
第十周4.22-4.26
语文园地四2
16小真的长头发2
17我变成了一棵树2
阅读2
第十一周4.29-5.3
交流平台1
习作:奇妙的想象3
18童年的水墨画2
19剃头大师2
第十二周5.6-5.10
20肥皂泡2
21我不能失信1
习作:身边熟悉的那些有特点的人2
阅读3
第十三周5.13-5.17
语文园地六2
22我们奇妙的世界2
23海底世界2
阅读2
第十四周5.20-5.24
24火烧云2
口语交际:劝说1
习作:国宝大熊猫2
语文园地七3
第十五周5.27-5.31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
26方帽子店1
27漏2
阅读3
第十六周6.3-6.6
28枣核1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1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2
语文园地八3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范文2
关键词:抓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65-01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抓好学生的情感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社会活动实践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他们形成美好的价值人生观,促进他们人格更加健康发展,为未来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抓好学生的情感教学呢?具体地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结合现行教材,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具体凭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挖教材,结合教材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在小学阶段,因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设计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要发挥好图文的价值功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以“我的邻里生活”为主题编排教材的,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来引导教育学生体验与邻居小伙伴的美好友情及邻居友好相处的亲密关系,初步树立民主解决邻里矛盾的意识,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由于课文设计的图文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只要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1、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手段来配合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风物和地域文化、风俗等内容,从而激发他们探求新知和放眼世界的欲望,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充满激情。
2、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教学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地一些特色文化,或者文化活动来配合教学。如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就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本地的风俗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外进行采风,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3、借鉴艺、体等学科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美术、体育、音乐等课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办一张自己的报纸》就可以结合语文、美术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办好报纸,从而提高学生的才艺。为了激发学生更好地办好这份报纸,教师除了多让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比赛。总之,只要能充分激发他们向上的情感,完成课时目标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无论在哪门学科中,学生永远都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放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我的课余生活》,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对照课文内容写出各个方面的感受,最后与全体同学进行交流,这样通过自我展示,查漏补缺,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会有所启发和收获,这比教师组织教学要节省好多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也是一种锻炼、享受、陶冶,自然有利于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激发学生情感
生活是丰富多彩,在每一学期中,从社会到学校、乃至班级都会有一些比赛、交流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教学,此外,也可以结合具体教材来设计一些活动,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我做志愿者》就可以多组织学生来自学、自主开展活动来激发他们乐善好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四、抓好学习效果评价,激发学生情感
开展有效的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检查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品德与社会不像语文、数学学科那样便于测试,这就更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到适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之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学生在适宜评价的启发下兴趣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会促进他们发奋学习,努力去实现人生更大的目标。在新课标中,对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评价,从过程化、多样化、实质性作了指导,所以这种评价不能单靠一张试卷,它需要教师对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访谈、 甚至进行心理辅导,然后再作综合考察,同时,教师自身的形象也是学生学习的参照标准,所以教师在工作更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能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样学生的人生观就会逐步在提高,从而形成完美的人格。
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品德表现、特长发展,以及需要改进的不足等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跟踪检查学生的成长状况,这样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时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虽然不是工具学科,但它教学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学意义非同一般,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者这门学科的的教学,而不能随心所欲。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就会乐于去学习,他们的身心就会得到陶冶,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实现教师预订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范文3
近几年,我尝试着对资料搜集这一项作业进行改革和实践,走出了一条资料循环使用的新路子,从而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并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低碳、环保的教学之路。
一、班级之间资料循环共享
学生们的家庭条件不同、学习态度各异,每次我布置的课外资料搜集作业总有那么几位学生或由于家里没有电脑,或没有相关的书籍,抑或由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作业压力重而没有完成,结果在课堂上就成了“小罪人”,总是感觉低人一等。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激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教师称这些学生为“害群之马”。而那些没有条件搜集资料的学生,也逐渐开始讨厌上品德课,对品德课堂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一方面,一些学生没有资料;另一方面,每次品德课后,很多学生就会把那些课堂上用完的资料随手丢弃。看着一份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资料、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真令人心疼。
面对上述情况,我开展了对资料的“班级循环使用”,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因为我校有好几个平行班,像三年级就有6个班,班级之间的教学进度相差无几,所以每次资料搜集的作业内容也基本相同。而且由于我是三年级级段长,一开始我就尝试着要求品德任课教师每次提前两天布置资料搜集作业,然后提前一天把学生搜集的资料作业上交,标上资料搜集者的姓名、班级、学号,按班级放入文件袋内,并在文件袋上注明搜集内容,如民族民俗、祖国风光、家乡特产等,各班品德课教师根据自己上课的次序,除了自己班级的资料外,可以再领取2~3个其他班级的资料,用于自己班级中没有搜集资料的或者搜集不够丰富的学生借阅。当然,为了防止个别偷懒的学生找借口不查资料,在他们领取资料时要写一份借条(见下表),并且对借用资料的搜集者,还要到该同学那里当面表示感谢,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还应该写份感谢信(见下表),并且规定一学期中申请借用资料不能多于4次。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个别学生因为没有资料而害怕上品德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经过一学期的循环使用后,品德课教师们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由于资料准备充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同时,学生对资料搜集这个原来比较头疼的作业也越来越感兴趣,且越来越积极。他们在搜集资料时更注重资料的质量。因为如果你的资料被哪位同学借用了,并收到了感谢信,那是非常光荣的事,不但可以在班级中得到表扬,同时还可以放入成果袋,在期末品德评价中就有机会得到“表现优秀”。所以,很多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更认真,更注重资料搜集的针对性。有时,一份资料被不同班级的好几个同学借用,该学生会收到一小摞感谢信,会引来班级中无数羡慕的目光,那种自豪的情感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信心。此外,资料在班级中循环使用,还加强了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有的学生如果发现别人的资料搜集得好,还会主动向他们咨询:资料是从哪儿找到的?有哪些健康有益的书籍或网站?……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因为偷懒而故意不查资料的学生基本没有了,借阅最多的一个学生是4次。因为他家庭比较困难,没有电脑,后来和一位同学结成对子,情况也有所改观。我突然发现,资料的循环使用不仅解决了学科的教学难题,更为学生带来了交往的机会,搭建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
二、不同年级同一主题的资料循环使用
品德新课程教材编排的体系是采用“点面结合,螺旋式上升”的思路,同一主题在单元的不同课题、不同年级中都有所涉及,体现出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比如关于民族的内容,在四六年级都有所涉及,只是内容上各有侧重。记得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56个民族是一家”时,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3~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相关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结果学生搜集了大量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有服饰、节日、习俗、人物……真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在课堂上,我以汉族为例,与学生交流了汉族的唐装、四大名著以及绘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其他民族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了泼水节的传说、云南的三道茶文化,还让大家猜猜图片中的服饰来自哪个少数民族……由于资料准备非常充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灿烂文化的同时,内心自然地升起一种对我国各民族的热爱之情。课堂结束前5分钟,我说:“今天同学们由于资料准备充分,了解深入,所以大家学得特别好。”这时有一位学生拿着一大叠资料说:“老师,我的资料有26张,课上好了,现在没用了。”我说:“还有用啊,你们现在预习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看看你的哪些资料在下面的课文中还可以用到,并用笔做上记号。”该生连忙翻看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之乡――云南》,边翻看边做记号。许多学生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唧唧喳喳地说开了:“我查找的孔雀舞的资料第二课可以交流。”“我找的少数民族的节日资料第三课可以用。”“我发现我的很多资料下面两课都能用,所以下节课的资料我不用找了。”学生们一边预习课文,一边整理资料,不断提升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后来的事实证明,学生们第一课搜集的资料,很多确实可以在后面两课中循环使用,而且由于资料多次循环出现,学生对自己的资料比较熟悉,寻找相关的信息也非常顺手,从而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多次继续使用的过程中,学生也懂得了怎样的资料才是有效的。上述的一个学生提到他搜集了26张资料,结果发现,他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筛选,所以很多资料是无效的,这些过多的资料反而给学生处理信息带来不便,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个如何教育学生根据要求筛选资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