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感受生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感受生命

感受生命范文1

喂养公园流浪猫的婆婆、用心窝暖着小鸟的男孩、爬山涉水的采药人……这一期,我们关注“生命”这个主题,在一幅又一幅的爱的画面中,领略生命的宝贵和永恒。

喂猫婆婆

阿 浓

这是一个游人不多的公园,却生活着一群猫儿。

这些猫儿可能是附近人家丢弃的,也可能是公园里大猫儿的下一代。

它们日间躲在阴凉的地方睡觉、嬉戏,晚上便在路旁等着享用它们的晚餐。

供应晚餐的是一位老婆婆,她每天晚上准时在公园出现。

她一手拿着雨伞(雨天遮雨,晴天当拐杖),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大胶袋,里面装的是猫儿的食粮。

猫儿们一见她来,便从四面八方窜出,亲热地向她打招呼,发出甜甜的的叫声,有的还在她脚旁绕来绕去,竖起表示欢迎的尾巴。

婆婆先在地上铺一张小小的报纸,然后舀一碗饭在纸上。她沿着公园的路径布施了一处又一处,每一处都有猫儿欢迎。

婆婆的家离公园不远,她只有一个孙儿,是行船的海员,一年才回来一两个月,婆婆独自过着寂寞的生活。

后来她在公园散步时,发现了这群没人喂养的野猫,便发了善心,每天送饭给它们吃。

猫儿的数目似乎越来越多,婆婆买米买鱼成了不小的负担。她应征做了一份钟点女佣,帮人家洗衣煮饭赚钱。

可是有一晚公园的管理人员在路旁等候着婆婆,请她到办公室有事商量。

管理人员自我介绍姓陈,他对婆婆的善心表示欣赏。不过他向婆婆提出了园方的忧虑:公园的猫儿已越来越多,今年差不多是去年的两倍,如果再这样繁殖下去,公园迟早会成为野猫世界。他希望婆婆停止喂猫,没有食物,猫儿的数目便会减少。

婆婆起初一言不发,后来忽然站起来拿着雨伞便走,她临走丢下了一句话:

“你想猫儿们都饿死么?”

第二天老婆婆还是依时前来喂猫,她对猫儿们说:

“你们放心,婆婆不会让你们饿死!”

那位陈先生再没有对婆婆说什么,有时碰见她还微笑点头。不过他正准备跟政府的兽医官联系,看能不能为猫儿们做一种手术,使他们不再生养小猫。

因此只要你晚上到这间公园去散步,你仍可看到人猫之间浓浓的情意。

(选自《因臭得福》,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版)

牵手阅读

动物也是生命,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婆婆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为流浪猫撑起一个幸福的“家”,哪怕去“帮人家洗衣煮饭赚钱”也在所不辞。虽然管理员陈先生也曾“好言相劝”,但是,婆婆非但未接受好意,还一意孤行——“你想猫儿们都饿死么?”仍按时前去喂猫,在她的内心深处,早已将猫渗入了自己的生命。也正由于她的执著,改变了陈先生对猫的“敌意”,共同用爱心关照这些看似弱小的生命。

文中细节很感动人。婆婆喂猫的系列描写:动作(拿、铺、舀、布施)、表情(一言不发)、语言(“你想猫儿们都饿死么?”“你们放心,婆婆不会让你们饿死!”)等,无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再加上陈先生的衬托,使这幅“爱猫图”更温馨!

小鸟又活了

谷斯涌

有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住在村子里。一天,他到树林里去玩,看见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唱歌。小鸟长得真美丽,歌唱得很动听。小男孩想:要是把它抓到手,该有多好!他悄悄地走近小鸟,一伸手便抓住了它。小鸟吓得直哆嗦,小男孩紧紧抓住不放;小鸟不再动弹了,他摊开手一看,啊呀,小鸟怎么变成一块石头了呢?

他望着手里变成石头的小鸟,心里很难过。他没有想过要弄死小鸟,只想把它抓来养在笼子里。现在,小鸟却死了。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伤心地流着眼泪,走回家去。

“你怎么啦?”妈妈问他。

“我捏死了一只小鸟。”男孩说,“我可不是故意捏死的呀!”

说完,他又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叫他别太难过。她说:“小鸟是不能去抓的,但已经抓了也就不用着急,只要懂得真心爱它,用自己的心窝去温暖它,它是可以活过来的。”

夜里,妈妈让儿子上床睡觉,替他掖好被子。被窝里暖洋洋的,男孩一直把变成石头的小鸟放在心窝上暖着,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男孩被小鸟的啼声惊醒了。他摸摸身边,小鸟变的石头不见了。窗外,太阳升起来了。小男孩跑到窗前,推开窗户又看到了小鸟。啊,小鸟真的活过来了!它又停在枝头上唱歌。小男孩高兴地听着,这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最美妙的歌声呀!

(据苏联童话改编)

(选自《晚安故事365(冬)》,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牵手阅读

“小鸟——石头——小鸟”,多么美妙的音符!变成石头的小鸟又会唱歌了,这的确是件开心的事。你猜,这是什么原因呢?嘿,告诉你,“爱心”——真心爱它,用自己的心窝去温暖它,这是让小鸟活过来的“魔法”。

采药人

朱述新

夕阳西下的时分,年轻的采药人下山了。

在崎岖的山路上,他轻快地走着,不时还跳跃几步,仿佛一点儿也不累,浑身还有的是劲儿。

其实,像往日一样,他在晨雾还没有消散的时候就上山了。上山、下谷、穿林、越涧,他一天没有空闲,那满满一背篓草药可以为他作证。

他来了,带着一身的扑鼻清香——花香、草香、药香;他来了,背着满载的背篓,里面有甘草、茅草根、桂花、竹叶,有种种外行人说不出名字的草药。

他熟悉这里的山山岭岭,他懂得草生草长、花时花序、药性药龄。

每当采到一棵稀有的草药,他总是连根带梢地仔细挖出来,捧在手上,久久地端详,细眉细眼的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

他爱山,山对他也总是慷慨的。

他爱药,心里都充满了药香。

他更爱人,治病治伤,送医送药,十里山乡谁不夸他!

高高的青山,出花、出果、出药材,也出人才哩!

(选自《中国儿童文学选粹(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

牵手阅读

高高的青山,除了出花果药材,还出人才——采药人。他不辞劳苦,上山涉谷,穿林越野,为的是把他的小背篓装满草药,为的是给人治病疗伤。爱山,爱药,更爱人,置身自然,他享受自然的美好和馈赠,救死扶伤,把善心传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美好的世界。这则小文朴实流畅,读起来像一首赞歌。

小狗待售

[美国] 丹·克拉克

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家宠物店老板在店门挂了张“小狗出售”的牌子。这种招牌通常很能吸引孩童的眼光。不久后,果真有一个小男孩走进店里询问:“要多少钱才能买到小狗?”

老板回答:“从30元到50元不等。”

小男孩伸手到口袋,但掏出的只有些零钱,他说:“我只有二块三毛七,我能看看小狗吗?”

老板微笑地点了点头,然后吹了一声口哨。这时从走道那端跑来一只狗妈妈,后面跟了5只毛绒绒的初生小狗:前面4只跑起来像是会滚动的球,但最后一只却是一跛一瘸地往前进。小男孩一眼就看到这只不良于行的小狗,他问道:“这只小狗怎么啦?”

老板解释说,经过兽医检查,原来这只小狗后脚残缺,这辈子注定要当跛脚狗了。小男孩听了之后兴奋异常:“我就要买这只小狗。”

老板开口了:“这只狗不必买,你若真想要,送你就好了。”

然而这话却使得小男孩十分不悦,他双眼直视着老板,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要你送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钱,我会付足价钱买下。我现在只能给你二块三毛七,但以后每个月我会给你五毛,直到把钱付清。”

老板摆了摆手:“你何必买这只小狗呢?它又不能像其他小狗一样陪你跳,陪你玩。”

这时小男孩弯下腰,拉起左边的裤管,露出严重的扭曲畸形的左腿,他能站着全靠金属支架支撑。他抬头看看老板,轻声地说:“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正好有个同病相怜的主人。”

(选自《草叶上的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牵手阅读

自尊、自爱、自强、自重,一切以“自”为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能奢求得到别人的爱吗?这只不幸的狗是幸运的,因为它得到了小男孩特别的爱。或许,爱小狗,更重要的是,他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爱残疾的自己——严重的扭曲畸形的左腿,他能站着全靠金属支架支撑!

感受生命范文2

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中遇到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等事情我也遇到过:夜晚,我在灯下努力的写作业,一只小甲虫在我的桌子上爬来爬去,把它放进我的笔帽里,堵住笔帽,它在里面不久就发现地方太小,空气不足,便努力地往上爬,结果又掉下去了,他还是往上爬,结果又掉下去了,他还是往上爬,但还是又掉下去了,小甲虫那种求生的欲望另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他!

一次,我正睡觉,一只蚊子老烦我,趁他停下的时候,我把他捉住了,他飞不起来,只好拼命的往前爬,我把他捉回来,他又往前爬……这样来来去去把我累的要命,妈妈走过来说:“孩子,把他放到外面去吧,每种生命都要生存,就连这些小虫的生命都那么强烈,那么鲜明。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所以,我决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感受生命范文3

技巧2:再现素材的精彩画面。当同学遭遇困难而孤立元援的时候,你主动地与他一起面对,走家称之为乐于助人;当朋友不小心弄坏你的心爱之物而紧张的时候,你脸上露出的浅浅笑容,我们称之为宽容。细细一想,抽象的美德,无不源自生活的细节,运用美德类素材时,若能聚焦人物光彩夺目的那一瞬间,笔墨定会顿然生色。

提起110米栏,人们总会第一个想起刘翔,然后才是史冬鹏。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史冬鹏,则成为刘翔这朵红花身旁的绿叶。很多人认为,史冬鹏会一直处于刘翔的光环下,但是对于史冬鹏来说,自己并不是非常羡慕刘翔,他说:“刘翔也比较羡慕我,羡慕我的自由。”

亚军,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失败者。就目前中国乃至亚洲110米栏的阵容分析,还没有谁能真正取代史冬鹏的地位。而他长期与刘翔协同作战的默契以及经验,也是相当宝贵的。在刘翔治疗的日子里,史冬鹏起伏较大也输过不少比赛。但只要刘翔、史冬鹏在一起训练比赛。史冬鹏的成绩会在刘翔的带动下不断被促进,而刘翔也会在老战友的配合下比赛得更顺畅。刘翔在广州亚运会获得冠军的当天晚上,史冬鹏也动情地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刘翔跑一天,我就陪他一天,如果有天他退役了,那么我也退役。”9年里,他一直跟随飞人的脚步,尽管这对双子星一明一暗,但史冬鹏尊敬队友的做法,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史冬鹏与刘翔,是队友,更是对手。但在起起伏伏的运动生涯中,他们相互激励,让生命绽放了最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史冬鹏,甘当绿叶,陪伴队友飞向巅峰的美德,更是令人感动。若能用假设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素材,人物的美德之光套更为夺目。

2010年7月15日晚,德国总理默克尔抵达中国,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默克尔抵达南京后,获安排人住市内“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四百多平方米、可“看到南京全景的总统套房。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人住七十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一千八百元,只是总统套房的二十分之一。默克尔说:“普通豪华套间条件已经足够好了。”

第二天早上,酒店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7楼西餐厅吃自助早餐。而且不进C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默克尔还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此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在取一种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落在地上,按照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帮客人捡起来换一个,而默克尔却拒绝了服务人员,并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并放进自己的餐盘里。默克尔总理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片燕麦面包。

当一些富商为了炫耀自己而一掷千金的时候,默克尔这位德国的总理,却拒绝入住总统套房。如果说这个故事已经出乎我们的意料,那么当她从地上捡起那片面包的时候,其节俭的美德便足以让我们思绪万千。运用时,若将笔墨聚焦那个细节,人物形象自然会跃然纸上。

去年,香港义工“阿福”舍身救人的事迹在国内外广为传颂。黄福荣本是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孤儿院的22名学生中,已经有19名出发去附近的中学和小学上学了,只有3名年纪最小的孤儿还没有出发。3名孤儿与老师在二楼的一间房子里,黄福荣在他们的附近,地震后,已经跑到安全地带的黄福荣扭头一看,3名孤儿和老师没能跟出来。他掉转方向,拼命冲上孤儿院二楼的走廊,将受困的老师和3名孤儿奋力推到走廊的窗户处。当黄福荣正在救援另外两名老师时,余震袭来,阿福不幸被压在废墟下面。虽然他很快被挖出,但是抢救无效,成为玉树地震中第一个遇难的志愿者。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救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

一个人做点善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甚至为了别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阿福是这样的人。他的光彩,显然不仅仅是在救人过程中显示的英勇无畏,更在于他将慈善作为了自已一生的事业。运用时,我们应该着重挖掘阿福作为一个平常人物的非常风采。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从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他对这种名贵花卉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竟连一粒种子也不肯给,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到了第三年的春天,他那名贵的花已经繁育出了上万株,然而令人沮丧的是,花朵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的那种雍容和鲜艳。

感受生命范文4

关键词:名著阅读 感受 生命的精彩

《课标》要求,初中生必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名著阅读与欣赏的专题,这其实只是一个抓手,可以借此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名著阅读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对学生语文素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量阅读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名著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体会生活的乐趣和体验生命的美好。因为生命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它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教师的教学使命。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名著的永恒价值、感受生命的精彩呢?

一.激发梦想 感悟理想的崇高美

理想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梦想和理想,让每一个教育角落都充满生命的活力。[1]引导学生营造梦想与理想,追求梦想与理想,实现梦想与理想,这是教育的职责。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诚信危机,校园已不是净土,学生的精神领域需要净化和救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很好的教材。课本选了《筑路》和《生命的意义》两段,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可以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写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保尔不怕牺牲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保尔为了理想和信念,他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健康和生命,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壮!特别是他的名言,“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是如此地震撼人心。保尔的精神像火种,像路标,点燃了老一代人的理想之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的一代。学生说,读了以后心潮澎湃,不能平静。他们在保尔身上看到了为献身理想而自强不息、抗争命运、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体会到了保尔为追求理想,飞蛾扑火、义无反顾的崇高。这样的名著阅读,借文本人物的思想言行来修养自我品德,让学生知道了人不能没有梦想和理想,有了梦想和理想,还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学生受到了很好的革命理想的教育。

二.启迪心智 体会思想的深刻美

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厚重的思想内容。在表现生活时,关心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批判社会黑暗势力,张扬人道正义的价值,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所以,体会名著就要体会它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的深刻之处。基于人生的阅历,生活积累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和理解往往是肤浅和机械的。很难领会其中的蕴义[2]。教师要与文本先期对话,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材上有《西游记》的选文,学生特别向往孙悟空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只是比较肤浅的认识。其实《西游记》是把最枯燥的说教,融入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和作者的思维感情产生碰撞,要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真善美,假丑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要向学生指出,整个西天取经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和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腐朽。要引导学生认识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是它自觉意识的觉醒,体现出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获得了审美教育。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如孙悟空的师父是谁,最后拿什么换来了真经之类,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高涨,在阅读中丰富了课外生活,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三.燃烧激情 感受生命的坚韧美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尊重生命,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彩,应该成为教育的永恒目标。[3]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要善待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其他生命。要有正确的生命观,对自己对别人对其他事物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完善的人格,才能健康成长。教师要有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教材上有《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教师要结合名著阅读进行生命教育,而《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它告诉学生,当生命濒临绝境的时候,生命的火焰会燃烧得越发炽烈,它能促使人释放体内所有的潜能,包括某些最宝贵的品质。文本中的鲁滨逊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惊心动魄的生命是多么悲壮,美丽!这个故事让学生大开眼界,感受了人战胜自然的强大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在绝境中求生存,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文本告诉了学生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摆脱困境。要学习鲁滨逊的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身临绝境时,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充满激情地活下去。要辨证地对待困难和挫折,要有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是对学生最好的生命教育,也是价值情感的升华。

四.含英咀华 品味语言的纯净美

经典就是经典,许多精彩深藏其中。学生如能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将会获得良好的语感,带来丰富的收获和无穷的乐趣。体会语言美,就是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审美活动。教材选了《端午日》,可以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边城》。这部小说的语言极富灵性,就像一脉纯净的、自然的、未经污染的来自远方的溪流,淡淡的,宁静的,悠远的。它既像散文,又有浓郁的诗意,是一首古朴隽永的田园牧歌。它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了生命的涵义,就是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诵读。诵读中,如诗如画的山水,如歌如梦的爱情,渡船白塔,人面桃花已融为一体。而洁净如水的语言更让学生心灵沉醉。那语言和情感水融,在学生心中刻下了挥之不去的幻觉美。营造的意境,道不明却在阅读中感受得出。阅读中,可以进一步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将语句具体情境化,在创造中体悟语言的丰富内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理思考,得到了教益和启示,有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回味。既体会了语言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又培养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从有限的文字中得到丰富的旨趣,又在吟诵中品悟了语言的纯净美。名著对学生的精神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了宝贵的审美体验。

没有生命体验的教育,就不是完美的教育。名著的阅读,就要引导学生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体验“生如夏花之灿烂”,提升生命的质量。阅读经典,是对美好人性的开发与启蒙,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4],给自己生命以亮色。名著的阅读,也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的,未知的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学生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一切,要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只有让生活充实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参考材料:

感受生命范文5

【关键词】对话 历史与社会 课堂 生命

一、前言

“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任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这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我们应该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真正做到把历史与社会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课堂的本义。

那么,如何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使师与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呢?

二、做平等中的首席引领真正对话

学生与教师对话,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有“对话”意识,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对话不同于“讨论”、“交流”,实现课堂对话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学生,实现真正平等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要达成真正的对话,达成双方思想上真正的相互回应和碰撞,就必须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2.当好“首席”,引领真正对话

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但从知的角度看,教师毕竟不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共同体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应做好“平等的首席”,引领真正的对话。

二、创话题和情境构建对话平台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必须善于激起和捕捉学生心灵深处最真实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考虑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精心设计科学的话题与情境,以有效地开启学生自主思维的窗口,构建对话的平台。作为话题和情境,它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开放性

我们发现,几个人在一起聊天时,不会觉得没有话说,大家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谈自己的某个看法,也可以就别人的观点材料进行辩论,每个人的思维是发散的。也正由于没有什么限制,所以大家感觉很轻松,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课堂中的对话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说“问题”的指向是明确的,答案是惟一的话,那么,“话题”的指向则是开放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答案没有正误之别,只有深浅之分,不论是优等生,还是那些后进生,都能有话可说。这就避免了学生因害怕答错而不愿参与对话的弊病。

2.概括性

话题不宜细,用以作为对话平台的话题,应该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有较强的包容性。如果说一个个的问题是“目”,那么话题就应该是“纲”。

3.针对性

话题应该针对文本,这正是课堂对话与一般意义的聊天的不同之处。一个好的话题应该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应该能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进进出出好多个来回。

如笔者在执教七年级《自然环境》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创设了一个话题:假如让你去周游世界,只能带上夏天的衣服,该怎样走才能走遍各国而不被冻着?

要创设一个精当的有较强针对性的话题,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不唯教材习题、不唯教师用书,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以“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来创设话题,从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对话平台。

4.适应性

如果说针对性是指向文本,那么适应性就是指向学生。

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差异,针对教学内容,我创设了一个百家论坛的情境: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1)统治者应该关心爱护老百姓,要减轻百姓的负担,但每个臣民都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不能做违法的事,我们要对他进行道德教育,使他改邪归正。

(2)是因为统治者的赋税过重而引起社会的偷盗行为,所以统治者应无为而治让百姓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要侵扰百姓。

(3)我们的社会应关爱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互助友爱,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理想的社会。

(4)无论什么原因,违法都必须严惩,只有严刑峻法,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问:(1)(2)(3)(4)分别代表哪种思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差异?

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对初中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一情境既使学生认识到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又使抽象的思想变得生动具体,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所以这一情境对落实教学目标是非常有效的。

三、集师生智慧生成对话精彩

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间“智慧、灵性的碰撞”,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实践,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多唤醒或激活”,从而促使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使“静态”文本在学生创造性的延伸拓展中,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对话,就不会有学生意外的发现,就不会有教师心平气和的倾听,就不会有课堂及时的变奏,也将不会有师生集体智慧的闪现,当然也不会生成如此精彩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尊重学生,实现教师、文本、学生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弹奏出创新的音符,让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研究,2002,(7).

[2]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感受生命范文6

尚孟迪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

以前,我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喜欢做一些危险的事情:骑车子乱闯红灯,在两米多高的墙上跳下去,在即将融化的冰上滑冰,我总觉得很刺激。可经过那一次,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

那天,我独自去凤凰广场玩。走在小溪边,心想,今天玩点儿什么好呢?“蹦极”还是去楼顶上欣赏风景呢?想着想着,忽然,只听“噗通”一声,我来到了一个深蓝色的世界,我奋力挣扎,想抓住东西,可周围什么都没有。忽然,有一条小鱼从我旁边游过,我终于想到了,这是河里,是通往“天堂”的地方。我一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离开爸爸妈妈了,我又喊又哭。我暗暗发誓,以后我再也不玩危险游戏了,如果还有来生……忽然,一位大伯把我拉了上来。

那一刻,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